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专业《薪酬管理》笔记

第一章薪酬系统总论

第一节薪酬的基本概念

一、薪酬:是雇员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服务及福利之和。

二、薪酬的分类:

(一)根据薪酬量:分计时、计件和绩效薪酬;

(二)根据是否采取直接的货币形式:货币薪酬、非货币性薪酬

(三)根据薪酬发生的机制:外在薪酬、内在薪酬。

1.外在薪酬:是指企业针对员工所作的贡献而支付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收入。可划分为货币性薪酬、福利性薪酬、非财务性薪酬。

2.内在薪酬:是指由于自己努力工作而受到晋升、表扬或受到重视等,从而产生的工作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

3.内在薪酬包括的内容:

①参与决策的权利;

②能够发挥潜力的工作机会;

③自主且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④较多的职权;

⑤较有兴趣的工作;

⑥个人发展的机会;

⑦多元化的活动。

三、薪酬的构成

(一)基本薪酬: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职位价值、承担或完成的工作以及其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资历,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一般采用职位薪酬制和技能薪酬制。又称为固定薪酬或标准薪酬。

基本薪酬的特点:例行性、稳定性、基准性。

(二)绩效薪酬:是薪酬体系中直接与绩效挂钩的部分,也称浮动薪酬或奖金。它是根据员工是否达到或超过某种事先建立的标准、个人或团队目标或者公司收入标准而浮动的报酬,是在基本公司的基础上支付的可变的、具有激励性的报酬。

绩效薪酬的构成主要有

1.业绩薪酬:绩效工资、绩效奖金

2.激励薪酬:个人激励薪酬、团队激励薪酬、公司激励薪酬

3.特别绩效薪酬(又称特别绩效认可计划)

(三)间接薪酬:是指员工的福利与服务,是员工薪酬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物质补偿和服务形式。

四、薪酬的意义

薪酬体现员工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对企业而言,具有保值增值作用;对员工而言,具有维持保障和激励作用。

(一)薪酬对企业的意义:

1.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2.增强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3.控制经营成本

(二)薪酬对员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维持和保障作用,激励功能等方面。

第二节薪酬的基本原理与基本问题

一、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中的薪酬原理

(一)经济学视角中的薪酬原理

1.工资决定论:亚当·斯密等人提出了早期的工资决定理论。界定了工资的性质“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而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之一”,认为工资是由劳动者及其家庭所必需的最低生活费用决定的。

2.最低工资理论:威廉·配第提出的认为工资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一个自然的价值水平,即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工资水平即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该水平,工人的最低生活将无法维持,资本家也就失去了继续积累财富的基础。

3.工资基金理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提出的

4.基于边际劳动生产力的工资决定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工资理论的基础,由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

5.马歇尔的供求均衡工资理论:从劳动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工资的市场决定机制。认为工资是劳动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6.马丁·魏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特别是雇员报酬分配的不合理。主张建立“分享基金”作为工人工资的来源,并与利润挂钩,工人与雇主在劳动市场上通过协议规定双方在利润中的分享比例。

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利润分享理论、雇员长期激励理论、经营者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新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7.集体交涉工资理论:也称为集体谈判理论,属于短期工资决定的理论。

8.效率工资理论:主要解释为什么在传统经济学中,总是假设雇主千方百计压低雇员的工资,但是在现实中,一些雇主却主动将企业员工的工资维持在一个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水平上。(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

9.斯蒂格利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差别理论:P16

10.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G.S.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的五种形式:

①医疗和保健投资

②在职培训投资

③正规教育投资

④社会教育投资,主要是非企业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劳动技能训练。

⑤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变换的迁移投资

(二)管理学视角中的薪酬原理

薪酬的科学管理理论:

1.约瑟夫·斯坎伦的团体激励薪酬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劳资合作和员工参与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节省劳动成本为主旨的团队激励薪酬方案。

2.行为科学与薪酬理论:

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③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员工为某个特殊行为所付出的努力或动机依赖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变量:期望值、手段、效价;努力程度=期望值手段效价

④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识员工首先会考虑本人收入与付出的比率,得出一个收入——付出比;然后将自己的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他人进行对比。它提出的公平标准和评价原则成为现代薪酬和员工管理的基本准则之一。

公平理论对薪酬管理的启示:

①公平理论为企业薪酬管理决策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②公平理论提供了企业薪酬管理的两个公平原则: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三个相互影响的概念:刺激,指环境中能够鼓舞个人作出某种反应的因素;反应,指个人对于刺激所做出的回应;后果,指使个人选择一个具体反应的结果,或指奖惩等的强化物。

权变管理理论给薪酬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它强调薪酬体系的设计应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相关联;

第二,薪酬系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激励员工,还可以塑造、强化企业文化,并支持企业的变革;

第三,引导管理者树立整体和系统的管理理念,并依据企业的发展调整薪酬政策。

这种薪酬体系的缺陷:缺乏弹性、反应迟钝。

薪酬管理变革的主要目的是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设计富有弹性的、多样化的企业薪酬结构。具备三个特点:

①既能适应市场的短期变化,又能适应市场的长期变化;

②能够与组织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变化相匹配;

③对生产经营环境的反应敏感、快速。

(三)薪酬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比较:p23

二、薪酬系统的基本问题

薪酬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一)薪酬战略层面: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薪酬策略适应企业的战略。

(二)薪酬实施层面:分为基本薪酬层面(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薪酬层面、间接薪酬管理层面

(三)薪酬制度层面:主要指如何使薪酬制度化,并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稳定成文,作为实施的依据。

第三节薪酬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工厂制度阶段:把工资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观点

巴比奇提出的利润分享计划包括:

1.工人的部分工资要视工厂的利润而定;

2.工人如果能提出任何改进建议,那么就应获得另外的好处,即建议奖金。

二、科学管理阶段:围绕工作标准和成本节约展开的薪酬政策

泰罗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内容:

1.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仪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

2.差别计件工资制;

3.把钱付给人而不是职位。

三、行为科学阶段:适应员工心理需求的薪酬制度

怀廷·威廉斯提出工资权益理论:认为从工人的角度看,工资是相对的。

第四节企业薪酬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企业薪酬系统面临的挑战

企业薪酬系统要达到的三大目标:兼具有效性、公平性、合法性

二、企业薪酬系统面临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整体型薪酬体系

1.弹性工资体系

2.可变薪酬体系:是在原来相对固定的基本薪酬基础上,根据个人或团队业绩来确定的有条件的收入部分,是薪酬的补充形式。

3.非货币性薪酬体系

(二)宽带薪酬: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窄带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

宽带薪酬模式的主要特征:

1.重业绩、轻资历,职位概念逐渐淡化。

2.支持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3.有利于组织内部同级职位调动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5.能有效结合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三)胜任力薪酬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模式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竞争策略,强化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建立和维持关键的成功因素。

2.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

3.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

4.有利于吸引和保留高素质人才。

5.具有战略意义。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模式:

1.构建胜任力模型

2.胜任力定价: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基于市场的定价、基于绩效的定价

3.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结构

4.评估员工胜任力,确定其报酬水平。

第二章薪酬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战略导向

第一节薪酬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政策导向

一、薪酬系统设计的原则

(一)薪酬系统设计的公平原则

(二)薪酬体系激励原则

(三)薪酬体系的核心员工原则

(四)薪酬体系设计的适应性原则

(五)员工参与薪酬设计原则

(六)薪酬设计的隐性报酬原则

1.货币报酬:属于有形的外在报酬,主要包括直接报酬和福利。

2.非货币报酬:属于内在的附加报酬,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但不能直接获得的报酬,属于隐性酬劳,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

3.职业性奖励又可以细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

4.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因素构成。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

(七)薪酬目标设计的双赢原则

二、薪酬系统设计的政策导向

(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最低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2.最低工资的特点:

①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③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所有单位在支付劳动者工资时或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数额时,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率确定的最低工资;

