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_危机传播研究综述

2007年第十一期(总第三十九期)

2007

年第十一期

SoutheastCommunication

文/阮璋琼

【内容提要】危机传播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目前我国的危机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与功能研究,危机传播中媒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研究,危机传播的新闻报道观念和报道模式,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研究成果中鲜见较为成熟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危机传播

危机传播管理

媒介角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环伺的年代,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突发事件、

危机不断涌现,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3年非典事件后,危机管理、危机传播、危机报道等相关问题更成为我国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危机传播研究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进路

有学者认为,“危机传播只是一个研究领域,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这完全符合危机传播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有助于丰富危机传播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尽管这三种视角的研究侧重点不一,但都共同关注和强调信息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危机传播研究主要有传播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三种不同的理论范式。从传播学视角而言,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重点研

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从管理学视角而言,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从公共关系的视角来看,危机传播就是危机公关。危机传播研究主要有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种研究取向,最初的危机传播研究集中在个案研究上,技巧研究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台湾学者吴宜蓁则结合公共关系和语艺学两种范式对

危机传播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语艺观点研究危机传播

的学者,主要是以辩解策略和形象恢复策略为研究的理论基

础,分析重点是危机发生时组织所采用的“语言反应策略”。

二、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与功能研究

过去,我国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媒体不能参与,往往是在危机解决之后,再由媒体来做一个回顾式的发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众媒体应作为危机传播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者们对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赵士林认为,媒体在危机报道方面的理论创新是媒体自身的“第二次转型”,为了成功实现这次转型,中国媒体尤其是党报必须全面考虑自身在危机事件中的定位和功能,媒体

从业人员也应该全面反思自己的责任和价值%&。

有学者认为,我们坚持新闻媒体的“喉舌”定位,绝不意味着媒体是政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庸。他们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

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

———

危机传播研究综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环伺的年代,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突发事件、危机不断涌现,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3年非典事件后,危机管理、危机传播、危机报道等相关问题更成为我国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别策划—

理论前沿67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DONGNANCHUANBO特别策划——

—理论前沿

“平台”,他们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不遗余力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龚新琼#$认为,环境守望是大众传媒在危机传播中的核心功能,衡量守望是否实现的标准是所传播危机信息的质量即危机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政府观念的转变和传媒职业的自律是大众传媒环境守望功能实现的关键。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公器”,应坚持基本的职业操守,为民众代言。媒介应该不唯上、不唯强,尊重客观事实,报道事实真相,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有研究者专门谈到了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的“舆论缓释”作用。这些媒体应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但对于主流媒体到底如何发挥舆论缓释的作用并没能阐述清楚。

有研究者谈到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为政府决策机构、专家和公众之间搭起快速高效的沟通平台’(。

还有学者从矿难报道这个切入点来谈媒体的角色问题。岳璐认为,媒介在矿难事件中同时扮演着政府稳压器、为矿工发出声音的人以及矿主的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形成了多元的报道框架。然而,由于媒介的政府代言人角色具有强势地位,同时,市场的强大力量挤压了媒介其他角色的发挥空间,造成媒介的角色冲突和缺位,使得媒介建构的矿难呈现出强烈的官方色彩,缺乏舆论监督和人文精神。魏杰也谈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媒体有其特殊性,多元化的社会转型需要媒体发挥较为多元化的社会功能,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舆论监督来建立媒介信任,从而达到建立社会公信力,抢占市场的目的)*。

三、危机传播中媒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研究

史安斌认为,危机发生后,政府和媒体应该各司其职,他们是工作伙伴的关系。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当确保新闻发布的及时、准确和一致。媒体在报道的角度选择上应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就危机事件本身进行探讨、争论和预测,充分发挥其“公共领域”的职能。对此,政府应当持包容的态度,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尊重媒体的专业主义和职业特点,不是一勺一勺地给媒体喂新闻,而是应当让媒体自己来决定报道的内容+,-。

龚新琼认为,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转变宣传观念:首先,变信息的“堵”为信息的“通”,变被动的信息提供者为主动的信息发布者,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信息构筑公共信息平台,通过长期的信息决策透明化运作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并使这种信任经受得住危机的考验。其次,应允许大众传媒在危机中自由发言。

政治学者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认为当危机爆发时,要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姿态来实现互动,发挥和利用媒体的功能,利用媒体开展政府公关,化危机为转机,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形象./0。

四、危机传播的新闻报道观念和报道模式

赵士林认为,新闻观念和新闻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闻观念从总体上对于新闻政策有一个规约作用,新闻政策是新闻观念在政策上的具体体现。由于新闻观念和新闻政策的共同作用,媒体在处理各种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新闻处理惯例,这些惯例经过时间的积淀会形成各种新闻处理模式,这种模式成为人们处理同类新闻的一个基本方式。他从“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正面宣传为主的认知差异”、“对媒体舆论监督的认识”、“对于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具体规定”四个方面考察了我国新闻观念和新闻政策对于我国危机报道的影响123。

有研究者分析矿难报道时认为,由于报道角度、报道重点各不相同,矿难报道形成了多元的新闻框架:稳压框架:发布权威信息;监督框架:直面事故内幕;人文框架:关注矿工命运。同时,他认为目前我国的矿难报道在稳压框架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监督框架与人文框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456。

