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政府参阅[2011]6号

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最近,广安市和武胜县两级政府办公室组成调查组对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工作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工作成效

(一)行政审批更快捷。部分行政审批权力直接下放到县,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财政资金运转周期缩短,行政审批时效性明显增强,相关行政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7天缩减为3天;与省上公文传送和财政资金调度完成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天缩减为1天。

(二)项目申报更直接。项目直接申报权力下放后,涉及本级范围内的大量经济管理事务由县级自行审核、审批和直接上报省级主管部门,项目申报渠道更畅通,立项、审批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全县共向上申报项目245个,获得中央、省支持项目201个,争取到位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23.7%。

(三)财政保障更有力。“扩权强县”试点理清了困扰县级财政多年的体制性障碍,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同时省财政对试点县实行上划资金比例留解,专项资金调度由省直接拨付,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有力地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支持发展的保障力。2010年县财政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达2.6亿元,本级财政在全面兑现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安排财力实施民生工程,投资达1.8亿元。

(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比扩权试点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质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2.4%、62.6%、30.7%、26.6%、28.6 %;第一、二、三产业比由2008年的29.9∶38.6∶31.5变为2010年的24.5∶46.5∶29 。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扩权不够充分。扩权试点改革在“发展由市统筹、工作由市领导、干部由市管理、稳定由市负责”框架下,搭乘经济领域扩权政策直通车,享受与市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涉及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等领域的工作仍由市级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一些经济管理部门扩了权,一些非经济管理部门没有扩权,致使县级行政区域内部门权限不对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赋予扩权试点县的8个方面经济管理权限中,除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明确的实施办法外,项目申报审批、税收管理、价格管理等相关改革政策定位模糊;国土资源、工商、税务、金融等垂直管理部门扩权强县政策出台进度不一,扩权深度不够,部分资金配套、转移支付、税收解缴划转工作还没有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扩权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二)指导发展不够。“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扩大了管理幅度,增大了管理难度,听取基层意见、指导基层发展较少。省级相关部门在制定扩权县产业项目规划时,参照市上对所辖地区的产业布局规划较多,直接征求各试点县意见较少。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试点县项目难以进入省上一揽子规划。

同时试点县天然气、土地等要素指标分配较少,试点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三)运行成本增加。纳入扩权县后,在接受市级检查指导与考核的同时,也时常到省里请示汇报、开会学习,差旅、交通、会议等费用支出增大。2009年、2010年“差旅、交通、会议”等支出比重比扩权前均提高10个百分点。运行过程中,因直接与省对接,部分项目核准、审批减少了市级环节,相关审批费用支出比扩权前有所减少,但综合来看,行政运行成本较扩权前有所增加。

(四)职能发挥不足。特别是2010年机构改革后,省县部门内机构设置不匹配,存在“1对N”的工作模式。如:省发展改革委设置了27个处室,而武胜县发展改革局仅有5个股室,且每个股室仅有2—3人,其承担的业务工作量非常大,人员调整受到内设机构与编制的制约。

三、政策建议

(一)明晰各级职能。建议在原有权力分工和经验探索的基础上,按照渐进式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出台相关法规、细化配套政策文件,明确省、市、县三级的职能定位,杜绝层级“漏斗效应”。

(二)扩大放权范围。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通过法定程序将能够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财权和事权直接下放到县级行政单位,完善县级部门权限,优化政务环境,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议在全省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用于支持试点县(市)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加土地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各试点县发展用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试点县(市)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各试点县天然气工业用气指标、降低工业用电价格;完善省市县税收分成办法;结合全省机构改革,协调编制部门,适当增加县级行政编制,逐步实现试点县与省直部门的合理对接。

(四)建立健全发展激励机制。建议结合平原、丘陵、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域特点,根据各试点县产业发展现状,加大对丘区所属县(市)项目、资金、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县级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试点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做大做优产业体系,大幅度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创造条件。

