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转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转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转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转贴)

书画艺术中的“留白”在于追求一种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为处皆成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数学教学的“留白”乃是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大胆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留白”,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一、留白于主动探究时,提供自我挑战的机遇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现实情境下开展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有了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走马观花而过,就不能绽放问题情境的全部美丽(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应用性)。在情境出现后,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激起学生无穷的遐

想。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直线和线段》时,中间有这样的一个片断。师: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吗?生:它可以变长。师:假如这条直的线就是金箍棒的话,现在我们就让它变长。(多媒体课件演示)师:你觉得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向两端延长。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条直的线它可以穿过这块屏幕,穿过教室,穿过教学楼,一直不停地向两端延长,我们说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条直的线穿过这块屏幕,穿过教室,穿过教学楼,一直不停地向两端延长……(学生想象后,再课件演示,教师板书:向两端无限延长)学生的想象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真是身临其境:画、声、光、动作于一体的画面,使学生具体地感知到什么是“向两边延长”,什么是“无限”,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形象起来。教师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为他们制造了心理上的空白, 这种留白能有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快乐。

二、留白于质疑问难时,提供自我服务的机遇

“首先是怀疑,然后是探索,最后是发现。”有了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开展一次次地探索,去发现。学生能质疑问难,足以呈现他认真思考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心理上可能是“空白”的,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从“愤”“悱”状态中跳出来。

例:教师出示了这样一组资讯:每组割3筐,每筐15千克,4个小组一共割多少千克?学生的做法不少,其中一位学生在别人讲好后对教师说:“老师,我与他们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一看,好像不赞同,15乘4再乘3。老师问道:“15乘4求的是什么?”学生一时答不出,老师还没等

学生思考好,接着又问:“每筐15千克和4个小组相乘,能求得什么?”然后振振有辞地说:“我们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抓住联系,寻求解决应用题的办法。”学生质疑了。但是可惜的是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遇,也没有能倾听学生的意见,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15乘 4,真的就没有意思吗?我看未必。这个学生后来是这样说:“把每个小组先看成都割一筐,是60千克,再乘3。”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吗?但课后再问学生,学生显然是不快乐的。

因此,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发言表达的机遇外,更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解疑,教师要敢于带着学生走向问题。学生的想象将从教师提供的一方天地向无限宇宙延伸……

三、留白于反思活动中,提供自我完善的机遇

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开展思考并加以证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本质。根据数学留白艺术的心理机制,教师有意识地设置“空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美、完善的欲望。就促使反思活动能更好地开展,以达到反思的效果。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1)、四人一组合作,想办法得到圆形物体的周长(如:象棋子、圆形木片、画在纸上的圆),并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2)、反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圆的周长?

生 l:用绳子绕着圆形物体一周,再量绳子的长度,得到了圆的周长;

生2:将象棋子或圆形木片紧贴着直尺滚动一周,得到它的周长;

……

(3)、画在纸上的圆难住了大家,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有先将这个圆纸片剪下来,粘在硬纸板上,剪下来再滚一周的;也有将着个圆纸片剪下后,对折多次后量出一小段的长度,再乘以段数,(这里包含了微积分的思想)。也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用这样麻烦,只要用直径×3.14就可以了。师:(一愣)随即板书:直径×3.14 师:3.14是什么意思?生:3.14是圆周率。师(作不解状):圆周率又是什么?这时学生提到了祖冲之,提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等。教师均一一板书出来。)还有人提出: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师:你有没有亲自验证过?生:没有。师:那你们就像当年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一样亲自去研究一下好吗?于是学生经历了把圆周长和直径加一加,减一减,乘一乘、除一除的过程,从和、差、积、商当中找规律,发现只有用圆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有规律。是不是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后,就不必再有“把圆周长和直径加一加,减一减,乘一乘、除一除”的过程呢?不是,在这里,留一定

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办法的获得。

留白于问题探究是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有时可能深思熟虑;学生也能真正积极思考。思考就是想,就是开展周到、比较深刻的思维活动。在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就会划亮闪闪的智慧光点。

留白于延时评价中,提供自我阐述的机遇

课堂学习评价是课程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以注意人的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数学课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即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成长性评价。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日,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了机遇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难,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有差别性,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教师对于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预设性大大减弱,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地评价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如这样一题:求下图的表面积

