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检测4-12飞向太空的航程)

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荒诞.(dàn)苛.刻(kē)

朝阳辉.映(huī) 露.脸(lòu)

B.透露.(lù) 相当.(dānɡ)

扭转乾坤.(kūn) 延伸.(shēn)

C.秘.密(mì) 棋高一着.(zhāo)

飞船着.陆(zhuó) 着.凉(zhuó)

D.酝.酿(yùn) 尘.封(chén)

耸.入云天(sǒnɡ) 积累.(lěi)

【答案】C(着凉:z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运载规划四战四捷酝酿

B.沉闷竖立最高志意型谱

C.震动跨进大漠深处辉煌

D.落伍响彻发源地借鉴

【答案】B(志—致)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名节(名誉和节操)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名状(说出事物的状态)不名一文(一钱不值)

B.洞天(现多指引人入胜的境地)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洞悉(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

C.首脑(为首的人)首当其冲(最先,首先)首肯(点头表示同

意)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D.物议(对事物的评价)物换星移(指时令变化,时间推移)物化(指人去世)物华天宝(万物的精华,天上的宝物。指极其珍贵的东西)

【答案】B(A项不名一文:一文钱也没有,也说“不名一钱”;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D项物议:众人的批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盗版是把双刃剑

...,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在《幻城》和它的作者已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

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

....的尴尬。

C.中国计划于2010年以无人探测器登月。无巧不成书

.....,不久前,美国总统布什也宣布了美国的登月计划。

D.下半场,釜底抽薪

....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斯威尔特和菲利浦斯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

【答案】C(A项双刃剑,指事物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句中只说了一个方面,故错。B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用在此处有误。D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用在此处不当,宜改用“背水一战”。)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净了。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答案】B(A项应为“猫是老鼠的天敌”,C项“一倍”改为“一半”,D项“约近”、“左右”重复。)

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

B.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C.村前的小路紧贴这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D.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答案】D(A项“江上渔火”是指星星点点,很稀疏的样子,与“万家灯火”不符。B项把散文的结构比喻成“神经节和神经网”,不符合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的特点。C项“小路像白练”不正确,因为前文讲有草有花,不会是“白练”。)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7~10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臵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

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7.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关键的技术都是保密的,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己研究。

8.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号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9.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10.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最后一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饱含感情,高度概括了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历史意义。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回答11~14题。

我和萨翁的故事

邓亚萍

①4月21日上午,忽然得到消息,萨马兰奇病危。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了上来:这位坚强的老人怕是扛不过去了!瞬间,眼前闪现的全是两个月前我在温哥华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

②就在这届冬奥会开村仪式后,在运动员餐厅吃饭,老人让我坐在他旁边。他依旧谈笑风生,胃口也还行,但我看到他的动作明显没有以前利索了,不禁掠过一丝心酸。他很关心我现在的工作状况,我们像以往一样有问有答,他很是开心。孰料天不与寿,此情此景,竟成永诀……

③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当时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以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④颁奖后,萨马兰奇笑着说:“我请你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我只是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直到数月后果真成行至瑞士洛桑,萨马兰奇宴请时说“你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我正式邀请来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的运动员”,我才终于明白了这一邀请的分量。在那次吃饭

时,他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运动员。明年在我的家乡巴塞罗那举办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决赛是哪天?我去给你颁奖。”安妮马上拿出赛程表,说了日期。萨马兰奇随之从西服口袋里掏出本子,认真地记上。见他如此重视,我赶紧说:“我会尽力,会的!”

⑤第二天到总部参观,只见大楼前升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奥运会的五环旗,一面是五星红旗。陪同的秘书说:“这是主席先生特意交代的,其他人没有这样的待遇。”这让我十分感动。我明白,这位主席先生不仅看重我,更尊重我的国家。

⑥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他果真又给我颁了奖。

⑦老人给我颁奖,前后共有5次,最难忘的还是1996年奥运女单决赛。记得赛前我正在热身,领队忽然对我说:“小邓,你外公来了!”“外公?谁是我外公?”“萨马兰奇啊!”我这才看到,萨马兰奇已与夫人一同坐在了主席台上。