我国强县扩权实践模式的案例分析

我国强县扩权实践模式的案例分析Ξ 孙学玉 内容提要 实践表明,强县扩权涉及体制、机制,触及多方利益,政策性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周密部署,审慎推进。实施强县扩权改革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在注意把握与法律、政策衔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法不同,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全国出现的代表性模式进行分类梳理,对其特点和利弊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层级结构 权力关系 县域发展 案例分析 2002年以来,在浙江省财政直管体制影响下,湖北、河南、安徽、广东、江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和江苏等19省开展了“强县扩权”改革,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海南省的原有体制,目前已有24个省(市)实行了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社会管理权近似于“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这其中既有东部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的省份,也有中西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从实施情况来看,各地改革的方略步骤各有特点:有的省对经济强县实施放权,充分发挥经济强县的示范效应;有的省不分县(市)强弱,一律平等放权,充分调动县(市)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是分类推进,按照时序进度先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有的则是能放就放,依法合规,全面推进。笔者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中有代表性省(市)的改革举措进行分析,尝试性地寻求其中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强县扩权的几种实践模式 强县扩权涉及要素多,触及利益多,推进难度大。各地以财政放权为突破口,根据各地社会发展水平,选取不同推进路径,体现出不同特点。这里仅择取浙江、湖北、河南、四川、海南和重庆等省市之做法和特点进行描述式梳理。 (一)财政突破与体制创新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下辖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区域单位总数101个。作为我国陆域面积偏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多年来占据着全国“百强县”近1/3的席位,创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1年排名各省区榜首的记录。农民利益的普惠,县域实力的劲增,与该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以及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该省是自全国实施“市管县”体制后进行强县 Ξ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扩权强县与市管县体制改革”(06BZZ024)和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实施扩权强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打造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平台的基石。自省、市实施扩权强镇以来,我县积极围绕“放好权,接好权,用好权,管好权”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扎实有效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试点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此,就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我县大庙镇、刘府镇、临淮关镇、武店镇四个乡镇xx年被确定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后,为认真贯彻落实滁发[xx]10号《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立即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扩权强镇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在发改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扩权强镇的日常工作。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凤阳县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凤发…xx?13号)。各试点镇和有关部门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创造条件,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依法放权,分批到位。我县首批拟下放发改、经贸等9部门下放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3项。目前,我们相关授权部门己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正在组织人员业务培训。扩权镇因行使委托职能,需要上岗证、资格证、检查证的,由授权部门统一组织培训,并做好向上级部门的申报领证工作,做到—1—

持证上岗。 (三)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各试点镇正在开展镇域总体规划、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以确保试点镇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四)坚持产业强镇。按照“依托产业、体现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各试点镇结合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镇域产业,如武店的水泥、石灰建材产业,大庙的石英砂深加工业,临淮的商贸服务业,刘府镇的汽车折旧和零部件再制造等。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我县千方百计加大对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小城镇街道道路、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入开展“拆违、治乱、保洁、绿化、亮景”活动,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思想认识深度问题。对于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的干部畏难情绪较重,缺乏发展信心,存有“等、靠、要”思想。 (二)投入不足问题。扩权强镇政策的实施,给试点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百业待兴,需要大批量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与省内外经济强镇相比,我县试点镇经济总量偏低,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扩权强区改革实施方案

扩权强区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争创经济强区,建设调和”新进程,根据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扩权强区改革的若干意见》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用途径,把实施扩权强区改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严重抓手、推进创新发展的有用途径、加快统筹发展的严重保障、应对当前发展难题的巨大举措,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统筹协调管理能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正确把握扩权强区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根据市下放权限,注重统筹安排,把握节奏,协调推进,实现原有权限和下放权限的有用衔接,确保下放权限通顺运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坚持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对于承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行安排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事项以及可以立即承接的事项,再针对难点,研究针对性的举措,确保如期承接到位。 第2页共6页 3.规范运行,权责一致。强化向上沟通协调,规范下放权限运行,实现权力和义务相对等、权限与责任相匹配,各项事权的事前、事中、事后相匹配,确保以权力的规范运行来推进工作。 4.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以扩权强区、权限下放为契机,着力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立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科学发展。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9-08-05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推进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试点镇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努力把试点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二、实施范围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临溪镇。

三、发展目标 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趋增强。试点镇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产业,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走在全县前列,更好地发挥对全县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是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承载能力日趋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道路、绿化、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创新城镇管理方式,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镇容镇貌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拆违、治乱、保洁、绿化、亮景”工作,通过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提高城镇品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日趋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消防等社会公共设施,实现社会事业、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全面发展,形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推动部门管理权限下放。按照“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原则,坚持能放则放,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镇级管理职能。报县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从_市管县_到_省直管县_的体制转型分析_楚明锟

