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

为政之道
为政之道

为政之道

仁苛二政与治乱兴亡

天恩滂沛,润泽横流,国家兴旺,市井欢呼。廉平之德吏之宝,刚柔之术政之要。宽力惠农万代传颂,增负伤农万民惶恐。才能之士报国效身,识智之士钳口韬笔。增强国力,惠施众生,暴殄天物,害虐丞民。仁政爱民,长养民,长安民,民乃讴歌;暴政虐民,好劳民,好索民,民乃作慝。除民疾施民惠者德,夺民食竭民力者贼。任德者远不侵,任力者近不亲。政令和谐士民殷富,细政苛惨民心愁怨。至诚求真务实好因好果,浮夸弄虚作假多灾多难。至治馨香感乎神,至乱臭秽恶乎天。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百工熙,玩忽慢政因循苟且万事堕。政通人和,远悦近来,政乱人怨,文恬武嬉,国强民富,天悦民附,或世沦物竟,道诐人谀。仁政调水输气,万民富康,苛政倒行逆施,万物凋伤。民悦仁政犹解倒悬,民恶苛政如临深渊。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殃殃。行宽仁之惠民则亲其上,施割剥之毒民则去其邦。圣明之策,忠贤济济,蔽塞之政,奸佞比比。政恢卓可以为卿相,政苛察可以为匹夫。顺民者政理平治,逆民者政险悖乱。民无隐情,治有异绩,惠而不费,因民之利;治道不明,政用多僻,暴而无理,穷民之力。刑政平,政教积德必至安泰,刑政乱,举措数失必至危殆。天下治与乱,民心得与失。人命在元气,国命在民心。兴天下以民心,灭天下以民命。国以一人兴,国以一人亡。治乱无常在政,祸福无妄在人。政务改革,民族复兴,或国家动乱,人民不安。得天下士,天下治而昌,失天下士,天下乱而亡。上多贤能谔谔争臣其国昌,上多佞幸默默谀臣其国亡。上多仁智,国治国强,上多魔鬼,人死人亡。贵德尊贤则国家闲暇而安,贵佞尊邪则国家多事而乱。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德唯治否德乱。天下修治仁人志士,天下扰乱,贼臣逆子。敬士爱民者国之兴,简士苦民者国之亡。希圣希贤躬稼亲耕顺,称王称霸颐指气使逆。禹汤罪己,其兴也浡,桀纣罪人,其治也忽。国以民为基,民存亦存,君以民为本,民亡亦亡。多难

兴国,无难丧邦。俭节与治同道罔不兴,淫逸与乱同事罔不亡。顺天人以天下治天下者昌,逆天人以一己治天下者亡。诽谤之术唐虞昌,琼瑶之台辛癸亡。康哉歌虞道昌,洛汭歌夏政亡。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向是得人者昌,背是失人者亡。或文化内辑,戎武外强,或神州陆沉,社稷板荡。能称官,德称位,赏当功,罚当罪者祥。直是(言非、有功、有罪)不能立(废、赏、诛)者不祥。童讴民谣颂声载道,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谨小慎微脚踏实地利于国,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害于政。四海宴清八荒率职,四海土崩,九区瓦解。敷化导民,身正国安,伤化虐民,身危国乱。仁德之政三农蒙福利,暴乱之政百姓皆疲惫。民生艰难则国步蹒跚,人民殷实则国家富强。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姜子牙助顺昌,孙公豹助逆亡。四海富足,必有天禄,四海困穷,必有天凶。上下同心天下治,君臣异志天下乱。繁荣文化治,扫荡诗书乱。竭诚为国易治,傲物树我易乱。国以四海广交,万众一心者治而富;国以五洲寡友,孤特独立者乱而贫。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天下无常治,善人在则治;天下无常乱,不善人在则乱。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上下和同国泰民安,士林愤痛天怒人怨。三治顺者:武不乱,智不诈,仁不党。无废官,无旷工,无游民。无虚伪,无邪利,无佞禄。三危亡者: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宁。乱攻理,邪攻正,逆攻顺。二君(明与昏):文王葬枯骨,敦行苇,仁之可昭,纣王剖忠心,诛谏辅,暴不可效。明主急得人则国治名美,暗主急得势则国乱名辱。

仁暴

仁君美其心德政子其民暴君如刀俎良民似鱼肉

爱民亲民尽牧职恶民弃民行蚕食

罪己谦虚谨慎罪人鲁莽夭裂

主刚直难不生主懦弱祸乃至

以天下量其功德以天下量其利欲

有道之主任君子无道之君任小人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牧人以德者聚德人以刑者散

有道君乐乐人以贤德服人无道君乐乐身以权势压人

关爱天下人是为天下君从王道者德,逆王道者贼

文武兴民好善幽历兴民好暴

和惠修文俯允民意威赫强权不近人情

如唐德仁爱为民似秦政虏虐其民

道洽政治润泽百姓徭繁役重侵牟万民

告过则喜闻善则拜知过不改闻善不纳

战兢则彝伦叙怠荒则奸宄作

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

能纳善从谏兼览博照,则忠臣竭诚以文过饰非独任偏信,则奸臣构衅

纳良药之谠议,拒美疹之妄言,平易近民忽天地之明诫,听晻昧之瞽说,残暴虐民公而廉以百姓为亲人私而贪以百姓为刍狗

宪宪令德万邦作式斑斑劣迹四海多事

能修身天下归仁不修德舟中敌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中伦动中度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言非议动非理内耽女色外荒国政

日升月恒王道荡荡圣谟洋洋日削月梭赤县嗷嗷苍生号号

道德服民教化渐民风行草偃残暴祸国动荡乱国官逼民反

国事秩掌国家为上权势至尊(谋不仁)

一人有庆兆民赖一人无道兆民殆

急于国事,好利国之良规怠于政务,好悦耳之华誉

明作哲,聪作谋,王道罔愆欲废度,纵败礼,谏官置闲

山呼海颂国饶家衍民穷财尽国患乡愁

以忧国忧民为心以贪淫贪饕为心

群策群力天视天听自我民国谋国计独断独行唯我心

省身克己体国忧民摄威擅势生事扰民

舜禹典谟无敢昏逾文武光训无足戒惧

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夫差拒谏自高自大

凡利国计谋辄加接纳凡忤我旨意辄加陷害

仁育为心,沛泽无涯倾轧为事,诛连有加

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国人钳口,道路以目

纳忠谏亲忠信之士罢民力爱佞谄之徒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天有明戒国有常宪

罪己从善是为明君倒行逆施是为暴君

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忠臣畏谏,志士畏谋

慎国计而弃不急藐谏议而兴无益

经明行修,闻善能改,见义能从颐指气使,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成天下之大功者,化日舒以长窃亢龙之极贵者,乱日促以短

尚廉政爱忠贤,小权分散大权独揽树饕餮任狼犬,乱臣植党佣君弄权开科取士则良直差肩,英奇接武焚书贱儒则仁智压抑,佞巧驰鹜

正直上行,奸伪下服邪恶欢笑,善良痛苦

轻装简从,昭节俭示太素穷欢极娱,乱挥霍无节度

恩惠施人悯农耕聚敛残人生事端

日慎万机之理,夜忧百姓之劳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

官无虚名,职无废事官无善吏,位无良臣

有礼远悦近来无道众叛亲离

光武汉明,重熙累洽光绪宣统,亡清灭种

与众同欲,足以济事与民为敌,足以坏事

仁惠广被,中兴在望凶虐播流,每下逾况

宽厚仁慈,爱民如子雄猜昏眊,诬良为盗

法尧禅舜,约己爱民强臣窃命,误国殄民

返魂肉骨,再造生灵擅权专政,欺压人民

上明下正,大法小廉上暗下邪,大贪小奸

关爱民生,倡导节俭割剥萌黎,竟恣奢欲

能别贤愚,能辩臧否,勾践以尝胆兴不恤是非,不论曲直,夫差以酣酒亡笃功务实,竭力养民钳口立威,方命虐民

仁厚得民,内外归心威福由己,上下寒心

仁惠之德,恩似阳春动乱之时,民如涂炭

从政协,众谋众议以立案背政协,我行我素以传旨

志如道者,知日损之为贵溺于情者,忘月满之必亏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残民而逞,绝不可行

