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指导思想:减少盲目性,突出实效性;屏弃定局论,强调有所为。不将时间全花在练习与讲评上,力争有所突破。建议如下:

一、回归课本。

1、读课本附录。如各册《词语表》、《异读字审音表》(二册)、《标点符号用法》(三册)、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一览表”(四册)等。

2、背名句名篇。主要是大纲规定的10篇文言文、30首古诗词。并注意:背名句名篇

要缩小范围,要注意名段。圈点重点语段,记住语言环境,以利学生记忆。

二、注意规范操作。

重点是答题规范:

1、审题规范:明确要求,慢审快答。

2、表达规范:问什么,答什么,有些题干要求,同时又是相关提示。

3、书写规范。

三、总结技巧规律。

1、注意知识迁移,恰当联系比较。

2、弄清题干要点(知识、术语)。如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手法等。

3、理清答题思路。①字数限制或空白限定;②赋分与答题点;③文体特征与要求等。

四、练习新的题型。

主要是试卷中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对那些体现“新课标”精神,主体性突出、实用性高、应用性强的典范题目,要让学生练一练,并帮助学生在得体、符合要求上下夫。

五、准备素材范文。

考前训练一周一作不能少,要落实到笔头上,避免止于口头,而形成动笔生疏感。在材料的准备上应重视指导学生从头脑中调动积累的思维方法,同时可提供一些素材给学生;在文体式样上,可提供一些不同体裁的例文给学生,以资借鉴。

以上建议,各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明确的到课时的最后阶段复习计划,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好的效果。

附录

一、古诗文默写

(一)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1、《季氏将伐颛臾》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贾谊《过秦论》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王羲之《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阔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

8.王勃《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9、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0.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3、欧阳修《伶官传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4.苏轼《石钟山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5.姚鼐《登泰山记》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6、李密《陈情表》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7.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18、苏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9.袁宏道《虎丘记》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一夫登场,……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20.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古诗词名句名篇默写

1.屈原《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陶潜《归园田居》(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李白《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8.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9.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0.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2.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流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6、李贺《李凭箜篌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7.自居易们差琶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1、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3.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4.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5.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7.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8、关汉卿《窦娥冤》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9.王实甫《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0.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小练习

补写出下列各题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二小题)

1、《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的优秀传统。《卫风·氓》中有名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离骚》中有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

2、唐代王勃《》中的著名句子有“时运不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精,”等。

3、南唐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抒发了他的忘国之恨。

答案: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夙兴夜寐虽九死其犹未悔(2)腾王阁序命运多舛不坠青云之志(3)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古诗词鉴赏

(一)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l。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二)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本词的主题是什么?简要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2.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

(三)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四)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前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全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六)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这首田园涛的前两句,用哪些意象写出了山村的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闲着中庭栀子花”的“闲”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七)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眦,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包含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八)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幂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的含义。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

(九)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其二)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各有侧重,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案:

(一)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二)1.主题是惜春。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于是借对春的追寻表现春天的可爱、春去的可惜以及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

2.本词上片写的是惜春,下片写的是寻春不见,同样是惜春。使全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认为“自伤幽独”,则下片的意思就不是“惜春”,而成了“自惜”,前后内容就被割裂开来。

(三)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四)1.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五)1.表现了一种凄凉的意境。全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2.撇开自己,不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却从家乡亲人人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突出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1.“夜如何”写出诗人内心的担忧;“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的心情。

2.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和对比(或:对照、呼应)的表现手法。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浪,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喜悦。)

(七)1.“鸡鸣”“一两家”点明住户少,人少,突出了山村的幽静。用雨中竹林、溪水、村路、板桥这些意象突出了山村景色的和谐优美。2.答案略。

(八)1、前一个“春”指季节,大好春光;后一个“春”既指年华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

2、“弄”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传达出花在云散的情况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妖艳美丽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

(1、扣住“伤流景”“往事后期”。2、在阴云笼罩、暮色迷茫的情况下,花的丰姿不能展现;但云破天际,大地顿时呈现出皎洁的月光,花自展丰采。)

(九)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有借古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

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

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

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

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文: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

答案:

1、D(私:个人的)

2、C(因:介词,“趁机”/“根据”。A、以:介词,表原因。B、乃:连词,于是。D、而:连词,并且)

3、D

4、C(“故人”无根据)

5、①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②古

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附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九寨沟的水总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洋味;太湖的水又嫌太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是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黄色!