⑧这次比赛真是一波三折。我与中华台北的陈静直到打满5局才获胜,蝉联了奥运冠军。赛后,我哇哇大哭,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我还泣不成声,只是说:“太难了,真是太难了……”大概是看见了我的满脸泪痕,又亲眼见证了这个冠军的来之不易,颁奖时老人笑着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面颊。这一拍,竟成了经典瞬间,广为流传。

⑨2000年,为申办奥运,有必要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位非常友好的卢森堡老人提出要我拜见他们的大公。记得那年洛桑会议结束分手时,萨马兰奇问我去哪儿,我说要去卢森堡见大公,因为他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他那一票对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能不能见到、什么时候见,都还没有得到最后确认。当时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可我一到卢森堡,已在机场等候的丁宝华大使立即迎上来,急急地说:一小时后,大公接见!

⑩这次会见非常成功。我用英语讲故事,讲中国人对主办奥运会的期盼,大公听得热泪盈眶。原定会见时间为10分钟到15分钟,实际则谈了半个多小时,次日便有多家报纸进行了隆重报道。从最后结果看,这一票是拿到了。而我一直心存疑惑:离开洛桑时还什么都没确认,怎么到卢森堡一落地就一切OK了?这一个多小时发生了什么?此事萨马兰奇再未提及,我也从未追问,但我一直忘不了他当时的眼神,只有他的电话才能跑得比飞机快。我默默地感谢他默默地为我的祖国所做的一切,也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离世牵动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心。

?我还忘不了,2001年,申奥成功后,在莫斯科举行的招待会上,老人特意走到我面前,笑着问:“你高兴吗?”“当然!”我也笑着回答,看到他和中国人一样的一脸欣慰。

?我更忘不了,2002年,我读研毕业还要读博,在他的专机上,他对我一连说了两遍:“……不要在国外待太长时间,你一定要回去,为你的国家、为你的人民工作!”

?我也忘不了,2008年,我陪他坐着电瓶车在奥运村转了一圈,每到一处,都有许多运动员争着和他握手、照相……结果我们居然连饭都没顾上吃。

?老萨,让我像无数中国人这样称呼您吧。您走得太匆忙,来不及道别,也未能为您送行,但我知道您对我的厚望,相信我,还是那句话:“我会尽力,会的。”您安息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写萨马兰奇,先写其死讯,再追述其事迹。

B.从第②段开始,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回忆“我”与萨马兰奇交往的过程。

C.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在邓亚萍之前,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

D.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关心是多方面的,文章既写了他对邓亚萍比赛成绩的关心,还写了他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

E.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成,多次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答案】BC(B项,从第②段开始,文章并没有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从“我”最近的一次与萨马兰奇的相聚写起,再回忆其他事。C项,以偏概全,应是“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萨马兰奇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

12.文章主要写了萨马兰奇和“我”之间的哪些故事?试分条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萨马兰奇多次为“我”颁奖。②他邀请“我”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③帮“我”约见卢森堡大公。④告诫“我”毕业后要回国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13.本文多处采用细节描写来刻画萨马兰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两例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品格特征。如第④段,萨马兰奇把决赛的日期记在本子上,体现了他办事认真严谨的作风以及对“我”的尊重与重视;第⑧段,萨马兰奇轻拍“我”

面颊的动作,是对“我”蝉联奥运冠军的赞赏,对冠军来之不易的理解及对“我”顽强夺冠的精神的肯定;第⑨段,“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的细节暗示了他为“我”拜见卢森堡大公做了工作,为下面“我”顺利地被大公接见埋下了伏笔。(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14.为什么萨马兰奇的离世能牵动很多中国人的心?试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萨马兰奇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

②他对中国亲善、友好与尊重;③他把中国申办奥运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为中国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

四、高考热点

15.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6.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心理学上由一个实验得出的著名理论——“破窗理论”,阅读后请回答两个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

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1)请给出一句话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两点“破窗理论”对我们的启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

(可能有学生会答“环境的作用”,没有涉及关键词“破窗”的寓意,应该不给分)

(2)得到的启发:

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

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

穿什么样的衣服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她)不可信任;

