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4.2 高一化学必修一氯气

教案 4.2 高一化学必修一氯气
教案 4.2 高一化学必修一氯气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Ca(OH)2溶液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启发、引导、比较、讲解等。

课时安排2+2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取一瓶黄绿色的氯气和一朵鲜艳的大红花,然后将这朵红花放入氯气中,观察现象。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性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导]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Cl2)。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部分士兵用湿毛巾捂住嘴巴,甚至有的士兵用自己尿液浸湿的毛巾捂住嘴巴,他们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幸免遇难。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5000多人死亡,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和死亡。这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战争的史册。

[板书]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1)原子结构

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l 原子容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Cl -,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

(2)存在

氯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NaCl 的形式存在。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类,主要为NaCl ,此外还有MgCl 2、MgSO 4等,致使海水既咸又苦,不能直接饮用。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以使陆地平均升高150m 。

[板书]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制取气体的实验问答,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应包括哪几个环节?

[生]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吸收四个环节。

[师]现在,就请大家以以上四个环节为依据,结合有关信息,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投影]已知信息:氯气是一种有毒、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可供选择的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水、NaOH 溶液、浓H 2SO 4、饱和食盐水。

仪器:烧瓶、带分液漏斗及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橡皮管、洗气瓶(两个)、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1)实验原理: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2)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

(3)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

(4)除杂试剂:

(5)收集方法:

(6)尾气吸收试剂: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思考结果回答,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什么?并说出推断的依据。

[生]可能有HCl 气体和水蒸气。因反应物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可能有HCl ;反应体系中有水,且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可能有水蒸气。

[板书]HCl 、H 2O(g)

[问]水蒸气应该选什么试剂除去?

[生]浓H 2SO 4

[讲解]对于Cl 2中含有的HCl 气体,我们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这是因为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而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之故。

[板书]饱和食盐水、浓H 2SO 4

[问]实验室收集Cl 2应用什么方法?

[生]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问]用什么试剂来吸收有毒的尾气呢?

[生]用NaOH 溶液

[板书]NaOH 溶液

[投影或实物]我们按以下设计的装置来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问题探究]实验室制氯气时,盐酸起了哪些作用?

[师]由氯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板演)

MnO 2+4HCl(浓) ?

=====MnCl 2+Cl 2↑+2H 2O

4分子HCl 中,只有2分子中的-1价氯失去电子变为0价的Cl 2分子,另外两分子中的氯元素价态没变,这表明盐酸在反应中既起了还原剂的作用,还起了酸的作用。

[师]由于盐酸遇到强氧化剂如MnO 2、KMnO 4、KClO 3等时,其中-1价的氯均可被氧化为Cl 2,所以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下列方法制备氯气:

[板书]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过渡]制得的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

[板书]3.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2)易液化(氯气?????→??-C

34,常压液氯)

(3)密度比空气大

(4)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过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根据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4.氯气的化学性质

[投影]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 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显示 价,故氯气有强的 性(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7 得一个 -1 氧化

[设问]我们曾学过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

[答]氯气可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也可和非金属H 2反应生成氯化氢。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Na +Cl 2点燃

======2NaCl

[设问]从前面碱金属的知识我们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对于性质不活泼的金属,氯气是否也能与其反应呢?

[师]这是一束铜丝,请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铜是活泼金属还是不活泼金属?

[生]属不活泼金属!

[可观看录像]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生]仔细观察,并记录现象(可同时让一名同学描述):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棕色的烟,向集气瓶中加水后形成蓝绿色的溶液。

[师]大家看到的棕色烟是CuCl 2固体小颗粒分散在集气瓶中所致。CuCl 2溶于水时将随其浓度的大小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较小浓度为蓝色,较大浓度为蓝绿色。

[板书]Cu +Cl 2点燃====== CuCl 2

[问]若把刚才的铜丝换成铁丝,能反应吗?依据是什么?

[生]能,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氯气反应,铁在同样的条件下也一定能反应。

[师]请大家写出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书]2Fe +3Cl 2点燃====== 2FeCl 3

[师]氯气的氧化性较强,和变价金属反应时,总是生成高价氯化物。

[问]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气时(此时,氯气以液态存在,即液氯),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这是为什么呢?

