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论文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论文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论文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与互联网的开发性,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当前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建立主动防御为主、结合现有反病毒技术的综合防范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各种社会领域当中普遍使用,计算机在社会当中,随着人类进步而成为社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人类对于在运用网络计算机的同时,而针对计算机的各种病毒也随着春笋般冒了头,信息安全的威胁在病毒侵袭下日益严重,病毒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扩散速度逐渐加快、破坏方面也越来越强。而在如此社会网络时代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计算机的应用对社会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愈来愈多的网络用户遭受计算机病毒与攻击也愈加频频发生,在病毒干扰下,给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研究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的意义

计算机病毒是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而被人为创建的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通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人们通常把能够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或窃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代码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系统维护毕业论文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PU超频与散热方案设计 学号:201412054206 :定超 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 指导教师:任杰 完成时间:2017年1月1日

摘要 选择最合适的超频方法,对CPU进行超频,对比出超频前和超频后的实际性能提升,以及发热量的增加,找到超频对CPU性能带来的利和弊。测试不同散热方案对CPU温度的影响,首先是风冷散热方案,包括了下压式散热器和侧吹式散热器的对比,侧吹式散热器相比下压式散热器针对CPU拥有更高效的散热效率,但占用更大的空间。然后是水冷散热方案的实施和测试,水冷对比风冷散热的优势很明显,液体的高比热容能带走更多的热量,让CPU 的封装表面温度更低,温度波动相对风冷也更小。但安装相对风冷繁琐很多,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性。此次综合实践使用了不同的CPU对比超频带来的性能提升,并在相同CPU相同频率的条件下对比不同散热的散热效率,证明了CPU超频的可行性,水冷散热的高效性。 关键字:CPU,超频,散热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三、研究的容 (1) 第二章CPU超频 (2) 一、CPU超频简介 (2) 二、超频方法 (2) 1.跳线超频法 (2) 2.软件超频法 (3) 3.BIOS超频法 (3) 第三章散热方案设计 (3) 一、被动式散热方案 (3) 二、风冷散热方案 (4) 1.下压式散热器 (4) 2.侧吹式散热器 (6) 三、水冷散热方案 (6) 1.水冷发展简介 (6) 1.一体式水冷散热 (8) 2.分体式水冷散热 (9) 第四章水冷水温计设计 (11) 一、设计要求 (11)

计算机病毒防护论文

公选课计算机病毒防护相关总结 摘要: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自从诞生以来,每一代的计算机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作用,让我们从各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我们网络开始迅猛发展下,层出不穷的病毒开始破环我们的计算机与网络。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一旦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不会束手无策。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病毒的相关工作原理技术、感染后的症状、计算机病毒的相关防范措施等的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并且期望在计算机病毒高爆发的时代,可以利用这些病毒来推动我们计算机水平的更一步发展,在斗争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防范措施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做过许多不尽相同的定义。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病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对计算机的破坏作用与医学上的“病毒”对生物体的破坏作用极其相似,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就将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进行引申,从而产生了“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但计算机病毒和生物学上的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针对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而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通常是攻击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也就是说它是一段程序。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破坏计算机数据的所有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与特点 2.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探究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用于版权保护这是最初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因此,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软件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在自己发布的产品中加入了一些特别设计的程序,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户进行非法复制或传播。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2.1.2 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这些计算机病毒来对社会产生危害,但不幸的是,这些程序通过某些渠道传播出去后,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1.3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在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报复等心理故意制造的计算机病毒。例如,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一名程序员被辞退时,决定对公司进行报复,离开前向公司计算机系统中输入了一个病毒程序,“埋伏”在公司计算机系统里。结果这个病毒潜伏了5年多才发作,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紊乱,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计算机病毒也在科技的推动之下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甚至对用户造成各种损失。因此,采取适当手段防御计算机病毒,减少乃至避免病毒感染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损失已经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意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对计算机的信息或系统进行破坏。这种程序通常隐匿于一些可执行程序之中,而非独立存在,具备破坏性、传染性和潜伏性。这种病毒程序对计算机的影响轻则降低运行速度,使之无法正常运行,重则会造成机器瘫痪,这将给用户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就是这种具备破坏作用的程序,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一是攻击隐蔽性强。这些计算机病毒往往能够以不易被察觉的形式悄无声息破坏计算机系统,等到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被病毒感染,就会感染其他计算机。三是传染途径广。软盘、有线及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都是病毒传播的有效媒介,病毒就是通过这些媒介自动入侵计算机并四处蔓延。四是潜伏期长。此种病毒在发作前可以长期潜伏于计算机之中,待条件成熟则进行破坏。五是破坏力强、计算机病毒一旦发生作用,轻则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重则通过损坏数据和删除文件等方式致使整个计算机