在中国看黄河,看中国的黄河,只能在壶口。黄河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渐渐的,天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言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在云里。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望皆是黄色的旋转,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弥漫在天里。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色被这股黄流斩断。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

想她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流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粗犷豪迈的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有中国人从里到外的颜色。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夸父该是在这儿饮过水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一下子黄河像愤怒像高昂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里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千方百计地,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小到仅仅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她一样的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从这儿舀过水吧?秦始皇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那是为埃及人写的自传。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也该是中国人的自传!

1.①文章第1段中提到九寨沟的水及太湖的水的目的是什么? ②提到夸父、司马迁、荆轲、周文王、秦始皇等人和典故有什么作用?

2.为黄河作自传,就是为中国人作自传。那么,中国人和黄河有哪些相同点呢?(35字以内)

⒊为什么“黄河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4.从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试析《壶口的黄河》的主题思想及其体现。

(2)《壶口的黄河》的主要艺术手法。

(3)简析《壶口的黄河》的构思技巧。

答案:

1.①反衬,强调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②突出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悠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蕴含。

2.①黄河的颜色与中国人的肤色都是黄色。②都有豪迈、进取、自信、勇敢等性格

3.①粗犷豪放,气势奔涌,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②颜色黄得最纯正,最像中国人

的肤色。③黄河到了这里,成了立体的黄河,典型地表现着生命的兴奋和放纵。④这里的黄河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和性格,最有自信和决心,最能经受住考验。

4.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25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奇妙的霰霓雯霄,,展露的都是天地神秘的风貌;,骇人的雷电霹雹,翻开的都是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雨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呓,那腥气。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20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盖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20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

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在。听听那冷雨。

[注]余光中,台湾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

1.从文章一、三段中看,作者是从几个角度(侧面)来写雨的,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举例要简要,能说明问题即可)。(4分)

2.(1)“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等句子,被评论家称为诗化之笔,请说说这些句子的诗味在哪里。(2分)

(2)文章结尾处说“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记忆”前加“青苔深深”,对表现“记忆”有什么好处?(2分)

3.第二段有两个空缺,请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言特点填上两个短语,使前后文形成语意连贯的对称句。

(4分)

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①试析《听听那冷雨》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②《听听那冷雨》的修辞手法赏析。

③试析《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色。

答案:

1.写雨的形态。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写雨的声音,如“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写对雨的感觉,如“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写雨给人的内心思索,如第一段后半部分“想入非非”后

面的内容。

2.(1)青苔是历史久远而形成的,作者以“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更能够给人一种记忆更遥远、更深邃的感觉。(2)作者以联想的方式把自然界的雨境与内心的情思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见景生情的悠远的思索,很富有诗意。

3.美丽的云霞雾霭平凡的雨露霜雪

4.

试析《听听那冷雨》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本文通过作者巷里听雨,抚今追昔,思绪万端,写了自己在台北春雨中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而又柔婉与亲切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丈化的热切眷恋之情。

作者借“冷雨”这个意象,把人带进了一个冷寂、凄迷的氛围之中,抒发了身在海岛、异域的游子对故国、故土的无尽的乡愁。文章一开篇就通过这样一些句子“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把自己的对故土大陆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

《听听那冷雨》的修辞手法赏析

这篇散文运用通感、比喻、拟人、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空津而迷幻的出神入化之境,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喻如“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等;拟人如“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等;再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一句,综合运用了通感、叠字、排比等手法,渗融着诗的意境,有雨声的节奏感,诉之于感官,给读者的感觉是多方位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炉火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李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

呵,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①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加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②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平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

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拄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进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③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1.“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在

①②③处中,应放回哪一处更好?为什么?(4分)

2.第七、八段作者回忆童年时的铜火箱与隆冬篝火取暖的情景,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本文说作者几十年来一直留恋炉火,“原因就在此,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炉火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写出四条来)(4分)

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15分)

①试析《炉火》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②谈谈《炉火》的语言风格。

③赏析《炉火》的构思技巧。

答案:

1.应放回②处,因为②处有跳脱,而这句话说的正是炉火的脾气,放在①处与后文衔接不上,放在③处则与前文衔接不紧。

2.回忆铜火箱与篝火,从而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充实和提高了“炉火”的象征意蕴,深化了主题。

3.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它能给人以温暖,使人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它能给人以鼓舞力量和向前冲击的勇气;它能发光发热,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响声。

4.

