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方

骨伤科常用方
骨伤科常用方

医院质量管理检查我一个一个找的。

1.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30克)当归(6克)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人参30克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柴胡半两,瓜蒌根3钱,当归3钱,红花2钱,甘草2钱,川山甲(炮)2钱,大黄(酒浸)1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陈皮各6克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克炙甘草1.5克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桃仁(一钱)甘草(一钱)芒硝(二钱)大黄(四钱)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三两(9g) 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擘(9g)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犀角1.5g(现用水牛角60g代),生地黄30g,芍药(白芍药)12g,牡丹皮10g。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26.七厘散(《良方集腋》)

朱砂1钱2分(水飞净),麝香1分2厘,冰片1分2厘,乳香1钱5分,红花1钱5分,没药1钱5分,血竭1两,粉口儿茶2钱4分。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9克麝香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2钱,白术2钱,枳壳2钱,荆芥2钱,白芍2钱,防风1钱,广皮1钱,杜仲(盐水炒)1钱,丹皮1钱,川芎1钱,干姜1钱,牛膝1钱,独活1钱,茄皮1钱,川续断8分,黄耆8分,熟艾8分,香附8分,羌活8分,鲜红花5分,甘草3分,云茯苓5钱。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丁香1两,木香1两,瓜儿血竭1两,儿茶1两,熟大黄1两,红花1两,当归头2两,莲肉2两,白茯苓2两,白芍2两,丹皮5钱,生甘草3钱。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川断12克红花5克生地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硼砂乳香没药血竭大黄归尾骨碎补自然铜地鳖虫各3克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当归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桔叶9克、桔核9克、乌药9克、赤芍15克、落得打15克、红花6克、青皮6克、陈皮6克、地鳖虫12克、荔枝核12克、小茴香3克,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药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甘草15克(炙)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酒拌,一钱(10克),川芎一钱(8克),白芍药一钱(8克),熟地黄酒拌,一钱(15克)人参一钱(3克)白术一钱(10克)茯苓一钱(8克)甘草,炙,五分(5克)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术(焙) 甘草(炙) 黄耆(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川续断1两,杜仲(去皮,切,姜汁炒)1两,防风1两,桂心1两,华阴细辛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秦艽半两,生地黄半两,川芎半两,川独活半两,黄耆1两,川牛膝1两。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各6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5g]。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羌活、竹节、香附、蕲蛇(去头)、乌梢蛇(去头)、威灵仙、麻黄、贯众、甘草、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木香、沉香、细辛、赤芍、没药(制)、丁香、乳香(制)、僵蚕(麸炒)、天南星(制)、青皮、骨碎补(烫制去毛)、豆蔻、安息香、黄芩、玄参、白术(麸炒)、防风、龟板(醋淬)、葛根、当归、血竭、地龙、麝香、松香、牛黄、冰片、人参(红参)、草乌(制)、天麻、全蝎、何首乌(制)等。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

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当归(酒洗)没药五加皮皮消青皮川椒香附子各9克丁香3克麝香0.3克老葱3根地骨皮3克丹皮6克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48.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9 克、茯神10 克、黄芪12 克、龙眼肉10 克、酸枣仁10 克、党参12

克、炙甘草5 克、当归10 克、远志10 克、木香10 克。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大怀熟8两,山药(炒)4两,枸杞4两,山茱萸肉4两,川牛膝(酒洗,蒸熟)3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4两,鹿胶(敲碎,炒珠)4两,龟胶(切碎,炒珠)4两(无火者不必用)。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大怀熟地8两,山药(炒)4两,山茱萸(微炒)3两,枸杞(微炒)4两,鹿角胶(炒珠)4两,菟丝子(制)4两,杜仲(姜汤炒)4两,当归3两(便溏勿用),肉桂2两(渐可加至4两),制附子2两(渐可加至5-6两)。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耆、桑枝。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黄芪15g—30g,甘草5g(炙),人参3g(或党参15g),当归10g(酒焙干或晒干),橘皮5g(不去白),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熟地、当归、牛膝、山萸、云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熟地9克,杜仲3克,杞子3克,破故纸9克,菟丝子10克,归尾3克,没药3克,萸肉3克,红花1.5克,独活3克,淡苁蓉3克。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独活各一钱(各3克)藁本防风甘草川芎各五分(各1.5克)蔓荆子三分(各1克)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龟胶(蛤粉炒成珠)2两,鹿角胶(制同上)2两,虎胫骨(酥油炙)2两,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9次)2两,川牛膝(酒洗,晒干)2两,杜仲(姜汁炒断丝)2两,锁阳2两,威灵仙(酒洗)2两,当归2两(酒洗,晒干),黄柏(酒洗,晒干,盐水少许、酒炒)2两,人参(去芦)2两,羌活2两,白芍(微炒)2两,云白术2两(土炒),熟地2两,大川附子1两5钱(童便、盐水各1碗,生姜1两切片,同煮1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5钱,甘草5钱,同煮长香3炷,取出晒干,如琥珀色明亮可用)。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生姜六两[18g] 大枣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参)。59.太乙膏(《外科正宗》)

