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及对策

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及对策
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及对策

如何顺利通过电磁兼容试验

―认证检测中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与对策

1.概述

1.1 什么时候需要电磁兼容整改及对策

对一个电子、电气产品来说,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其电磁兼容性,这样可以将产品在生产阶段出现电磁兼容问题的可能性减少到一个较低的程度。但其是否满足要求,最终要通过电磁兼容测试检验其电磁兼容标准的符合性。

由于电磁兼容的复杂性,即使对一个电磁兼容设计问题考虑得比较周全得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电磁干扰的因素,造成最终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在电磁兼容测试中,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对产品定型前的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遵循正常的电磁兼容设计思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法和系统法,针对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重新进行设计。从源头上解决存在的电磁兼容隐患。这属于电磁兼容设计范畴。

而目前国内电子、电气产品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产品在进行电磁兼容型式试验时,产品设计已经定型,产品外壳已经开模,PCB板已经设计生产,部件板卡已经加工,甚至产品已经生产出来等着出货放行。

对此类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只能采取“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解决法,以对产品的最小改动使其达到电磁兼容要求。这就属于电磁兼容整改对策的范畴,这是我们这次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

1.2 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

对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我们通过综合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一般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可以在屏蔽体的装配面处涂导电胶,或者在装配面处加导电衬垫,甚至采用导电金属胶带进行补救。导电衬垫可以是编织的金属丝线、硬度较低易于塑型的软金属(铜、铅等)、包装金属层的橡胶、导电橡胶或者是梳状簧片接触指状物等。

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设备电缆走向和排列,做到不同类型的电缆相互隔离。改变普通的小信号或高频信号电缆为带屏蔽的电缆,改变普通的大电流信号或数据传输信号电缆为对称绞线电缆。

加强接地的机械性能,降低接地电阻。同时对于设备整体要有单独的低阻抗接地。

在设备电源输入线上加装或串联电源滤波器。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重要器件进行屏蔽、隔离处理,如加装接地良好的金属隔离板或小的屏蔽罩等。

在各器件电源输入端并联小电容,以旁路电源带来的高频干扰。

下面,我们分别就电子、电器产品在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谐波电流、静电放电、电快速脉冲、浪涌等电磁兼容测试项目试验过程中较常出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和补救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将这些内容分为三大类分别进行讨论:

电磁骚扰发射类:传导发射、辐射发射

谐波电流类

瞬态脉冲抗扰度类:静电放电、电快速脉冲、浪涌冲击

2.电磁骚扰发射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认证检测中常见电磁兼容问题与对策》中以AV和IT类产品为例加以详细探讨,在这儿仅进行一些提纲性介绍,不再深入展开探讨。2.1 电子、电气产品内的主要电磁骚扰源

设备开关电源的开关回路:骚扰源主频几十kHz到百余k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设备直流电源的整流回路:工频整流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kHz;高频整流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十MHz。

电动设备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MHz。

电动设备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变频调速电路的骚扰发射:骚扰源频率从几十kHz到几十MHz

设备运行状态切换的开关噪声: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MHz。

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骚扰源主频几十kHz到几十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百MHz。

微波设备的微波泄漏:骚扰源主频数GHz。

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骚扰源主频几十k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电视电声接收设备的高频调谐回路的本振及其谐波:骚扰源主频数十MHz到数百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GHz。

信息技术设备的及各类自动控制设备数字处理电路:骚扰源主频数十MHz到数百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GHz。

2.2 骚扰源定位

2.2.1 根据测量曲线定位:

依据:超标骚扰频率范围、超标骚扰频域分布、窄带骚扰还是宽带骚扰等

根据被测设备工作方式和内部结构定位:

有没有使用标准不建议使用的半波整流和对称/非对称电源调整电路?

内部结构中电路板布局是否合理?

内部电缆走线是否合理?

内部滤波器(滤波电路)安装是否合理?

内部电路接地和搭接方式是否合理?

机箱屏蔽是否满足对应产品的需求?

2.2.2 根据被测设备组成和功能定位:

设备内部有否二次电源,其工作方式?

设备内是否有驱动电机,电机类型?

设备内是否有变频调速电路?

设备内是否有数码控制或智能控制电路?是否使用晶振?

设备内是否存在程控的继电器或开关电路?

设备正常工作是否利用电磁波或微波?

设备内是否存在工作中的无线收发电路?

