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展与展望_董耘婷----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展与展望_董耘婷----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展与展望_董耘婷----

·医药综述·

1 发展史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arbapenems)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类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1976年,默克公司的科学家从卡特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 )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广谱、强力抗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硫霉素(thienamycin)。随后,越来越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开发上市,包括亚胺培南(imipenem)、美罗培南(meropenem)和比阿培南(biapenem)等(表1)。需说明的是,法罗培南属青霉烯类抗生素,但常被混淆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展与展望

董耘婷1* 张永信2**

(1.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 201508;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 200040)摘 要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一组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相当稳定,杀菌活性优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等多重耐药菌所致院内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本文简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发展史,着重介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多利培南和泰吡培南酯等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地位。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厄他培南 多利培南 泰吡培南酯

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16-04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carbapenems

DONG Yun-ting 1*,ZHANG Yong-xin 2**

(1.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508;

2.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 Carbapenems with a special β-lactam structure are stable to most clinically finding β-lactamases. They have potent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 wide rang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aerobic bacteria,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ephalosporins in safety,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Carbapenem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the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species and multidrug-resistant nosocomial infection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carbapenem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review with focus on the specificity and clinical position of those products including imipenem,meropenem,biapenem,panipenem,doripenem and tibipenem pivoxil.

KEY WORDS carbapanems ;imipenem ;meropenem ;biapenem ;panipenem ;ertapenem ;doripenem ; tebipenem pivoxil

*

作者简介:董耘婷,药师,主要从事处方调配审核工作。E-mail :yunting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34467408.html,

**

通讯作者:张永信,教授

表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发展史

药名

商品名

开始研发年份

上市年份研发公司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Tienamv, 泰能19791985 默克

美罗培南 Merrem 19871994 日本住友和阿斯利康 比阿培南

Omegacin 19882002 日本Lederle 和惠氏制药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Carbenin,克倍宁19901994 日本三共 多利培南 Finibax 19942005 日本盐野义 厄他培南 Invanz 19962001 默克 泰吡培南酯

Orapenem

2005

2009

日本明治制药

2 常用品种2.1 亚胺培南

亚胺培南是第一个获准用于临床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的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尤其是

医 药 综 述

PBP-1a、PBP-1b和PBP-2结合,但因易被人肾脏上皮细胞的脱氢肽酶Ⅰ(DHP-I)代谢失活,故须与DHP-I 抑制剂西司他丁(cilastain)联用(通常为l:1)。

2.2 美罗培南

与临床广泛使用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比,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尤其是美罗培南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稳定,而ESBLs和AmpC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由于美罗培南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对大多数病原菌呈现强力抗菌作用,故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所致感染的优选药物之一。

此外,美罗培南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有效治疗脑膜炎,对耐药菌和产β-内酰胺酶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1]。美罗培南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没有亲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安全性优于亚胺培南,更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重症感染伴有中枢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治疗[2]。

2.3 比阿培南

比阿培南对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超广谱的强力抗菌作用,且较少发生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细菌耐药性问题[3~5]。比阿培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的体外活性较亚胺培南强2~4倍、抑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美罗培南强4~8倍,对不动杆菌和厌氧菌等的活性也优于头孢他啶[6]。

比阿培南对DHP-I稳定,不需与DHP-I抑制剂联用。Hiraishi等[7]比较了比阿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panipenem)、美罗培南和头孢甲肟(cefmenoxim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比阿培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相当,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当。此外,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杀菌速度明显快于其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4 帕尼培南

帕尼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8],特别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为突出。近年来,一些院内感染流行菌株如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但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因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没有交叉耐药性,故对这些菌株仍具强力抗菌活性[9]。

帕尼培南有肾毒性,故需与肾保护剂倍他米隆以重量比1∶1联用[10]。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是多重耐药菌(尤其是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以及重症需氧菌与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混合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11]。

2.5 多利培南(doripenem)

多利培南是一个较新进入临床应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与美罗培南相似,含有一个1β-甲基链。多利培南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对革兰阳性菌如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而与亚胺培南相当;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奥克西托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摩氏摩根菌、弗氏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MIC在0.063~0.500 μg/mL间,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2~8倍,略逊于美罗培南;对黏膜炎莫拉菌的抗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强2~4倍,但不及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较好的活性,对从糖尿病足感染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4倍、美罗培南的2倍[12]。