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铅丹乳香没药麻油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白芷5钱,甘草1两2钱,归身2两,瓜儿血竭4钱,轻粉4钱,白占2两,紫草2钱,麻油1斤。61.四黄膏(《证治准绳》)

黄连,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蓍、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南陀僧(研末)20两,赤芍2两,全当归2两,乳香(去油,研)5钱,没药(去油,研)5钱,赤石脂(研)2两,苦参4两,百草霜(筛,研)2两,银黝1两,桐油2斤,香油1斤,血竭(研)5钱,孩儿茶(研)5钱,川大黄半斤。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天花粉500克姜黄250克白芷250克苍术100克南星100克甘草100克大黄250克黄柏250克厚朴100克陈皮100克小磨麻油2500毫升黄丹750-1050克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芙蓉叶60克紫金皮独活南星(生) 白芷各15克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皂角7挺(捶碎,用水5升,挼汁,滤去滓),草乌头(锉碎)1两,天南星(锉碎)1两,大黄(锉碎)1两。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真象皮2两(无真者,则以驴、马剔下之爪甲代之,可用4-5两),当归(全)2两,壮年人发(洗净垢)2两,大生地4两,玄武版4两,真麻油3斤。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者),各30克,甘草(微炙赤)15克。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香油4斤,槐2枝,柳2枝,桃2枝,榴2枝,椿2枝,杏2枝,楮2枝,两尖1两,白芷1两,赤芍药1两,大黄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白芍药1两,草乌1两,苦参1两,川芎1两,生地黄1两,川椒1两,胎发1两,川山甲1两,熟地黄1两,槐子1两,杏仁1两,当归2两,蓖麻120个(去皮),巴豆120个(去皮),黄柏1两(去皮),木鳖50个(去皮)。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海桐皮铁线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4.5克(酒洗) 川椒9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2.4克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番木鳖(油燥去毛) 红花生半夏各15克骨碎补甘草各9克葱须30克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0.9克当归身黄耆各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8克)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18克)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15克紫花地丁30克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熟地1钱,米仁1钱,木瓜1钱,防己1钱,天花粉1钱,金银花1钱,白鲜皮1钱,人参1钱,白术1钱,甘草5分,威灵仙6分,牛膝(下部加)5分,土茯苓2两。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人参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黄耆1钱,当归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金银花1钱,白芷5分,甘草5分,皂角针5分,桔梗5分。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当归2钱,白术1钱5分,黄耆1钱5分,人参1钱5分,白芍1钱,茯苓1钱,陈皮1钱,附子1钱,木香5分,甘草(炙)5分,川芎1钱,山甲(炒)8分。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黄芪 12克山甲(炒末)3克川芎9克当归6克皂角针4.5克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熟地2钱,山茱萸1钱,山药1钱,丹皮8分,白茯苓8分,泽泻8分,柴胡6分,薄荷6分。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土茯苓1两,白鲜皮5分,金银花5分,薏苡仁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木瓜5分,皂角子4分。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公丁香30克、肉桂30克。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石膏(煅)7克黄灵药3克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1伏时,研细)1钱,牛黄5分,象皮(切片)1钱5分,琥珀(灯心同乳)1

