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

A. 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B. 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C. 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D. 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满分:4 分

2.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D )。

A. 《佛郎机传》

B. 《吕宋传》

C. 《和兰传》

D. 《意大里亚传》

满分:4 分

3. 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B)。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白晋

D. 利玛窦

满分:4 分

4. 以下曾主持完成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工作的是(D)。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塔夏尔

D. 张诚

满分:4 分

5. 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B)。

A. 张诚

B. 白晋

C. 南怀仁

D. 塔夏尔

满分:4 分

6. 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D)。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满分:4 分

7. 天主教的传教史上被称为是东方布教之勋的是(A )。

A. 沙勿略

B. 范礼安

C. 罗明坚

D. 利玛窦

满分:4 分

8. 对开封犹太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他们的犹太教俗称“挑经教”、“蓝帽回回”

B. 安息日,不升火,冷食

C. 元朝时犹太人大量集中进入中国

D. 不与外界通婚

满分:4 分

9. 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B)。

A. 《西国记法》

B. 《交友论》

C. 《畸人十篇》

D. 《天主实义》

满分:4 分

10. 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A)。

A. 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

B. 赠送礼物

C. 进行贸易活动

D. 武力征服

满分:4 分

11. 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D)。

A. 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B. 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C. 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D. 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满分:4 分

12. (A )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 《西字奇迹》

B. 《两国记法》

C. 《二十五言》

D. 《畸人十篇》

满分:4 分

13. 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C )。

A. 《佛郎机传》

B. 《和兰传》

C. 《吕宋传》

D. 《意大里亚传》

满分:4 分

14. 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B)。

A. 《利玛窦札记》

B. 《畸人十篇》

C. 《西国记法》

D. 《同文算旨》

满分:4 分

15. 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B)。

A. 马六甲

B. 印度果阿

C. 澳门

D. 日本

满分:4 分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汤若望奉旨将造炮技术译著成《火攻携领》,传授给兵仗局。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郑和1405年7月11日受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由240多艘海船、27400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

庞大船队出海远航。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南怀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并赐谥号“勤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明史?欧洲四国传》开启了中国史籍对于域外史地的记载。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汤若望是意大利人,在晚明时期作为龙华明的助手已经来到了中国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在忽必烈时期江苏镇江的一个地方官是一个色目人的景教徒柏朗嘉宾,他一生先后共建了七

座景教寺庙。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沙勿略首先在印度果阿成立了一个学校,进行向东方传教的知识培养,后从果阿随葡萄牙商

人来到马六甲。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郑和,汉族,原名马三保,明朝航海家。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1610年(万历38年),利玛窦去世后,龙华民任耶稣会会长,改变了利玛窦规矩。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徐光启和李之藻加入了天主教完全是出于对天主教带来的西方科技知识和器具很感兴趣。B

A. 错误

B.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A )。

A. 普尔热瓦尔斯基

B. 李希霍芬

C. 斯文赫定

D. 斯坦因

满分:4 分

2.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B )的翻译。

A. 绮

B. 秦

C. 羌

D. 茶

满分:4 分

3. 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的是(B)。

A. 冈仓天心

B. 千利休

C. 荣西

D. 最澄

满分:4 分

4. 云南普洱茶属于()。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满分:4 分

5. 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

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

满分:4 分

6. 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来元朝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A. 柏朗嘉宾

B. 罗伯鲁

C. 马可波罗

D. 孟高维诺

满分:4 分

7. 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 李之藻

B. 钱大昕

C. 张庚虞

D. 韩泰华

满分:4 分

8. 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 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 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满分:4 分

9. 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 《古事记》

B. 《日本书纪》

C. 《怀风藻》

D. 《枕草子》

满分:4 分

10. 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

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这位皇帝是

A.

顺治

B.

雍正

C.

康熙

D.

乾隆

满分:4 分

11. 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乌孙

B. 月氏

C. 于阗

D. 车师前国

满分:4 分

12. 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

这些都是()商人。

A. 突厥

B. 波斯

C. 大食

D. 回鹘

满分:4 分

13. 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埃及

D. 约旦地区

满分:4 分

14. 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 一定要信耶和华

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满分:4 分

15. 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宗教传播

D. 战争与掠夺

满分:4 分

、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吃茶养生记》是一本用汉文写的书,书中介绍了中国崇尚饮茶的现象和中国的茶文化以及

一些养生之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穿井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张庚虞对唐景教碑一番研读之后写下一篇《读景教碑书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也里可温”是蒙古语中对基督教徒的称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日本正宗的茶道学习的就是宋朝的煮茶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小乘佛教:保持佛教原来的教义,以正统自居,以释迦牟尼为佛主,注重佛教的仪式崇拜,以

《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唐代以来,四大发明技术先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在《史记·外国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史记·外国传》中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巴勒斯坦地区也有本地的原始居民,就是希伯来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7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C)

