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证明举例——辅助线

19.25证明举例——辅助线
19.25证明举例——辅助线

A'B'C'B A D C

B A 19.2(5)证明举例

学习目标

1、通过证明举例的学习和实践,懂得演绎推理的一般规则,初步掌握规范的表达格式;了解证明之前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简单问题;

3、了解添置辅助线的基本方法,会添置常见的辅助线;

学习重点及难点

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掌握规范的表达格式.

一、新课学习

例1 试说明“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

已知:如图,在△ABC 与△A ’B ’C ’中,AB=A ’B ’,BC=B ’C ’,CA=C ’A ’ 求证:△ABC ≌△A ’B ’C ’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DC ,∠B=∠C 。

求证:∠A=∠D

O B D C A E D C B A D

F E C

B A 二、课内练习

1. 已知: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BD ,AD=BC 。

求证:OA=OB

2. 已知:如图,点D 、E 在BC 上,AB=AC ,AD=AE 。

求证:BD=CE 。

3.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延长线上的点,DE 和BC 交于点F ,DF=FE 。

求证:BD=CE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单元测试10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单元测试(10套) 单元测试1 一、单项选择题 1 :信息按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应用领域 B.加工顺序 C.管理的层次 D.反映形式 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作业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情报处理系统 3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 ) 的支持。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4:功能结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 A.逻辑聚合 B.数据聚合 C.功能聚合 D.时间聚合 5:模块间出现下列哪一项是改动模块时发生错误的主要来源() A.数据耦合 B.控制耦合 C.内容耦合 D.以上都不是 二、分析论述题 1:为什么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双向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两者各有何优缺点? 3: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4:简述MIS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 6:与其他项目相比,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计划延迟的特殊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开发人员的增加对延迟问题的解决能力很有限? 7:为什么说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 单元测试2 一、单项选择题 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A.明确企业目标 B.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进行数据分析 D.确定信息结构 2: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 ) A.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3:下面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局部开发层次的优势:( ) A.相对简单的IT开发 B.帮助理论的证明 C.组织变化的阻力最小 D.优化组织过程 4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需求分析 B、逻辑阶段 C.总体设计 D.详细设计 5 :在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中,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5.6几何证明举例

§5.6 几何证明举例(2)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 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直尺、圆规、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写出证明的过程,注意几何证明的三步)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法1 证明: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BAD = ∠CAD (角平分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AD = ∠CA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SA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法2 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 AD ∴ BD = CD (中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D = C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 SS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D⊥BC,垂足为D 则∠ADB=∠ADC=90°(垂直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B=∠C (已知), ∠ADB=∠ADC=90°(已证) AD=AD (公共边) ∴△ABD≌△ACD (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 (鼓励学生当老师讲给其他同学听) ①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精讲点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2、数学语言表达: 性质1:性质2: 在△ABC ∵ AB=AC ∵ AB=AC ∴∠B= ∠C ① AD平分∠BAC (等边对等角) ②AD⊥BC ③ BD=DC ( ①,② ,③均可作为一个条件,推出其他两项 ) (三线合一) 四、典例精析 例1 已知,D是△ABC内的一点,且DE=DC,BD平分∠ABC,CD平分∠ACB 求证:AB=AC