数项多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多利培南对复杂性尿道感染的治愈率与左氧氟沙星相当,对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治愈率与美罗培南相当[12]。多利培南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补充申请也已处在美国FDA的审批阶段。

不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神经毒性,可导致癫痫发作。但多利培南已经体外试验显示,其对GABA受体的亲和性低,故较少引起惊厥[13]。

2.6 厄他培南(ertapenem)

一项药敏试验比较了厄他培南与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对由11个北美国家医学中心分离出的5 558株临床病原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发现厄他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活性较亚胺培南强,而亚胺培南对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更强[14]。另一研究显示,厄他培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的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相当,对革兰阴性需氧菌(除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抗菌活性则优于亚胺培南[15]。

厄他培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除非发酵菌之外的各种敏感细菌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复杂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急性盆腔感染(包括产后子宫内膜炎、流产相关感染和妇产科术后感染)。

2.7 泰吡培南酯(tebipenem pivoxil)

泰吡培南酯是第一个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因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黏膜炎莫拉菌(布兰汉球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泰吡培南敏感,故其治疗对青霉素

医 药 综 述

敏感或耐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感染的疗效较好,可用于儿科患者耳、鼻、喉和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持续性中耳炎和细菌性肺炎治疗[16]。

3 主要在研品种

3.1 托莫培南(tomopenem)

托莫培南是一个旨在用于院内感染的注射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极广谱的抗菌作用,其中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相当。托莫培南抗MRSA的活性与其对PBP-2a的高亲和性有关,而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对变异的铜绿假单胞菌有活性。这些变异铜绿假单胞菌株表现为:1)过量地产染色体编码的AmpC β-内酰胺酶;2)过量地产多药流出通道(multidrug efflux pumps)MexAB-OprM、MexCD-OprJ和MexEF-OprN,但缺乏外膜膜孔蛋白OprD[17]。

托莫培南对DHP-I稳定,在肾小管分泌少,血浆半衰期较其它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长。托莫培南独特的抗菌活性和药动学特点可能对治疗一些由耐药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有益。托莫培南目前还未获准临床应用。

3.2 阿祖培南(razupenem)

阿祖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覆盖范围包括MRSA、对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VREF)等,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也具抗菌作用。阿祖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是减少药物从细胞外膜膜孔蛋白和从MexAB-OprM系统的流出。阿祖培南对MRSA的PBP-2a和耐氨苄西林VREF的PBP-5有高亲和性。阿祖培南现尚处在临床Ⅱ期试验阶段。

4 开发方向及展望

目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开发方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的活性。1990年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具抗MRSA活性的品种受到关注。在现研发中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托莫培南和阿祖培南的体外抗MRSA效果显著,主要与对MRSA的PBP-2a有高亲和性有关。比阿培南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优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托莫培南。

2)开发口服品种。口服碳青霉烯抗生素都是酯型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好,能在体内迅速被酯酶水解成原药而发挥作用。泰吡培南酯是获准临床应用的第一个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3)寻找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等都有很强作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现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大多都有广谱的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活性,但目前还缺抗MRSA和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均很强的品种。

4)降低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某些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易于发生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较高,而多利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的相关性较低。在今后的新药开发中,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不容忽视。

5)延长药物的半衰期。药物半衰期长可减少给药次数,保证药效。到目前为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数厄他培南的半衰期最长,可一日给药1~2次。

5 结语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迄今已知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通过对这类抗生素的发展以及抗菌活性、特点和不良反应的描述可以看出,今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开发方向是寻找对多重耐药菌株有效且兼顾抗铜绿假单胞菌和抗MRSA活性、兼有注射和口服剂型及神经系统毒性低的新品种。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优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继问世。

参考文献

[1] 王洪星,田洪英,张庆红. 美罗培南的抗菌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1):963-964.

[2] 黄仲义. 美罗培南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

临床杂志,2005,24(12):971-973.

[3] 李浩,刘浚. 新型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阿培南[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6):261-264.

[4] Bonfiglio G,Maccarone G,Mezzatesta ML,et al. In vitro

activity of biapenem against recent gram negative and gram positive clinical isolates[J].Chemother,1997,43(6):393-393.

