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分类号:______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的调查与思考

(英文):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reativen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学生姓名:蔡玲艺学号 07401334 系部:中文系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

指导教师:赵年秀

职称:教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2)

(一)丰富文学知识 (2)

(二)提高写作水平 (2)

(三)培养审美能力 (3)

(四)传承中华文化 (3)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现行策略的特点及其危害 (3)

(一)重背诵,轻诵读 (3)

(二)重应试,轻信息 (3)

(三)重翻译,轻悟境 (4)

(四)重灌输,轻质疑 (4)

(五)重进度,轻兴趣 (4)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建议 (4)

(一)反复诵读 (4)

1.教师范读 (5)

2.读准字音 (5)

3.划分节奏 (5)

4.读出情感 (5)

5.活用形式 (5)

(二)知人论世 (5)

1.了解诗人的风格 (6)

2.了解诗人的生平 (6)

3.了解诗作的背景 (6)

4.了解诗人的作品 (6)

(三)想象入境 (6)

1.抓诗眼,想象入境 (7)

2.连意象,想象会境 (7)

(四)质疑求真 (7)

(五)激发兴趣 (8)

1.情境导入 (8)

2.绘声绘色 (8)

3.编演剧本 (8)

四、结语 (9)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附录 (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14)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化瑰宝。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重背诵轻诵读、重应试轻信息、重翻译轻悟境、重灌输轻质疑、重进度轻兴趣等诸多问题。为此,文章在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策略出发提出了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想象入境、质疑求真、激发兴趣五条具体性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调查;对策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reativen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Abstract:Poem is our Chinese nation proud cultural treasure.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recitation and despising chant,paying attention to exam-oriented and despising inform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ranslation and despising gnosis ,paying attention to instilling and despising doubt,paying attention to progress and despising interest and many other issues.Theref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based on the proposed departure from the teaching strategy repeated reading, Thinking of Historical Science, imagination immigration, questioned the truth, stimulate interest in five specific suggestions.

Key Words: 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strategy, survey, countermeasures

前言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历来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增加古诗词比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语文教材为例,七年级教材中,每单元5篇课文中就有1篇是古典诗文;八、九年级教材中均有2个古诗文单元,每册教材在附录中推荐课外背诵古诗词10首。而这些入选的古诗词又以经典为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质量。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P24修身首先要学《诗》,立身要学“礼”,然后在“乐”中完成修养,而学《诗》是完成人生修养的第一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矣。”[1]P52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古诗词学习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和审美作用:感发志意、思考得失、切磋砥砺、怨刺上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P13孔子认为诵读诗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可以精通政事,治理国家,可以出使四方,担当外交重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主要有:

(一)丰富文学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各大名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也让学生在对不同的诗词流派、诗词风格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区分。例如:宋词中婉约派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李清照;豪放派则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二)提高写作水平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写作之门。首先,它使学生学会像诗人词人那样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慧的耳朵去聆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其次,它能够净化写作灵魂,引导学生走出虚假空洞的囹圄,对话真实的世界。再次,古诗词中的空白艺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使语言库存量越来越丰富,使思维日渐开阔敏捷,在进行写作时才能有更大的灵活性,进而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和“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尴尬。2007年江西某考生在其满分中考作文《怎得梅花扑鼻香》中直接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开篇,以诗文名句“一身正气冲宵汉,著成青史照尘寰”、“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分别照应司马迁、屈原、范仲淹作为各部分的小结,文采飞扬,诗句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三)培养审美能力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品味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提升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不断强化和丰富美感,从而洗涤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感情,使之得到审美的精神愉悦,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传承中华文化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传统,但是对于每个中国人所受到的文化传承来说,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基因,就像乳汁一样,进入我们的血液,成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成为人们处理情感的标准,成为人们的道德底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一种乡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种亲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一种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一种爱情。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孩子们自觉地意识到情感,理解情感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和内在需要。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现行策略的特点及其危害

根据现有条件,笔者选取两所中学进行调查,一所是福建省晋江市二级达标中学——毓英中学,另一所是福建省晋江市的普通中学——锦东华侨中学,抽取10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同时发放学生问卷调查2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90份,有效率是95%。纵观整个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几十年延续下来的“逐句讲解——疏通文意——背诵默写”模式依然是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行策略,这种按部就班的单调、孤立的教学模式导致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重背诵,轻诵读

由于语文考试没有口试,中考基本只考察名句默写,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背诵,忽视了学生的诵读积累。80%的教师仅仅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而安排少量的诵读(5分钟以下),许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都是直接切入主题,把古诗词讲解疏通完毕就了事。由于古诗词篇幅短小,内容不多,一节课下来往往还能剩余大把的时间,为了凑足时间只好安排学生开始背诵。真正把诵读当成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让学生去诵读去感知的教师少之又少。

