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儿科1

基础护理知识儿科1
基础护理知识儿科1

基础护理知识儿科1

考试时间:4分钟总分:0分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0分)

1.哮喘患儿按压喷药于咽喉部时,应指导患儿:( )

A.深吸气,闭口屏气10秒B.深呼气,闭口屏气10秒

C.深吸气,闭口屏气15秒D.深吸气,闭口屏气5秒

2.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

A.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或过多刺激B.预防感染

C.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氧分压在正常范围D.保证热量供给,维持正常体温

3.维生素A、D缺乏常致:( )

A.夜盲症、佝偻病B.佝偻病、脚气病

C.干眼症、坏血病D.脚气病、坏血病

4.小儿补液常用的溶液,错误的是:( )

A.10%葡萄糖溶液B.10%氯化钠、10%氯化钾

C.3:1等张含钠液D.口服补盐液

5.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是:( )

A.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B.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少

C.年龄越小,越不易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D.年龄越小,体液调节功能越强,越不易出现脱水

6.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回流灌肠时,错误的是:( )

A.选用生理盐水溶液B.选用清水灌肠

C.灌肠前需摄片确定插肛管深度和方向D.以轻柔手法按肠曲方向缓慢插入肛管

7.有关麻疹黏膜斑的特点,错误的是:( )

A.麻疹黏膜斑位于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B.为0.5~1.0mm大小灰白色小点

C.出疹1~2天后逐渐消失,消失后留有暗红色小点D.于发疹前48~72小时出现

8.关于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错误的是:( )

A.急起高热,反复惊厥B.嗜睡、昏迷

C.早期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D.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呼吸衰竭

9.新生儿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为:( )

A.以兴奋症状为主B.嗜睡及肌张力减低,部分患儿出现惊厥

C.以抑制状态为主D.肌张力低下,昏迷

10.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错误的是:( )

A.惊厥发作时立即搬至抢救室进行抢救B.及时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神志改变D.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和碰伤

11.蓝光照射疗法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光疗前为患儿清洁皮肤,剪短指甲B.按时测量患儿体温及暖箱内温度

C.光疗期间禁食、禁饮,防止呕吐D.记录灯管使用时间

12.人工喂养的适应证,除外哪项:( )

A.母亲患急、慢性传染病B.半乳糖血症的婴儿

C.严重肝、心脏疾病不宜哺乳D.急性乳腺炎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0分)

1.可添加新辅食的指标是:( )

A.软便B.易哭闹

C.体重增加规则D.喜进食E.入睡好

2.流行性腮腺炎可同时累及:( )

A.扁桃体B.颌下腺

C.甲状腺D.舌下腺E.颈淋巴结

3.下列有关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4~5岁的小儿B.大多发生在急骤高热开始后12~24小时

C.呈全身性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意识很快恢复D.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E.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4.流行性腮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 )

A.脑膜脑炎B.男孩可并发睾丸炎

C.青春期后女孩可并发卵巢炎D.细菌性心内膜炎E.肾盂肾炎

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

A.出生后4~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B.吸气时胸廓凹陷,呼气呻吟

C.面色苍白D.肺呼吸音减轻,有细湿哕音E.意识改变

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有:( )

A.产前、产时、产后的缺血、缺氧B.产伤

C.高渗液体快速输入D.凝血因子缺乏E.机械通气不当

7.小儿补液原则包括:( )

A.急需先补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见尿补钾E.先胶后晶

8.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 )

A.头围B.胸围、腹围

C.上臂围D.身长、体重E.皮下脂肪

9.空气灌肠后,肠套叠已复位的表现有:( )

A.安静入睡,停止呕吐B.腹部肿块消失

C.肛门排气D.口服活性炭0.5~1g 6~8小时后大便内见炭末排出E.排出少许血便,继而变化黄色

10.足月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有:( )

A.生理性体重下降B.生理性黄疸

C.假月经D.乳腺肿大E.上皮珠

11.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

A.从少到多B.从细到粗

C.由稀到稠D.由一种到多种E.可以少量成人食物代替辅食

12.有关麻疹患儿的隔离措施,正确的是:( )

A.立即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3日B.立即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

C.有并发症者隔离到出疹后10日D.有并发症者隔离到出疹后21日E.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日

13.中毒性菌痢的护理要点包括:( )

A.综合使用降温措施B.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

C.控制惊厥,维持有效呼吸D.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传播E.专人监护,详细记录14.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包括:( )

A.保持体温恒定B.维持有效呼吸

C.合理喂养D.预防感染E.观察病情变化

15.下列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有:( )

A.法洛四联症B.室间隔缺损

C.房间隔缺损D.动脉导管未闭E.主动脉狭窄

16.小儿腹泻的护理要点有:( )

A.加强消毒隔离B.加强臀部皮肤护理

C.暂停母乳喂养D.加强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及大便的观察E.服用ORS液时应适当增加水分

17.小儿预防接种时应注意:( )

A.严格检查并登记生物制品的标签、包装和药液质量B.备好急救用品,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接种后反应

C.接种活疫苗、菌苗时皮肤只能用75%乙醇消毒D.废弃活疫苗应烧毁.E.严格掌握禁忌证

18.儿童机体方面的特点有:( )

A.儿童骨骼不易骨折但易变形B.婴儿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C.儿童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D.儿童起病急、猛,变化快,但恢复快E.儿童期加强各类疾病预防和干预,可减少成年后疾病的发生

1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 )

A.感染B.新生儿溶血

C.胆道闭锁D.肝炎E.败血症

20.法洛四联症患儿的护理要点包括:( )

A.严重时卧床休息、吸氧B.缺氧发作时立即置膝胸卧位

C.供给充足液体,以防血栓形成D.严密观察病情.E.加强心理护理

三.简答题(共30题,每题0分)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何谓新生儿窒息?临床如何分度?复苏程序是什么?

