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行走在语文之路上》

《快乐行走在语文之路上》
《快乐行走在语文之路上》

主讲程一凡老师简介:

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先进工作者;人教版课程标准中学语文实验教材培训团专家;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四川师大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华师大硕士生导师;成都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多所师范院校“国培”及骨干教师培训特聘专家;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写作教学专委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四川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坊坊主;成都市中语会秘书长。多次应邀担任全国、省级教学大赛评委或评课专家;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专题讲座。

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20余家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100多篇。著有专著《行走在语文路上》;主编《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等近47本书籍;主编职教教材《语文》一套。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全国、省级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

曾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先后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介绍。

【主讲精华】

程一凡成都

拙作:《行走在语文路上》,在这本书中的“后记”中写道:“从小读书,语文伴随我长大,在教学一线,教语文,做教研员,仍然与语文打交道,到退休也无法割断语文,即使退休,也会在阅读中老去。可见,一生与语文有缘。为了这份缘,书名定为《行走在语文路上》。”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与语文的缘分。为了这个缘分,一直在路上探寻,一直在语文的养分滋养中成长。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我的语文之路,成长之路。

我的人生进行曲:酸甜苦辣五级跳

下乡知青——乡镇中学——县城中学——省城中学——市教科院

在语文的路上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段路:初耕之路

初登讲台,稀里糊涂

环境虽苦,笑对生活

工作环境:重庆市丰都县远离县城的一所山区中学,又远离乡镇;学校坐落在远离山区场镇的山坡上,需要爬一大段较陡的坡,再走一段缓坡才能到达。校园不大,房屋比较陈旧,操场与校园有一定距离且是L形;这里的班主任还要不定时带领学生到山下背煤作为食堂燃料。

可想而知,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好在自己很快调整了心态,选择了面对,一呆就是五年半。

最初,只注重语文的知识传授,课堂成为教案的宣讲地,教师基本上是课堂里的唯一“演员”,只为应试而教。

——这体现的是封闭、灌输、片面的教育理念

其结果:语文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应试课,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存在,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鲜活的灵性没有了,个性得不到重视。

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发现了问题,注意了改变。于是老实学习,默默做事,勤心专研,用心教学,虽教学方式按照现在先进理念看,显得有差距,但勤奋、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课堂有了生机,学生有了变化,教学成绩有了较大提升,为自我成长走出了第一步。

这是那时的难有留存的照片。

看着学生的进步,看着学生的成长,看着三年后他们带着满意的笑容向我告别的时候,我心理得到了安慰。

这一段工作和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论面对什么环境,只要你快乐地面对,你就会有一种热情,你就会静下心来思考,你就会全身心投入,你就会悦纳自己的学生,你就会收获快乐。

我感谢这一段经历。我的起点虽然是山区中学,但这里独特的环境与学生群体,让我获得了城市无法体验到的经历。山区及孩子给了我淳朴和灵气,锻炼了坚毅的性格,磨练了我面对不同环境的意志。

起步不顺,笑而面对;调整心态,风景已现,迈开双腿,步子轻盈起来。

第二阶段:探索之路

不愿混日,教育立志,

勤奋耕耘,喜有收获

调到新学校,为了适应新学校,站稳脚跟,得到认可,对自己要求更严了,虚心请教,在专业上力求有新的发展,于是勤奋耕耘,摸索前进。

这一时期,不知天高地厚,萌生了“青年教师应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

路”的念头。

主要做了一下几点:

订阅专业杂志

泡简陋的图书馆

模仿名师课堂

课堂改革尝试,致力于:

洗脑子

夯底子

图改变

提效益

勤笔耕

在教学效益和论文发表等方面有了较大收获,课堂有了较大的改变,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益得到提升,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加强了教学思考,论文也开始起步。