软件测试试卷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1.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而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A.证明软件错误不存在 B.证明软件错误的存在 C.改正程序所有的错误 D.发现程序所有的错误 2. CMM 模型中共有五个级别,除了()外每一级都设定了一组目标,如果达到了这组目标,则表明达到了这个成熟级别,可 以向上更为成熟的高一级别迈进。 A.初始级 B.可重复级 C.已定义级 D.管理级优化级 3. 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软件需求说明书 B. 设计方案 C.编写程序 D.软件规格说明书 4.软件测试文档不包括以下哪项() A.测试案例 B.软件缺陷报告 C.状态变化示意图 D.归纳、统计和总结 5.有一组测试用例,它使被测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支 至少执行一次,它满足的覆盖标准是:( ) A.语句覆盖 B. 判定覆盖 C. 条件覆盖 D.路径覆盖 6.在白盒法中,无论 采用那种覆盖标准都不可能达到100%覆盖率。它们的目标都是()。 A.用尽可能少的测试用例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B.从 理论上证明100%的覆盖率是不可能达到的。 C.说明测 试的强度是可估量的。 D.说明测试的标准是可比较 的。 7.用户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软件,用于测试系统的用户友好性等,这种测试是()。 A.集成测试 B.系统测试C.Alpha 测试 D.Beta 测试 8.一个多用户的应用系统通产有用户管理功能, 允许增加新的用户。用户信息一般包括用户名。假设规定用户名必须是以字母开头的、不超过8 个字符的字母数字串, 那么下面那一组值均属于用户名的有效等价类?() A.L, linyifen, A1111111, glenford1 B.a111, L1, Lin-Yie, Lin-feng C.linyifen, A1111111, glendord, 123B123 D.linyifen, A1111111, glenford, G.Myers E.linyifen, A1111111, glenford, Myers 9.请阅读下面这段程序: int func2(int a, b, c) { int k=1; if ((a>0)||(b<0)||(a+c>0)) k=k+a; else k=k+b; if (c>0) k=k+c; return k; } 如果测试时采用这组输入值组合:(a, b, c)=(1, 1, -1)、(1, 1, 1)、(-1, 1, 1)、(0, 1, 1), 那么可以实现下面哪一种覆盖?() A.条件覆盖 B.分支覆盖 C.路径覆盖 D.条件组合覆盖 10.黑盒测试是从观点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从观点的测试。() A.开发人员,管理人员 B.用户,管理人员 C.用户,开发人员 D.开发人员,用户 11.下列关于单元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桩模块由被测模块调用,在单元测试中接受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 B.单元 测试以白盒测试为主 C.桩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 D.驱 动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 12、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 A. 目标程序和相关文档 B. 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C. 目标程序、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 D. 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13、编码阶段产生的错误由()检查出来。 A. 单元测试 B. 集成测试 C.有效性测试 D.系统测试 14、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是最常用的两种黑盒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设计测试案例,可以很大幅度的减少测试案例的 数量。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A.在设计一组测试案 例是不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 B.不同输入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约 束关系,它们不能处理这类约束关系 C.不能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测试案例的 设计 D.不能用于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15.在系统测试阶段, 测试人员发现并报告了某个功能的一个缺陷。后来开发人员修复了这个缺陷, 向测试方提交了修改后的新版本。在安装了这个新版本之后, 测试人员运行了一边这个功能的全部测试案例, 发现报告的缺陷确实已经修复了, 并且没有发现新的缺陷。那么, 测试人员所作的回归测试已经足够了吗?为什么?下面的几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 A.是的。因为报告的缺陷确实已经修复, 并且没有发现新的缺陷, 所以没有必要补充其他的测试 B.不够。应 该再运行一遍这个功能的全部测试案例 C.足够了。只需要运行发现此缺陷所用的测试案例 D.不够。应该运行

证明举例单元测试2

B C A F B C A N D E D A C B C E D A B 10题图12题图11题图 F E 9题图C A B 1E D G C A B E D F ③②①《证明举例》单元测试2 一、 填空(36分) 1. 把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这个命题是 (填“真”或“假”)命题.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CE ,则∠AFE= 度. 4.如图,∠ACB =90°,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BC 于D ,若∠CAD=32°,则∠B= 度. 5.如图所示,⊿ABC 中,AD=DE=EB ,△DEC 为等边三角形,则∠ACB= 度. 6.如图所示,∠B=∠E=90°,AD=CF ,使△ABC ≌△DEF ,请添一个条件 . 3 4 5 6 7. 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改写为“如果----那么-------”: . 8. 如图,∠1=82°,∠2=98°,∠3=80°,则∠4= . 9.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0.如图,AB ∥CD 、AF 分别交AB 、CD 于A 、C .CE 平分∠DCF ,∠1=100°, 则∠2= . 1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则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 二、 选择(12分) 12.如图1所示,AB ∥CD,EG ⊥AB,若∠1=58°,则∠E 的度数等于( ) ° ° ° ° 13. 如图3所示,DE ∥BC,EF ∥AB,图中与∠BFE 互补的角共有( ) 个 个 个 个 14. 如图4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1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等边对等角 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C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D .等腰三角形高是它的对称轴。