钱5分,龙骨(煅)1钱5分,轻粉1钱5分,冰片3分,炉甘石(银罐内煅红,研细)3钱。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全蝎(炙) 僵蚕各0.9克朱砂12克牛黄0.18克冰片黄连天麻各1.2克胆星甘草各0.6克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朱砂雄黄各6克水银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45克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草乌、干姜各90g,赤芍、白芷、制南星各30g,肉桂15g。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苍术1.8千克荆芥穗900克甘草375克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鲜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麝香6克冰片6克白及12克姜黄12克南星12克甲片12克,樟冰1.2克轻粉9克胆矾9克铜绿12克漂青黛6克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明雄6钱,朱砂6钱,礞石6钱,火消6钱,月石6钱,麝香2分,洋片2分,佛金40张。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姜黄、大黄、黄柏、苍术、陈皮、甘草、胆南星、白芷、天花粉、厚朴。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3克、炙黄芪6克、白术4.5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炙甘草1.5克、当归6克、白芍9克、熟地9克、五味子2.5克、茯苓5克、远志3克、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辰砂2两(水磨),雄黄1两,叶子雌黄1两,紫金半两。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紫河车1具(酒煮捣膏) 熟地黄120克(酒煮捣膏) 归身茯苓人参枸杞菟丝子肉苁蓉(酒洗,捣膏) 黄精白术何首乌(去皮,用黑豆同蒸捣膏) 川牛膝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捣膏)各60克骨碎补(去毛,微炒) 川巴戟(去骨) 破故纸(炒) 远志(去心,炒)各30克木香青盐各15克丁香9克黑枣肉60克97.清骨散(《证治准绳》)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明矾、砒石、雄黄、乳香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麻黄5钱,细辛5钱,肉桂1两,牙皂3钱,生半夏8钱,丁香1两,南星8钱,麝香6分,冰片4分。100.白虎汤(《伤寒论》)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防风芎劳白芷牛膝狗脊萆薢白术各3克,羌活葛根附子杏仁各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石膏薏苡仁桂心各9克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 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防己15克(五钱);杏仁15克(五钱);滑石15克(五钱);连翘9克(三钱);山栀9克(三钱);薏苡15克(五钱);半夏(醋炒)9克(三钱);晚蚕沙9克(三钱);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克(三钱)。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苍术(米泔浸,炒)6克羌活茯苓泽泻白术各4.5克陈皮3克甘草1.2克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屑、麻黄(去根节)、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一两;防风(去芦)、桂心、白术、人参、川芎、白茯苓、细辛、当归,各三分;石膏(二两)、甘草(炙赤.半两)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薏苡仁(一两) 当归(一两)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两)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熟大黄300g,土鳖虫(炒)30g,水蛭(制)60g,虻虫(去翅足,炒)45g,蛴螬(炒)45g,干漆(煅)30g,桃仁120g,苦杏仁(炒)120g,黄芩60g,地黄300g,白芍120g,甘草90g。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人参3克白术3克茯苓3克甘草(炙)1.2克当归4.5克苡仁9克麦冬6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五两,木通五两,藿香四两,射干四两,连翘四两,薄荷四两,白豆蔻四两。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黄柏(酒炒,240克)龟板(酒炙,120克)知母(酒炒

虎潜丸

,60克)熟地黄(60克)陈皮(60克)白芍(60克)锁阳(45克)虎骨(用狗骨代,炙,30克)干姜(15克)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白附子僵蚕(各5-9g)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5g)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15克甘草6克(炙) 黄芩9克黄连9克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淮生地(酒煮捣膏)4两,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人参1两,当归身1两,泽泻1两,麦门冬(捣膏)1两,龙骨1两,地骨皮1两,木香3钱,砂仁3钱,黄柏(盐水炒)5钱,知母(童便炒)5钱。

2.大成汤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6克。用水225毫升,煎10~15分钟,去滓温服。不拘时。

【主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加减】大小便未通者,加朴消。

【禁忌】孕妇、小儿莫服。

3.方名】五味消毒饮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方论】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配合成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是治疗疔毒、痈疮的方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主药;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为治疔毒要药,亦通用于痈疮肿毒;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均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其清热解毒之力甚强,或加酒少量以助药势,可加强消散疔疮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疖疔疮痈之有效方剂,局部红肿热痛,外用及内服均可。

2.本方常治外科急性感染,如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等。

3.本方亦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胆囊炎、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性传染病具有热毒证候者。如热重,可加黄连、连翘之类清泄热毒;血热毒盛,加赤芍、丹皮、生地黄等,以凉血解毒。

4.四生丸

〖方源〗《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各等分。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方歌〗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

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功用〗凉血止血。

〖运用〗1.本方为凉血止血的有效方剂,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出血较多者,可适当加入小蓟、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等增强止血之功。

3.常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和胃溃疡吐血,属血热妄行者。

〖注意事项〗

本方对内热暴作之吐血、衄血疗效较好,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则可使血凝成瘀,造成不良后果。

5.加味乌药汤

方源〗《济阴纲目》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各一两(各10g)香附炒,去毛二两(10g)甘草一两半(5g)〖用法〗细锉,每服七钱(20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主治〗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6仙方活命饮

.主要成份为: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现代常化裁运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阻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属于热毒实证者。

方诀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剌酒煎佳。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禁忌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7.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8.当归补血汤

中药方剂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禁忌】阴虚发热证忌用。

【化裁】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金银花、甘

9. 鸡鸣散

伤科补要》鸡鸣散:归尾、桃仁、大黄,治胸腹蓄血。

鸡鸣散(证治准绳方)

【组成】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

【主治】脚气疼痛,及风湿流注,足痛筋脉浮肿者。

【应用】用于湿性脚气初起,足腿肿重疼痛,步行困难。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时和冷开水缓缓服下。

【歌诀】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瓜橘槟榔煎冷服,脚气浮肿效果良。

鸡鸣散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

【用法】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10. 金铃子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

〖方歌〗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病机〗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以胸腹胁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

2.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用于疝痛,可酌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因本方具有活血作用,孕妇慎用。

11. 抵当汤

组成:大黄、桃仁、水蛭、 虫

主治:1.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2.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

3.小便自利者,必有畜血,令人善忘。

4.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归经:此足太阳药也。

方义:成氏曰:「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甘苦,以下结热。苦走血,咸渗血, 虫

、水蛭之苦咸,以除畜血。

变化方:本方减水蛭十个, 虫、桃仁各减五个,分为四丸,每水煮一丸,名抵当丸。治本

病无善忘如狂之证者。

抵当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水蛭(熬) 虻虫(去姻、足,熬)各30个大黄48克(酒洗) 桃仁20个(去皮、尖、双仁)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主治】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及妇女