上亲君子,旌贤举善则君子道长上亲小人,恶直丑正则小人道长

闻善速于雷,从谏急如风谀言悦于耳,忠谏拒于听

谦逊慈祥者容民蓄众专横跋扈者孤家寡人

待士卑恭,下访民苦待士傲慢,自作威福

人君任务与素质

为政以德,养民以爱,仁德仁心堪牧民,公才公望可为相。旰食宵衣为政,鞠躬尽瘁事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元首规矩德车乐御,既备至尊之威,亦备至尊之惠。盛德宏才兼备有,青钱万选当元首。创道德之途,垂仁义之统。刑寡妻,至兄弟,御家邦,防腐剂。教行于家,德施于身,治国治身,正己正人。遗大投艰于一身,安民治国于一人。上下同仁堪作主,刚柔兼善是为君。智周万物者大智,道济天下者大仁。日为众阳之宗,君为至尊之象。博厚所以载物,高明所以覆物。天覆群生,海涵万族。明主不恶切谏,忠臣不避重诛。江海广大故能容百川,人主英明故能纳众听。自知则明,知人则哲,既明且哲,无忧无忒。聪明则视听不惑,公正则谗邪不进。知得失可以为人,知存亡可以为君。为主牧民,克俭克勤,言慎虑周,通天达神。天视(听)自我民视(听)。恩爱之心宜广博,威严之势宜斟酌。大德宏才精选民主,设官建辅,妙简帮良。德(智)足以镇抚百姓(应变万事),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祥。民有民主民安乐,国有良相国富强。有乾坤之度量,有日月之光明,有兴国之大志,有子民之爱心。以利民利国为本,以忧民忧国为心。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为民物立命,为天地立心。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唐虞皆仁政,洙泗尽德音,学其格言,参其懿训,酌之经国,践之立身。谋得于度义,成事于因民。周公之训,安乂万民,周公之德,师保万民。五声和,八风平,百废兴,四海宁。人主之德致胜至明,政令之惠甘澍甘霖。除乱比汤武,至治等成康。欲成非常之事,

必待非常之人。丕显丕承,文王武王,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惠政大行,全民小康。内柔外刚,一主推柔远之恩,内圣外王,万邦有拱辰之向。承三绍五,方轨并迹,激活经济,增强国力。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唐太宗:积德、累仁、丰功、厚利。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国计在宜,宜则有利。国三宝:农、工、商;主三宝:教、刑、赏。明教不变,明刑不戮,明赏不费。敬汝威仪,国奢示范俭,慎汝懿德,官贪示范廉。章好示民俗,慎恶御民谣。居高若卑,处腴能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忧勤者终逸乐,常自新者必无过。势为人主,不以贵骄;富有天下,不以财炫。科学发展能中兴,荣耻倡导能弘仁。仁主以中庸为至圣,能去就,能柔刚,能进退,能弱强。可以进退海内之士,可以绾攝天下之柄。咳唾可以活涸鳞,吹嘘可以飞穷羽。举动回山岳,呼吸变霜露。德修身,惠及人,能智辩,勇果决。惇信明义,崇德报功。佐贤辅德,显忠遂良。求民瘼,纳民谣,恤民隐,听呼号。靖共尔位,好是正直,彰善殚恶,民情不贰。

人明智,事不专,主明圣,善必迁。欲强国,先富民,允民意,恰舆情。主数贵:正直、刚克、柔克。言重法,行重德,貌重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知谠言为良药,知佞言为美疹。仁、明、武。德艺、安民、修身。至德至仁以化万国,至明至诚以临兆人。仁足以济时,智足以利物,勇足以决事。在位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抚百姓,示仪轨,约百官,从权制。德隆于三皇,功羡于五帝。上者王道,纯德而柔宽,次伯道纯法而刚猛,至上者王伯兼顾之。饱知人饥,温知人寒,逸知人劳。问人寒则衣之,问人饥则食之。称人美则爵之。天下耳听必聪,天下目视必明,天下心谋必圣。人主之言,有的放矢,至言不繁,意尽言止。人君居九五之尊,身至贵,位至尊,威至重,势至隆。渐民以仁,摩民以义,结民以礼。养民生,复民性,禁民非。子以爱之,信以结之,恭以莅之。赏信厚使民利,罚重必使民畏,法一固使民知。纳风谣,求民瘼,恤民隐,除民祸。不言而信,不

矜而庄,不厉而威。端刑法,缉训典,良民众,姦民鲜。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尊教成德,正官治国。齐明中正,精洁惠和。动能敬,君能俭,德能让,事能咨。和:号令民悦,仁:上下相亲,信:言出法随,义:兴利除害。道德之言,文章之辞,恭敬之容,忠信之行。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富国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奉先思孝,接下思恭。道罔违,德罔愆,临下简,御众宽。言动成论,顾盼合章,谨慎宽厚,是为君王。理乱之本无他术,顺人则理,违人则乱。察治乱,旌淑慝,审是非,别善恶。狂夫之言圣人择,负薪之议主人採。聪(明、睿、智)贵自闻(见、虑、解),贵贤才,贵谠议,贵伟略。尊王道,循王略,政无愆,事无错。治万变明德,裁万物亲民,养万民至善。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有惠和之教,惨怛之忧,匍匐之救。修德好善藏污纳垢,至诚体物安分知足。

圣主与公平

上有天公地道之主,下有文经武纬之臣。公平则不偏,至治则无邪。求贤若渴者圣,从善如流者王。聪明睿智,言出法随,雷利风威,咄嗟立办,天翊神赞,修德好善,藏污纳垢,至诚体物,安分知足。民谣:三严三实,依圣立旨,身修家齐,家齐国治;吏治蒸蒸,国治欣欣;中共一主,千古一人。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躬明哲之恒,通天地之心。道德仁义圣王之大本。恭敬者圣王之容,忠信者圣王之教,文章者圣王之辞。议事以制,政乃不迷,为政以公,民乃不欺,恭作肃,从作哲,明作谋,睿作圣。大其牅天光出,公其心万善入。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天公平,地公平,为政切忌不公平,天公道,地公道,为法切忌不公道。天无私,四时分,地无私,万物兴,人无私,大亨贞。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君臣无私心。裒多益寡之道,称物平施之心。用国有节,取民有制。至德与圣人齐踪,鸿名共大贤比迹。官无论,士无议,民无说。政阳光万事公平,政阴暗万事不当。无偏无谠,王道荡荡。富贵不偏,父兄不谠,佞谀不嬖,贤能不妨。爱

无差等,施无差别,官民上下,自然亲切。法行无贵贱,恩及无亲疏。天公地道国乃治,国正官清民乃安。在国忘家,在公忘私。逾居显职逾有节制。民协厥中时乃功,政不陵民国乃平。富者安之,贫者与之,施民所欲,去民所恶。因民之利,惠而不费,衣被群生,赡给万类。非日非月,照临苍生,如云如雨,恩荫人间。商汤择善先罪己,文王戒惧常小心。覆道广流,秉德冲邈。雅量高劭,风鉴明远。圣主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汉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汉成帝赦朱云要领之诛。唐虞王道,勤俭仁孝,推位让贤,饭糗茹草。伟哉虞帝,孝子天子,公天下生不肥其私,富天下死不肥其子。万邦天子,百官程式,光辉日月,照耀历史。尧: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于一人;汤诰:无从匪彝,无即惂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不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惧,不敢荒宁。德隆于三皇,功羡于五帝。文王:一人刑善,百姓休和,仪型文王,万邦作孚。伏羲基皇德,轩辕开帝功,是以功德全备可居大位。尧仁天覆,汤德日新,淳风应化,遗咏在民,圣王之道,公正之心。惟公则威,为虚则明。唯天下至圣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是以有临(容、执、敬、别)。尧舜之民,如沙附漆,尧舜之崩,如丧考妣。尧思聪明,光宅普天,禹恶旨酒,尤好善言。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德业隆盛,万世典法。通时合变,改弦更张,为国大治,为民小康。改革决心,复兴壮梦,三代仁主,千秋传颂。唐太宗:司门式,等上下,有急奏,无关卡。尧舜禹汤,德配天地,功侔四时,名参日月,德如春风,惠及万物,普天之下,受兹介福。仁慈厚重过人,聪明疏达盖世。政敷九有,德奉三无,名垂千载,利兼万物。舜:以天子询匹夫,以大智察迩言。高明配天,博厚配地。国蒙其福,民受其惠。至尊休德,丰亨豫大,和光同尘,平易近人。魏文侯,吐握风,贤人是礼国人颂。段干木,贤而穷,不慕为官礼却隆。乐善之主不慢贤,明智之心不敢专。兴复洪祚,开建中兴,为国争气,为民立极。胡不爱人道,百姓皆温饱,胡不爱礼仪,万邦皆友谊。仁风被四海,膏泽下群生,人民皆富裕,功德等圣贤。至言逆于耳而倒于心,非圣贤莫能听。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萌,以小知大。善牧人,随便处,从好劝,因欲与。

天人二议:道德安民天予之,残暴贼民天夺之。惟吉凶不僭在人,天降灾祥在德。至道顺天,至德顺人,何谓天人?天即是道,与人道同符合契,故顺天者吉,逆天者凶。天至公而不变祐善(顺、明智)也,人偏私而可权知时(务、机遇)也。天福德而祸非德,人难善而易不善。天无人不因,人无天不成,天人合一,自然中兴。天道无亲惟德是邻,人道无亲惟中是心。贤与信天所祐,善与顺天所助。一人恤下,天福天祐,万民怨上,天诛天族。

改革:改前辙,革往弊也。期于趋时适治,繁荣富强合人心也。开放:放开手脚,各用智慧,人尽其才,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发:地有灵境得人而后开,人有灵感得物而后发。复兴三部曲:改革邓先声,科学胡有成,复兴中国梦,学习可成真。复兴四基础:众智众能,群策群力。复兴二要:常以利民为本则民富,常以忧民为心则民乐。三严八不官箴宝,正气大兴邪气倒,共梦复兴易小康,西欧东亚都称好。