几何证明举例教学设计

几何证明举例——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简单应用。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分类讨论、方程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复习引入新课: 动手操作 你还记得八(上)用折叠的方法探索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过程吗?(学生事先准备好纸剪的等腰三角形操作)。展示等腰三角形折叠动画。 二、新课探索新课探索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回答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2)说出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 (3)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2、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温馨提示一: 回顾八(上)用折叠的方法探索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过程。由当时的操作,如何添加辅助线,然后给出证明。注意作辅助线的方法可有多种,如作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相应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依据也不同。 例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方法点拨 (3)证明一:取BC的中点D,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工具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工具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月小学六年级科学检测题 一、填空(每空1.5分,共30分) 1、像汽车的方向盘那样,由一个较大的与一个较小的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 做。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3、我知道在高度一样时,斜面越长,斜面的坡度就越小,就越。 4、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又 能。 5、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常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工具有着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地解决很多问题。 6、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承受重物的点叫。起支撑作用的点 叫。 7、使用杠杆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 8、使用轮轴时,把力用在轮上,轮越大 越。 9、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但不 能,动滑轮不改变用力的,但可以。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2.螺丝刀属于轮轴类机械。()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 4、滑轮组的组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在一起为一组)越多,就越省力。() 5、自行车只运用了一种机械的原理。() 6、当支点不在杠杆中心时,施力的大小不等于受力的大小,离支点远的一方省力。()7.螺丝刀刀柄上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8、使用简单机械都能够省力。() 9、我们的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所以手臂也是杠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工具中,使用费力的是()。 A钳子B剪刀C镊子 2.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 3、下列机械属于轮轴的是()。A、羊角锤B、门锁手柄C、螺丝钉 4、旗杆顶部、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5、使用简单机械,为了使用的方便,应该是()。 A、汽车方向盘 B、螺丝刀 C、铁皮铲子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1,点为直线上一点,过点作射线,使,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一边在射线上,另一边在直线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逆时针旋转至图,使一边在的内部,且恰好平分,问:此时直线是否平分?请直接写出结论:直线 ________(平分或不平分) .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以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秒时,直线恰好平分锐角,则的值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顺时针旋转,请探究:当始终在的内部时(如图3),与的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案】(1)平分 (2)或49 (3)解:不变,设, ,, 【解析】【解答】(1)直线平分;(2)或 【分析】(1)根据图形得到直线ON平分∠AOC ;(2)由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5 °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 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求出t的值;(3)根据题意得到∠AON=50°?y,∠AOM?∠NOC=x?y=40°. 2.如图1,△ABC中,∠ABC=∠BAC,D是BC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AD,AE平分∠CAD 交CD于点E,过点E作EH⊥AB,垂足为点H.直线EH与直线AC相交于点F.设∠AEH=,∠ADC= .

(1)求证:∠EFC=∠FEC; (2)①若∠B=30°,∠CAD=50°,则=________,=________; ②试探究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将“D是BC延长线上一动点”改为“D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与的关系. 【答案】(1)证明:∵∠ABC=∠BAC,EH⊥AB. ∴∠EFC=∠AFH=90°-∠BAC,∠FEC=90°-∠ABC, ∴∠EFC=∠FEC. (2)35°;70°;解:② , 理由如下: 由(1)可知: , 又∵ , ∴ . ∴ . (3)解:图形如下: ∵∠ABC=∠BAC,∠BHE=90°-∠ABC,∠F=90°-∠BAC, ∴ . 又∵,

《工具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月小学六年级科学检测题 一、填空(每空1.5分,共30分) 1、像汽车的方向盘那样,由一个较大的与一个较小的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3、我知道在高度一样时,斜面越长,斜面的坡度就越小,就越。 4、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又能。 5、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常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工具有着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地解决很多问题。 6、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承受重物的点叫。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7、使用杠杆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 8、使用轮轴时,把力用在轮上,轮越大越。 9、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但不能,动滑轮不改变用力的,但可以。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2.螺丝刀属于轮轴类机械。()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 4、滑轮组的组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在一起为一组)越多,就越省力。() 5、自行车只运用了一种机械的原理。() 6、当支点不在杠杆中心时,施力的大小不等于受力的大小,离支点远的一方省力。()7.螺丝刀刀柄上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8、使用简单机械都能够省力。() 9、我们的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所以手臂也是杠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工具中,使用费力的是()。A钳子B剪刀C镊子 2.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 3、下列机械属于轮轴的是()。A、羊角锤B、门锁手柄C、螺丝钉 4、旗杆顶部、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5、使用简单机械,为了使用的方便,应该是()。 A、汽车方向盘 B、螺丝刀 C、铁皮铲子 6、盘山公路,利用了()的原理。A、轮轴B、斜面C、杠杆 7、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A、变慢B、变快C、不变 8、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 A、剪刀B、螺丝刀C、方向盘 9、“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翘起来。”这句话是()说的。 A、牛顿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得 10、工具()利用了斜面原理。A、钳子B、小刀C、钓鱼杆 四、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原理用线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 盘山公路斜面 汽车方向盘杠杆 起钉锤轮轴 吊车滑轮组 五、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8分)

