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拍摄的一般技巧

摄像机拍摄的一般技巧
摄像机拍摄的一般技巧

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一、拿稳摄影机

固定镜头

固定点的拍摄。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

二、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三、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

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

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

四、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摇镜头的拍摄)

第二章摄像的第一要素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一、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

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1、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2、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

二、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山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个好东东。

三、眼睛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譬如结婚摄像时乱窜的小孩往你身上撞啦,马路摄像时要躲避车辆啦;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

四、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的摄像机具有图像稳定功能,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抑制作用使有限度的,并非万能。轻微的抖动还能奏效,幅度稍微一大,他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请务必解除此功能。

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第三章拍摄画面的构图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①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②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一、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

保持平衡。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二、人物的摄像构图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

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三、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2、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四章拍摄角度技巧

一、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①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

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②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③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④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

第五章摇摆的技巧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次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①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除非你是"老鸟",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②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

拉拴,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③镜头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④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⑤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有些人认为,左右摇摄时应该将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其实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

第六章对焦技术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

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摄像机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例如下图当主要的被拍摄物偏离画面中心处于画面边缘时,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焦点不实现象;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自动聚焦系统对于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判断,如果出现自动聚焦困难,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I.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II.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III.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IV.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V.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

VI.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VII.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VII.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VIII.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IX.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X.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第七章移动拍摄

使用辅助设备

一般来说,你应该避免一边捧着摄像机走路一边拍摄,因为这可能造成你所拍摄的画面很不稳定,但在质量第一的情况下,却非这样做不可,使你别无选择。

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录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平民一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在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用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

I."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例如一对缓缓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摄像者随着两位新人的前进而平稳的向后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种情况下,应把特写镜头很好的利用起来。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甚至栽跟头。

II."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是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III."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

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一、推摄

推镜头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推镜头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第二、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第三、推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2 、推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第二、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第三、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第四、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第五、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第六、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涵义第七、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3 、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推镜头形成的镜头向前运动是对观众视觉空间的一种改变和调整,景

别由大到小对观众的视觉空间既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引导。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在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中,落幅画面是造型表现上的重点。

第二、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因而画面构图要规范、严谨、完整。

第三、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第四、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第五、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二、拉摄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1 、拉摄镜头的画面特点

第一、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第二、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2 、拉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第二、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第三、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画面形式,它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第四、一些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第五、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空间的完整和连贯。

第六、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第七、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第八、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3 、拉镜头的拍摄及其要求

拉镜头的拍摄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正相反,但它们有着基本一致的创作规律和一般要求。不同的是,推镜头要以落幅为重点,拉镜头应以起幅为核心。

三、摇摄

遥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用遥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遥镜头。

1 、遥镜头的画面特点

第一、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第二、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第三、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2 、摇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第二、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第三、能够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的内在联系

第四、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第五、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

第六、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第七、便于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第八、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第九、可以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象,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第十、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十一、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第十二、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3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第一、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摇摄速度会引起观众视觉感受上的微妙变化

第三、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四、移摄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1 、移动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第二、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2 、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第一、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第二、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第三、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第四、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3 、移动镜头的拍摄要点

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

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在实际拍摄时尽量利用摄像机的变焦镜头中视角最广的那一端镜头。因为镜头视角越广,它的特点体现的越明显,画面也容易保持稳定。

五、跟摄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跟镜头。

1 、跟镜头的特点

第一、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第二、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第三、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头

2 、跟镜头的作用

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3 、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基本的要求

第二、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六、升降拍摄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

1 、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第一、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第二、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2 、升降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第一、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第二、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第三、升降镜头常用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第四、利用镜头的升降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第五、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七、综合运动摄像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到的电视画面叫综合运动镜头。

1 、综合运动摄像的特点

第一、综合运动镜头的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第二、由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2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第一、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第二、综合运动镜头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第三、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第四、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第五、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3 、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第一、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保持平稳

第二、镜头运动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形成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第三、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态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