2.2.3 根据功能模块工作情况进行故障定位:

若设备的各个模块可以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逐个暂停这些模块的工作来判断骚扰来源。

若模块不可以独立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与设备其它功能模块一起组合进行暂停和恢复工作,从而判断骚扰的大概来源。

若模块不可以独立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与其它设备的合格功能模块一起组合进行暂停和恢复工作,从而判断骚扰的大概来源。

对怀疑骚扰超标的模块,可以用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骚扰判定。

2.3 电子、电气产品连续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及对策

家电类产品连续传导骚扰标称测量频率范围148.5kHz-30MHz(实际为150kHz-30MHz)。

测量分别在电源端子及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上进行。

连续传导骚扰的主要来源:

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及谐波骚扰、电源整流回路的整流噪声、

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

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电磁骚扰、

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等

当我们通过骚扰定位方式找到超标点的骚扰来源后,

即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抑制措施。

(针对故障定位及传导骚扰来源分别展开说明)

对一般的电源端连续传导骚扰可以通过以下的电路加以抑制:

图1:交流电源滤波网络

对于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的传导骚扰可以通过以下的电路加以抑制

无论是对电源端子、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采取抑制措施,若使用独立的滤波器时,需注意其安装方式。

2.4电子、电气产品断续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及对策

家电类产品断续传导骚扰标称测量频率范围148.5kHz-30MHz (实际为150kHz-30MHz )。

测量在电源端子上进行,喀呖声测量的频率点为:150kHz 、500kHz 、1.4MHz 、30MHz

断续传导骚扰的主要来源:

恒温控制器具,程序自动的机器和其他电气控制或操作的器具的开关操作会产生断续骚扰。 此类操作一般通过继电器和程控电子/机械开关等实现。

此类骚扰一般由继电器、开关的触点抖动及非纯阻负载通断所产生的电涌冲击形成。

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抑制措施主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

2.5 电子、电气产品辐射骚扰超标问题及对策

电子、电气产品辐射骚扰场强测量频率范围30MHz-1000MHz 。

测量一般在开阔场或半电波暗室中进行。

辐射骚扰的主要骚扰来源:

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及谐波骚扰

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

电磁感应设备的电磁骚扰

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等

当我们通过骚扰定位方式找到辐射骚扰超标点的骚扰源后,即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源抑制措施。 (针对故障定位及骚扰来源分别展开说明)

一般来说,首先抑制骚扰源,这可以通过优化电路设计、电路结构和排版,加强滤波和正确的接地来达到。

其次是要切断耦合途径,这可以通过正确的机壳屏蔽和传输线滤波达到。

图2:直流输出滤波网络

D :正确安装 C :错误安装 B :错误安装 A :错误安装 图3:滤波器的安装方法

3.谐波电流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对于由交流市电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谐波电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电磁兼容测量项目。

在低压市电网络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其供电电压是正弦波,但其电流波形未必是正弦波,可能有或多或少的畸变。大量的此类设备应用,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使电网电能质量下降。

图4:高压整流电路及对应的畸变电流波形

一个周期函数可以分解为傅立叶级数,表示为多级正弦函数的和式,即可把周期信号当作是正弦函数的基波与高次谐波的合成。

所以,我们可以将设备的畸变电流波形分解为基波和高次谐波,通过特定的仪器测量高次谐波含量,就可以分析出设备电流波形畸变的程度。这些高次谐波电流分量我们简称为谐波电流。

图6:畸变电流波形的傅立叶展开示意图

当电网中存在过量的谐波电流,不仅会使发电机的效率降低,严重时还会造成发电机和电网设备的损坏,同时还会影响电网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比如计算机运算出错,电视机画面翻滚。

正是出于保护共用电网电能质量,保障电网和用户设备的正常进行,IEC提出了谐波电流限值标准。

谐波电流测试不适用于由非市电的低压交、直流和电池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

3.1测量标准介绍

下面以GB17625.1标准为例,对谐波电流的测量作一个简要介绍。

标准名称:GB17625.1-2003 idt IEC61000-3-2:200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17625.1-2003是众多电子电器产品认证检验的一个重要依据标准。该标准测量和限制的就是由低压市电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在使用时其供电电流波形畸变的程度。

GB17625.1-2003标准是通过限制设备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的大小来限制设备电流波形的畸变的。GB17625.1考虑到第40次谐波电流含量。