五、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

史安斌认为,危机公关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树立国家形象的良机。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尽管面临治管方面的困境,但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公关时间段”。在这段时间中,政府的多数政策会获得支持,政府也可以利用此机会显示其责任789。

马艺等探讨了危机事件情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矩阵模型,用认知度和美誉度来建构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四象限矩阵模型。用这个二维矩阵模型来考察我国历史上的政府形象传播,可以看出政府形象传播的认知度大致呈上升趋势,但美誉度指标则因具体的历史情况不同,而表现出较大不稳定性。建立这一模式的现实意义在于危机一旦来临,在时间有限的约束下,通过调查,快速找到政府目前的形象传播区间,分析原因,调整制定政府形象传播措施:;<。

周晓丽认为,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因素,政府形象的建构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对等沟通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六、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

很多论文主要探讨营利性组织面临危机时应该如何进行危机传播,一般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学者探讨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时往往以政府和媒体为研究主体,对另外一些组织的讨论比较少。

对于危机传播的战略层面,有学者认为舆论安全是危机传播的语境,也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新闻发布带来的良性知情民主,对于整个危机管理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A B。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实践中暴露出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危机新闻体制;2、缺乏利用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意识。因此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应重视四个方面: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制定危机新闻发布方案;3、通过媒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4、掌握危机新闻发布的原则:时间性、准确性、公开性、一致性C D E。

68

2007年第十一期

2007年第十一期(总第三十九期)

2007

年第十一期

SoutheastCommunication

庄莉红认为,政府对危机传播的管理包括传播渠道管理、传播内容管理、谣言的传播管理。

危机组织与新闻媒体应该从传统敌对关系转变到新型

合作与相对独立的和谐关系。!"#将危机传播视为一个系统工

程,形成高速运转、相互链接的运行机制;其次,了解民情,及时、客观、完整地传递信息;最后,在信息公开前提下引导舆论,注重报道艺术。

吴海荣特别强调政府的危机传播管理应由经验走向科学,首先要培养科学的危机传播管理意识,应尽快建设和完善一个科学的危机传播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一套危机信息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预警和舆论检测两个体系$%

&。

有学者特别强调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

理性的精神、客观的尺度等原则进行舆论的引导’()。

史安斌专门研究了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相关问题,对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的一些原理、规律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政府的主观领导、新闻发言人、新闻官员、公共信息官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建构和实际操作的指南。

有学者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研究危机传播媒体的应对策略。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危机传播中,公众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称一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了公众的错误选择,因此对于危机的处理有赖于信息的相对对称模式的建立,有赖于信息的流通、有赖于信息是为主体与客体服务。在信息相对对称的模式建立机制中,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将媒体管理纳入危机管理的范畴,对传播的有效管

理如同处理危机本身一样重要*

+

,。有学者探讨了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形态和引导策略。他认为危机传播过程中舆论具有剧烈性、多元化、趋利性的特点,因而舆论引导应该做好四个主动:1、主动在第一时间做出正面回应;2、主动发布周延性信息;3、主动介入“议程设置”;4、

主动寻求信源合作-./。

还有研究者专门研究了新的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如何调整的问题。钱珺认为,在第二媒介时代危机传播具有与第一媒介时代不同的模式,

“这个模式的信息源不再仅仅是政府,过程中加入了政府、媒介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双向

的信息交流过程,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也变得模糊。”

12还有的学者探讨了手机等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总之,危机传播是一个边缘和交叉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的很多议题。还有的学者探讨了危机传播与和谐社会、危机传播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等,但关于危机传播中新闻传播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危机传播中公众的角色及其权利的保护和实现等问题还缺乏关注。另外,目前这个领域缺乏比较成熟的实证研究,这也不失为一个缺憾。

注释:

①廖为建、

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8月

②吴宜蓁:《危机传播——

—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12页

④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94页

⑤龚新琼:《环境守望——

—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⑥谈悠:《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缓释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

⑦熊欣:《抓好危机传播五环节营造和谐舆论》

,《贵州论坛》2005年24期

⑧岳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介角色研究———

以矿难报道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2期

⑨魏杰:《从矿难报道看转型期媒体的社会功能———

以<南方周末>的矿难报道为例》,《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

⑩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95页

3

45李岩:《论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良性互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6

78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37页

9

:;岳璐,曾庆香:《矿难报道的框架研究》,《新闻前哨》2007年第6期

<=>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

@A 马艺、刘阳:《危机事件情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矩阵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1月

B

C D 周晓丽:《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E F G 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H

I J 杨军、张媛:《政府危机传播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增刊

K

L M 陈秀云:《论危机传播中组织与新闻媒体和谐关系的建立》,《理论界》2007年3月

N

O P 吴海荣:《经验必须给科学让路———从广东“两大事件”看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决策》,《公关世界》2003年7期

Q

R S 方雪琴:《信息公开与媒体理性———试论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T

U V 洪瑾:《危机传播中信息对称的媒体问题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8月

W

X Y 王想平、宫宇:《危机传播的舆论形态与引导策略》,《求实》2005.Ⅱ

Z

[\钱珺:《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初探》,《新闻知识》2007年2月

(作者:天津工业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连水兴)

别策划—

理论前沿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