第四、要求摄录人员默契配合,协调动作,步调一致。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

稳如泰山的拍摄_dv稳定影像小技巧

稳如泰山的拍摄 dv稳定影像小技巧 对尚未熟练掌控摄像机的新手来说,每一个镜头都能平稳地善始善终,要比随意地晃动颠簸更有价值。画面不稳定,令人的视线无法集中,往往觉得头晕目眩,再高的分辨率也是徒然。 一、拿好摄像机 摄像机的持机力式可以分为肩扛式和手握式两种。前者适用于“大带子”大型机,后者适用于“微盒”小型机。无论是手握式摄像机或肩打式摄像机都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进行操作。而对于数码摄像机来说,因其比较小,一般都是用手握式操作。 1、手握式dv 手握式又分双手式与单手式两种,双手式仅限于横扁体形的机器,而绝大多数则为单手式。单手式适用于掌握式机器。这种机型整机小巧轻盈,拍摄时右臂基本悬空,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其实比肩扛式更累人。拍摄时间一长手臂往往就会乏力,甚至发生颤抖,结果将会造成持机不稳,影响拍摄质量。 手握式摄像机,是用手握住摄像机的手柄进行操作。工作时,右手握紧摄像机手柄。左手进行聚焦和变焦的操作或拿稳摄像机,并用腕带固定,使右肘靠紧身体,左手托住摄像机。眼睛贴紧寻像器眼罩,保持摄像机稳定。 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像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在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 2、肩扛式dv 对于肩扛式数码摄像机,机位的变化也最为方便顺手。它主要有三种姿势,即站姿、蹲姿和拎姿。站姿是通常的机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摄像机重心正好落在肩上,以免造成右手的持机负荷,右手掌穿过手环,控制录制键及变焦键;左手握住聚焦环进行手动聚焦操作,并帮助平衡稳定摄像机。站姿持机的拍摄效果接近人们通常的观察视点,因此最为真实自然。有时还可以在行走中拍摄,以表达在移动时的视点。蹲姿是低视点的拍摄机位,常用于仰拍,利用膝盖的支撑,可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 3、单手式dv 对于有自动调焦的单手式摄像机,虽然拍摄时左手没有操作任务,但是也不要不协调地插在腰间或裤兜里,而应该帮助把稳机器或者握住右手手腕,象影视片中常见的手枪射击那样,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支撑。这一点对于具有数码稳定功能的机器来讲也是适用的。因为图像稳定功能虽然可以抑制机器晃动而导致的图像不稳定,但是这种抑制作用是有限度的,并非万能,所以实际拍摄时还应该尽量使机器保持稳定为好。 二、用好三脚架 为了减轻操作疲劳,拍摄时最好随身带个三脚架。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还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如果是手持数码摄像机,会由于手持的不平稳而引起画面的抖动。尤其是在光线昏暗的和拍夜景的情况下,三脚架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婚礼仪式、生日party、广场音乐会等,不然那将是个苦差事,把你累趴了也不会拍出好的带子来 三、充分使用稳定功能 1、开启光学稳定功能光学稳定功能能够补尝摄像机的抖动。内置的防抖动传感器能够觉察到轻微的震动,并且在保持最佳分辨和聚焦的情况下,由摄像机的电机驱动系统自动补偿不稳定的部分。在拍摄动画和静像的情况下,对动画和图像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清晰作用,就是在你不得不手动拍摄的情况下它们十分有用。 2、使用广角功能拍摄在拍摄时尽量避免使用长焦距而改用广角镜头。因为焦距越长视角越小,轻微的晃动就会令画面颤抖得很厉害,而广角镜头视角很大,较易对焦,拍摄起来也方便得多,即使较严重的晃动都不易觉察到。当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时候,你几乎可以不考虑画面颤动这回事。如认为用广角镜无法捕捉瞬间精彩的表情,则可接近被拍摄的物体,拍一个漂亮的大特写。如拍摄的是动物,无法靠得太近的话,就要使用摄录放一体机的调焦功能了。 3、少用镜头内变焦每一次变焦可以说是一种镜头运动的特殊效果,如果漫无目的的频繁使用镜头内变焦,观看时图像容易使人感觉不稳定,此外,频繁变焦会使得dv耗电增加, 大大减少拍摄时间。对于同一个场景的镜头表达,不妨使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定焦拍摄,效果或许会更好。在使用大变焦而且是在手持拍摄的情况下,如果镜头移动拍摄的长度较短,不妨屏气,一口气将它拍完。如果移动拍摄的场景比较长较长,就均匀呼吸,