[5] 林赴田. 新型碳青霉烯抗生素比阿培南的药理研究与临床

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 1999,8(1):14-17.

[6] 陆宏国,薛春余,徐玉凤, 等. 抗菌药比阿培南[J].药

学进展,2003,27(3):186-187.

[7] Hiraishi T,Miyata A,Hara T,et al. Bactericidal activity

for biapenem against various bacteria[J].Jpn J Antibiot,2001,54(12):581-595.

[8] 何菊英,刘松青,藏雷. 新型碳青霉烯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103-107.

[9] 何菊英,刘松青,林彩.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体外抗菌

活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1):26-31. [10] 何菊英,刘松青,陈泽莲,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

医 药 综 述

液和尿中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浓度[J].中国新药与临

床杂志,2003,22(2):87-91.

[11] Mouton JW,Touzw DJ,Horrevorts AM,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carbapenems:Clinical implications [J].Clin Pharmacokinet,2000,39(3):185-201.

[12] 杜贯涛,刘广军. 多尼培南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

药导报,2009,28(10):1324-1326.

[13] Horiuchi M,Kimura M,Tokumura M,et al. Absence

of convulsive liability of doripenem,a new carbapenem antibiotic,in comparison with beta-lactam antibiotics[J].Toxicol,2006,222(1-2):114-124.

[14] Fuchs PC,Barry AL,Brown SD. In vitro activities of

ertapenem (MK-0826) against clinical bacterial isolates from

11 North American medical center[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6):1915-1918.

[15] P a n k n c h G A,D a v i e s T A,J a c o b s M R,e t a l.

Antipeneumococoal activity of ertapenem (MK-0826) compared to those other agent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2,46(1):42-46.

[16] 张文君,吴文芳,冯小龙. 新型口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泰吡培南酯[J].河北医药,2010,32(18):2596-

2599.

[17] Koga T. Potent in vitro activity of tomopenem (CS-023)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8):2849-2854.

(收稿日期:2011-05-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大环内酯环这一基本化学结构和相似抗菌谱的抗菌药物,可按组成大环内酯环的碳原子数进一步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是快速抑菌剂,通过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结合而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由此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阻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起到抑菌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不仅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活性,而且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胞内病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等均有活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比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小,且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姚晓英1 张永信2

(1.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 201508;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 200040)

摘 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疗效好、安全性高,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耐药菌的日趋常见,医药研究人员加快了对各类新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其中,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修饰,获得了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已上市的泰利霉素和正在研发的赛红霉素等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回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史,着重介绍酮内酯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及其代表性药物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酮内酯类抗生素 桥酮类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9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19-04

History and recent progress of macrolides

YAO Xiao-ying1,ZHANG Yong-xin2

(1.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508;

2.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 As one group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macrolid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or more than 50 years owing to their good efficacy and high safet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ll kinds of new antimicrobial drugs have been accelerated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drug-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Ketolides the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s were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in which telithromycin in the market and cethromyci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have shown good prospects in clinic application. History of macrolide development is briefly reviewed.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ketolides,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other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s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macrolides;ketolides;bicyclolides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附件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就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与厄她培南。厄她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她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她丁及倍她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与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与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