A. 茶水

B. 茶具

C. 心境

D. 环境

满分:4 分

2. 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D )

A. 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

B. 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C. 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D. 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

满分:4 分

3. 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B )

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

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

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

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

满分:4 分

4. 《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A. 减少添加物

B. 讲求饮茶器具

C. 讲究水质

D. 讲究煮水的技巧

满分:4 分

5. 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满分:4 分

6. 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 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 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 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满分:4 分

7. 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 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 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 创立了日本茶道

D. 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

满分:4 分

8. 对鉴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B. 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

C.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

D.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

满分:4 分

9.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满分:4 分

10. 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 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 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满分:4 分

11. 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A. 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B. 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C. “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 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

满分:4 分

12. 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 过去佛燃灯佛

D. 未来佛弥勒佛

满分:4 分

13.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满分:4 分

14. 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 佛教的适应性

C. 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

满分:4 分

15. 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

A. 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

B. 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C. 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

D. 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

满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火药的制作方法传入阿拉伯地区,是由蒙古人攻打那里带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周礼》中记为“荼”,主要用来招待客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音读取汉字原来的发音,有吴音、汉音等,就是“汉文直读”,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

日语发音发出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归,在洛阳东郊仿照天竺佛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宋代抹茶饮具以青瓷为上,衬出茶色更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汉文直读”的形式,最古老的读音是汉音每级遣隋唐遣使阶段带回的北方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2、3世纪之交,佛教在西域也发展起来,后来经西域传入国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

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陆羽《茶经》还辑录了与茶有关的典故和诗文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日本没有发现

过汉字以外类似古文字的东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分:4 分

17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C)

A. 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

B. 匈奴最强

C. 大月氏败给了大夏

D. 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满分:4 分

2. 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B)

A. 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

B. 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

C. 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D. 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

满分:4 分

3.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B )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满分:4 分

4.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A. 武威

B. 酒泉

C. 张掖

D. 吐鲁番

满分:4 分

5.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

流途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战争与掠夺

D. 宗教传播

满分:4 分

6.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

B. 羌的对音

C. “茶”的对音

D. “秦”的对音

满分:4 分

7. 唐将高仙芝与大食交战,被俘走的唐代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是通过哪一途径

进行文化交流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战争与掠夺

D. 宗教传播

满分:4 分

8.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A. 人种矮小,不高

B. 长寿,寿逾200岁

C. 红头发、蓝眼睛

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满分:4 分

9.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

A. 生活在极东的地方

B. 东临大海

C. 与印度、大夏相邻

D. 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

满分:4 分

10. 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

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

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

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

满分:4 分

11.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

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

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满分:4 分

12. 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

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

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

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

满分:4 分

13. 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

展成熟,这是文化的()

A. 发展的不平衡性

B. 民族性

C. 时代性

D. 隔离机制

满分:4 分

14.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满分:4 分

15. 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

A. 于阗

B. 鄯善

C. 乌孙

D. 月氏

满分:4 分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在《后汉书·西域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大秦即古罗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根据人类文化学者对文化的分类,有“明示的”文化和“隐示的”文化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社会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拂菻”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最早出现在《大唐西域记》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两汉时中国人对于域外民族和国家,尚没有大汉族主义文化心理,是用平等的心态来记载和

评论他们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张骞通西域是件近乎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欧亚大陆上开辟了丝绸之路,被古代史学家称为凿

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绮在商代就有了,到春秋战国时更为普遍,输出域外的丝绸,主要以绮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ader’s Association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晚会 策划书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读者协会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ader’s Association 一、活动宗旨 为了更好地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同学的语言学习、推动读者协会的健康发展、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外语,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校同学的校园生活,为我校开展一个属于自己的并且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活动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同学们对外国文化的学习热情,以此推动校园内文化修养的建设,使校园中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三、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3日 四、活动地点:学生活动中心二楼 五、活动主办方: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六、活动承办方:长沙理工大学读者协会 七、活动流程: 1.17:30 工作人员到场,布置会场 2.19:00晚会正式开始 3.入场前15分钟先用PPT展示外国文化风情,并配有英文歌,提 升会场气氛。 4.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以及应邀前来的外国朋友 5.节目演出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ader’s Association 6.中外学生同台互动 7.外国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风土人情或讲诉留学生活心得体会 8.20:30晚会结束 六.活动宣传: 1.宣传时间:11月7日至11月13日 2.宣传内容: 在汀香园,甘怡园门口分别挂横幅 宣传栏上帖宣传海报 飞信通知协会各会员前来观看 3.向到场人员发放入场券 七.经费预算 横幅 15*8米*2条=240 宣传海报 40*5张=200 奖品 5*12份=60(互动环节给上台参与者) 会场布置 150 场地租借 100 总计 750 附件 1 演出节目表 2 中外学生同台互动活动安排: (1)正话反说游戏规则:主持人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邀请一位外国留学生上台。说一个词语,参与者要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