人物摄影技巧入门

人物摄影技巧入门 篇一:人像摄影技术入门教程 人像 "对不起,请问可以帮我们照张相吗?"你回过头,一对情侣正在热切的看着你,一款相机伸到了你面前,当然,你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伸手接过了相机…… 不知道你有多少次外出时遇到这样的场景,反正我是很多次了。对于摄影者来说,人像是最常遇到的拍摄题材之一,除了本身它非常吸引人外,在生活中也是最常见到的。实际上普通的用户使用相机绝大多数用于拍摄人物。在个人爱好上,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喜欢拍摄人像,觉得不用关心这个问题,然而要完全避免人像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偶尔要为朋友和家人拍点生活旅游照外,还要应付外出时需要你帮忙拍照的陌生人:想想如果背着一堆器材的你,在热切的盼望下却拍出了极为失败的照片,那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啊。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拥有相机,就应该掌握一点人像摄影的常识。这篇东西试图阐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帮助大家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点。要注意的是,本文针对的是初学者,希望能帮助避免大多数导致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拍出出色的照片,却要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基本要素 基本技术要点

基本的技术包括拍摄时的选择焦距、对焦、曝光等基本操作,这些东西不是成功拍摄人像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必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因为今天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但对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方面。 拍摄人像时,主体作为一个活动的、有意识的动体,往往很容易令拍摄者分心,结果导致了对焦不准的情况出现。而许多人等被摄者摆好姿势,匆匆忙忙拿起相机就拍,也常常会导致对焦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常犯的毛病是没有留意对焦点,即向哪里对焦的问题。相机通常都是默认在镜头中心点进行对焦的(很多相机会有一个指示点),拍出来的照片画面中这一点的位置最为清晰。如果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大的话,问题并不明显,但如果人物不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话(很不幸这恰恰是许多成功的照片的主要因素),人物的清晰度就会有问题了。正确的方法是,拍摄时先对准主体对焦,然后再调整画面拍摄。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对焦呢?人像最重要的部分常常是脸部,而眼睛又是脸部器官中最具表现力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对眼镜对焦,以保证眼睛的清晰。当然仅有眼睛清晰也是不够的,必须保证鼻尖也清晰,这样的话,即使采用很小的景深,只要保证眼睛和鼻尖清晰,整个脸部就是清晰的。对脸部对焦的另一个好处是使你在对焦时可以留意到人物的表情,方便捕捉生动的表情。

电视台摄像机使用教程汇总

摄像机使用教程十二章 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 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 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 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 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 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 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 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 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

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 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 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 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 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 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 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

数码摄像机基本拍摄技巧

数码摄像机基本拍摄技巧 作者:佚名来源:InterNet 加入时间:2007-4-2 三个基本功一定要注意 基本功是DV拍摄入门的重要基础,这3个基本功看上去容易,其实真正的领悟和掌握还是得需要一定时间琢磨。大家记住,并不要因为简单而忽视DV拍摄基本功,否则所有的拍摄都将面临前功尽弃的后果。 1、尽量保持DV拍摄时的稳定 初接触DV的朋友。总是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边用电子取景器或液晶屏来拍摄取景,同时用眼睛来确定和判断出自己所拍摄的画片效果。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缪误,想想看,拍摄者的眼睛看到的几乎是开阔而立体的影像,现在要通过那么小的DV镜头(相对于人的眼睛视角来说)来表现画面效果,再加上来自拍摄者手部的抖动。那么完全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来确定DV拍摄效果,这能保证效果吗?如果立即用电视回放的话,相信没人会愿意看画面晃来晃去的DV作品。 尽管大多数码摄像机配置有电子防抖功能,实际上,开启此功能以后也不会达到让人感到满意的画面防抖效果。即便某些DV机型配备了更高级一些的光学防抖装置,但对于抖动太厉害的影像画面,防抖功能也是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稳定是DV拍摄的基本原则之一,注定了DV所拍摄的画面可视效果的保证。 怎样保持稳定?对于初学使用者而言这并不难。首先是要尽量避免边走边拍。双手握住DV,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两肘夹紧肋部,双腿跨立,稳住身体重心。如果拍摄的时间太长,在拍摄中就应该尽量寻找可以依靠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木),这样就不会让拍摄者感到压力集中于手肘部。能够使用三角架是最好的,比如拍摄日出,比如拍摄瀑布,就可以用三角架支撑。当然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使用三角架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是随团参观很多景点,这就难免不会要移动拍摄了,对于此,大家可以用采用广角镜头慢步来取得稳定拍摄的画面效果。笔者曾多次采用此方法拍摄,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参观如博物馆或故居之类的人文景观,慢步拍摄可以达到一种景点转换连续跟踪拍摄的效果。 大家记住一条,切不可贪多求全的心理来拍摄,因为五一及夏季旅游景点游客一般较多,拍摄机会和机位相对来说会因为人流流动的原因而减少,因此要学会抓住机会,这就更需要大家学会在保持稳定拍摄状态下学会抓住机会拍摄。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1、稳: 电视图像的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给人一种不安定感。所以为了保证画面的稳定,不论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持摄像机身的相对稳定。为此应尽可能地利用三脚架。在没有三脚架或无法利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手持、肩扛便携式摄像机进行拍摄时,一是要优先考虑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利用广角镜头稳定性强的特点来摄取稳定的画面。二是要注意持机技术,如能利用身旁的一些依靠物做为辅助支撑,就尽量利用。若边走边拍时,为减轻垂直震动,双膝应略为弯曲,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 2、清: 为保持画面清晰,首先应保证摄像机镜头清洁,然后要调焦准确。无论是拍摄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拍摄变焦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距时调好聚集,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应该牢记,在长焦状态下调焦是使用变焦镜头拍摄清晰图像的基本要素。 当被摄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例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3、平: 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图形应该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相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相平行。如果这些线歪斜,就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在肩扛摄像机时,就应利用寻像器中的图像,诸如地平线、楼房的边缘、甚至是挺直站立的人物等生活中常见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件为参考,看其是否与寻像器荧光屏的过框相平行。但要注意寻像器本身显示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应是正确的。