④最低工资率随着影响最低工资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①协调原则;

②基本生活保障原则;

③民主协商原则;

④分级管理原则。

(二)工资支付制度

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

1.货币支付原则;

2.定期支付原则;

3.直接支付原则;

4.全额支付原则;

5.定地支付原则;

6.优先和紧急支付原则。

(三)工时法: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规定企业员工每日和每周工作的最长限度,这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具体措施,也是劳动者基本休息权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三、薪酬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管理制度的不足

(二)薪酬结构的缺失

(三)薪酬激励机制的缺失

(四)薪酬体系缺乏沟通

第二节薪酬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公平理论

(一)薪酬公平

(二)实现薪酬管理公平原则的途径

1.通过职位评价实现组织内员工之间的薪酬公平

①职位评价是指组织基于职位分析的结果,系统地确定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为组织建立一个职位结构的过程,它是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

②职位评价的内容:工作职责、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工作环境。

2.通过薪酬调查实现组织之间的薪酬公平

3.通过按能力付酬和绩效考核实现员工自身公平

4.通过合理设计薪酬结构实现薪酬体系的公平

二、薪酬系统设计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企业发展阶段和组织结构

(二)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倾向与薪酬手段

2.薪酬手段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三)企业战略

(四)企业价值观

(五)员工素质

(六)工会

三、薪酬系统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系

(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三)劳动力市场

(四)行业行情和产品市场

四、不同时期的薪酬系统

(一)行业寿命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基本的寿命周期。

第三节以战略为导向的薪酬系统

一、企业战略对薪酬系统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一)企业战略的三种类型:稳定薪酬战略、快速发展薪酬战略、收缩薪酬战略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三种类型:低成本薪酬战略、差异化薪酬战略、专一化薪酬战略

二、构建战略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

(一)建立战略导向的薪酬体系的步骤:

1.寻找企业发展战略瓶颈

2.分析相应的人力资源瓶颈

3.制定相应的战略性薪酬体系

4.动态分析企业发展瓶颈及其带来的人力资源瓶颈,并前瞻性地制定战略性薪酬政策。

(二)战略性薪酬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保持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的动态性。

2.审慎处理由战略性薪酬带来的较大薪酬差距问题。

3.合理选择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调整时机。

第四节以竞争力为导向的薪酬系统

一、全面薪酬观的确立

1.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由人性的Y理论、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目标管理思想、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基本理论构成。

2.绩效薪酬:是指员工因部分或完全达到某一事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而给予奖励的薪酬制度。

3.间接薪酬:(或称之为福利薪酬)是指员工作为企业成员所享有的、企业为员工将来的退休生活及一些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等所提供的经济保障,其费用部分或全部由企业承担。

4.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包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关系、引人注目的头衔、主管的赞美和肯定等。

5.内在薪酬:是员工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心理收入,即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胜任感、富有价值的贡献和影响力等。

二、以竞争力为导向的薪酬形式组合

第三章薪酬系统的基本模式选择

第一节基于职位的薪酬系统模式

一、基于职位的薪酬系统的内涵

(一)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点

1.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体制。

2.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较低。

3.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加大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

(二)职位薪酬体系的缺点

1.等级结构森严。

2.不利于员工职业发展。

3.制约员工知识、技能提高。

二、对职位薪酬设计公平性的思考

公平理论在职位薪酬设计上的应用:

第二节基于能力的薪酬系统模式

一、基于能力的薪酬系统的原理

(一)能力曲线与企业薪酬

人的职业工作能力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的特征:

1.成长期:员工的职业能力较低,还不能独立承担工作,但其职业能力以加速度迅速提高;

2.成熟期:员工具备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工作,并逐步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其职

业工作能力继续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有所减缓。

3.鼎盛期:员工已具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已成为所从事工作的组织者或主要负责人,职业工作能力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水平,继续提高的余地已比较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衰退期:员工仍然具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能力下逐渐降低,直到职业生涯结束。

(二)胜任力与企业薪酬

1.胜任力:就是完成工作、达到绩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特征。

2.胜任力可分为:门槛类胜任力、区辨类胜任力、转化类胜任力

3.门槛类胜任力:指仅仅保证工作取得成功而界定出的一些最低标准要求。

4.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步骤:

①定义绩效标准;

②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③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④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⑤验证胜任特征模型:采用回归法或其他相关的验证方法

5.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产生背景:

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弹性化。

③基于岗位的薪酬体系的设计缺陷。

6.构建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模式:

①构建胜任力模型。

②胜任力定价。

③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结构。

宽带薪酬:是指组织将工资结构划分为几个大的宽带,在每一个宽带范围内又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并且每一个宽带之间都有交叉的区域。

④评估员工胜任力。

7.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模式的作用:

①员工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②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

③鼓励员工对自身发展负责,使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多的控制力,为在组织内推行员工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础。

④对组织学习具有支持作用。

8.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评价:

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优点:

①有利于员工个人胜任力的提高与扩展。

②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

③有利于企业组织的变革。

④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人才。

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缺点:

①实施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提高管理难度。

②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必须建立配套的培训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

9.设计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难点:

①能力的评价问题

②胜任力与薪酬的挂钩形式。

二、基于能力的薪酬系统的内涵

(一)基于能力的薪酬系统产生的背景:

1.全球竞争的回剧迫使企业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追求的目标。

2.传统薪酬固有的缺陷。

3.组织结构在今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能力薪酬:

1.能力:是一种绩效行为能力,即达成某种特定绩效或者是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的能力。是指一系列的技能、知识、能力、行为特征以及其他个人特性的总称。

2.能力划分为三个层面:核心能力、能力模块、能力指标。

(三)基于能力的薪酬设计方案的形成及应用

1.可以满足员工的自尊心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还能够对变化的心理合约问题作出部分反应。

3.可以使企业保持一支比较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

4.符合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薪酬对外有竞争性,对内有公平性

能力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因素:深度、广度、垂直。

成功实施能力薪酬的关键:

①科学的任职资格体系。

②配套的培训体系

③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

④简单原则

⑤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薪酬模式的选择

一、组织类别

组织结构:是指对于人员和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1.官僚结构:主要特征是标准化和等级森严,它强调制度化、经理决策和信息自上而下的传播。资历工资和传统的薪酬等级制度等职位薪酬体系适合官僚结构的组织。

2.组织扁平化:指通过减少组织层次来提高组织效率。以能力薪酬为主,(宽带薪酬)

3.工作团队:主要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来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二、发展阶段

三、组织文化:指组织内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的四种类型及相应的薪酬制度:

1.职能型文化:职务工资制

2.流程型文化:职能工资制

3.时间型文化:绩效工资制

4.网络型文化:根据员工的能力而确定薪酬。

四、员工类型

(一)销售人员的特点:

①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灵活性很高,很难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②销售人员的工作业绩可以清晰地衡量。

③工作业绩风险很大。

1.销售人员的薪酬侧重于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模式:

①以基本工资为基础,增加津贴和福利。

②采用不同的提成比例。

③增加团队绩效工资。

④对新进销售人员采取提成、奖金选择制。

⑤薪酬制度具有民主性和透明性。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

①工作复杂程度高

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工作过程难于监督。

③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④技术依存于员工本人,员工流动则技术随之流动。

制定合理的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

①合理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

②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重视员工的长期发展。

③合理设计薪酬结构,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三)管理人员

第四章薪酬系统设计的程序

第一节薪酬系统设计的流程

一、制定薪酬原则与策略

二、岗位设置与工作分析

(一)岗位:是系统根据工作需要划定的具有一个人满负荷工作量的工作单元,是职务和职责的统一体。

(二)岗位的三个基本属性:工作性是设岗的基础,专业性是分类的依据,层次性是岗位具有可评价性。

1.工作性,它是系统各工作的节点。

2.专业性,它要求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层次性,

(三)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组织中各项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以及对完成此工作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产生岗位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