收稿日期:2010-12-18 基金项目: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家咨询课题 我国省县关系的历史演革与现行省县关系的利弊分析 。作者简介:楚明锟(1956-),男,河南新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 省直管会 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咨询专家,主要从事行政管理 学研究。 崔会敏(1974-),女,河南郾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学与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周军(1984-),男,江苏射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 第27卷第1期2011年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7 No .1 Januar y .2011 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的体制转型分析 楚明锟1 崔会敏2 周军 3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 消除 市管县 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改革。相 对于 市管县 体制来说, 省直管县 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 省直管县 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关键词:市管县;省直管县;行政区划 中图分类号:D0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1-0060-06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成长,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如城乡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加大,行政系统的纵向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使经济增长日益陷入条块分割和城乡分割的困境中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建立 市管县 体制,扩大城市和行政区的边界,把城市和周围县之间跨区横向联系转化为同一行政系列中的科层制关系,形成 省 市 县 的三级行政区划,成为解决此类矛盾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的辐射范围,而且清除了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因此, 市管县 体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当时行政体制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建立的 省 市 县 的三级行政区划;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管县 体制的预期优势逐渐被一些问题销蚀,消极因素逐渐增多,出现了 小马拉大车 、 市刮县 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为了减少行政层级和提高行政效能,中央提出 省直管县 体制改革的任务。本文就市管县 体制利弊进行分析,指出 市管县 体制弊端是体制 转型的原因, 省直管县 体制优势是体制转型的依据, 省直管县 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在从 市管县 到 省直管县 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 一、 市管县 体制的历史成效与现实弊端 可以说,在解决我国社会转型初期 行政区 和 经济区 的磨合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这一体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就现时代而言, 市管县 体制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多,弊端日益凸显。 (一) 市管县 体制所取得的历史成效第一,促进了城乡分割的区域经济趋于统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动和资源配置基本采用计划调配的方式,城市与周边地区各自独立发展,区域间的联系更多地依赖于上下级政府间的行政命令。 市管县 体制打破了经济发展的条块分割与城乡分割的局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腹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紧密协作,摆脱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有效地发挥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了人

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

广汉市商务局 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 2007年7月省政府川府发[2007]58号文件出台后,我局及时由局长江涛同志带队到省商务厅向省厅领导汇报我局的各项商务工作,了解了省商务厅各处室的情况,明确了各分管副局长直接联系省商务厅分管领导,各职能科室也直接与省商务厅的各处室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省上的最新要求,并要求各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掌握了“扩权强县”后的工作职责。省商务厅谢开华厅长及相关处室也到广汉进行了专题调研。 扩权强县四年来:我市的商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务工作,一些下放的权力还需要全部落实到位,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有力推动了我市商务工作的迅速发展 扩权强县后,我市外贸发展迅速,2006年进出口3.4亿美元,其中出口:2.42亿万美元,2010年进出口7.27亿美元,其中出口2.56亿美元、2011年1-6月进出口5.09亿美元,其中出口1.85亿美元,预计今年进出口达9亿,力争达10亿美元。 外资审批方面:实际利用外资从2006年1183.3万美元 1

上升到2010年3150万美元。 国内贸易: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为理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金额累计达到2.1亿元,销售台数逾92000台。各类市场在我市相继落实开建,逐步构建起大开放、大流通、大服务的现代商务工作新格局。 二、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省商务厅的政策信息直接到我局,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的会议、培训,我局对政策掌握更透彻、准确、全面,上下沟通更便利,提高了行政效率,信息反馈更及时,对企业的服务更到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扩权强县后,各项权力落实情况 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外贸、外资各项会议、培训,涉及外贸的政策也能直接到我局,我局能够将我市企业情况及时上报省商务厅。 绝大部份专项资金项目能够直接上报受理,部份专项资金项目需通过市州上报。 外资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3000万美元以下的国家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外资审批权下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 2