摄影技巧之初学入门篇-轻松掌握单反入门技巧

除了平时的拍照以外,更多的人想拍出与众不同,更有意境的照片效果。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摄影知识之后,我们想拍出出色的照片将不会被相机自动设置的参数所局限,相机将真正的成为我们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加入了全手动功能,单反也日益的普及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的网友不愿意只满足于按下快门那么简单。 全自动操作【AUTO】 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所处的光亮环境,自动来设置相机各种参数来获得最佳的曝光度和效果,这点对于刚接触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相机用户只需要把对焦点(或多对焦点的其中一点)对准被摄物体,半按下快门按钮,当听到合焦声(一般为清脆的嘀嘀声)或者在取景器上看见合焦提示成功后,完全按下快门键即可完成拍摄。 图为: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 采用全自动拍摄模式时在昏暗情况下有可能相机会自动弹起闪光灯来进行补光。因为成像的好坏是由相机通过计算来得到的。我们就不过多的进行说明了。此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光亮充足下的拍摄需求。 程序自动曝光【P】 相机采用自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的参数,称为程序自动曝光。自动曝光在全自动曝光的基础上来进行操作,相机使用者可以自己限定ISO值、白平衡、测光模式等等参数,当我们想在昏暗环境下拍摄低ISO值来保证画面质量,但对摄影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P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拍摄自由。但这仅仅是往中端摄影爱好者过度的一个阶段,想要拍出独具匠心、自己所想要的影像。我们还得继续往深处钻研

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相信看完以上两档入门级拍摄讲解以后,各位完全可以总结为两条:全自动操作模式只需要我们把对焦点对在被摄物体上即可(有些机型甚至连这步都省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则需要我们把规定的参数(如:ISO感光度、白平衡、测光模式、驱动模式等等)设置成想要的数值,光圈、快门方面则完全由相机自身来控制。 它们的区别在于,当使用全自动模式是,相机会自动设置对焦模式、驱动模式、内置闪光灯、感光度等等,当使用程序时,相机只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数值,其它参数消费者可以自行更改。 光圈优先【A】 当我们对以上两种模式,或者说是对程序自动曝光【P】了解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往更加专业的拍摄方向发展了。 光圈优先是大多数影友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拍摄模式。首先,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的就是景深的深浅,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严重;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22),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请看我们下面的对比图效果。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 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 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 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 (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 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 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 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 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素材来自《蜂鸟网》 ◎天文摄影——教你如何拍摄日全食 ◎成功拍摄的秘诀——人像摄影的实拍技法◎多层面解密逆光下的风光摄影拍摄技巧 ◎合纵连横气吞山河全景摄影入门攻略 ◎张望眼中禅的写实与写意——色调的表现力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构图的创意(三)◎速度的游戏表现摄影艺术中的静与动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构图的创意(二)◎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构图的创意(一)◎如何把水拍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夜幕降临时如何记录璀璨的夜景 ◎映日荷花别样红如何拍好夏日娇嫩荷花 ◎教你如何拍出诗意朦胧的雨中美景 ◎摄影高手必须知道的12条经典摄影技巧 ◎艳色天下重风光摄影中的表现技巧(二) ◎艳色天下重风光摄影中的表现技巧(一)◎不可原谅的错误户外摄影的十大禁忌 ◎千里挑一竞风流解码T台的拍摄技巧 ◎猫狗大战如何抓拍宠物憨态可掬的模样 ◎赛场如战场解密弱光下体育摄影技巧 ◎抓住生活中的小情调如何拍摄小物品 ◎解密适用于商业摄影中的各式用光小技巧◎如何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拍出好作品 ◎怎样拍出动人心弦的日出日落照片 ◎在摄影艺术中创造扣人心弦的特写镜头 ◎挖掘生活中的乐趣寻找趣味的摄影题材 ◎超越例行任务专家支招新闻摄影秘籍