(企业:厘米)。

学生列出(5×5+5×10+10×5)×2、5×10×4+5×5×2等,教师都给予积极肯定,正当他“鸣金收兵”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办法,列式是5×5×10。”当时,执教教师说:“你把题目弄错了,求了长方体的体积。”而那位学生大声争辩:“我没弄错!”教师说:“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行!”这位学生拿了一个如上图的长方体学具,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是5×10,可以看成是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就是5×5×10。”“哦,过去他是将侧面转化成底面积,他的列式有新意!”教师说后鼓起掌来,教室里也掌声如雷。后来,又有学生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计算:5×10×5。

教师如果当时顽固地把学生的答案否定后拒绝学生回答,没有说这样的话“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哦,过去他是将侧面转化成底面积,他的列式有新意!”等这些激励性的,引导理解式的评价,学生就失去了展现自己风采的机遇。或许从那一瞬间起,学生以后就不想、不敢、也不会说

出与众不一样的想法。可见,成长性评价需要教师“蹲下身来”,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数学,接纳学生不一样意见。理念的落实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留给学生一方自我阐述的天地。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对不完美的图形或残缺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美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同样,小学生面对数学教学中所布的“空白”,会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它描绘得绚丽多彩,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气。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发表时间:2017-07-31T11:03:00.0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作者:舒慧敏 [导读] 教师应该有意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科学的理解。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 摘要:中国书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该有意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科学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教学留白艺术课堂留白 一、课堂“留白”的含义 “留白”,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计白当黑”,通过虚实相间的布局,往往能带来空灵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一个课堂好比一幅画,任何一副美妙的图画,不可能所有角落都填上内容,“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通过这句诗酒能体会到“留白”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课堂也一样,也需要适当的留一些空白。课堂上的“留白”不是知识的空洞,也不是教师思维的停顿,更不是教学过程的断流,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教学中的“留白”展示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堂之美。它为课堂的高潮积累了能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提供了时间,为提高学生的自信提供了机会。 二、课堂“留白”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那么教师要给机会,给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再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人。”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究”留白”的艺术,要为教学留有余地。 三、课堂“留白”的策略 “留白”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实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教师未曾实说或未曾明说的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所云:“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1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留白”,激起无穷遐想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新课引入时”留白”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 “ 入境 ” , “ 入境 ” 才能 “ 生趣 ” 。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白”给学生,留给学生悬念,使学生身临其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节时,教师先展示一片茂密的森林以及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对大家来说,这些场面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都有些熟视无睹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在这片森林里生存下来的呢?如何躲过“敌人”的追捕?在这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常识,讲出很多有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例子。通过设置疑问,创造了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接着给学生留有思维上的“空白”,从而激起学生通过学习来填补“空白”的欲望,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很好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 、在学生探究处“留白” ,领悟科学活动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 “ 空白 ” ,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 所以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和适当调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提出的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己探索科学,并对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适应当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科学教学“留白”的注意点 1、 “留白”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要实现这一方式的变革,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是保障。实际上,只有在和谐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乐意去思考、探究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意的“留白”中生出实来.否则。即使有“白”,学生也是不敢生出“实”来的。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意“留白”中,互相评论和补充,进行交流和比较,从而共同提高。 2 、“留白”要注意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思维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 教师的“留白”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 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挥的难度要处于这个区域。这样,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学生思考后,能使问题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比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鉴于学生在七年级《科学》中,有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性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留下了很多“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驰骋思想的骏马,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素质的需要,也是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组织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备课是组织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课前精心的准备,在课堂40分钟里才能经受住学生的考验,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否则,教师会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课前要了解到学生对圆有无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学生是否会用圆规画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没有将用圆规画圆作为重点,而是适当地把他们引领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画指定大小的圆。 课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做到粗中有细,富有弹性。所谓的“粗”是指明确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描述出课堂情景的大体轮廓,在各环节为学生的互动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所谓的“细”,也就是预想每个环节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产生哪些不同的思维,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为感悟0.2与0.20大小相等时,出示了一个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纸,其中20格涂了颜色,教师用一个问题“可以用哪个小数来表示?”让学生在说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这样的预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思维获取新知,这样的学习不是更有效吗? 二、组织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全新的课程目标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课程功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在自主建构中得到发展。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姓名:张卫华 工作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冯川一小张卫华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1. 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学科。要表达数学的思想,传达数学的知识,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数学教师对概念、规律、法则等知识点的叙述要严谨,一定要在自己熟练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叙述。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句话如果说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就不严密了。这两句话虽只有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添”表述的是一种动作与行为,而“加”所表述的是一种运算过程,显然,在这句话中,用“添”更确切。 再例如,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57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正确,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57”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从而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深入思考,开启思维。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6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当学生的思维“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