陷入瘫痪状态。六是针对性强。计算机病毒的效能能加以准确设计以适应各种环境和时机的需求。 3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在不同范畴对计算机病毒类型有着不同的定义,以下就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进行简要介绍:①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即隐藏于硬盘或软盘引导区的病毒,当计算机从被病毒感染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时,隐藏于引导区的病毒就会发作;②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主要寄存于一些文件之中,往往利用对病毒进行编码加密或者其他技术来伪装自己;③脚本病毒。脚本病毒通过特殊语言脚本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它需要主软件或者其应用的环境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并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的指令;④ 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较之其他蓄意破坏的软件更为了解计算机用户的心理状态此程序的发明者用于其中的时间和经历应当不亚于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和措施 4.1防范单机计算机病毒以及未联网的计算机 个体病毒的防范应当从下列方面着手: (1)选择一个合适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这种软件需要具备检测、扫描和消灭病毒并能对计算机进行监控以防病毒入侵的功能,此外,还应当具备及时更新新的病毒信息、识别新产生的病毒并且及时反馈的功能。以防数据丢失,具备数据备份功能是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必不可少的。 (2)对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清理。这就要求计算机用户及时对计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思考论文3000字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思考论文3000字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保护。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思考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思考论文3000字篇一 《论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新时期知识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的基础设施。本文针对现代网络威胁,对网络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归纳分析,并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防护措施; 1\网络不安全因素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从总体上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一些意外事故,如发生地震、海啸,毁坏陆上和海底电缆等,这种因素是不可预见的也很难防范。第二是人为因素,即人为的入侵和破坏,如恶意切割电缆、光缆,黑客攻击等。第三是网络本身存在的安全缺陷,如系统的安全漏洞不断增加等。 由于网络自身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的脆弱性、TCP/IP协议的安全缺陷、数据库管理系统安

全的脆弱性、计算机病毒等。目前人为攻击和网络本身的缺陷是导致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2\计算机网络防范的主要措施 2.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保护。网络安全防护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计算机网络存储和传输的信息被非法使用、破坏和篡改。 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有: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和系统隔离等技术。其中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网络攻击进行主动防御和防范,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用技术和重要手段。 2.2访问与控制策略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访问控制策略其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各种网络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入网访问控制。入网访问控制是网络访问的第一层安全机制。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准使用网络资源,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位置、限制用户登录入网的时间、限制用户入网的主机数量。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毕业论文_计算机论文2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毕业论文_计算机论文2 《计算机硬件维修及故障检测探究》 摘要: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开拓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计算机的使用已经越来 越普遍,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办公、学习和沟通方面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在频繁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修复故障或 许会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下面就从不同方面论述计算机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如何维修和 检测。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修概念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故障检测 计算机硬件维修和故障检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一般来说,维修计算机硬件 的主要方法有四种方法,分别为替换法、最小系统法、插拔法和观察法。对于计算机硬件 维修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由简单原因到复杂程序的路径进行探究、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着手 维修、由软件到硬件进行维修、从主要故障到次要故障进行探究。 1 关于计算机硬件维修的概念 计算机的硬件维修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计算机硬件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是 合适的维修级别进行维修处理。关于计算机的特性,维修级别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级维修,针对计算机硬件里面的部件、设备进行维修处理,可能还包括设置一些应用型软件或 者对破坏的软件进行修补;二级维修,通过计算机专业的测试仪器对计算机的元件设备进 行检测维修,确定故障存在的位置,为下一级维修提供准确地方向;三级维修也称之为线 路维修,是指对电路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的计算机需要进行线 路维修呢,但是随着计算机领域的竞争激烈,计算机成本逐年降低,线路维修的相应成本 也跟随着降低,所以目前在计算机维修过程中线路维修也占据的至关重要的位置。 2 计算机硬件维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对计算机硬件的进行检测维修遵循有特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着这些程序对硬件故障做 出处理会少走“弯路”。下面对计算机硬件维修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计算机硬件维修的基本步骤 计算机硬件维修基本步骤可分为四步:1观察法:观察法对于计算机的一些明显故障 可以直接进行观察接口部位是否松动、信号线和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妥当、插卡部件的位 置安排是否正确,例如对于一些具备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接口的计算机主机,其位置 未接插正确将导致计算机屏幕不能正常显示,对于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般首先都是通 过观察法进行;2插拔法:插拔法一般分为逐一插拔法和简单插拔法两种方法。逐一插拔法指每次拔出一个元件后对系统进行加电检测,一般都是先拔出外围部件,随后拔出计算机 非基本的软驱、光驱、接卡口、硬盘等板线,拔出的同时逐一进行测试,检测出故障原因;简单插拔法指将卡槽里或者插头中的设备进行拔出,通过更换插槽或者一些简单的处理防