◎眼明手快拍“大头照”挑战野外打鸟极限 ◎真实背后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下) ◎利用奇妙的阴影让你的摄影作品更加出彩◎看懂直方图让你的曝光达到完美 ◎真实背后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中) ◎高手出招教你如何扫清用光障碍 ◎乔·麦克纳利经典人像大片拍摄解密 ◎简单易学玩转风光摄影的11则大法 ◎看上去很美怎样拍人不做作 ◎教你如何一手掌握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教你十招再现宝贝计划 ◎瞬间一网打尽!巧用DC连拍捕捉精彩画面◎《儿童摄影手册》书中内容精选 ◎《人像摄影必备器材及技术》书中内容精选◎《数码人像摄影教程》书中内容精选 ◎《实战精通DSLR拍摄技巧》书中内容精选◎《PS色彩构成与应用》书中内容精选 ◎《儿童摄影手册》书中内容精选 ◎《人像摄影必备器材及技术》书中内容精选◎《数码人像摄影教程》书中内容精选 ◎《实战精通DSLR拍摄技巧》书中内容精选◎《PS色彩构成与应用》书中内容精选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按住POWER开关上绿色按钮的同时把开关从OFF滑动到CAMERA。滑动到VCR是播放。录制是REC START/STOP按钮A或按钮B(摄像机上都是有两个录制按钮) 机器的熟练使用不成问题; 稳定流畅的画面,精心选择的镜头起、终点,永远是摄像的精髓! 多看、多练,肯定会成功的…… 摄像最重要的是稳,除非是特技需要,稳定压倒一切。我是电视台的,你可以找我交流,我的QQ是:645952587