[答]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故可用钢瓶储运液氯。

[师]因此我们在学习有关物质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渡]初中我们学过氯气和氢气反应可生成氯化氢气体,它们反应时的现象如何呢? [板书](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4—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讲解]实验时我们在瓶口观察到的白雾就是氢气与氯气反应

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

空气中之故。此反应也是工业制盐酸的主要反应。

[板书]H 2+Cl 2点燃====== 2HCl

[讲述]氢气和氯气不但能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在光照

时也能发生上述反应。

[演示实验4—3]:氢气与氯气的混合爆炸

[板书]H2+Cl2

光照

======2HCl

[问]工业上制盐酸能否在上述条件下反应?为什么?

[生]H2与Cl2在光照时发生反应要爆炸,有危险!

[问]通过刚才铜在氯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想一想,燃烧是否必须有氧气参加?

[师]事实上,任何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复习初中课本对燃烧的定义:通常

..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讲解]氯气不但能与氢气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与磷、硫、碳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投影]把点燃的磷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磷在氯气里继续燃烧,出现白色烟雾

..,它是三氯化磷液体和五氧化磷固体的混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2P+3Cl2

点燃

======2PCl3PCl3+Cl2====PCl5

PCl3为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许多磷的化合物,广泛用在制农药领域。

[总结]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而形成-1价的氯化物,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演示实验4-4,4-5]:把一块红纸分成两片,一片直接投入刚刚制得的氯气瓶中,另一片用水润湿后再投入氯气瓶中。

[生]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条褪色。

[师]以上现象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能使红纸褪色即具有漂白性的新物质。

[设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师]回忆上节课内容,氯气还有哪些性质?

[板书](3)氯气与水的反应

[讲解]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板书]Cl2+H2O====HCl+HClO

[设问]起漂白作用的到底是盐酸还是次氯酸呢?

[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红纸片上,不褪色。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则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设疑]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

[板书]①HClO 的性质

不稳定性,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 光

2HCl +O 2↑

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杀菌、消毒。

弱酸性,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 HClO H ++ClO -

[问题探究]喜欢养花或养鱼的人,在给花浇水或给鱼换水时总要把水预先晒一晒,这是为什么?(提示:自来水通常用Cl 2进行消毒)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氯气溶于水后形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可杀菌消毒的次氯酸,既然次氯酸可杀灭细菌、病毒,同样对于花草或鱼有危害,因此在浇花或换水之前先晒一晒就是为了让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同时还可以生成氧气,增加水的营养价值。

[设问]Cl 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

[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 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

[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Cl -、

HClO 及ClO -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

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问]在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板书]②新制氯水中所含粒子:

H 2O 、HClO 、Cl 2、H +、Cl -、ClO -、OH -

[问]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生]因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而光照时分解加速,从而使次氯酸分子的数目大为减少,故氯水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问题探究]液氯与氯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一样吗?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液氯与氯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构成液氯的粒子只有氯

分子,而氯水中却含有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Cl -、ClO -、H +、OH -等多种粒子,

前者为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久置氯水成分主要有H +、Cl -、H 2O

[过渡]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碱NaOH 溶液,说明Cl 2是可与碱反应的。 [板书](4)氯气与碱的反应

[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 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

[讲解]Cl 2可与NaOH 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 和NaClO 。

[板书]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引导学生从Cl 2与H 2O 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 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讲解]上述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 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 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生]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而次氯酸盐较稳定,故不用次氯酸直接漂白,而是把它转化

为较稳定的次氯酸盐,次氯酸盐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

[师]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漂白原理,可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失效时发生的反应?

