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

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
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

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

《新课程标准》整体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站得高一些,目光远一些,从整体入手。纵观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内容体系的组织中,教材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整体知识观,扣准知识跳动的脉搏,通盘考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本身内容的衔接,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逐步渗透数学文化,并使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数学体系。

一、扣准知识脉搏,重视知识衔接

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学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知识的“质”与“量”为一体。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打破常规教法,通过关键问题的追问、求同存异的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间的联系。

情景:

(1)谁来说说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2)谁来说说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谁能把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它们之间能添上什么符号?

(4)谁能把小数写成分数形式?它们之间能添上什么符号?(5)今天,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能会有什么基本性质?例如:1\6 =()=()=(),谁能猜想一

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

实验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心率遥测法则是根据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显示。 [实验器材]: 听诊器、秒表、节拍器、POLAR心率遥测系统。 [实验内容]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5 min。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量时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min)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min,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和6min的脉搏。 3、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 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现常采用POLAR心率遥测法。首先,将带有传感发射器的胸带固定在胸前,松紧适度。再将手表遥测仪戴在手腕上,使“选择”键处于“测试”状态,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开始测定相对安静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测试完毕,再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手表遥测仪停止记录。最后,按“回忆、回收”键,手控提取记录数据或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4、基础心率、最大心率、心率贮备、靶心率和靶心率范围的测定 基础心率通常是早晨刚刚醒来尚未起床活动时的心率。 运动时运动强度与心率成正变关系,当人体进行大强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限水平,这就是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一般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或者HRmax=208-0.7×年龄。 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称心率贮备。如靶心率是运动训练或体育课,体育锻炼中欲达到的心率,如要跑10000m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则HR=150次/分即为靶心率,但靶心率控制十分困难,故体育实践中,常用靶心率的范围。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80%。

(完整版)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上周,我们讲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心脏康复的大概内容。这周,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心脏康复的三期康复内容。 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1期: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期,在患者入院后脱离急性危险期之后即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在1期康复期中,当患者符合运动康复开始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实施运动康复。 通常,康复干预在入院24h内开始,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会延迟三到七天以后再酌情进行。而且,一般患者入院7天左右,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此时的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一般运动康复的流程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旁——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在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应该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 如果患者感觉到费力或者运动后较静息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如果是做CABG手术的患者,还应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用力咳嗽时,可在胸口抱住定制小枕头,以防伤口震裂,保护伤口。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

第2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进行。 2期康复是在1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为1期康复的时间有限,2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1期的延续,也是3期的基础。2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2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分钟即可。 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为3-5次/周,目标心率可比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也可用Borg评分表衡量,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即可。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主要包括有:俯卧撑、哑铃、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Borg评分可在11-13分。 做此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运动过程中切记,要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 1教案 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心跳 1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运动负荷

教学内容:运动负荷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步骤: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 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有关运动后降心率策略选择的分析报告

首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 关于运动后降心率策略选择的研究 作者:四中高二(2)班翟羽佳联系方式: 66167608

本人重声明:所成交的数学应用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的成果,除文中已经著名引用的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论文作者签名:翟羽佳 日期:2008年12月8日

目录 题目页 -------------------------------------------- 1 扉页 -------------------------------------------- 2 目录 -------------------------------------------- 3 前言 -------------------------------------------- 4 方法 -------------------------------------------- 4 讨论 -------------------------------------------- 9 结论 -------------------------------------------- 10 回顾与反思 --------------------------------------- 11 参考 -------------------------------------------- 11

一、前言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加强,“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已成为每一位国人的共识。在四中,每一位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运动后的恢复与调整不仅关心到所有人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学习状态的优劣与精神集中的程度。通过调查文献、参访老师和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在“运动后降心率策略选择”这一问题上众说纷纭,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共识与普及。 为了更好地调节学生在运动后的心率,使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处于一个心率平稳低谷,恢复较好的学习或运动状态,我们针对各种休息方法进行研究与测定,希望从中可以找到一个较好的调节心率的方法,并能同时兼顾科学与效率,为广大学生乃至运动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创新。 我们预期通过不同人群在各种降心率方法下的心率恢复测定,建立数学模型,较精确地找出在各种降心率方法下心率振幅与恢复时间的函数关系,结合统计学知识与医学理论,综合找出一种最符合人类生理特点且最有效率的降心率的策略,将结论应用于实际中推广。 二、方法 1、理论咨询:我们咨询了体育组老师、医务室的老师有关体育运动后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最佳下降曲线:即运动刚结束心率下降得慢,运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心率下降速度加快,最后一段时间心率下降速度减慢直到回复到正常心率。也询问了影响运动后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2、我们两人与数学组谷丹老师讨论和研究制订了对运动后心率变化