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 试题答案

项目名称:2019年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全员培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试题答案 1、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 A、对绝大多数G+与G-、需氧菌与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B、产ESBL 菌株所致严重感染的首选药 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D、对于沙雷菌属、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大多优于头孢他啶 E、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的作用优于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b ) A、亚胺培南——肾毒性大,易代谢,需与酶抑制剂联用;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B、美罗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C、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 R位提高蛋白结合率,半衰期延长;神经毒性降低 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E、比阿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几乎无神经毒性 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其中亚胺培南发生率较高,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发生率较低,故亚胺培南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 C、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 D、可导致皮疹、瘙痒、发热、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E、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方面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一般能为患者所耐受 窗体底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比较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PA)对主要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阐明耐药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医学杂志,遴选2006~2009年报道的相关药敏实验数据,作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PA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依序是21.29%(1389/6524)、24.34%(556/228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627,p<0.01)。结论:临床抗PA感染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首选亚胺培南。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可形成多重耐药,其耐药机理主要是因其产生金属酶,携带有金属酶的整合子在PA间快速播散。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主要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临床抗PA感染中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旨在比较两者对PA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查阅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医学杂志,遴选2006年至2009年所报道的相关资料,将文中所报道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归类和数据处理,根据被测菌株数,推算还原耐药菌株数,按文献累加被测菌株数和耐药菌株数,计算总的耐药率[1-6]。然后将PA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作比较,即进行卡方检验,计算X2值,求P值,并阐明耐药机理。 2、结果见下表 3、讨论 3.1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亚胺培南耐药率(21.29%)低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 4.34%),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627,P>0.01)。 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宜首选亚胺培南。但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仍比较高,可见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问题不容忽视。 3.2 PA对亚胺培南等碳青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理是:①PA产生金属酶,尤其是IMP型金属酶是我国临床感染检出率最高的金属酶,此金属酶属于β内酰氨酶类,可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且不受酶抑制剂的影响[7]。这是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的基因位于PA质粒或染色体上,并能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快速传播。整合子也是导致PA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②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也是导致PA 产生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8]。外排泵MexAB-OprM、MexXY-OprM高度表达与调控基因mexP、mexZ发生变异有关。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特性耐药临床应用第一个天然碳青霉烯(carbopenems)类抗生素硫霉素(thienamycins)于1976年由默克公司从牲畜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中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株感染、医院获得肠杆菌属细菌的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为代表。 现对该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耐药情况、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品种介绍 由于天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稳定性,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都是半合成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经上市的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艾他培南和多尼培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1.1 亚胺培南(imipenem) 亚胺培南(商品名泰能)是第一代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其对肾脱氢肽酶1(dehydro peptidasse1, DHP1)不稳定,易被降解,降解后产生肾毒性,因此,临床上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 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以防止亚胺培南在肾小管处被破坏,减少亚胺培南的肾毒性[1]。 1.2 帕尼培南(panipenem) 帕尼培南(商品名克倍宁)为亚胺培南的类似物,与亚胺培南相比,其对DHP1的稳定性强。由于其肾毒性,临床上与有机阳离子转移抑制剂倍他米隆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1)制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 1.3 美罗培南(meropenem) 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品种,是第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都很安全,增强了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菌活性。 1.4 比阿培南(biapenem) 比阿培南是继美罗培南以后第二个可以单独给药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其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比,其肾毒性几乎为零,且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更安全、有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 1.5 艾他培南(ertapenem) 艾他培南是一种广谱长效、对DHP1稳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半衰期也较长[4]。 1.6 多尼培南(doripenem) 多尼培南是一种新的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 2 作用机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 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 3.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相关规定 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

碳青霉烯类比较

亚胺培南:对粪肠球菌仅具抑菌作用,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则无抗菌活性。多数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则对本品耐药。本品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很强抗菌活性。显示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其作用时间因细菌而异,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时间最长。亚胺培南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对肠球菌属和部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具协同作用,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亦具协同作用。由于本品可能导致惊厥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帕尼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略强于亚胺培南,对粪肠球菌的MIC90为0.78mg/L,对屎肠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无抗菌活性。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本品不敏感。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很强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仿或稍强。帕尼培南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抗生素后效应。本品在正常脑脊液中含量低,但在炎性脑脊液中可达到治疗多数敏感菌的有效浓度。 美罗培南:增强其对需氧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并减轻了其肾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美罗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比稍逊,对粪肠球菌的MIC90为8 mg/L,而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则无抗菌活性。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强2~8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强2~4倍。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本品亦不敏感。本品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很强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仿或稍强。由于本品引致癫痫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亚胺培南低,本品可适用于细菌性脑膜炎,尤其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或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所致脑膜炎。本品与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受体亲和力远较亚胺培南为低,故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比后者低。用药期间如发生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减少剂量或停药。 厄他培南:其血浆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糖不发酵菌抗菌作用差。厄他培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高度抗菌活性,但稍逊于亚胺培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本品耐药。本品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显著优于亚胺培南。但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对本品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 “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应当提倡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多样化,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 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 3. 有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本做病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评价细则 一、评价细则说明 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注释: [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 [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附录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 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 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内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 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内生肌酐清除率< 20ml/min者超过推荐剂量时癫痫发生率上升。 ③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 ④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 (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 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 ⑤对肾功能损害的儿童(血清肌酐>2mg/dl),尚无

