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我

第四章自我
第四章自我

第四章自我

课堂互动一:自我介绍

要做一份全面完整的自我介绍,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呢?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陌生人你更希望得到他的哪方面信息呢?

突出特点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际关系人生目标自我评价社会背景生理特征。。。

课堂互动二:测试我是谁

问自己二十次,我是谁?

请把头脑里浮现的答案一一写出来,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必有顾虑,这只是自我分析的材料,是可以不给别人看的。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限7分钟之内完成。

第一节自我概述

一、自我是什么?

1.含义

广义的自我——自己及其所拥有的一切,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和。

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与他人不同。知道自己长期持续存在,不论环境如何改变,不论有了什么新特点是同一个人。

狭义的自我——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觉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自控意向。

2.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自我即是具有反身意识的个体自己;同时自我也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觉知自己的一切(自我觉知self awareness),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自己与外部事物的关系。

觉察是一种个体经验。个体觉察到自己的躯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等等而区别于外部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于是有了自我与非我的区分,有了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

自我与自我意识如同手心手背,虽有区别但实为一体不可割裂!大多时候作同义语使用。

二、自我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

2.个体性

3.同一性

4.意识性

三、自我对于个体活动的意义

自我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自我介入对个体活动的意义

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和发动者

自我使个体的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和共同性

不同的自我优势,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

自我寻求理想的自我实现

第二节自我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是在个体生理和心理一定程度的成熟基础上,与社会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我的形成涉及到个体何时开始能把自己与别人和客体事物区分开,何时开始感觉自己独立的存在,关于自我的信息和知识随时间有着怎样的改变。

鼻头红点实验(B.Amsterdam,1972 )

6-12个月的婴儿认为镜中鼻头有红点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13-24个月的孩子看到镜子里的样子有退缩行为,可能已经有自觉的存在;

20-24个月之后的孩子能够指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认出自己,说明此时的儿童存在自我意识。

一、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的发生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发生、发展的前提

1.物—我知觉分化 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协调发展;

2.人—我知觉分化依赖于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视觉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依赖于大脑皮质的成熟和机能的复杂化程度。

二、自我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库利:镜映自我

1902年,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自我称为“镜映自我”

(looking glass self)。

米德从社会群体角度发展了库利的观点。自我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步形成的。

一)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将自我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自我的毕生发展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自我毕生发展有八个阶段: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老年阶段(50岁以后)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四)、罗杰斯的积极关注说

1、条件性积极关注

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条件的关注体验。重要他人对儿童“好行为”给予的积极关注。自我健康发展除了先需要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外,继而还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积极关注。

2、无条件积极关注(或无条件正向关怀)

是自我健康发展的关键。它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为了形成健康人格,最基本的必须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样的儿童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会无拘无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变成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三、影响自我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地位

2.社会文化环境

3.家庭

4.角色扮演

5.他人的评价

6.参照群体

第三节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与自我的认知表征有关的几个概念

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注意状态。

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概念与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关于自身的观点、看法。

自我图式(self-schema):是对自我的认知结构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个体关于自身的判断,即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对自我的概括性的表达。

一、自我概念与自我图式

1947年,罗杰斯在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自我概念一词。罗杰斯把自我看做是现象场的产物和升华。他把个体所能觉知到的那部分整体经验称之为现象场(或)现象域。尽管现象场是不能为他人所知道而只能为个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但可以借助临床资料或情感资料等尝试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自我是一个人现象场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即在一个人的现象场中具有核心意义知觉经验的完形或总体。

罗杰斯(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

罗杰斯把个人对自己及其相关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称为自我概念(或自我观念)。

二、自我概念的特点

一)何为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我”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我”有

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2、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自我不是指在我们头脑内部存在另一个小人。

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二)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马库斯(H. Markus,1977)提出的。

所谓自我图式,是指自我概念的组成要素,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

自我图式(self-schema)是关于自我的认知结构,它“来自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

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指人们注意和寻找那些与自我图式相符号的信息的倾向。研究表明(Swann, 1984, 1990),自我认识过程并不是对全部现有信息进行扫描,而是寻找那些符合自己已有假设,能确认自我图式的信息。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而排斥否定的信息。

1986年与1987年,马库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三、自我认知

概念: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知。

自我认知的方式:

1.自我观察

2.分析自己的外部活动及其情境因素

?自我知觉理论(D. J. Bem ,1967)