人体安静与运动后心率的测定

人体安静与运动后心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实验器材] 听诊器、秒表。 [实验内容]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5 min,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量时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min)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min,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和6min的脉搏。 3、最大心率、心率贮备和靶心率范围的测定 运动时运动强度与心率成正变关系,当人体进行大强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限水平,这就是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一般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称心率贮备。如靶心率是运动训练或体育课,体育锻炼中欲达到的心率,如要跑10000m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则HR=150次/分即为靶心率,但靶心率控制十分困难,故体育实践中,常用靶心率的范围。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80%。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课教学设计 秦开二中王晓民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顺利完成安静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7.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学生自学讨论小辞典与知识链的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依据熟知的生理知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假设,通过对小辞典与知识链的自学与讨论,学会对脉搏的形成认识与心率的关系。】 8.探究“运动状态与脉搏变化的关系”的方案设计,请将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逐一完成。――善导,促思,精讲。 每小组选择一运动状态,并进行这一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活动①.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②.活动完成后,立刻测脉搏,测量者在自己记数的同时,感觉脉搏与安静状态比较,有何不同。 ③.记录员记录 ④.计算员对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小组成员自测脉搏,并感知自己脉搏恢复正常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内两次脉搏的变化,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评互评中成长。】 9. 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对优秀摔跤运动员心率和心率恢复影响的比较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对优秀摔跤运动员心率和心率恢复影响的比 较研究 姓名:刘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指导教师:王梅 20100301

摘要 研究目的:应用SUUNTO遥测心率团队包监控队员在不同方式力量训练中的实时心率与心率恢复速度变化,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准确的掌握训练情况。了解不同方式力量训练方法对摔跤运动员训练中最高心率、心率恢复的影响情况,探讨这些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以及两心率指标与运动员疲劳的关系,从而为我国摔跤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科学、量化的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10名中、小级别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名参加第11届全国运动会的重点运动员,应用SUUNTO团队包监控一般力量训练、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耐力训练的每次训练的心率变化,训练结束后采用SUUNTO TEAM MANAGER分析软件对收集的训练中最高心率(submaximal heart rate, HRsubmax)及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HRR)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1.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对HRsubmax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专项力量耐力训练的强度(93%HRmax)显著高于专项速度力量训练(89% HRmax)和一般力量训练(88% HRmax),而后两种训练方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 专项速度力量训练HRR为24.9±6.08bpm,与其他两种训练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专项力量耐力训练(22.6±4.89bpm)的恢复速度稍高于一般力量训练(21.6±4.62bpm),但两种力量训练中心率的恢复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般力量训练前后HRsubmax的差值为 5.7±11.14bpm,一般力量训练对队员的次最大心率无有效影响(p=0.140)。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前后HRsubmax的差值为-7.6±9.18bpm,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对运动员训练中的次最大心率有效果(p=0.028)。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前后HRsubmax 的差值为-5.6±8.32bpm,专项速度力量训练有效果(P=0.062)。一般力量训练前后HRR 的差值为0.5±3.42bpm,一般力量对HRR无效果(p=0.655)。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前后HRR的差值为5.56±3.48bpm,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对HRR有效果(P=0.001);速度训练前后HRR的差值为 4.36±3.58bpm,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对HRR有效果(p=0.004)。 4.HRsubmax与HRR的相关性在不同方式力量训练间存在差异,专项速度力量训练中两指标间呈弱负相关;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中两指标间呈正相关。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

老人运动后心率是多少

老人运动后心率是多少 文章目录*一、老人运动后心率是多少1. 老人运动后心率多少合适2. 老人运动心率与健康有何关系3. 老人参加哪些运动可保持合适心率*二、老人运动要注意什么*三、老年人如何保持理想心率 老人运动后心率是多少 1、老人运动后心率多少合适一个人的最大心率大约是220减去年龄,运动时达到最大心率的65%~85%效果最好,如40~50岁的中年人,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18~153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04~135次/分钟,但若是心脏病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5%。 适量运动要把握“三五七”原则:“三”指每天步行最好三千米,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五”指每周步行五次,只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才有效;“七”指运动的适量。什么时候算是运动适量了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有氧运动自测脉搏,有一个公式:运动后的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比如60岁老人,运动后脉搏在110次/每分钟较为合适。 2、老人运动心率与健康有何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心跳可能与寿命成反比,即心跳越慢,寿命越长;心跳越快,寿命越短。如果成人安静时的心率维持在60次/分钟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反