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12. 活血止痛汤

【来源】《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各6克川芎2克红花1.5克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各3克紫荆藤地鳖虫各9克

【用法】上药十二味,以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活血止痛。

【主治】损伤瘀血,红肿疼痛

13. 独参汤独参汤

主料:人参30克。

辅料:红糖30克。

制法: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功能: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主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独参汤

【来源】《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组成】大人参20~30克(去芦)

【用法】上药叹咀。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

【功用】补气固脱。

【主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14.顺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

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处方来源

《伤科大成》。

方剂主治

损伤气滞血瘀,胸腹胀满作痛。

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煎服。

15. 复元通气散药物组成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主治发乳、痈疽及一切肿毒。打扑伤损作痛及乳痈、便毒初起,或气滞作痛。

16.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汤

〖方源〗《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黄帝针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

〖组成〗柴胡半两[9g] 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6g]

大黄酒浸,一两[12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g]

〖用法〗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方解〗

┌大黄(酒制,重用)──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

君││二药一升一降,调畅

│┌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

└柴胡││气机,攻散胁下瘀滞。

└引药归肝经┘

┌当归┐

││

臣│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红花┘

┌穿山甲──破瘀通络

佐│

│┌入血分消瘀血而续绝伤

└天花粉│

└又能清热散结消肿

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运用〗

1.本方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

2.可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

17.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8.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取大黄之苦寒荡实除热,芒硝之咸寒入血软坚,桃仁之辛润破血消瘀,甘草之甘缓缓和药势,诸药共成荡实通瘀之缓下剂.

方名:桃仁承气汤(理血之剂)

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主治

1.治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躁渴谵语,畜血,发热如狂。

2.及血瘀胃痛,腹痛 痛。

3.疟疾,实热夜发

4.痢疾,畜血急痛

加减:

本方加青皮、枳实、当归、芍药、苏木汁、柴胡,名桃仁承气饮子。

归经:

此足太阳药也。

方义:

(1)大'黄、芒硝,荡热去实,甘草和胃缓中,此调胃承气汤也。(2)热甚搏血,血聚则肝燥,故加桃仁之苦甘,以润燥而缓肝;加桂枝之辛热,以调营而解外,直达瘀所而行之

也。

药物组成

桃仁、大黄、芒消、甘草、桂枝、丹皮、枳实。

加减

外有热,加柴胡;在上,加桔梗、苏木;在下,加牛膝;两胁并小腹硬满痛者,加青皮、川芎、归尾、芍药,痛甚加延胡索、红花;血未下,加童便、姜汁少许;若头面身黄者,姜滓绵裹擦之,其黄自退矣。

处方来源

《伤寒全生集》卷二。

方剂主治

蓄血证。跌扑伤损。

用法用量

用水煎至1钟,入大黄1-2沸,再下芒消1沸,热服。取下黑物。

19. 桃红四物汤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用法】水煎服。

20. 黄连解毒汤

方剂-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趣记】黄连解毒,志连百禽。志(栀子),连(黄连),百(黄柏),禽(黄芩)。

黄连解毒汤.栀子和三黄.(黄芩.黄连.黄柏)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禁忌】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21. 清营汤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方诀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1)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人营分者。)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禁忌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并在该条自注中说:“舌白滑,不惟热重,湿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邪。

22. 普济消毒饮

组成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方歌

版本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版本二:普及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兰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举。

趣记

普及消毒,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23.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温邪动血血如燔;

直须解毒兼凉血,谵语神昏吐衄斑。

组成:犀角、生地黄、白芍、牡丹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症见吐血、便血、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衄血发狂、自觉腹满、漱水不欲咽。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肝炎、败血症、急性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疔疮肿毒、烧伤等病。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肾炎、全身性剥脱性皮炎,加味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炎,合化斑汤、白虎汤加减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合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道出血,加减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红斑性肢痛症等,都有较好疗效。

24.膈下逐瘀肠

组成: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简介:

【辨证】血瘀气滞。

七厘散

七厘散出处:《良方集腋》

本方由血竭、麝香、冰片、没药、红花、朱砂、儿茶组成为末,黄酒冲服或调敷。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有活血袪瘀,止血止痛之功。

「七厘」,指服用量,即今之 2.1 克。本方是伤科常用方,内服外用皆可。方中血竭、红花活血袪瘀;乳香、没药散瘀行气;麝香、冰片窜通经络;朱砂,儿茶宁心止血。综观全方,虽有散瘀定痛,止血愈伤之效,但多数药为香窜辛散,行气活血之品,内服易耗伤正气,不宜多量久服,一般每次只服「七厘」,所以以其每次用量而命名为「七厘散」。