计算机病毒防治论文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计算机病毒未来的发展趋势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计算机病毒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自计算机病毒出现至今,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头号敌人,其威胁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种手段,而且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使人防不胜防。为防范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左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趋势 前言 当今世界,网络化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也拉进了威胁的距离。在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信息安全领域一方面成为对抗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抗击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信息安全领域正在成为“生死之地,存亡之地”,成为一个严峻的战略问题呈现在世界各国面前。而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广泛而迅速的普及与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中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既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可以在政府机构的指导下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一种“以毒攻毒”的信息对抗手段而应用服务于国家安全。因此,我们了解计算机病毒发展趋势,切实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形、可用性、有效性,维护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和实用价值。下面,笔者从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它的主要危害着手,探讨当今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危害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1983年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后,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经历了“不以为然→谈毒色变→人人喊打→泰然处之”4个阶段。期间,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目前国内最权威、最具有法律效应的计算机病毒含义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7号)所描述的内容:计算机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具备了“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这几大要素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都可称之为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谈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很多人对此都或多或少有所认识。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主要有以下四大危害:一是攻击性,包括攻击各种可执行文件、数据文;攻击内存,大量占用和消耗储存空间,占用CPU时间,阻挠和影响内存中常驻程序的正常运行,造成进程堵塞,浪费和消耗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操作和运行速度。二是侵占和删除储存空间,破坏计算机数据:如大面积清除数据文件,更改文件名称和内容、对文件加密,改变系统文件,格式化磁道、扇区甚至整个磁盘等。三是阻塞网络,造成网络瘫痪,如发生在1998年底的名为“happy99”的计算机病毒通过因特网广发传播而使全球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用户深受其害。四是盗版、造成信息泄露等。 二、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有很强破坏和感染力的计算机程序,是一种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并把自己的复制品包括在内去感染其它程序,或者说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把自己精确拷贝或者有修改的拷贝到其它程序中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几乎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计算机刚刚诞生,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949 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便定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里,3 位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心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自身复制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病毒”的第一个雉形。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I 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为“计算机病毒”。

病毒防范

病毒防范的新思路 随着IT 技术的不断普及,Internet 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了IT 资源使用和互联网的最大威胁,越来越多的新病毒新攻击不断涌现,给公司个人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我们能够采取的防御措施和方法却相对单调,主要是采用各种防病毒产品来疲于应对。另外,对于防病毒软件效用的争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目前所有的主流防病毒产品都是以分析病毒特征码为基础, 通过升级安装在用户端的病毒特征码数据库实现对病毒的辨识。只有发现和确认了病毒之后,才能比较准确地完成病毒的清除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多年来被证明是成熟和可靠的.但是环境的变化正在对这种可靠性提出严峻的考验, 因为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病毒的发现和病毒库升级的发布要滞后于病毒感染行为最近几年利用系统漏洞传播的蠕虫病毒成为了病毒世界的主流,其传播速度相当惊人。最新的蠕虫病毒每小时就已经可以感染数万台计算机。一台连接到互联网的存在漏洞的计算机往往在不超过30 分钟的时间就会被感染。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非常奏效的特征码识别病毒库升级的防御方式难免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人士认为,滞后于病毒出现的反应方式是一种非常被动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另外,我们发现最新形式的病毒通常都是以网络病毒的形式出现,并且更多的是以混合攻击的方式存在,例如,包含键盘记录软件、BOT 控制程序等等。而且“病毒”的范畴也从以前的破坏主机信息的定义,扩大为一切对信息有威胁的范围,例如,最新涌现的间谍软件、灰色软件、犯罪软件、欺诈程序、恶作剧程序、诈骗程序等等。不难看出单单从一套单机使用的防病毒软件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目前以及将来对病毒防范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一些防病毒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来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一、联合其他安全产品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病毒防范 由于目前病毒的主要形式已经从几年前的单台主机的病毒发展成了现在的以网络病毒、蠕虫为主,相信未来病毒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更多地以网络病毒的形式出现。而这些网络病毒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有利用网页方式进行传播的,有通过系统漏洞进行加载的,还有的可能通过M S N,O u t l o o k 等应用程序进行扩散,因此在构建网络防毒系统时不给病毒留下任何藏身空间,使网络免受病毒的入侵和危害。先进的多层病毒防护策略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层次性。在用户桌面、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以及因特网网关安装适当的防毒部件,以网为本,多层次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第二,集成性。所有的保护措施是统一的和相互配合的,支持远程集中式配置和管理。第三,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更新病毒特征码数据库和其他相关信息。 1、ISP 的反病毒服务 一直以来防病毒的工作都是由个人和企业自己完成的,而Internet 服务提供商通常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提供防病毒的服务,但是这个层次的防病毒服务我们还是很需要的。现在已经有各个I C P 提供邮件服务器的防病毒服务,同样, 我们设想将来的ISP 在提供Internet 线路租用的同时也可以提供基本的防病毒功能,至少可以实现40%-60% 的病毒的查杀。而且各个主要的I S P 将可以通过一定的协议,来共同发现攻击型病毒,例如DDoS 的攻击病毒,可以自动地进行屏蔽和限制。 2、在网关处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测试题