专业读书心得《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笔记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这些都给初出茅庐的我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前段时间,我班学生上课发言明显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的表述也不尽人意,刚开始以为是他们年龄还小,表达能力欠缺,可就在我无意中看到这本《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书时,顿时让我的心里又惊喜又后悔,惊喜的是我有收获了一份财富,后悔的是曾经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是蔑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刘老师她不会回避这样的问题,她会抓住这个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不会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于是,我把刘老师的这种方法用在了课堂上,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就连我们班最内向,而且成绩也差的王星会同学也举手回答问题了,像她这样的还有赵东钰、刘恒基、李宗林等。让我感受到他们由胆小、懦弱、犹豫逐步变得大胆、放松、表达自如了。

我想: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表述中,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不断的交流中,思维才能得以提升和发展,才能相互启发影响衍出新的智慧。 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和被听课,有不少的收获,可是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结合听课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最深的是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好的老师在上课前充分备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课堂上富于表现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会觉得学习是老师安排的一项任务,而是自己想要去参加,想去与同学交流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有序的交流,共同进步。自己还要在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生成时的应变能力上多下功夫。 学校进行的自育自学实践课,个人认为老师在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倾听,为后面的回顾点拨做好准备,哪些是孩子已经明白的,哪些学生还说不清楚,说到哪一步了,老师都要能在小组讨论时一一了解,这样在点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关键。我自己在进行试验时,可以先进行同桌讨论示范,目前就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好像孩子还不能真正实行,先同位同学交流,慢慢在扩大到4人小组中,可能要好一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备好,在课堂上多一些互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思考交流,少一些机械练习,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学习天地。 田立莉老师曾感慨地说:“课堂教学,这是最平常又最广泛引人重视的教育问题。最平常是因为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天天在课堂里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即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我认为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使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好的听课习惯能够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能够表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表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理解》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表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

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以前听过一节相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绝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仅仅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个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理解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能够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五华县桥江中学薛文锋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有法可依,有道理可循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和使用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密切配合的创新艺术,是既古老又恒新的话题。笔者就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后指出,只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师生共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系统状态,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活动是个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次面对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不论是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求我们教师不拘于几种思路,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来。本文在自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导入艺术,激活求知欲望 大凡成功之课总是一开头就能吸引学生。开头的方式很多,不论选用哪种都离不开主题,提要钩玄,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通过精彩的几句话,激发起学生渴望新知的强烈欲望。一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段好的导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更快地使学生进入角色;一段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明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从解释课题入手,为新课奠定基础 课题是一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教师从解释课题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情况,而且为进入新课铺垫心理基础。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这种方法能强化学习的意向性,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二)课前设置悬念,触发学习热情 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于课头,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1]。例如老师一上讲台,就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每人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稍作停顿,“你们算得的结果个位数字一定是0”。顿时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老师,你会算命吧。”“等你学了字母表示数,你也会算了。“老师,快说快说。”再如,在讲授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不查表如何求cos75°的值?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积极思考起来,过一段时间,教师问:cos75°=cos45°+cos30°对不对?学生觉得似对非对,带着疑问等老师回答。这时教师就可马上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讲求cos75°的方法,即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此时,学生们求知欲望极强,会带着疑问认真听教师讲课。 (三)演示实验,吸引注意力 演示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以其直观和形象深受师生喜爱。以实验本身作为导课手段,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椭圆定义时,可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在一块长30米宽26米的长方形空地的中间设置一个水池,要求池边是一条光滑曲线,并且长方形空地的四边中点到水池边缘的距离均为10米,使水池具有对称美。问水池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如何在地面上画出?要准备些什么工具?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再进一步提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取三条长度不等的没有弹性的细绳,