药物组成

朱砂1钱2分(水飞净),麝香1分2厘,冰片1分2厘,乳香1钱5分,红花1钱5分,没药1钱5分,血竭1两,粉口儿茶2钱4分。

处方来源

《同寿录》卷尾。

方剂主治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金疮,血流不止,金刃伤重,食嗓割断;。汤泡火灼。闪腰挫气,筋骨疼痛,瘀血凝结。

方剂功效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活血祛瘀,止痛收口,消肿,舒筋。

方歌: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砂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用药禁忌

本方药性走窜,耗气堕胎,不可多服;孕妇忌服。七厘散出自《良方集腋》,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外伤血瘀肿痛,外伤出血,扭伤等,根据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理,将其外治用于其它疾病,亦获显效,介绍如下。

褥疮:首先给患处清创,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将七厘散均匀撒布于创面上,其厚度以隐约可见基底组织为佳,然后盖上凡士林纱条,最后以消毒敷料包扎。治疗初期,疮面渗液较多,若敷料被渗透,即予更换,约3日后渗液即可明显减少,每日换药1次,直至疮面愈合。

外科疮疡:将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连用5-7天。适用于外科疮疡、化脓性指头炎、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

腱鞘囊肿:取七厘散适量与风湿骨痛药酒混合,调为药糊,外敷患处,固定,每日外敷12

小时以上,连用5-7天。

痔疮:先用温开水约3000ml,加入高锰酸钾1克,洗浴肛门约半小时,然后取七厘散3克,加硫磺软膏5支,调为糊状,涂于肛门内外患处,每晚1次,连用2-4个月。治疗期间,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饮酒。

慢性咽炎:取七厘散每次0.3克,每日2次口服,另取半支药粉喷吹咽后壁,每日2次。对慢性咽炎日久,咽部黏膜瘀血肥厚,咽后壁滤泡累累者,疗效尤佳。

肌肉注射后局部红肿硬结:七厘散(剂量以患处大小而定)加白酒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输液后静脉炎:立即停止在局部输液,然后取七厘散3克,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按患处面积大小涂敷患处,外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七厘散2份,凡士林8份,调匀成膏备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七星皮肤针叩刺,以隐隐出血为度,然后将七厘膏均匀涂抹叩刺处,外敷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3-5天治疗1 次,一般连续治疗7-14次即可获愈。

肱骨外上髁炎: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贴代温灸膏,每日1换,7日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

27八厘散1

【来源】《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组成】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9克麝香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功用】接骨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

八厘散2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六。

【组成】土鳖虫(焙干)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血竭各3克生半夏(大者) 当归(酒浸) 巴豆霜砂仁雄黄香甜爪子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听用。每服0.24克,好酒调下;小儿0.09克。

【主治】跌打损伤。

28.生血补髓汤

处方

生地白芍川芎黄耆杜仲茄皮牛膝红花当归续断

功能主治

生血补髓。治上骱后,气血两虚者。

组成

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2钱,白术2钱,枳壳2钱,荆芥2钱,白芍2钱,防风1钱,广皮1钱,杜仲(盐水炒)1钱,丹皮1钱,川芎1钱,干姜1钱,牛膝1钱,独活1钱,茄皮1钱,川续断8分,黄耆8分,熟艾8分,香附8分,羌活8分,鲜红花5分,甘草3分,云茯苓5钱。

主治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盏,加大枣,煎8分,食远服。

29.正骨紫金丹

【来源】《金鉴》卷八十八。

【组成】丁香1两,木香1两,瓜儿血竭1两,儿茶1两,熟大黄1两,红花1两,当归头2两,莲肉2两,白茯苓2两,白芍2两,丹皮5钱,生甘草3钱。

【用法】共研极细,撒于患处,或用纸捻蘸药插人疮内,上用膏药盖贴。

【功用】止痛化瘀。

【主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30.

壮筋养血汤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川断12克红花5克生地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

【用法】河水煎服。

【主治】伤筋络。

31.壮筋续骨丹

壮筋续骨丹

药物组成: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处方来源:《伤科大成》。

方剂主治:腿骨折两段,大小腿皮破骨折,或膝骱处油盖骨脱出。

制备方法:晒脆,为末,砂糖泡水泛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温花酒送下。

32.补筋丸

补筋丸

【来源】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组成】

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9克,用好无灰酒送下。

【功用】

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主治】

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者。

33.和营止痛汤

34.接骨紫金丹

[组成] 硼砂乳香没药血竭大黄归尾骨碎补自然铜地鳖虫各3克

[用法] 上药为末,一次服l克,一日服3次,米酒热调服下。

[功效] 祛瘀消肿,接骨续伤。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瘀血攻心。证见发热昏晕,不省人事。

[按语] ①水方证以跌打损伤,不省人事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

35.舒筋活血汤

名称: 舒筋活血汤

组成: 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出处: 《伤科补要》卷三。

主治: 筋络。筋膜、筋腱损伤。为伤筋中期及脱臼复位后调理之剂。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6.方名:蠲痹汤(袪风之剂)

总结:风痹

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主治: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

38.