1988年第一次收到《语文》杂志用稿通知

1990年第一次收到全国研讨会邀请函因坚持,因努力,有了收获,更有了信心。部分还留存着。

1992年收到《西南师大学报(哲社版)》编辑部用稿通知。当时要在学报发表非常难(当时是双月刊),一个区区语文老师得到了学报编辑的认可,这是一个惊喜,也是一个激励,激发了后面结合教学撰写教学论文的兴趣。后来得到100多元的稿费,这更是一个惊喜,当时一月的工资好像

不到100元,心里那个高兴……

这是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原理来阐述,有一定新意。

部部分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

这一段路,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一路前行,一路收获,心情“倍儿

爽”

第三段路:完善之路

用心行走,广泛吸收

研学勤思,完善自我

乐倾听

乐倾听是提升教学层次不容忽略的有效途径。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主动地倾听他人对自己教学的感受和意见。在乐于倾听中,下面三点很重要。

1.要乐于倾听学科同行的发自肺腑的声音。

2.要乐于倾听其他学科老师的意见。

3. 要乐于倾听自己学生的真实感受。

勤拜读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游刃有余,能否紧紧地把学生“吸”住,不仅只看你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底子是否厚实,更重要的还看你能否随时吸纳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借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而要做到这一点,勤拜读不失为提升自己的好途径。

期间,读魏书生,读于漪,读钱梦龙,读陈仲梁,读余映潮等老一辈;同时也读程红兵,读李镇西,读程翔,读李海林等新一辈。

读什么?读他们的思想,析他们的教学设计,品他们的教学细节,悟他们的教学行为,就能获取其他书本中无法得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的艺术。并借此不断地反观、比照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扬弃、革新自己的教学。这样,在不断拜读、研究、反思、扬弃、优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做好于漪、钱梦龙老师的学生

从余映潮老师获得视野的宽度

活手段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勇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路子

在教学实践和不断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路子:

博、实、深、活、情、趣、美、研

强教研

教学中,不断地给自己找事做。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问题,加强反思,寻找突破口,进行切切实实的校本教研,这样,在教学和探究中,才能不断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教学层次,提升自己教学思想的厚度,进而促进自己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自编校本教材:《创新思维与写作》

这一段路,敞开心胸,虚心接纳,勤于实践,与名家对话,不亦乐乎!

因为学习,并用之于实践,教学效果好,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这也是语文之乐!进入语文教研员角色,只是一个新兵,必须转换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探索语文教研路径,力争服务好老师。

1.向名家请教,提升专业功底。如:

聆听王宁、王荣生教授教诲,理论修养得以提升

倾听孙绍振先生的文本解读感受顾之川先生的大家风范

2. 与老师们多层面交流,寻求双赢与名师探讨问题

与老师亲切交流

在一线与老师们交流

与小维老师团队交流

3.开展多样研讨活动,提升课堂质量

4.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1995年“教师节”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表彰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96年、97年分别被评为县、市“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5.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聘为“人教版课程标准中学语文实验教

材培训团专家”。

2011年上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第五段路(退休后):新征程之路

不忘初心,继续语路

拥抱自然,享受天伦

现在,除拥抱自然,享受天伦之外:

不忘初心,仍然行走在语文路上。

带领团队致力于初中教材12本名著导读丛书的编写和高中语文新教材5本整本书阅读书籍的编写,帮助学生读好名著,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具体路径。

几点感悟:

1.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旦出现就应该抓住。

2. 成长在自我学习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以及智慧的分享中。

3. 成绩在于对困难的战胜中,在勇于探索中,在不断的坚持中,在不断地追求中,在不断地学习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

4. 快乐还在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和经验的提炼中。(把随意和无意变成有意)比如:在新课程实施初,自己根据课堂与学生的交流状况,灵活处理课堂的教学行为总结为《生成性——新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点》(《语文建设》发表)

根据学科内之间的整合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践总结为《提升教学效益需要重视整合》《整合思维与作文创新》(《语文教学通讯》发表)

借助生活的观察,对接课堂教学,撰写了《“放风筝”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发表),提炼出来放、控、收教学艺术。

这个过程看似辛苦,但是,当你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时,其过程也就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