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单选) 姓名得分: 注: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D)会有厄运 7.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 A)保持计算机清洁 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8.下列4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____ A)潜伏性B)传染性C)激发性D)免疫性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

网络安全技术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登记表 姓名郝龙江 学号 802102152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08计科一班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最终成绩 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指导教师评语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浅析 ——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 作者郝龙江 系别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08计科一班 学号 802102152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内容提要 网络安全技术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人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的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

术,以及其他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健康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故障:网络维护;安全技术 Abstract 网络安全技术浅析 ——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机联网的逐步实现,Internet前景越来越美好,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网络安全主要是信息安全,那么计算机信息的保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个人信息通信还是电子商务发展,都迫切需要保证Internet网上信息传输的安全,需要保证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

计算机软件维护论文.doc

软件维护管理计算机信息论文 一、计算机软件主要的故障类型 (一)、系统兼容性问题 计算机与软件不兼容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很多软件与计算机系统配置不兼容,导致无法安装,或者安装后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某些适用于旧版本系统的应用软件,无法同样适用于新版本的计算机系统。 (二)、错误操作引起的系统问题 计算机软件具有易修改性和不可见性[2]。一些不当操作很容易使计算机内复杂的程序遭到破坏,常见的情况包括计算机注册表丢失或损坏,导致电脑无法开机等。计算机系统文件都是英文标注,而且复杂繁多,对其不了解的用户如果进行自行清理,很可能使系统文件被删除或是替换,就会引发系统故障。 (三)、恶意软件的破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计算机人才,他们在编程、软件制作、入侵电脑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十分惊人。其中一些被称为黑客的人,经常设计一些病毒程序侵入并破坏他人的电脑程序,造成网络瘫痪。很多计算机程序刚刚诞生时,几乎都会出现漏洞,这就让黑客有机可乘。黑客设计的恶意软件会连同用户下载的某些来源不明的数据一起进入电脑,趁机寻找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不断复制病毒,破坏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发生故障。 (四)、网络的不安全性 计算机用户交流信息离不开网络,一些不法人士往往利用网络的安全漏洞植入病毒,偷盗受害者的金钱,破坏受害者的电脑系统,从中窃取需要信息。这是网络本身存在的危险,普通计算机用户无力改变,便只能设法预防。 二、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和管理办法 (一)、信息维护和管理软件的设计目的 信息维护和管理开发平台需要有效的、准确的、快速的处理信息,该软件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平台进行全面监控,实时防护[3]。信息维护和管理软件可以在信息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数据库,将计算机中所有的运行信息都储存起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计算机系统相关信息,更好地维护计算机信息。 (二)、计算机软件常用维护方法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精简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秦志光张凤荔刘峭著 43.8万字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第一种为科学幻想起源说,第二种为恶作剧,第三种为戏程序(70年代,贝尔实验室,Core War), 第四种为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第一代病毒,传统的病毒, 第二代病毒(1989-1991年),混合型病毒(或“超级病毒”),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第三代病毒(1992-1995年)多态性病毒(自我变形病毒)首创者Mark Washburn-----“1260病毒”;最早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的变种MutationDark Avenger ;1992年第一个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生成器MtE,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构造工具集(Virus Construction Sets)----“计算机病毒创建库”(Virus Create Library), ”幽灵”病毒;第四代病毒(1996-至今),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传播的蠕虫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远程控制工具“后门”(Bank Orifice),”网络公共汽车”(NetBus)等。