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艺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美术

教科版小学艺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美术
教科版小学艺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美术

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第七册包括八个单元,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艺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二周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

第三、四周第二单元《祖国您好》

第五周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做做游戏练一练

第八、九周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

第十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一、十二周第五单元《翠竹声声》

第十三、十四周第六七单元《军旗飘飘》

第十五、十六周第七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第十七、十八周第八单元《用画面讲故事》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

单元概述:

我们记忆深处,也许永远记得蓝天白云的色彩,山泉叮咚的声音;记得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美丽宁静的村庄;记得晚霞辉映、万倾碧波,收网归家的渔夫放声高歌;记得和邻家孩子一起玩“打仗”、“过家家”的游戏;记得放牛的快乐、上学的幸福、劳动的艰辛……

田野多美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这里有蔚蓝的天空、弯弯的小河,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美丽宁静的村庄。田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田野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场,在这里有着我们欢乐的童年和儿时的梦,田野带给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希望,田野回报给人们的是累累的硕果和一片片丰收的景象。人们在田野上播种着幸福,播种着希望,播种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片沃土我们要用心来欣赏她、赞美她、热爱她,让我们用甜美的歌声、纯朴的艺术作品及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心中那一份爱,让我们把自己想像成一粒种子,在她的怀抱中幸福快乐的成长。

围绕着“田野”的主题,本单元设置了《我们的田野》、《一粒种子》、《农家孩子》三个课题。通过欣赏、合唱、表演、舞蹈和剪贴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体会田野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希望。启发学生在观察田野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感受《我们的田野》等歌曲的优美旋律,并尝试用剪贴、绘画等美术方式将自己心中的田野有创意的表现出来,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身边各种材料如输液、麦秆、茅草、瓦片等进行表现,体会农家孩子那份独有的快乐。

课题一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能和同伴自由交流,表达对田野的感受。

2、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剪贴、捆扎、绘画、摄影、泥塑等表达自己对田野

的热爱和向往,在制作或绘画农村民居或未来的村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及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绘等。

3、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善于合作,在描绘过程中融入有创意的构思,合唱时把握歌曲的稳定感和层次感。

教学准备:

1、各种季节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或图片等。

2、学生收集农村的风光照片、彩色笔、绘画纸、剪刀、胶水、废旧画报纸、泥土、各种树枝、树叶、草茎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可爱的稻草人,站立在希望的田野上,它何时能诞生在你的手中?

今天,我们来一起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希望的田野上的美丽景象。

三、新授:

那一片一片的金黄

1、在《我们的田野》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欣赏单元页,那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带给我们对田野的无限憧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播种着幸福,播种着希望。

2、欣赏各种农村风光的图片或绘画作品(有老师准备的,也有同学自己收集或拍摄的,如山间流水、油菜花地、开满野花的山坡、勤劳朴实的老农、快乐顽皮的孩子),漫谈从这些画面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描绘我们美丽的村庄

1、用废旧画报纸或小布片剪贴一幅《美丽的村庄》,了解基本的构图要领,用前后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构图中的远、中、近景的层次感及韵律感,并结合体会《我们的田野》合唱效果,理解艺术的通识、通感,如虚实、层次、对比、均衡等。

2、利用泥土、枯枝、树叶、草茎、麦秆、瓦片等材料,采取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用编织、捆扎的方法制作立体的农村民居或未来的村庄,进一步体会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机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绘,如对房屋门窗的刻画及结构的把握要细致、精美,整个房屋、小院的布局要合理。

3、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村庄的美丽和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

4、在合作和表现过程中,体会美丽的田野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合作的参与艺术活动。

2、描绘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创意。

3、合唱时学生是否能互相聆听、互相配合,声音是否圆润。

札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引导孩子体会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课题二一粒种子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的欣赏并收集、拍摄植物的种子照片,感受其中的色彩和肌理美。

2、能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如表演、朗诵、歌唱等形式表现种子,抒发对种子的情感,能进一步掌握艺术的基本要素,如戏剧表演中的冲突、过程、高潮,美术创作中的重复、变化、节奏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有关种子的图片,绘画作品及名家名画,各种种子实物粘贴图案等。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或拍摄的种子照片、各种实物种子、胶水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种子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种子你们见过很多了,你能描述一下吗?