3.人工喂养的适应证是什么?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什么?

4.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5.传染病患儿对症护理的内容有哪些?

6.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紧急处理?

7.维生素缺乏常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预防?

8.何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9.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常见于哪些疾病?

11.何谓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12.何谓早产儿?早产儿有哪些特点?护理要点是什么?

13.水痘患儿如何做好皮肤护理?

14.何谓麻疹黏膜斑?护理要点是什么?

15.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瘸有哪些?何谓法洛四联症?其护理要点是什么?

1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是什么?

17.何谓儿童计划免疫?

18.足月新生儿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状态?

19.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回流(清洁)灌肠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0.小儿体液平衡特点是什么?

21.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哪些?其计算和测量方法如何?

22.儿童机体方面有哪些特点?

23.蓝光照射疗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4.何谓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后如何护理?

25.中毒性菌痢临床特征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26.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方法和优点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27.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观察要点是什么?

28.小儿补液常用的溶液有哪些?补液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29.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30.婴儿暖箱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A

4.C

5.A

6.B

7.D

8.C

9.B

10.A

11.C

12.D

二.多选题

1.A,C,D,E

2.B,D,E

3.B,C,D

4.A,B,C

5.A,B,D

6.A,B,C,D,E

7.A,C,D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B,C,D

12.B,C,E

13.A,B,C,D,E

14.A,B,C,D,E

15.B,C,D

16.A,B,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D,E

三.简答题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严重

者可有脑干症状。可分为三度。轻度:24小时内症状明显,以兴奋症状为主。中度:有嗜睡及肌张力减低,部分患儿出现惊厥。重度:以抑制状态为主,表现为昏迷、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

2.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时有呼吸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临床多采用Apgar评分来确定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刺激反应、肌张力、呼吸5项内容。8~10分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程序

(1)及时复苏:①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②建立呼吸,增加通气;③建立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④药物治疗;⑤评价。

(2)复苏后的处理:做好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颅内压等的监测,以了解各脏器的损害程度并及时处理。如治疗脑水肿,保护心脏,纠正酸中毒等。

3.人工喂养的适应证: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和患禁忌母乳喂养疾病的婴儿。如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等。添加辅食的原则:从少到多,从细到粗,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炎热天气应慎添新的辅食;不要以成人食物代替辅食。可添加新辅食的指标:软便、入睡好、体重增加规则、喜进食。

4.

(1)一般护理: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②高热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并加强口腔护理。③勤换尿布,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保护性油软膏。女婴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2)饮食护理:①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②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的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③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可用豆制代用品。④伴严重呕吐者需暂禁食4~6小时,由流质、半流质、软饭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量多餐。

(3)补液的护理:①服用ORS液时应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钠血症。②静脉补液(见儿科部分第1题)。

(4)病情观察: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变化、脱水情况有无好转、酸中毒有无纠正、有无低血钾表现,以便及时汇报,细心地做好护理。②严密观察大便情况,准确记录。

(5)健康教育:①指导合理喂养,按时逐步添加辅食。②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③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5.传染病患儿对症护理措施:①皮疹和皮肤的护理;②高热的护理;③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和护理;④神志改变的护理:根据引起神志改变的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护理。

6.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发育的某一时期,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有显著的遗传倾向,惊厥发作前后小儿情况良好。是婴幼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由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其特点为:

(1)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小儿,偶发生于4~5岁,5岁以后较少见。

(2)惊厥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24小时之内。

(3)呈全身性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

(4)已排除了其他各种小儿惊厥的病因(尤其是颅内病变),热退后1周做脑电图检查正常。

(5)如果一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发作1次以上,发作后昏睡,有锥体束征,38℃以下即可引起惊厥,脑电图持续异常,有癫痫家族史者则日后可能转为癫痫。紧急处理

(1)防止窒息和受伤:①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应就地抢救。②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吸氧,松解衣扣,头偏向一侧,头下放置柔软的物品。③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④及时清除口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⑤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⑥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

(2)控制惊厥和高热:①针刺入中、合谷、百会、涌泉等。②按医嘱应用止痉药物,并观察记录用药后的反应。③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冷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改变。②密切观察惊厥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以便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4)健康指导: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讲解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止痉的紧急措施和物理降温方法。

7.维生素缺乏常引起的疾病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或佝偻病性低钙惊厥,维生素A缺乏症又称干眼症或夜盲症,维生素B,缺乏症又称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预防措施

(1)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①定期户外活动:可在满月后开始,从数分钟逐渐增至1小时以上,夏季应避免太阳直射,冬季室内应开窗,让紫外线能透过。②及时补充维生素D: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婴儿食品;遵医嘱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的预防用量。

(2)维生素A缺乏症的预防:①提倡母乳或其他乳类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②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制剂。③治疗其他营养缺乏症和影响维生素A吸收的疾病。

(3)维生素B1缺乏症的预防:①母、婴均应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食品,不挑食。

②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制剂。③治疗影响维生素B1吸收利用的疾病。

(4)维生素C缺乏症的预防:①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食品。②遵医嘱补充维生素C制剂。

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出生后4~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青紫、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听诊时肺呼吸音减轻,有细湿啰音。护理要点:①保暖,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②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③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④预防感染;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9.