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荟萃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年5月20日第19卷第3期?Chin?J?Infect?Chemother,?May?2019,?Vol.?19,?No.?3 300 ·论著·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 的荟萃分析 赖?静1,?张?琪1,?梁?园1,?刘滔滔2,?温?燕2,?张宏亮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CRE/CRK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研究,检索年限截至2018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GRAD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英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合计212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双碳青霉烯类联用可降低28/30 d死亡率(OR=0.41,95%CI:0.21~0.79,P=0.007),改善临床疗效(OR=2.07,95%CI:1.10~3.88,P=0.02),提高细菌清除率(OR=2.05,95%CI:1.05~3.99,P=0.04)。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低等级、弱推荐。结论双碳青霉烯类联用可增强对CRE/CRKP的抗菌作用。 关键词:双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荟萃分析;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R516;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9 ) 03-0300-06 DOI: 10.16718/j.1009-7708.2019.03.014 Effectiveness of double-carbapenem therapy on carbapenem-resistant infections: a meta-analysis LAI Jing, ZHANG Qi, LIANG Yuan, LIU Taotao, WEN Yan, ZHANG Hongli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No. 923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uble-carbapenem therapy (DCT) in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or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by meta-analysi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for the double-carbapenem therapy on carbapenem-resistance infection in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CBM,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e, which were published before January 2018.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by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 and GRADE was used for evidenc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grading. Results Three case-control studies in English involving 2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DCT could reduce the 28/30-day mortality (OR=0.41, 95% CI: 0.21-0.79, P=0.007), and increase clinical cure rate and the microbiological eradication rate (OR=2.07, 95% CI: 1.10-3.88, P=0.02; OR=2.05, 95% CI: 1.05-3.99, P=0.04). GRADE showed that the 3 outcomes were all based on low quality evidence. Conclusions Double-carbapenem therapy can enhanc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CRE/CRKP infections. Keywords: double-carbapenem,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作者单位: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3医院药剂科,南宁 530021; 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第一作者简介:赖静(1985—),女,硕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抗感染研究。 通信作者:张宏亮, E-mail:277749097@https://www.360docs.net/doc/634467408.html,。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他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结构中青霉烯的顺式构象显著不同,具有超广谱极强的抗菌活性,与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强,能够有效渗透细菌外膜,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评价细则 一、评价细则说明 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 [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 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 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 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 0.5g,每6~8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生肌酐清除率< 20ml/min者超过推荐剂量时癫痫发生率上升。 ③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 ④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 ⑤对肾功能损害的儿童(血清肌酐>2mg/dl),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作为推荐依据。 (2)肌注射 剂量为每次0.5~0.75g,每12小时给药1次。本品0.5g和0.75g应分别溶解于1%利多卡因溶液2ml和3ml中供肌肉注射。 2.美罗培南 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等而定,常用量为每次 0.5~1g,每8~12小时给药1次;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增至每次2g,每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g。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剂量为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每次透析结束后应补充0.5g。CAPD患者剂量与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同。 ③老年人生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不需调整剂量,<50ml/min者按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④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治疗脑膜炎时:<7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 ⑤儿童: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 儿童,一次500mg,每8小时1次。治疗院感染肺炎、腹膜炎、血流感染以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时,剂量可加倍。治疗脑膜炎时: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2g,每8小时1次。 ⑥对肾功能损害患者,如果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5-50ml/1.73m2,正常剂量每12小时1次;如果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25ml/1.73m2,正常半量每12小时1次;如果肌酐清除率每分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介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种非典型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以及对beta-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对控制耐药菌、产酶菌感染及免疫缺陷者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研究证明,正是这个构型特殊的基团,使该类化合物与通常青霉烯的顺式构象显著不同,具有超广谱的、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及对beta-内酰胺酶高度的稳定性。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用方式都是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此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存在于细胞浆膜上的蛋白,分两类,一类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酶的活性,参与细胞壁的合成,另一类具有羧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此药的作用靶位,亚胺培南与PBP2的亲和力很强,结合后阻碍细胞壁的合成,可使细菌迅速肿胀、溶解,而且其作用很少受接种菌量(PH5.5~8.5)的影响。美罗培南能迅速渗透入肠杆菌科和铜绿假单孢菌靶位,主要是与PBP2和PBP3紧密结合。 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抗菌药物出现,总是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碳青霉烯类抗