[生]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因盐酸是强酸,故也能与次氯酸钙反应;因漂白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而使漂白粉失效,故漂白粉应密封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师]请同学们写出盐酸与次氯酸钙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

[问题探究]①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

②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③活性炭也能使有色物质退色,它的漂白原理与HClO的漂白原理一样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然后分别由两个学生作答。

学生一:因为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其溶液即便是饱和溶液都是很稀的,这样就不能保证把氯气充分地吸收掉。

学生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有水,Cl2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试纸变红是因为两种酸尤其是盐酸的酸性所致,而后变白则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学生二:活性炭的吸附性使有色物质退色。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制备原理、洗气原理、收集和吸收原理各方面分析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同时验证和分析了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等反应的性质。

[师]请大家根据我们学过的氯气的性质,并参照课本提供信息,总结出氯气的用途。

[板书]5.氯气的用途

[生]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除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粉外,还用于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过渡]氯气与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其中大多数氯化物能溶于水电离出Cl-,在初中我们曾学过检验盐酸的方法,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Cl-,我们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检验。

[板书]二、氯离子的检验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4-6]:在HCl、NaCl、K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师]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板书]Ag++Cl-====AgCl↓

[问]是不是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就一定能断定溶液中有Cl-呢?

[演示实验4-6]:Na2CO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问]刚才得到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生]是Ag2CO3沉淀。

[师]这说明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中不一定就有Cl-,在检验Cl-时怎样才的干扰呢?

能防止CO 2

3

[演示实验4-6]:在上述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滴加稀硝酸

[问]由刚才的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Ag2CO3可溶于稀硝酸,并有气体生成,AgCl不溶于稀硝酸。

请大家写出生成Ag 2CO 3沉淀和Ag 2CO 3溶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书]2Ag +

+CO -23====Ag 2CO 3↓ Ag 2CO 3+2H +====2Ag +

+CO 2↑+H 2O

[总结]]因此,在用AgNO 3溶液检验Cl -时,一般先在被检测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硝

酸使其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以排除CO -23的干扰;或者直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做试剂,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制备氯气的基础上,对Cl 2的性质进行了研究:Cl 2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显示出较强的氧化性。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溶

液中Cl -的检验一般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做试剂,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板书设计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1)原子结构

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l Cl -, 典型的非金属性。

(2)存在

氯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NaCl 的形式存在。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实验装置:

(3)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HCl 、H 2O(g)

(4)除杂试剂:饱和食盐水、浓H 2SO 4

(5)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6)尾气吸收试剂:NaOH 溶液

3.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易液化(氯气?????→??C

34,-常压液氯)

(3)密度大于空气

(4)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4.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Na +Cl 2点燃======2NaCl Cu +Cl 2点燃

====== CuCl 2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

点燃

======2HCl

H2+Cl2

光照

======2HCl

2P+3Cl2

点燃

======2PCl3

P+Cl2

点燃

======PCl5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课时)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

①HClO的性质

HClO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

=====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 H++ClO-弱酸性

②新制氯水中所含粒子

H2O、HClO、Cl2、H+、Cl-、ClO-、OH-

(4)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5.氯气的用途

化工原料,消毒、制造盐酸和制取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二、氯离子的检验

Ag++Cl-====AgCl↓

2Ag++CO-23====Ag2CO3↓

Ag2CO3+2H+====2Ag++CO2↑+H2O

三、成盐元素—卤素(了解)

氟(F)、氯(Cl)、溴(Br)、碘(I)、砹(At)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其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都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

参考练习

1.下面对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地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

答案:B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试管壁上沾有MnO2,除去粘附的MnO2可用的试剂是( ) A.蒸馏水B.氢氧化钾溶液C.稀HCl D.热的浓盐酸

答案:D

3.1 mol MnO2与含HCl为4 mol的浓盐酸共热,在不考虑HCl挥发情况下得到的Cl2为( )

A.2 mol B.1 mol C.小于1 mol D.大于2 mol

答案:C

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

答案:BD

5.写出下面物质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AgNO3溶液

③Na2CO3

④镁粉

解析:因为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七种粒子,所以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粒子不同,其现象也不同。

①遇石蕊试液时,氯水中H+使其先变红,HClO又使其褪色。

②AgNO3+2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Na2CO2+2HCl====2NaCl+CO2↑+H2O,有气体放出。

④Mg+2HCl====MgCl2+H2↑

Mg+Cl2====MgCl2,镁粉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的浅黄绿色变淡或消失。