中外交流活动策划书范文3篇

中外交流活动策划书范文3篇 中外交流活动策划书范文篇1 主题: 此次活动希望能为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内容介绍包括节日,服饰,著名建筑,文化习俗,少数民族,省份特色。 主持人:2人(何文涛张玉婷) 主讲人:6人(中国学生3人,留学生3人),分为3组(一名中学生一名留学生一组) 每个人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本国文化的一方面(以PPT形式) 活动过程: 中国学生唱歌《康定情歌》 1、第一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普马,张晗)10分钟 2、书法展示10分钟 3、游戏:两人抢玩具 两人背对背站着,中间地上放一个玩具,放音乐,两人随着音乐自由活动,音乐停止时,迅速抢玩具,抢到者获胜。 4、第二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陆特福,于菲)10分钟 5、猜词游戏20分钟 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留学生一组,一个描述另一个猜,在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的组获胜。(动物,体育项目,日用

品,中西方节日等等) 6、中国手工艺展示(如剪纸,折纸)10分钟 7、游戏:筷子夹花生米 规定时间内用筷子夹的最多的获胜15分钟。 8、第三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豹子北,何文涛)10分钟 9、游戏:踢毽子,颠兵乓球15分钟 规定时间内踢的最多和颠球最多者获胜。 10、集体跳简单的舞蹈20分钟 11、给各位参加者发放中国特色纪念品(明信片,生肖挂饰),拍照留念。 中外交流活动策划书范文篇2 一、活动背景 南京医科大学是一所对外开放的医科大学。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于20xx年恢复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在校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00多人。如今的南京医科大学全面向国际化迈进了。在我们学校,各个院系间的交流已成为家常便饭,同学们也深感交流的好处。然而,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留学生进入我校,中国学生和国际交流生的互动甚少。同时,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社会对我们的阅历和知识面、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我

钱婉约《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大纲

《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大纲 钱婉约 2009-12-13 1,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传播学等学科都对文化有定义,故多至200种以上说法。历史学的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的成就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传播性等属性。 2,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土主体文化对于外来客体文化的接受或排斥, ●1,本土文化的状态:开放活跃期,适应性;落后封闭时,排斥性。 ●2,外来文化的性格:效用和适应 3,古代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1,贸易要求。 ●2,宗教传播。 ●3,战争与掠夺。 ●4,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舞团体等。 4,西域的概念 ●1,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 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 北非等地域。 ●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5,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9年。欲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历经13年而返。第二次:公元前115年。欲与乌孙结盟。 6,《史记·大宛列传》 ●1,大宛: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70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拘弥、于阗,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2,乌孙: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 ●3,“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 临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4,“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 涯,盖乃北海云。 ●5,大月氏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一二十余万。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6,安息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土著,耕田,田稻麦,葡萄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一银为币,

中外文化交流

浅谈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则是从明清时期的澳门被入侵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16世纪起,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观察、学习中国文化,并经过他们传播,将中华民族文化介绍到欧洲,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人民也通过澳门这一窗口,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经过长时期的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澳门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再次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澳门虽为弹丸之地,但自开埠400多年来,特别是香港发达之前,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曾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16世纪至20世纪初澳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一、中西方的认识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很少来往,而是通过一些中介环节间接地实现相互影响。如贯通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得以实现。无直接的接触,彼此的认识是模糊的。至葡萄牙人东来,中国人甚至不知其国名,不知其地理位置,而是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徒口中转译过来称其为“佛朗机”或“大西洋国”。而14、15世纪新兴的欧洲各国商人,则对传说中“遍地黄金、香料盈野”的中国充满向往。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还是一片未清晰展现出轮廓的海市蜃楼,因此非常想探明中国的一些情况。足见, 16世纪前中西方的直接交往是极少的,彼此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 二、16至18世纪澳门与中西方文化交流 历史上, 西洋文化的东传, 以及中国文化的西播, 主要是由天主教教士进行的。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进入澳门, 天主教教士亦来到澳门进行传教活动.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及全球海路的开通,使欧洲各国的船队有条件来到中国沿海,中西方开始了直接的接触。随着葡萄牙商人东来,天主教耶稣会的大批传教士也随着商船来到澳门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来到澳门首先学习中国语言,研究中国实况; 继而进入内地传教,拉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帷幕。耶稣会士在了解、熟悉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向欧洲自己的祖国介绍和