几何证明举例学案

几何证明举例——有关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证明“AAS”定理,并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 三角形全等。 2、根据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进而推证有关线段和角相等。 3、知道证明的过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会综合法证明的书写 格式。 4、在证明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几个基本事实吗?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它有什么性质? 其中哪些是基本事实? 3、几何证明的步骤是什么? 二、探究证明 1、求证: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例 已知:如图,AB =AC ,DB =DC . 求证:∠B =∠C . 3、变式1、 已知:如上图,AB =AC ,∠B =∠C . 求证: DB =DC . 练习、已知:如图,PB =PC ,CE 、BD 相交于点P ,∠BDA =∠CEA. 求证:AB =AC. A C B D

5、合作与探究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 三、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2、证明全等的思路: 3、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4、证明两条线段(或角)相等的方法: C A B D P E

四、当堂达标 1、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2.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不能判定△ABM≌△CDN的条件是() A.∠M=∠N B.AB=CD C.AM=CN D.AM∥CN 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也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 c . 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o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 1.2 几何图形 ?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2章有理数 ?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 2.2 数轴 ?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 3.3 有理数的乘方 ?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 4.2 简单随机抽样 ? 4.3 数据的整理 ? 4.4 扇形统计图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 5.1 用字母表示数 ? 5.2 代数式 ? 5.3 代数式的值 ?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6章整式的加减 ?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 6.2 同类项 ? 6.3 去括号 ? 6.4 整式的加减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综合与

o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1章整式的乘除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 ?13.2 多边形 ?13.3 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卷)含答案

三角形单元测试 姓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17 B.22 C.17或22 D.13 3.适合条件∠A=1 2 ∠B= 1 3 ∠C的△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30° B.75° C.105° D.30°或75°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 B.6 C.7 D.8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均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C.直角三角形仅有一条高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8.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基本图形是() (A) (B) (C) (D) 9.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AC-BC│=2cm,则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10.如图1,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1+∠2 B.2∠A=∠1+∠2 C.3∠A=2∠1+∠2 D.3∠A=2(∠1+∠2)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举例》专项练习

C A B C D E P 图 ⑴ 5.6 几何证明举例 1、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3、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 且BC=10,求△DCE的周长. A B C O M N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 AD=BD,∠DAQ=∠DBR=45度, 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矩形,所以AQ=RP, △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 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BDR=∠ADQ,DR=DQ, ∠RDQ=∠RDA+∠ADQ=∠RDA+∠BDR=90度, 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 ∵∠BAC=90°∴∠CAG= ∠BAG=45° ∵∠BAC=90°AC=AB ∴∠C=∠ABC=45° ∴∠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CAF=∠ABE ∵ AC=AB ∴△ACF ≌△BAG ∴CF=AG ∵∠C=∠DAG =45°CD=AD ∴△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4. 略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 所以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连接OA,如图, ∵AC=AB,∠BAC=90°,∴OA=OB,OA平分∠BAC,∠B=45°, ∴∠NAO=45°,∴∠NAO=∠B, 在△NAO和△MBO 中,

软件测试复习题

2009级软件测试复习题 题型 一、判断题(15题×1分=15分) 二、单选题(25题×1分=25分) 三、简答题(5题×6分=30分) 四、综合题(3题×10分=30分) 考试范围:课本1、2、3、5、6、7、9、11、14、15 一、判断题 1、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不符合需求的软件就不具备质量。(T) 2、白盒测试可以找出软件遗漏功能和代码错误问题。(F)白盒测试检查程序的状态, 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3、软件缺陷一定是由编码所引起的。(F) 4、软件测试等于程序测试。(F) 5、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残存的错误数目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目或检错率成正 比。(T) 6、在做程序的单元测试时,桩模块比驱动模块容易编写。(F)驱动模块比装模块容易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程序员编写驱动模块。(F)测试员 8、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的软件缺陷。(T)20%的缺陷是在日后使用中找出的 9、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F) 10、静态的代码评审一般由测试人员进行。(F)p103 11、程序员与测试工作无关。(F) 12、软件测试工具可以代替软件测试员。(F) 13、最重要的用户界面要素是软件符合现行标准和规范。(T) 14、在测试过程中只要使用了测试工具就是测试自动化。(F)P224 15、从测试角度看,应用服务器的测试一般比较容易实现自动化。(T) 16、系统自动化测试是测试工具执行测试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F)P225 17、与手工测试相比,自动化测试更容易实现覆盖率的度量。(T)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高(D)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 (C)编码(D)产品发布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C) (A)父模块(B)子模块 (C)驱动模块(D)桩模块 3、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被称为(D) (A)强度测试(B)压力测试 (C)容量测试(D)性能测试 4、必须要求用户参与的测试阶段是(D)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D)验收测试 5、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因果图法是建立在决策表法基础上的一种白盒测试方法; (B)等价类划分法是边界值分析法的基础;