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程序性(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所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2、传染性,3、隐蔽性(兼容性、程序不可见性)4、潜伏性(“黑色星期五”,“上海一号”,CIH),5、破坏性,6、可触发性,7、不可预见性,8、针对性,9、非授权可执行性,10、衍生性。 1.2.2.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表现的特征------1.电子邮件成主要媒介(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可移动存储设备,网页,网络主动传播,网络,“钓鱼”),2.与黑客技术相融合(“Nimda”,CodeRed,”求职信”),3.采取了诸多的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甚至主动抑制杀毒软件),4.采用压缩技术(压缩变形----特征码改变,压缩算法,“程序捆绑器”),5.影响面广,后果严重,6.病毒编写越来越简单,7.摆脱平台依赖性的“恶意网页”。 1.2.3.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1.孕育期(程序设计,传播),2.潜伏感染期,3.发病期,4.发现期,5.消化期,6.消亡期。 第2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1.1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组成三大模块-----1.引导模块(将病毒引入计算机内存,为传染模块和表现模块设置相应的启动条件),2.感染模块(两大功能-----1.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传染条件,做判断;2启动传染功能), 3.表现模块(两大功能----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触发条件,做判断;或者说表现条件判断子模块 2.1启动病毒,即表现功能实现子模块) 2.2.1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1.替代法(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2.链接法(链接在正常程序的首部、尾部、或中间)。 2.2.2.计算病毒的引导过程-----1。驻留内存,2.获得系统控制权, 3.恢复系统功能。 2.4.1.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1.日期,2.时间, 3.键盘 4.感染触发, 5.启动, 6.访问磁盘次数, 7.调用中断功能触发, 8.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1.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1.经常无故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异常, 4.内存不足的错误, 5.打印、通信及主机接口发生异常, 6.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7.以前能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经常死机或者出现非法错误, 8.系统文件的时、日期和大小发生变化, 9.宏病毒的表现现象,10、磁盘空间迅速减少,11.网络驱动器卷或者共享目录无法调用,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13.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因特网的流行,有些计算机病毒借助网络爆发流行,如CIH计算机病毒、“爱虫”病毒等,它们与以往的计算机病毒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当计算机系统或文件染有计算机病毒时,需要检测和消除。但是,计算机病毒一旦破坏了没有副本的文件,便无法医治。隐性计算机病毒和多态性计算机病毒更使人难以检测。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中,如果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能使系统不染毒,或者染毒后能减少损失。 计算机病毒防范,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侵入,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计算机病毒利用读写文件能进行感染,利用驻留内存、截取中断向量等方式能进行传染和破坏。预防计算机病毒就是要监视、跟踪系统内类似的操作,提供对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是可以分类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就是针对已归纳总结出的这几类计算机病毒工作方式来进行防范的。当被分析过的已知计算机病毒出现时,由于其工作方式早已被记录在案,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能识别出来;当未曾被分析过的计算机病毒出现时,如果其工作方式仍可被归入已知的工作方式,则这种计算机病毒能被反病毒软件所捕获。这也就是采取积极防御措施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优越于传统方法的地方。 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首先是防范体系的建设和制度的建立。没有一个完善的防范体系,一切防范措施都将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家企业能够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形成广泛的、全社会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网络。 一.计算机病毒的技术预防措施 下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供参考。 1、新购置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测试 新购置的计算机是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用检测计算机病毒软件检查已知计算机病毒,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计算机病毒,并经过证实没有计算机病毒感染和破坏迹象后再使用。