(二)重应试,轻信息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以考试内容为目标,考什么教什么。据调查,70%的教师从未对古诗词进行补充教学,他们过分重视字音字义、重点诗句的翻译,对古诗词作者的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年代、字号、称谓,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其经历、创作风格等情况涉之甚少,或者简单带过。仅有10%的教师对古诗词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没有介绍韩愈的谏迎佛骨险遭送命的经历,学习《行路难》没有介绍李白被赐金还山的故事,即便学生通读全诗也是无法体会其深刻内涵的。

(三)重翻译,轻悟境

书本至上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课堂上,翻译成了教师不惜花时间精力去解决的重点难点。70%的教师花大量时间跟学生讲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串起来讲了什么,忽视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一节课下来,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学生收获甚少,往往只是记住了字词句表层的生硬的意思。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可他们根本不能结合生活经验去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没有进入诗境去感悟,这样就不能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远意境。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会隽永。”[2]

(四)重灌输,轻质疑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都采用口头传授的授课形式,课堂中师生思想交流寥寥无几,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途径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占89%)。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教师成了主角,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毫无思考的余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教师的标准答案给覆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探究精神得不到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的接受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并最终走向简单的死记硬背。

(五)重进度,轻兴趣

在调查中,仅有10%教师表示重视古诗词教学。对于课外背诵篇目,仅有30%的教师进行抽查,个别教师则采取放任态度,会读会背就行,更有甚者,为了赶进度,竟然跳过不讲,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致使一篇篇优美古诗词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普遍不浓(有些喜欢的占72%),有些甚至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不喜欢的占13%),学习古诗词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应付考试(占79%)而不是用于提升自身的欣赏品味和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81%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学习古典诗词,但是“逐句讲解——疏通文意——背诵默写”的现行策略导致学生对当前教学方式的不满意(高达76%),对古诗词兴趣的减退自然会引起学习时间的减少,67%受调查的学生每周花在古诗词上的时间不满1小时,同时对古诗词的不甚了解导致学生经常遗忘所学知识,能背100首古诗词的只有6%。可见我国古诗词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建议

(一)反复诵读

古诗词之美,首先美在音律节奏。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正所谓“三分诗,七分读”,古人早就提出关于诵读的精辟见解,以读为本,万变不离其宗是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理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3]要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必须突出“读”这一手段,将“读”放在首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诵读”二字,要求在诵读中体味内容、体验感情、感受语言。那么“诵读”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1.教师范读

范读时应饱含感情把握节奏,力求做到融朗读、理解、表达于一体,将诗词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带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在教师良好榜样的带动下,学生逐渐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无穷魅力,才会爱上古诗词,才能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优秀教师韩军具有很强的诵读能力,充沛的感情、纯正的字色、娴熟的技巧使他在朗诵《登高》这类诗时往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切勿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因为录音带由艺术家录制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不顾差别进行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

2.读准字音

诵读时必须读准诗词每一个字的字音,特别是难读字、易读错字和轻重音。如诵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重读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达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英雄末路的悲痛。

3.划分节奏

五言诗可分为二三或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如《次北固山下》,“客路/ 青山/外,行舟/ 绿水/ 前。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海日/ 生/残夜,江春/ 入/ 旧年。乡书/ 何处/ 达,归雁/ 洛阳/ 边。”而七言诗则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4.读出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4]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感情,用适当的语气读出感情基调,如:“爱”的感情应读得“气徐声柔”;“憎”的感情应读得“气中声硬”;“悲”的感情应读得“气沉声缓”;“喜”的感情应读得“气满声高”;“惧”的感情应读得“气提声凝”;“怒”的感情应读得“气重声粗”。[5]

5.活用形式

诵读的形式有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自由朗读、背诵等。齐读,读出气势,显得整齐有力;个别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小组读,形成竞争氛围。通过一遍遍地诵读,一遍遍地与语言“亲密接触”,发挥学生言语活动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文本语言的内部中行进,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纯熟境界[6]。

(二)知人论世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知人论事”,了解诗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诗作。孟子曾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7]他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

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务必要做好相关资料的介绍,及时为学生补充必要的信息。

1.了解诗人的风格

风格是识别不同作家作品的标志,也是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在教学《渡荆门送别》前,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四年级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对李白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旧知,还能使学生对诗人和诗词的感知能力不断深化。