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

17.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

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凉爽而惬意向落叶送去温暖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五、写作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庄子幻想中一飞冲天的鲲鹏,到屈原渴望的登九天抚彗星;从甘肃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还有那个明朝的小吏万户,为了飞天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梦想给我们力量,这梦想指引我们向前。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分析】

1.审题思路。

梦想是美好的,但实现梦想是需要过程的,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开创,去努力,去发明,去创造,因而开出了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风雨过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梦想的背后有的是艰辛和泪水,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拼搏和努力。

2.写出深度。

追求梦想应该是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不光要有梦想,更应该注重现实,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一积累起来,才会获得成功。

3.精妙构思。

你可以诠释文题,具体讲述一个“梦想”,写它产生的源起,它的具体内容,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可把文题作为前提,推想结果:

写梦想实现时的情景,或激动,或兴奋,或高兴;可以评价文题,“梦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拥有梦想是一件好事;等等。

【话题素材】

1.只要你心中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梦想不死,一切皆有可能——20岁的青年卖菜时看《资本论》!苦读车夫,10年考上社科院研究生!卖菜、扫大街、蹬三轮……走南闯北,一个普通农民工的10年。这是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郭荣庆,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采访过他。

2.有了梦想,才会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人生历程。

有了梦才有梦想——曾经有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而且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柴可夫斯基。多年以后,他成功了,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3.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

4.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励志歌曲《超越梦想》)

【佳作赏读】

就这样被你征服

你的步履总那么轻盈,像徐志摩诗中的别情,轻轻而来,轻轻而去。

你的目光总那么犀利,一眼就能洞穿人的心事。在你面前,我像个傻傻的孩子,就这么看着你一层层地剥开我花了好长时间才为心灵裹上的外壳。唉,你总是这样,让人无处藏身。

我猜你的前世一定是神话中的小仙女,上苍把你派到人间播撒希

望的种子。你魔棒一挥,就让人中了你的咒语,死心塌地地追随你。你樱唇一启,人便甘心头悬梁、锥刺股,只为能在现实中和你见一面。你回眸一笑,让人心醉不已,再也不惧怕艰难险阻、刀山火海。因为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唉,你总是这样神奇,让人为你疯狂。

其实你只不过是个演员。你虽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能够将人心中所感所想所念的剧情上演。可你又是那么吝啬,不等人把心儿放稳。你就赶紧抽身远去。你走得匆匆,有时还会把绣帕落在身后。人起身披衣,望着窗外的明月发呆。那窗格子里漏下的月光,莫非就是你的绣帕?可惜,无论人唤你多少遍,你都不会回头。唉,你总是这样固执,让人猜不透。

你总也不愿意摘下你的面纱,让人家看清楚你的娇容。不过要是依照汉字结构,你应该有林木般俊美的身姿,脸上泛着夕阳一样的红晕。唉,你总是这样神秘,让人为你痴迷。

不过我还真得责备你一番。你这个古灵精怪的家伙,干嘛沾惹尘埃是非?你让离别的情人无端感伤,引得相思一片;你让骚人墨客登楼远眺,饮酒江边,笔落诗成;你让壮士征夫,塞外远征,望断天涯,手捧家书肝肠寸断……唉,你总是这样多情,让人爱恨交加。

可又能怎样呢?我还是照例躺倒在床,静静等着你的出现。我不也一样望着你的倩影儿而苦苦前行?唉,你这个家伙,让人神魂颠倒。

你的确是个圣女,你的美貌能征服一切。唉,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我所有退路。

你是不是和未来约定好了,要做寂寞行人黑夜路途上的一盏明灯,把每一个人心里都照得暖暖的?

不是这样吗,我的梦想?