之,如果安静时的心率大于80次/分钟,其寿命明显缩短。 老年人的心率肯定都是比年轻人要慢得很多,上面的知识都说了心跳和寿命是成反比的,所以平时生活中如果家里的老年心跳节奏一直是快,那么久一定要注意老人的身体,以免发生心律不齐或者其他心脏疾病,老年人不比年轻人,恢复条件没有年轻人好,所以一定要照看好家里的老年。 3、老人参加哪些运动可保持合适心率 3.1、散步 在公园或是其他环境好的地方散步,既能锻炼心肺,还能欣赏景色,快走消耗能量多,并且不会对关节造成太大的压力。 3.2、骑自行车 如果你想欣赏山川的美景,山地车可以帮你实现这一愿望。与徒步走和长跑不同的是,这项运动对关节的压力更小,而且能量消耗和耐力锻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运动。 3.3、打篮球 喜欢团队运动的人肯定拒绝不了篮球的诱惑。上下肢得到锻炼的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会提高。 3.4、慢跑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锻炼,那么慢跑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小编建议,最好是和伙伴一起运动,因为老年人突发状况多,多个人一起做运动的话,当突发状况时,有个人可以及时求救。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 heart recovery rate )是一个有效的健康标准。怎样正确地检测运动后心脏恢复率,专家们持有不同意見。大部份生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心脏恢复率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 持续地进行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状态。在图上是一个水平线段。然后,慢慢地恢复到原来安静时的心率。 重要的是,心率最显著下降是在运动后一分钟內发生的。从那段时间以后,数分钟內几乎没有变化。这个时期叫做静止期。静止期的状态往往持续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往往有较长的静止时间。但一个人的心率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长短,并不多么重要,因此,从停止运动到完全恢复到原来安靜时心率所费的时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运动刚刚停止后,最初阶段的心率降低情況才是最重要的。 运动后一分钟以內,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间。用这样的检测方法可以知道,心率是怎样降下来的。不仅知道心率下降了多少,还可以看出最初的心率曲线下降的坡度。 我们可以做个练习,用和在诊疗所一样的方法,求出自己的心脏恢复率。先测一下运动刚刚结束后6分钟的心跳数,再从运动后正好1分钟时开始数6秒钟的心跳次数。按照下列公式,从前一个数減去后一个,再被10除,就得到心脏恢复率。 求心脏恢复率的公式(1分钟方式)如下:(运动心率-1分钟后心率)÷10 =恢复率。 根据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数值越高,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表示你的心脏越健康。当然,这种测试方法对于我们不太了解的心脏或许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可是,这个数值确实是一项优秀的指标。 有些人心脏恢复很快,往往在30秒以內就进入静止状态。 为了更准确地求出这些人的心脏恢复率,还有一个求心脏恢复率的公式( 30秒钟方式):( 运动心率- 30秒后心率) ÷5 = 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的水准表 2以下不好 2 - 3 还算可以 3 - 4 好 4 - 6 优 7以上最优

脉搏与运动负荷

教学内容:脉搏与运动负荷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步骤: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能够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升,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实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相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能够达到220次/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因为人们的体能水平存有一定差异,所以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 们能够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运动后心率恢复和恢复期室性早搏-郭继鸿