中外音乐交流史

第二编汉时期 第二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端绪 第一节朝鲜歌曲《公无渡河》与箜篌瑟 对于玄菟郡的高句(音勾)骊县(金中国新宾之西),《东夷列传》记述该地风俗说:“皆洁净自熹。暮夜则男女群聚,为倡(唱)乐。”汉武帝曾经“赐鼓吹伎人”给他们。所谓鼓吹,是从中原西北地区兴起的一个乐种。它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组成的一种演奏形式,也常有歌唱,因此与民间歌曲的关系甚为密切。 在4世纪的高句丽时期,产生若干重要的古墓壁画,其中已知规模最大最华丽的第三号坟“河坟”(回廊东壁)大行列图,于是1949年6月在安岳(平壤西南,属黄道)出土的。[图3]是其中“骑马鼓吹乐”的细部,所用乐器自下而上是羽葆鼓、萧(排箫)、角和铙。从两个图像的比较中,不难体会到汉代鼓吹乐对高句丽的影响。 辰“嫁娶以礼,行者让路”,“俗喜歌舞,饮酒鼓瑟”。从这一类的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朝鲜人民的若干音乐歌舞习俗,有些习俗和中原汉族的习俗又是相同或是近似的。例如所谓“十月祭天”,可能是以十月为岁首的缘故,而以十月为岁首正是代到汉初的制度。又如辰所喜用的瑟,正是汉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期业已流行。 根据为数不少的古代朝鲜壁画等可知,卧箜篌在古代朝鲜是相当流行的。因此我们有理由估计:为《公无渡河》伴奏的乐器应是卧箜

篌,该曲的创作时期是在公元前111年消灭南越后,卧箜篌逐渐流传开来的时期,最迟不会越过东汉末。《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属于汉代的“相和歌”,是以“引”为名的“六引”之一,列在“相和六引”的篇首,由此看来,它很重要,同时大概又会是比较早期的作品。 第五章 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鼎盛辉煌 第一节与高句丽、百济、新罗的音乐交流 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分别发展了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既有统一的民族特色,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新罗统一的200余年间(668—935),音乐文化的发展得到有利条件的推动。除歌曲的繁荣外,主要的乐器有玄琴、伽倻琴、琵琶、各种笛、鼓等。以下分别叙述“三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一、中国和高句丽的音乐文化交流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高句丽”与“高句骊”并用;北正始时期(504—508)又以“高丽”称呼“高句丽”,后世沿用,因此高句丽时期传入中国的伎乐通称“高丽乐”。 根据文献记载,高句丽时期的乐器有36种,其中21种见于中国集安通沟壁画和朝鲜安岳(在今黄海道)的壁画(约4世纪)。这些

对外交流活动策划书

对外交流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旨在加强两所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 两所高校师生之间的了解、加深两所高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二、活动时间:待定 三、活动地点:华东师大(闵行校区) 四、活动对象: 上海交大党建研究会成员和华师大(预计不超 过15人) 五、活动前期准备: 1、请老师邀请对方组织,并确立联络 2、请对方安排教室和活动路线 3、安排当天会议记录人员和拍照人员 4、准备会场的饮料和一些游戏道具 5、准备互动游戏个左右(看一共要搞多久),保证游 戏耐玩有趣,可参与人员多,准备足够道具及奖品 (若有需要做横幅一条),联谊前务必让主持人熟 悉规则,清楚玩法 六、活动流程: 1、下午三点半,我们进行正式访问,交流管理和组织 经验。 2、访问后,双方互相表演节目,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 以活泼气氛

3、聚餐,双方人员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4、宣布活动结束 七、活动后期: 总结记录好本次交流活动,在党建网站等媒体上展示交流成果。 八、活动注意: 1、安排好人在访问和游戏结束后,收好道具,整理桌椅, 打扫卫生。 2、应提前派人与饭店预约,并商量好所需做饭工具 3、游戏推荐:1、三国杀等桌游 2解人意(分成2组,每组2个人。由主持人抽出一张卡片,让其中一人做动作表达意思,另一个人猜是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说话。) 游戏:杀人游戏 要求游戏小组中的警察尽快的抓到杀人凶手。 目的: 小组成员能够尽快的熟悉 所需资源: 时间:根据参与者的人数来定 参与人数: 9人以上 材料:一副扑克牌 游戏组织:

1) 有一人作法官,其余的参与人通过抽取扑克牌确定自己的身份,一般,游戏中有两个杀手(如:两个A)和两个警察(如:两个K),还有一个医生(),其他的为平民。2)游戏中,警察要尽快抓到杀人凶手,保护平民;杀人犯要尽快把警察杀死;平民要掩护警察。游戏过程中,参与人不能相互告知自己的身份。 3)游戏开始,法官说:“夜幕降临。”并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闭上眼睛。法官确认所有人都已经闭上眼睛后,说:“杀手睁开眼睛,杀手杀人。”两位杀手睁开眼睛,通过目光交流,杀死一个人,并经法官点头确认。然后,法官说:“杀手闭上眼睛。”,确认杀手都已经闭上眼睛后,接着法官说:“请警察睁开眼睛。”两位警察睁开眼睛,通过目光交流,指出一个人。法官通过点头或摇头告诉警察他们指出的是否是真正的杀手。然后,法官说:“警察闭上眼睛。”确认警察都已经闭上眼睛后,接着,法官说:“医生睁开眼睛”,医生睁开眼睛,指出一个人,法官说:“天亮了。”于是,所有人都睁开眼睛,法官判断被害人是否被救,若被救则说:“今天没死人”,若没被救,法官宣布谁是被害人,并请被害人发表临终遗言。 4)被害人可以说出自己怀疑的杀手对象,供其他人参考。然后,所有活着的人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出怀疑对象。被怀疑的人可以为自己辩护。最后,大家通过举手表决,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鱼有了水能够自由生活,大雁有了天空就能展翅飞翔,花有了泥土就能争芳夺艳,交流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像水、天空、泥土对于鱼、大雁、花朵···交流是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误会无法调和化解,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科技不能传播发扬,社会发展就会停步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因而就会造成战乱起义社会动荡。因此,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交流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懂得交流所以才不断的强大,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富裕···在汉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匈奴,匈奴在与汉朝的和亲和战争交替过程中文化互相交融,更多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文化的很多东西,随着汉朝的强大,汉武帝将匈奴主力彻底击败,一部分匈奴投降,另外一部分向西移动,由于它们是游牧民族,在游牧中也将一些传递到了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一些文化慢慢传到了中原。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丝绸之路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而由于游牧民族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在关系紧张的时候游牧民族会攻击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流,不过总体来说,游牧民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还是起到一个媒介性质的桥接作用。还有在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两汉交际之时,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术随之传入那里,这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国外人心中留下了好影响好口碑。唐初时期,玄奘西行也为中国文化交流添上了辉煌的一笔,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 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 1、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 遣唐使 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 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中外文化交流节策划

中外文化交流节策划 文化没有围墙,文化没有国界,它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国际教育学院是黑龙江科技学院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单位。为了给热爱外国文化、热爱外国语的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以“世界看中国”为主题,举办了中外文化交流节。 此次活动主要由开幕式、闭幕式、英语演讲比赛、中外文化摄影展、外语歌曲比赛、大学生英语童话剧小品剧比赛、中外特色食品交流、运动交流等部分组成。 具体活动如下: 一、开幕式 主要分为三部分:剪彩,外国友人表演,展板的展出和介绍 主要流程:1,开场歌曲《世界看中国》 2、主持人开场 3、领导对本次活动的寄语 4,剪彩仪式(放纸礼花) 5,主持人介绍到场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外教并邀请上场进行自我介绍(配上翻译人员)(通过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音乐让外国朋友一一上场,并介绍自己,说对中国的看法) 6、外国友人表演节目 7、武协表演武术,展示中国武魂 8、外国友人表演节目 9、歌曲《说唱脸谱》(由本校学生或和外教合作完成) 10、外国友人表演节目

11、由本校学生表演一段街舞和民族舞的串烧舞蹈 12、外国友人表演节目 13、歌曲《我和你》 14,主持人结束语 15、宣布开幕 16、揭开放在环绕文化广场沿边的展板,上面每一个介绍着本活动月不同时间段要进行的活动,展板上的海报上写明简介和活动时间,旁边站有工作人员解说,相关比赛类项目,可以当场报名。 二、活动月的活动内容 1.英语演讲比赛 活动内容:以“世界看中国”为主题,进行英语演讲。(可自带PPT),外教作为评委,根据演讲内容,表现,口语等方面进行评定和打分,给优胜者相应的奖励。 活动地点:科厦低层 活动时间:活动月5号 2.中外文化交融展 活动内容:利用一些教室,布置成照片展览的形式·展览各种外教和同学们的照片,可以为外教自己国家,自己家乡的特色图片,或者是自己拍到的认为好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可以是外教和同学们的照片,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场景,活着特殊的活动,或者是同学们自己家乡具有民族特色、美丽风景的照片,每个照片加上文字说