三、工作评价:也被称为工作岗位评价、职务评价,它是一个一般性的术语,代表一系列的程序,用于衡量组织中工作岗位的价值,以便科学地建立工资等级。

(一)工作评价的作用:

1.在一个组织内建立一般的工资标准,使之与邻近组织保持同等待遇,并使其具有预期的相对性,从而符合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准。

2.在一个组织内建立工作之间的正确差距及相对价值。

3.使新增的机构与原有的工作保持适当的相对性。

四、薪酬调查与薪酬定位

五、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是指在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或者不同技能薪酬水平的排列形式。

六、工资分等与定薪

七、薪酬系统的实施

第二节工作分析

一、工作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工作分析方法的划分:

1.依据基本方式划分: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2.依照功用划分:基本方法、非基本方法。

3.依照分析内容和确定程度划分:结构性分析、非结构性分析方法;

4.依据分析对象划分:任务分析、人员分析方法;

5.按照结果可量化程度:定性、定量两类基本方法。

(二)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项具体工作与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团队、其上级主管或者过去的在岗人员就工作内容与要求进行交流讨论。

1.常用的标准化访谈程序:说明访谈的目的、为访谈设定结构、控制访谈、记录访谈。

2.访谈的种类:分个人访谈、群体访谈、主管人员访谈三种。

3.访谈法的优点:

①应用广泛。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以确定工作任务和责任为目的的工作分析方面。

②通过面谈还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动和行为。

③面谈还为组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来向大家解释工作的必要性及功能。

④访谈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可以十分迅速地搜集到有关的信息。

⑤还可以加强人力资源工作者与企业员工的充分沟通,在相互沟通中,人力资源工作者和各部门员工可以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双方在日后各自工作中彼此配合。

4.访谈法的缺点:

①员工容易把工作分析看成是工作绩效评价,而夸大其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所提供的工作信息失真。

②分析人员对某一工作固有的观念可以影响对分析结果的正确判断。

③若分析人员和被调查者相互不信任,应用该方法具有一定风险。

(三)问卷调查法:这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采用问卷来获取工作分析中的信息、实现工作分析的目的。

1.问卷调查法的形式:开放式问题、封闭性问题。

2.问卷调查法优点:

①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众多任职者那里搜集到所需的信息资料,更加省时省力。

②可以在生产在工作时间之外填写,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③调查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目的、多种用途的工作分析。

④可以促使员工思考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等信息。

⑤它更适用于搜集管理性工作的信息。

3.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①问卷编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反复测算,所花成本费用较高。

②不同任职者因对问卷中同样问题理解的差异,会产生信息资料的误差,进而偏离工作分析的目标。对于问卷中问题有时需加说明,否则会由于理解不同造成误差。

③问卷的回收率通常较低,回收率的高低,既与被调查者的配合态度有关,也与问卷的编制合理与否有关。

④问卷法的具体形式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只适用于对文字有理解能力并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员工。

(四)观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用文字或者图表对结果进行记录,搜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工作分析程序:

①初步了解工作信息

②进行面谈

③对工作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观察

④合并工作信息

⑤核实工作描述

(五)工作日志法:又称写实工作法,就是让员工以工作日志的方式记录每天的工作活动,作为工作分析的资料。

(六)关键事件法:是分析人员、管理人员、任职者,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在大量搜集信息后,对职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七)工作体验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亲自参与体验所分析的工作,熟悉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八)技术会议法:是指直接召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行会议,公开讨论工作特点以及具体要求。

二、岗位工作描述

(一)岗位工作描述的编制内容:

1.工作名称

2.雇用人员数目

3.职位概况

4.任职条件

5.职责

6.管理结构

7.工作环境

8.工作关系

9.操作技能

(二)编制岗位工作描述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规范性原则

5.公开性原则

(三)编制岗位工作描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描述职位目标

2.确定职位职责

3.指明关键要素

4.规定核心能力

5.描述用语规范、准确

第三节岗位价值评估与员工定位

一、岗位价值模型

二、岗位价值评估

(一)岗位价值评估:又称职位评估或岗位测评,是一组评价人员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价值模型的评价标准,对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所需资格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选取岗位价值评估要素时所需要考虑的方面:

1.能广泛地用于大多数岗位;

2.相互独立而不重叠;

3.能清晰划定不同层次;

4.能被员工和领导双方接受;

5.要易于分辨及评估。

岗位价值评估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岗位价值评估衡量的是企业所有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而不是某一个岗位的绝对价值。

2.岗位价值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3.岗位价值评估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

(二)岗位价值评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对岗不对人

2.适宜性原则

3.评估方法、评估标准的统一性

4.过程参与的原则

5.结果公开的原则

(三)岗位价值评估的步骤:

1.岗位价值模型设计与选择

2.成立评估小组

3.岗位价值试评估

4.岗位价值正式评估

5.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

6.岗位价值评估数据的应用

(四)岗位价值评估实施要点

1.评估要素各级别的定义和对应的分值组成了岗位评估方案。

2.所有岗位均包含输入、过程及输出的组成因素,在选择恰当的岗位评估要素过程中,要将这三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每一评估要素均有明确定义并划分了清晰的级别层次,代表了某一岗位所要求的要素程度。

4.评估人员必须事先详细阅读评估岗位的岗位描述。

5.岗位评估小组由高管人员参与,评估过程保持客观公正且不进行自评。

6.评估岗位时采用“空位子”原则,即评估组织对该岗位的标准职责和要求,而不是评估该岗位现在任职者的背景和能力。

三、员工能力评估与定位

职业定位的五种模式:技术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型、自主型、创造型

第四节薪酬调查与薪酬定位

一、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

二、薪酬调查

(一)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这样一个系统过程,这种调查能够向实施调查的企业提供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1.薪酬调查的分类:

①从调查方式上来看:可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

②从调查的组织者来看:正式薪酬调查又分为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和政府薪酬调查。

2.薪酬调查的目的:

①调整薪酬水平。

②构建或调整薪酬结构。

③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

④了解其他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二)薪酬调查的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果分析阶段这三个阶段,其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需要审查已有薪酬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的必要性及实施方式。

2.界定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

3.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

4.选择所要搜集的薪酬信息内容。

5.设计薪酬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通常采用访谈和邮寄调查问卷。

6.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核查以及分析:薪酬数据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频度分析、居中趋势分析、离散分析、回归分析。

(三)常用的三种薪酬调查渠道:

1.企业之间开展相互调查;

2.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3.查询社会公开信息。

(四)如何借用外部薪酬调查资料

1.要考虑调查资料的时效性;

2.薪酬调查的样本数量要适度;

3.明确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

4.合理进行职位匹配;

三、薪酬定位

(一)薪酬定位:是指在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中相对位置的决策过程,它直接决定了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

(二)薪酬定位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1.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2.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

3.控制劳动力成本;

4.塑造组织形象。

(三)制约薪酬定位的因素:

1.内部环境:最直接的因素是薪酬战略和薪酬理念;其次是人力资源规划;再次是战略规划

2.外部环境:考虑目标劳动力市场内人才竞争的激励程度,以及产品市场的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四)薪酬定位的三种基本形式:领先型、追随型、滞后型。

(五)薪酬定位的基本过程:

1.内部环境审视;

2.外部环境审视;

3.对薪酬定位进行灵敏性分析;

4.确定薪酬定位。

第五节薪酬结构设计

一、薪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员工公平

(二)激励性原则:需求层次理论、保健和激励双因素、期望值理论

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自身的内容相关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无关而属于外界工作环境的因素。

(三)竞争性原则

(四)合法性原则

二、薪酬结构的建立

(一)薪酬结构的内容:

1.薪酬等级。

2.薪酬级差。

3.薪酬结构确定的标准。

(二)薪酬结构建立的步骤:

1.运用某种岗位评估方法,对职位进行初步的排序以及分组。

2.确定职位等级的数量。

3.确定薪酬浮动幅度。

4.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第五章企业薪酬系统设计的方法

第一节岗位评估方法

岗位评估:是指根据各种工作中所包括的技能要求、努力程度要求、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各种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

岗位评估在等级薪酬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

1.科学地评定岗位价值、设计岗位等级结构,为岗位薪酬体系奠定标准。

2.使薪酬分配制度化、技术化。

3.协调岗位之间的关系,体现同工同酬的原则。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岗位评估指标:

1.反映岗位的重要性或影响力度的指标

2.反映岗位的责任范围和程度的指标

3.反映岗位监管难易程度的指标

4.反映岗位的内部和外部工作关系的指标

5.反映任职者技能要求的指标: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员工的潜在能力。

6.反映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的指标:工作负荷程度、工作复杂度、工作复合度、工作压力

7.反映工作环境或条件的指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

一、岗位排序法

(一)岗位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各种岗位的相对价值或它们各自对组织的相对贡献来由高到低地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二)岗位排序法的实施程序:

1.选择岗位评估者和需要评估的岗位。

2.取得评价岗位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工作分析,以岗位说明忆作为评价的资料依据。

3.进行评价排序。有两种排序方法:交替排序法、配对比较法。

(三)岗位排序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无复杂的量化技术,容易理解和应用,因而成本低廉。

(四)岗位排序法的缺点:

1.缺乏详细具体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补偿因素,在排序过程中很难避免主观因素。

2.要求评价者对每一个需要评价的岗位的细节都非常熟悉,只适合那些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和职位类别少的组织。

3.缺乏精确的度量手段,只能排列各种岗位相对价值的相对次序,无法回答在相邻两个岗位之间价值差距的具体形态。

二、岗位分类法

(一)岗位分类法: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也称分级法或等级描述法,它是事先建立岗位等级标准,并给出明确定义,然后将各种岗位与这一设定标准进行比较,将岗位确定到各种等级中去。

(二)岗位分类法的步骤:

1.进行工作分析;

2.根据岗位性质和管理的便利,区分岗位的类别。

3.选择共同的评价指标;

4.将各种岗位与确定的标准进行对比,然后将它们定位在合适的岗位类别上。

5.不同等级的岗位或职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形成工资等级序列。

(三)岗位分类法的优点:

(四)岗位分类法的缺点:

三、因素比较法

(一)因素比较法:是一种比较计量性的岗位评估方法,适合于岗位种类多的大型企业。它是通过确定有代表性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因素的相对价值,推算企业的岗位等级和薪资等级。

(二)因素比较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标尺性岗位;

2.选择岗位之间的报酬因素;

3.编制因素比较尺度表;

4.将非标尺性岗位同标尺性岗位的标准因素逐个进行比较。

5.将非标尺性岗位在各种标准因素上应该得到的报酬金额加总得出这些非标尺性岗位的基本工资。

(三)因素比较法的实施要点:

1.在确定各种岗位影响因素时,要考虑生产和经营的性质。

2.用最简洁的方法,将各因素的内涵表述清楚,以确保评定标准的统一和公正。

3.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等级及其在总体系中的比重时,要注意结合企业生产的性质和特点。

(四)因素比较法的优点:

1.将各种不同岗位中的相同因素相互比较,然后再将各种因素薪酬累计,使各种不同岗位获得较为公平的岗位评估。

2.此法是用岗位说明书建立岗位比较尺度,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备岗位评估知识,就能够遵循此法来制定合用的尺度。

3.此法常用五个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很少有重复的可能,因此可以简化评价工作。

(五)因素比较法的缺点:

1.因素定义比较含混,适用范围太广,且不够精确。

2.因有薪酬尺度的存在,势必受现行薪酬的影响,因此很难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

3.此法建立比较困难,因为在排列标准岗位顺序时,两端岗位虽容易决定,但中间部分则难安排。

4.一个或更多的标准岗位的职务可能变更或责任加重,这样会使这些标准岗位失去代表性作用。

5.岗位比较尺度的建立的步骤复杂,难以向员工说明。

四、评分法

(一)评价法:又称要素计点法,是把岗位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出来的结构化量表对每种岗位报酬要素进行估值。

(二)评分法的基本要点:

1.报酬要素;

2.要素的等级可以量化;

3.权数反映各要素相对的重要性。

(三)评价法的步骤:

1.进行工作分析;

2.确定报酬要素

3.制定要素量表

4.根据重要性确定要素权数

5.评分

五、黑点法:也称海氏岗位评价系统,是评价法和因素比较法的一个很好的结合。

技能水平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管理诀窍、人际技能这三种成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分解为思维环境、思维难度两个成分;

承担的职务责任包括行动的自由度、职务对后果形成所起的作用、职务责任。

第二节岗位评估方法的替代

一、技能工资制

(一)技能工资制:是按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工资的一种薪酬制度,它是按照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程度来确定薪酬等级。

(二)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结构的目的

1.支持工作流程

2.公平对待员工

3.根据组织目标指导员工行为

(三)技能分析:是一个辨别和搜集有关开展组织内某项工作所需技能的资料的系统性过程。

1.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开发原则

①基于战略

②源于工作

③结果导向

④牵引导向

2.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开发思路:

①总体思路:“以终点为起点”,终点包括两层含义:标准体系、工作成果

②具体步骤:分类分级、角色定义、任职资格标准开发

3.任职资格标准开发的指导原则:单元模块化、能够衡量。

二、谈判工资制

(一)工资集体谈判:是指在国这法律保护和约束下,通过企业与工会之间的谈判来决定工人工资的一种工资决定方式。

(二)工资集体谈判的相关理论:

第六章奖金管理

第一节奖金的定义和重要性

一、对奖金含义界定的三种思路:

(一)强调薪酬与绩效挂钩产生的可变性和激励性,以整个绩效工资体系体现“奖金”的全部含义。如乔治·米尔科维奇和杰里·纽曼的《薪酬管理》。

(二)同样也基于薪酬与绩效挂钩产生的性和激励性,但是有将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范畴的意图,而以激励工资计划作为奖金的主要含义。如约瑟夫·马尔托齐奥的《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不仅仅将奖金的激励性体现在薪酬与绩效挂钩上,还进一步认为薪酬可以通过与能力、技术、知识等因素挂钩来体现激励性。

二、奖金制度的特点:灵活性、激励性、及时性

第二节奖金的类型

一、奖金的基本类型:

(一)单项奖与综合奖

(二)个人奖与团队奖

(三)一次性奖励和定期奖励

(四)按奖励期的特点,分为定期奖与不定期奖

二、按职位划分的激励计划

三、生产工人激励计划

(一)简单计件绩效制

(二)梅里克多计件绩效制

(三)泰勒差别计件绩效制

(四)标准工时计效制

(五)哈尔西50—50奖金制

(六)罗恩奖金制

四、班组或团队激励计划

(一)团队激励计划是一种基于群体绩效激励的奖励薪酬项目,规定只有当团队成员完成团队目标后,才能获得实现确定的奖励。

(二)三种形式的团队:平行团队、流程团队、项目团队

五、中高层管理人员激励计划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1.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让管理者能够像股东一样去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

2.对管理者的奖励具有足够大的变化幅度,以鼓励他们对工作倾注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勇于承

担风险,敢于作出决策;

3.降低管理者去职风险;

4.使股东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下。

(二)股权激励:是公司将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或者其他股权性权益授予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借以促进中高层人员与公司利益的结合,进而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

(三)股权激励的方式:

1.股票期权:是期权的一个“品种”,是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的权利。

2.业绩股票:

3.虚拟股票:

4.股票增值权:

5.限制性股票:

6.延期支付:

7.管理层收购:

8.账面价值增值权:

六、销售人员激励计划

(一)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四种类型:

1.纯佣金制:

2.基本薪酬加佣金制:

3.基本薪酬加奖金制:

4.基本薪酬加佣金加奖金制:

七、业绩工资激励计划

八、组织的整体奖励计划:

(一)员工持股计划: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全员股权激励计划,即公司把一部分股票交给一个信托委员会,这个数额通常根据员工个人年报酬总量的一定比例来确定,一般不超过15%。

(二)股票分享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应用。它是指公司在特定时间内直接授予员工公司的股票,对员工进行激励。

(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根据对某种组织绩效指标的衡量结果来向员工支付报酬的一种绩效奖励模式。

利润分享计划的优势:

1.使员工的直接薪酬的一部分与组织的总体财务薪酬联系在了一起,向员工传递了财务绩效的重要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促使员工关注组织的财务绩效以及更多地从组织目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员工的责任感、身份感和使命感会增强。

2.它具有在企业经营陷入低迷时有助于企业控制劳动力成本,从而避免在解雇人员方面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则为组织和员工之间的财富分享提供了方便。

利润分享计划的缺陷:尽管利润分享计划可以从总体上激励员工,但是它在直接推动绩效改善以及改变员工或团队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却不大。

(四)收益分享计划:是企业提供的一种员工分享企业因生产率提高、成本节约和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收益的绩效奖励模式。

收益分享计划与利润分享计划的主要区别:

1.收益分享计划并不使用整个组织层次上的绩效衡量指标,而是对某一群体或者部门的绩效进行衡量;收益分享计划的激励性比利润分享计划的激励性更强。

2.收益分享计划的奖励支付比利润分享计划的奖励支付周期更短,更频繁。

3.收益分享计划具有真正的自筹资金的性质。

(五)成功分享计划:又被称为目标分享计划,它主要是运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来为某一个经营单位指定目标,然后对超越目标的情况进行衡量,并根据衡量结果来对经营单位提供绩效奖励。

第三节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

一、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一)绩效考核方法的分类:

1.按考核的特点:可分为综合型、品质基础型、行为基础型、效果基础型;

2.按考试方法的性质:可分为客观考核法(主要依靠两类硬性指标进行考核:生产指标、个人工作指标)和主观考核法。

3.按考核标准的类别:可分为特征导向评价方法、行为导向评价方法、结果导向评价方法。

(二)主要绩效考核方法介绍:

1.排序法的几种具体方法:直接排序法、交错排序法、成对比较法、代表人物比较法、强制正态分布法。

2.关键事件法:是由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被考核人在工作中极为成功或极为失败的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来考核被考核人的工作绩效。

3.行为对照表法:是将被考核者的情况与行为描述表一一对照,选择合适的描述语言的方法。它的改进方法是强制选择法。

4.等级鉴定法: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

等级鉴定法的效度取决于三个方面:

①各项选择含义的明确程度;

②人们在分析评价结果时分析理想答案的清晰程度;

③对于考核者来说各个评价项目含义的清晰程度。

5.行为锚定评价法:是量表评价法与关键事件法的结合运用。它使用量表评价法每一考核项目进行定义,设计出一定刻度,同时使用关键事件法对不同水平的工作要求进行描述,并使之与量表上的一定刻度相对应和联系。

6.目标管理评价法:

目标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

①具体目标(S),即规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②可测量(M),即目标可以用数量、质量和影响等标准来衡量。

③可接受(A),即设定的目标应该被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接受。

④相关的(R),即设定的目标应该是与工作单位的需要和员工前程的发展相关的。

⑤时间(T),即目标中包含一个合理的时间约束,预计届时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

目标管理评价法的优点:是便于发现具体的问题和差距,有利于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对员工提供建议反馈和辅导。因它的评价标准直接反映了员工工作内容,结果易于观测,因此较少出现评价误差。

目标管理评价法缺点:

①没有在员工之间和工作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目标,不便于对员工和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横向比较,不便于为奖金的分配提供依据,也不便于为员工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支持。

②设计目标管理评价体系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和时间,成本很高,同时设计过程本身也很困难。

③当市场环境在目标设定之后发生意外的变动时,将影响员工目标的完成情况。

7.图尺度考核法: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方法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典型的绩效考核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员工基本情况

②绩效考核原因。

③考核时间。

④考核等级说明。

⑤绩效考核要素,也就是考核指标。

⑥填写打分说明,考核人签字。

(三)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

1.绩效考核的目标。

2.使用成本的大小。

3.被考核者的职务层次和类型。

4.方法的简便、精确性。

二、奖金发放的方式与程序

(一)企业奖金经费的来源:

1.从奖励基金中提取:

2.从节约的资金中提取:

3.从企业基金中提取:

4.国家或上级主管机关直接发给企业或企业某些职工的奖金,由授奖机关拨给经费。

第七章福利管理

第一节员工福利的定义和功能

一、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二、员工福利的内涵:

(一)员工福利是基于广义的福利与企业所支付的整体报酬的交叉概念。

(二)员工福利的给付形式多样。

(三)员工福利中某些项目的提供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约束。

(四)福利已经成为了某些制度化的东西。

三、员工福利的特点:补偿性、均等性、集体性

四、员工福利的功能:吸引人才、节约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五、员工福利的类别:

(一)福利从员工属性上可分为:个人福利和集体福利

(二)从性质上可分为:强制性福利和非强制性福利

第二节法定福利

法定福利: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形式,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和待遇,主要包括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项目以及各类休假制度。

一、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最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二)社会保障: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保护以及对家庭的补贴。

(三)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系统,各系统又包括不同的保障项目。(P234)

二、社会保险项目

(一)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保障项目和险种体现出来。

1.强制性

2.保障性

3.互济性

4.差别性

5.防范性

(二)主要内容:

1.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依法建立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是当劳动者或社会成员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由社会提供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主要模式及代表性国家:

①普遍保障模式(普遍养老金保障计划):又叫全民平均津贴。英国、北欧国家及一些英联邦国家普遍使用。

②收入关联模式:也叫社会保险计划。德国、法国、美国是推行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

③强制储蓄模式: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和智利的市场经营的个人账户制为代表。

2.失业保险: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

①失业保险覆盖的范围是所有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失业职工、即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的职工。

②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③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包括: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接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补贴等。

④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缴费满1年的;非自愿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⑤领取失业保险的期限:根据缴费时间长短来确定,最长为24个月,最短为12个月。

⑥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⑦由各地劳动保障厅政部门负责失业保险的管理工作。

3.工伤保险:是国家立法建立的,对在经济活动中因工伤致残,或因从事有损健康的工作患职业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以及对职工因工伤死亡后无生活来源的遗属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①工伤保险是产生最早、实施国家最多、制度设计最严密的社会保险制度。

②工伤保险的原则:普遍实行“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或“无责任补偿原则”。

③工伤保险制度由基金运行、待遇给付和工伤或职业病认定三个部分构成。

4.医疗和死亡保险:

5.生育保险: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保险基金:

1.衡量社会保险基金统筹范围的四个角度:

①企业或用人单位:

②劳动者范围:

③保险种类和保险项目:

④地域范围:

2.社会保险统筹的三种方式:

①现收现付式:又称统筹分摊式或年度评估式。

②半积累式:又称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

③完全积累式:又称全基金式。

三、法定假期

第三节企业补充福利

一、企业补充福利的原因:

(一)规避政府监督

(二)工会的认同

(三)企业利益需要

自考-薪酬管理复习题教学提纲

薪酬管理复习题 1.建立战略性薪酬体系需要遵循哪些步骤?答:全面评价组织说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其对薪酬的影响;制定与组织战略和环境背景相匹配的战略性薪酬决策;将薪酬战略转化为薪酬实践;对薪酬系统的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2.对于企业而言,薪酬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促进战略实现,改善经营绩效;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变革;控制经营成本。 3.组织的薪酬管理必须注意达到哪些要求?答: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者外部竞争性;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者内部一致性;绩效报酬的公平性;绩效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4.与企业传统的薪资结构相比,宽带型薪资结构具有哪些特征和作用?答:宽带型薪资结构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宽带型薪资结构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宽带型薪资结构有利于职位的轮换;宽带型薪资结构能密切配合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宽带型薪资结构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宽带型薪资结构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 5.职位评价法中排序法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答:获取职位信息;选择报酬要素并对职位进行分类;对职位进行排序;综合排序结果。6.职位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 答:挑选典型职位;确定职位评价方法;建立职位评价委员会;对职位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对职位进行评价;与员工交流,建立申诉机制。 7.整个经济或社会中的劳动力供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劳动力参与率;人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数;员工受过的教育训练及其技能水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水平。 8.实施宽带型薪资结构有哪些要点?答:审查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注重加强非人力资源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鼓励员工的参与,加强沟通;要有配套的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 9.企业通过薪酬调查要达到什么目的?答:调整薪酬水平;调整薪酬结构;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了解其他企业薪酬管理时间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10.在薪酬调查的准备阶段有哪些工作内容?答:根据需要审查已有薪酬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式;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界定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选择所要收集的薪酬信息内容。 11.绩效奖励计划有哪些实施要点?答:企业必须认识到,绩效奖励计划只是企业整体薪酬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奖励计划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其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一致,并且与其他经营活动相协调;要想实施绩效奖励计划,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的绩效奖励计划必须在绩效和奖励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绩效奖励计划必须获得有效沟通战略的支持;绩效奖励计划需要保持一定的动态性。 12.为了确保员工实现优良的绩效,企业必须做好哪些重要工作?答:企业必须雇佣知识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员工并设法让他们留在企业中;持续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做到人尽其才;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 13.宽带型薪资结构设计中有哪些关键决策? 答:薪资宽带数量的确定;宽带的定价;将员工放入薪资宽带中的特定位置;跨级别的薪资调整以及宽带内部的薪资调整。 14.在考虑到底设立什么样的福利计划时,企业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答:了解国家立法;开展福利调查;做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了解集体谈判对员工福利的影响。 15.企业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实施员工福利呢?答:政府的法律规定;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集体谈判;有目的地吸引和保留员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提高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性。 16.在企业员工福利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答: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福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序言: 一、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全国人力资源现状 (3) 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4) 3、我国劳动薪酬水平与国外劳动报酬对比 (5) 二、薪酬管理对人员、企业、经济、家国的影响 (7) 1、薪酬管理对人员的影响 (7) 2、薪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8) 3、薪酬管理对经济影响 (10) 4、案例分析 (12) 三、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建议 (16)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6)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改进建议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运用好薪酬管理这条深化人事激励制度配合岗位分析改革的核心作业链,才能从根本上将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模式上来,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薪酬管理;国际化;薪酬管理酬劳;绩效薪酬等序言: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最终必然体现在人才领域的竞争。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则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因为在现实面包和爱情,大多数人会为了生存而选者面包。而面包的来源与自己工作中得到的报酬,而合理的报酬是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企业对人才的一种肯定和重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企业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企业如何设计薪酬制度,如何进行薪酬成本预测和制定薪酬成本预算?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企业管理的现实难题,本文将立足于财务管理角度下探讨企业薪酬管理的思路,以达到企业薪酬管理成本最小化,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众所周知,薪酬管理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必须不断地

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一)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 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自考人力资源本科《薪酬管理》要点

1.内在薪酬:挑战性、趣味性的工作;个人成长与发展机会;个人成就感;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 谐的人际关系;弹性的工作时间等。外在薪酬:分为直接薪酬(基本薪酬;业绩薪酬;激励薪酬;特别绩效薪酬;津贴和补贴)和间接薪酬(社会福利;企业福利;个人福利) 2.核心薪酬的基本形式: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 1)基本薪酬:又称基本工资,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向员 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特点:(1)常规性(2)固定性(3)基准性 2)可变薪酬(浮动薪酬、奖金) 3)间接薪酬主要指福利,有”柔性薪酬”之称 3.薪酬的功能:①政府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信号;薪酬是宏观环境运行的参考因素;薪酬是衡量社会公平 的标准;薪酬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企业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薪酬是绩效激励的杠杆;薪酬是企业战略的导向器;薪酬是企业的成本要素。③雇员视角下薪酬的功能:薪酬是员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薪酬是劳动力价值的价格体现;薪酬是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形式;薪酬体现了员工的需求满足层次。 4.薪酬公平理论(J·斯达西·亚当斯)这一理论认为,决定员工对薪酬认可的往往不是绝对薪酬,而是相对薪酬以及本人对薪酬的认 识。如果员工感到不公平,这会影响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可分为: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员工个人公平 5.薪酬管理目标:1.公平性;2.有效性;3.合法性。 6.薪酬管理原则:1.同步组织战略原则2.公平效率统一原则3.体现薪酬功能原则4.先进适用原则5.合法合理原则6.清晰易用原 则7.经济及时原则8.分享利益原则 7.战略性薪酬管理的作用:1.对提升组织绩效的作用:①降低人工成本;②吸引和留住人才;③引导员工行为;④促进劳资和谐。 2.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①价值性;②难以模仿性;③有效执行性。 8.全面薪酬战略的主要特征:①战略性②激励性③灵活性④创新性⑤沟通性 9.建立全面薪酬战略的步骤:①全面评价组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其对薪酬的影响②制定与组织战略和环境背景相匹配的战 略性薪酬决策③将薪酬战略转化为薪酬实践④对薪酬系统的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10.薪酬体系类型:(4种)A.职位薪酬体系:是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最为稳定的薪酬体系类型。以职位为核心要素,建立在对职位 的客观评价基础之上,对事不对人,能充分体现公平性,操作简单。一家企业如果职位明晰,职责清楚,工作的程序性较强,那么就比较适宜采用职位薪酬体系。1. 职位薪酬体系是根据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来确定薪酬等2. 优点:①实现同岗同薪,突现公平性②便于按职位进行系统管理,管理成本较低③为员工的发展规划出一条清晰的路线有助于员工发展3. 缺点:①容易错误引导员工盲目地追求职位的晋升②职位薪酬体系直接与岗位挂钩③忽视同一岗位存在的绩效差异,可能会挫伤许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组织缺乏灵活性和弹性现象4. 操作流程/设计步骤:①环境分析②确定薪酬策略③工作分析④职位评价⑤等级划分⑥制度保障⑦市场薪酬调查⑧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⑨实施与反馈5. 常用职位评价的方法:1.排序法2.归类法3. 因素比较法4.计点法5.海氏评估法(海氏三要素: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要素、问题解决能力要素、责任要素)B.技能/能力薪酬体系:是以员工所掌握的与职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同为依据来确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水平的制度。C.绩效体系属于高激励薪酬模式,薪酬数额会随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变化。绩效薪酬体系缺点:①对员工行为和成果进行准确的衡量非常困难②如果绩效薪酬设计不合理,绩效薪酬会演变为一种固定薪酬③不利于团队合作。D.薪点薪酬体系:薪点工资将岗位、技能、绩效等要素都作为员工点数确定的因素,从而扩大了基本工资确立根基。 11.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1.企业外部因素:①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②政府的政策法规调节③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④物价 变动⑤工会组织作用⑥地区差异2.企业内部因素:①企业薪酬政策和经营价值观②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③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薪酬支付能力3.个人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①个人特征②个人绩效③工作因素 薪酬平均率=实际平均薪酬/薪酬幅度的中间数 12.薪酬水平决策类型:领先型;跟随型;滞后型;综合型。 13.薪酬调查目的和作用:①把握市场薪酬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策略,为薪酬水平的调查和结构的优化提供信息资料。②调整 薪酬水平和优化薪酬结构,实现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的统一,实现控制劳动力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统一。③完善薪酬策略,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④获悉薪酬发展趋势,借鉴成功经验。 14.薪酬调查实施过程:确定薪酬战略;确实薪酬调查的范围和对象;进行薪酬调查(调查方法: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形成调查 报告;应用薪酬调查结果; 15.薪酬变动比率=(最高薪酬值—最低薪酬值)/最低薪酬值*100%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所得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100% 16.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2.内部一致原则3.外部竞争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激励性原则