3.1.1标准的适用范围

该标准只对接入频率为50Hz/60Hz、相电压为220V/230V/240V的低压供电系统且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提出谐波电流限值要求。

该标准是一个通用电磁兼容标准。适合于本标准的产品类别较多,如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气照明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影音设备等等。

3.1.2设备的分类

分类是按照谐波电流限值不同而进行的。

A类:平衡的三相设备;

家用电器,不包括列入D类的设备;

工具,不包括便携式工具;

白炽灯调光器;

音频设备;

以及除以下几类设备外的所有其他设备。

B类:便携式工具;不属于专用设备的电弧焊设备

C类:照明设备

D类:有功功率不大于600W下列设备:个人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接收机。

B类、C类和D类设备定义比较简单,A类的区分比较复杂。

3.1.3谐波电流限值

下列类型设备的限值在该标准中未作规定:

额定功率75W及以下的设备,照明设备除外(将来该值可能从75W减小到50W);

总额定功率大于1kW的专用设备;

额定功率不大于200W的对称控制加热元件;

额定功率不大于1kW的白炽灯独立调光器。

(通常有生产厂家利用此条的限制项来达到免于进行谐波电流限制的目的)

3.1.3.1 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

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见标准相应表格,限值是有效值,单位为安培。该限值是固定值,与产品的功率和基波电流大小不相关。

3.1.3.2 B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

B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是A类设备的限值的1.5倍。

3.1.3.3 C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

a)有功输入功率大于25W

对于有功输入功率大于25W的照明电器,谐波电流不应超过C类设备的相关限值。该限值与产品基波电流大小不相关。

b)有功输入功率不大于25W

对于有功功率不大于25W的放电灯,标准规定了其特定的合格判定条件。

3.1.3.4 D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

a)只限制奇次谐波电流。

b)奇次谐波电流不仅要符合最大允许谐波电流,还要符合“每瓦功率允许的最大谐波电流”。

可以说对D类设备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而实际情况却是D类设备的谐波电流往往比较大。

该规定是考虑到D类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又经常是连续运转,客观上又经常同时使用。如此多的D 类设备同时工作,它们产生的谐波电流在合成(矢量合成)后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将是不能不考虑的。

3.1.4谐波电流测量仪器

谐波测量设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精密电源单元与测量仪表单元。

要求电源部分能向被测设备提供良好波形的电压源、负载能力和平坦的阻抗特性。

标准规定测量仪表单元必须是离散付氏变换(FFT)的时域测量仪器,能够连续、准确地同时测量全部各次谐波所涉及的幅值、相位角等需要量。

目前实验室多采用以FFT为频谱分析原理的谐波测量仪。测量仪的前级为采样电路、模-数变化器,后级是FFT分析仪(可以利用PC机实现)。

3.1.5试验条件

标准中规定了部分类型设备谐波电流的试验条件。

对于没有提到的设备,发射测量应在用户操作控制下或自动程序设定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预计产生最大总谐波电流(THC)的模式进行。

这是规定了发射试验时设备的配置,而不是要求测量THC值或寻找最恶劣状态下的发射。

3.2 谐波电流发射的基本对策

解决谐波发射超标问题的基本办法是在原来的电源电路中增加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或改变已有的PFC电路,使其满足测试标准要求。

功率因数校正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主动式和被动式。

当然对于中小功率的电子、电器设备,尽可能将其消耗的有功功率降低到75W以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标准没有对75W及以下的设备给出限值(照明设备除外)。

对于一些专用的或特殊用途的设备,使其满足标准限值中免于限制条款,也是可行的。

3.2.1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

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功率因数,使其接近于1,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谐波电流解决方案。

这样的开关电源电路必须使用二级开关电路控制,其中一级开关电路用来控制电流谐波,另外一级开关电路用作电压调整。

该方案电路比较复杂,对电路元件要求高,增加的改进成本较高,而且对原来电源电路的设计概念必须作彻底的更新。

使用中还应该注意到,设备注入电源的射频传导骚扰可能因此而增加,这时必须再根据需要增加抑制电源传导骚扰的元件。

显然,因为技术的原因,该方案一般不能应用在采用线形电源变压器供电的设备上。

由于该方案对电路改动太大,一般少在谐波电流测试不通过时作为整改对策使用。

3.2.2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

目前消费类电子、电气产品所采用的开关电源电路多是开关频率比较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那种形式,其谐波电流发射超过限值的问题也较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可能是主要的考虑。