1关于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

绥阳县蒲场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外向化”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增比进位和赶超跨越目标,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积极推进全省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发改体改【2010】987号)和省发改委《关于同意绥阳县蒲场镇列为省级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乡镇的批复》(黔发改体改【2012】157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镇村统筹规划、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机构人员统筹整合、基层服务统筹安排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发展、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蒲场镇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文化旅游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使蒲场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宜居、宜商、宜游”小城市,成为黔北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具体目标是: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速推进蒲场镇与遵义城区、绥阳城区同城化步伐,建成集镇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体制变迁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体制变迁 周天勇 近年来,在中央下发的文件中,不断涉及“省管县”的改革问题,这表明了中央鼓励地方进行大胆创新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决心。从“市管县”体制向“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一种简政放权式改革,目的在于调动地方行政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尽管市管县的现行体制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当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亟待体制和制度创新,需要在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进行松绑,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扩权强县”,最终到“省直管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市管县体制的阶段性和局限性,从而理解省管县改革的背景、利弊和着力点。 一、市管县的由来和历史作用县乡政权体制,以及管理县的省派出地 区行署,是适应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区划管理方式。而20世纪80年代普遍实施的市管县体制,是工业和城市经济,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一种进步。 (一)市管县兴起: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行政体制选择 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市制萌芽开始,市一直是人口密聚“点”上的一个行政建制,市与县、城与乡之间被严格封闭、隔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型政区的发展,市领导县体制开始出现,建制市逐渐演变为一种广域型行政建制。

当时的市领导县体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城市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问题而设置的,并无“带”县之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市领导县体制的范围有所扩大。195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辽宁省全部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并逐步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试点并推广。1959年9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推进1958年以后的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促进工农业的相互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此后,这一体制便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得以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乡分割、生产重复、流通堵塞、多头领导、互相牵制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政府急切需要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式。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市带县,成为当时的一个可行的选择。 从微观的角度看,实行市管县体制,主要是为了协调城乡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而从宏观角度看,实行市管县体制,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主要是为了适应和促进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即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 (二) 市管县的发展、作用及利弊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82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辽

2018年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2018年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一、扩权强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扩权强镇工作思路。我镇根据县扩权强镇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下设镇扩权强镇推进工作办公室,并抽调业务精、政策熟的骨干人员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为推进扩权强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镇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商讨扩权强镇工作推动措施,制定了《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确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的思路,全力推动扩权强镇战略,逐步解决问题,推进事权对接,确保扩权强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营造扩权强镇舆论氛围。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扩权强镇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屏委发〔XX〕10号)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领会有关扩权强镇的精神实质。举办各类报告会,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氛围,引导干部在创新、务实、见效上下真功夫,为做好扩权强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自身,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以“做强中心镇,打造生态城,将建设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中心小城市”为目

标,坚持以小城市标准规划,以皇城特色建设,以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做大做强中心镇,以生态旅游休闲秀美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各项规划。为此,我镇聘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实地勘察,突出城镇功能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原则,着手进行中心镇总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目前中心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产业发展规划正进一步细化。 (四)充实队伍,加强督导,全力做好下放事权对接。积极加强与县级放权部门沟通联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放权全面对接准备工作。一是充实队伍。以前涉及权力下放的部门中有不少只有一名或两名工作人员,权力下放后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工作要求将会更高,为此我们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部分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相关站所。二是调整分工。重新调整了党政领导分工和干部岗位,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对涉及权力下放站所的领导责任,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分管领导定期向镇党委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三是调整任务目标。组织相关站所对照所下放的权力,编制上报XX年工作计划,确保权责统一。镇政府通过与相关站所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制定目标责任书,使各相关站所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工作奖罚分明。四是加强监督。镇扩权强镇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度会,督导各部门工作进展及下放事权的承接情况。

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摘要:强县扩权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较明晰的市县之间职能定位以及较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 标签:强县扩权;城乡一体化发展;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以县域经济为主的乡村经济发展,形成城乡平等的法律地位;强县扩权在实践上已经证明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地位,因而强县扩权可以通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而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但强县扩权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本文旨在探索分析这些条件。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把县及其以下行政区域视为乡村,把地级市及市辖区视为城市,这样城乡关系即是市县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是指市与县的协调发展。 一、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制度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是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不仅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而且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强县扩权实施的前提条件。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一)市场经济体制是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经济系统生产要素与乡村经济系统生产要素能够通畅地流动,城乡两个专业化地域系统在资源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生态上有较大的共生性,在经济上有较大的相依性。然而,城乡之间这种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共生性、经济上的依存性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村是城市的附庸,城市依据其行政权力优势采取“城市偏向”政策,使得资源更多地单向向城市移动,经济发展更多以城市为主,城乡之间资源的互补性和经济的依存性不能形成,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产主体人格化和独立化、市场竞争平等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等特征使得城市和乡村两个独立主体能够平等竞争、按市场规则运作,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依存性得以实现,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一体化发展加速。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强县扩权产生的前提条件 计划经济体制是以政府高度垄断为特征的,政企、政事、政社合一的宏观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下,各级政府不仅要拟定并下达各种经济社会计划指标,还要尽可能合理地分配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承担社会生活的繁重事务。政府职能范围无限膨胀,运转负荷强度大。在这种体制下,省级政府直接管理地市合并后的几十个县比较困难,政府不得不以增加层次、减少管理幅度来减轻工作负荷,确保