中外文化交流论文

论中日鬼文化差异 专业班级: [ 日语101 ] 姓名: [ 沈晓桦 ] 学号: [ 201010020116 ] 2011年12月11日

摘要:选取以女鬼为题材的影片,比较中日两国在对死亡的理解和“鬼”这一文学形象的创作传统,以及利用这种形象进行创作所反映出的文化心理及其意义。 关键词:鬼故事气氛恐惧死亡文化心理 中国鬼故事的传统 中国因有《西游记》、《聊斋志异》、《搜神记》等被列为名著的著作,加之在其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影视创作,因此即使是在现代,人们对古人脑中的妖魔鬼怪形象也不会感到陌生。在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鬼是人死后所化,是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的一种非物质形式,人死灵魂不死便成为鬼,鬼是与世人相对立的彼岸生存者形象,是死亡恐怖的寄寓形象。文学中的鬼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创造。这种幽冥幻象是全人类共生共有的思想文化现象。中国古代有许多作品写鬼的故事,并且一开始写女鬼的也并不多。从《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来看,早先出现的鬼怪应该是当时人类对各种动植物认识不够的基础上加以肤浅的认识想象加工而成的非物质产物。且它们用未知的神奇力量迷惑或帮助人类。在以男性权力为主的古代社会中,话题逐渐转到女性身上。自六朝以来志怪小说写鬼的作品大量涌现,《太平广记》辑录鬼的故事就有四百多条,写鬼的最高成就者当数短篇小说巨匠蒲松龄了。他的《聊斋志异》,人们俗称《鬼狐史》,其中写了百余篇鬼故事,写出了众多各有性情的鬼、千姿百态的鬼。他把鬼大量地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鬼高度审美化,弱化、淡化了鬼身上的鬼气,在一些鬼身上最大限度地表现他们的善美。使鬼有丰富的人情味,获得丰富的人性。《聊斋》是写鬼的一部杰作,时至今日还不断有电视在翻拍,就可证明其跨时代性及其在反映人的精神实质上的可探讨之处。古代的女鬼通常是那种青面獠牙,有一副吓人的长舌头,但是也不乏长相十分美貌甚至惊艳,而且又十分幽怨的女子。在1987年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系列中,由王祖贤主演的聂小倩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模版。剧中她与宁采臣的爱情传奇则被演绎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 日本鬼故事的传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鬼片中的一些形象。传统的故事书有《明治妖记》,《百鬼夜行》,《百物志》,《万鬼录》,《妖怪物语》,《日本灵异记》,《玄中记》,《妖怪百象记》等。《明治妖记》里有一个桥姬,由于痴爱他人又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

唐宋时期中外交流史论文

浅谈唐宋时期中外交流 要说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史,先说说唐宋的一些基本情况。唐宋时期是从公元7世纪初到13世纪末这么一个跨越550年的一个时间段。主要包括3个阶段,唐朝,五代十国,南北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建都于长安,在今天的西安。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7世纪时,当时的版图也是最大的,中亚的沙漠也都是归唐管理的。我认为唐朝的大变革有两个,一个是在公元690年,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她改国号”唐”为”周”,并迁都于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后来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另一个大的变乱就是安史之乱,虽然梁王朱温篡位被剿灭,但是这使得唐朝元气大伤,最后走向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其中包含武则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合称五代。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宋朝分为北、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南宋(1127年—1279年)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下面介绍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史。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一个明显的象征就是----遣唐使。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中就有对遣唐使的描述,讲的是武则天在位时期,日本往中国派的很多遣唐使在中国为官的一些事。还有在赵薇,姜文,中井贵一主演的《天地英雄》中,中井贵一演的就是一个遣唐使,他是在他很小时候就被派到唐朝来学习的。 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于804年(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

学院对外交流活动策划

学院对外交流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学院对外交流会 二、活动目的:为了加强本院部与其他学院之间的学生会学习工作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交工作经验与工作心得,将学生会推向更高的平台,能够达到相互支持、相互前进,使全院学生工作能有一个更完善、更前卫的管理与工作体系。 三、交流对象:学校兄弟学院以及其他学校的学院。 四、活动时间:每月第一个周六晚6点至8点 五、活动地点:工科三号楼A118 六、交流安排: (一)交流前期: 1. 联系对方学院,发出邀请并确定出席名单,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提前把问题告知邀请嘉宾 2. 主持人的确定,台词的准备 3. 现场背景布置,材料的放置,安排现场物品摆放; 4. 划分座位,制作会议指南和人员通讯录; 5. 做好宣传工作,准备相关文档资料,相机,等 6. 负责此次回忆的相关记录及人员签到。 (二)交流会流程 1. 主席或副主席致开幕词,介绍嘉宾及相关事宜 3. 各学院风采展示。由各学院负责人对本学院的特色做简单介绍 4. 互动问答。事先备好问题进行管理经验和发展的交流 5. 安排好维持现场秩序的人员,并交代清楚各项事宜 6. 致结束词,人员有序散场 (三)活动后期 1.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持工作及善后工作。 2. 就活动的现场情况及会后评价,写出此次活动的总结报告。

3. 编辑新闻,报道交流会结果,发布至微信平台,博客和微博 七、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应提前到场 2. 维持活动现场秩序的稳定(尤其是自由问答时间),气氛活跃 4. 协调好学院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矛盾 5. 关注人员变动的状况,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6. 准备好相关材料 7. 现场布置应事先做好 8. 主持人的选择 宣传部 XXX 2015/11/22

2017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

2017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营造大连医科大学开放、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增强我校留学生对大医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提升大连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我校留学生的国家文化习俗,构建各国学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拉近各国青年学生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主题: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风.(或者大医小世博) 三、主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 承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书缘社) 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 五、5大主题活动内容: 1、览五洲风. 情:介绍大医在校留学生的基本状况,选取部分在校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展示其国旗、国徽、首都、自然地理、服饰、饮食、特色文化等内容。(A4纸彩印)由留学生提供穿着具有本民族特色服装的照片——带有笑脸,在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制作一个“国际笑脸”的展示墙,展示留学生的生活风采。 2、汇世界风. 采11月15日,在国际文化交流月启动当天,由印度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节目:印度舞、印度民族歌曲,并现场与中国学生互动当场介绍印度的民族风情。