39.方名:三痹汤(袪风之剂)

总结:风寒湿痹

编号:018

组成: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

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活血,补肾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之虚实夹杂者。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涩。

40.小活络丹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 [各6g]

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 [各5g]

用法

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方歌

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

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方解

本方由6味药组成。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方中川乌、草乌温经活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故为主药。胆南星燥湿活络,以祛经络之痰,并能祛风,故为辅药。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故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引诸药直达病所,为本方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活络、搜风除湿、祛痰逐瘀之功。如此,风寒、痰湿、瘀血得以祛除,经络得以通,营卫得以调和,肢体自得以温煦濡养,诸症悉除。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功用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病机

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 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

运用

1.本方药性温燥,适用于痹证偏于寒性者。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证治要点。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质增生症等属风湿血瘀者,均可用之

41.大活络丹

定义:

主要成分:蕲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麻黄、贯众、甘草、羌活、肉桂、广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沉香、细辛、赤芍、木香、没药(制)、丁香、乳香(制)、僵蚕(炒)、天南星(制)、青皮、骨碎补(烫、去毛)、豆蔻、安息香、黄芩、香附(醋制)、玄参、白术(麸炒)、防风、龟版(醋淬)、葛根、虎骨(油酥,用代用品)、当归、血竭、地龙、犀角(用代用品)、麝香、松香、牛黄、冰片、红参、制草乌、天麻、全蝎、何首乌。

药物组成

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血竭21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牛黄、冰片各4.5克,人参90克。

主治病证

主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内蕴痰热,外受风邪,中风瘫痪,口眼斜,语言蹇涩,昏迷不醒;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风湿痹痛,经久不愈,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筋脉拘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或平素痰盛,复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闭清窍,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即痰厥昏迷者;或胸阳不振,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胸部憋闷,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气短,即胸痹心痛等证。

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西医诊为脑血管意外、癔病性昏厥、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等均可用此药。

编辑本段功能分析

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赤芍、熟地黄补气生血以培本,收扶正祛邪之效,为主药,辅以虎胫骨、何首乌、龟甲、骨碎补以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麻黄、细辛、葛根、肉桂、草乌、附子既散在表之风邪,又逐在里之冷湿;威灵仙、羌活、防风、两头尖、白花蛇、乌梢蛇透骨搜风,通络止痛;乳香、没药、血竭、松脂活血散瘀,舒筋止痛;香附、木香、乌药、青皮、沉香、丁香、藿香、白豆蔻仁理气和中,畅通气血;黄芩、黄连、大黄、贯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犀角、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定惊;麝香、冰片、安息香芳香开窍,通经达络;天麻、僵蚕、天南星、地龙、全蝎平肝潜阳,化痰熄风;牛黄清心凉肝,豁痰熄风。全方配伍共奏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化痰熄风之功,为攻补兼施之剂。

编辑本段剂量用法

此药为蜜丸制剂,每丸重3克。口服每服1丸,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忌生冷油腻,忌气恼寒凉。孕妇忌服。

1

42.大红丸

药物组成: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处方来源:《理伤续断方》。

方剂主治: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方剂功效: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

制备方法:上敛、星、芍、归、补、膝、辛7味,并用当土者,同余药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醋汤亦可。损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伤重不拘时服。或与小红丸互用亦可。

43.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之证。大补阴丸(4张)

【处方】熟地黄120g 知母(盐炒)80g 黄柏(盐炒)80g

龟甲(制)120g 猪脊髓160g

【性状】本品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带涩。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3 次。

【归经】足少阴药也

【方义】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

加脊髓者,取其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

【煎服法】猪脊髓和蜜丸,盐汤下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编辑本段制法

以上五味,熟地黄、黄柏、龟甲、知母粉碎成粗粉,猪脊髓置沸水中略

煮,除去外皮,与上述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15g 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编辑本段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44.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组成】五加皮300克丹参240克石斛(酒浸)180克杜仲(酒浸,炒断丝) 附子(炮,去皮、脐)各150克牛膝(酒浸) 秦艽川芎防风桂心独活茯苓各120克麦门冬(去皮) 地骨皮各9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上锉为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片,大麻子一撮(研破),水250毫升煎汤,空腹服。

【主治】肾劳虚寒,伤精损髓,呼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五加皮(洗)半两,秦艽(去芦)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方剂主治】筋实极,咳则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圣济总录》卷十—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

【组成】五加皮2两,萆薢2两,独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薏苡仁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茵芋1两,海桐皮1两,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3分,麻黄(去根节)3分,丹参3分。