?对情绪的自我知觉

?对态度的自我知觉

3.社会比较

4.自我暴露

5.自我蒙骗

自我知觉理论(D. J. Bem,贝姆)

个体常常并不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不得不从个体的外部活动与情境方面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即通过观察自己在行为情境中的活动,达到对自己内心状态的认知.沙赫特、辛格的情绪自我知觉实验

自我差距理论

提出者:Higgins

主观现实自我与他观实际自我反映的是自我概念,而其他自我表征的具体形式则构成“自我导向标准”或“自我指引”(self-guides)。

“自我差距”正是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不协调,从而产生内部冲突。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self evaluation)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一)实现途径:

社会比较

自我估价

二)自我评价的方式

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自己

2.根据自我分析来实现自我评价

3.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

4.通过与自我期望相比较

第三节自我呈现

一、影响自我呈现的因素

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扮演的角色

人际互动中对方的特点

要求完成任务的方式

所属群体的参照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影响.

二、自我呈现的方式

印象管理

自我暴露

自我防卫

自我增强(美化)

一)印象管理

二)自我暴露

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情感等乃至隐私。

约哈里窗口——一种自我表露的模型

三)自我防卫(心理防御机制)

以下內容為補充資料

結語:多面向的自我

在這一章中,你學到了什麼有關自我的知識?

動機與自我

哪些動機促使人自我調控?一般而言,人會尋求正確穩定與正向的自我概念,且會設法尋求增進自我中這些部分的情境或行為方式。

1.正確性的需求

Trope認為,在保留面子與努力成功的因素驅使下,人會選擇最能清楚表現自己能力的作業,稱診斷性作業。正確的自我評估可以使我們預期與控制未來的表現。

2.一致性的需求

人們會設法去尋求與解釋那些可以證實他們既有自我概念的情境,避免那些與他們既有自我概念不一致的情境或回饋。這個過程稱自我證實

(self-verification) 。

Swann&Read的研究,我們通常選擇可以讓我們獲得自我證實感覺的人交往,或在穿著打扮上呈現自己是怎樣的人。

3.自我進步(self-improvement)

除了希望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人也有追求進步的動機,藉由設定可能我,我們朝自己的目標前進,當我們的目標是自我進步時,我們會去尋找具有我們所冀求的技能或特質的人來做比較,稱向上比較(upward comparison)。該對象不但具有激勵作用,同時提供有助於進步的特定訊息。

4.自我彰顯(self-enhancement)

我們必須覺得自己很好以及必須維持自尊的需求,人們對自己的能力、才能與社交能力往往會有錯誤的正向自我知覺,而稱為正向錯覺(positive illusion)。

自尊低或是有點憂鬱的人在自我知覺較持平,他們的自我知覺與他人的評價較一

致。

i)自我肯定

Steele(1988)認為在工作失敗自尊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自我彰顯的需求特別重要,人會藉由肯定自己的一些無關事項來調適自我價值所受到的威脅,尤其是對自尊高者而言。

ii)自我評價維持模式

Tesser的自我評價維持模式(self 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其他人的表現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評價,尤其是當我們在心理上和他們很密切的時候。

a)比較效應(the comparison effect):當他人表現比我們好,而這個表現和我

們的自我定義有很明顯的相關時,便會威脅我們的自我評價,並產生忌妒與不舒服的感覺,稱比較效應。彌補的方式有:減少和該表現者密切的程度、改變自我定義、改變表現的差距。

b)反射效應(the reflection effect):在某項和我們自我定義無關的行為上,另

一人的表現優於我們時,他的表現越好且與我們關係越密切,對我們的自我評價越有利。

社會比較理論

Leon Festinger 於1954年發展出社會比較理論,他的理論可以摘要為三點:

1)人有正確評估自己的意見與能力的驅力

2)直接的物理標準缺乏時,人會透過與他人比較來評量自己

3)人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較

*目前社會比較的範圍已擴大

1.社會比較的目標

Festinger認為正確性是社會比較的唯一目標,此主張已受到挑戰,社會比較可以提供各項目的:

1)正確的自我評價:即使得到不好的回饋也可以激勵自己

2)自我彰顯:人會希望顯現好的一面,這時就需要向下社會比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即和比自己不幸的人比較