运动后心率恢复和恢复期室性早搏 在分级递增运动试验停止后,心率的下降通常呈现两个阶段,最初30秒到1分钟为心率早期快速下降期。Imai等人证实心率早期快速下降在运动员最明显,而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减弱,并且阿托品可以使其消失。因此,副交感再激活似乎在调节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由于副交感神经张力的降低和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因此,人们推测运动后心率恢复的减弱同样也能预测死亡风险的增加。一项包括2428例进行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并计划进行首次冠脉成型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后1分钟内心率恢复≤12次/分和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显著相关(阳性预测值为19%,阴性预测值为95%;经混合变量调整后的危险比为2.0,95%C1为1.5~2.7)。 在不同人群进行的后续研究也证实了运动后心率恢复现象的减弱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Duke平板运动试验评分、左室收缩功能、不同的恢复方案和冠心病血管造影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后,运动后心率恢复仍然可以预测死亡率。运动后心率恢复结合运动能力同样能预测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如果运动后心率恢复降低,那么其从血管重建治疗中的获益也降低。换言之,只有当运动后心率恢复正常时,血管重建才能使缺血患者的存活率得以改善。Paris Civil Seivants研究结果报道了心率恢复和SCD之间的特殊关系,但这一研究对象在进行运动试验时并没有心血管疾病。 尽管已有充分的数据表明运动后心率恢复和死亡率有关,但对常规应用这一指标进行SCD的临床危险分层的做法仍有质疑。目前,尚未确定理想的运动后心率恢复的检查方案,以及诊断异常的临界值;有人主张采用直立位检测并将恢复期心率≤12次/分视为异常,而其他学者则主张采用坐位并且将恢复期2分钟时心率<22次/分视为异常。如果需要在卧位状态下检测运动后心率恢复(例如在进行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有人提出将心率≤18次/分视为异常。此外,检测异常结果的可重复性并不足以表明可以应用运动后心率恢复这一指标对个体(而不是群体)进行危险分层。另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心率恢复研究的数据还不充分。 和运动后心率恢复有关的一个指标是运动后恢复期出现的室性早搏。人们推测其也可以反映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活性。研究显示,无论患者有无心衰或冠心病,运动后最初5分钟内出现频发或严重室性早搏时和死亡风险有关。 结论:尽管运动后心率恢复和恢复期的室性早搏是预测死亡的新颖而有趣的指标, 但其在SCD)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尚未得到证实。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2.2.3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案 (新版)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2.2.3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教案(新版)冀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在了解心脏和血管知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提高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兴趣。通过探究体育运动和脉搏的关系,得出结论:心率与脉搏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同时为后面学习物质运输的路线及心脏、血管的保护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过程及方法的学习,学生们能对问题做出假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探究计划。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民主、活泼、合作的课堂氛围。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设计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民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及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2.分析实验结果。 技能性目标 1.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脉搏。 情感性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确立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形成愿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将学生5-6人分为小组、每组一个秒表,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等;每组有部分学生课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一部分学生跳绳。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2.3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新版)冀教版 教材分析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淋巴循环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但在生理学中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关系并找出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的联系。 学生分析 本节课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这节课的教学的难点应当是如何通过犬颈部淋巴与血浆成分的比较作为突破口,打破学生对淋巴的形成及意义的陌生感。 设计理念 对学生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即通过已有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推理

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步骤: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 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三)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得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

运动与心率

运动与心率 心率训练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在欧美,随着运动心率表的普遍使用,这种有氧锻炼方式早已被人们认识并接受。 早在七、八十年代,运动科学研究就表明,心率与运动强度是对应的,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快,而且最好的运动心率是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被称为目标心率。通过心率表来控制运动强度,能很方便地进行减体重和心肺功能的锻炼。 锻炼者可以使用运动心率表对自己进行指导。有了心率表,你可以通过热身运动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心率,然后有针对性地设定锻炼时间进行心率训练。当你的心率超过目标心率范围时,心率表会自动“报警”,这样,你的运动强度就能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于提高你心肺功能的水平上。 心率训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室内健身设备都是用年龄来估算目标心率,同年龄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胖是瘦,器械可参照的目标心率都是一样的,而现在的心率表则与之不同,它一般是根据运动逐级递增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曲线来确定目标心率的,比先前的标准更细致,更具科学性和可参照性。二是心率表是在低强度运动中测试人的目标心率区域的,安全性好,而跑台、功率车等是在人达到运动极限强度后才给出目标心率的,体质差或有心脏病隐患的人很容易发生危险。三是运动心率表在运动后可以很准确地显示出本次运动所消耗能量和脂肪的百分比,这对我们了解自己的运动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心率 心率(HR)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心率作为血液循环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而在运动中被广泛地应用。运动中,心率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运动强度、机体的代谢水平,在有氧运动中常用心率作为控制运动强度的指标。运动后,心率的恢复又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适宜与否以及心脏机能状态的指标和依据。安静状态时基础心率的测定,在医务监督中则可作为判断某一阶段机体是否有过度疲劳和评定运动员训练程度的指标。 怎样测量一个人的心率? 简单的办法就是:盯住表的秒针,并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或置于颈部可以感觉到脉搏的地方,找到脉搏以后,盯住表的秒针开始数脉搏的跳动次数直到秒针达到10秒钟,将所得的次数乘以6就得到你的心率(次/分钟)。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佩戴心率表会更加理想。 许多人都知道“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究竟什么是“有氧运动”,多数人却不能说得清。在一些运动项目中,由于运动时间短,运动强度大,氧气来不及充分地供应,致使乳酸在体内大量积累,这时人体呈现缺氧状态,这样的运动叫无氧运动。如径赛项目中的400米以下的项目,都属于无氧运动。在运动中氧气能充分地得到供应,身体基本上处于不缺氧状态,这样的运动项目叫有氧运动。多数运动项目都是有氧运动。因此,健身与训练不能用有氧和无氧来区分。