有关计算机网络毕业的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有关计算机网络毕业的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发展相当迅速,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计算机网络攻击一旦成功,就会使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认真研究当今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关键词:安全问题;相关技术;对策 虽然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是关系到企业整体形象和利益的大问题。目前在各企业的网络中都存储着大量的信息资料,许多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一旦网络安全方面出现问题,造成信息的丢失或不能及时流通,或者被篡改、增删、破坏或窃用,都将带来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而对于政府等许多单位来讲,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 1 几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1 TCP/IP 协议的安全问题。目前网络环境中广泛采用的TCP/IP 协议。互联网技术屏蔽了底层网络硬件细节,使得异种网络之间可以互相通信,正因为其开放性,TCP/IP 协议本身就意味着一

种安全风险。由于大量重要的应用程序都以TCP 作为它们的传输层协议,因此TCP 的安全性问题会给网络带来严重的后果。 1.2 网络结构的安全问题。互联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由无数个局域网连成的巨大网络组成。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的重重转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为这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也同时为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因此,黑客只要接入以太网上的任一节点进行侦测,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加之互联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进行加密,因此黑客利用工具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破解,这就是互联网所固有的安全隐患。 1.3 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路由器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关键设备,严格说来,所有的网络攻击都要经过路由器,但有些典型的攻击方式就是利用路由器本身的设计缺陷展开的,而有些方式干脆就是在路由器上进行的。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现有赖于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安全的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

计算机维护技术论文

计算机维护技术论文 关于计算机死机性故障 原因的探讨 班级: 学号: 姓名:

关于计算机死机性故障原因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作为办公自动化的主要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兼容机还是品牌机,都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现象。死机是一种较常见的故障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不容易解决的疑难病症。特别是当计算机死机后,此时我们无法使用软件或工具对机器进行检测,维修起来往办公自动化杂志往令人头痛。本文参考了有关计算机死机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的大量资料,结合实际,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计算机死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死机原因分析解决办法。 正文: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涌现,为人类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加之各生产单位加工和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参数又无完全统一的标准,又由于组装、安装、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性能又存在差异,至使产品的兼容性能受限。同时,计算机病毒又给计算机用户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要求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各级各类人才必须掌握解决各式各样的软、硬件问题及网络信息技术的病毒技术。在学习完计算机维护技术这门课程之后,我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结合老师的讲解,总结出了以下的方面。 在微机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之一,就是死机。死机故障是一种难于找到原因的故障现象之一,由于“死机”状态下无法用软件或工具对系统进行诊断,因而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难度。死机的一般表现通电后主机没有任何反应,电源指示灯不亮,风扇不转;系统不能正常启动,在启动过程中突然画面停滞;在启动过程中显示器黑屏或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黑屏;图像“凝固”,不进行更新,但键盘灯能够打开和关闭;键盘锁死没有反应;鼠标能够正常移动但是主机没有反应;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经常的出现黑屏;经常报内存错误或溢出等现象。然而死机常常令操作者甚为烦恼的是造成工作中的数据丢失,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尽管造成死机的原因繁多,但它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其次常常是由于操作失误,计算机病毒等因素。 解决计算机死机故障的原则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如何才能迅速地解决故障,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1.0

第一章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填空)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六个特征(填空) 传染性、破坏性、寄生性、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不可预见性、针对性、非授权可执行性、衍生性 3、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七点(问答) ⑴网络化⑵专业化⑶智能化⑷人性化⑸隐蔽化⑹多样化⑺自动化 4、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上的病毒的区别及联系(问答) 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因此这一名词是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来。 第三章 1、计算机病毒的四大功能模块(填空) 引导模块、感染模块、破坏模块、触发模块 2、 计算机病毒的状态转化(动静态) 处于静态的病毒存在于存储介质中,一般不能执行感染和破坏功能,其传播只能借助第三方活动(例如复制、下载和邮件传输等)实现。当病毒经过引导功能开始进入内存后,便处于活动状态,满足一定触发条件后就开始传染和破坏,从而构成计算机系统和资源的威胁和毁坏。 3、引导模块的三个过程(问答) ⑴驻留内存 病毒若要发挥其破坏作用,一般要驻留内存。为此就必须开辟所有内存空间或覆盖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其实,有相当多的病毒根本就不用驻留在内存中。