3、赏四海风. 韵:在国际文化交流月期间,放映厅免费播放一些留学生国家的优秀影视作品。 4、展各国风. 貌:在一楼大厅的视频播放机中循环播放宣传各个国家的宣传视频,与现在世博会互动。 图书馆外语角与留学生互动,共同学习各个国家的问候语,祝贺词,分享节日文 5、传书香风. 尚:在公共检索区摆放有关各国家的书籍,包括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范畴。 六、具体活动安排: 1、11月15日(周一)中午,由图书馆馆长和国际交流学院老师宣布活动开幕,并说明活动意义,由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节目。 2、11月15日(周一)由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 七、活动材料 A4纸若干,彩色打印、洗10寸照片100张 2017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具有国际性特征、合作办学特点的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平台,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合作院校的学习

3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3 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热点剖析】 一、中国古代“东学西传” 1.秦汉文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1)表现 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②制铁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2)影响: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往,促进了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 (1)表现:儒学的传播;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影响 ①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②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表现 ①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火药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瓦解骑士阶层。 (2)影响: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 1.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1)途径: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进入中国。 (2)表现:传播基督教教义;也大量传播了科学技术。如当时传教士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 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 (3)影响:西学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文学、数学和历法方面,由于只在少 数士大夫阶层中流传,没有能够很好地普及。 2.近代的“西学东渐” (1)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

首届中外留学生交流会活动策划r

MediaStar

目录 可行性分析 活动概述: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目的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主持人 七,活动单位 八,邀请嘉宾 九,活动内容 十,活动形式 十一,活动宣传流程 十二,活动工作人员安排 十三,活动注意事项 十四,活动预算 可行性分析: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汹涌潮流已经把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阻

挡地卷入其中,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每一种地域文化,只能在参与这种浪潮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每一种地域文化只有积极融入世界文化这个大群体,才能在这个群体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并且,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世界的发展方向。没有和谐的文化,世界就没有持续的和平发展。当今世界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构建和谐文化,是实现和谐世界的首要任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音乐方面,不仅有端庄柔美的如《春江花月夜》一样的古典音乐,更有来自底层生活的民间音乐家,一如代表作为《二泉映月》的阿炳。舞蹈方面,不仅有飘逸如飞类型的,如《扇舞丹青》,更有来自不同民族的风味十足的舞蹈,如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舞蹈。而武术更是我们文化的一大特色,不仅有精彩的舞剑,更有扬名海外的太极拳。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泱泱大国,正吸引着世界各地许多的人前来观摩学习。 正在中国土地上学习生活的留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跟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从各个文化体系中走来,带着他们原有的文化涵养,来到中国,希望与中国学子一起感受中国的文化熏陶。 但是在21世纪的中国,作为一群生活在异地他乡的留学生,他们在接触中国经典文化方面毕竟有着太多的局限。我们作为东道

浅谈中外文化交流之语言差异

浅谈中外文化交流之语言差异 【摘要】 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 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不同语言之间的所指意义形象上、思维方式、思维形象的异同会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可采取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形象的转换与移植来处理。又因为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意象, 理解和思维, 比喻和习惯表达, 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文化差异,动物文化,英语习语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921:221)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 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 (助人度过难关) , a lucky dog (幸运儿) , an old dog (老手)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gay (jolly) dog (快活的人)、work like a dog (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his /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很显然, 这些说法反映了英国人的文化心理, 他们视狗为可爱的同伴, 人类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可在汉文化中, 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 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带有狗字的词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丧家狗、狗仗人势、狗咬狗等。 猫也是西方人“宠物文化”中的重要成员;人们多用cat;来形容女人,称之为she;模特

文化交流策划书

学生交流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将融入中国元素,通过本次活动使交换生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文化,丰富留学生活,也有益于加深与友好院校之间的交流。 二、活动安排 时间:七月五日 活动地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参加人员:校领导、共青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学工部、电子信息工程系领导及技术人员、台湾交换生及老师20余人、我院学生、涉外旅游专业2人及安保人员若干名。 三、前期准备 (1)现场布置:在国际会议厅四周墙壁交错悬挂2个中国结,2副书法作品,2副对联;桌上摆放两根艺术蜡烛(或花束)。 (2)准备工作:包括布置场所需要的器材、道具,制作本次活动所需的PPT等;准备相关礼品。我班将以班级的名义为留学生准备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礼物(中国结和一副书法作品),作为此次活动的留念。(3)活动准备:提前进行排练。同时要和交换生及时沟通,保证活动的质量。 四、活动流程 (1)进场:按先学生后老师依次入座。由工作人员牵引至自己的位置。