二公私

努力上国,流惠下民瓜分国企,肥我家庭

置囊投钩者公画圈设套者私

衡以公正为心肝罚以从违为祸福

仪型四海,师范一人穷彼百姓,富我一身

以天下治天下者以天下人管天下事以一己治天下者以我一人行专独政

以公共为心者人必乐而从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咈而叛

以公义胜私欲为国为公名自芳以私利废公道谋私谋利位不长

为政无偏无谠者公为政不公不平者私

公天下位让贤家天下位传子

天下公利苍生天下私利贪官

民为温饱以力官为中饱以权

谋私有道也谋私非义也

惠及三农业大公提倡三差别大私

公与正饮誉怀与安败名

主二无:下无壅滞之士,国无专贵之人。言无差误(重复、冗长)。行不讳道,言不讳仁,论必作,作必成。罔违道,干民誉,罔违众,从己欲。我无为,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争,民自富,我无欲,民自朴。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祘。国无幸位,朝无秕政,民无幸生,人无谤言。毋以小益费大劳,毋以小利费大钞。国无游民,野无荒业。主怀居不足主,士怀居不足士。不受虚誉(听浮术、采华名、兴伪事),无废德(简民、然跋扈、纵恣雎)。不劳民,不妨民,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无藐王道立奇道,无藐圣言立异言。不竭国之所费,不强民之所恶,不向外国炫富。无流连之乐,无荒亡之行,不兴枉民之事,不废利国之举。无淫言,不吹嘘,无大话,不浮夸。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拒之。不逆命(矜贵、贪富、要势)勿以小灾(事)说大难(拨大款)。不遑暇食,不敢盘游,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不取非德之威,不取非义之明,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弗言无益治,弗为无益事。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勿没没而暗不聪,勿察察而明不明。不痴不能王,不聋不能公。无问邪事问正事,无贵私益贵公益。不弃大贤大智,不用小知小技。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不以强大称强霸,不以威尊乱言行。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寸朽废大材。不占楼房数十处,不拥金钗十二行。不自炫权势,自立条文,与商争钱,与农争田。子欲善,民亦善,子帅正,民亦正。不治身焉治国,不正己焉正人。君仁(义、正)莫不仁(义、正)。君无戏言(过举、犹豫、猖狂)。吏无苛政,民不怀慝。内无专宠,外无近習。志勿曲私,行勿污漫。民不废时务,官不废朝常。繁不秋荼,严无夏日。勿夺民时,勿殚民财。明督工商,勿使淫伪,稽查邪僻,勿使暴利。人无变通一家贫穷,政不明察,一国挨打。勿取利言(巧舌、缄口)勿取贪(乱、诞)。谀言勿听,直言

勿拒。勿听邪僻,勿作淫巧。主无仁惠,乱加其税,吏不廉明,虏使其民。权不二错,政不二门。一国三公,治乱益棼。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君子不动(言、赏、怒)而敬(信、民劝、民威),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良御不在烦策,善政不在烦刑。无常心百姓心,无常欲百姓欲。兴邦无志选举无义,济代无心在位无益。顺从民意商讨国猷,无疆为恤(休)。好贤者不好色,好色者不好贤。君不学莅事烦,臣不学莅事艰。用众力则无敌,用众智则无畏。食足民不饥,兵备外不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聪明则视听不惑,公正则谗邪不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无作聪明改旧章,罔以侧言改厥度。不为石崇王凯夸富之欢,不从王武董卓炫奢之极。不要非汤武而薄周孔。

数不祥:国用侈,赋敛苛,举无能,赏无功,善不荐,恶不言,姦智生,邪僻作。为人执鞭不忠者不祥,废事者亦不祥。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知贤不用,不肖不去。鸿鹄之志仁贤在下不征,鸱枭之徒残暴在上不去。善人在患不救,恶人在位不去,逆犯顺(教民),待士不敬,举士不信。主无良辅,国无美政。言无实据,行无礼貌,常为虚伪事,常刮浮夸风,皆不祥。内无忠臣贤士之常谏,外无敌国外患之常备。无美虚称美,有错不言错,皆不祥。

二无有(有、无):有私视故不见。有私听故不闻,有私虑故不知。有廉明无贪残,有公正无邪曲。无公心于大国,有私恩与贵族;无犬马识主之诚,有枭獍反噬之志。有乱君,无乱国,有乱人,无乱法,有政策之阳谋,无策略之阴谋,有参政议政和颜悦色,无专政独政疾言剧色。事暴君,有补削,无挢拂。可怪者下有忧国忧民之情,上无爱国,爱民之心。有道而爵福也久,无功而禄祸也速。有恤民之心,无治民之术(善怀抚短控御)。工艺有济于国,奇技无益于人。不立思人树,何有爱人心。非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无有作好遵王道,无有作恶遵王略。有其位无其言,有其言无其辞,有其辞无其德,有其德无其行。有操守无官气,有官气无操守。

谋断数议:善听纳,慎应对,明是非,决狐疑。持不断之言,主之大忌。狐疑犹豫后必有悔,疑行无成,疑事无功。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人主日理万机,敏于事而慎于决,以英明果断为上。当斩钉截

铁,勿优柔寡断,有丈夫之决,无妇人之仁。人主优与柔为不可,当行不行反招其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毅然决然必也无难,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大爱:无国界无种族天下有真情,人间有爱心。推恩施惠救灾恤患,一人有病万人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子美千间厦,香山万里裘。咏大爱:我恤非洲多弱穷,往来联谊施春风,或逢异国有灾难,人道救援首大中。国家危笃共拯救,人民苦难共分忧,模仲尼泛爱之意,则郭泰弘济之义。炎黄血脉浓于水,慈善情怀重若山。三军救难丹心如火,全民援手热血如潮。

害国与亡国警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释道任智者危,弃数用才者困。公议忠谠之路塞,致使天下有目如瞽,有耳如聋,久之则上之得失下之利病,何由而知。委任肴乱,监察怠慢,民贫不抚,官贪不治,朋邪扇焰,缄默成风,老饕自肆,奸种相仍,官腐败民无奈,亡国事·翘足待。巧辩之说害正道,残酷之政害良民。川防言弭政其废,下塞上聋邦其颓。乱政强行则败,上满下漏则坏。无德政则苍生苦,无威刑则奸伪炽。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腴之说。大奸乱国,大盗窃国。国政紊乱,纲纪废驰。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毒蛊害马,害马毒蛊,掠我亿万,富彼三五。淫荒越法,横逆作乱,里通外国,贪得无厌。缓赈济,急聚敛,民急如倒悬,国危如累卵。忌山头与帮派。团结则众星拱北辰,坚定不移;分裂则群雄逐鹿,祸难不已。天下无事,庸俗生事,天下正常,邪僻反常。尔有复兴之法,他有败亡之方,尔欲人民安乐,他欲国家板荡。巧谋并行,诈术通用。繁称文辞,天下不治。鹰头蝇,庙垣鼠,君侧人,人畏惧。神巫用国,废人事天,天人致诛,六合相灭。奸邪人,人莫晓,为心险,用术巧,窃其势,立己威,济其欲,结主爱。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不爱江山爱美人,不贵美德贵美色,吴盐兴家,褒姒败国。国家之败由官邪,官之失德宠赂章。请谒繁兴,苞苴公行。贪愎喜利,灭国亡身之本。纯用宽仁,肖纲其亡,纯用酷刑,嬴政亦亡。国主贪冒、邪僻、淫逸、荒怠国其亡。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外虞既毁,内难亦荐。大树将颠非一绳之所维,大厦将倾非一木之所支。华夏鼎沸,黎元殄瘁。百姓受灰没之酷,王室有黍离之哀。麋鹿游姑苏之台,海盗洗圆明之苑。贿赂公行,征赋肴乱,民政不公赏罚不平。

秦朝速亡数因:始皇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行霸道,禁文书而酷刑法,延致二世赵高当权变本加厉,是以速亡。

错误与反常: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悲宝玉,题以石,何贞士,名以诳。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劳无负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遽登台阁。尊阘茸逆贤圣,遂谗谀,倒方正。以忠谏为诽谤,以深计为妖言。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囚墨翟。兰荪欲茂秋风害,贤哲欲正谗人伤。尊桀为尧,誉跖为柳,谓功为罪,移清以浊。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聪明损于上则正直销于下。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大材小用,小材大用,诬治以为乱,授乱以为治。谏臣死,谀臣尊,公法毁,乱道行。视世之乱若理,视人之害若利,视道之悖若义。淑好之人戚施所妒,贤智之士阘茸所恶。畏忌填默之道长,公议忠谠之路塞。晁错念国,袁盎构患,屈平悼楚,椒兰进谗。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文章博辩频征圣,时病直言终构衅。十取民,半宴席,四公益,一私利。谗口嚣嚣,无罪之辜,直条易折,至皎易污。父听之则孝子为逆,君听之则忠臣为贼,兄弟听之则阋墙,夫妻听之则反目。放枭囚凤,虐仁纵暴。不知错者大错,不知耻者大耻。背正从邪,弃直就佞。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佞人用事,诤臣杜口。忠佞混淆,赏罚混乱,毁誉无端,真伪莫辩。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廉公思赵将,吴子泣西河。谀言顺听则色飞,直辞逆耳则气涌。子胥浮江,比干剖心。韩信善用兵,刘邦不留情。枉滥纵横,邪恶得势,树荆棘于良田,养蛇蝎于内室。屈原自湛汨罗,贾谊俟罪长沙。文种成越霸,勾践终棒杀。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此四乱风也。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朋邪扇焰,缄默成风。以苟媚由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