《炉火》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炉火》一文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达出自己对活力与希望的呼唤与渴盼。

秋去冬来之时,作者不愿装省事的暖气,而非要烧繁琐的炉火,为何?因为在作者眼中,炉火已成了他脾气相投的朋友,成了他读书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伴侣。“风雪故人来”,炉火为促膝长谈助兴,“对着孤灯”夜读,炉火又为自己欢呼鼓劲。作者情之所钟,竟然连失眠时也离不开它:“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哞,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蠓胧的境界。”到此,炉火的意义巳不再局限于普通的物质,而是成了一种力量与希望的象征,炉火的脾性与活力,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的笔墨,绝非作者的故弄玄虚、耸人听闻之谈,它只能是作者诗心永葆的深情流露。之后,作者在暖气与炉火对比中,点出了火的共性:它们发光发热,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给人以力量和勇气。作者喜爱炉火的真正原因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其实也正是作者对活力与力量的一种渴望与呼唤。

谈谈《炉火》的语言风格

《炉火》在语言风格上显得质朴、简练、道劲,一如他的诗歌作品。

文章首先对庭院花卉稍作勾勒,以芳菲“顿然失色”,花朵“一夜全白了头”,寥寥数笔就勾出了一幅“秋去冬来”图;叙述炉火的脾气和个性时,只写“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没有过多的渲染,只以十分精练的传神之笔,就使主体形象的特点呼之欲出,而境界毕现。紧接着,引暖气作对比:“暖气,当然是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与其说是叙述暖气,勿宁说是展示自己——呼唤“活力”。排比式的精短语句,更增气势,更显有力,也更能展示出自己对“活力”的热盼与渴望。这样的文字,虽然与繁丽丰赡无缘,却也显得棱角分明,情深意切,自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赏析《炉火》的构思技巧

《炉火》在结构安排上显得起伏有序,开阖有度,颇具匠心。

文章开头先是对宅内庭院的花卉稍作勾勒,托出了一幅简洁明快的“秋去冬来”图。正因为严冬的寒冷,于是作者就自然地切入了“炉火”的正题。然后依次描述了“炉火”的脾气和特性,以及它带给自己的种种“安慰和喜悦”,表达出对“炉火”的深爱以及对“炉火”所具有的“活力”的企盼之主题,这是文章的主干部分。不过作者没有满足,并未到此为止,而是宕开一笔,回溯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展现了篝火取暖的群众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小学优秀作文》教学设计

《“我”的住宅》教学设计 黑城小学麻君丽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设计理念: 打破课文原有的自然段,对课文内容重新进行编排,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能发现问题、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复习上课所学的生字生词。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词读得真棒!现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听说过蟋蟀吗? 生:听说过。

师:蟋蟀有两样东西很出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样是唱歌,一样是他的住宅。 师:现在我们就去拜访小蟋蟀,参观一下它的住宅吧! (三)学习新课: 师:可是蟋蟀太多了,我们去拜访哪一位呢?看看书上有什么提示给我们。 (学生自读课文) 啊!书上告诉我们,有一只蟋蟀住在什么地方? 生: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师:它在书上哪个自然段? 生:第五自然段。 师:回答的真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 (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蟋蟀的住宅”的画面。) 小蟋蟀的家找到了,老师很想立刻去参观,可是又怕下雨,如果下雨了,怎么办? 生: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师:小蟋蟀的家选的地方可真好,它选择住址时的态度是什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慎重。 师:完全正确,这说明它对自己的住宅要求高,它选择住址有什么条件? 生: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师:堤岸上小蟋蟀的家具备这两个条件吗? 生:具备。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中“蟋蟀的住宅”中蟋蟀住宅的剖面图) 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小蟋蟀的家分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回答。)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卷(二)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铺笺.(jiān)觅韵,秉笔作赋,把日子过成如一首带着清露的小诗。只有在清露中滋养过的灵魂,才让人有清水濯.(zhuó)心的纯净,心素如简的恬淡。 B. 祖父生活简省,喝茶却颇考究。他是喝龙井的,泡在一个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兴砂.(shā)壶里,用一个细瓷小杯倒出来喝。他喝茶喝得很酽.(yàn),喝一口,还得回味一下。 C. 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niǎo)地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nú)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D. 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kàng)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沓.(dá)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赌的暄哗。 【答案】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甲)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 褪色 ....——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 ..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 他们不会原谅我。 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乙)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 遗老的藤椅前吟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丙)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2. 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褪色 B. 一无所有 C. 乖僻 D. 吟颂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2018—2019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③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④违反以上①或②规定者均酌情扣3至5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亲附,结交②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愿②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C.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逮.奉圣朝及、至D.①不如因善遇.之对待②虞常果引.张胜延请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君为.我呼入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余船以.次俱进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D.①不知老之.将至②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 疲惫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C.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经过 D.樊哙从良坐。从: 跟随 4.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当:应当 B.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去:离开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形容词,仔细,周详 D.从郦山下,道芝阳间行。道:道路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以其无礼于晋 B.此亡秦之续耳 C.为击破沛公军