(1)认真做好准备和查对工作:①备好清洁明亮、温度适宜的环境。②备齐接种用品和急救用品并摆放有序。③检查并登记生物制品的标签、包装和药液质量是否符合要求。④做好注射部位皮肤的清洁。⑤仔细询问病史和传染病接触史,严格掌握禁忌证。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要点:①严格查对并按规定接种。②严格无菌操作,接种活疫苗、菌苗时的皮肤只能用75%乙醇而不能用碘酊消毒,以免碘酊杀死活疫苗、菌苗影响效果。

③剩余药液在空气中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否则要及时废弃,活疫苗应烧毁。④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

(3)严密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并及时处理:①局部反应:注射部位于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红、肿、热、痛。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予局部热敷。②全身反应:接种后5~6小时体温升高,持续1~2天。可对症处理,多饮水和休息。③过敏性休克:于接种后数分钟或0.5~2小时出现。应立即平卧、保暖、吸氧,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重复注射,平稳后尽快转医院抢救。④晕针: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常由于空腹、紧张引起,经平卧休息、饮少量开水或糖水,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数分钟未恢复可针刺入中或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01~0.03ml/kg。⑤过敏性皮疹: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出现,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

1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①黄疸出现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进展快,每天胆红素上升>85μmol/L;③黄疸程度重;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周到第4周末仍有黄疸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⑤直接胆红素>26μmol/L。常见于感染、肝炎、败血症、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85μmol/L;③黄疸程度重;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周到第4周末仍有黄疸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⑤直接胆红素>26μmol/L。常见于感染、肝炎、败血症、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26μmol/L。常见于感染、肝炎、败血症、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

11.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了的羊水,发生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状。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入多时有宫内窘迫或出生时有窒息,复苏后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青紫,鼻翼掮动,三凹征,口吐白沫,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缺氧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凝视、尖叫、惊厥等。

12.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的特点:①外观:哭声弱、皮肤红嫩、头发呈短绒样、耳郭软、耳舟不清楚、指(趾)甲未达指(趾)端、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等;②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发生体温不升;③呼吸、消化、神经等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护理要点:①保持体温恒定;②维持有效呼吸;③合理喂养;④预防感染;

⑤观察病情变化。

13.

(1)保持室温适宜,衣被宽大柔软、厚薄适中、勤换洗,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

(2)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而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

(3)患儿因皮肤瘙痒而吵闹时,应分散其注意力,并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

(4)疱疹破溃后需涂1%甲紫,继发感染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5)必要时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和结痂脱落的作用。

14.麻疹黏膜斑又称Koplik斑,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于发疹前24~48小时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出现0.5~1.0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1~2日内遍及全部颊黏膜,出疹1~2日后逐渐消失,留有暗红色小点。护理要点

(1)预防感染的传播:①管理好传染源,对患儿立即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到出疹后10日,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日。②切断传播途径,污染物品需消毒后才能接触健康者。③保护易感儿童,按计划接种麻疹疫苗,接触过患儿者应在5日内肌注入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加强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少量多餐;恢复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3)及时对症护理:①高热时应卧床休息,物理降温时忌用乙醇擦浴、冷敷,慎用退热剂。

②保持床单元、皮肤和个人的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抓伤和感染。③加强五官和口腔的护理,常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眼药水清洗双眼,注意预防干眼病。

(4)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有无肺炎、喉炎、脑炎和心衰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5)健康指导:对无并发症在家治疗的患儿应定期访视,并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

15.先天性心脏病分型临床上根据左、右心腔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大类型: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是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类型,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包括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等。法洛四联症定义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组先天性心血管的复合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4种病理变化。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①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严重应卧床休息。②供给充足的营养,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③预防感染,防止受凉。

(2)症状护理:①法洛四联症患儿常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立即将

患儿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遵医嘱可给予药物抢救治疗。②法洛四联症患儿的血液粘稠度高,在发热、出汗、吐泻时,其体液量减少,可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3)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给予监护仪监测。

(4)加强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心理,教会患儿和家长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1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①产前、产时、产后的缺血,缺氧;②产伤;③其他:高渗液体快速输入,凝血因子缺乏,机械通气不当等。主要临床表现:①意识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②眼部症状:双眼凝视、斜视、眼球震颤;③颅内压增高症状;④呼吸改变;⑤肌张力早期增高,然后转为减低。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

②保证热量供给,维持正常体温;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氧分压在正常范围;④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或过多刺激。

17.儿童计划免疫(简称“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科学地规划和严格实施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18.足月新生儿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假月经及乳腺肿大;④上皮珠。

19.

(1)先摄片以了解病变范围、肠曲走向,以便确定肛管插入深度和方向。

(2)选择粗细软硬适宜的肛管,以轻柔手法按肠曲方向缓慢插入,避免暴力插管和高压灌肠,防止肠穿孔等意外的发生。如肛管内有血液或液体只进不出时,应高度怀疑是否穿孔。如患儿诉腹痛剧烈,应立即通知医师,可行急诊腹部X线摄片检查,以判断有无穿孔。

(3)肛管插入深度要超过狭窄段肠管,以便到达扩张的结肠内,使气体及粪便排出。

(4)回流(清洁)灌肠需用生理盐水进行,每日1次,每次注入50~100ml,多次反复冲洗,每次抽出量与注入量相等或稍多,同时手法按摩腹部帮助大便排出,直到积粪排尽为止,通常约需10~14天。忌用清水灌肠,以免发生水中毒。

(5)若肛管口被大便堵塞、肛管扭转或插入深度不够时,则流出液不畅,应做相应处理;如灌洗仍困难,大便硬而成团或呈大块状时,可灌入50%硫酸镁20~30ml,以刺激排便。20.