强县扩权

扩权强县—新形势下行政组织改革的尝试 案例提示: 地区发展问题不仅与相应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职能转变等重大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区域科学发展的问题既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管理学的范畴,而且也应当纳入行政学的范畴,将其作为一个交叉领域的问题探讨,有利于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的拓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当前,通过省直管县的方式缩减行政层级、调整行政管辖幅度,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将现有的行政资源进行充分高效的利用,是继续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因此,对涉及省县府际关系的扩权强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能、有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区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当前不断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作用。“扩权强县”改革作为现行政府间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必将引起各方关注。 背景透视: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以浙江省县政扩权的发展为样本,实证对比分析“扩权强县”改革对扩权和未扩权以及扩权内部强、弱县之间的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扩权县的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改革对强县的促进作用比弱县更为显著;强县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支出;二、三产业则更有助于弱县的发展。基于浙江省的扩权强县的案例研究,中央对各省下一阶段推行“扩权强县”改革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省市政府应实现从“扩权强县”到“扩权强县”的跨越;强县政府应摆脱对“投资型”增长方式的过度依赖;弱县政府则应优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案例描述: 早在1992年,为“在经济上和上海接轨”,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扩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但在当时阻力很大。实际执行中,由于“地市和省级部门意见不一致”,一些权力放不下来。实施过程中,一些项目按规定可以直接向省上报批,但地区一级却无法得到执行。后来县级政府只好部分项目向省里报,留一部分项目报到市里。2002年上半年,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到嘉兴、义乌、绍兴等地,

提案参考::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 建议 郊区政协副主席王振涛,区政协委员王淑芹反映:2011年12月,我省启动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这一体制的变革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扩权之后,试点县(市、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扩权强县优惠政策,在简化扩权事项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办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全省扩权强县工作正有序推进。 但是,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在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有试点自身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实质权力下放不够。虽然目前省政府已经下放一些管理权限,但是这些下放权限有不少是虚设,大多是审批次数较少,甚至“零审批”的权限,实质性权限的具体操作仍然在省级执行。 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目前国家财政分税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着财力与事权不对称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县级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所限,在接受权限后还存在业务操作和政策层面应用上不足、操作不顺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只有正视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放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应将能放的大量实质性行政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区政府,切实赋予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省级部门应该加大对试点县(市)对接落实工作的协调指导,市级部门应尽快下放应该下放的各种审批权和收费权,特别需加强协调沟通,使得垂直管理部门下放权限进度相应跟进。 二、理顺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应提高对试点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对省、市、县共同负担的项目,应适当降低县级负担的比例。同时,建议将相对固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下放至县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主动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一方面,省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试点县区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行权能力。县级政府在扩权的同时一定要守住“精兵简政”关口;另一方面,试点县还需进一步研究、吃透扩权强县相关政策精神,借鉴兄弟县区转型综改和扩权

市管县和省管县

摘要:通过对“市管县”和“省管县”进行理论界定。井比较分析了“市管县”和“省管县”各自的利弊,指出“省管县”在理论上仍不具有成熟性,在实践探索中仍应耐心试点,尤其是要分别选取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只有试点成功后方可在全国推行。关键词:“市管县”;“省管县”;利弊 1 基本概念的理论界定 1.1 “市管县”体制 “市管县”体制是指以中心地级市对其周围县实施领导的体制。“地级市”分为兰种:一是地市合并型,即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省直辖市与地区行署合并;二是合并升级型,即地区行署与所在的县级市合并升格为地级市;三是县改市型,即将新设的县升格为地级市。我国“市管县”体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全国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实行了省政府领导下的“市管县”体制。 1.2 “省管县”体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斌介绍,“省管县”有两层含义:一是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在财政预算编制上,由省直接对县编制预算,在收入划分上,也由省对县直接划分;二是完整的政府管理体制上的“省管县”。最先在我国实施“省管县”改革的是浙江省,其进行“省管县”改革是从“县财省管”开始,即财政上的“省管县”。而我国目前只有海南省实行了完

