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语段梳理及练习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语段梳理及练习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语段梳理及练习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语段梳理及练习

文言语段阅读

[指南针]

复习文言语段阅读,我们必须把握以下重点:①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②对文言词语的辨析;③对文言句义特别是对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④对文言段落的理解;⑤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⑥品味词句表达的妙处及其表达效果;⑦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⑧对文言精段的初步赏析;⑨对文言文写作特色及其思想倾向的评析等。

尤其要明确方法,对症下药:①文言实词、虚词,均要掌握它们的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用法,对于常用的词语更要多读多练多想,做到熟能生巧;②文言句式要注重积累,多读多整理,从整体上把握,善于发现其标志性词语;③文言句子的翻译尽量直译,落实在字词、句式上;④文章断句及诵读,则需要我们自觉阅读,形成语感,熟悉语境,了解语法;⑤文章的写作主旨的理解,则要注意整体感知—细节体悟。

[知识库]

新大纲对阅读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说得很明确:“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实际上暗示了两点信息:

①初中阶段的文言语段阅读检测大多较为简易,多以课内为主。中考题中即使出现一些相对较难的题,命题人往往用客观题降低难度,学生只需要能够辨析即可。因此,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善于总结规律,应试是不困难的;②出题范围大多以重点篇目为主,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素养。这样做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应当重视常用词语的用法、特殊句式的辨别及运用;③文言文的复习要注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字词,增强语感,品味语气语调,明白层次结构。

[魔法师]

(一)2003·湖北荆州市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辞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解析:第1题考查实词的解释,用比较法(客观选择)检测,只需辨析即可;D项“本心”在文中指人的善恶明辨之心、一心向善之心、每个人生来俱有的善的天性。第2题考查虚词用法的掌握,要注重积累,善于辨别;A项中“之”分别解释为“代词,代食物”和“句中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而”的解释分别为“顺接”和“转折”;C项中的“为”均为“做”;D项“者”一个是“放在数词后,相当与‘个’”和“代词,……的(国家)”。第3题翻译的检验,只用选择题考查,难度降低了,但要细心; D项应译为“(只不过)贤者能够不丧失它罢了”。第4题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的考查,难度在于文章本身,题型是选择题,考虑了考生的实际;A项所提全文的主要观点实际上是“人应该保有‘本心’”。

答案:1、D 2、C 3、D 4、A

(二)2004·天津市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②

③④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的旷达胸襟。

解析:第1题考查实词解释。第2题将实词、虚词的比较放在一起,A项“绝”分别为“断绝”和“隔绝”;B项“临”都解释为“到”;C项“之”分别解释为“的”和“句中助词,无实义”;D项“而”分别解释为“表顺接”和“表修饰”。第3题考查翻译。第4、5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第4题用选择题,降低难度,第5题用文中句子和名句比较,有一定难度。

答案: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4、B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2004·北京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加点“通”字与文中“才通人”中的“通”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解析:第1、2题考查实词的解释,第1题用选择题进行比较,第2题用填写。第3题考查翻译。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答案:1、A 2、①顺(顺着)②整齐的样子 3、①渔夫对此感到很奇怪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③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4、要点:①活动②穿着③心情(四)2003·山东省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选自《口技》)

(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核舟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夫呓语其真不知马也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当是时

C.既而儿醒而计其长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人五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妇抚儿乳乳: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

3、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表示评价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

(甲)文:

译:

(乙)文:

译:

4、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请你再列出你喜欢的一种民间技艺,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解析:所选文段侧重点不同。甲文重在描写,乙文重在说明。题1考查实词、虚词的辨析,明白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题2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用法;题3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要求能正确译文;题4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需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知识。

答案:1、B ; 2、①喂奶;②通“拣”,挑选; 3、(甲)文,“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 4、如风筝、泥人、剪纸、踩高跷等;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五)20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请解释选文中的两个加点词。

咨:驱驰:

2、请翻译下面这句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

3、“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 ”

4、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解析:第1题考查实词解释。第2题考查翻译,其中“卑鄙”、“猥”两词的考查为重点。第3题用迁移法考查对文中名句的理解。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5、6题为拓展题,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答案:1、询问;奔走效劳 2、参考:先帝不因为(认为)我身份低微、出身粗鄙,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拜访我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参考: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及对后主的效忠 5、赤壁之战;失街亭 6、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2003?辽宁省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①,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②,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时期的政治家、。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改“”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出原句。

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

B.春和景明政通人和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横无际涯外与天际

5、把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6、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解析:第1题是文学常识。第2题考查错别字,实则考查默写。第3题考查背诵。第4题考查实词一词多义现象,A项“一”均做副词,意为“全,都”;B项“和”分别解释为“和乐”、“和煦”;C项“观”分别解释为“看”和“景象(景观)”;D项“际”分别解释为“边”和“相接”。第5题考查翻译,要注意“得无异乎”这个反问句的翻译。第6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答案:1、北宋文学家 2、及—极汇—会 3、衔远山朝晖夕阴 4、A 5、欣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6、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