6.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会失效,所发生的反应有:——————————————。

答案: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2HClO

=====2HCl+O2↑

7.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1)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2)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一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

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Cl、K2CO3;KNO3

Ag+ + Cl-==AgCl↓

2Ag++ CO-2

3

===Ag2CO3↓

Ag2CO3+2H+=====2Ag+ + CO2↑+H2O

知识扩展—漂白粉

漂白粉(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2),性状:漂白粉为白色粉末固体,主要用作染料、医药、矿业行业的水处理;自来水消毒、游泳池、鱼塘杀菌,蔬菜、饲养场的消毒、净水等。

①禽流感消毒: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

②非典型肺炎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物品、家具可用漂白粉配成溶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

③洪涝灾害饮水问题:可用漂白粉或漂粉精对水进行消毒。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化学技术和化学品也不例外。氯气是有毒气体,但它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近来也有研究表明,使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如三氯甲烷,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使用更好的替代品如二氧化氯、臭氧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好知识,正确运用,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以海洋为家乡的元素——氯

海洋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大约有80多种元素蕴藏在湛蓝的海水里。在地壳中氯的含量为0.031%,大部分氯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表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里,其总量约为30000万亿吨位。可以看出,在那波涛起伏、天水一色的茫茫大海里,每一滴海水都含有相当多的氯化物。大家知道,陆地实际上是由于地壳变迁、海水枯竭而形成的,可见岩石中的氯元素也来源于海洋。因此,我们说海洋是氯元素的故乡。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金属氯化物,人们可以从海水中得到它们。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氯气,就是用电解食盐的方法来制到取的。

氯是人体所必须的宏量元素之一。人体中氯的含量一般为0.12%,这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缺少了它,人体机能就会失调。我们每天都需要食用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原因之一就是要满足人体对氯元素的需要。人的血液有像氯化钠那样的咸味,而且人的血液的咸度和人类“祖先生物”登陆时的海水的咸度大致相当,这足以说明氯元素对生命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氯还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卫士。清晨,我们打开自来水管洗脸、濑口时,常常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氯气的气味。溶在水里的氯气,能杀死伤寒菌、痢疾菌、布士杆菌等细菌,保持自来水的清洁。人的胃里含有浓度为0.2~0.4%盐酸,它一方面能帮助消化,另一方面能杀死随食物混入的细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有些人,因胃液中缺少盐酸,引起的消化不良,患有胃病,医生还常给他们喝些稀盐酸呢!

氯气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工原料,尤其是许多有机氯化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塑料中用途广泛、历史悠久的要数聚氯乙烯塑料。现在广泛应用于船舶、

油田、炼油厂、酒精厂等部门的新型、高效灭火剂——“1211”,化学成分为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也是一种含氯化合物,它能在短时间内扑灭大面积的火灾。氯硅烷在半导体材料的制造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把便宜的粗硅变成比黄金还贵重的精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五彩缤纷的染料世界里,氯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氯气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它几乎能跟一切普通金属及大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但在常温下,在几乎没有水蒸气存在时,却不能与铁反应。因此,工厂里常用涂有绿色的钢筒盛装液氯,这给氯气的运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应当注意的是,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空气中如果含有0.01%的氯气,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制氯工厂里,空气中游离氯的含量最多不得超过1mg/m3。低浓度的氯气可使人的眼睛粘膜、呼吸器官发生病变,大量地吸入氯气可使人窒息致死。第一次大战中,氯气就曾被用作化学毒气。另外,许多氯化物也具有毒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光气(一种含氯化合物)代替了氯气成为主要的化学毒气。含氯化合物污染事件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它虽然较有效地防治了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长期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些农药不易分解,其残体潜入清洁的水体,飘入苍茫的云海,从人迹罕至的珠穆朗玛峰到常年冰封的南北极,到处都有微量的有机氯农药。

卤化银与照片

氟化银、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统称卤化银。它们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但比较奇特的要属其感光性了。