三、新授:动手、漫谈并进行实物粘贴

1、小小的种子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创作的材料。观赏教师、学生收集的种子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用摸、闻、看等形式感受种子的质、形、色等,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摆、粘贴,学

习美术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或单独纹样的图案知识,体会艺术要素中重复、变化的节奏美。

3、利用种子本身的颜色进行搭配。

作品展示: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开展评价。

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价。

教学评价:

1、能用最常见的实物种子拼贴出美丽的图案。

2、能用水墨的方法画出各种山果子。

札记:粘贴种子画时还出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学生带来的绿豆生虫子了,但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粘贴画因为作的精致还被展览了,结果就在展板上爬满了虫子。看来作种子粘贴画也要选种子。

《小樱桃》

教学目标:子照片,感受其中的色彩和肌理美。

2、能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种子,抒发对种子的

1、学生有兴趣的欣赏并收集、拍摄植物的种情感,能进一步掌握艺术的基本要素,如美术创作中的重复、变化、节奏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有关种子的图片,绘画作品及名家名画,自己创编的《一粒种子》的剧本,各种种子实物粘贴图案等。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或拍摄的种子照片、各种实物种子、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上节课我们利用种子进行了粘贴活动,今天我们来画一画种子。希望你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毛笔画出自己的想画的事物。

三、新授:

画笔下的种子

1、学画《小樱桃》,体会国画干、湿、浓、淡的笔墨趣味。

2、欣赏其他表现种子的国画作品。

3、用水墨自由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山果种子等。

教师可适当示范小樱桃的画法:

(1)起笔从上往下点:正值毛笔蘸淡曙红,毫尖加点浓曙红(或胭脂),用侧锋以圆弧的两点相扣,合成一个樱桃果。

(2)起笔可以从下往上点:用中锋小毛笔画果柄,一般可以从外向里行笔,注意起收。

作品展示:

1、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开展评价。

2、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价。

教学评价:

1、能用最常见的实物种子拼贴出美丽的图案。

2、能用水墨的方法画出各种山果子。

札记:学生这是第一次接触国画,所以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被用来讲用笔用墨,学生剩下的练习时间不多,作业效果一般。

第二单元祖国,您好

单元概述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衔来一枚橄揽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

为你带来远方儿女的思念,鸽子在茫茫海天飞过。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愚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月儿常圆,儿女永远欢乐。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逆风起飞,风雨中获得收获。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值得庆贺的,渐渐长大的孩子,每一次生日都寄托心中每一个渴望每一次生日,映照着祖国母亲美好的明天。

在祖国生日到来的时候,大道纵横,群山如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从东海之滨,到昆仑山上,从白山黑水,到香江两岸,节日的礼花撒遍祖国的万永千山,国庆的欢歌飞出亿万人民的心田。共和国的华诞之日,神州欢腾,普天同庆。国旗飘扬,紫荆吐艳,荷花盛开。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掀开更加绚丽辉煌的篇章。

本单元设计了《七子之歌》、《祖国有多美》两个课题,通过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在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等方面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受对祖国的美好情感。

课题一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欣赏《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

2、朗诵和体会闻一多诗歌作品《太阳吟》片段,体验和感受其作品的“绘画美”(意境)、“音乐美”(节奏)、“建筑美”(形式),了解新格律诗。

3、能在美术作品《红烛颂》欣赏中,对作品主题、工具材料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分析。

4.、积极参加由歌曲、诗歌引发的表演活动,能够根据歌词和诗歌内容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及油画《红烛颂》课件等

2、表现海外游子的诗歌、音乐作品和文章等。

3、美术活动的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播放《七子之歌》。同学们,从它的歌词中你能体会闻一多先生所要表达的感情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更具体的去体会这种心境。

三新授:朗诵体会《太阳吟》

1、朗诵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太阳吟》,对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班级里展示。在这首诗歌里,闻一多先生借助太阳这个具体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游子对祖国母亲的依恋之情,作品在情绪的表达方面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2、朗诵诗歌《绿叶对根的情意》、《游子吟》等,结合讲述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

对祖国的思念。

3、教师向学生介绍闻一多诗歌中的“三美”,引导学生运用《太阳吟》中具体形象“小草”、“露水”、“金鸟”、“宫柳”、“九曲回肠”、“六龙骖驾”、“冷泪盈眶”、“游子”等,这些意象的、具有绘画美感的描述,进行绘画创作,将诗意形象化。