3)自我進步:想要進步的需求會使人做向上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但有時容易感到氣餒。

2.比較歷程

Festinger著重於故意選擇和人做社會比較的狀況,但人有時候並不是有意作社會比較,而是被情境所逼,非有意的社會比較對人會有較重要的影響。

Morse & Gergen(1970) 「骯髒」與「乾淨」先生的研究比較,人們會選擇相同屬性的相似性、性別、種族等向度做比較。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P120_12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 分辨;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 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基础: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

2、知识形成: 图1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 (1) 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 (2) 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 (3) 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 (4 )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 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 如: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 六棱锥

18种心理防御机制趣解

18种心理防御机制趣解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它是一种适应性倾向,目的是寻找心理平衡,是人们在在遭受挫折、冲突和紧张情绪是,自觉和不自觉实用的。当你的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这就是身体提醒你需要补充能量了;当你罹患感冒的时候,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休息了;如果你被上司误会了还不能解释的时候,你不妨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几嗓子;如果你搀扶了一位跌倒的老太太而被误解了,你不妨想没文化没教养的人真的可悲,我不能和他们一般见识。等等吧,这些都是我们的身体(包括肌体和心理)在做防御了。仔细观察和想象你就会发现,多数时间里,我们可能都在自觉和不自觉的使用某种心理防御,以缓解自身所体验到得痛苦和不快,进而让自己处于一种相对安全和平和的状态中。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

20210201自我认知测评答案

自我认知测评答案 一、九型人格—特点 完美主义者(完美型) 完美型的人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希望自己或是这个世界都更完美。时时刻刻省自己是否犯错,也会纠正别人的错。 一般完美型有以下特质:1守法;2忍耐;3.有毅力;4守承诺;5贯彻始终:6爱家顾家;7温和友善;8.喜欢控制;9.光磊落;10.有领袖的影响力;11对人对事无懈可击。 热心助人者(助人型) 热心助人型的人很在意别人的感情和需要,十分热心,愿意付出爱给别人,看到别人满足地接受他们的爱,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一般热心助人型有以下特质:1.随和;2.温和友善;3.好好先生(小姐);4绝不直接表达需要,婉转含蓄;5.慷慨大方;6.乐善好施。 成功追求者(成就型) 成功型的人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是个野心家,不断地追求进步,希望与众不同,受到别人的注目,羡慕,成为众人的焦点。 一般特质:1.自信;2.活力充沛;3.风趣幽默;4.处世圆滑;5.满有把握;6.积极进取;7形象美丽。

浪漫主义者(艺术型) 浪漫型的人很珍惜自己的爱和情感,所以想好好地泄养他们,并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创造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不停地自我察觉,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一般的浪漫型有以下特质:1易受情绪影响;2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面富有意义的事物:3多幻想,认为死亡、苦难、悲剧才是极具价值和直实的生命;4对美感的敏锐可见于独特的衣着,及对布置环境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5极具创造力:6过分情绪化,容易沮丧或消沉:7常觉得生命是一个悲剧8.对人若即若离,怕亲密的关系令人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就会离他而去。 智能追寻者(理智型) 智能型人物想借由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道的事,他们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作为行动的准则,有了知识,他们才敢行动,也才会有安全感。 一般的智能型有以下特质:1.温文尔雅:;2满腹学问:3.表达含蓄:4条理分明:5沉默内向:6抽于辞令:7冷溴疏离;8.欠缺活力;9反应缓慢;10隔岸观火 守忠诚者(忠诚型) 忠诚型人物相信权威,跟随权威的引导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他们的团体意识很强,需要亲密感,需要被喜爱、被接纳并得到安全的保障。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测试卷

