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对策思索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对策思索

在省委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后,“十二五”时期,我省在“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给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要创造性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当前认真分析把握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意义重大。

一、贵州面临着建省以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从明朝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行省以来,至今已有598年的历史。在已经过去的岁月里,由于历史、地理以及政策和制度等原因,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次。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上下都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迈进。在未来10年的时间内,我国将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战略相结合起来,将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贵州经济发展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持续增长速度。2010年,贵州省GDP达到了4594亿元,在“十一五”时期,GDP年平均增长12.6%,高于全国“十一五”预计平均增长11.4%的速度。值得关注的是,在“十一五”时期,由于贵州经济的加速发展,贵州省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出现缩小趋势。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指标要求,不仅贵州省GDP年均增长要高于全国平均速度,达到12%以上,而且GDP总量要力争突破10000亿元。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贵州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提高。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十二五”及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将会通过比较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惠的投融资政策、振兴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等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贵州等西部地区投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政策和制度变迁的机遇,就有可能使贵州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时期,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的持续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将使贵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都将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第一项任务,这对提高贵州经济发展的质量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省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工业强省战略”,抓住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次机遇,将新型工业化与重化工业化有机叠加起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速提高全省城镇化的水平,科学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规模转移,开发和使用好本土化的人力资源;使经济发展融入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中,贵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放宽国内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国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从全国的大格局来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这一新的形势,对我省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也是一次极好的战略机遇,为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从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从2009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一直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在加快发展,这也说明我省的结构调整正在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只要我们紧紧地抓住了这次结构调整的机遇,贵州的民营经济不仅在

“量”上,而且在“质”上,将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贵州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尤其是在“十一五”以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突破性发展。长期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两大瓶颈”,随着西部开发的持续推进,也将在“十二五”时期得到根本改变,这将为我省顺利实施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创造极好的基础条件。

在贵州工作和发展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人尊重的机会,二是事业发展的机会,三是越来越优厚的物质待遇的机会。这些新发展机会的出现,对增强人们对贵州的认同感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新机遇面前,用创新思路来加快贵州经济的发展

清醒地认清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用创新的思路来抓住发展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机遇与挑战之间从来就是并存的。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创新,尤其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去趋利避害,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

现实告诉我们,等待是根本没有任何出路的,只有根据“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求新思变,尽快适应制度和文化激烈变迁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思路不断创新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将思想统一到省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上来,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一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能“后来居上”的信心。

用政策和制度创新来保证贵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带来的良好机遇,建立起能保证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体系。

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贵州的人才资源。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要努力创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采取特殊优惠的政策来培养人才和使用好各种类型的人才。

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达地区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动态是,世界的重化工产业仍然在迅速向我国转移,尤其是向我国的西部地区转移。由于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在产业的发展和项目的选择中,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谋划,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我省在“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就是解决工业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一条科学有效途径。事实证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贵州"十二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程

2010-10-27 08:47:51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 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 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10月26日,贵州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贵州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贵州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

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一、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贵州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贵州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贵州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贵州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贵州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贵州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贵州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贵州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贵州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贵州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贵州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贵州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贵州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

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提速工业化全面建小康――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解读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73291239.html, | 更新时间:2011-08-22|来源:中经专网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了积

极成效,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工业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从

全国范围来看,贵州工业发展依然存在速度慢、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幅

窄、附加值低等问题,工业发展的差距加剧了贵州经济社会与全国其他省

(区、市)差距的拉大。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

实施以及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导向,中央企业转型发展和向西部扩张

加快,东部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贵州争取中央支持和借助省外力

量加速发展。

(中经评论·北京)必然选择

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以工业化为标志。而贵州发展

的差距在工业,同时潜力、希望也在工业。

回顾历史,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近现代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过程,

发达的工业将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英国、美国以

及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都因为有强大的工业作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才得以飞速发展。