采用低频滤波电路可以降低谐波成份到标准限值以下,这种措施属于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这种方案适合于中小功率设备。

因为需要滤除的是工频谐波,对功率较大的设备,滤波器的重量和成本可能会超过设备电源本身。

3.2.3其它解决措施

对那些设备整体呈感性或容性的电子、电气设备(如电动设备等),在正常工作时,其电流波形的峰值出现时间可能会滞后或超前电压波形的峰值,造成产品的功率因素的下降。

对此类设备较常采用的方式是对应的容性或感性补偿,使补偿后的电流波形的峰值出现时间与电压波形的峰值出现时间保持同步。

此类补偿需注意,不要出现过补偿,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此类补偿方式多用于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补偿,一般的电子、电气设备上较少采用。

因为,一般的电子、电气设备的谐波问题主要表现为波形畸变,而不仅是电流波形相位滞后、超前的问题,这种补偿方式效果不明显。

下面首先介绍两种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然后再介绍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对一般用电设备来说,这两种被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增加的元件成本均比较低,体积也不大,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采用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比被动式成本略高,但校正效果会比被动式好的多。

对有些采用其它方案不能凑效的产品,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能是最后唯一的选择。

当然,有些产品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也会主动采用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3.3 利用电感储能电流泵式解决方案

该方案适用于直接利用高压整流方式来供电的产品。电路如图7所示。

这个电路仅仅由一个扼流圈L1、一个快速开关二极管D1和一个耐冲击电容C组成。用这三只元件构成一个电流泵电路,取代原来开关电源里的由二极管和RC网络组成的限幅缓冲电路。

扼流圈的电感L1大概是开关变压器的主电感L的4倍。

耦合电容C应该能够耐高压和冲击,它的容量是10到30nF。

对应开关电源的功率从75W到300W的范围。

C1电容应该大到足够满足最大的谐波电流限值,二极管选用快恢复特性功率二极管。

此电路结合主动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利用电感储能延长整流导通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少了输入的谐波电流幅度。

应用此电路时,应注意调整开关变压器和开关晶体管的参数,否则易损坏开关晶体管。

此电路宜应用在电源开关频率较高,开关晶体管导通电流大,内阻很小的电源电路中。

3.4 低频谐波电流抑制滤波解决方案

电路如图8所示。该方案适用于直接利用高压整流方式来供电的产品。

这个电路仅仅由一个低频扼流圈组成,插入整流桥和滤波电容之间。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低频扼流圈的电感和整流电容以及低频扼流圈的分布电容共同组成一个低频谐波电流滤波器。

图8:低频滤波器被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电路参数要设计成对50Hz 的基波成份衰减很小,对三次以上谐波成份衰减很大,尤其是第三次谐波(150Hz )的衰减最大。

低频谐波电流抑制滤波器在电源整流之后或者之前的某些点插入电流回路,就可以起到抑制谐波电流的目的。

可以解决300W 以下产品的谐波电流问题,并且不需要电路其它参数作任何改变,也不会降低原电源电路的其它性能。

其缺点是体积较大,重量约100-200克。

3.5 主动PFC 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在主电源上串联另一个电源变换器,它强迫电源紧密跟随正弦型线电压获取电流。 图9为其原理示意图。

该方案适用于直接利用高压整流方式来供电的产品。

图9:主动式PFC 原理示意图

工频交流经过整流器整流后变成波动的直流,该波动直流提供给PFC 转换电路进行转换。

对一般普通的开关电源来说,由于PFC 控制电路相当于在原开关电源的整流和滤波回路之间增加了一级开关回路。

一方面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可能需要对原系统的电源部分重新设计和排版;

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于增加了一级开关转换电路,电源产生的射频骚扰必然有所增加甚至超标,这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其重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6 谐波问题的其它对策

以上三种谐波电流问题解决方案主要适用于直接利用高压整流方式来供电的产品。

因为此类产品谐波电流非常大,若不采取相应对策,则难以满足谐波标准要求。

对通过工频变压器供电的产品和直接使用交流电源而不通过电源变换电路二次供电的家电产品,一般情况下谐波电流不大,且其波电流限值比较宽松,即使不采取谐波电流抑制措施,其谐波电流测试合格率还是非常高的。

但我们依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那些非高压整流方式来供电的家电产品,低次谐波电流限值比较宽松,合格是比较容易的,此时,应注意的是20次以上的高次谐波电流容易出现问题。