(完整word版)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1)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题,通常找到线段所在图形,证明全等 2)隐藏条件:比如特殊图形的性质自己要清楚,有些时候几何题做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利用好隐藏条件 3)辅助线起到关键作用 4)几何证明步骤:依据—结论—定理切记勿忽略细微条件 5)遇到面积问题,辅助线通常做高,遇到圆,多为做半径,切线 6)个别题型做辅助线: 1 通过连结,延长,作垂直,作平行线等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有中点条件时,常常延长中线(即倍长中线),或以中点为旋转中心,使分散的条件汇集起来。 3遇到求边之间的和,差,倍数关系时,通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求角度之间的关系时,也一样。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分数 一、填空。 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________,这种变化常常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现象。 2、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而有聚光功能,能看清360度视角的称为昆虫的________。 7.含有淀粉的食物有________,不含有淀粉的食物有________。 8.我们的垃圾厂主要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两种方法来处理垃圾。 二、判断。 1、铁生锈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2、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5、光,电,声音,火都属于物质。() 6、天然形成晶体的方法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三、选择题 1、在研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问题中,如果目镜能放大30倍,物镜能放大25倍, 那么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倍。 A、30 B、50 C、750 2、细胞结构中,存在于遗传信息,为细胞生殖分裂做准备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液泡 C、细胞质 3、造成酸雨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增多。 A 、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4、第一个发明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达尔文 5、下列物质不是晶体的是()。 A.食盐 B.小苏打 C.玻璃 6、在研究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生锈最快。 A、潮湿处 B、水中 C、盐水和空气中 四、实践与探究题 1、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顺序,请描述白糖加热过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现象。

八年级数学下册 11.5 几何证明举例(3)导学案 青岛版

几何的证明举例 导学案(三) 课本内容:P132——134 例四、例五 课前准备:三角板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步骤; 2、牢固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 一、自主预习课本P132——133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二、通过预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请思考以下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5゜,则底角是(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DE ∥AB ,则图中有等腰三角形 个. 三、巩固练习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 )60° (B )120° (C )60°或150° (D )60°或120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第3题)

(A )12或9 (B )12 (C )9 (D )7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 =44°,CD ⊥AB 于D ,则∠DCB 等于( ) (A )44° (B )68° (C )46° (D )22° 4.如图(1),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的底边,AD ⊥BC ,AD = BC ,将此三角形纸片沿AD 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若把这两个三角 形拼成一个平面四边形,则能拼出互不全等的四边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如图,在△ABC 中,∠ABC =2∠ACB ,BD 平分∠ABC ,AD ∥B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 6、如图所示,AB =AC ,AC 上一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ABC 的周长为16cm ,△BCD 的周长为10cm ,则AB 的长为 . 7、如图,已知AB =AC ,∠A =4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求∠DBC 的度数. 四、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达标检测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高,并且AB 恰好是DE 的垂直 (第5题) C D

青岛版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知识有以下几点: 命题的概念、定义的概念、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为什么要证明、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互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方法及步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几何证明的条件及应用、反证法的概念及证明过程。 2、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在学习了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形与相似形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和反思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出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具有了一定的作图、表达的技能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几何证明初步这一章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与类比,探索并掌握几何证明的方法与步骤。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特别是全等三角形的特征与性质以及识别方法。让学生在以前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些主要的推理论证的方法,加强数学的理性训练。引导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学会由定理、公理出发,证明有关的命题,解决一些简单的

逻辑推理问题,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正确思维习惯。 三、教案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 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 2、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 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4、掌握八条公理。 5、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6、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 7、证明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9、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10、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定理。 12、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 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四、重难点 1、重点: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学会用综合

平面几何证明常用方法

目录 1.引言??????????????????????? 2.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添加平行线证题???????? 3.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巧作辅助圆证题????????? 4.利用平移、旋转, 翻折,几何证明中的三种基本变换证题 5.反证法证题??????????????????? 6.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常用技巧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是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良好途径。解决任何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 ,都要应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 , 而选择哪一种方法 , 就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本文试对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题思路技巧 The plane geometry proving the commonly used skill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bstract: Flexible, properly choose the problem solving method is a good way of solving plane geometry. Any solve a plane geometry proving, one way or the other method, and the choice of which method, it depends on what kind of way we use. This article try to plane geometry proving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several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 words:Plane geometry To prove the topic Train of thought skills 1 引言平面几何难学 , 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 , 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主观和客观因 素 , 而学习不得法 ,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波利亚曾说过 ,“解 题的成功要靠正确 思路的选择 , 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辨别哪一条思路正确 , 哪一个方 向可接近它 ,就要试探各种方向和思路。”由此可见 , 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索证题 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 2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 本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 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 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 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