监察与思考:留思柔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鉴于水知面容,鉴于人知吉凶。无鉴何照形,无古何知今。参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敷奏以言知文章,明试以功知政绩。三年考绩,金科玉律,考德行与政绩,察吏员之贪廉于时政之利弊。拱默者非智,倾巧者非贤,苛察者非明,徼讦者非直。视所以,观所由,察所安。动见臧否,言知利害,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贪人廉非终然也,王莽是也;

淫人洁非终然也,杨广是也;佞人直非终然也,郑注是也。溢美之言谀谄;大甘之言诱骗;华荣之言虚伪。诐辞蔽、淫辞陷、邪辞离、遁辞穷咸有所察。七恶:恶似是而非、莠乱苖、佞乱义、郑声乱雅乐、利口覆邦家、紫色夺朱、乡原乱德。貌恭心恶爱我者疾疢,色厉心善恶我者药石。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民可教不可晦,民可明不可昧,民可顺不可逆,民可诚不可欺。四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二善谏:言中: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其辞感心,其谏必从;喻切:志深喻切,因事陈述,谆谆后喻,浇浇后服。四托致远托骥,绝江托船,领袖托圣,政务托贤。五政:兴农商以养其民,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五寄语:中共马列党,顺时特色道同向,中共人民党,中华崛起有希望,中共君子党,道德科文推至上,中共王道党裒多益寡无偏傥,中共国际党,世界和平为榜样。六至治:安民、顺时、财用足、反初、省事、节嗜欲。六保养: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治七宜:百姓追呼宜安,刑罚宜简,赋敛宜轻,用度宜节,兴作宜谨,宴会宜少,贪贿宜惩。

人主十四德:国计民生以怀,任重道远而系,嘉谋善断、敬慎威仪,视听不惑,言行合义,公正撙节,推让明理,足履雨露,心怀怵惕,披览案牍,损益得宜,精明玄默,劳谦终吉。六戒、爱、恶:戒奢、戒淫、戒懒、戒傲、戒刚愎、戒浮薄;爱仁政、爱廉吏、爱君子、爱俭素、爱憨厚、爱忠正;恶苛政、恶贪官、恶小人、恶奢淫、恶佻巧、恶谗邪。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二取舍与顺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主明六杖: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伯,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机构贵精,厐则国空;吏员贵少,多则民穷。宝稼穑,国基稳;宝珠玉,奸伪逞。一人兴国,一人亡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国之荣辱直系元首,民之向背取决国猷。当举忠以相辅,勿师心以自用;当举贤以相佐,勿越命以自覆。尚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尊贤人利国,昵小人害政。当从有道去无道,无取无德去有德。国政欲平,康济小民,国家欲治安,慎选首要班。任人者逸,任力者劳,善取任人。选举正则国家福,选举错则上下祸。嘉谋嘉议法语之言从之,怪事怪功扰民之举拒之。采刍荛之议则有益,听舆人之诵则有功。贵名实,贱虚伪,贵信誉,贱口惠。事贵有验,

言弃无征,贞信之教立,伪薄之风息。断无当之游言,收实用之良策。不作华虚夸诞之文,当为踏实利益之事。元首鼎足不同凡响,丛脞无高见,敏锐有智囊。废兴之由,荣辱之机,载籍可览,殷鉴可稽。阴阳代兴,刚柔适中,文武相资,威恩参用。仁义道德,君主之宝,爱之则流芳,恶之则遗臭。悟天鉴者福,失君道者祸。当克勤克俭,罔淫逸淫乐。以贵下贱则得民,以上凌下则失民。骄奢淫逸损于名,恭谦廉洁美于心。武功定祸乱,文德致太平。省放逸之娱,减购制之费。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忽天地之明诫,听晻昧之瞽说。睹暧昧之利,忘昭晰之害;专必成之功,忽蹉跌之败。论人以大节,不问小疵;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褒正义之事,贬党锢之徒,杜闭邪枉之门,广开中正之路。邪恶是仇,亮直是与。树德务滋,除恶务尽。当取直道正言去淫辞诐行,不要放弃忠直之言,听用谗夫之语。悦狗马、恶骞谔、近佞巧、远端直则国无宁日。施小谋则败大作,用小人则坏大事。权诈之谋,用兵则宜,魔幻之术,使民则忌。政用仁术无诈术,策用嘉谋无巧谋。克明竣德,永恭克让。尔虞我诈天崩地塌,尔推我让天高地广。为君谘取善道,察纳雅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观得失,须采诗,知利弊,重调理。去就变化,审权度势,循理求道,落华收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宜则施,不宜则止。旌别淑慝示规箴,彰善殚恶树风声。弘爱人之道,作权变之宜,当忧乐与民同,勿好恶与民异。揆古不执古,察今不泥今,国运勿期天授,时功在于人成。有利之事,改步改玉,国家闲暇,士民殷富;无益之功,盲目盲从,国步艰难,黎民困苦。心无恤苦难者无量罪与过,有志脱贫穷者无量德与功。举直错枉则民服,举枉错直则民不服。重国计民生中兴可望,信神仙方术国务颓丧。当贵义不贵惠,信道不信邪。

朝廷之臣鉴达治体,经纶博雅;文史之臣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择君师:贤君师辅则王,中君师辅则伯,下君师辅则乱。用人三道:先公道,次文藻又才辩,见言纳,闻恶察,知贤荐。节奏欲陵,生民欲宽。缓则用德,急则用威。居高常虑险,持满每忧盈。当损己以利物,勿纵欲以劳人。当为孺子牛,功济区宇,道济生民;勿为害群马,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惟公则威,好专己者失威,惟虚则明,能从善者益明。贵人文者怜香惜玉,征收典籍藏七阁;重暴力者焚琴煮鹤,横扫诗书付一火。举大纲略小务,效小节败大威。理世贵纲维,无须太详细,纲举目也张,政平讼自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为君送往迎来,贺喜吊忧,为政去民所恶,补民不足。晏子狐裘三十年可贵,石崇锦帐四十里可耻。六经三史,百家诸子,非无可观,皆足为治。苟利民不法古,苟周事不循旧。同寅协恭,赏罚分明,顺也;结帮倾轧,赏罚不当,逆也。弃暗投明二例:微子去殷入周,项伯弃楚归汉,彼皆畏天命者,覩存亡之机,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臣二取舍(屈原):将悃悃款款乎,宁唯唯诺诺谀乎;将正身不讳以危身乎,宁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将昂昂千里驹与骐骥乎,宁泛泛水中凫与驽马乎;将与黄鹤比翼乎,宁与鸡鹜争食乎。二询:询刍荛(黄发)则无过无失(罔愆罔悔)。负薪之议有补益,狂夫之言有善意。三失德:民失德言行妄;官失德宠赂章;主失德国家殃。三戒:贪则多殃;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六戒:毋矜伪,毋盖虚,毋淫乐,毋逸游,毋劳民,毋伤财。防三乱:女主乱政,诈臣乱国,贪吏乱官。四患: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政官二规范:仁惠道义为政之策,公正严明为官之德。二先后:治国先治家,居上先居下,为政先为国,做官先做人;先大国后小家,先万民后一人;欲上民言下之,欲先民身后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二大贪:王振金银六十库,和珅价逾百兆金,从来天道好还报,犹是覆巢无卵存。庸官(主):官运亨通,文德不丰,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者;盗起不知御,民困不知救,吏奸不知禁,法不知理。三赏(去):赏德、功、才,去甚、奢、泰。齐王三赏:面刺寡人过上赏,书谏中赏,谤议下赏。二大事:起民病治国疵,忧国忧民二大事;内改革外开放富国富民二大事。二治具(国刑):文与武|(兵与斧)。二昭(耀):昭文章,昭道德;上耀德,次耀兵。二善:举善而任,闻善相告;择善而从,见善相示。善政民所向,善策民不忘。二善恶:忠孝之人善,锻炼之吏恶;召父杜母令人思慕,草头木脚陷人倒卓;善良吏,代民役,何易于,邪恶吏,难可狎,李鳞甲。忠奸二典型:生言谏,死尸谏,史鱼第一忠;先降清,后叛清,三桂第一奸。

君民(臣)关系:(康哉歌)元首明,股肱良,庶事康哉;股肱喜,元首起,百工熙哉。君明智而爱人,臣忠谏而竭诚;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钳口。君有尧舜君民之大德,臣有周召事君之小心;君虚授为谬举,臣虚受为尸禄。君视臣为股肱,臣视君如元首;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君爱臣