1893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大厅里,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引起了强烈轰动。这张照片的发明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路易斯?达奎尔,在他研究布景设计时,发现了碘化银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感光的神奇现象。不仅碘化银,还有溴化银、氯化银等,对光都很敏感,受光照后便会分解。

照相所用的底片和像纸就是根据卤化银的这种特性制成的。底片上涂有一层感光层——乳剂膜。乳剂膜是用溴化银、氯化银和少量的碘化银,调入透明的明胶,均匀地涂在用醋酸纤维或聚酯等材料制成的胶片上所形成的。这层薄膜虽然只有5~7微米厚,却是感光成像的策源地。乳剂中不含氟化银,是因为它易溶于水。溴化银的感光速度很快,氯化银的感光速度较慢,碘化银的感光速度极慢。但溴化银中加入少量碘化银,其感光灵敏度会大大提高,所以它们常混合使用。像纸则是将乳剂涂在特制的纸上制成的。

底片和像纸要形成影像,需经过三个主要阶段:感光、显影和定影。

照相时,人或物体上亮的部分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聚集在底片上,这时,乳剂膜中的银离子活跃了,感光的比没感光的要“兴奋”得多。这时在底片上就形成了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影像,叫潜影。潜影是保存在卤化银颗粒中的看不见而又能显现出来的影像。

潜影要经过显影才能变成明影。显影剂是一种有丰富的自由电子的还原剂,它能使已感光变得很“兴奋”的卤化银中的银还原出来,形成黑色的银粒。感光强的地方,银粒的密度

就大,颜色就深;感光弱的地方,银粒的密度就小,颜色就浅。这样就形成了清晰的黑白影像。

显影后的底片还要在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即让定影液与底片上未感光的卤化银发生反应,使难溶于水的卤化银变为易溶于定影液中而从底片上除去。要不然,见光后原来未感光的卤化银还会继续感光分解,使底片完全“灰雾化”,变成一片黑。

经曝光、显影、定影处理后的底片上台阶影像与实际影像是明暗相反的,称作负片。将负片放在像纸上使像纸曝光,再经过显影、定影,便得到与实际影像明暗一致的照片。

彩色照片的形成也基本如此,所不同的是彩色胶片和像纸的乳剂膜中,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成色剂,经过三原色和三补色的彩色组合,即可使照片带有彩色。

高一化学同步氯气练习题

高一化学同步氯气练习题 氯气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 A. 氯气 B. 液氯 C. 氯水 D. 盐酸 2.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常使生成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则第二个洗气瓶中盛有 ( ) A. 浓硫酸 B. NaOH溶液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3.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使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至室温得液态产物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3%,则容器内原有H2、O2、Cl2的体积比为( ) A. 6:3:1 B. 9:6:1 C. 26:192:71 D. 13:6:1 4.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g,与氯气完全反应,消耗氯气71g,则合金的组成可能是 ( ) A. Cu和Zn B. Na和Hg C. Fe和Ca D. Cu和Ca 5.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 ( ) A.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B. 铜在氯气中燃烧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 钠在氧气中燃烧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沾有MnO2,除去时可用的试剂是 ( ) A. 蒸馏水 B. KOH溶液 C. 稀盐酸 D. 热的浓盐酸 7.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素单质,如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IBr+H2O==HBr+HIO等,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跟溴、碘相似,固体溴化碘熔沸点也很低 B. 在许多反应中,溴化碘是强氧化剂 C. 跟卤素单质相似,跟水反应时,溴化碘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溴化碘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NaIO和Hnot;2O 8.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③在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吸收试剂中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④③②⑤ 9.某金属与氯形成的化合物中,质量比为1:1.9,原