【名师点评】一、视角独特。

通篇采用第二人称,与“梦想”娓娓叙谈,进行心灵交流。“梦想”,就像一位挚友,在听“我”倾诉;就像一位小仙女,翩然而至;又像一位演员,变幻迷离……无形无声的“梦想”,在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中渐渐清晰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文章直到末尾,才用一个反问句,点明“你”是梦想,且是“我的梦想”,构思可谓巧妙。

二、修辞增彩。

文章妙喻串串,令人叫绝。比如末尾“你是不是和未来约定好了,要做寂寞行人黑夜路途上的一盏明灯,把每一个人心里都照得暖暖的?”“明灯”之喻,真神来之笔。排比的运用则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你让离别的情人无端感伤,引得相思一片;你让骚人墨客登楼远眺,饮酒江边,笔落诗成;你让壮士征夫,塞外远征,望断天涯,手捧家书肝肠寸断……”一幅幅历史剪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三国演义

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编写而成。讲的是国家大事,形象地反映了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近一个世纪的社会生活,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在所写到的四百多个人物中,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书中积累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刘备“三顾茅庐”、

长坂坡、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章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特别是各种大小战争场面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很少雷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全书事件复杂,情节曲折,头绪纷繁,结构宏大;剪裁精细,取舍适当,脉络清楚,布局严谨。既有史实为依据,又不完全拘囿史实,有所虚构,一定程度上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易为读者所接受。清初毛宗岗曾假托金圣叹的话,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唯小说尊刘抑曹,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对黄巾农民起义采取诬蔑态度,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又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有些描写似嫌过分,恰如鲁迅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高二语文YW-15-02-001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知识链接】 1.新闻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 酝酿 ..诞.生乾坤 ..着.陆摘星揽.月 借鉴.苛.刻轨.道嫦娥 ..复辟. 2、多音字注音 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 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 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 扭转乾坤: 尘封: 一鼓作气: 横亘: 翌年: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 ⑴A、披露B、透露 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 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 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②近日,县地税局召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形象”专项教育培训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地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序幕。 ⑶A、震动B、振动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铁甲突击是一种国产游戏,支持physx物理加速技术,通过GPU的计算,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爆炸、破坏和等物理效果。 【归纳小结】 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中国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准确,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当堂训练】 一、作者 贾永、曹智、白瑞雪是。新闻稿一般由 五部分组成。 二、课本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假jiǎ暑假假嗓子假以辞色假模假式 B.供gòng 口供供销社供认不讳供不应求 C.角jiǎo 角膜唱主角钩心斗角凤毛麟角 D.冠guān 皇冠冠心病衣冠楚楚冠盖相望 2.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趁心如意行踪鬼秘鬼鬼崇崇弱不禁风 B.奋发图强言简意该英雄气慨羽扇纶巾 C.动辄得究莫不关心毛骨悚然刚愎自用 D.事过景迁前倨后恭书写潦草浏览一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2009年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 第一卷(30分)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嫉妒(jí) 怜悯(mǐn)脑髓(suí) 分崩离析(xī) B、譬如(pì) 扭不过(niù) 奇迹(jì) 苍劲有力(jìn) C、裹挟(xié) 混沌(hùn) 荒谬(miù) 锱铢必较(zī) D、潜在(qiǎn)胚胎(pēi)逻辑(jí) 畏葸不前(xǐ、 2.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着人们的情感抒发,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悬置 B.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悬置 C.制约左右控制支配悬置规定 D.支配制约左右控制悬置规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择正确选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点拨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2、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4、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5、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问: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6、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0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期末测试(带答案)

期末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_,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________。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 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 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 ....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 ....,但他们都还精神矍