生素虽然刚开始使用时,细菌的耐药性相当低,对常见病原菌的敏感率很高,但碳青霉烯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一样,在临床应用后即出现耐药菌株。目前临床上已出现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菌株。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伴高水平beta-内酰胺酶的持续产生 外膜的通透性对药物进入菌体至关重要,抗生素可以通过通道蛋白直接扩散进入胞内,并到达菌体内的相应作用部位,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的作用。外膜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减少时阻止药物顺利到达菌体内,可以使碳青霉烯类药物MIC值升高,当合并产ESBL或ampC酶时则使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高水平耐药。 2.碳青霉烯酶产生 碳青霉烯酶是指所有能明显水解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beta-内酰胺酶。BUSH-JM分类方法根据生化特征或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性将beta-内酰胺酶分为4类。第一类为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酶),由染色体介导;第二类为青霉素酶和超广谱酶,其中2f亚群是由沙雷菌属与肠杆菌属产生的非金属碳青霉烯酶;第三类为可水解碳青霉烯抗生素的金属酶,为碳青霉烯酶;第四类为其他不能被克拉维酸完全抑制的青霉素酶。Ambler分类方法根据于beta-内酰胺酶的特殊性、动力学参数及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beta-内酰胺酶分为A、B、C、D四类。其中A、B、D三类为碳青霉烯酶。 A类为丝氨酸酶,活性部位为丝氨酸残基,属于Bush分群中的2f亚组。包括阴沟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种由染色体介导的NMC-A、IMI、SME以及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中质粒介导的KPC、GES酶。这类酶都是青霉素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比

《医院药学高级教程》 近来病历抽查发现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这两种药,使用比例上升趋势增长较快。随着该药品的使用增多,临床疗效反应有所下降,为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注意: 头孢西丁属头霉素类,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比较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但头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静脉给药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症状加重等。孕妇应该仅在必需的情况下才使用,对于哺乳期妇女头孢西丁可低浓度分泌进入乳汁,使用的时候应该给予警告。(妇产科使用比例最高)拉氧头孢为半合成氧头孢烯类,其抗菌活性与头孢三代类似,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同,对铜铝假单胞菌的作用不及头孢他啶,对厌氧菌的的抗菌作用明显强于第1,2,3代头孢菌素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老年人缺乏维生素K,使用拉氧头孢增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K预防。(儿科使用比例最高)

头霉素、氧头孢烯类:相似抗菌,区别应用 基层医院 2013年7月15日D11版 文张永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教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了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外,还有一大组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其分子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其中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的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有不少相似之处。 抗菌特点:性似头孢、同中存异 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所含的品种,其药名中都有“头孢”两字,原因是该两类药分别具有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似的分子结构和抗菌谱,但抗菌作用均较头孢菌素弱。头霉素类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包括卡他莫拉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和革兰阳性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氧头孢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沙雷菌属等其他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 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对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的各种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后者的作用更优),这是与头孢菌素的不同点之一。而且,这两类抗生素对细菌产的β-内酰胺酶,包括对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很稳定,其稳定性优于多数头孢菌素,因此可用于产酶菌、耐药菌感染。 1.头霉素类 国内主要应用的品种为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者相比,头孢美唑除了对脆弱类杆菌的作用稍次于头孢西丁外,对需氧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及其他厌氧菌的作用均优于头孢西丁,且对酶的稳定性也较头孢西丁强。以相同的剂量给药后,头孢美唑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头孢西丁。总体上,头孢美唑效果较优,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评价细则 价

及配伍 效评估 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3]

[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 [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附录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 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 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内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 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 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内生肌酐清除率< 20ml/min者超过推荐剂量时癫痫发生率上升。 ③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 ④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 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 ⑤对肾功能损害的儿童(血清肌酐>2mg/dl),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作为推荐依据。 (2)肌内注射 剂量为每次0.5~0.75g,每12小时给药1次。本品0.5g和0.75g应分别溶解于1%利多卡因溶液2ml和3ml中供肌肉注射。 2.美罗培南 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等而定,常用量为每次0.5~1g,每8~12小时给药1次;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增至每次2g,每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g。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50~ 90ml/min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剂量为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每次透析结束后应补充0.5g。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同。 ③老年人内生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不需调整剂量,<50ml/min者按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