心脏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处方

心脏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处方 一、目的 运动处方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方的目的进行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后,心脏病变已得到满意的纠正或改善,但心脏手术可使患者术后出现体力不济、心肺功能低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运动处方旨在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 二、运动方式 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能情况选择医疗体操、步行、功率自行车、跑台等方式及上述不同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运动,先用医疗体操作准备运动,医疗体操的内容包括腹式呼吸练习,头、躯干、上下肢体的活动,然后进行医疗步行或功率自行车或跑台的训练,最后以慢速步行作为整理运动结束。 三、运动强度 按心电运动试验终止时负荷数的50%作为第1天起始运动的负荷数进行训练,以后每天递增10%;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运动试验终止心率的70%~85%;疲劳程度控制RPE12~14级。运动强度可根据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代谢当量、心率、自觉疲劳程度等来确定。 (一)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在运动处方中常用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来表示运动强度,50%~70%VO2max的运动是有危险的。 (二)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1MET是指1kg体重,从事1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活动强度称为1MET[MET=3.5mL/(kg·min)]。1MET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代谢的水平。任何人从事任何强度的活动时,都可测出其吸氧量,从而计算出MET数,用于表示其运动强度。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如已测出某人的适宜运动强度相当于多少MET,即可找出相同MET的活动项目,写入运动处方。 (三)心率:除去环境、心理刺激、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运动处方实践中,一般来说达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达最大功能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或称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日本称为“目标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为精确地确定各个病人的适宜心率,须做运动负荷试验,测定运动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心率或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确定最大心率,该心率的70%~85%为运动的适宜心率。用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具体推算的方法有: 1公式推算法 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即:靶心率=(220-年龄)×65%(或85%)。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的,可用:靶心率=170-年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用:靶心率=180-年龄。 2耗氧量推算法 人体运动时的耗氧量、运动强度及心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耗氧量推算靶心率,以控制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min-1;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50%~6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min-1;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即:小于4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min-1。在实践中可采用按年龄预计的适宜心率,结合锻炼者的实践情况来规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四)自感用力度自感用力度是Borg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来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自感用力度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密切相关,如:吸氧

运动脉搏测量运动负荷的方法

题课:运动脉搏测量运动负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提问: 1、我们在剧烈运动后,有什么明显的感觉? 2、为什么出现这种感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脉搏的概念 脉搏概念:脉搏是体表可以扪及的动脉搏动,心脏收缩后,血液由左心室射向主动脉,使主动脉壁扩张,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壁则弹性回缩,这种扩张与收缩的运动形成动脉血管的搏动,随着动脉管壁传送,直至在身体浅表部位的动脉,人们可以扪及到的动脉搏动便与心跳相一致。 脉搏的单位次/分,一分钟脉搏跳动了多少次。(10秒钟的脉搏数,再乘以6) 2、技能目标:掌握测量脉搏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脉搏、控制自己的运动量。 教材分析: 重点:掌握脉搏的测量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脉搏、控制自己的运动量。 教具:PPT、秒表。 用脉搏测量运动负荷 一、适宜运动脉搏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搏,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搏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搏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搏一般为200/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搏可以达到220/分。最高脉搏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搏应保持在最高脉搏的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搏也有所不同。我们

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搏率: 适宜的运动脉搏=(220-年龄)×60%~85%,例如:40岁的男子运动后适宜 心率为(220-40)×60%~85%,即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为108~134次比较合适。如果超过上限,说明运动负荷偏大了。 体质好、经常运动者,可选择中间偏上范围;体质稍差、刚开始参加运动者,可选择下限,慢慢提高标准。 二、心率指数法 心率指数是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与相对安静时的心率的比值(心率指数=平均心率÷相对安静时心率),指数越大,运动负荷也越大。由于该指数可以反映负荷强 三、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技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到增多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若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前一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四、测量脉搏注意事项: 1、诊脉前应使病员安静。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3、如发现有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个人测脉搏,两人 同时开绐数一分钟,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法为心率/脉搏/分。 五、、作业 1、测量家人、同学的脉搏; 2、测量自己的脉搏(晨脉、安静时的脉搏等),并作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