七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测试题 (时限:10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图形中是柱体的是( ) 6() 5() 4()3()2() 1()A . (2)(4) B . (1)(2) C .(5)(6) D .(3)(6) 2.如图,将五角星沿虚线折叠,使得A ,B ,C ,D ,E 五个点重合,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A .棱柱 B .圆锥 C .圆柱 D .棱锥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 (2)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AB =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 (5) 射线比直线短.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两个锐角的和( ) A .一定是锐角 B. 一定是直角 C. 一定是钝角 D. 可能是钝角、直角或锐角 5. 一个角的补角为158°,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 A.22° B.68° C.52° D.112° 6. 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120° B.30° C.150° D.60° 7. 如图所示,OC 平分∠AOD ,OD 平分∠BOC , 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AOC =∠BOD B. 2∠DOC =∠BOA C. ∠AOC = 2 1 ∠AOD D. ∠BOC =2∠BOD 8.将一正方体纸盒沿下右图所示的粗实线剪开, 展开成平面图形,其展开图的形状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 三棱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 10. 如图,若D 是AB 中点,AB =4,则DB = . 11. 42.79= 度 分 秒. 12. 如果2935'α∠=?,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 . 13. 点A ,B ,C 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BC=2AB . 已知点A 表示的数是-1,点B 表示的数是3,点C 表示的数是 . 1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 ∠EOC =76°,则∠BOD = °. 15. 已知α∠为锐角,则它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度. 16. 在右图中,线段的条数是_______. 角共有_______个.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36分) 17.(本小题满分4分) 已知a ,b 求作线段AB 使2AB a b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纸盒剪裁线 A B D A C B D E F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 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 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 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 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甩锅) (五)文饰(合理化): 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 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物极必反)。 (七)退行:

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 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 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 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 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 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人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故选C。

自我防卫机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自我防卫机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本文概述了三种典型的自我防卫机制(认知失调、社会比较和自我肯定)及它们的可替代性,自我防卫机制研究方法的变迁、原因及解决方法,自我防卫机制与相关变量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对这个领域今后研究的几点思考。 标签:自我防卫机制;认知失调;社会比较;自我肯定;研究方法 自我防卫机制﹙以下简称防卫机制﹚是精神动力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威胁性信息时潜意识地加以歪曲,以求得心理平衡,维护自我的某种思想或情感的方式[1]。“防卫”一词最初是由弗洛伊德(1894)提出的,但对防卫机制作出全面系统论述的是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个体为维护自我形象而采取各种维持和保护策略均属于自我防卫范畴。防卫机制不仅对个体成长、应对应激以及精神病理机制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它还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其重要性已广为心理学家们所认可和接受。关于防卫机制,研究者们已进行了诸多探讨。本文拟对有关具体防卫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实证领域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防卫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1.三种典型的自我防卫机制及其可替代性 自我防卫机制种类繁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S.Freud认为自我防卫机制包括压抑、隔离、解除、否认、自我分裂。A.Freud[2]描述了五种不同的防御机制:升华、移置、幻想、否认、言语行为否认、攻击和利他性认同。Vaillant描述了幻想、被动攻击、疑病、潜意显现、压抑、幽默和期望等七种防御机制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种防御机制。同时Vaillant[3]研究还发现防御机制按成熟程度由低往高排列可分为四级:自恋性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成熟的防御机制等等。 1.1三种典型的自我防卫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自我防卫机制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防卫机制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AbrahamTesser[4]又从大量的文献研究中概括出了三种典型的防卫机制:认知失调,社会比较和自我肯定。 Tesser认为之所以选取它们,是因为这些机制是很多重要研究所关注的机制,而且是彼此之间差异很大的机制。这些机制在其前因后果中都有本质区别。通过认知失调对自我产生的威胁常常是由一个人自由的从事与其信念或态度不一致一类行为时引起的。解决这种威胁的典型方式是改变与行为方向相应的态度或信念,该机制是内省的。而通过社会比较对自我产生的威胁通常是由于其所选择的社会比较对象比自己优越而造成的。这种威胁是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这两种威胁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为由于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威胁其解决方法是通过社会交际(例如,远离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第三种机制——自我肯定,是指通过肯定自我重要价值而维护自尊,这种机制重申对自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至少在表面上