高一化学必修一 钠 氯气 练习题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③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④燃烧火焰为黄色⑤ 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3、金属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后应变为() A、Na2O B Na2O2 C NaOH D Na2CO3 4、为维持人体内电解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 Mg2+ B. Ca2+ C. Na+ D. Fe3+ 5、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少量水中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K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下列金属单质中,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的是() A、汞 B、银 C、钠 D、铁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8、将少量金属钠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有蓝色沉淀及无色气体产生。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 ) ①2Na+CuSO4====Na2SO4+Cu;②Cu+2H2O====Cu(OH)2↓+H2↑; ③2Na+H2O====2NaOH+H2↑;④2NaOH+CuSO4====Cu(OH)2↓+Na2SO4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9、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物是() A.NaOH和H2 B.Cu(OH)2、Na2SO4、 H2 C.Cu和 Na2SO4 D.H2SO4、 Cu(OH)2、、 Na2SO4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概括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氯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 要点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常温条件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容易液化,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液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 1、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F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D与水反应可生成A,A在G中燃烧生成水、推断出各种物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 、E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由D生成F:; b.F与CO2反应:; c.D与水反应:. 【解答】解:黄绿色气体B为Cl2,气体A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应为H2,反应生成HCl,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D应为Na,F为Na2O2,则E 为NaCl,Na2O2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G为O2,则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Cl2,C为HCl,E为NaCl,故答案为:Cl2;HCl;NaCl;(2)D为Na,F为Na2O2,Na与O2反应可生成Na2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2=Na2O2, F为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D为Na,与水剧烈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a.2Na+O2=Na2O2;b.2Na2O2+2CO2=2Na2CO3+O2↑;c.2Na+2H2O=2NaOH+H2↑. 2、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解答】解: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 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 故选:D。 变式训练 1、某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 ?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 ?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B.????C.????D.????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B.CuCl2C.HCl D.FeCl2 要点二:氯水及次氯酸 1、氯水的成分 三种分子:Cl2、HClO、H2O 四种离子:H+、OH-、Cl-、ClO- 2、氯水的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点燃】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 NaOH==【加热】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加热】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点燃】CuCl2 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 Cl2 ==【点燃】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点燃】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点燃】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氯气探究实验题.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氯气探究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 方程式可以 是:; ; ; (2)Ⅰ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一般是。关闭Ⅰ中的活塞,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提下,制取氯气时c中的液面不明显上升,估计可能的原因是。检查原因的简单方法是;怎样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密 性。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简要说明理 由。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 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a、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 置 b、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 B ; C ; D ; E ;F 。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F的作用是。

(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7)若将H处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为(选填标号)A、有白色沉淀B、无现象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消失 (8)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装置Ⅰ中的现象是;装置Ⅰ的作用是。 (9)实验完毕后如将F中的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是由于。②是由 于。 简述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红色褪去原因是①或是 ②; (10)若将F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其物质的量比为2:1,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2.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 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溶液吸收 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_________ (3)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 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

(完整)高一化学计算公式必修一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 与O 2反应(点燃) 4Li + O 22Li 2O Na 与O 2反应(点燃) 2Na + O 2Na 2O 2 Na 与H 2O 反应: 2Na + 2H 2O = 2NaOH+H 2↑ 2、卤素单质F 2 、Cl 2 、Br 2 、I 2与氢气反应 F 2 + H 2 = 2HF 、Cl 2 + H 2 = 2HCl 、Br 2 + H 2 = 2HBr 、I 2 + H 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Cl 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 2(或I 2): ① Cl 2 + 2NaBr = Br 2 + 2NaCl ② Cl 2 + 2KI = I 2 + 2K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 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 2:Br 2 + 2KI = I 2 + 2KBr 4、Mg 与H 2O 反应: Mg + 2H 2O = Mg(OH)2↓ + H 2↑ 5、Na 与Cl 2、反应(点燃):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负极(锌): 负极(锌): Zn - 2e - =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铜): 正极(铜): 2H + + 2e - = H 2↑(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Zn 2+ + H 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2)取代反应(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 2H 4 + 3O 2 ??→ ?点燃 2CO 2+2H 2O (2) 加成反应(与Br 2的反应): 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① CH 2=CH 2 + H 2 CH 3CH 3 ② CH 2=CH 2 + HCl CH 3CH 2Cl (一氯乙烷) ③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乙醇)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2C 6H 6+15O 2 ??→ ?点燃 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 ① 与Br 2+ Br 2 ??→?3FeBr + HBr