(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间质液量所占的比例也愈大。

(2)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但出生后数日的新生儿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3)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水的交换率显著高于成人,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不显性失水量易增加,易出现脱水。

(4)体液调节功能差,易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1.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和皮下脂肪。

(1)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2~12岁:体重(kg)=年龄×2+8小婴儿用载重10~15kg盘式杠杆秤测量,准确读数至10g;儿童用载重50kg杠杆秤测量,准确读数至50g;7岁以上用载重100kg杠杆秤测量,准确读数不超过100g。

(2)身长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6个月:身高平均65cm,1岁时:身高平均75cm,2~12岁:身高=年龄×7+80(cm)3岁儿童用量板卧位测量,记录至0.1cm;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记录至0.1cm。

(3)头围:出生时平均34cm,12个月平均45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将软尺0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眉弓上缘,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和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记录读数至0.1cm。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紧贴皮肤,经两侧肩胛骨下缘回到0点,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数,记录读数至0.1cm。

22.生长发育是儿童机体的基本特点,由于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故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及疾病诊治、预后、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和特殊需要。

(1)解剖特点:随着外观整体的长大和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器官功能逐渐成熟。如小婴儿髋关节附近韧带较松、臼窝较浅,易发生髋脱臼。儿童骨骼较柔软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2)生理特点:婴儿生长发育快使得营养物质需要量大,但消化功能不成熟又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婴儿代谢旺盛而肾功能较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的生理生化正常值不同。

(3)免疫特点: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使得免疫功能不健全,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4)病理特点:相同的致病因素可引起与成人不同的病理反应。如婴儿常发生支气管肺炎而成人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5)疾病特点:儿童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如儿童患先天性、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且易发生败血症。

(6)诊治特点:不同年龄段的病儿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诊治应考虑年龄因素。如惊厥,发生在新生儿考虑为产伤、窒息等,3岁以内若伴有高热考虑为高热惊厥,3岁以上无热惊厥考虑为癫痫。

(7)预后特点:儿童起病急、猛,病情变化快,但恢复也快,后遗症少。

(8)预防特点:儿童期加强各类疾病预防和干预可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率,也可减少成年后疾病的发生。

23.蓝光照射的目的是使血中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随胆汁、尿排出体外。注意事项

(1)光疗前为患儿清洁皮肤,剪短指甲。光疗时应配戴眼罩,避免对视网膜的损害。同时用尿布遮盖会阴部。

(2)按时测量患儿体温及暖箱内温度,如体温>37.8℃或37.8℃或

24.肠套叠是指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4~10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病逐渐减少,其发病率约占成活婴儿的1.5‰~4‰,男女婴发病之比约为3:1。如能早期诊断、及时空气灌肠(病程在48小时以内),治愈率可大为提高,并可降低并发症,免去手术治疗的痛苦。空气灌肠是指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以空气压力将肠管复位。复位治疗后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1)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在,应怀疑套叠是否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观察肠套叠有无复位,症状是否缓解。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套叠已复位,症状已缓解:①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②腹部肿块消失;③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后大便内可见炭末排出;④肛门排气以及排出黄色大便,或先有少许血便,继而变为黄色。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出血和腹膜炎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5.临床特征急起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早期肠道症状可很轻或缺如,以2~7岁体质较好儿童多见,病死率较高。护理要点

(1)综合使用各类降温措施,维持正常体温,并加强基础护理管理。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3)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

(4)专人监护,详细记录。

(5)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传播。

(6)加强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6.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方法有定量气雾剂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器雾化吸入。吸入治疗具有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使用时可嘱患儿在按压喷药于咽喉部的同时深吸气,然后闭口屏气10秒将获较好效果。

27.

(1)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是否平稳或恢复正常,体重有无增加,面色、精神反应如何,食欲是否好转,皮肤黏膜是否有黄染、出血倾向或脓肿发炎。

(2)并发症的观察:应注意观察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3)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要及时、准确,并观察其疗效,头孢类可引起二重感染,均需观察并及时处理。

28.小儿补液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等渗5%葡萄糖溶液和高渗10%葡萄糖溶液。

(2)电解质溶液:①0.9%氯化钠、10%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②碳酸氢钠和乳酸钠。③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

(3)混合溶液:1:1溶液、1:2溶液、1:4溶液、2:3:1溶液、4:3:2溶液、2:1等张含钠液。

(4)口服补盐液(oral rehydrationsalts),简称ORS液。补液原则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注意事项

(1)补液前需全面评估患儿情况,合理安排24小时输液量。

(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保证液体准确、均匀输入。

(3)补钾时应严格掌握补钾的浓度和速度,决不能静脉推注,浓度不能超过0.3%。

(4)准确计算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严密观察病情,尤其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变化、脱水情况有无好转、酸中毒有无纠正、有无低血钾表现、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和肿胀,以便及时、细心地做好护理。

29.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和纳差。

(2)1~2天后腮腺逐渐肿大,中等度发热多见。

(3)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不发红,具有弹性、灼热和触痛。

(4)腮腺管口早期有红肿。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

(5)可同时累及颌下腺、舌下腺和颈淋巴结。常见并发症儿童有15%并发脑膜脑炎,男孩可并发睾丸炎,青春期后女性病人可并发卵巢炎。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保证绝对安全。

(2)室温保持在23℃以上,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火炉、暖气。

(3)保持箱体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消毒液擦洗一遍,每周更换一次暖箱,用过的暖箱用消毒液擦洗后,再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一次,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4)治疗、护理操作应在箱内进行,避免过多开启箱门而影响箱温。

