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1 黄秋葵营养价值

黄秋葵又名补肾草、秋葵、羊角豆,锦葵科秋葵属,原产非洲热带地区。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黄秋葵的营养丰富,嫩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和磷、铁、钾、钙、锌、锰等矿质元素及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是一种新世纪理想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经常食用它有健胃肠,滋补阴阳之功效。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黄秋葵花果期长,花大而艳丽,花有黄色、白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老熟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可作咖啡代用品;花、种子和根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种子中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能提取油脂、蛋白质或作为咖啡的代用品。近两年我县开始引进种植。

2 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黄秋葵的形态特征

黄秋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直根性,根深达1m以上;主茎直立,高1.0~2.5m,粗5cm,赤绿色,圆柱形,基部节间较短,有侧枝,自着花节位起不发生侧枝;叶掌状5裂,互生,叶身有茸毛或刚毛,叶柄细长,中空;果为蒴果,先端细尖,略有弯曲,形似羊角,长约15~20cm,有棱5~8条。茎秆粗壮,木质化程度较高。高秆品种株高可达2~3m,矮秆品种0.5~1.0m。花直径4~8cm,每叶腋着生1朵花。嫩果有绿色,紫红色;老熟果褐色。2.2 黄秋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秋葵是喜温性植物,耐热,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温度10~35℃,以25~30℃最适;生长发育适温25~28℃;只要水分充足,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旺盛生长,开花结果。黄秋葵喜光,不耐荫。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但因其根系发达,因此不必经常灌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不论黏土或沙壤土均能生长。

2.3 黄秋葵的生育周期

从播种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需10~15d;从2片子叶展平到始花开放为幼苗期,需40~45d;从第1朵花开放到采

收结束为开花结果期,需90~120d。

3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3.1 整地,施肥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为获得高产,须选择土壤肥沃、 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切忌与棉花等锦葵科作物连茬。播前或定植前将土壤耕翻,深翻。1.4m连沟做畦,畦宽1m,沟宽约40cm,深25~30cm。在畦中央开沟施肥,施腐熟厩肥3.0万~4.5万kg/hm 2,钙镁磷375~750kg/hm 2,氮磷钾225~300kg/hm 2,并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将畦面整平。可出芽。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沙6:3:1的比例配制,在育苗床中按行距、株距均10cm点播(或用育苗钵),覆土厚约2cm。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4~5d就发芽出土。在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定植,苗龄30~40d。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按1m 宽做畦,每畦播两行,密度为50cm见方,播2~3粒/穴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d。当苗长出2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1株壮苗,4~5叶时定苗。 3.2 田间管理3.2.1 间苗

破心时即第1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3.2.2 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1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m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3.2.3 浇水施肥

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d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9:00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1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施尿素90~120kg/hm 2。第2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王占华

(辽宁省喀左县农村经济局 122300)

Technique Applicable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4.03.025

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施复合肥225~300kg/hm 2。开花结果期重施1次肥氮磷钾复合肥300~450kg/hm 2。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3.2.4 植株调整

黄秋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蔓延。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3.3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为害。防治蚜虫和螟虫,可用2.5%敌杀死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 500倍液喷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

80%敌敌畏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3.4 采收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d。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d,全生育期可达120d,甚至更长。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d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份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份以后,气温下降,3~4d采收1次。黄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谢后7~8d,嫩果长到8~10cm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收稿日期:2014-02-18)

1 保证并提高亲本种子纯度

只有提高原种及亲本种子纯度,才能保证杂交种的纯度。在亲本不纯的情况下,杂交种质量就无从谈起。一般情况下,亲本生产分3次去杂,第1次在苗期至拔节期,砍掉杂形株、杂株;第2次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前,砍掉异形株、杂株;第3次收获后穗选,把杂穗、劣穗彻底去除后方可脱粒。另外,一是严格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亲本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去杂,由种子公司领导、检验人员及繁育人员组成的田间去杂小组对每块亲本繁殖田分期进行多次去杂,田间全部杂株最迟在散粉前必须拔除。对检验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块坚决予以报废,种子收回转商处理。同时,每年有计划地对自交系进行提纯套袋,每3年更新更换1次亲本种子,以确保亲本种子的纯度,为繁育高质量杂交种打下基础。二是严格按管理制度和措施使用亲本种子。种子公司对亲本种子进行统一包衣,为避免混杂,父母本使用不同颜色的种衣剂,并专人专库管理。在发放和领取亲本种子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全场制种田根据品种的生育期统一进行播种,在播种期间种子公司及管理区管理人员进行包片监督、检查、指导,确保亲本种子不混杂、不流失,安全准确进田。

2 做好制种田的隔离

选好地块、安全隔离是提高杂交种纯度的前提。严防外来花粉的侵入而影响杂交种子的质量,《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规定,杂交制种隔离区设置为300m以上,时间隔离要求花期相距40d以上。

3 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工作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要进行,去杂、去劣工作做得好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保障。苗期结合间苗、定苗,根据叶型、叶色、叶鞘色、叶缘色等特性去掉杂苗。母本留苗要做到长势均匀一致,应拔除杂种优势苗及弱苗。而父本应尽量留大、中、小苗,从而延长开花授粉期。拔节期结合健身防病,根据株型、株高、主脉颜色及长势去掉优势株、弱小株和怀疑株。摸苞去雄,初期结合去雄,彻底去除遗漏的杂株和变异株,避免自交苗、回交苗、混杂苗、畸形苗对杂交纯度的影响。在母本吐丝期根据花丝颜色不同去除变异杂张家口市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的措施

郑 云 郭丽莎 张永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种子管理站 075000)

Technique Applicable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4.03.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