江苏省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说明

八、主要课程说明与使用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英语(二)(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现代管理学(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7.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摘要:薪酬管理制度良好性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企业人才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保证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薪酬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保证企业能够进行良好的薪酬管理,确保提高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创新措施 1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理念发展 薪酬管理需要利用各类制度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且必须有创新性理念。传统企业薪酬管理理念非常重视物质奖励,按照古典经济学概念,薪酬是一种施工费用,仅仅会被当作一种生产成本。对于员工来讲,薪资报酬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唯一标准。随着人力资源理念学说的发展,员工对薪酬要求也在形式上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间接性经济报酬及非经济报酬等,薪酬作为员工工作的动力及价值点,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薪酬理念的不断发展使得价值可比性理论逐渐出现,并成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要论点内容。价值可比性是一种公平性理论,能够在薪酬管理中较好地体现公平性,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安全感、幸福感,如何缓解员工与薪酬管理的矛盾,是目前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薪酬管理工作中必须保证最大程度公平性、公正性,将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进,保证企业薪酬管理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及弹性,保证员工不满情绪能够得到缓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员工对于薪酬的关注度、参与度及理解程度不

断提升,因此,企业对员工薪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薪酬组成、份额、评估等进行充分考虑,对员工业绩及技能标准进行正确判定。 2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特点 2.1敏感性特点 对于企业工作中的每一位员工来讲,大部分员工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首先考虑的要素是薪酬,薪酬对员工本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问题也成为员工最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所以薪酬管理存在较强敏感性。 2.2特权性特点 虽然薪酬是企业员工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实际工作中,企业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薪酬管理的标准及运行模式不够深入了解,这就使得企业薪酬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特权性。 2.3特殊性特点 因为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及特权性,这就会使得不同企业薪酬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区别,这和企业性质及员工本身工作价值有着直接关系。不同类型行业中的薪酬管理,有着不同形态,因此薪酬管理存在一定特殊性。 3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3.1薪酬体系设置不具备较强科学性 目前薪酬激励上,收入分配确定的依据不完全合理。薪酬大都与管理级别、职称、资历挂钩较多,与岗位承担的责任、岗位重要性关联少。绩效奖金虽然基本实现多劳多得,但大多只和产值挂钩,不能完全体现员工的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和综合贡献。缺乏多角度和中长期激励机制,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难度大。仍然存在企业与员工通过双方协商方式,对薪酬进行确定,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薪酬管理复习

第一章薪酬管理导论 1.薪酬:是指员工从事组织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福利、服务和待遇。 2.经济性薪酬:是员工从组织获得的各种货币形式的收入和可以间接转化为货币或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其他形式的收入。 3.非经济性薪酬:是指无法用货币的手段衡量的由于组织的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带给员工愉悦的心理效应。 4.薪酬的功能: A. 薪酬对员工的功能:保障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B. 薪酬对组织的功能:增值功能、改善用人活动效率的功能、协 调组织内部关系和塑造组织文化的功能、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功能 5.薪酬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而进行的薪酬决策、薪酬服务、薪酬沟通和薪酬调整的过程。薪酬管理管理的内同可以从薪酬工作的业务职能和薪酬管理工作的性质层次两个方面考察。6.薪酬管理的目标: A.含义:薪酬管理的目标是组织制定并实施薪酬管理的具体目的。 薪酬管理的目标服从并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 B.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a. 吸引符合组织需求条件的员工。b. 留 住符合组织需求条件的员工。c. 激励员工达到高工作绩效或高生产力。d. 让组织能生存、能成长、能获利。 7. 薪酬管理的原则(论述): A. 补偿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a. 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是外部竞争性。 b. 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c. 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d. 薪酬管理过程和薪酬政策的实施方式也会影响员工对企业薪 酬制度的公平性看法。 C. 激励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E. 合法性原则 8. 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 A. 环境因素: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环境; B. 组织因素; C. 工 作因素;D. 个人因素 9.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10.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区分两种因素): A.激励因素: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工作的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B.保健因素: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11. 伯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美国): A.基本观点:a.“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 b. 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所需要 完成任务理解得的深度。 c. 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奖励后有绩效,而必须是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 的奖励。d. 奖励措施是否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 B.伯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对员工薪酬管理有价值的建议: a. 建议管理人员善于发现员工对奖酬和绩效不同的反映 b.通过激励模型向管理人员表明,激励不仅仅取决于期望,还取决于关联性 c.把员工所希望的成果与管理人员所希望的绩效联系在一起。C.启示:要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以及个人心理期望等多种综合性因素。 12.公平理论(美国亚当斯) A.观点: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它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B.启示:a. 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是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b. 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 c. 在激

自考本科05962招聘管理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章招聘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招聘管理:就是对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展开招募、甄选、录用、评估等一系列活动,并加以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借以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队伍,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行为的生产潜能。 3.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机构。 二、填空 1.招聘的具体过程是由:招募、甄选、录用、评估四个阶段组成。甄选是招聘管理中技术性最强和难度最大的阶段。 2.招聘的目的(职能):1.吸引人才 2.储备人才 3.补充人才 4.调节人才。 3.格卢克把寻找工作的人分为三类: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满足者和有效利用机会者。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审议,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5.《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6.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运用组织文化来加以管理。 三、简答 1.招聘管理的作用: (1)有效的招聘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降低员工流失率 (2)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员工的培训费用 (3)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增强团队的工作士气 (4)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率 (5)有效的招聘管理会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2.招聘管理的构成要素: (1)招聘主体:招聘者 (2)招聘对象:符合标准的候选人 (3)招聘载体:信息的转播载体 3.招聘管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开原则(4)真实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6)人岗匹配、用人所长原则(7)效益原则(8)内外兼顾原则 4.招聘的一般流程: (1)制定招聘计划(2)报批招聘计划(3)实施招聘计划(4)甄选(5)体检和录用(6)招聘评估 5.招聘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目的): ①“吸铁石”吸引人才 ②“蓄水池”储备人才 ③“补氧器”补充人才 ④“调节器”调节人才 第二章影响企业招聘的因素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 总体印象。 二、填空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4点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2.求职动机:(1)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2)经济压力。(3)自尊需要。(4)替代性的工作 机会。(5)职业期望。 3.求职者的求职动机与经济压力之间成正比关系。 4.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渠道和外部招聘渠道。 5.企业招聘的对象可以大致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操作者。 6.招聘工作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应聘者个人因素。 7.与薪酬相关的福利待遇:薪酬福利水平、工作性质、工作氛围、地理位置。 三、简答 1、影响企业招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3)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4)技术进步 内部因素有: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1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难点,薪酬管理政策也是公司员工最关心的公司政策之一。在制定新的薪酬政策时,人力资源部门会广泛深入的进行各种调查,并与上级领导反复讨论,经过多次修改。虽然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最费心思的事情,但结果常常却不能让员工满意。 (一)薪酬管理的困难性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差距离最大的部分。学习薪酬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经理的帮助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薪酬管理有如下三个特性: 1.敏感性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者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2,特权性薪酬管理是员工参与最少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它几乎是公司老板的一个特权。老板,包括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参与薪酬管理会使公司管理增加矛盾,并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员工对于公司薪酬管理的过程几乎一无所知。 3,特殊性由于敏感性和特权性,所以每个公司的薪酬管理差别会很大。另外,由于薪酬管理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管理类型,如岗位工资型,技能工资型,资历工资型,绩效工资型等等,所以,不同公司之间的薪酬管理几乎没有 参考性。