2.了解诗人的生平

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对诗人生平遭遇、地位、成就以及后人对其评论进行介绍往往能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诗人,从而获悉作者由此养成的独特性格及写作特色,有助于更具体地理解诗作和把握诗词情感。教学《春望》时,应了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诗人陷身安禄山叛军铁蹄践踏下的长安,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经受了国破家散的痛苦,因此才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重叹息,才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愤感慨。而教学《夜雨寄北》时则需了解李商隐擅长骈文,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爱情诗缠绵悱恻,但过于隐晦迷离,故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3.了解诗作的背景

诗因情而发,因时而感。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古诗词时如果能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就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与诗人为友,这是进入诗词意境的前提,也是把握诗词主旨的钥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张丞相是谁?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面对浩瀚的洞庭湖,作者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言外之意是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4.了解诗人的作品

学诗须知人,须尽量顾及作者全人。除了教材中所出现的作品和相关资料,还要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做到相互印证和补充,否则易以偏概全,就不可能达到真知。教学《武陵春》时,不但要知道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作家,而且应该对她的豪放之作有所了解,如《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一改细腻纤巧的风格,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连用了三个典故,却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想象入境

意境是诗词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意境是诗的灵魂,要领略古诗词之妙就必须得品味其意境。[8]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加上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构建诗中之画,品味诗意,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品味其中的浓郁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1.抓诗眼,想象入境

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9]所谓的“一星半点的东西”其实就是指诗眼。“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画龙点睛,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10]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诗眼的剖析,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字而意境全出”的效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深”字我们可以想象到溪亭中莲枝茂盛、藕花烂漫的情境,据“惊起”一词我们仿佛听到了鸥鹭被惊动飞起时的啼叫声和翼翅拍打溪水的声音及词人反被鸟叫惊吓的呼叫声和奋力挥桨划动溪水的声音,进而体会到词里传达出来的活泼热闹的青春气息。

2.连意象,想象会境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多个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因此要体会诗词的意境,需从意象入手。分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诗人所描绘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荫”、“白沙堤”等意象。然后再让学生运用想象力把词语化作生活画面来品味其中的美:在孤山寺北边的贾公亭以西,诗人骑着马在岸边踏青游春,观赏湖光山色。西湖水面齐岸,天边云脚低垂。他听见几只初飞的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原来它们正抢着向阳的树枝。他看见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春花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那嫩绿的小草正好盖过踏青的马蹄。诗人逛遍了整个湖东仍意犹未尽。最后,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绿杨荫里那充满诗意的白沙堤……

(四)质疑求真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诗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

在初步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质疑、释疑,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木兰诗》中,在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时,许多学生从字面上直接翻译“将军们经历上百次战争后牺牲了,战士们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胜利归来”后就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将军都战死了,战士却能活着回来?只有经过质疑探究,我们才能发现,原来这里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在战场上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战斗,多年后最终有的凯旋,有的战死沙场。

此外,古诗词中出现的个别语词在教材没有给出注释,这就给学生留下广阔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注释,选择注释的过程正是研读领悟的过程,也是一个抽丝剥茧质疑求真的过程。例如《破阵子》这首词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一词教材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注释,初读时有学生理解为“梦里回到”,也有学生理解为“梦中回来”即“梦醒”。教师随即组织学生分组研读讨论,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查阅手头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质疑求真。最终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梦回”解释为“梦中回到”较为合理,并且列出四大理由:

其一,写作此词时作者闲居于江西上饶,不在前线作战。

其二,如作“梦醒”解释,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作何解释?

其三,“可怜白发生”一句揭示了现实,若前边的内容可以解释为梦境,则梦境和现实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独创性。

其四,作“梦中回到”有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能揭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这与本首词的主题相符合。

(五)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11]而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1.情境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诗化的语言,张显的情感,很容易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在未进入诗歌时便有了与诗歌相一致的情绪,有了情感与意向的“动力准备”,积贮了情感的势能,便于渐入佳境。在教学《春望》,可以精心准备这样一段导入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民生的疾苦,吟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他的诗记载了社会的动荡,民生的疾苦,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也被称为‘诗圣’。”教师用杜甫的诗句,把他的生平串起来,引导学生认识杜甫,学生在导语中已进入了学习杜诗的意境。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了一个一生漂泊,一生困顿,壮志难酬而又忧国忧国民的诗圣形象。

2.绘声绘色

常言“诗如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现场作画,具体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境界。适于学生作画的诗为数不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范仲淹的《渔家傲》、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当然,并不是每首诗都能作画,那些不能信手画来的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片。而在古诗词教学之中引用音乐,在音乐的氛围里学习古典诗词,也可激发学生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邓丽君版的《相见欢》,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南唐后主的离愁别绪。