整意义的“省管县”,仍维持了省——市(县)——乡(镇)三级地方政府体制。 2 实行“市管县”后产生的利弊 2.1 “市管县”体制之利 我国的“市管县”体制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市管县”体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政治方面,它将省县之间一级政权由虚置变为实权,从而加强了对县域的行政管理,适应了改革初期相对落后的时代条件,避免了由省直管县的幅度过大、负担过重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问题,在经济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促进了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城乡经济日益融合为相互依托的区域性经济,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社会及文化方面,它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工业与城市文明向农业与乡村文明的辐射和渗透,有利于劳动生产率与人的素质的提高。 2.2 “市管县”体制之弊 (1)“市管县”体制导致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 “市管县”体制在省与县之间层次由虚变实,行政层次由中央——省——县(市)——乡(镇)四级变为中央——省——市——县(市)——乡(镇)五级。人为地在省与县之间设置一级政权机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 研报告 省政府确定对户县、韩城等15个县(市)实施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三年来,效果究竟如何,围绕这一问题,最近我们深入省级有关部门,以及华县、凤翔等试点县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扩权强县(市)改革效果良好 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我省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效能。调查发现,扩权改革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减少了项目审批的层次和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能,有效避免了管理效率递减。三年多来,15个扩权县(市)直接办理的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逐年大幅增加。比如,华县金钼集团移民新村项目,从2009年提出立项到开工,仅仅用了10天时间,而此前这类项目一般需要8个月到一年时间。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证照,在县(市)可直接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随着权限的逐步扩大,扩权县(市)政府,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以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省级职能部门与扩权县(市)之间的业务对接关系渐趋理顺,扩权县(市)从省上获得项目信息的机会、以

及申报项目成功率也有了一定提高,一批事关扩权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如华县丁二醇项目,凤翔县污水处理厂及排污主管网建设项目等,被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推动扩权县(市)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县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15个扩权县(市)GDP平均增幅达17%,2008—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及深度影响下,平均增幅仍高达18.5 %和1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和1.2个百分点,其中凤翔、韩城等4县(市)去年增幅在16%以上,高陵县增幅高达27.1%。2009年,扩权县(市)GDP超过100亿元的,由2007年的3个增加到2009年的5 个。华县县域经济总量由扩权前的37.2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扩权前的2006年2.67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4.88亿元,年均递增25%。调查发现,随着扩权改革的深入推进,扩权县(市)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大幅提升。2009年,凤翔县县城新区、长青等“一区八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带动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平不断提升。神木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骨干,特色鲜明的县域工业体系。该县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一举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改写了我省没有全国百强县的历史。到目前,我省进入西部百强的县由2000年第一届的1个,扩大到2009年第十届的11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由最初的一个也没有,扩大到现在有神木、府谷、

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doc

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 问题和建议 今天,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郊区政协副主席王振涛,区政协委员王淑芹反映:2011年12月,我省启动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这一体制的变革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扩权之后,试点县(市、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扩权强县优惠政策,在简化扩权事项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办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全省扩权强县工作正有序推进。 但是,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在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有试点自身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实质权力下放不够。虽然目前省政府已经下放一些管理权限,但是这些下放权限有不少是虚设,大多是审批次数较少,甚至“零审批”的权限,实质性权限的具体操作仍然在省级执行。 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目前国家财政分税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着财力与事权不对称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县级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业务水平、工

作经验所限,在接受权限后还存在业务操作和政策层面应用上不足、操作不顺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只有正视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放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应将能放的大量实质性行政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区政府,切实赋予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省级部门应该加大对试点县(市)对接落实工作的协调指导,市级部门应尽快下放应该下放的各种审批权和收费权,特别需加强协调沟通,使得垂直管理部门下放权限进度相应跟进。 二、理顺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应提高对试点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对省、市、县共同负担的项目,应适当降低县级负担的比例。同时,建议将相对固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下放至县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主动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一方面,省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试点县区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行权能力。县级政府在扩权的同时一定要守住“精兵简政”关口;另一方面,试点县还需进一步研究、吃透扩权强县相关政策精神,借鉴兄弟县区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的成功经验,主动工作,先行先试,将扩权强县的优惠政策真正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权力下放到县,增加了权力寻租的风险,应尽快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严防权力在