如赤子,臣爱君如父母;君待臣如犬马,臣待君如路人。有信为仁君,不贰为义臣;失义为倒君,不轨为倒臣。君桴臣鼓国治民富,君腐臣恶国亡家破。君仁德,臣廉明,上下相亲一条心。官名如友水可载舟,上下如仇水可覆舟。民亲我欢若父母,民好我芬若椒兰。广施惠爱民如子弟,大聚敛恶民如奴隶。元首爱国,四海仰德,股肱爱民,百姓欢心。关怀衣食父母,垂爱劳动人民。鞅掌国事,体恤民情,或有玷官箴不顾民命。一家仁让,一主兴邦;全国仁让,全民兴邦。上行仁化,下迎竹马,远悦近来,仁恩广大。上老老劳保低保及人老,上幼幼收养寄养及人幼。忧国图中兴者明君,忧民某幸福者良臣。弗虑(为)胡獲(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魏源为政,长留琴韵,宋璟爱民,有脚阳春。言出法随主也威,言甘口惠民也背。民主造民福,民贼造民祸。政平安宁,政乱忧怨。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日坐官厅,不谙民心,时访百姓,乃了民情。弊绝风清,国家太平,上下贪贿,人民怨怼。上修下治国无事,君圣臣贤民大安。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残民而伯莫之能咒。与众同欲是以济事,与民为敌是以坏事。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上化下布,下情上达。德裕其身康宝其民,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君臣遇合,事必躬亲,国安国宁;上下不和,自有肺肠,民反民狂。上下:上下廉洁,政通人和;君臣腐恶,政殆民瘼。上下沟通,民政和美,上下猜贰则封疆幅裂。上下咸贤,君臣克艰,政乃乂民乃安。平易近民则上下亲,繁苛扰民则上下仇。上犹器与风,下犹水与草,水因器而成形,草随风而更向,故上行下效,上步下趋。上不欺下,臣不蔽主,或主暗于上,臣诈于下。君无术弊于上,臣无法乱于下。君有烈名,臣无叛质;君有美称,臣无异志。上有成功之主,下有毕命之臣;上有济代之心,下有爱国之情。上能富国强国爱民子民,下则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上符天数,下得人心,上失扶寸,下失寻尺,上思致平,下思致治。上导民而谦让,下忠顺而和畅;上残民而压榨,下叛逆而反抗。上不骄,下不忧,君奢侈,民淫僻。上无德教,下无法则,上无苛政,下有顺民,上无仁政,下有反民,上无故植,下有逆心。上无去奢之俭,下有纵欲之弊,上无诛恶之志,下有背善之心。上无淫浸之论,下无翼幸之心,上无侵暴之政,下有安乐之心。上不渎民,下不亵上;上不溢其侈,下不成其私;上有明君,下有察相。上端明,下治辩,上明圣,下输实,上烦扰,下不安,上周密,下疑玄。上公正,下易直,上惠平,下

服命,上道揆,下法守,上好礼,下必敬。上幽险,下渐诈,上失中,下不从,上偏曲,下比周,上无礼,下不恭。上贵圣人之教,下则文明礼貌,上贵武夫之道,下则野蛮残暴。上诚明必下达,下利病必上知;上英明,下励精,上昏暗,下奢放。上有贤辅,下则雍熙,上极残酷,下极穷苦,上行腐败,下效奢放。上能勤,下不殆,上能俭,下不奢,上能公,下不私,上能诚,下不伪。穆穆在上,明明在下,上兴大国,下保小民。

三改过:闻人疑而改者上也,闻人非而改者中也,闻人怒而改者下也。二要:复兴四方要在中央,崛起中华要在当家。二慎:慎尔言将有和,慎尔行将有随,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尔之言,民之效,尔之行,民之表,君所为,记有史,慎言行,昭法式。二爵:天爵,仁义忠信(道德),人爵,公卿大夫(官位),切不可得了人爵忘天爵。二功:功人者居上,功狗者居下。主三威:道德之威人人爱载,暴察之威人人缄默,狂暴之威人人怨猜。君臣二贵:君贵仁厚刚果,君则法,主位安,臣贵忠信端悫,臣则法,贿赂止。主清廉,一国正,臣清廉,一方顺。圣有谟训有章程,克谨天戒者圣君,克谨常宪者贤臣。吏二德:以谦退为礼,不诬治以为乱;以损减为乐,不援乱以为治。吾小善尔顺赞,吾小失尔犯谏,君有过谏之,民有善荐之。公正廉明,惟贤惟能,官有言之责,民有政之议。匡予邪僻,钦予时命,迪我高后,匡我兆民。

圣臣:召公:敝甘棠,荫召伯,勿剪伐,民思爱,位尊多舍,未是动心,得失荣辱,未是动情。伊尹:惟尹恭及汤,恒有懿德,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周公:劳谦吐握,亲贤待士之殷切,辅成王犹伊尹之躬汤。郑子产:行己廉,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屈原: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管仲:辅佐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仲山甫之德,柔嘉惟则,夙夜匪懈事一人,袞职有阙补一君。王导:阿衡三世,遗爱千秋,事从简易,政务宽宥。杨震:杨施载德,三世柱国,震拒暮金,四知不惑。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言宗道德,论切国事,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台辅之妙器,袞职之良才,主以苛刻猜忌,贽劝忠厚诚实,主好黩武吝财,贽务消兵布施。萧曹相帮,百世流芳,汲黯佐秀,千秋饮誉。诸葛亮:人言公如裴相国,绿野高堂贮风月,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鞠躬尽瘁,

怀管乐之大材,参伊吕之巨勋。周恩来维护世界和平,温家宝关爱中国人民。孟尝平原信陵春申,明智忠信宽厚爱人。明几知微,了如指掌,论道经邦,易如探囊。以道事君,以义正君,不可则止,是谓大臣。德行厚,言谈健,道术博,国家之珍,社稷之佐。惟大人能格君子之非,为政因祸为福,转败为功。仁惠多惠则上下融洽,聚敛多税则上下欺诈。忠以事君,仁以使民,推以恕道,行以公平。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弥缝袞阙,献替匡时,功轶古人,勋超前世。若稷契佐唐虞,似殷周得伊吕。百代之指南,九州之木铎,嘉谋善政可以维风训俗。鼎臣(三公):能胜任者鼎力如山,不能胜任者鼎折其足。天子者天下之首,相公者相君之首。德重才丰,堪称相公,为相乏德,误民误国,为公乏才,何鼎何槐。大德必至仁,兼善能修身,廊庙之器丰年玉,匡世之才荒年谷。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古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也。士贤德厚,辩言博术,国珍良佐,国瑞良辅。今之三公总理人大政协也。一鼎惟三足,三公辅元首,统理天下,任重职大。通今博古,行道匡时,嘉谋善画,大公无私。事上宜敬,接下宜诚,莅事宜慎,为政宜宽。四事主:善则从,过则匡,患则救,失则革。建官惟贤,莅事惟能,贤材通明,应对练达。君之股肱,国之德望,必能论道经邦,燮理阴阳。若济巨川,用尔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若作酒醴,尔惟曲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和羹,既中既平,革弊鼎新,富国富民,图画安危,揆度得失。时刻以人民为本,以国家为重,扶危持颠为心,举直错枉为用。一其德者伊尹躬商汤,一其心者周公辅成王。宰相须用读书人。烹饪鼎鼐,裨益以时阙,躬亲政务,慎其裁决。负衡据鼎,内谦下而外睦邻,决事如流,应物如响,明练庶务在帷幄,鉴达治体是总理。晏不取千金赏,陶不受五斗禄。伯夷廉一介不取,和珅贪万金不厌。金铸范蠡,丝绣平原,随车致雨,卧辙攀辕。

循吏与廉让数犯:付麦舟,捐宝剑,大德昭,大功显。郡人重得黄丞相,童子争迎郭(伋)细侯。扫除天下陈蕃之志,澄清天下范滂之心。千古良臣四谏士,一朝硕彦三舍人。在公之德廉与蔺,忘私之美勃与平。周公让白雉,太宗却走马,鲍子具高风,相位让管仲。子罕拒玉,钟离委珠,杨震四知明,暮金不动心。越范蠡,山湖沉醉,孙叔敖,儿孙冻馁。或合浦还珠,或饮马投钱。布被十年公孙弘,狐裘

论《论语·为政》的为政之道

论《论语·为政》的为政之道

论《论语·为政》的为政之道

论《论语·为政篇》的为政之道 众所周知,《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其中包含了许多儒家的治国、修身、伦理、教育的重要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言,寝不语”,体现了孔子的对“礼”的重视,这里的“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又如,《论语·里仁》中提到:“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说明孔子崇尚“仁德”,反对罪恶。除此之外,《论语》中所阐述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观念随着历史的长河一步步沉淀,一直到几千年后的当今中国,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所广泛吸纳,当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正好体现了孔子的“德治”观。由此可见《论语》以及儒家思想对现实中国的人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主要内容涉及

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本篇涉及到政治、教育、道德修养等多方面,其中的思想精髓也被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继承与发展,并且一步步得到升华,直到今天,其理论内涵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为政》篇的现实意义,在这里我想单独阐述其为政之道。 一、德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德治”,即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他主张对统治者,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对百姓,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为政》中有提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话正好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是《为政》篇中