(二)满意度的重要性及决定因素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是衡量薪酬管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准。让员工对薪酬满意,使其能更好的为公司工作,是进行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励效果就越明显,员工就会更好的工作,于是就会得到更高的薪酬,这是一种正向循环;如果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较低,则会陷入了负向循环,常此以往,会造成员工的流失。 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取决于薪酬的社会平均比较和公平度。社会平均比较是指员工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同等行业同等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薪酬高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提高,如果发现发现自己的薪酬低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降低。薪酬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岗位的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确定能吸引员工的薪酬标准。 公平度是指员工把自己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进行比较之后感觉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管理中的难点。实际上,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在这点上做到让全体员工满意。许多公司之所以实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员工得知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后,降低对薪酬管理公平度的认同。另外,如果没有对公平度的认同,员工也会很难认同薪酬与绩效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绩效考评的效果。 (三)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可以从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和提高公平度两个方面进行。不论公司的薪酬管理采用哪种管理类型,进行岗位的市场价值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建议将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于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一般约10 至20),这样有利于员工的稳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人力资源部门不要试图通过修订薪酬制度来解 决这个问题。当然,薪酬制度在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进行修订,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上,而不是薪酬管理的结果上。比如,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我们可以让员工参与进来。实践证明,员工参与决策能使决策更易于推行。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坐落于南方名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类型考试方式00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笔试002 00294 劳动社会学 4 必考笔试003 00152 组织行为学 4 必考笔试004 07484 社会保障学 6 必考笔试005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6 必考笔试006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8 必考笔试007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6 必考笔试008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6 必考笔试009 00324 人事管理学 6 必考笔试010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6 必考笔试0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必考实践考核101 00015 英语(二)14 选考笔试102 11469 宏观劳动力配置 5 选考笔试103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4 选考笔试104 11471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5 选考笔试201 00164 劳动经济学 6 加考笔试202 00167 劳动法 4 加考笔试203 06183 工资管理 4 加考笔试204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5 加考笔试205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5 加考笔试

【专业优势】: 1.深大经济学院自考办自考全日制教师团队授课。 2.可在深大校本部等3个校区(深大校本部、爱华总部、爱华世界之窗校区) 咨询和报名。 3.免考高数,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4.独立办班专业,一年考3次,1.5年可全部考完;考试科目比较简单,是最 好考的专业之一。 5.课程应用性、职业性较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可从事人力 资源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必考课11门56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加考课5门24学分。 【说明】: 1.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2.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免考。 3.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士。 【学习形式】免试入学,业余制学习,根据计考办考试计划,制定教学方案。【报读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和已受 教育的程度限制,均可报读。报读本科需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大专(免试入学,国家承认学历)。 【考试时间】课程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月、4月、10月进行。 上课形式以直播课为主,网络直播+面授+网课(直播课回放)相结合。报考费、实践考核费按国家政策规定及主考院校的标准,由学员另行交纳。 【报名资料】身份证双面复印件1份,毕业证复印件1份,蓝底1寸相片2张。(报读本科学员需提供专科学历证书验证报告复印件1份) 注:以上报读资料学员均需要提供电子版

自考06091薪酬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薪 酬 管 理 (任正臣主编) 课程代码:06091 [20XX年版]

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的相应的报酬或答谢。 2.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3.报酬:是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货币性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 4.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一般劳心者的收入为薪金,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 5.基本薪酬:是指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 6.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7.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1. 三、简答 1.薪酬的形式: (1)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2)物质薪酬和非物质薪酬 (3)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 (4)全面薪酬 2.薪酬的结构: (1)基本薪酬 (2)可变薪酬 (3)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 3.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薪酬管理战略是企业的基本战略之一 (3)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4.薪酬的影响因素: A企业外部因素 (1)国家法律法规 (2)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 (3)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4)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B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2)企业的发展阶段 (3)企业的财务状况 C员工的个人因素 (1)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 (2)员工的绩效表现 (3)员工的工作年限 5.薪酬管理的目标: (1)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 (2)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3)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6.薪酬管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合法性原则 7.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1)职位分析和评价 (2)薪酬调查分析 (3)设计、确定薪酬结构 (4)确定薪酬水平 (5)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薪酬计算

员工的薪酬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运营汇总的一项最重要成本,尤其是对那些软件研发、顾问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尤甚。既然薪酬成本控制如此重要,那么要按照什么标准设计薪酬总量呢?科技认为对于一个集团而言,不同的事业部群体、不同的分子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总量占比差距很大。同时在设计薪酬总量时以什么样的基数作为标准也是一个难题,是以销售额?还是以毛利润?抑或是薪酬占整个费用的比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薪酬管理——实现智能薪资计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薪酬管理与智能排班、考勤管理无缝同步,计算引擎兼容400余种计薪公式精确核算员工的提奖与佣金;依据不同要求的多维度智能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考勤无缝对接,与智慧考勤无缝对接自动同步考勤数据报表,无需于动录入;公司薪酬设置:公司基础福利设置月薪、日薪、时薪等设置及社保公积金设置;报表自动生成:核算人力成本、月度薪资、社保,公司实际成本等明细及对比报表;佣金与绩效提交:固定佣金提成比例、阶梯佣金提成比例、浮动佣金提成比例自动计算;人事异动提醒:员工加薪、调薪入职、离职提醒。 对于公司成本的分析:本月计薪员工数、员工人力成本总和、员工税前薪资总和、公司交金总和、月度薪资对比;在线审批:薪酬报表计算完成、一键提交审核WEB、数据分析参照审核、手机端快速审核批复;超级工资条:支持任意模板,超级加密app+短信+邮件三端提醒。

科技系统智能排班是专门为服务行业设计的一款功能,是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员工能够有序而有效的工作的保障。科技智能排班系统还可以能够满足企业不同的排班需求,在企业的后续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科技还具有随时办公、灵活办公的功能。 喔趣科技,作为中国劳动力综合管理专家品牌,致力于为大中型企业实现劳动力预测、劳动力管理、劳动力满足全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为企业提供人事管理、智能排班、智慧考勤、绩效薪资、数据罗盘,灵活用工服务等全链劳动力综合管理与满足的云服务商。目前,有超过12万家企业和超过400万的企业员工在使用我司的产品服务,主要分布在零售连锁、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业、餐饮行业、国企事业单位等多个行业。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 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 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 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 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 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 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 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 两者具体区别: 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 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自学考试_薪酬管理某复习资料

薪酬管理 单选题20个(20分),多选题7个(14分),名词解释5个(15分),简答题5个(25分),论述题2个(16分),案例分析1个(10分) 1.薪酬指员工因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 2.将一位员工因为为某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统称之为报酬。这种报酬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全部报酬或360度报酬。 3.报酬的分类:(1)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 (2)在报酬和外在报酬。 4.薪酬可划分为: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 5.基本薪酬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 6.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确定的基本薪酬增长被称为绩效加薪。 7.可变薪酬是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8.间接薪酬一般指非货币报酬,主要包括员工福利与服务。9.薪酬的功能:(1)从员工方面考察薪酬具有的功能。薪酬对于员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保障功能、激励功能以及信号功能。

(2)从企业角度看薪酬的功能。可分为:1、控制经营成本。2、改善经营绩效。3、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4、支持企业改革。10.薪酬分配的目的: (1)薪酬分配必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薪酬分配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薪酬分配必须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4)薪酬分配必须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5)薪酬分配必须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11.薪酬管理的概念: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过程。12.(案例分析)薪酬的社会比较: (1)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者是外部竞争性。 (2)薪酬的部公平性或者部一致性。 (3)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13.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职位、各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获酬水平。 14.薪酬结构:薪酬结构指的是同一组织部的不同职位所得到的薪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论述)薪酬管理发展趋势: (1)、全面薪酬制度; (2)、薪酬与绩效挂钩; (3)、宽带型薪酬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