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政府参阅[2011]6号 广安市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步成效及政策建议 最近,广安市和武胜县两级政府办公室组成调查组对武胜县“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工作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工作成效 (一)行政审批更快捷。部分行政审批权力直接下放到县,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财政资金运转周期缩短,行政审批时效性明显增强,相关行政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7天缩减为3天;与省上公文传送和财政资金调度完成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天缩减为1天。 (二)项目申报更直接。项目直接申报权力下放后,涉及本级范围内的大量经济管理事务由县级自行审核、审批和直接上报省级主管部门,项目申报渠道更畅通,立项、审批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全县共向上申报项目245个,获得中央、省支持项目201个,争取到位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23.7%。 (三)财政保障更有力。“扩权强县”试点理清了困扰县级财政多年的体制性障碍,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同时省财政对试点县实行上划资金比例留解,专项资金调度由省直接拨付,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有力地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支持发展的保障力。2010年县财政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达2.6亿元,本级财政在全面兑现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安排财力实施民生工程,投资达1.8亿元。 (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比扩权试点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质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2.4%、62.6%、30.7%、26.6%、28.6 %;第一、二、三产业比由2008年的29.9∶38.6∶31.5变为2010年的24.5∶46.5∶29 。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扩权不够充分。扩权试点改革在“发展由市统筹、工作由市领导、干部由市管理、稳定由市负责”框架下,搭乘经济领域扩权政策直通车,享受与市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涉及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等领域的工作仍由市级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一些经济管理部门扩了权,一些非经济管理部门没有扩权,致使县级行政区域内部门权限不对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赋予扩权试点县的8个方面经济管理权限中,除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明确的实施办法外,项目申报审批、税收管理、价格管理等相关改革政策定位模糊;国土资源、工商、税务、金融等垂直管理部门扩权强县政策出台进度不一,扩权深度不够,部分资金配套、转移支付、税收解缴划转工作还没有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扩权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二)指导发展不够。“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扩大了管理幅度,增大了管理难度,听取基层意见、指导基层发展较少。省级相关部门在制定扩权县产业项目规划时,参照市上对所辖地区的产业布局规划较多,直接征求各试点县意见较少。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试点县项目难以进入省上一揽子规划。

农机局扩权强县工作情况汇报

云南省农机局扩权强县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10〕72号)、自治区安监局《扩权强县工作实施方案》(桂安监管法规〔2011〕41号)和河池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扩权强县工作实施方案》(河安监管法规〔2011〕6号)文件精神,为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目标,我局按照“依法合规、能放就放、责权统一、规范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加强举措,认真开展实施扩权强县工作。现将我局开展扩权强县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全县安监系统实施扩权强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莫练局长和安广韩书记任组长的扩权强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为推进我局的扩权强县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强化宣传熟悉政策 为了使此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我局把强化宣传,熟悉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对部分扩大管理权限,有利于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熟悉政策,准确把握,要求全局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有关配套政策,吃透上级精神,把握政策界限,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授权幅度及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强化培训,提高能力,强化干部队伍的法制观念,提高其行政执法水平。 三、已选派专门工作人员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 四、做好扩权强县落实事项工作。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10〕72号)文件精神,我局接收的项目涉及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共9项(其中:明确下放5项,委托下放4项),即: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备和使用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安全评价报告备案;3.第二、三类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4.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经营布点审批;5.地质勘探单位、采掘施工单位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单位跨省作业(运营)备案;6.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7.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特种设备和爆破作业人员除外);8.三、四级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9.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可。目前,我局已接收的有8项,接收率88.89 %;未接收1项,即: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可。根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44号令)已取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资格,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定未明确。 五、存在的问题

2019年某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总结

某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总结 某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总结 我县自列为扩权强县试点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全县各部门认真落实《云南省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各部门实际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我局下发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落实“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有关事权、财权、“三定”方案进行了认真梳理,积极与市发改委、省发改委就扩权强县事项进行沟通对接。同时,县发改局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扩权强县试点机遇,着力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全力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现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县扩权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扩权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落实人员及其相关责任,具体做好与省对接协调、掌握信息、材料报送、方案制定等工作。在单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责任人各自抓的良好格局。 二、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通过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我县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 一是促进了项目建设。由于省里向扩权强县试点县直接发布项目信息,从而使我县获得项目的机会、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增加,加上直接向省申报,减少了审批环节,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几年来我县项目建设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是加快了经济发展。扩权后,我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扩权强县政策,增强了我县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调整了发展目标。我县以扩权强县试点为机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县情,加强了发展战略研究和谋划。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