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

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 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 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 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 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 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 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 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 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 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

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2020年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

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 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 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 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 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 [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3、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 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3)、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 日期等。 4)、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4、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_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第四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完整版

第四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 本季度共抽查49项护理操作,其中包括静脉输液28项、加药18项、肌内注射2项、静脉采 姓名。输液后未再次核对病人信息。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及相关程序的培训、学习、知晓并能认真执行。 2.严格执行腕带佩戴制度,正确填写患者腕带信息,转科、转床时应及时更换信息。 3.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特别是更换液体、输液、标本采集、给药,应严格确定患者身份,使用至少2种身份识别方法,如查看患者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床号、年龄等方式,确保治疗安全。 4.评价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执行率96.77%,31项操作中28项患者身份识别与操作前、中、后核查完全正确,执行核对程序正确率90.32%。 患者身份识别环节在“两种查对方式”、“反问式核对”的基础上,添加“是否查看腕带”、“核对信息是否正确”两项环节,本次检查仅有1名护士核对患者身份未查看患者腕带。 本季度检查情况护理操作中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执行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目前存在问题是操作后查对,本次检查有3名护士操作后未能够再次核对,操作后执行率为93.88%,要求相关人员对操作后核对再次强调,护士长加强督导。 第二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 本季度共抽查39项护理操作,其中包括静脉输液25项、加药10项、肌内注射2项、静脉采血2项。主要检查护理操作中的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

1.未采用反问式提问病人的姓名 2.腕带佩戴未与家属进行共同核对。 3.操作后的核对.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及相关程序的培训、学习、知晓并能认真执行。 2.严格执行腕带佩戴制度,正确填写患者腕带信息,转科、转床时应及时更换信息。 3.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特别是更换液体、输液、标本采集、给药,应严格确定患者身份,使用至少2种身份识别方法,如查看患者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床号、年龄等方式,确保治疗安全。 4.评价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执行率96.%,29项操作中29项患者身份识别与操作前、中、后核查完全正确,执行核对程序正确率100%。 患者身份识别环节在“两种查对方式”、“反问式核对”的基础上,添加“是否查看腕带”、“核对信息是否正确”两项环节,本次检查仅有1名护士在治疗操作后未再次查对患者信息 将本月检查情况与第一季度检查进行比较,护理操作中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执行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目前存在问题是操作后查对,要求相关人员对操作后核对再次强调,护士长加强督导。 第一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 本季度共抽查40项护理操作,其中包括静脉输液25项、加药10项、肌内注射2项、静脉采

查对制度、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情况督查表

查对制度落实,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督查表 1. 临床科室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1.1开医嘱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1.2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给予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1.3输血前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1.4 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 1.5 “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2.输血科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2.1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 重做一次 2.2 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血型、交 叉配合试验结果 2.3 血袋包装核查完整: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 码)、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或 条形码);储存条件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3.检验科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3.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检验目的 3.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标 本质量 3.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3.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3.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4.病理科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4.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 固定液 4.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4.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5.医学影像科(含CT、 MRI、超声等部门)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5.1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检验号、部位、目 的 5.2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 剂量 5.3 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患者对造影剂过敏情况 5.4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6.理疗科及针灸科全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6.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部位、种类、剂量、 时间、皮肤情况 6.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6.3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3、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使用腕带应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如: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新版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 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 感谢聆听 ......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doc

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科室督查人 督察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整改措施内容是否执操作中使特殊人腕带、床腕带标特殊人掌握查对制医嘱处理医嘱班执行口执行给药麻醉、精 1 是否发现 时间行身份用两种以群八类头卡信识内容群是否度医嘱处理治疗卡二班查对头医嘱治疗备药类药物、高身份信 床号识别制上身份识身份识息是否是否齐佩戴腕核对流程人核对并每天总是否规后二人核危药品执息、给药、 姓名度别别方法准确全带签名对范对签名行双签名操作错误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 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 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 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 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 药物配伍禁忌表。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3、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 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3)、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 期等。 4)、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督查督办管理制度 含编 及相关表格

第一节目的 第一条强化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督察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确保集团各项部署和决策等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 第二节适用范围 第二条集团公司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 第三条集团公司领导办公会议定事项的推进情况; 第四条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交办事项的处理情况; 第五条各部门重点工作需要横向督办协调的。 第三节责任分工 第六条集团运营部是集团督查督办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应按照集团的要求深入实际开展具体工作,随时跟进督察,及时反馈情况。 第七条集团重点工作一经确定,其所在各部门及分子公司负责人将是第一负责人,且均应将重点工作当作重要工作任务来管理,按时、按质完成。 第四节督办流程 督查督办具体分为登记、交办、催办、调整、办结、反馈和归档七个步骤。 第八条登记:在接到督查督办事项之后,运营部进行登记,包括承办部门、承办时限和工作要求等。其中重大和复杂事项,应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登,记坚持一事一项的原则,并进行编号,按要求认真填

写《督查督办登记表》 以备存查。 督查督办事项编号构成:YZ(集团)+总序号+部门类别+序号。 部门类别分(共15个):人事行政部(HR)、运营部(YY)、法务部(FW)、财务中心(CW)、城市项目公司(YX)、城市项目公司(HX)、成本部(CB)、装饰部(ZS)、设计部(SJ)、工程部(GC)、采购部(CG)、拓展部(TZ)、营销部(YX)、城市商管公司(SG)、物业管理公司(WG) 第九条交办:运营部通过《督查督办通知单》的形式,把督查事项发至有关部门,交办时要做到任务量化、时限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第十条催办:为及时了解督查事项的运行情况和办理情况,运营部通过《督办事项催办单》或直接到承办单位催办等形式,适时加以催办查办。 第十一条调整:确因客观原因(如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周边工作环境变化、政策变化、集团策略调整等)不能按要求办结的督办事项,承办部门应在承办事项到期前填报《督办任务变更申请表》,按照督办事项确定的流程办理调整手续,未办理调整手续或审批未通过的,按原工作任务未完成进行处罚;集团内部协调不到位、领导未按时审批等不能成为调整理由。 第十二条办结:承办部门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反馈办理情况。运营部将对承办部门的反馈情况进行检查,按照交办时所提的要求,对不符合交办要求的,要退回承办部门补办或重办;对符合交办要求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 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 1-2 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或打印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 别制度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 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 1-2 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急救转接服务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 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 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 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 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 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 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 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 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12. .1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果庄镇卫生院身份识别制度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门诊来院就诊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2、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 3、急诊、急救、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姓名+身份证)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5、在有创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请患者或家属陈述姓名,确保信息核对的准确性。 6、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人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 7、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佩戴手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护士根据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建立床头卡。 2、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3、手术室、手术、昏迷、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儿、无名患者、成

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腕带应清晰注明患者所在的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与患者或家属彼此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血运良好、松紧度适宜如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6、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标本采集、给药、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并签名。 7、手术前一天,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查对,手术医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等,无误后方可执行。 9、患者转床时必须及时更换新手腕带和床头卡、病历清单等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 护理部 2018年1月 2020年6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