(翔龙教育赵先举提供)荆门市2012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答案

荆门市2011—2012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道题,每道题3分) 1.C 2.A(流线型再接再厉宣泄走投无路事必躬亲) 3.B(“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A(B.句式杂糅,删“产生的原因”,将“经过”改为“被”;C.“近”“左右”重复,任删其一;D.语序不当,“详细的规定”与“深刻的说明”互换位置。) 5.D(国籍是西班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C(“术士作…啸?主要 ..是用来召鬼”错,文中刘根用“啸”来召鬼,这只是“啸”在行施巫术时的一个用途,并不能说明术士用“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7.B (由第二段第一句“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 8.A (B项,“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属无中生有;C项,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只是证明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项,“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1分,共5小题) 9.A (廷:名词用作状语,解释为“廷试时”。) 10.D(③是“朝士的言论”;⑤表明张之洞的清廉刚正,而不是表现他“敢于大言”。)11.B(主张“科举取士”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思想保守”分析也不符合原文主旨,属于无中生有。) 12.⑴所录取的人士很多是杰出的人才,被他录取,成为他门生的人,都暗自高兴能够从他那儿获得做学问的途径。(“取”“游”“私”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⑵一旦黄河以北铁路建成,三晋的道路就可以和井陉连接,关中、甘肃的车马货物就可 以聚集到洛口。(“河北”“辙”“骖”各1分,大意正确1分。) 13.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每正确断开一处给1分,共5分。)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老人认为《易经》是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周朝能够长久,是因为讲民治,重视民主思想。()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3 题. 天下大事皆做于细,天下难事皆做于易。出自《论语》。()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儒家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第 5 题. 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承认过去,在制定好美好蓝图的同时,抓落实。()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 1 题.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是用来劝慰()的诗句。 A. 溥仪 B. 袁世凯 C. 李鸿章 D. 曾国藩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是()的名言。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胡雪岩

第 3 题.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小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的名言。 A. 荀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庄子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中提到的六尺巷在()。 A. 江苏 B. 安徽 C. 浙江 D. 江西 标准答案:B 第 5 题. ……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是()的诗句。 A. 宋代 B. 元朝

C. 清朝 D. 明朝 标准答案: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诗经中主要描述的区域包括()。 A. 东北 B. 黄河流域 C. 甘肃东部 D. 江汉流域 标准答案:BCD 第 2 题. 关于诗经有很多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A. 王官采诗说 B. 公卿献诗说 C. 孔子删诗说 D. 老子删诗说 标准答案:ABC 第 3 题. 八卦还可以用()特征来描述。 A. 天 B. 地

国学智慧与团队凝聚力

国学智慧与团队凝聚力 【课程前言】 团队构建的方法有很多种,归根结底,高效团队构建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业绩、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二是创造快乐幸福的企业氛围。团队是企业文化的实施载体。一个企业团队成员的素质、团队沟通的和谐度、团队的执行力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企业文化的落实成效。 人是一个能动体,团队是一个更大的组织能动体。如何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潜能,如何让团队中每个人的潜能和谐的叠加在一起,为着共同的使命感而同甘共苦、昼夜奋斗,这是每个企业都期望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国学智慧与团队凝聚力》将从六大方面,涵盖个人和团队两大维度,力求从圣贤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营养,希望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找到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有效方法,力求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快乐的团队、卓越的团队。 【课程对象】 企业中基层员工,企业新员工,所有职场人士 【课程收益】 1.通过经典国学智慧的分享,领悟团队文化的精髓 2.通过历史故事的分享,学习古人的团队构建、管理艺术 3.帮助职场人士提升团队归属感、荣誉感、凝聚力 4.帮助企业组织打造高绩效的团队 【课程时间】1-2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企业文化—卓越团队的灵魂 1.文而不化的现象 2.文化的内涵 1)一般企业文化 2)核心企业文化 3.文化环境 1)墨子悲丝 2)孔子论环境文化的影响 芝兰之室

鲍鱼之肆 4.文化统一战线的力量 1)天下为公 2)向心凝聚 3)荣辱与共 4)责任奉献 第二讲美丽心态—卓越团队的心脏1.格物致知 1)因果规律 2)阴阳规律 3)周期规律 2.诚意正心 1)着“我相” 2)着“人相” 3)着“众生相” 4)着“寿者相” 3.职场五毒心态 1)怨 2)恨 3)恼 4)怒 5)烦 4.职场五美心态 1)谦卑 2)恭敬 3)包容 4)感恩 5)责任 5.《心经》修炼三句话 1)不生不灭

名华慕课国学智慧和应用

第一章 1 [多选题] 企业家的衡量标准是( )。 A、 生意做到一定规模 B、 有深重的社会责任感 C、 有独到的经营哲学 D、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参考答案:A、 B、 C、 D、 2 [单选题] 鬼谷子解决的问题是( )。 A、 处理人与时、势、局之间的关系,纵横捭阖,成功业B、 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宁静戒定,无病难 C、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义当先,无人祸 D、 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循理而为,无散乱 参考答案:A、 3 [多选题] 英雄是( )。 A、 百草之王、百兽之王 B、 具备聪、明、智、力、勇、胆 C、 聪能谋实、明能见机、智足以断事 D、 气力过人、胆能决之 参考答案:A、 B、 C、 D、 4

[多选题] 鬼谷子具有( )的素质。 A、 龙尼的道德 B、 仲尼的仁爱 C、 牟尼的境界 D、 庄子的智慧 参考答案:A、 B、 C、 D、 5 [单选题] 决定领导力的大小。 A、 集众人之智 B、 用人之力 C、 尽己之能 D、 用人所长 参考答案:A、 第二章 1 [多选题] 捭阖是指( )。 A、 捭者开也言也阳也;阖者闭也默也阴也 B、 时机对了,心门打开,与对方进行真诚交流与沟通C、 时机不对,不要开诚布公,要等待机会 D、 捭阖之道是人生的进退之道 参考答案:A、 B、 C、 D、 2 [多选题]

领导要具备( )特质。 A、 处变不惊的胆略 B、 自我稳定的性格和定力 C、 提高决断力 D、 有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A、 B、 3 [多选题] 解放领导有( )。 A、 提出问题带答案 B、 汇报工作说结果 C、 总结工作按流程 D、 回忆工作谈感受 参考答案:A、 B、 C、 D、 4 [多选题] 內炼智慧可以理解为( )。A、 如何的涵养精神 B、 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C、 如何让自己达权知变 D、 如何让自己拥有领导者的特质 参考答案:A、 B、 C、 D、 5 [多选题] 鬼谷子的思想重点解决( )。A、 人的思维模式 B、 人的语言模式

曾国藩之为官之道

曾国藩之为官之道 政法系2010171116 陈凯旋曾国藩,一个在历史上倍受争议的人物。他少年得志,仕途亨通,初登官场,又与众不同,后来创建湘军,又平步青云,在洋务运动中也创下了不少功绩,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又有才华的人,但同时他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历史上的曾国藩,有功亦有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为官之道有很多闪光点,虽历经百余年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曾国藩曾说过:“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意思即为安守本分,认真办事,淡泊宁静,不去刻意追逐名利,那么不超过两年,则必定会受到上司同僚的钦佩推重。曾国藩认为做官者,必须安分守己,泊然如一无所求,必须耐得了“烦”。为官者,每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麻烦事要处理,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事务,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应该泊然无所求,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名利的牵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在当今社会,却有很多为官者因为追逐所谓的名利不能做到安分竭力,处事急躁,更有甚者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所谓的为官之道。当今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官,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我想在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不少。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耐冷,耐苦,耐劳,耐闲,拥有此“四耐”,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做官这玩意,若得到重用,大权在握,一呼百应,;但若不得上司赏识,则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时就更要冷官热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群众要一片热心肠,对人民负责,认认真真做好份内的事,以心热抗外冷,那么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热官”,受到人民爱戴。而耐苦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更为重要,若一个官员耐不了苦,那么就必定会滋生腐败,贪污受贿,因此耐苦是一个好官员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纵观现在的官场,很多官员就是因为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耐不了苦,才逐渐迷失了自我,走上了腐败贪污的路。 曾国藩做了几十年的官,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而且立誓不靠做官来发财;曾国藩贵为将相,每食只蔬菜一品,绝不多设,极其节俭,因此被誉为“一品宰相”,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廉”和“俭”的思想作风,曾国藩生平也极其痛恨贪污受贿者,主张要严厉打击这些人,以正社会风气。曾国藩的这种为官之道,在当今这种日趋追逐名利的社会里更需具备,为官者只有清廉了,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向前发展,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