《管理学》自我测试与答案

王凤彬《管理学》第三版 自我测试与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觅他处购货。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 )。 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性、重有效性 C.重效果、轻效率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 2.洛克希德导弹公司的管理者常在政府宣布与该公司签订大笔军火合同之前就已开始招聘人员。这是一种( )。 A.前馈控制行动 B.反馈控制行动 C.同步控制行动 D.无效的管理行动 3.在以下情况下,管理的幅度可以加宽的是( )。 A.组织各项工作的过程普遍得到标准化 B.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高,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 C.组织环境很不稳定,时常出现新情况 D.下属的工作单位在地理位置上相当分散 4.在某小企业的一次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生产经理说:“听着,如果我们不进行生产,什么也不会发生。”“你错了。”研究开发部门的经理反驳,“如果我们不进行设计,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你们说些什么呀?”营销经理反问道,“如果不是我们把产品卖出去,那才是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呢!”最后,一位会计师气愤地说:“你们生产、设计或推销什么都无关紧要,如果不是我们对结果作了记录,谁会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段对话最可能在()的组织中出现。 A.职能结构 B.简单结构 C.事业部结构 D.矩阵结构 5.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在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讲完。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戒 6.在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他前些年炮兵生涯中超群的炮击本领。鏖战终于打胜了,在庆功会上这位一心等待着褒奖的炮兵连长不曾料想竟得到了撤职的处分。对这件事的最合理解释是( )。 A.该军领导因不了解炮兵连长的表现而错误地处分了他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 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第4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重点) 阅读教材P112~114,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二)自学反馈 1.如图是交通禁止驶入标志,组成这个标志的几何图形有(A)

A.圆、长方形 B.圆、线段 C.球、长方形 D.球、线段 2.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D) A.球B.圆柱 C.圆锥D.圆 3.下列图形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是(D)

活动1小组讨论 例观察图中的图形,它们分别与下列哪种立体图形对应?解:图中的(1),(2),(3)分别与图中的(a),(d),(e)对应. 图中的(4),(5),(6)分别与图中的(b),(c),(f)对应. 活动2跟踪训练 1.下面几种几何图形中,属于平面图形的是(A) 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四棱锥;⑥圆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⑥D.④⑤⑥ 2.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解:如图所示: 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解:略. 活动3课堂小结 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 阮能文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应该以“着手说”为主,而兼顾其他;限度条件中应坚持“必要说”,权益衡量原则,是衡量的重要依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呈现交叉关系,仅二者同时具备时才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根据一般的刑法理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防卫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反击行为。对于正当防卫作为刑法意义上的违法性阻却事由等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不存任何异议,但是在正当防卫成立要件该当性上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由于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各方争论不休,仁智互见,迄今还没有较统一说法。笔者无意窥一斑而盖全豹,只希望在这问题上的简单思考能对司法实务有所助益。 一、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依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正在进行”一般理解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但是尚未结束。 (一)何谓已经开始,同样存在众多不同见解,笔者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分述如下: “着手说”认为,应该以不法行为人实际着手的时间作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的时间。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不法行为人手持菜刀对受害人开始实施砍杀的时间即可以认为是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临近说”认为,对于某些危险性较大

尤其是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时的不法侵害,其已经开始的时间应该提前到预备行为转入着手的时间;“现场说”认为:不法侵害开始的时间应该是在不法行为人进入实际发生侵害的地点也就是进入现场的时间。 仔细分析上述各种学说,暂且不对它们作优位评判和价值取舍,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由于观察问题的视角不一,且不够开阔,以致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着手说”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可以发现有不少的不法行为的实施常常就是在那一刹那,依据“着手说”,对这些危险性特别严重且具有突发性的不法行为,如果要在已经着手时方可实施正当防卫,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使防卫不到位,不利于对被侵害法益的充分保护。而且,对于“着手”本身,在刑法学界的争论甚大,如何认定着手,本身即是一个问题。“临近说”观察的视角过于狭小,在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的问题上,仅仅具有殊别性,而不具备普适性,因此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形。对于“现场说”,能对“着手说”的缺陷作某种程度上的补正,但是该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某些情况下是不容易确定的,任由防卫人主观臆断不法行为人已经进入现场,就实施所谓的正当防卫,很容易引起正当防卫的滥用,引起道德危险。 综合上述各种学说及司法实践中纷繁复杂的情况,笔者以为,认定不法行为开始应该坚持如下标准:在一般的情势下,以不法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不法侵害的时间作为开始的时间,在某些危险性大、程度强烈、具有突发性的暴力性不法侵害,为了能有效保护法益,即使不法行为人尚未着手,或者不法行为人尚未进入作案现场,只要根据当时之具体情势,即可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常常进入现场是判断不法行为开始或者即将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我性格测试题答案