4.根据诗歌《太阳吟》的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立体的塑造,还可以采用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手段进行综合创作。创作主题可以围绕着太阳进行,小组合作或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幅大的作品。表现时,为了深化和拓展主题,建议采取的方式是:根据诗歌《太阳吟》内容,将具体形象的想像拓展为向日葵与太阳的一种关系,这样在表现时更生动。将作品拍成照片,存人艺术档案夹。

欣赏课件感受油画《红烛颂》

1、欣赏美术作品《红烛颂》,讲述和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故事,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恰当的话描述出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闻一多饱尝了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与屈辱,愈发激发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和悠久文化的热爱,他说:“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要骑着太阳“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吟》),“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于是“诗兴总比画兴浓”,由此诞生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颂》。

3、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表演诗词《游子吟》的内容,重新体会深刻的含义。并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体会闻一多诗歌作品中的“绘画美”,请说说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感受。

教学评价:

1.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对自己和同学们的表演活动进行评价。

2.将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感想写出来,办一个墙报进行展示。

3.同学之间对歌唱活动进行互评,结合过去曾经学习过的手势练习,检验自己的歌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札记:学生对歌曲《七子之歌——澳门》非常熟悉,正好语文课本上也有有关内容,所以本课从情感方面导入的很顺利。

课题二祖国有多美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美术创作,利用身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

2、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关联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有关国庆节的影视资料。

2、美术活动的材料。

3、有关国庆的诗歌与散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国庆节的资料(图片、文章、诗歌、歌曲),由学生个人或集体进行朗诵,导人课题《祖国有多美》。

三新授

1、颂歌献给我的祖国

母亲的生日

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们从五湖四海把家归。

一家人亲亲热热炕上坐,为你的美丽举起杯,祝你繁荣昌盛,祝你荣华富贵。

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们紧紧把你依偎,轻轻擦去脸上的热泪。你显得更伟大更无私更雄伟,我们儿女们更加吐气扬眉,祝你前程似锦,愿你在新世纪里腾飞。

2、采取接龙式的活动,用语言描述自己对祖国生日的祝福,可采用句尾字做句首字的接龙形式,每个同学说一句,看谁接得最好最生动。还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同学或参观过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感受,分别进行总结。

3、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家庭,身边学习和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讲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理解和爱,并写成一篇短文。

4、分小组将自己收集到的诗歌为同学们朗诵,要求富有表情,满怀激情,可以单独朗诵,也可以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合作朗诵。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一中《太阳吟》的创作手法,进行形象的组织,用绘画的语言,将自己对祖国的感受表现出来。例如,在表达祖国的诗歌

和语言启发下,你所联想到的具体形象是什么?——“高山?长城?长江?黄河?”等,或是一束漂亮的花”,用自己的画笔将他们组合在一起,采用适当的表现方式进行刻画。

让我们相聚在天安门前

1、在放暑假的日子里,王小芳和她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北京,她们最想做的事就是在第二天的凌晨早早地起床,赶到天安门广场去亲自感受升国旗的特殊氛围。过去她们通过对影视图像的欣赏,感受天安门的升国旗仪式,今天她们终于来到了北京,亲身感受这样的气氛。学习国旗卫队的叔叔,举行升国旗活动,每个小组推选三名同学参加表演活动,注意步伐和节奏,感受自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节奏。

2、欣赏各种表现国庆节的艺术作品,例如,邮票、舞蹈、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其中,邮票作品中,建国15周年时和建国25周年时采用的形象和内容就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艺术创作构思的不同角度与表现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3、欣赏美术作品《天安门前》(孙滋溪作),欣赏后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语言进行描述。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都表现了什么?从画中的人物着装上猜测一下于哪个年代?画中的人物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给大家讲一讲。

4、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画一幅升国旗活动的儿童画创作,作画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自由选择,并将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和班级里进行展评,由大家评价作品。

5、在乐曲(歌曲)的伴奏下进行美术(手工)创作,请你设计一个礼物,献给祖国。(礼物的题材可以多样化,例如,蛋糕、一束花等。)

教学评价:

1 师生对同学间艺术活动进行评价,对其他同学的绘画、朗诵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展示活动进行讨论,以书写短文的形式展开评价。

2 将同学和自己的艺术活动按照不同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拍摄自己和班里的艺术活动照片、文章收集、文本展示等形式。

教学札记:

祖国,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但它的魅力到底如何,学生们还不是很清楚。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了解环境、介绍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效果不错。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提学生们认为离自己生活比较遥远的东西,而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说起,如自己家乡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们的兴趣都很高。

第三单元《希望的田野》

单元概述:

这里的天,蓝的醉人;这里的云,白的可心;这里的水,清的见底;这里的人,纯得像金;就连这里的空气也让人想多吸上几口;既连这里的泥土也让人想闻上一闻。在这里,黄橙橙的土与金灿灿的水交相辉映;无言的高原牦牛与喧闹的南国水鸟比居二磷;高原青稞与热带稻谷同时收获;昆仑白雪与泾源野荷相映成趣;也只有在这里,才会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才会生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情思,才会听到高昂的“信天游”和悠扬的“花儿”,才能目睹江河之源那神秘的面纱——这就是祖国的大西北!

本单元设有《青海湖边》、《塞上江南宁夏川》、《黄土高坡鼓喧天》三个课题,欣赏大西北这个多民族地区的地域风光、歌舞民俗、衣着服饰、传统建筑等,了解西北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和民俗民风。运用绘画制作等艺术手法,感受和体验西北各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西部地域的向往和西北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课题一青海湖边

教学目标:

1、欣赏“青海湖”和“万山之祖——昆仑山”、“黄河源头——卡日曲”、“长江源头——沱沱河”及当地的风土民俗图片等艺术作品。

2、通过搜集、观察、整理、合作、交流与探索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鸟”的手工制作、进行想象画创作

3、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情景或音乐,根据需要进行创作、表演、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艺术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青海的风光图片、工艺品、服饰的照片及美术作品课件。

2、有关青海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民风、民俗、寺庙、鸟岛的录音、录像资料。

3、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你们见过鸟岛吗?在我们国家的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青海湖。那里就有

一个鸟岛。

三、新授:我们也是南飞雁

1、在音乐伴奏和“鸟”图像资料课件以及手工制作“鸟”的情景和氛围中,启发学生一人、两人、三人……全班一起等方式,用手、身体或队形分别做“鸟”的飞翔、走动、觅食、争斗、依偎、亲密等造型活动作,如大雁南飞的队形、鱼鹰上下飞行、仙鹤的起飞和走动等。

2、以画鸟为主,通过了解鸟基本形态和欣赏表现鸟的绘画作品开阔我们的视野,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进行有关鸟的主题绘画练习。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借助音乐、影视等手段给我们的绘画学习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如讲述自己“鸟”作品的创意、技法、色彩、神态、图案等。

教学评价:

1、关注并引导学生间的评价,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将有创意和创新的想法、等记录,存入艺术档案夹。

2、开展互评、他评有进步、有创意的同学。

札记: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程度可以直接从青海鸟岛的“鸟”进入,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颜色、形状、飞翔及走动的协调动作,并和美术、舞蹈、音乐旋律、手工等结合进行教学。

课题二塞上江南宁夏川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回族及回族建筑、歌舞、民俗、服饰及宁夏风光的欣赏和介绍,初步了解宁夏回族的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特点。

2、制作、学画、伊斯兰建筑风格特点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1、宁夏风光及回族风格建筑,沙漠驼铃的图片、音像资料、照片、艺术作品等。

2、回族的服饰、工艺品、食品等,宁夏“五宝”照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我们大家都已经见过回族的图片,其中我们知道他们的服饰及民族丰绪特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并回答特点。

三、新授:

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艺术:让学生观看分析不同风格的建筑(照片、画课件),特别观察回族建筑的特点,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选择身边的材料或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清真寺的建筑模型。

民族大家庭:通过介绍回族风俗,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良好风尚。

宁夏“五宝”:通过介绍宁夏特产“枸杞”、“二毛皮”、“发菜”、“甘草”的色、形、传说故事等,结合环保、广告、标识、健康的主题引导学生画“五宝”的拟人化的卡通画、小品等活动。

教学评价:

1、鼓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同和关爱,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2、将制作、绘画的作品存入艺术档案夹。