国内的发展同样印证着这一规律。从我国各省(区、市)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例如,目前我国较为发达的广东、江苏等省(区、市),工业对当地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0063.6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2%;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1223.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89%。而贵州省现状,与这些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就是与四川、重庆等省份相比,贵州工业的水平和实力也是大为落后。像2010年,重庆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697.8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84%;四川全部工业增加值为732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36%;而贵州省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仅为1516.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27.1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02%和26.71%。

另外,从贵州省自身来看,地方经济发展也与工业发展呈正向分布。2010年,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州、地)中,贵阳市生产总值1121.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9.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90%;遵义市生产总值908.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0%;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市(州、地)中,铜仁生产总值293.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7%;黔东南州生产总值312.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49%。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按照一般规律而言,工业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也是经济实力落后的地方。不过,尽管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但同时其潜力、希望也在工业。通过多年艰苦奋斗,贵州目前在能源、烟酒茶、优势原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军工等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工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提供的财税收入占全省的70%以上。

而且,还值得关注的是,“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

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内产业从东向西加快转移,给贵州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2010年贵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19.70美元,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人均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了“黄金期”,而这一时期往往也是工业化的加速期。

由此,贵州立足于省情、民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要求等实际,提出了利用有利条件,抢抓有利时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是贵州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践行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将对贵州“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加快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强大助力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将有助于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是带动贵州三次产业加快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将有助于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工业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两者互为促进。当前贵州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相对落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推进产业化,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末,贵州城镇化率将达到40%以上。

更好带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协调发展。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上带一产、下促三产,重农必须强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就不牢。具体来看,首先,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

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其次,工业的发展又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十二五”末,贵州三次产业结构将调整为9.6:45:45.4。

是有效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末,贵州省人口达4189万人,而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09年,在全省2322.46万全社会就业人员中,二产为228.7万人,仅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9.85%,而一产从业比重高达70%,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业人口转移,改善就业结构。同时,工业促进三产发展,繁荣服务业,拓展三产就业空间,增加三产就业人数。“十二五”末,贵州将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力争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万人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对加快贵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的努力,贵州交通、水利条件落后的状况已经取得明显改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将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贵州将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十二五”末,贵州将初步建成快速铁路系统,铁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5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超过1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助力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显示,全国生态文明水平居前五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基本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处在最后的五位,基本上是经济落后地区,其中贵州为全国倒数第三位。由此可见,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就必须加快经济建设,就要加快工业发展。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按照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三赢和良性互动发展。

贵州做大做强特色新型工业产业的思路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贵州省提出,将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围绕三类产业,建设五大基地,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经济总量,推进优势资源转化,延长产业链,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贵州特色新型工业产业做大做强。

三类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要做亮“五张名片”

一是酒。按照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酒文化之都”和“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要求,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扩大名优白酒在白酒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

二是烟。进一步提升“贵烟”品质,壮大品牌,推进烤烟生产相对集中布局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茶。加强优质、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超过500万亩,实现茶叶年产值33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四是苗药。着力打造民族医药品牌,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并使医药业成为省内新兴支柱产业。

五是旅游。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镇、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贵州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资源加工产业要推进“四个一体化”

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上下游配套的原则,大力推进煤电钢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煤电磷一体化,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宽产业幅,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

出“六大产业”

具体内容包括: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积极谋划,统筹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结合,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六大产业。

五大基地

贵州省提出,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类产业,重点建设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国家优质轻工产品、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基地。具体一些设想、规划及措施如下: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快煤炭产业规模化、节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调整完善煤炭工业结构和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充分发挥贵州“水火互济”的优势,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进一步优化电力结构,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发电。

资源深加工基地。依托能源工业,充分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煤、磷、铝等矿产资源及水资源,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工业为重点,按照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磷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煤电联营、电冶联营,大力发展优势原材料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国家优质轻工产品基地。积极发展以优质烟、酒、茶和民族制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具有贵州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带动和对重工业的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基地。充分利用贵州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重点发展能矿、航空航天、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贵州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

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贵州“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

贵州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贵州工业经济总量将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预计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实现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5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0亿元以上,五年工业累计投资实现15000亿元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