(5)工作人员人箱操作、检查、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预防院内感染。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44)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专业实践能力-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菌痢流行期间易感患儿可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该疫苗得免疫期可维持 A、1~3个月 B、3~6个月 C、1~6个月 D、6~12个月 E、6个月 2、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易感患儿应检疫 A、1周 B、2周 C、3周 D、5天 E、3天 3、流行性腮腺炎应隔离至 A、体温恢复正常 B、腮肿完全消退后3日为止 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10天 E、发病后21天 4、下列关于百日咳患儿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夜间痉咳影响睡眠可遵医嘱服用镇静剂 B、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较稀的食物 C、痉咳后进食,食后应少动 D、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 E、痰稠频咳者用雾化吸入 5、易感婴幼儿在接触百日咳患者后,能有效预防发病的首选措施是 A、立即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B、口服红霉素 C、使用百日咳高价免疫球蛋白 D、立即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E、肌内注射青霉素5~7天 6、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被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A、麻疹 B、川崎病 C、咽结合膜热 D、风疹 E、幼儿急诊

7、易感儿接触麻疹后进行被动免疫应在 A、接触后5天内 B、接触后10天内 C、接触后2周内 D、接触后3周内 E、接触后1个月内 8、关于小儿时期传染病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传染病发生率较成人高 B、起病急 C、症状轻,容易忽视 D、病情复杂多变 E、容易发生并发症 9、下列关于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 B、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 C、将传染病患儿隔离置特定场所 D、卫生宣教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猩红热患儿隔离说法正确的是 A、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B、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解除隔离 C、有无并发症必须隔离至痊愈 D、咽拭子培养阴性后解除隔离 E、症状消失后2周才可解除隔离 11、下列关于猩红热患儿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高热时忌酒精擦浴,可以采用冷水降温 B、急性期应注意补充大量维生素 C、用温水清洁皮肤禁用肥皂水 D、预防并发症,每周送尿常规检查2次 E、应及早使用青霉素治疗 12、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应隔离至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部分皮疹结痂 D、全部疱疹结痂 E、全部结痂脱落 13、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以下正确的是 A、可以多进食饼干、薯片等调节食欲 B、严禁温盐水漱口,防止疼痛加重 C、可进食水果和补充维生素C片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

更多2019年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点击这里 (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儿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 1.下列属于出院教育内容的是 A.医院的规章制度 B.所患疾病的病因 C.探视方式 D.定期复查 E.心理辅导 2.日常生活行为的形成主要来自 A.无意模仿 B.有意模仿 C.刻意模仿 D.自然模仿 E.强迫模仿 3.难预防性感染是指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接触性感染 E.传染性感染

4.不属于健康传播过程的是 A.信息收集 B.信息制作 C.信息转换 D.信息传递 E.信息分享 5.以下人类行为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性 B.计划性 C.普遍性 D.差异性 E.可塑性 6.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为实现目标做出让步、妥协与变通,体现了协调的 A.意外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 D.目标性 E.合理性 7.100?500张病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应低于 A.5% B.6% C.7% D.8% E.10% 8.患者,女性,59岁。因慢性尿路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较长,为防止真菌二重感染,可以 A.较长期地联合服用制霉菌素 B.每周更换抗生素 C.间歇性停用抗生素 D.联合应用数种抗生素 E.用微生态药物 [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 9.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E.保健行为 10.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是 A.病毒感染 B.真菌感染 C.细菌感染 D.原虫感染 E.支原体感染 11.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是 A.特异性免疫作用 B.抗基因突变作用 C.选择性去污染作用 D.维持内环境平衡作用 E.定植抵抗力作用 12.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等可归类为影响行为的 A.遗传因素 B.基础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社会环境因素 E.后天学习因素 13.认为所有冲突都是消极的、不良的观点是 A.相互作用观点 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观点 C.人文主义观点 D.传统观点 E.人际关系观点 14.不属于学习者学习能力评估内容的是 A.文化程度 B.阅读能力 C.读写能力 D.学习积极性 E.知识 15.下列属于有效控制特征的是 A.强调综合 B.强调信息传递 C.要追求卓越 D.以执行者主动性为基础

儿科护理学-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考点汇总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免疫特点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征 1.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致密的上皮细胞机械屏障作用,上皮细胞的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具有一些杀菌、抑菌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呼吸道黏膜中的溶菌酶等。小儿均不成熟。 2.吞噬作用: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弱。 3.补体系统功能差:足月婴儿出生时血清补体含量低,一般在生后3~6个月,各补体浓度或活性才接近成人水平。 (二)特异性免疫特征 特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第二节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迟发免疫性炎症反应,多继发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且多见。 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 一、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二、表现: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一般表现:发热,热型不规则,有面色苍白、食欲差、多汗、疲倦、腹痛 ·主要表现 1.心脏炎:最严重表现,起病占40~50% 心肌炎: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表现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X线检查心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 2.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 3.舞蹈病:女童多见,四肢和面部肌肉快速运动,皱眉、挤眼、呶嘴、伸舌等奇异面容和颜面肌肉抽动、耸肩等动作 4.皮下结节:常见复发病人,粟米到豌豆大小、可活动无压痛的硬结 5.环形红斑、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环形红斑最常见,呈环形或半环形,钱币大小,色淡红或暗红,中心苍白,反复出现,不留痕 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 A.多形红斑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27)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下列关于小儿泌尿道感染易感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泌尿道感染发生率男孩大于女孩 B、男孩由于包皮过长,包茎积垢,易引起上行感染 C、小儿输尿管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于发生尿潴留 D、IgA抗体生成不足使细菌易于侵入 E、使用糖皮质激素增加感染的几率 2、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 A、细菌 B、真菌 C、支原体 D、病毒 E、衣原体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B、大量血浆蛋白经尿中丢失 C、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 4、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其主要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膜内皮窗孔径异常过大 B、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C、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增大 D、肾血流量增加 E、肾静脉回流障碍 5、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中意义最大的是 A、氮质血症 B、高脂血症 C、水钠潴留 D、低蛋白血症 E、大量蛋白尿 6、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根据中哪一项是关键 A、全身水肿 B、高血压 C、尿少 D、血尿及红细胞管型尿 E、蛋白尿及透明管型尿