论《论语·为政》的为政之道

论《论语·为政篇》的为政之道 众所周知,《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其中包含了许多儒家的治国、修身、伦理、教育的重要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言,寝不语”,体现了孔子的对“礼”的重视,这里的“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又如,《论语·里仁》中提到:“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说明孔子崇尚“仁德”,反对罪恶。除此之外,《论语》中所阐述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观念随着历史的长河一步步沉淀,一直到几千年后的当今中国,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所广泛吸纳,当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正好体现了孔子的“德治”观。由此可见《论语》以及儒家思想对现实中国的人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本篇涉及到政治、教育、道德修养等多方面,其中的思想精髓也被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继承与发展,并且一步步得到升华,直到今天,其理论内涵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为政》篇的现实意义,在这里我想单独阐述其为政之道。 一、德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德治”,即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他主张对统治者,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对百姓,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为政》中有提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话正好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是《为政》篇中的第一句,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又比如,《为政》中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联系我们当今的法制思想,我们必须明白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除此之外,《为政》中还有提到: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句话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孔子认为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这种思想在人治社会中通过感化对统治者行为的约束,对国泰民安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思想的基础是建立在人治社会上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上的,其作用在当今法治社会有一定局限性。 对于孔子的“德治”理念,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中似乎不见得那么有说服力,毕竟,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的确,仅凭道德教化大众,将道德作为为政的决定因素无疑是不正确的,因为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不具有威慑力,其作用是有限的。相比,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规范稳定作用,是维护国家长治

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每逢乱世,我泱泱中华总是人才辈出,在时局动荡的晚清,中国出现了众多希望能救中国于水火的仁人义士,他们或改革、或维新、或革命,希望能找出一条令中国徐图自强的道路,而由满清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正是挽救清朝江山的一种尝试。说起洋务运动,人们大多联想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由曾国藩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开端,再由李鸿章、左宗棠加以发展,先从军队、军备上实行现代化改造,再到发展制造业,使受到两次鸦片战争重创的满清政府仿佛又重现一线生机,而说到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张之洞。 说起张之洞,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功勋卓著而且自成一家之言,也不像李鸿章那样掌握晚清命脉几十年而且极富争论性,更不像左宗棠那样为保国土的完整而收复新疆大片失地,但晚清历史如果少了张之洞,那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大打折扣。 张之洞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进入内阁中枢,早年本排斥西洋事物,认为这些都是奇淫巧技,后来任两广总督,受两广开放风气的影响,同时也看到西洋科技的先进性,故转变成坚定的洋务派,并在两广大力提倡发展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两广一时间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桥头堡,但真正让他大展拳脚的,却是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成众多莘莘学子出国留洋,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而且主导建造了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芦汉铁路,大大促进了中国内地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也使武汉这个位于中国中心的枢纽城市,成为近代的工业中心和交通中心,今天武汉的发展,离不开张之洞打下的基础。可以说张之洞为中国近代的制造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就是湖北枪炮厂制造的,由于湖北枪炮厂位于武汉三镇的汉阳,故称汉阳造。 在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认为发展洋务要"中体"为主导,即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为"中体"服务,"西学"即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并在其《劝学篇》中加以论述,使这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鸿篇巨著名扬海内外。 张之洞在湖北开展洋务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当时清政府的国库连朝廷的日常开支都应付不了,更不要说划拨资金支持湖广发展洋务,因此张之洞通过向外国银行借款、向民族资本家筹款等方式不断地筹措资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湖广地区,尤其是武汉打造成中国的工业重镇,尤其是汉阳铁厂,其规模和产量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参观完铁厂后都赞叹不已。

国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心得体会 2014年的10月28日有幸聆听叶观澜老师的《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通过叶老师对国学经典的旁征博引,驻足时代,回眸千年既有哲理的高度,又有大众的视角,感触于五千年国学智慧的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成就了众多伟人,“修身”则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审视历史过往和当今案例,其如因果逻辑,不可或缺。万物皆有道,做人做事也有道。从边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做人做事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叶老师在讲课中有图表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职场人生:归零人生、跳跃人生、平淡人生、幸运人生,四种不同的人生正是四种不同修养的写照。 修心就是要修养我们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炼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记得叶老师在课上讲“我们要均齐方正,让团队成员各安其心、各安其位、各安其事”应该学习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华,如学习国学,我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四书中《大学》是成功学、《中庸》则是反映中国式的成功之道、《论语》《孟子》如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五经中《周易》是哲学思维通过简易变化彰显进取精神、《尚书》是政治思维书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职场事事皆智慧”,叶老师讲课中提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体现在:言行举止细节的注重: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紧密相连。不会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时成功,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做人的言行要得当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课程大纲 胡水木老师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 主讲老师:胡水木 (俞晴焱工作室) 【课程背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 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 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知识和生命智慧,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读书体会: ——《第五项修炼》 ——《六顶思考帽》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为官之道

为官之道 古语云:“为官者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中无愧于己。 古来圣帝治世赖用贤臣。千古以来,帝王用人之道,无非离不开贤能、英勇。哪一位名流千古的君主,没有左膀右臂,没有一帮贤能之臣。战国有吴起等人;秦有商鞅等人;唐有狄怀英等人;宋有范仲淹;元有刘秉忠,明有戚继光,清有曾国藩,真是不胜枚举,数上他个三天三夜也没有穷尽啊。阅遍古今典籍,发现每一名精忠报国的贤臣,都经过了圣贤的洗礼,有的甚至拥有家愁国恨,但是他们能成为帝王赖用之仕,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有一腔报国之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四,陕西提督王辅臣驻平凉城,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势力扩展到几省区。一时间大清损兵折将,难以平定王辅臣之乱。周培公见状,在大军出潼关之际,毛遂自荐,培公之意正好与康熙相符,图海见此人奇才可用,便招为幕僚,一同奔赴前线。康熙十五年王辅臣之乱平息了,周培公二十天之内东奔西走,三进平凉城,斗志斗勇,说服王辅臣,利国利民。我赞叹培公是何等的贤能,对国家是何等的忠诚,大军压境不慌不乱,上书举荐为国效力。我想培公之德,不在于平定叛党,而在于告诉世人为官者应为贤臣也,应无愧于天,无愧于国。 为官者应恪尽职守,上对国家满怀抱负,下对黎明应形同亲人。古有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治河患身先士卒,视百姓之疾如父母之疾,为官十分清廉,给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汉书》说:“宠治越,狗不夜吠,民不见吏,郡中大治”。离任时,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赶来向他道别。他们向刘宠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他出阴山界至西小江时,投钱于水中而去。为纪念这位勤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太守,人们把此地改称“钱清”,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并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又在临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称“选钱亭”、“一钱亭”。百姓乃安居乐业,治国安邦,百废待兴之本。为官者欲成大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与百姓同甘共苦。应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为官之道并非生财之道,是救民之道,是护民之道,更是爱民之道。 仕人大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唯有面对生死抉择才可看出其为官之道。明朝末年,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就是为官之道的最后一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无愧于己。为官者不求衣食无忧,不求加官进爵,不求名留千古,但求上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下无愧于黎明百姓,无愧于江山父老,至于己便无一所求,只求一生仕途,无愧于自己那颗满腔报国的赤子之心。于谦有这样的气魄,即使面对谋逆之罪,也能吟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句,虽遭歹人冤陷,然还能奋勇体国,要用自己的身体捍卫国家,只求留得一世清白,无愧于自己的赤子之心。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多少往事,多少豪杰,能被今天歌颂的唯有那些忠臣良将。他们留下的名言警句,一遍遍的敲打着警钟,仿佛告诉后人“为官者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中无愧于己”。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摘要:张之洞(1837~ 1909)中国近代教育家、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他重视兴学育才, 认为“经国以自强为本, 自强以储才为先”, 在40 多年的仕官生涯中, 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教育活动。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纲领, 强调“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极力提倡学习西学西政、西艺、西史 ,倡办的各级各类学堂多具有资本主义近代学校的一般特点,教学内容增加外国语和天、地、兵、算、声、光、化电等近代科目。他注重师范教育,提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 关系至重”。派遣学生及学务官员出国留学或考察教育;和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张之洞忠于清王朝,却因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育,大力发展新式教育,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掘墓人和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晚年受命同张百熙、荣庆主持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近代学制癸卯学制。他倡办新式学校的活动及其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张之洞;教育思想;影响 张之洞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后起的洋务派领袖。他在1898年著成的《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体系,成为清末教育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对教育的作用与宗旨的看法,随着时局和他的处境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保障满清皇朝利益为依归。他早期两任学政十年,教育宗旨是“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教育内容是“通经学古之学”,对象是培养少数士子,强调伦常名教,注重品行,不在求富求强,适应世变,此时出版的《輶轩话》和《书目答问》,极少涉及西学,甚至是用来抵制新学的。 中法战争后,张之洞认识到人才比武备更加重要,1885年上《筹议海防要策折》,指出“当时急务首曰储人才”,认为“战人较战具为尤急”,把教育局限于纯工具性的作用。及至甲午战争初期,看见日本教育成功之例,稍改看法,把教育的作用由战人战具的关系提高到立学立国的关系来看,《吁请修备储才折》提出教育救国的基本思想:“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1898年的《劝学篇》,更肯定“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同心》),认识到“自琼森于力,力生于智,智生于学”、“智以救亡,学以益智”,相信“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利益》)。虽然如此,1898年5月所奏的《两湖经心书院改照学堂办法片》张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下)试卷97分汇编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下)试卷97分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正确 2、上九:亢龙有悔。 正确 3、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正确 4、九四:潜龙勿用。 错误 5、《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狭义概念。 错误 6、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正确 7、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正确 8、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正确 9、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具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相同的人生追求。 错误 10、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错误 11、例外管理原则就是要紧抓规范化管理。 正确 12、领导力,就是要把握方向、提出愿景,并通过对人们施加影响,使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确 13、君闲臣忙国必兴。 正确 14、实业部门是脚踏实地且不尚空言的推进者。 正确 15、雅斯贝斯指出,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粘合剂……如果中国文明不