高中化学:氯气的性质练习

高中化学:氯气的性质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氯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有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 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盐酸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 D.盐酸和氯水都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 C 解析液氯中只含有Cl 2 不含Cl-,A错误;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 错误;氯气溶于水后发生反应Cl 2+H 2 O HCl+HClO,故C正确;D项中盐酸不能使有色布条 褪色,故错误。 3.(双选)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 2和CaCl 2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会变质C.漂白粉可由Cl 2 与石灰乳制得D.在使用漂白粉时应用浓盐酸答案BC 解析A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 2;B项,漂白粉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 2 + CO 2+H 2 O===CaCO 3 ↓+2HClO,2HClO===== 光照 2HCl+O 2 ↑,久置会失去漂白性;C项,漂白粉的制法 是将Cl 2通入石灰乳中;D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l 2 。故选B、 C两项。 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通入AgNO 3 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答案 D 解析Cl 2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Cl 2 +2I-===I 2 +2Cl-,I 2 遇淀粉变蓝。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氯分子的是( ) A.液氯 B.浓盐酸 C.食盐水 D.软锰矿 答案 A 解析液氯是液态的氯气,由氯分子构成。 6.下列对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与所有金属反应B.具有氧化性C.不能支持燃烧D.具有漂白作用答案 B 解析A中Cl 2难与Au、Pt反应;C中H 2 可以在Cl 2 中燃烧;D中Cl 2 本身不具有漂白性, 而是与H 2 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7.为了防止贮存液氯的钢瓶被腐蚀,钢瓶在装液氯之前必须( ) A.除去铁锈 B.放入铁粉 C.清洗干净 D.彻底干燥 答案 D 解析干燥的Cl 2 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 8.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 A.变红 B.先变红后变白 C.变白 D.不变 答案 B 解析Cl 2 溶于水显酸性,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又使试纸变白。 9.下列变化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A.HCl―→Cl 2B.Cl 2 ―→Ca(ClO) 2 C.Ca(ClO) 2―→HClO D.HClO―→CO 2 答案 D 解析A中浓盐酸与MnO 2反应可得Cl 2 ;B中Cl 2 与Ca(OH) 2 反应可得Ca(ClO) 2 ;C中Ca(ClO) 2 与CO 2、H 2 O反应可得HClO;D中HClO的酸性比H 2 CO 3 弱,不能由HClO直接制得CO 2 。

高一化学必修1氯气练习题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题 一、氯气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Cl2B.氯水C.NaClO溶液D.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2.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二、氯离子检验卤素 1.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 A.氯水B.氯酸钾C.氯化钾D.四氯化碳 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人AgNO3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3.鉴别氯水和盐酸两种物质时,最合适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B.碘化钾淀粉溶液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5.在含有+2 Ba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AlO2-B.CO32-C.Cl-D.SO4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B.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C.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D.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3++H2↑ 7.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的氯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酸性AgNO3溶液来检验 8.(10分)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其中丁与乙混合产生的是无色气体。 (1)写出丁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四种溶液分别是:甲____乙_____、丙______、丁______(用溶质的化学式表示)。 9.某盐酸ρ=1.05 g/cm3,HCl质量分数7.3%。计算: ①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②将Zn粉0.65 g投入50ml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生成ZnCl2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人教版《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 + O2 Na2O2 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2NaOH + 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钠与硫酸反应:2Na +H2SO4= Na2SO4+H2↑ 4.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 =4NaOH+O2↑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 Na2CO3+H2O 离子方程式:2OH-+CO2= CO32-+H2O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NaOH+CO2= NaHCO3 离子方程式:_ OH-+CO2= HCO3-_____ 8.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向稀盐酸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Na2CO3 + H2O +CO2 =2NaHCO3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Na2CO3 + Ca(OH)2=CaCO3↓ + 2NaOH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NaHCO3+HCl=NaCl+H2O+CO2↑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NaHCO3+ Ca(OH)2=CaCO3↓ + NaOH+ H2O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2NaHCO3+ Ca(OH)2=CaCO3↓ + Na2CO3 + 2H2O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2NaHCO3 Na2CO3 + H2O +CO2 ↑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 + 3O2 2Al2O3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高温 2Fe + Al2O3 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离子方程式:2Al + 6H+ = 2Al3+ + 3H2↑ 4.铝和NaOH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5.氧化铝和稀硫酸:Al2O3+3H2SO4=Al2(SO4)3+3H2O_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6.氧化铝和NaOH溶液:Al 2O3 + 2NaOH = 2NaAlO2 +H2O 离子方程式:Al 2O3 + 2 OH-=2 AlO2 -+H 2O 7.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 = AlCl3+3H2O离子方程式:Al(OH)3+3H+ = Al3++3H2O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_2Al(OH)3Al 2O3+3H2O _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_ Al3++3NH3·H2O=Al(OH)3↓+3NH4+_______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AlCl3+3NaOH=A l(O H)3↓+3NaCl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Cl3+ 4NaOH =NaAlO2+ 3NaCl+2H2O 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AlO2+3H2O+CO2=2A l(O H)3↓+Na2CO3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解析