7、小儿泌尿系统最多见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单纯性肾病 C、泌尿道感染 D、肾炎性肾病 E、慢性肾小球肾炎 8、下列关于正常小儿尿液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出生后前几天尿液色较深,稍混浊,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 B、正常婴幼儿尿液寒冷季节放置后可出现乳白色沉淀 C、正常婴幼儿尿液淡黄透明 D、清洁新鲜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一般有管型尿 E、正常小儿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9、小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故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的年龄是 A、2岁以内 B、2.5岁以内 C、3岁以内 D、3.5岁以内 E、4岁以内 10、下列不属于小儿肾脏生理功能的是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产生抗利尿激素 C、调节酸碱平衡功能 D、浓缩和稀释功能 E、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11、单纯性肾病患儿的辅助检查通常不出现的是 A、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B、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C、血胆固醇升高 D、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E、尿蛋白++++ 12、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典型的尿液特征是出现 A、蛋白 B、颗粒管型 C、透明管型 D、红细胞管型 E、脓细胞 13、年长儿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 A、肠炎 B、肺脓肿 C、脑膜炎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练习题 相关专业知识 第三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14

2020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一、A1 1、新生儿颅内出血时,减低颅内压,在尚无脑疝时宜选用 A、20%甘露醇 B、地塞米松 C、呋塞米(速尿) D、20%葡萄糖液 E、氢化可的松 2、为判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预后,应做的检查是 A、脑电图 B、头颅B超 C、CT扫描 D、磁共振成像 E、X线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时,首选的治疗药物为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甘露醇 4、新生儿颅内出血首选抗惊厥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甘露醇 5、新生儿颅内出血支持疗法中,为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水肿,应静脉应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6、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特征性表现,出现在生后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E、48小时 7、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肝功能不全,控制该患儿惊厥选用的药物为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甘露醇 8、新生儿粪便呈灰白色,黄疸进行加重,为确诊病因,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测定 B、网织红细胞抗人球蛋白 C、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肝功能检查 E、腹部B超 9、下列关于新生儿肺炎的辅助检查说法错误的是 A、可显示肺纹理增粗 B、以下肺改变多见 C、可出现肺气肿 D、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升高 E、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 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辅助检查结果不会出现 A、肺透光度降低 B、呈现网状颗粒阴影 C、轻症患者出现白肺 D、胃液震荡实验泡沫多可排除本病 E、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11、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肺部X线表现 A、两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 B、均匀散在的细颗粒和网状阴影 C、支气管充气征 D、部分肺泡代偿性气肿 E、严重病例呈“白肺” 12、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高热 B、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C、皮肤有感染灶 D、C反应蛋白≥15μg/ml E、血培养细菌阳性 1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延迟喂养时间 B、必要时蓝光治疗 C、控制病毒、细菌感染 D、适当输入人体血浆和白蛋白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31)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 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儿童1型糖尿病的长期治疗措施不包括 A、饮食控制 B、格列本脲口服 C、胰岛素治疗 D、运动疗法 E、监测血糖 2、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恰当的治疗是 A、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 B、见尿后补钾 C、常规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纠酸 D、小剂量胰岛素静滴 E、控制感染 3、1型糖尿病治疗选择 A、饮食治疗 B、正规胰岛素 C、长效胰岛素 D、口服降血糖药 E、口服降血糖药加小剂量胰岛素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智能低下 B、身材矮小 C、脉搏慢 D、常有腹泻 E、血压低 5、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骨龄落后 B、青春发育期延迟 C、智力落后 D、前囟晚闭 E、身体各部比例正常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症状好转 B、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学龄期结束 C、甲状腺素治疗维持到青春期开始 D、甲状腺素治疗到青春期结束 E、甲状腺素维持终生治疗