3.编演剧本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教师应先给学生讲清剧本的写作要求,发动学生自行改编、自行排练和演出。开始教师可以具体细致地指导,渐渐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过一把“演员瘾”。如根据《石壕吏》改成的剧本(该例引自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 :

捉人的吼叫声喧嚣;“吏”蛮悍、凶暴、捉人;老翁匆忙翻墙躲避。

吏捶门打户、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找不到一个男人。

“吏”怒吼:“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妪泣诉:“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眼下死了的,不用说已永远完了,活着的,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吏不相信,老妪拿出信来给吏看。

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妪说了一句:“家里再没有人了……”

吏威逼说:“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妪不得已:“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四、结语

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音韵和谐,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它以独特的形式,积淀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着多种问题并远离了诗意。对此,教师首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育者、研究者、实践者的教师,要在其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寻求科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充满兴趣,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古诗词文化得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同时,笔者也希望社会能够营造重视古典诗词的氛围,多多学习台湾日本等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将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休闲活动中,为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

[1] 孔子.论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8.

[3] 刘勰.徐正英.罗家湘.文心雕龙[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372.

[4] 刘春松.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感想[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6).

[5] 吴华月.古诗文诵读教学探微[J].教研天地,2007,(11).

[6] 朱自清,叶绍钧. 精读指导举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76.

[7] 孟子,熊海英,佳仁.孟子[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2:176.

[8] 廖荣华.初中古诗词教学浅谈[J].江西教育,2003,(21).

[9] 胡三如.诗歌鉴赏与想象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11).

[10] 何效明.巧抓“诗眼”赏古诗——从200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谈起[J].中学语文,2003,(17).

[11] 刘斌.体验成功,快乐作文[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8).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国维.人间词话[M]. 北京:中华书局,1955.

[3]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 赵年秀.新课程视界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 倪文锦.语文教学的去知识化与技能化倾向——六十年语文教学的最大的失[J].语文建设,2009,(Z1).

[7] 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3).

[8] 刘华.古诗文教学纵横谈[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11).

[9] 李月梅.古诗词教法新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5).

[10] 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11] 周绮.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3).

[12] 刘素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8,(7).

[13] 杜桂枝.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之难及如何解难[D].辽宁师范大学,2004,(4).

[14] 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9).

[15] 徐灵女,马娟.诗意栖居在古诗词课堂[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3).

[16] 邢成斌.《浅谈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0,(4).

[17] 师恒庆.中学应重视古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9,(12).

[18] 徐灵女,马娟. 诗意栖居在古诗词课堂[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3).

[19] 黄梦倩.初中古诗教学的情境导入实验[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3).

[20] 周文洪.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4).

致谢

大学四年学习时光稍纵即逝,马上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在大学的象牙塔,我收获了很多,在此我想向陪伴在我身边的人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使我有了深造的机会;感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这片热土承载了我四年的大学光阴,给我留下太多珍贵的回忆;感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积极进取,生活上的热心帮助,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四年里充满了感动。

在毕业的关口我尤其对我的导师赵年秀教授表示感谢,因为本论文是在赵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赵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赵教授平日里工作繁多,然而不管多忙,她总会抽空来跟我面谈,给我指出论文当中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此谨向赵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206寝室同学的悉心帮助。在此,我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附录

初中古诗词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

学校年级

本问卷就古诗词学习问题进行相关调查,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以供研究之用。

本问卷共7道题目。选项不计对错,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你喜欢古诗词吗?

A.喜欢

B.有些喜欢

C.不喜欢

(2)你认为该不该学习古诗词?

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3)你学习古诗词的途径是?

A.教师讲授

B.家庭影响

C.自主学习

(4)你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是?

A.考试

B.消遣

C.陶冶身心

(5)目前你能背多少古诗词?

A.三十首以下

B.三十到五十首

C.五十到一百首

D.一百首以上

(6)你每周花在古诗词上的学习时间是多少?

A.一小时以下

B.一到两小时

C.两小时以上

(7)你对当前古诗词教学方式满意吗?

A.满意

B.能接受

C.不满意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2011.02.25

初中古诗词教学情况调查(教师卷)

学校

本问卷就古诗词教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以供研究之用。

本问卷共5道题目。选项不计对错,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课堂上安排诵读的时间:

A.5分钟以下

B.5-10分钟

C.10分钟以上

(2)侧重于古诗词的哪部分教学

A.翻译

B.主旨

C.情境

(3)有否对古诗词进行补充教学?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有否对课外背诵篇目进行抽查?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5)主要授课形式是?