“留白”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江西南康市唐江镇平田片中田小学(341411)李华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中好比艺术家。众所周知,“留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达形式,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用这种表达形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就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愿学,乐学。 一、时间上妙用留白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果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会使课程显得很精彩,很生动,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交流、讨论,没有时间把老师说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课后也很容易就把该掌握的知识忽略掉,或者只记下了老师的话,而没有真正把它们变为自己的知识。知识呈现的形式稍作变化时,学生明明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因为“老师不是这样说的”。所以,我们必须忍住,别为了在学生面前秀知识面广而像演讲表演一样从头说到尾。要求学生完全照搬、照记,是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效果也会收效甚微。试想,没有经过学生的咀嚼和重新编码,学生的脑海只有硬邦邦的老师的几句话,怎么会记得久?更勿谈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留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老师必须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二、内容处巧用留白 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浅显的和容易掌握的内容,老师一般会粗略带过。对一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老师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要求学生照着自己的理解记忆。老师们认为重难点如果不详细,学生无法掌握。本人认为,这看似理所当然,但正是不足之处,恰恰因为这是重难点,我们必须得做一点留白处理,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得出答案。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既达到了掌握知识的效果,又使学生形成学习探究和感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老师省下很多事。 三、形式上适用留白 在教学中,学生先前的错误感觉、思维定式往往会影响学生技能的形成,致使学习进入误区。虚与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虚无所谓实,没有实也无所谓虚。运用留白艺术时,我们必须把实的部分做好,让实的部分引出虚的意义,让虚的部分体现出实的部分的建筑美、音乐美。所以在巧设留白之前,我们必须做好足够的铺垫,有个坚实的框架。这样就能使课堂的环节紧凑,避免松散无架,又能让留白的地方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或老师自己提的问题,老师必须有个清楚的了解。针对情况确定说多少,怎么说,哪部分可不说,哪部分可点到为止,教师必须让留白的地方有迹可寻,有咀嚼的味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填充。学生一旦动起脑子来,就会不自觉地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绪都填到这些艺术的空白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情况,恰当使用。同时教师需注意,在一节课中不断频繁使用留白,反而会使教学节奏松散,阻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 标签:观察看图学习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絢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数学科组

数学示范课要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石门中学黎岗 (一)教学艺术概论 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例如说听某教师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就是指他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并巧妙地创造美的形象,讲课者具艺术感染性,使听者感愉悦,从而获得知识。 此定义具有“真、善、美”的内涵,遵循规律“真”,使学生乐学,体现“善”,形象的感染体现“美”。 教学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组织艺术、讲解艺术、板书艺术,表现、观察、启发、答题、批评、鼓励、控制、协调等方面艺术的综合运用。 总之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中心要素是教师的灵感和热情、创造性地设计使二者辩证统一。正如卢梭语:“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导仁:“今教童子,必使共趋向心中喜悦,则喜进自不能已。”:“要领导教学和教学过程,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1.教学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绘画与声音等方式,对于外部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描绘、描述,引起接受者感知的特性。 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手法、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学生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印象(表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数学概念。进而培养想象力,展开表象重组,形成的知识的框架和思维基础。这样对学生的启迪有着重要作用。例《周长》演示:用圆规画圆、绳系物画一圈; 操作:剪几个圆纸片,量周长; 描述:祖冲之并圆周率的故事。 2.教学的情感性 情感是学习的动因,它渗透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①以理育情,用知识的科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情感;例:奇妙的数学:人体是对称形体,成人头长相当于全身长的1/7,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约等于身长。人的大腿与小腿长度之比是1:0.618......。②以情感染,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带动了学生;例:吴正宪善于调动学生情感。③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交融。 3.教学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教学设计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实际工作中一般教师的教学往往小异而大同,没有什么特色。而教学艺术要体现关系明显的特色。备课常备带新,设计精益求精,施教灵活机断,驾驭师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把知识、修养和机智熔于一炉,使学生在听课中领悟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语言美和文字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求知欲的满足;通过教材的内存思想,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培养前进的意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二)课堂教学艺术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