7、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的年龄多在 A、出生时 B、1岁以后 C、2岁以后 D、3岁以后 E、4岁以后 二、A2 1、患儿男3岁,多饮、多食半年,口服血糖经常高于10.8mmol/L。近日患儿拒食,且有腹痛、呕吐临床表现,患儿呼出气体有酮味,血压70/50mmHg。该患儿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糖尿病肾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糖尿病合并肾盂肾炎 D、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 E、低血糖 2、某小儿两岁,因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来院就诊,体检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患儿前囟未闭,体型发育匀称,患儿除体型较小外无其他明显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垂体性侏儒症 B、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苯丙酮尿症 E、先天性小儿痴呆 3、男婴,2个月。孕43周分娩,出生体重4000g,生后48小时排胎便,喂养困难并常呕吐、便秘。查体:反应迟钝,皮肤中度黄染,心音低钝,腹胀,脐疝。最可能的诊断是 A、婴儿肝炎综合征 B、先天性巨结肠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D、21-三体综合征 E、胃食管反流病 4、2个月男婴,临床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使用甲状腺素片治疗2周后出现发热、多汗、脉速、体重减轻、易激惹,可能是患了 A、甲状腺功能减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结节 D、甲状腺肿瘤 E、甲状腺炎 5、4岁,女孩。面容特殊,眼距宽,鼻梁平,舌厚肥大,面部臃肿,皮肤粗糙,头发干稀,智力低下,身高80cm。腕部X线检查显示一枚骨化中心。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先天愚型 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特点:个体差异大,损伤恢复能力强,自身防护能力弱 解剖特点 1、随着体格的生长发育,儿童外观不断发生变化 2、儿童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规律 生理特点 1、儿童年龄越小,生长越快,与成人相比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越高 2、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液体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免疫特点 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易患感染性、传染性疾病。IgG:能通过胎盘,可维持3~5个月 IgM:不能通过胎盘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病理特点 儿童疾病的种类,病理变化与成人有很大差别。 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婴幼儿多见支气管肺炎,青少年和成人则多见大叶性肺炎; 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 临床表现特点 1、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各不同,所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2、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早作出确切诊断,并给予及时细致的护理 预后特点 1、儿童患病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 2、儿童患病时应密切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随时做好积极抢救的准备。 心理发育方面 1、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2、依赖性较强,心理行为发育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3、护理中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方面 1、大多数儿童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3、重视儿童保健,做好胎儿、围生期和新生儿保健 4、定期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方法,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视、听觉和智能异常,加以矫正训练,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 儿科护理理念 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enabling(促成)、empowerment(授权),父母-医护伙伴关系,为父母提供支持和帮助 2、尽可能减少创伤、减少或控制压力源(无创性照护原则[atraumatic care): ①防止或减少小儿与家庭分离 ②帮助小儿建立把握感和控制感 ③防止或减少身体的伤害和疼痛 3、对小儿负责和危险管理(accoun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4、追赶生长: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或缺乏激素时,就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的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 5、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①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正常值(必考):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可选公式:(必考)▲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②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③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④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⑤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⑥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评估标准:>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骨骼发育: (1)前囟:出生时约为1.5-2.0㎝,1-1.5岁时闭合(异常:①前囟早闭合或太小:见于小头畸形②前囟迟闭、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③前囟饱满:表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④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 (2)脊柱的发育:三个生理性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 (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正常值: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0个;2岁以内的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21- 三体综合征。) 7、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 第三章儿童保健 1、儿童计划免疫(MJ常考):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种到婴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知道):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有:菌苗、疫苗、 精选

(完整word版)人卫版儿科护理学第六版课程总结,推荐文档

儿科。 第一章:儿童成长分期:(英) ●Fetal period:完全依靠母体 ●Neonatal period:最大危险 ●Infant period:生长高峰,抗体消失 ●Toddler age:自我保护不足 ●Preschool age:培养品质 ●School age:成人水平 ●Adolescence:生长第二高峰 在6~7岁时自行合成IgG;患病快、恢复也快;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英) 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3kg(2x+8),1y为出生时3倍;2y为4倍。 身高:出生50cm;1y=75cm;(7x+75); 头围:(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34——46——48;一岁时头围=胸围 颅骨:前囟(1.5~2cm;2y时闭合);后囟(6m闭合) 脊柱:抬头颈曲(3~4m);4m翻身;坐胸曲(6~7m);8~9m爬;走腰曲(1y)长骨:(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为其岁数+1) 牙齿:8m开始萌出;13m仍未萌出为延迟 感知觉:6m辨父母声音、认父母; 第三章:儿童保健:Array●胎儿:前3m易畸形 ●新生儿:家庭访视(3~4次) ●婴儿期:合理喂养(6m引入其他食物) ●幼儿期:防疾病事故 ●学龄前:自理能力 ●学龄:良好习惯及姿势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卡介苗(皮内、三角肌中部)乙肝、百白破(肌内、三角肌) 乙脑、麻疹(皮下、三角肌下缘)

第五章:儿童营养(英) 1能量与营养素 总能耗: ●基础代谢率:50~60% ●食物热力作用:7%~8% ●生长:25%~30% ●活动、排泄:10% 故1y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约100kcal/kg;蛋白质(1.5~3g/kg/d);钙(2g/d) 2儿童喂养: ●母乳成分 ●母乳喂养优点 ●哺乳技巧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食物转换原则 第九章:营养障碍疾病 1:PEM(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多见于3y以下 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水肿)为营养不良的最早表现○1喂养不当的皮下脂肪最先消耗—躯干— 臀部—四肢—面颊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消瘦) ○2营养不良分度: ○3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发生于夜间或清晨,突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脉搏细速,为主要死因。(静推25%—50%的葡萄糖)