【主治】风腲腿,四肢缓弱,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虚满,腰脚沉重,举止无力。

【制法】锉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金鉴》卷八十八

方名

五加皮汤

组成

当归(酒洗)3钱,没药3钱,五加皮3钱,皮消3钱,青皮3钱,川椒3钱,香附子3钱,丁香1钱,麝香1分,老葱3根,地骨皮1钱,丹皮2钱。

功效

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主治

两额骨跌打损伤破皮,二目及面浮虚肿。

用法用量

水煎滚,熏洗患处。

45.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组成】五加皮300克丹参240克石斛(酒浸)180克杜仲(酒浸,炒断丝) 附子(炮,去皮、脐)各150克牛膝(酒浸) 秦艽川芎防风桂心独活茯苓各120克麦门冬(去皮) 地骨皮各9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上锉为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片,大麻子一撮(研破),水250毫升煎汤,空腹服。

【主治】肾劳虚寒,伤精损髓,呼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五加皮(洗)半两,秦艽(去芦)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方剂主治】筋实极,咳则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圣济总录》卷十—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

【组成】五加皮2两,萆薢2两,独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薏苡仁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茵芋1两,海桐皮1两,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3分,麻黄(去根节)3分,丹参3分。

【主治】风腲腿,四肢缓弱,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虚满,腰脚沉重,举止无力。

【制法】锉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金鉴》卷八十八

方名

五加皮汤

组成

当归(酒洗)3钱,没药3钱,五加皮3钱,皮消3钱,青皮3钱,川椒3钱,香附子3钱,丁香1钱,麝香1分,老葱3根,地骨皮1钱,丹皮2钱。

功效

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主治

两额骨跌打损伤破皮,二目及面浮虚肿。

用法用量

水煎滚,熏洗患处。

46.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组成】五加皮300克丹参240克石斛(酒浸)180克杜仲(酒浸,炒断丝) 附子(炮,去皮、脐)各150克牛膝(酒浸) 秦艽川芎防风桂心独活茯苓各120克麦门冬(去皮) 地骨皮各9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上锉为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片,大麻子一撮(研破),水250毫升煎汤,空腹服。

【主治】肾劳虚寒,伤精损髓,呼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五加皮(洗)半两,秦艽(去芦)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十五引《济生》。

【方剂主治】筋实极,咳则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编辑本段五加皮汤-《圣济总录》卷十—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

【组成】五加皮2两,萆薢2两,独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薏苡仁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茵芋1两,海桐皮1两,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3分,麻黄(去根节)3分,丹参3分。

【主治】风腲腿,四肢缓弱,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虚满,腰脚沉重,举止无力。

【制法】锉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金鉴》卷八十八

方名

五加皮汤

组成

当归(酒洗)3钱,没药3钱,五加皮3钱,皮消3钱,青皮3钱,川椒3钱,香附子3钱,丁香1钱,麝香1分,老葱3根,地骨皮1钱,丹皮2钱。

功效

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主治

两额骨跌打损伤破皮,二目及面浮虚肿。

用法用量

水煎滚,熏洗患处。

47.四物汤

组成

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用法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

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

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48.重订严氏济生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茯神(去木) 黄耆(去芦) 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

各15克甘草(炙)7.5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主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49.左归丸

左归丸

左归丸属丸剂。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方名

左归丸

出处

《景岳全书》

分类

补益剂-补阴

组成

大怀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菟丝子(制,120克)

趣味记忆法

山地六兽(“六兽”即狗:枸杞,牛:牛膝,鹿:鹿角胶,龟:龟板,兔:菟丝子,猪:山茱萸)。

方诀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9克)。(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

方中组成药物以阴柔滋润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故脾虚泄泻者慎用。

50.右归丸,中医药物,主要用来温补肾阳,主治肾阳虚、阳痿,遗精,早泄等症。我国中药中的良方。组成

熟地黄240 山药120 山茱萸(酒炙)90 枸杞子120 菟丝子120 鹿角胶120 杜仲(盐炒)120 肉桂60 当归9 0附子(炮附片)60

来源

本方来源于《景岳全书》。

方解

本方由10味药组成。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量用法

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2~3丸,以白开水送下。现代用法:大蜜丸剂,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方解

本方由10味药组成。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需要注意的是,右归丸并不适用于肾阳虚症状明显的病人。肾阳虚临床表现为手脚发凉,汗冷或房事不力、阳痿早泄,房事频繁或手淫过度易导致肾阳虚,病人感觉腰膝酸软,但是更多的是偏冷、怕凉,男性会出现阳痿,症状明显者可用鹿鞭、鲜人参、蛤蚧、海马等自制升阳酒用药酒调治

51.方名】当归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方诀】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临床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具体有以下应用:

1.虚人感冒用本方加减:当归、白芍、桂枝、细辛、木通、防风、紫菀、生姜、大枣、甘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虚人感冒42例,结果:全部治愈。

2.老年慢性头痛用本方加减:当归9g,桂枝9g,赤芍9g,细辛3-6g,甘草6g,通草6g,大枣1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白术;肝肾阴虚如以肝阳偏亢为主者则加天麻、钩