摄像机使用方法大全 选择购买摄像机时,大多数人首先会问什么牌子的机器好,随后就认准这个品牌的产品购买,却忘记询问它好在哪里、与其他品牌同档次的产品又有何差异。最终,虽然抱回家的是个名牌产品,但难免遇到其性能不及自己的期望、机型落伍等情况,要是再碰到一两个懂行朋友“激情”评价一番,那可真该算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了。 家用摄像机市场的三大巨头——SONY、松下、JVC目前还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对象,尽管其他品牌也有同类产品,且在技术和价格上各有所长,但依然没能在这一领域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三者间究竟有何异同?谁又将独霸天下呢? 大而全的Sony “买SONY的,SONY的好!”这是一句无论在商场、专卖店及普通消费者之间耳熟能详的话。可“就是有点贵……”的评价,怕也是最常见的反映了。 SONY公司成立于1946年,在技术领域一直战功卓著:“1982年1/2英寸广播用摄像机Betacam、1985年8毫米摄像机、1989年高分辨率8毫米摄像机CCD-TR55、1995年家用数字摄像机DigitalHandycam、1998年MemoryStick记忆棒产品……”。近年来,凭借该公司雄厚的实力、高效的管理,加之出众的市场宣传运作,已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以至于现在有的人一见到“SONY”四个英文字母,就把脸贴到地上,像李登辉对日本人一样顶礼膜拜了。 SONY在家用摄像机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对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精美的广告与细致的调研活动,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加之SONY在专业摄录像领域的优势,方便了技术移植、形象树立,更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品类型的设计方面,SONY一直保持着“百花争放、新品辈出”的阵势。2001年,SONY在新品中放弃了280线的Video8毫米摄像机,从而摆脱了与VHS-C格式抗争中清晰度雷同、兼容性差的劣势,使得Hi8、数字8毫米及数字MiniDV成为划分产品格式的三大阶层。而在任意一格式中,SONY至少要推出三个以上的新型号机种。型号间的差距,有时仅仅在于液晶显示屏的大小,这似乎更为贴近消费者,特别是“大点儿的屏幕看着更痛快”一句销售台词,就能再从您兜里钓出五百到一千大元。 SONY产品的设计做工永远带着其小巧、精细的制作风格。机身紧凑、接口密布,加之数不胜数的按键,总能给人以“功能多而全”的好印象。在图像的处理上,SONY的色彩表现更明显侧重于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喜好,相对比较艳丽。整体图像偏亮、画面调校得十分锐利,给人一种明亮、影像刻画突出的感觉。并且在人物肤色表现上,具有其“白里透红”的独特基调,深得大众赞赏。但同时却难免令人联想起所谓“艺术照”中常见的“大白脸”。钟爱SONY的人会夸奖它清晰亮丽,色彩层次分明;不喜欢的人则会嫌它过于作假,画面过亮,有失物体本身的质感,过分的锐度让人觉得像是在往眼里揉沙子。总之,SONY的色彩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色彩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目前,电子影像本身尚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原色重现,所以只要经过比较,自己认为满意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SONY摄像机的反应速度,在反复比较与测试中,SONY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表现为自动聚焦速度快,手动变焦过程中镜头跟焦准确且稳定性好。这一点大大有助于初学者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拍摄,保证了影像的基本质量。但凡事都有两面,过快的反应有时难免也会搞得拍摄者措手不及。记得一次参加朋友婚礼,追拍新人逐桌敬酒时,人物移动到逆光位置,本以为可以借助自动光圈逐渐缩小的间隙将镜头推上去,孰料机器反映神

视频拍摄技巧

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技巧 说到DC的视频拍摄技巧,其实与DV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的手法也就是“推拉摇移”。[ 1.移 在使用DC进行视频拍摄的时候,移动是不变的话题。其实,移镜头是最能体现我们日常生活状态的拍摄手法,在观看移镜头拍摄的画面时,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因为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在移动中观察这个世界,所以移镜头其实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且很多老款的DC和一部分新款DC在拍摄视频画面时往往不能变焦,因此连原本应该采用的“推”和“拉”动作,也会由我们的移动来完成。 2.摇 摇镜头也是DV拍摄当中的一种基本手法。摇镜头,就是把摄像机左右摇动,摇动摄像机光学镜头的光轴线进行拍摄的方法。摇镜头的视觉效果像摇头一样,画面构成了一个以摄像机为中心的扇面,给观众的感觉像是自己在“摇头”。拍摄的时候我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相机拿稳,然后只转动上半身,下半身尽可能少移动。如果摇的速度和主体运动的速度不一样,运动的物体在画面上就会时左时右忽快忽慢,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不稳定感,因此在左右摇动时最好能保持主体在画面中的某一个固定位置。 3.推 推镜头,就是摄像机向前“推”,给人的感觉是画面框架向前移动,也就是向被摄主体方向接近。通过推镜头,我们的视点逐渐向前移动,被摄主体由小到大,而周围环境则由大到小。不过,我们最好始终保证被摄主体处于画面的中央,画面的推动起到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清楚地交代环境与主体的关系。 4.拉 拉镜头,简单的说就是把推镜头的起幅当成落幅,落幅当成起幅来拍摄。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拉近”,只是这个通俗的说法,把景物“拉”到面前来。不过,不管怎么理解,拉镜头就是推镜头的逆转。与推镜头一样,拉镜头的强调重点也在落幅上,所以,拉镜头着重表现的是主体和环境的关系,而非主体本身。同时,拉镜头的速度可以表现某种情感。拉得较慢,是为了让大家能清楚地观察到景别的变化,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平和。而且由于变焦镜头的机械特点,越往广角变焦,视觉速度会越慢,最后定格在一个全景或者大全景上。

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大全

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大 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大全 (看懂了就成大师了!) 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 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最后,构图。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三、怎样拍好微距