D.举孝廉不行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C.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D. 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 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 ..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 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 ...,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有删改)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考点精练100例(20200623103313)

2010年文学常识考点精练100例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核心为“仁”。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 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主张清静无为。《》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主张“兼爱”。《》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 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庄子》是 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 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 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韩非是法家学说的 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 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先秦诸子有儒、道、阴 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 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在各学派中,首先兴 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是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一件有趣的或后悔的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 愿望、委屈,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 开想像编故事都可以。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习作兴趣,使之易于动笔,乐于 表达。 2、鼓励学生将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具体,句子写通顺。 3、继续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的思路,用真实的情感,把最想说的内容具体地写下来, 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捕捉素材,做好铺垫。 习作水平的提高应切实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 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本次习作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去观察,收 集自己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人、景、物,使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对生活有个感性认识,自然有了写作素材。其实这样也放大了学生学习

的外延。 第二阶段:开拓思路,引导写作。(两课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 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 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 你喜欢的或有不喜欢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等,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2、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写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句 子要写通顺。 3、引发回忆。 学生弄清楚要求后,我利用投影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例如:展示一组祖国美好河山的图(美丽的五彩池、壮观的黄果树瀑布、雄伟 的万里长城、迷人的杭州西湖等),之后问学生:“你还到过哪些地方旅游呢?那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个别学生发言。 接着展示学生课余活动的照片(校运会、秋游、文体课上的拔河比 赛等)问:“你生活中还有哪件事使你难忘?为什么?”个别学生发言。 之后,我继续引发学生回忆: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每天都要与许许多多的 人接触,有关心爱护我们的父母、老师;有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小伙

湖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湖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1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 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 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 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 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 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 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 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 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动作描写概念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三

. 动作描写范围 ;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 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 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 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 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 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还常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在浓淡相宜的背景上描 摹独具一格的人物动作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动作置于尖锐的冲突、斗争的漩涡 之中来进行刻划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

山东省曲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 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 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

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三语文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凝碧青一色两全其美凭虚遇风 B . 板画破纪录春光溶溶概莫能外 C . 啰唆病恹恹攻城略地循名责实 D . 筋道活性碳革故顶新浮想联翩 2. (4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的中国大地上,扎根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汲取墨守成规丰富沾沾自喜 B . 吸取墨守成规丰富趾高气扬 C . 吸取故步自封丰厚趾高气扬 D . 汲取故步自封丰厚沾沾自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 .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 . 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3. (2分) (2018高一上·临海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韩国政府一意孤行,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不仅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而且损害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利益。 B . 能否加快开发建设海东新区,对提升湛江城市形象,支撑发展崛起意义深远。 C . “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D .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 (1分) (2020高三上·合肥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食品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①________。一类是对人体相对无害的变质,例如外观、结构和香味的变化,某些营养素的消耗等;另一类则是②________,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某些食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成分等。吃了第一类食物,一般不至于引起中毒,或可能只是带来轻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2012-2013学年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 语文学科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横.财/专横.跋扈攒.动/万箭攒.心瘦削./削.足适履 B. 押解./浑身解.数应.届/应.接不暇呼吁./长吁.短叹 C. 裨.将/无裨.于事刹.车/古刹.钟声提.防/耳提.面命 D. 癖.好/僻.静地点监.生/槛.菊愁烟雨霁./身材颀.长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奥运赛场上,如果身无长物 ....是很难与强大的对手竞争的,孙杨正是凭借实力才获得了两枚金牌,并且打破了世界记录。 B.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披肝沥胆 ....几万海里,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并展开中国国旗宣示主权。 C. 8月14号上午6时50分,逃亡8年的特大杀人犯周克华在重庆被击毙,他身负9条性命,犯 下的罪行骇人听闻 ....。 D.自从大学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为了让老同学不期而遇 ....,我们在骆马湖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聚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B.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晚年的袁枚,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D.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3分) 橘子洲浔阳江天姥山洞庭湖兰亭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5.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北京时间7月28日18:00,2012年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正式开始,中国选手易思玲和喻丹携手亮相,为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展开争夺。最终,中国选手易思玲获得冠军,波兰选手塞尔维娅-博加卡获得亚军,中国选手喻丹获得季军。 在7月28日下午进行的女子10米气步枪预赛中,易思玲和喻丹分别打出了399环和398环,分列第二和第四,两人携手晋级决赛。易思玲从第一枪开始就落后于波兰选手博加卡。直到第八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201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 文阅读 1. 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 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 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 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5. 能判断某个句子用在某种语言环境下是否恰当,并能改正; 6. 能用合适的语言作准确诠释、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 7. 理解句式特点,根据语境和语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根据提示仿写出合适的句子。 8. 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归纳。 9. 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10.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考试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清单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等奖教学设计:游戏作文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一等奖教学设计:游戏作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irst Prize Teaching Design: Game Com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一等奖教学设计:游戏作文 教学设计:游戏作文 教学目标: 1、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观察好习惯。 2、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3、从片段描写入手,把片段描写写具体。 (点评:目标清楚,从培养学生好习惯入手,注重写作的指导,同时降低写作难度,着重指导片段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对作文易于接受。) 教学重点:1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 2理解游戏的道理,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运用观察理解把文章写具体。有一定的深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游戏。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上课,可能是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发现大家有些拘束,紧张,那放松一下,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活动 1、做游戏当然要有游戏规则,大家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说的游戏规则哟!请听清要求,并记在心里。(板书:听)我们做的游戏名称叫做“画方圆”,请大家同时用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2、请一名学生上台来进行游戏表演。大家要注意看清他在游戏的过程中的动作、表情与神态。(板书:看)大家要认真观察。(如果完成,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他的问题,没按要求同时画) 请人简单说说你观察到该名同学游戏的细节。 3、他没有成功,在坐的有没有不服气,想挑战的啊??请男女生各一名上台来进行游戏比赛,看谁画的好,表现好的还有奖励哟。你们看也要认真的看,注意观察两位参赛选手比赛全过程。 采访:你们现在上台来心情如何,对自己能成功完成游戏有信心吗?(点评:老师及时给予点评并鼓励他们)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谈游戏比赛失败后的简单感想。(点评:为后面学生作文做了铺垫,还有心理安慰) 4、我想班上肯定还有好多同学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完成。现在,我们全班一起在自己的位置上来做这个游戏好吗?(板书:玩)同样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小奖品,,看谁画得最好。(点评:用小奖品进一步激趣)