自我性格测试题答案 以下是为您准备的自我性格测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我性格测试题(一)人生中哪种苦是你不想面对的?测试开始:1、为你的父母安排一次旅行,不考虑钱,你会安排他们去?国内风景名胜区→2欧洲旅行→3东南亚风情游→42、你有写过旅行日记吗?写过→4没有,但想要写的→3不会写那东西的→53、对于旅行中遇到的艳遇,你会?蠢蠢欲动,但不会采取实际行动→4能尝试则尝试→5希望能发展成恋情→64、旅途中,触犯了当地人的禁忌,你会?诚恳道歉→7赔偿他们→6偷偷装作没事→55、旅途中,遇到了受伤的小鸟,你会?带着它→8不想管→6喂它点吃的就算了→76、旅途中,你会因什么事感到最不开心?遇到了无礼的人→7住的店不舒服→8到了目的地很失望→A7、独自旅行,你最怕的是?和当地人无法沟通→9一个人住旅社→8孤独→108、旅行的时候,你最讨厌哪种天气?大太阳→A绵绵细雨→B 冷风吹→99、出门旅行,到了任何地方你都会通知父母吗?是的→D不一定→C不是→A10、看那种杂志,你会想去旅行?旅行杂志→D摄影杂志→C购物杂志→B自我性格测试题结果分析A、你比较稳定,不太爱变动。 个性也是相当的保守,不懂变通,有点过于一根筋,相当的墨守陈规。 个性也比较倔,倔强的脾气一上来是十匹马都拉不回。 所以假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忽然发生了变化新的环境,对你

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总体而言就是适应性非常差,无法接受环境的变动,喜欢一尘不变的生活。 B、你的个性相当的善变,脾气也是相当的古怪,有点喜怒无常。 你通常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就被别人的一句话或者是随意的一句教唆就做出一些傻事。 虽然平常比较擅长社交,不过如此一个有点几乎变态的个性,还是让不少人退却。 所以你会受不了,需要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如果那个人恰巧是你生活中不能避开的人,你就会觉得苦不堪言。 C、你是天生爱闹腾的主儿,你生性活泼,喜欢热闹的日子,喜欢跟朋友在一起,所以你是最无法忍受寂寞的。 对于你来说,越热闹越多人关注,你就会越兴奋。 如果没有人关注你,太过于寂寞的生活会让你无所适从。 在你的人生中,你最难忍受的苦不是在经济上的亏损,或是生活上的煎熬,仅仅只是人际上的麻烦忍受不了寂寞之苦。 D、你觉得追求幸福,风险太大,容易出现问题,喜欢安定生活的你无法不考虑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现实的种种问题会让你越来越理智的面对这段飘忽不定的感情。 分手,也就多半成了自然而然的处理方式和结局。 所以谈恋爱中,你会遇到的种种麻烦,和种种障碍,对你来说就是无法直视的苦衷,你宁可不去谈恋爱,也不想面对那些苦,所以你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基本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和图形的性质;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通常画一个立体图形要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如从不同方向看图1就可得到图2中的三个图形.同样由图2的三个图形也可以画出图1.如果不能认真的观察分析

立体图形的特征,就不能正确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图1 图2 2.在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概念时,容易出现延长直线或延长射线之类的错误.在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容易忽视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这条射线的顶点. 3.直线有这样一个重要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有这样一条重要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应抓住性质中的关键性字眼,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 4.注意线段的中点是指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而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这里应特别注意线段与距离的区别,即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则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是不能等同的. 5.角的表示方法中,当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时,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将表示这两个点的字母分别写在顶点字母的两旁,两旁的字母不分前后. 6.在研究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常常误认为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 例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解: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例2如图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

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在司法考试复习前期尤其要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正当防卫的名师讲义,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单位犯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自然人的特定身份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后果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一)一般正当防卫 1.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对于起因条件的理解,要点有三: (1)“不法”:是指客观违法,不要求不法侵害人具有责任。 第一,不法行为不限于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一般违法行为(例如殴打行为)。 第二,不法行为并非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 第三,对未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不法侵害,允许实行正当防卫,但应当尽量限制在必要的场合。 (2)“侵害”:只有当不法行为威胁法益时,才能对之进行正当防卫。