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则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甚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最低60岁,最高83岁,平均65岁;病程8年以上15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18例,6个月以上15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3.肩周炎用本方去通草、大枣,加葛根30g,鲜姜3片。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用十香暖脐膏(附子、干姜、吴萸、丁香、肉桂等),松香散(松香、姜黄各10g,冰片3g)外贴痛处。治疗肩周炎33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0例)。又用本方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一般服l-3个疗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30例(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有效1例(疼痛轻微,功能恢复稍差),无效1例。

4.肥大性脊椎炎用本方加狗脊、伸筋草、杜仲、牛膝。日1剂水煎服。治疗肥大性脊椎炎24例。临床上除局部症状外,常见冷痛、活动受限等“寒痹”征象。结果: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5.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白芍15-30g,当归、桂枝、乳香、没药、制川乌各10-15g,威灵仙10-13g,细辛3-5g,甘草5-10g。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并用小活络丹,每次5丸,日2次服。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通草,加牛膝15g,威灵仙、鸡血藤各30g,制川草乌、乳香、没药各10g,痛剧者酌加田三七末(冲服)6g。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2例。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本方加地龙、牛膝、丹参、制乳没、桃仁、红花等。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寒瘀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细辛、甘草,加川椒、丹参、益母草、王不留行、川郁金、公英、银花、元参、川附子、鹿角胶、鸡血藤、潞党参、黄芪、川牛膝。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结果:痊愈9例,1例中途停药,情况不、明。又用本方去大枣,加川牛膝10g,丹参15g,赤芍12g,生黄芪12-3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结果:治愈13例,显著好转1例,进步1例。

7.冻疮用本方加减:当归20g,桂枝15g,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诸药加水500ml,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入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日2次,1剂药可连续用4次。治疗Ⅰ度-Ⅱ度手足冻疮的学龄儿童100余例。结果:经2-4次熏洗症状明显减轻,6-8次后,患处肿消,痛止,色退而愈,无不效者。

8.霉菌性肠炎用本方加薤白为基本方,热毒盛者加黄连、黄柏、银花;气滞者加槟榔、枳壳;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治疗霉菌性肠炎21例,结果:痊愈19例,无效2例。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化裁

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医五版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朮汤 麻黄汤中加白朮,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活人葱豉汤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全部内容。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邓中甲方剂学全部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清肺平喘疏表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治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毒散 人参败毒羌独活,柴前苓芎桔甘壳,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祛寒湿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湿热瘀滞证,泻热破瘀服之康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水热互结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里散寒又通便,寒积里实服之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 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组成】槟榔、木瓜、紫苏叶、桔梗、吴萸、生姜 【功效】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歌诀】金铃子散酒玄胡,肝郁化火诸痛除。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泻热止痛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与解剂 第一节与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与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与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就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痛泻要方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

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 一:黑膏方 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风、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膝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 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 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 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 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六:复骨散 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七:南星散 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治鹰嘴骨折(即肘关节)。 八:逐瘀消肿散 虎骨、骨碎补、蝼蛄、土别、红花、生地、黄芩、黄柏、归尾、赤芍各三钱,白芨一两、苏子二钱共为末酒调煮熟敷之。 九:羊胆接骨丹 黄连一钱、象皮(煅)二钱、朱砂二钱、大黄二钱、红花三钱、碎补三钱、田七二钱、血珀一钱、降香三钱、白芨四钱、珍珠粉一分、煅然铜一钱、羊胆四个后入共为末,用灰面与酒煮熟敷之。(注意此药敷一夜,天明即除,不宜太久!) 十:五色散(内服药之二) 人中白一两、肉桂二钱、防杞二钱、羌黄一两、当归二两,陈皮、白芷、桃仁、赤芍、乌药、独活、秦艽、单叶蔓荆叶、百草双、生地、丹皮、廷胡、碎补、紫荆花、蔓荆子各五钱共为末,每日二钱,水酒冲服均可。 十一:粉碎骨折壹日接合

方剂学经典名方传统方歌及趣味方歌背诵手册

方剂学经典名方传统方歌及趣 味方歌背诵手册 方剂学经典名方传统方歌及趣味方歌背诵手册(上海全市中医检查参考)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承气, 去硝名曰小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温下 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逐水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恙。 《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方剂学方歌

第六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用功,风寒束表饮挺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第二节辛凉解表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第三节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第七章泻下药 第一节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第二节温下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第三节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补大黄仁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剂川煎:剂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 黄龙汤:黄龙汤用朴硝黄,参归甘桔枳枣姜;阳明腹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玄地东,硝黄加入力量雄;热结阴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腹通。 第八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第二节调和脾胃 四逆汤: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 逍遥散: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又健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方剂学方歌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方剂学方剂歌诀 (第六章----第二十三章) 第六章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 :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解表 败毒散 :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参苏散 :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再造散 :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此方施。第七章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大黄牡丹汤 :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2.温下 大黄附子汤 :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温脾汤 :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3.润下 五仁丸: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便难解,寓通于补法堪宗。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与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 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 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 L4、L5 或L5、S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