札记:可将以前学过的其他民族的美术作品等串联起来,进行“综合”、“回忆”式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整合运用能力。

课题三黄土高坡鼓喧天

教学目标:

1、介绍欣赏陕北地区的民俗、风貌、地域特点及民间艺术。

2、练习剪纸、及速写。

教学准备:

1、陕北的风貌、民俗艺术的录像、图片课件、实物、艺术品等。

2、安塞锣鼓的录像资料,有关鼓的故事、传说,鼓手的服饰、用具等。

3、乐器(鼓)、绘画材料、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鼓声咚咚

1、制作腰鼓,可用硬卡纸画出或制作出与实物大小一般的“腰鼓”(每人制作一个,两头穿绳挂在腰间,鼓锤子也可先画出在剪下)。

2、用速写的方法结合自己学跳秧歌的动作,画一画跳秧歌的同学。

二、鼓乐喧天

我们的心愿: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陕北及西北的民间艺术,开展剪纸、民俗、服饰的制作展示活动日或活动周。

教学评价:

1、面向所有学生,鼓励每一个人,将他们制作的作品或舞蹈的照片存入艺术档案夹。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内外表现,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札记:

大西北是学生们比较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景色的却是美丽无比。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学生们惊叹的语气,让我也被带入了令人神往的青海湖畔。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时,给他们学习本单元带来较好的效果。看来,自主学习确实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知识范围,拓宽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施教时间: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

单元概述:

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用自己美丽的外表和矫健的身姿,打动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维系着自然生命链条中一个个重要环节,奏响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华美乐章,使美丽的大自然更加葱郁、更富有生机。今天,艺术课要向同学们介绍的是他们当中三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是:水陆两栖冠军、大嘴先生——青蛙;森林里的外科医生、咚咚鼓娘——啄木鸟;会飞的小野兽、小飞侠——蝙蝠。

本单元通过对三个可爱小动物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三个小动物的基本结构和造型特点,借助绘画、手工制作、学唱歌曲、舞蹈表演等形式,进行小动物题材的创作和学习,抒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结合对这三种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从生态学、仿生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小动物对人类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善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练习对我国传统文

化中表现蝙蝠的造型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品味蕴含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感受人们借助蝙蝠的艺术形象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企盼。

课题一大嘴先生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对有关青蛙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良好品质。

2 通过艺术课的学习,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材料进行青蛙造型艺术的表现。陶冶情感,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被自然接种青蛙的录像资料课件,有关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影视艺术作品等。

2、青蛙造型表现所需的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播放青蛙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青蛙的外形特征。

三、新授:

小青蛙跳呀跳(手工制作)

1 通过观察、讨论,使我们认识到青蛙是自然与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但保护自然、造福人类,而且它们奇特的生理特征也给人么带来许多启示,进一步了解和爱护小青蛙。

2 借助或录音资料重新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自然界中小溪蛙鸣的听觉氛围,使同学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尽情艺术表现。教师根据同学们的不同需要,建议性地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有关青蛙造型表现的方法如撕纸、剪纸、折纸多种材料制作等。

3 利用制作完成的手工作业来进行角色玩偶游戏,演一演你手中可爱的小青蛙。

青蛙的故事(表演游戏)

1 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如《池塘边的青蛙》(日本童话)

2 结合童话故事的内容共同合作,给童话故事配上合适的乐曲。鼓励同学选择性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配音练习。

3 根据故事情节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表演道具,如面具、头饰、服饰等。(材料自由选择)

4 以童话故事的内容为剧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子患的角色进行表演游戏,或结合过去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动画、皮影等方面的创作练习。

5 每个小组或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投影仪将自己的动画、皮影作品展示给大家。

教学评价:

1 鼓励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青蛙的了解与认识。对能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化的描述青蛙生活环境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2 鼓励同学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对同学们在青蛙造型表现中的奇思妙想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表现材料。

3 对同学们在歌曲、表演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要大力表扬,鼓励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

札记:在设计分析青蛙的不同部位及动作特点这一环节,我提前制作了六只不同动作的青蛙纸塑,并且将四肢仅用透明胶带连接。分发到六个小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一下,并且将胶带揭下另贴,改变青蛙的姿势,从而感知四肢与青蛙动作的关系。由于参与了“拆”与“再造”,自己设计制作时,学生对这一难点的解决相当的好,作业效果出色。