(七)2003?四川省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

③寓逆旅逆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解析:第1题考查实词解释,其中①考查一词多义;②考查古今异义;③考查古词含义。第2题考查翻译,要注意“无从”、“俟”、“足以”等词语的解释。第3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案:1、①借②热水③旅店 2、①译:无法得到书籍来看②译:等到他高兴了,才又向他请教③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通过讲述宋濂求学的勤与艰,告诉我们应勤学好问,勇敢面对困难,不慕虚荣,以学习为最大乐趣。

(八)2002?湖北黄冈市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普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

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作用是

解析:本文段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要语句的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的写作

特点的揣摩以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沟通与比较等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题1表面考查解释加点词,实质也考查了词类活用,如:“不蔓不枝”的“蔓”,本来是名词,但在这里作动词:“长枝蔓”的意思。题2考查文言文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题3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烘托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连贯得体。

答案:1、多;洗涤;长技(牵牵连连);更加; 2、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③将世人对三种花的喜好的差别进行鲜明的对比,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九)2001?吉林省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②小信未孚()

③小大之狱()④公将鼓之()

⑤公问其故()⑥望其旗靡()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解析:这是一组主观题,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重在考查基础。第二个层次,重在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第三个层次,爬坡题,重在考查联系实际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答案:1、①同“遍”,遍及(普遍);②为人所信服(信服);③案件;④击鼓;⑤原因(缘故);⑥倒下。 2、①请见;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如:岳飞;是一位精于军事,爱国爱民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但因自己愚忠而被投降派所陷害。

(十)2002?湖北荆州市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于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选自《陈涉世家》)

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故骑千余卒数万人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笑而止之

B.以:杀之以应陈涉今诚以吾众

C.其:百姓多闻其贤惧其不已也

D.为:皆次当行,为屯长项燕为楚将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解析:一篇或一段文言文的阅读试题,或由主观题(简答填写题)构成,或由客观题(选择题)构成,或是此二者的综合。此例全系选择,文面清爽,回答简易,是深受考生喜爱的一种题型。

答案:1、B 2、C 3、B 4、D

[演兵场]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土砾凸者为丘

B.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又留蚊于素帐中

C.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故时有物外之趣

D.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2、实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属:属引凄异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B.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绝:绝巘多生怪柏

空谷传响,哀传久绝

D.旦: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3、翻译下面的短句。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

4、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境相同的一首诗是:

(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

②治经:

③博士:

④乃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

3、请写出这篇短文所要表明的道理。

(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广故数言欲亡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属予作文以记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

3.起义的导火线是。

4、文段记叙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并提出了“”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5、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且:反: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a.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动心忍性(同“韧”,使……坚韧)

B.困于心(同“捆”,束缚)

C.衡于虑(同“横”,梗塞)

D.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文中划线的a、b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的道理,进而提出了的论断(用原文句子回答,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a句译:

b句译:

4、请归纳选段的中心论点。

(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执策而临之

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

C.食之不能尽其材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策之不以其道得道者多助

2、从文中选句填空,选句中要包含例句中加点的词,且两词用法不能相同。

例句: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翻译: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成语:

5、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八)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选文选自课文《》。作者是

2、选文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改正。

改,改

3、解释选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环:谓:意:

4、写出选文结尾处画横线句子的大意。

(九)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赞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不使学使之冲烟飞鸣

B.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

C.然:父利其然也忽有庞然大物

D.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察其文理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

译:

②泯然众人矣。

译:

③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3、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5、最后一段的议论文字讲了的道理。

(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①既表现江水随山形千回百转,又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的一句是:。

②作者评价此景物的短语是:

2、按要求填写。

①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②写江水流急的句子是:

③写江水两岸重山复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的句子是:

④从人们的听觉写感受的句子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

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4、说说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一)1、C 2、D 3、①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是有着无穷趣味②译:只见山间流泻着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山上树木景物③译:两岸的高山绵延不绝,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④译: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二)1、①当道,当权②钻研儒家经典③(当时是)学官④于是开始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②只是应当浏览群书,知道以往(历史上)发生的事。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过我呢?③我经常读书,认为对自己大有好处④(看)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住在吴下的阿蒙了⑤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目光看待 3、参考:无论如何忙,学习还是应该坚持的,也只有坚持学习,才更有利于自己。

(三)1、D 2、①那些皇帝、诸侯、大将和丞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从来守边而死的人倒有六七成之多 3、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1、①兵器②限制③通“叛”,背叛 2、C 3、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天下顺之

(五)1、且—将近反—通“返”,返回 2、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言之成理即可。参考:他的决心和毅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他的方法太过于固执、愚昧,可说是事倍功半,但作为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水平,这是能够理解的,因此我们要从他身上学习他做事的专注和投入,又要吸取他的教训,用苦干加巧干来解决困难。

(六)1、B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国内如果无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1、C 2、其真无马邪 3、①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②想要跟普通的马得到同等的待遇尚且办不到 4、怀才不遇 5、提示:可谈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及危害;可谈发现、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可谈重用人才,使其才美外见的重要意义等……

(八)1、醉翁亭记欧阳修 2、郎—瑯见—渐 3、环绕命名情趣 4、表现醉翁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九)1、A 2、①他的父亲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②(他)完全如同常人了③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3、第一阶段:仲永生五

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提示: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十)1、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①善叫的鸟儿相向而鸣,声声和谐动听②蝉儿不听地鸣叫,猿猴叫声不绝于耳③那些像鸢飞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④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往返 4、①比喻、对偶②拟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