新闻摄影知识讲座

新闻摄影知识讲座 新闻摄影知识讲座 石河子日报社总编办张德智 新闻摄影讲座提纲 一.基本概念 二.相机知识简介 三.摄影中的几个曝光要素 四.摄影构图 五.报社对图片的要求,及对新闻图片的挑选 六.做精图片文字说明 念基本概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新闻摄影就是利用相机记录正在发生的具新闻价值的新闻 事实。除了具备一定摄影技巧外所拍出的图片还必须具备新闻性。 由于新闻的直观性和其独有的现场画面的记录性,使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地位越 来越高,在报纸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过去一张报纸用文字记录新闻。如今对一张新闻纸提出的要求是图文并茂。更因为新闻图片的现场性直观性,引导报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时期——读图时代。 由于读图时代这一理论界定,同时对新闻纸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要求——五步三 秒读报纸。所谓的五步三秒就是在极短时间现在我们手中拿的都是数码相相机,几乎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和摄影实践就可

拍照,只需略懂一此曝光原理和构图知识就可以拍出一张照片,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当场就可观察到拍摄的效果。 但再往后走10年在传统的胶片相机大行其道时这一切是无法想象的。 相机大体上走过了传统机械相机、电子式传统相机、数码相机的过程。 机械相机大体分为四种形号: 1.大型座机(胶片)大多用于相馆 2.110小型相机(小型胶卷)。 3.120相机(6×7厘米宽幅胶卷)。 4.135机机(36×24毫米窄幅胶卷)方便灵巧,使用最广泛、普及。 以上四种相机中135相机由于方便灵巧,目前仍然有许多专业的摄影者还在使用,其主要原因主 要是受相素的影响,胶片的相素远远高于一台中档数相机的相素。 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但其外形基本上和现在135相机相同,在其功能上也都尽量追随着135相机的功 能而设定。 常见的几款数码相机 佳能G9 (Canon G9) 参考价格:,3430 [北京] 防抖性能:光学防抖 机身类型:消费 手动操作:全手动支持感光元件: CCD 有效像素:1210万光学变焦:6倍 佳能A710 IS 商家报价,2130 至 ,2340 防抖性能:光学防抖 机身类型:消费 手动操作:全手动支持感光元件:CCD 总像素数:740万光学变焦:6倍 尼康P80 (Nikon P80) 参考价格:,2700 [北京] 防抖性能:光学防抖 机身类型:消费

摄像机拍摄技巧窍门入门基础一

每拍一个镜头, 必须事先考虑好拍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 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光的运用和正确聚焦等等。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色温与白平衡 色彩还原是彩色电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首先必须理解、运用好色温与白平衡原理。在了解色温与白平衡之前, 应先了解三基色原理。自然界中,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的光, 反之, 任何一种颜色也都可以用三种基色光混合出来。三种基色可以是不同的三色光组。根据人眼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原理, 彩色电视中采用红( R) 、绿( G) 、蓝(B) 作为三种基色, 将这三种基色按不同的比例可混合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红色光与绿色光相加得黄色光, 绿色光与蓝色光相加得青色光, 蓝色光与红色光相加得品红色光, 红、绿、蓝光相加可得白色光。 色温的测定方法是, 将一个不反光的金属黑体, 从绝对零度( —273 ℃) 开始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一金属便出现反射光, 当金属升温到1000 ℃时, 发出暗红光, 标色温为1273 K ( 1000°C+ 273 ℃); 以此为类推, 当金属升温到5227 ℃时发出白光,这时的色温为5227 ℃+ 273 ℃= 5500 K 。 在了解三基色原理和色温概念后, 对白平衡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彩色摄像中, 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环境光的三基色中R 、G、B 必