第一,不法侵害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和过失的不法侵害,还包括无过失的不法侵害行为(对假想防卫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第二,不法侵害包括作为的不法侵害和不作为的不法侵害(例如不法侵害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退去而不退去的)。 第三,不法侵害只能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特别提示 如果饲主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只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属于以给不法侵害人造成财产损害的方式进行的正当防卫。如果法益遭受野生动物侵害而进行反击的,不是正当防卫(有可能成立紧急避险)。 (3)“现实性”:客观上真实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非主观臆测。 假想防卫:客观上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防卫”行为。 第一,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第二,假想防卫绝对不成立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 第三,行为人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不是假想防卫,成立相应的故意犯罪。 2.时机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已经发生并且尚未结束)。 (1)开始时间:原则上是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的时间,但有的情形即使没有达到着手阶段,如果存在法益侵犯的急迫性,也可以正当防卫(综合说,即着手说与直接面临说相结合的学说)。 (2)结束时间: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法益。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或者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 第二,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或者已经逃离现场。 第三,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 特别提示:

统计自我测试答案

统计自我测试答案 基础验收部分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提示:(142×2+145×2+156×6+157×5)÷15=153) 5.B 6.D 7.D 8.C 9.B(提示:50×3/5=30) 10.C 二、填空题 1. 8×10-6 2. 72(提示:[120÷(120×3+70×2+50×2)]×360=72) 3. 2003,40 4. 9.32(提示:(9.3+9.2+9.5+9.2+9.4)÷5=9.32) 5. 1107.14,800,800 6. 小钱 7. 众数,25.5 8. 甲(提示:甲: 9.6+9.5+9.3+9.4+9.7=47.5 47.5÷5=9.5 方差:S2=〔(9.6-9.5)2+(9.5-9.5)2+(9.3-9.5)2+(9.4-9.5)2+(9.7-9.5)2〕÷5=0.1÷0.5=0.0.2 乙: 9.3+9.8+9.6+9.3+9.5=47.5 47.5÷5=9.5 S2=〔(9.3-9.5)2+(9.8-9.5)2+(9.6-9.5) 2+(9.3-9.5)2+(9.5-9.5)2〕÷5=0.18÷5=0.036 所以甲的成绩稳定,应该由甲代表班级参赛。) 9. 0.4(提示:∵频数是16,总数是40,∴频率是16÷40=0.4 ) 10. 4500 三、解答题 1.(1)购物(提示:图中标示购物为直角,即90度,则90/360=1/4,是购物)(2)2580(提示:8600×30%=2580)(3)3870(提示:8600×(1-0.25-0.3)=3870)2.(1)200 (提示:60÷0.3=200)(2)40(提示:200×0.2=40) 3.(1)55.5万(提示:370×15%=55.5)(2)6% (提示:15%×40%=6%)(3)6000 人(提示:40000×15%=6000) 4.(1) (2)①平均销售量相同,甲的销售量相对稳定。②乙(提示:乙的销售量基本处于上 升趋势) 5. (1)农村购买趋势:彩电上升,冰箱基本平衡,摩托车上升 . 县城购买趋势:彩电基本平衡,冰箱上升,摩托车下降 . (2)农村:县城=73:129(提示:(1500×7+2000×1+4000×6):(2500×9+3000 ×12+6000×1)=73:129) 6. (1)不合格,合格(2)75%(提示:24÷32=75%),25%(提示:8÷32=25%)(3)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作者:向延梅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8) 参考文献(6条) 1.李铮普通心理学 1995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 2002 3.姚俯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01) 4.徐光兴临床心理学 2001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2002 6.章志光社会心理学 199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7(11) 2.戴风明.陈锦秀关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4(11) 3.彭以松.聂衍刚.蒋佩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0) 4.陈家麟.张忠.CHEN Jia-lin.ZHANG Zhong我国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述评[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 5.宋坤强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1(9) 6.施加平.SHI Jia-ping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 7.贾晓波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期刊论文]-体育教学2007(2) 8.韩国栋浅议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 9.田凤娟.Tian Fengjuan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期刊论文]-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4) 10.朱新筱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21927831.html,/Periodical_ddjylt200908009.aspx

第4章图形的认识试卷

湘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 A.35°B.40°C.45°D.60°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A.B.C.D. 3.如图,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如果∠AOB=40°,∠COE =60°,则∠BOD的度数为() A.50°B.60°C.65°D.70° 4.利用一副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不能画出的角是() A.15°B.135°C.165°D.100° 5.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银杏叶剪掉一部分(如图),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

比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下列说法: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 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④2.692475精确到千分位是2.6924; 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其中错误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7.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C=BC B.AC+BC=AB C.AB=2AC D.BC=AB 8.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 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