第一节 氯气 新课指南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本节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 本节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中各成分的性质;氯气与碱的反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 1.氧气的化学性质 4 3222242 22222223222222O Fe O Fe O H CO O CH CO O CO O H O H CO O C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点燃 =++=+=+=+=+ 2.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3)特征:化合价升降.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要根据反应特征,抓住反应实质,并掌握有关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分析方法(如双线桥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一液不加热装置,如制取H 2、CO 2等. (2)固一固加热装置,如制取O 2等. (3)启普发生器,如制取H 2、CO 2等.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Ⅰ氯的原子结构 Ⅱ氯气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25℃)、常压(101 kPa)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而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有毒,在压强为101 kPa ,温度为-34.6℃时,氯气液化为液氯,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为固态氯.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 思维拓展 1.由于物质的状态都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因此在描述物质的状态时,一定要说明温度、压强.通常易液化的气体有Cl 2、CO 2、NH 3等. 2.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 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高一化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可能用到嘚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Cu :64 O :32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题意) 1. 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嘚是( ) A. N 2 B. NO C. NO 2 D. SO 2 2. 下列金属氧化物中属于两性氧化物嘚是( ) A. 22O Na B. 32O Al C. 32O Fe D. CaO 3. 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不能溶解铁嘚是( ) A. 稀硫酸 B. 3FeCl 溶液 C. 2CuCl D. 浓硫酸 4. 下列叙述正确嘚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碱 B. 2SiO 、2SO 均属酸性氧化物 C. 凡能电离出+ H 嘚化合物均属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5.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嘚是( ) A. 自来水中通入少量2Cl 进行消毒杀菌 B. 用2SO 漂白食品 C.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嘚水垢(3CaCO ) D. 用小苏打(3NaHCO )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6. 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嘚是( ) A. O 2 B. NH 3 C. NO D. CO 7.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在嘚是( ) A. ++--Na Ba SO OH 、、、224 B. -+++Cl Al Na H 、、、3 C. +-+-K NO NH OH 、、、34 D. +++-K Na H SO 、、、23

8. 将CO 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联系所学知识推测不会出现浑浊嘚是( ) A. 2CaCl 溶液 B. 饱和32CO Na 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32SiO Na 溶液 9. 下列反应中,不能产生氢气嘚是( ) A. 红热嘚铁与水蒸气 B. 钠与水 C. 铝和NaOH 溶液反应 D. 铁与稀硝酸反应 10. 等质量嘚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嘚是( ) A. 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嘚水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11. 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嘚是( ) A. 发生装置与用3KClO 制取2O 嘚装置相同 B. 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 C. 氨气嘚验满可以用蘸有浓盐酸嘚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 D. 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1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嘚是( ) A. 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以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 B. 久置嘚浓硝酸呈黄色 C. 硝酸电离出嘚 H 能被Zn 、Fe 等金属还原成2H D.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2Cl 、氧气等气体 13. 下列实验现象嘚描述错误嘚是(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 红热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颗粒 C.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嘚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嘚是( ) A. 久置嘚氯水与新制嘚氯水,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B.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 碘化钾溶液中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D. 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嘚碘酸钾(3KI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