须基本相等。但是无论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 所含R 、G、B 不可能基本相等, 无论是光源中所含红(R) 成分较多即色温较低, 还是光源中所含蓝(B) 的成分较多即色温较高, 拍摄出来的画面都会偏色。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在专业彩色摄像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电路即白平衡电路。这个电路可以对进入摄像机镜头光源的R 、G、B 进行提升或衰减, 以保证R 、G、B 基本相等, 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在实际操作中, 在拍摄现场,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一个标准白色物体, 如白纸(在专业摄像中有专用白平衡板), 使白色充满整个画面(一般要求大于80%) , 调好聚焦, 按一下白平衡开关, 待屏幕上出现“AUTO WHITE OK”, 白平衡调正就结束。这时就可以拍摄出还原正确的色彩了。如改变了拍摄环境或光源, 即使是同一场景的不同时间段( 如早、中、晚), 要想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就应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白平衡。需要说明的是,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正范围是有限的, 如果光源色温偏差太大, 即使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调正其电路, 可能仍然无法达到R 、G、B 的平衡。为此, 摄像机上还设置了滤色镜, 进入镜头的光先通过滤色镜进行一次校正。滤色镜一般有四档, 第一档为3200K, 适合在碘钨灯等人工光下使用; 第二档为5600K+ 1/8ND , 适合在较强阳光下拍摄( 1/ 8ND 相当于缩小3 档光圈, 以控制曝光过度); 第三档为5600 K, 适合在多云或阴天、阳光不强时拍摄; 第四档为5600K + 1/ 64ND , 适合在很强的阳光下拍摄( 1/ 64ND 相当于缩小 6 档光圈) 。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有不同的设置, 但其原理及操作基本相同。

企业宣传片之摄像机拍摄技巧

拍摄企业宣传片第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影视广告制作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拍摄企业宣传片第二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影视广告制作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影 视广告制作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

那么变焦镜头在影视广告制作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拍摄企业宣传片第三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拍摄企业宣传片第四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拍摄企业宣传片第五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影视广告制作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背景很重要 当你拍摄照片时,一定会有一个主体。但是主体却很少处于孤独状态,同时也会有背景等着你去解决。从你的取景器中,你会首先发现你的主体,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按下快门按钮,而是同时注意你的背景。 对于背景你需要二选一:1、把他作为你作品中的一部分,给你作品增加看点;2、摒弃掉他,将他排除在你取景框之外。假设你正在和一个朋友谈话,你不想让别人的声音来使得自己分心,对吗?那么为什么要让背景给你的主体分心呢? 这个家伙是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非常有趣,在进行一些谈话后(说了太多,他喝醉了,整个巴士的人都在看)我告诉他,我将给他拍摄一个肖像。我一边准备拍摄一边在想如何从照片中能看出大家都在关注着他,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左边的家伙,但是他改变了坐姿,后背靠在了椅背上,进一步增加我了的主体,所以我很开心的把他也加入到了我的画面。 光线很重要 你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注意到了你的模特或者其他要拍摄的物体?恩,这很好,但是如果这接触到了摄影,那么就必然会使用到光,所以,你要训练你使用光线的能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屋内光线忽然变化是因为有人打开了灯?有没有注意到同一个风景拍出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阴天或者黎明?当你看到模特脸上强硬的光线是否是在正午直射的太阳下? 这些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注意周围的光线。这张照片是我去银行的路上,当时是阴天,虽然我并不是在银行拍的这张照片,但是我知道会发生什么。光线柔和,漂亮的云层反射,只是抬起头,拍下这张照片。

用心拍摄 你知道你的器材,你知道你的器材拥有什么样的光圈与焦距,什么时候该调节ISO,你知道如何将他们正确的分配。当你看到你的照片,你应该感觉到你在哪里没有做到最好。 摄影并不只是拍出他的外在,更重要的是拍出他的内容,用心拍出属于自己的感觉。 好的照片 某些好的照片来源于运气,甚至你没有注意到它。你最好的作品也许是明天的那一张,但你的旧作一样可能会像黄金一样发光。 随身携带相机 有多少次的情况是,本来还挺希望把相机放入包里,但最终因为带着太多东西,而最终放弃?甚至是因为数码单反相机本身过于沉重而不这样做呢? 这是可以理解的,非要人在哪单反久一定要在身边?谁愿意到处背着那么沉重的东西到处游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更加理解到,照片是不会等你的,因为我经历过太多“早知道这样我就背着我相机过来”这样的状况。 作为一个摄影师让自己口袋里有相机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有一台便携的卡片机,并且每天都随身携带。这使我找到更多拍摄的乐趣,并开始寻找新的摄影乐趣,用摄影记录下更多的生活。 打破常规 想象一下,有一辆很漂亮的面包车开在路上,舒缓的声音代表了车的性能很好,AC,GPS和窗户,小孩子在后座上笑着。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突然车子转弯的时候,恼人的事故发生了,车子撞到墙上了。 一切发生的那么的突然,没有人预料得到事故的到来。车上有一句标志语写着:你无法预料它来了。现在这并不只是面包车的商业广告语,也是人们脑中的安全标志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