《飞向太空的航程》随堂练习及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ù)酝酿.(ràng)横亘.(ga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ǎ)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ī)可供.借鉴(gō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重重制定竖立B震动重重制定竖立C震动重重制订竖立 D震动重重制定树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5、假如你是杨立伟,遨游太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答: 二。课堂点击 6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 7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答: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出题人:孙德贤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首尾圆合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本文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3.学习我国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自主预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喷.( ) 射乾坤 ..() ..()苛.()刻酝酿 亘.()古供.()给供.()认不讳打场.() 一场.()雨记载.()装载.()着.()陆着.()凉开辟.()复辟.()肖.()像 2.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Sǒng( )入云天jú( )红色直刺九xiāo( ) 元xiāo()cuī( )化剂摘星lǎn()月 预定guǐ( )道无jiāng()jiāng( )绳 jiāng( )硬惊huáng( )失措辉huáng( )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语境意义。 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苛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辨析下列几组近义词语并填空。 【关注﹑关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课文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指的是2003年10月17日贾永等人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关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历程的新闻报道。其核心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航天发展史。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闻报道的相关知识,本文结构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因此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领悟本文在记录现实事件时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纵深感。 二、目标及解析: (一)目标: 1、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找出本文相对应的内容。 2、理解本文在记录现实事件时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纵深感。 3、体会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的民族自豪感。 (二)解析: 1、新闻的相关知识包括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指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找出本 文相对应的内容,为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 2、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 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 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3、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 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 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本文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历史纵深感,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新闻报道具有实效性,报道的一般都是最新发生的事件,而本文在体现时效性的同时还结合历史背景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史,学生可能对此存有疑问,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ppt进行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结构示意图,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我国明代的万户,曾用47支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试图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问题一:初读课文,分析本文的结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 师生活动: 问题1:本文由几部分构成? (找出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所对应的内容) 问题2:这则新闻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首尾圆合型结构) 问题二: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在于具有历史纵深感,那么作者在文章中时如何体现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苍穹(qióng)棕榈(lǘ) 令人咋舌(zà) 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 C.梦魇(yǎn) 菁华(jīnɡ)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 D.懵懂(měng) 箴言(zhēn)泊车(bǒ)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囊括切蹉荟萃一堂克不容缓 B.匮乏峻工器宇轩昂不负重望 C.濒临牟取金碧辉煌严惩不贷 D.睿智草介枉废心机理屈词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健康,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为好。 A.熏陶隐讳淡泊 B.熏染隐晦淡薄 C.熏陶隐晦淡薄 D.熏染隐讳淡泊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11月22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遏制最近一些地方的违法建设、违法销售“小产权房”问题。 D.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完美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揪斗(qiū)租赁(1ìn)长歌当哭 (dāng) B.喋血(dié)山阿(ē)殒身(yǔn)博闻强记 (qiáng) C.莅校(lì)解剖(pāo)屏息(bǐng)不可估量(1iáng) D.弥漫(ní)谦逊(xùn) 浸渍(zì)迥乎不同(jiǒng)答案:B 解析:A.“揪”应读jiū,“当”应读dàng;C.“剖”应读pōu;D.“弥”应读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答案:D 解析:A.残一惨;B.篡一窜,撼一憾;C.彩一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C 解析:A项,适用对象不当,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B项,不合语境。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褒贬不当。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飞向太空的航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1970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之后,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载人飞天。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1986年3月“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尤其是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是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的最重要的一关。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一个多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在这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学习方法】 分析本文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另外,本文的导语很有特色,应着重学习,并模模仿写作。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整体把握 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 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和(),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第二部分(第4~26段),主体。 叙述()。 第4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版).doc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知识链接】走近人物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而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看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於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來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儿千年。2003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一一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 【教学过程】 |基础落实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辉映朝晖挥舞浑蛋谭 号 B.翌年翠绿淬火憔悴精 粹 C.漫步漫骂藤蔓烂漫帐 幔 D.响彻清澈圻裂撤走掣肘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 2、准确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4、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梳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朝末年有个叫万户的人,他饱读诗书却无心功名。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在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他的仆人在即将点火时犹豫了,万户说道:“飞

天,乃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命令。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飞车发生了爆炸。这就是万户飞天的故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开拓精神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代很多人。600多年后的2003年,另一位飞天勇士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终于圆了这一飞天梦。今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整体感知 1、根据新闻的基本结构,为本文划分层次。(小组交流2分钟)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主体(背景)(4-26):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结语(27-30):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观察结构,看看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首尾圆合型。 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发射的场景,中间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两者很自然地衔接,不同于一般新闻。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word版本

高中语文测试题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孝悌.dì屯.积tún 内疚.jiù倔强.jiàng B.发酵.jiào 青荇.xìng横亘.gèn 愤懑.mèn C.安分.fèn 颓圮.pǐ执拗.niù骠.勇biāo D.垂涎.xián 睚眦.cì宁谧.mì作揖.y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 ....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 ...,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 道路变得崎岖不平。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森,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