课题二咚咚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啄木鸟的生活特点和特殊本领。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啄木鸟的造型表现。

2、尝试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啄木鸟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和表现啄木鸟的艺术作品。

2、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朗诵诗歌

不如黄英会鸣叫,不是百灵能歌唱,啄木鸟仿佛有点笨嘴拙舌。

它的心直嘴也快,为了树木的健康总是在刨根问底。

咚咚、咚咚啄木鸟在看病,咚咚、咚咚保卫树木立奇功。

三、新授:

小小啄木鸟(折纸、绘画练习)

1、学习诗歌,了解啄木鸟每天的工作。借助影视资料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啄木鸟是怎样生活的,它们有多么美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大自然中进一步了解啄木鸟的生活情况。

2、看课件说一说啄木鸟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他是怎样落到树上捕食的?你能根据啄木鸟找食害虫的工作进行模仿表演吗?结合对啄木鸟的了解,欣赏表现啄木鸟的优秀学生作品,看一看他们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段,选择了是什么表现材料?

3、学习运用剪纸、或其它手工制作等手段进行啄木鸟的造型表现。

4、鼓励同学们给自己的啄木鸟涂上漂亮的颜色。用自己的啄木鸟作品,结合啄木鸟生活的环境特点,共同创设一个“大森林——啄木鸟的天堂”的艺术舞台。

教学评价:

1 对同学们在表现啄木鸟时的创造性发挥要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大家以相关知识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表现。

2 对大家学唱歌曲、学习舞蹈是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热情投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习中知识掌握准确,技能运用合理得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

札记:其实学生都没见过啄木鸟,对它的认识仅限于迪斯尼的动画《啄木鸟乌蒂》,所以我就用这段动画片导课并分析啄木鸟各部分的特征,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课题三小飞侠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蝙蝠的造型表现,提高艺术表现力与

创造力。

2、欣赏表现蝙蝠的民间美术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

1、有关蝙蝠的图片资料课件、影视资料,表现蝙蝠的艺术作品图片。

2、手工制作、绘画表现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蝙蝠小斗士

1、教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展示一个蝙蝠侠的玩偶造型。教师也可以与几名同学合作,给全本同学创设一个环境。如教师:“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这时扮成蝙蝠侠的几位同学应声而出,用语言和动作向同学们问好,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2、课件:请蝙蝠侠介绍他们的身世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故事。动画故事中的蝙蝠侠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那么自然界中的蝙蝠又是怎样一个小动物?结合教学内容给同学们播放自然界中蝙蝠的活动录像。让同学们了解蝙蝠是怎样生活的,他们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3、课件:由于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样子长得又很特别,行动是在深夜,所以给人以许多神秘与幻想。在童话世界里蝙蝠的形象经常是伴随着深夜、巫师、幽灵而出现,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小蝙蝠是一个能干的捕猎能手,它能轻轻松松的捕虫,自由自在的在空中散步。

结合了解的蝙蝠知识,完成表现蝙蝠的手工制作。

可选蝙蝠侠的玩偶制作、蝙蝠侠的面具制作和表现蝙蝠的折纸等。

活动二:百福吉祥

1、课件欣赏教材中的民间剪纸和中国民间古建筑中的蝙蝠装饰、民间风俗画《百福图》等作品,了解蝙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作用。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安排家庭作业,利用图书和网络查找资料,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书写感想在班里的墙报上展示。

2、教师发动学生和家长收集有关蝙蝠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请学生在班里讲述和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协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懂得蝙蝠这一在西方人眼中属于灾难性或不吉利的小动物,在我国人民眼中是吉祥的。

3、利用不同的纸材进行剪纸创作。可以参照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创作,也可以加入自己

的创意。教材上的剪纸纹样属于适合纹样的形式,例如“四菜一汤”式的,即四个角花加一个中心纹样,还有圆形的适合纹样。

老师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引导他们的欣赏。发散的创意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民间窗棂上的蝙蝠形态,制作独立纹样的剪纸作品,也可以一下剪出四至六张来。创作时教师还应该在剪纸的特点上启发学生联想,例如对称的运用。提问:对称在那些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运用?(数学)将艺术的学习与科学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活动三:蝙蝠的故事