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

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 .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 .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 .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2. (4分) (2019高一上·临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中,君子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立身处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穿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乙】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典范 B . 立身处世 C . 贯穿 D . 正是

(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误用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的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B . 世俗权利给任何人带来了贫贱感或富贵感、卑贱感或优越感、虚弱感或强盛感,都可能在大山大水面前轻而易举地得到瓦解和消散。 C . 我们当中很多人穿行于世,却如同盲人,不熟悉这个世界的美好、奇妙,以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奇特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恐惧的强大生命力。 D . 它当然不是醋,更不是盐酸!醋和盐酸里何曾有这样的夏的阳光、冬的山雪、秋的沉郁和春的苏醒?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4. (1分) (2019高三上·惠州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皮跳代表什么呢?很多人都听过一种说法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①________。科学研究发现,眼皮跳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眼皮跳,这种眼皮跳一般在疲劳、用眼过度、强光刺激或睡眠不足时容易出现,一般较短时间内就会消失,②________,如果感到轻微不适,可以稍微闭一会眼睛或者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皮跳动的情况会得到一些缓解;③________,顾名思义这种眼皮跳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如果眼皮跳持续时间很长,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并且感到恶心、头晕等症状的话,这很有可能是颅内疾病的征兆,应该尽早去医院查诊治疗。 5. (6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期中) 按要求选择。 (1)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走捷径,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们,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福建省尤溪县高三上月考三语文试卷

福建省尤溪县高三上月考三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一下·江西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非农就业数据表现疲软、能源领域依然乏力、通胀受限等原因,下次加息时点比美联储估计的更加难以。 ②与网友们热火朝天的“侦查推理”和“斌爽恋”的舆论相比,身处风暴眼中的郑爽显得云淡风轻。 ③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A . 琢磨沸反盈天夸夸其谈 B . 捉摸沸反盈天不经之谈 C . 琢磨纷纷扬扬不经之谈 D . 捉摸纷纷扬扬夸夸其谈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B . 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C .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D . “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

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3. (2分) (2016高三·吉林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庆期间,一对年轻情侣不顾“禁止刻画”标牌的提示,用钥匙将名字刻在了长城砖墙上,两个人的行为①引发了网友的愤怒。据报道,各地景区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②有不少。③,总体来看,旅游不文明行为与前两年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④加强文明旅游正面引导,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开展了不少“倡导文明出游”主题活动。专家表示,一些旅游不文明行为,是⑤“出了门,没人认识,可以放松”的心理;还有一些是⑥无意识的行为,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带到了旅途中。⑦,⑧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⑨加强教育引导,将硬性约束与正面倡导并重,逐渐树立游客文明意识。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至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