儿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儿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2.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3下部量:耻骨联合至上缘足底的长度 3.生长:儿童各个器官系统的长大 4.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 5.坐高: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高 6.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饶头一周的长度,其大小反应脑,颅骨的发育程度 7.补授法:因母乳不足,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 8.代授法:指用兽乳或配方乳代替一次或数次母乳的方法 9.前囟:由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 10.初乳:产后四到五天内产生的乳汁为初乳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 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代谢功能不足,导致血钙浓 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抽诺和喉痉挛等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之一。 13.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14.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计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分钟该手出现痉 挛为阳性 15.生理性腹泻:由于母乳内所含某种营养成超过婴儿的需要,而婴儿的消化能力还没完全 发育完整所引起的腹泻 16.口服补液盐: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临用前用温开水 1000ml溶解 17.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 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18.肺炎: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奶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肺部炎 症 19.人工喂养:母亲因种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 20.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多种抗生素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糖 皮质激素者更容易患病,婴幼儿病情多较重。 2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观虚胖常伴有湿疹,生后不久及出现腹泻病, 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 二、填空题 1.小儿年龄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亲春期 2.出生时前约为1.5-2.0cm,6-8个月开始逐渐变小,1-1.5岁闭合 3.身高包括头部,躯干,下肢,等三部分的长度 4.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为1:3:6,钙磷比例为2:1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儿科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3.新生儿早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5.儿童免疫的特点?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 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非特异免疫不足: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差;胃酸杀菌力弱,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差等。 6.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 顺序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7.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8.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除,可导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9%,多在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9.计算体重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X0.25 2岁至青春期前期:体重(kg)x年龄x2+7(或8) 10.计算身高公式:身高(cm)=年龄(岁)x7+77 11.头围和胸围相等:1岁时46cm 12.上臂围的增长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为营养中等;<12.5为营养不良。 13.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方法:(1)均值离差法(2)中位数.百分数法(3)标准差的离差法(4)指数法(5) 生长曲线。 14.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 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 15.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 16.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 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17.计算牙数公式:牙数=月龄—(4-6) 18.性早熟: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为性早熟。 19.性发育延迟:女孩在14岁以后,男孩16岁以后无第二性征出现,为性发育延迟。 20.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做腰椎穿刺时应注意。 21.知觉发育: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能辨前后;5岁开始辨别以自身为中 心的左右。4-5岁时已有时间的概念,5-6岁时逐渐掌握周内时序.四季等。 2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2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会的免疫力,称之为 被动免疫。 24.疫苗: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25、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 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又名雪口病。 26、疱疹性咽峡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 (A型选择 50*1;B型选择 10*1;名解 5*3;简答 2*5;分析 1*15) 名词解释 1、生长:各器官、系统、身体量的变化。 2、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3、骨龄: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4、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由于体内水分的丢失、胎粪排出,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5-6天降到最低点(小于BW的10%),一般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 5、计划免疫: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过程。 6、小于(大于、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大于: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适于: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7、口服补液盐溶液:简称ORS液,是由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总渗透压为245mol/L,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严重呕吐者。 8、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9、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液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0、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1、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而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加上红细胞生成素较少,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 12、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 13、缺氧发作: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晨起吃奶时或大便、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这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肉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14、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时,长期肺循环血量增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15、法络四联症:是一组先天心血管的复合畸形,包括四种病理变化:肺动脉狭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资料来源汕尾中公教育 2014年医疗卫生招聘考试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1.为低体重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应调节床内温度为( ) A.22-24? B.25-28? C.29-31? D.32-36? E.37? 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 ) A.出生时体重的2% B.出生时体重的4% C.出生时体重的5% D.出生时体重的8% E.出生时体重的10% 3.中性温度是指: ( )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4.小儿前囟应在什么时候关闭:( ) A.2-3岁 B.1.5-2周岁 C.1-1.5周岁 D.3周岁 E.半岁 5.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出生时平均32cm B.3个月时34cm C l岁时46cm D.2岁时50cm [键入文字] E. 5岁时58cm 参考答案: 1.标准答案: D 解析:治疗时,光疗床内温度为30-3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32-36?),湿度保持55%-65%,灯管距离 患儿为30-50cm。 2.标准答案: E 解析: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十天左右,恢 复到出生时体重。 3.标准答案: D

解析: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代谢率最低,蒸 发散热量也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4.标准答案: C 5.标准答案: C 解析: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平均33-34cm,l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护理学知识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共五题,均为单选题目。 1.3岁小儿的平均身长是: ( ) A.71cm B.75cm C.81Cm D.85cm E.91Cm 2.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最高不超过 ( ) A.85.5μmol/L B.171μmol/L C.205.2μmol/L D.256.5μmol/L E.307.8μmol/L 3.按形态学分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 A.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5

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5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 1.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三凹征是指 (分数:2.00) A.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B.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下陷 C.胸骨上窝、锁骨下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D.胸骨下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E.胸骨上窝、锁骨下窝和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下陷 解析: 2.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分数:2.00)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 D.肺结核 E.肺间质纤维化 解析:[解析]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伴有气道壁的破坏,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肺气肿。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治疗原则是 (分数:2.00) A.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 B.早期、联合、足量、规律、长期 C.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D.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E.早期、联合、适量、全程 解析: 4.不符合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特点的是 (分数:2.00) A.白细胞正常或增加 B.咳嗽,咳红棕色胶冻状痰 C.青壮年多见,预后良好√ D.起病急、胸痛、畏寒 E.对庆大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解析: 5.浸润性肺结核最好发生的部位是 (分数:2.00) A.上叶前段 B.上叶尖后段√ C.下叶内基底段 D.中叶内侧段 E.中叶外侧段 解析: 6.诊断呼吸衰竭的确切依据是 (分数:2.00) A.发绀,呼吸困难

B.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C.呼吸的节律、频率和幅度发生改变 D.结膜充血、水肿和精神、神经症状 E.PaCO2>6.6kPa(50mmHg)、PaO2<8.0kPa(60mmHg) √ 解析: 7.干性支气管扩张的唯一症状是 (分数:2.00) A.慢性咳嗽 B.大量脓痰 C.咯血√ D.咳痰与体位变化有关 E.呼吸困难 解析: 8.可以导致心脏压力负荷加重的疾病是 (分数:2.00)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室间隔缺损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肺动脉高压√ E.慢性贫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基本病因包括两个部分:原发性的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其中心脏负荷过重包括:①容量负荷过重: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②压力负荷过重:见于使左、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等。因此,本题选D。9.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不包括 (分数:2.00) A.提前出现的QRS波群 B.QRS波群时限超过0.12秒 C.QRS波宽大畸形 D.QRS前有P波√ E.代偿间歇完全 解析: 10.急性心肌梗死最基本的病因是 (分数:2.00) A.体力活动 B.情绪激动 C.血压剧升 D.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解析: 11.可提示下壁心肌梗死的导联是 (分数:2.00) A.V1、V2、V3 B.Ⅱ、Ⅲ、aVF √ C.V1~V5 D.Ⅰ、aVL E.V3~V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