1 组织学生欣赏自然界中蝙蝠的录像资料或图片资料,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蝙蝠的形象特征和生活环境背景。借助相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蝙蝠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捕食的。

2 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蝙蝠的小故事,让学生看一看故事中的蝙蝠是怎样一个小动物。例如《蝙蝠和老鼠》。

3 结合故事的情节组织大家用自己的画笔将这个小故事画出来(插图、连环画均可)。

4 根据故事的内容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化妆表演游戏。

教学评价:

1 鼓励学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视角去独立完成造型艺术作业。对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参与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 对以本课为契机,主动探索相关知识和同学应予以必要的引导。

札记:在制作时好多学生说没有废乒乓球,所以我灵机一动,用小塑料袋包了一团卫生纸作了一个蝙蝠的头。学生看了高兴得不得了:“原来好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呀!”所以说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随时改变教案。

第五单元《翠竹声声》

单元概述:

你种过竹子、见过竹林吗?也许,在你家门前或窗前已经栽种了竹,并与竹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也许,你曾经在幽静的公园或居住小区见过竹林,那是一道多么诱人的风景;也许,你到过如海的竹林,亲自感受到那秀劲挺拔的翠竹,幽静雅趣的竹林,浩瀚壮丽的竹海,真是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竹器和竹艺作

品让我们赏心悦目,遐想联翩。春天,新笋茁壮,充满生机与活力,洋溢生命之伟大;夏日,竹林铺满凉意,阵阵微风拂透人心;秋天,青蛙秋虫合奏,竹子仍然翠绿;冬日,雪涌竹海,翠白辉映,挥洒高洁与清纯。

竹,内空外有节,人们常用竹来比喻人的虚心和气节,因此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迎合,一直受到人们青睐,成为美术作品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不可缺少的佼佼形象。

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的关联。本单元设置了《竹海漫步》、《竹韵传情》两个课题。通过赏竹(竹景)、识竹(竹用品)、品竹(咏竹的童谣及诗文、画竹)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竹,聆听竹乐的幽雅,欣赏竹画的隽永,体验咏竹诗文与舞蹈的激情,指导学生尝试竹条、纸条、藤条等编织方法,了解和学习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启发学生发现、感知自然和艺术作品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清静、平和的性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虚心、自尊、自强的高尚人格。

课题一竹海漫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有赏竹、爱大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竹器中感受其造型和结构美,体验竹工艺的奇妙和情趣,尝试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准备:

1、表现竹的有关诗文、美术作品或图片、照片。

2、收集竹制品(竹椅、竹席、竹箩筐、竹背篓、竹筷子、竹匾、竹笔筒等)图片等,了解有关竹制品的基本制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我们当中谁搜集了有关竹的资料?谈你的感受吗?同学们喜欢竹吗?让我们共同分享竹带给我们的美好感觉。

三、新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新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lws 时间: 11:05:33 阅读:1619次【字体:大中小】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

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向(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 、( )和(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6、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8、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9、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 B.氧气、酱油 C.冰糖、面粉 10、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1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2、“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四、实验题(15分) 1、拉开装可乐的易拉罐的拉环,会发现冒出许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电 一、单元概述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就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与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她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与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她们将知道静电现象就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就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与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瞧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她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就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她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与小灯座的使用将使她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作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就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与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就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目的就是整理学生的发现与认识,比较串联与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就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就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就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就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与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7-2018上学期 邓海燕 2018年8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明标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第七册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走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走的玩具并进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

四岩石和矿物 一、概念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滴盐酸等。 3、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 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5、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 净。 6、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 作出判断。 7、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 混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8、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 9、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 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10、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 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1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2、观察几种矿物的颜色,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

13、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14、我们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或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最硬。然后用它 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画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 15、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 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6、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 17、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18、有些矿物,如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它 们都是矿物的晶体,很容易区分它们。 19、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20、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的稀有金 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22、岩浆岩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玄武石、浮石、绳状岩、流纹岩、气泡石 都是岩浆岩。 23、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并把它们带 到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沉积,沉积物越来越厚。在压力和水中胶结构的作用下,沉积物逐渐形成岩石吗,其中被泥沙掩埋的动植物遗体变成了化石。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24、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年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___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