能取代西方文明成为人类的主宰,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 错误 16、“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 正确 17、《四库全书》的底本有三个来源。 错误 18、“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正确 19、在中国,“国学”专指中国的学术文化。 正确 20、君忙臣闲国必衰。 正确 21、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此段出自《论语·宪问》。 正确 22、在儒家典籍《论语》中,《八佾》主要记述了孔子关于“德”的一些观点。 错误 23、《汉书·礼乐志二》:“千童罗舞成八溢。” 正确 24、“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此话出自朱熹。 正确 2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此段出自《论语·卫灵公》。 正确 26、《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中有:下君尽己之能。 错误 27、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原则》中曾提出了“例外管理原则”。 正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届高三4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届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1.公元前513年冬,赵鞅“铸刑鼎”,将“刑书”公之于众;对此,鲁国孔丘评价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主要反应了春秋后期A.晋国统治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B.孔子捍卫礼乐制度的合理性 C.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的激化 D.士作为独立社会阶层的产生 2.下表所描述历史现象说明,在宋朝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B.政府政策与民间信仰间良性互动 C.推崇君权神授的理学逐渐世俗化 D.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中推陈出新 3.《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在描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一条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过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银的税粮、徭役直接交给县衙门。上述变化 A.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B.凸显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已走向顶峰

C.提高了明朝地方治理改革的有效性 D.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4.晚清政府平定沙俄支持的新疆叛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这主要反应出近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 A.重新实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主权化管理 C.拓宽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 D.在侵略与开放的过程中艰难发展 5.张之洞在刊行于1898年的《劝学篇》中说:“近日朝野皆知练兵为第一大事,然不教之于学堂,技艺不能精也;不学之于外洋,艺虽精,习不化也。”基于上述认识与实践,张之洞 A.反思了甲午战败的原因 B.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倡议 C.推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6.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共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主要说明国民革命中 A.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 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 C.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 7.1941年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写出《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总结李自成占领北京又旋即失败的教训:1944年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复信中说:“我们把它(指《甲》文)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材料主要说明 A.敌后战场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渐发展壮大 D.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8.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结果 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

《国学智慧》课后习题答案及考试题

4、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正确 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正确 6、《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不易)、简易。 7、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尚书》 8、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周易》 9、《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正确 10、《周易》是群经之首。()正确 1、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对立统一 2、《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兼容并包 3、《周易》中的“地”指的是()地域 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正确 5、《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正确 6、《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勉励 7、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 8、《周易》的最后一个卦?即济未济 9、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0、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秩序意识 2、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超凡)的境界。不选广博包容 3、《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 4、《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正确 5、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错误 6、“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7、“新民”的“新”的意思是(革新)。 8、《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宗旨)。

9、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错误 10、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正确 1、“英雄相惜”是讲(贤良)的人相惜。 2、“新民”的意思?改变自己 3、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治国利民 4、“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正确 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正确 6、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确 7、“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思虑周详 8、“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安定 9、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正确 10、格物指的是明理。()正确 1、《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正确 2、“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性 3、“治国”就是管理一个(小诸侯),把他治理好。 4、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5、《大学》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正确 6、《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7、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3 8、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奢侈 9、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老子 10、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 经验。正确 1、“气度”是(管理)的问题。

国学智慧讲课讲稿

国学智慧-口乃心之门户/简单事重复做1 第1讲修养篇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你自己要自悟自觉,亲民就是不但要自觉还要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要取追求真理。 “一个人要是把沟通能力练好了就能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无中生有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方无隅、大道无形、行者无疆,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 “鬼谷子讲人际沟通是有句很究竟的话“口乃心之门户”不说不动说明你心门紧闭。有个女同志问我为什么我老公晚上经常不愿意回家,问题在于回家等于痛苦在外面等于快乐,回家你就是纪委书记先查手机再查是否撒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涣然冰释,涣,风水如涣”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要是不好的话,知识越多越反动,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心态不好的团队,个人智商很高,组织智商不一定高。因为都是负牵引、负思考,都是负见解,都是消极的注意力。”

心态要变好一点,状态要调整得更好一点,态度要改变得更好一点,简称变态。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并非“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现代的知识只需要检索不需要储备。 “沟通最忌讳的是一脸死相,不要让我这张脸,破坏了家庭的风水、团队的气氛、企业的氛围,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当一个人学会笑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人生高峰的到来” 1个心态:喜悦心。 建立喜悦心的好处: 1、会改变你不良的注意力,建立正见。 2、改变不良的思考方式,建立正思维。 3、改变不良的表达方式,建立正语。 4、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正精进。 5、改变不良的信念,建立正念。 “好人就是没时间去做坏事的人,多花时间去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去嫉妒别人,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

国学智慧与应用(国学智慧与应用副本)

第一章千古奇人鬼谷子 1、[多选题] 企业家的衡量标准是( )。 A、生意做到一定规模 B、有深重的社会责任感 C、有独到的经营哲学 D、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参考答案:A、 B、 C、 D、 2、[单选题] 鬼谷子解决的问题是( )。 A、处理人与时、势、局之间的关系,纵横捭阖,成功业 B、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宁静戒定,无病难 C、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义当先,无人祸 D、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循理而为,无散乱 参考答案:A、 3、[多选题] 英雄是( )。 A、百草之王、百兽之王 B、具备聪、明、智、力、勇、胆 C、聪能谋实、明能见机、智足以断事 D、气力过人、胆能决之 参考答案:A、 B、 C、 D、 4、[多选题] 鬼谷子具有( )的素质。 A、龙尼的道德 B、仲尼的仁爱 C、牟尼的境界 D、庄子的智慧 参考答案:A、 B、 C、 D、

5、[单选题] 决定领导力的大小。 A、集众人之智 B、用人之力 C、尽己之能 D、用人所长 参考答案:A、 第二张识人用人有妙招 1、[多选题] 捭阖是指( )。 A、捭者开也言也阳也;阖者闭也默也阴也 B、时机对了,心门打开,与对方进行真诚交流与沟通 C、时机不对,不要开诚布公,要等待机会 D、捭阖之道是人生的进退之道 参考答案:A、 B、 C、 D、 2、[多选题] 领导要具备( )特质。 A、处变不惊的胆略 B、自我稳定的性格和定力 C、提高决断力 D、有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A、 B、 3、[多选题] 解放领导有( )。 A、提出问题带答案 B、汇报工作说结果 C、总结工作按流程 D、回忆工作谈感受 参考答案:A、 B、 C、 D、

试论张之洞的为政之道

试论张之洞的为政之道 张之洞是一个让人产生困惑的人。阅读其在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劝学篇》,再比较其本人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颇为令人费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张之洞,从文化生命内核这个维度对张之洞进行了人文意义上的解读,以试图理解其看似矛盾而合理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上张之洞的本来面目。 标签:张之洞;中庸;为政之道 一、令人困惑的张之洞 张之洞是一个让人产生困惑的人。阅读其在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劝学篇》,再比较其本人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解读文本、理解对象、体验生命”的思路来理解张之洞这个对象,似乎存在不少困难。说他是爱国者,为何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即将入京)之时,他和刘坤一等一道策划“东南互保”,出卖“粤汉”、“川汉”铁路权益?说他是封建王朝的卫道士,一个典型的忠君者,为何当朝廷需要他“北上勤王”时却宣布“东南互保”,置朝廷命令于不顾?再者,就忠君而言,他忠的是哪个君?是封建统治名正言顺的以光绪为代表的“帝党”之流还是对他曾有过赏识提拔之恩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之流?说他食古不化,他又主张“知变”,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文化;说他崇洋媚外,他又提出“器可变,道不可变”,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纲常。概言之,这是一个矛盾的人,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虽“盖棺”已久,但尚无“定论”。 二、张之洞的为政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一个普通的儒家士子以科举而进入官场,从不掌握实权而自命清高的“清流”到掌握朝政大权的“洋务派”,从力举和声援维新变法的开明官员到反维新、反义和团的中坚分子,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一点:张之洞是一个颇识时务的人。他对时局的把握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联之间的权衡,对一个儒家士人的固有坚持与适度的变通之间的把握,无不显示出一种儒家的精神已经深深渗入他的生命内核与骨髓,我们把此种精神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语出《中庸》第二十七章,原文为:“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认为,这是对张之洞为官处世之道的最好概括,张之洞的所有看似矛盾之处均可于此处得到解释。那么何谓“中庸”呢?从古汉语习惯“中”字前置用法,似可理解为“庸中”,表面意思即为平常之中、平庸之中。但孔子把它称为“至德”,子思称之为“圣人之德”;自宋元以后,更被视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其意绝非如此简单。我们认为,“中庸”绝不是一种无能的平庸,而是一种内敛的高明;虽是一种高明之道,但它却通过平常表现出来。这正是所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