(2)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幕词:主持人为一位学生担当,主持人在活动开始前要极大地活跃活动的气氛,简单明了阐述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一位领导发言阐述活动的意义:这位老师可选择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党支部书记。 3.自我介绍:而后交换生发表主题演讲,分别阐述了自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来自我校的同学则介绍我们的饮食、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宁波的名胜小吃等。 4.互动环节:抢凳子。一组10人和9个凳子,在音乐声中,大家齐围着这组凳子走或跑,音乐声停止时,每人奋力抢坐在凳子上,未能抢到凳子的人被淘汰;抢到凳子的人再组成新的一组,并再减少一个凳子,再次游戏;直到最后剩一个凳子、一个人为止,留在最后的人为胜利者,并给予奖品。 5.节目表演:我院学生方表演提前准备好的节目。 6.节目表演:交换生表演提前准备好的节目。 6.PPT展示:播放提前准备好的PPT。PPT主要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以及中国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饮食等各个方面,最后表示我们欢迎交换生生来到中国。 7.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主持人深刻总结本次活动的积极意义,同时感谢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同学和老师,尤其对交换生的到来要表示极大地感谢和欢喜。最后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8.由电子系领导及两位导游带领代表团逐一参观电子工作室设备、书法协会、根雕协会、西校区创业园区。如有时间,可去高尔夫球场或琴房体验。 9.自由交流:活动结束,同学们随即便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大家可以互想交流,留下电话号码或是联系方式,以便日后可以再次接触。 五、节目说明 本次活动的节目安排充分体现中国的特色和浓烈地表达了我们“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节目十分简单明了,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节目更多的注重中外学生的深入交流,因为我们认为只有交流,才会有真挚的友谊。 六、任务分配 负责人:共青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工部 具体安排如下: 1.联络交换生:第一组全体人员。提前和交换生接触,听取他们关于这次活动的看法和意见,在得到对方的肯定后,再来确定具体活动。得到对方同意后,关

面向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

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受今后的中国走向和世纪风云变化所制约。从当前的中外格局去观察,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方向不会变,而且会步伐加快;二是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来越来紧密。由此两点就必然引申出来一个基本的结论: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必然会更加扩展,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理由很简单,现代化就意味着走向世界,一个封闭的民族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的程度越高,与世界的联系就越紧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就越来越扩展,只要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不停,就会努力去促进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而且,中国是一个大国,文化的包容性较强。随着国力的增强,拥抱世界文化的胸怀会更加宽广。一个矢志不渝追求现代化的中国,绝对不会把交流的大门关上的。与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互为因果,世界对中国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增大。一则世界的经济与中国的经济会难分难解地掺和起来,跨到中国和中国跨至外国的世界跨国公司将使中国经济变成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一部分,将来中国经济的变动会直接对西方乃至世界发生比较大的影响,中国的市场对外国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与中国的交流会越来越迫切;二则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独树一帜,必然继续引起世界各民族的关注和广泛研究。古典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虽然难有惊人的魅力,但不等于中国文化就失去了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力。文化的暂时落伍不等于文化的无用。被封存了的古典文化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会受到不同层面的关注,所以古典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辐射作用,从某种角度讲是永恒的,只是随着时间的不同关怀的角度有别。中国文化在现代化方面可能是低能儿,在后现代方面则可能会受人青睐。总之,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为世界各国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再加上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景无限广阔。 有交流才能有发展,有发展必然会变异。所以,在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固有的中国文化不可能不面临新的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处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传承性。 这是几千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中遇到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今后中外文化交流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问题。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为使中国的新文化既包容现代性,又接纳好的传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模式。如“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新学为体,旧学为用”;“建设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新文化”;“中国文化的充分现代化”;“全盘西化”,等等。这些模式都试图在中国新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一个科学而带有永恒色彩的不变的框架,但皆含有很强的主观因素。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新文化涌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无法去事先设定一个人为的范式。当强调“中学为体”的时候,往往会限制去吸收外来文化;当呼唤“全盘西化”的时候,又会忘掉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其实,中外文化的交流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能够交流的东西,自然可以融合在一起;还不具备融合在一起的文化,人为地去促进,也见不了多少成效。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从西方引进的共和国理论、多党政治等,费力可谓多矣,但中国不具有实行的社会条件,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况且,文化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来创造的,也是由人去自由交流和选择的,让众多的民众去按一个范式去进行文化的交流和选择,只能是异想天开。因此,只有充分把握文化交流中的自由特征,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以广阔的开放的胸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洋为中用,才合乎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划主次、定比例的方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必然是一种误导。在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然会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未来文化;而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文化也会逐步现代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自然要去处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自然要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价值判断去重新解析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顺理成章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实现。所以解决现代性与传承性的问题,应该以现代驾驭传承,最后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为归宿。然而,真正科学地做到以开放促交流,以交流促现代化,以现代化促传承,非常困难。往往讲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