⑵窃取系统的控制权 在病毒程序驻留内存后,必须使有关部分取代或扩充系统的原有功能,并窃取系统的控制权。此后病毒程序依据其设计思想,隐蔽自己,等待时机,在时机成熟时,再进行传染和破坏。 ⑶恢复系统功能 病毒为隐蔽自己,驻留内存后还要恢复系统,使系统不会死机,只有这样才能等待时机成熟后,进行感染和破坏。 4、抗分析技术(填空) 自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 5、触发模块的触发条件(填空) 日期触发、时间触发、键盘触发、感染触发、启动触发、访问磁盘次数触发、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6、触发条件与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 可触发性是病毒的攻击性和潜伏性之间的调整杠杆,可以控制病毒感染和破坏的程度,兼顾杀伤力和潜伏性。过于苛刻的触发条件,可能使病毒有好的潜伏性,但不易传播。而过于宽松的触发条件将导致病毒频繁感染与破坏,容易暴露,导致用户做反病毒处理,也不会有大的杀伤力。 7、病毒变种的定义 当某些计算机病毒编制者通过修改某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而使其能够躲过现有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时,新的病毒技术就出现了,可以称这种新出现的病毒为病毒的变形。当这种变形了的计算机病毒继承了原病毒的主要特征时,它就被称为是其父本计算机病毒的一个变种。 8、变形病毒的主要特征 当病毒传染到目标后,病毒自身代码和结构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有不同的变化。 9、四类变形病毒 一维变形病毒:具备普通病毒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然而,病毒每感染一个目标后,其自身代码与前一被感染目标中的病毒代码几乎没有三个连续的字节是相同的,但这些代码及其相对空间的排列位置是不变动的。 二维变形病毒:。除了具备一维变形病毒的特性外,并且那些变化的代码相互间的排列距离(相对空间位置)也是变化的,有的感染文件的字节数不定。 三维变形病毒:能分裂后分别潜藏在几处,随便某一处的子病毒被激发后都能自我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病毒。病毒在附着体上的空间位置是变化的,即潜藏的位置不定。 四维变形病毒:具备三维变形病毒的特性,这些特性随时间动态变化。 10.EPO技术的定义 EPO是Entry Point Obscuring的缩写,即入口模糊技术,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通过修改PE 头部的入口点而使其指向病毒代码入口的典型方法,实现病毒入口的模糊性。 第四章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PE文件型病毒的关键技术,各自可以做什么(问答) ⑴病毒的重定位⑵获取API函数⑶文件搜索⑷内存映射文件⑸病毒如何感染其他文件 ⑹如何返回到宿主程序 3、病毒重定位的原因 正常程序的变量和函数的相对地址都是预先计算好的。病毒是附加在宿主程序中的程序段,其问题在于:病毒变量和病毒函数的相对地址很难计算。 4、了解P77~78 代码的效果

计算机安全技术论文范文2篇

计算机安全技术论文范文2篇 计算机安全技术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使得系统的源代码数量增加,给黑客攻击带来机会,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丢失已经给客户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用户对计算机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无论是从客户体验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都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是其主要形式,文章重点分析这两种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安全漏洞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计算机容易受到来至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安全漏洞较大。其攻击形式主要表现为电子邮件攻击、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电子邮件是目前网络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攻击者利用这一点发送垃圾邮件盗取客户信息,造成网络运行缓慢甚至瘫痪。另外,操作不当也将导致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具有发现难、破坏性强等特点,给客户带来极大的损失。来自黑客的攻击是计算机安全隐患的又一类型。由于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导致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造成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的原因众多,网络协议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系数不高、系统程序存在安全漏洞,主要来自于编程人员的疏忽和错

误。未设置访问权限,导致信息丢失。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 二、计算机安群漏洞检测技术应用 (一)静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静态检测技术以源代码为辅助工具,通过对源代码、边界条件和跳转条件的分析查找目标代码中的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源代码逐渐增多,静态检测技术采用工具代替手工部检测,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全面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条件设置,静态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代码的全面扫描,从而确保了系统漏洞的减少。源代码是静态检测技术的核心,且检测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对目标代码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说,静态检测技术对源代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建立源代码数据库才能确保其应用,从而实现系统漏洞的修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种类众多,检测技术特征库也应不断更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外,静态检测技术以规则检查为手段,对程序的编制规则进行检测。规则检查将其规则以特定语法描述,通过程序行为对比来完成检测。类型推导通则过推导程序中变量与函数类型,来确保变量和函数的访问规则符合需求。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流无关分析,但对于控制流相关的特征则应选择类型限定词与子类型的概念来确保源语言类型系统的扩展。静态漏洞检测对源代码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检测结果存在漏报或误报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的静态检测方法,即对计算机运行数据实施实时跟踪的检测方式,该方式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多个安全属性,拓展了漏洞状态模型的状态空间,设定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