A.口头讲授

B.借助多媒体

C.师生交流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2011.02.2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年月日

初中语文“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稿 精读课Ⅰ 一、基本流程 自主学习--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 二、操作要领 1.自主学习:即学生依据既定的自学目标对所学课文自主学习,用时一般不少于30分钟。精读每一篇课文前,教师需提前投放必要的自学目标。自学目标应在上一节课结束前予以投放,以确保学生充分利用晨读、自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对字词、文学知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及写作艺术的初步鉴赏等,以确保学生自学时有基本的遵循和必要的目标导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控和诱导,但不能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确定出精读的具体目标,并将相关的学习任务分解到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制订出下一步本组学习活动的计划、方案等。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提出相关的要求。 3.合作探究:各学习小组依据新制订的精读目标,深入探究,合作攻关,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一环节用时长短依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可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巡视、指导并适时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 4.展示交流:在组内充分交流并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推荐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探究、体验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既是学生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又是检验各学习小组集体智慧及合作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这一环节用时一般在30分钟左右。学习小组的划分以六个左右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学习组长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教师要及时进行过程调控、指导、评价和引导。 5.拓展迁移: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安排必要的训练或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迁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联想想象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需要拓展迁移,须视教材内容、课堂容量而定;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拓展训练或活动的内容。 6.总结反思: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自己的表现、收获等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以上环节,按两课时完成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任务设计。 精读课Ⅱ 一、基本流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二、操作要领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论语】(春秋鲁国·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初中语文古诗词句分类集锦

初中语文古诗词句分类集锦 一、古诗词中描写春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古诗词中描写夏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三、古诗词中描写秋的诗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古诗词中描写冬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古诗词中咏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命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六、古诗词中写楼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初中语文古诗词句分类集锦(二 一、古诗词中写河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不识庐山真面目,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古诗词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语言传授,轻视吟咏诵读;重理性分析,忽视文化审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反思,为研讨科学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完整版)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上学期: 课内: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ft下》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ft外,行舟绿水前。水何澹澹,ft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孤ft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马致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枯藤老树昏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桥流水人家,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绿树村边合,青ft郭外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ft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杨花落尽子规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闻道龙标过五溪。 ft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寄愁心与明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 君问归期未有期,烟笼寒水月笼沙, 巴ft夜雨涨秋池。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商女不知亡国恨,

却话巴ft夜雨时。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一曲新词酒一杯,莫言下岭便无难, 去年天气旧亭台。赚得行人空喜欢; 夕阳西下几时回?正入万ft圈子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ft放过一ft拦。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常记溪亭日暮,半亩方塘一鉴开, 沉醉不知归路。天光云影共徘徊。 兴尽晚回舟,问渠哪得清如许? 误入藕花深处。为有源头活水来。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七年级下册(课外) 《ft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 ft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新选入古诗词五篇中考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选入古诗词五首中考专项练习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用? 4从炼字角度赏析“嗟”“谩”两字。(两层含义) 5写梦境的作用? 6为什么写“梦魂归帝所”?天帝的形象? 7词风格上的特点? 8对“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解?(为什么向往神山) 9赏析后三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3 分) 2.词的下阙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 分)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登楼望远, 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 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 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 感情深沉, 意境高远。 4.“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 分)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2 分)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3.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满江红》作于1903 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dxf5.coupdate/" ="" class="">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那么,如何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轻舞飞扬并提高教学效率呢?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班上45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

最新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精)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 (讨论稿)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十大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7-9年级40条分目标),具体体现了以下三个基本理念,我们也可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有创意地表达。 2.凸显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信息社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重视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关注现代公民素质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体现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积累,发展语感;要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

特征分析与教学条件把握、影响教学各要素的决策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 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 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教材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内容大都包括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和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部分。其中阅读部分是教材的主体。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按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来进行一般性的分类。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分析年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要求,以建构阅读教学的教学体系。 ②研究本课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意义并给其恰当的定位。 ③解读文本(课文)。通过解读文本可以确定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对文本的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材选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不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对文本的分析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要深入挖掘文本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和教育价值,细致分析文本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文体特征的把握,教材选文文体形式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要准确把握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有利于文本解读的因素。 (2)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内容相对单薄,且系统性不强。对写作教学内容的分析应更多地围绕《语文课标》中的“写作”课程目标,参照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并充分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3)口语交际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 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 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 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1]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大全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之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一、复习提要 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二、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1《龟虽寿》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古诗: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篇目 七年级上册: 课内: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词牌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爱国词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1《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