对此类的高次谐波超标问题,一般在电源回路中增加适当的高次谐波滤波电感(高频扼流圈)即可解决问题。

由于半波整流方式和利用相位截波方式调节(如可控硅非过零控制)对电源进行对称和非对称控制都很容易产生非常大的谐波电流。谐波电流标准一般不允许采用半波整流方式和对电源进行对称和非对称控制。

若测试时谐波电流超标,建议将电源半波整流方式和对称/非对称控制方式改为其他的控制方式。 如将半波整流改为全波整流或桥式整流方式。将利用相位截波方式调节的对称/非对称控制方式改成对称的过零触发控制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谐波问题。

4.瞬态脉冲抗扰度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4.1 综述

电磁兼容所说的瞬态脉冲是指干扰脉冲是断续性的,一般具有较高的干扰电压,较快速的脉冲上升时间,较宽的频谱范围。一般包括: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等。

由于它们具有以上共同特点,因此在试验结果的判断及抑制电路上有较大的共同点。在此处先进行介绍。

4.1.1 瞬态脉冲抗扰度测试常见的试验结果说明

对不同试验结果,可以根据该产品的工作条件和功能规范按以下内容分类:

A :技术要求范围内的性能正常;

B :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可自行恢复性能;

C :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要求操作人员干预或系统复位;

D :由于设备(元件)或软件的损坏或数据的丧失,而造成不可恢复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符合A 的产品,试验结果判合格。这意味着产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功能正常,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

符合B 的产品,试验结果应视其产品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者试验大纲的规定,当认为某些影响不重要时,可以判为合格。

符合C 的产品,试验结果除了特殊情况并且不会造成危害以外,多数判为不合格。

符合D 的产品判别为不合格。

符合B 和C 的产品试验报告中应写明B 类或C 类评判依据。符合B 类应记录其丧失功能的时间。

4.1.2常用的瞬态脉冲抑制电路:

4.1.2.1 箝位二极管保护电路:

工作原理如图10。

使用2只二极管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抑制正、负极性的瞬态电

压。瞬态电压被箝位在V ++V PN ~V --V PN 范围内,串联电阻担负功率耗

散的作用。利用现有电源的电压范围作为瞬态电压的抑制范围,二

极管的正向导通电流和串联电阻的阻值决定了该电路的保护能力。

本电路具有极好的保护效果,同时其代价低廉,适合成本控制比较

严、静电放电强度和频率不十分严重的场合。 4.1.2.2 压敏电阻保护电路: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两端电压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当施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小于阀值电压时,器件呈现无穷大的电阻;当施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大于阀值电压时,器件呈现很小电阻值。此物理现象类似稳压管的齐纳击穿现象,不同的是压敏电阻无电压极性要求。使用压敏电阻保护电路的特点是简单、经济、瞬态抑制效果好,且可以获得较大的保护功率。

4.1.2.3 稳压管保护电路:

背对背串接的稳压管对瞬态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显而易见的。当瞬态电压超过V1的稳压值时,V1反向击穿,V2正向导通;当瞬态电压是负极性时,V2反向击穿,V1正向导通。将这2

只稳压管制作

图10二极管保护电路

在同一硅片上就制成了稳压管对,使用更加方便。

4.1.2.4 TVS(瞬态电压抑制器)二极管:

这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固态二极管,适用用于ESD保护。一般选择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电路正常工作电压的器件。TVS二极管是和被保护电路并联的,当瞬态电压超过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时,二极管发生雪崩,为瞬态电流提供通路,使内部电路免遭超额电压的击穿或超额电流的过热烧毁。由于TVS 二极管的结面积较大,使得它具有泄放瞬态大电流的优点,具有理想的保护作用。但同时必须注意,结面积大造成结电容增大,因而不适合高频信号电路的保护。改进后的TVS二极管还具有适应低压电路(<5V )的特点,且封装集成度高,适用于在印制电路板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尤其在高档便携设备的接口电路中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下面将对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的测试及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分别展开进行探讨。由于,这三个有较大的共同点,因此在测试及对策上都有较大共同点,下面将对静电放电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讨论,而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的讨论中出现的相同之处将不再重复探讨。4.2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4.2.1静电放电形成的机理及其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静电是两种介电系数不同的物质磨擦时,正负极性的电荷分别积累在两个物体上而形成。就人体而言,衣服与皮肤之间的磨擦发生的静电是人体带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电源跟其它物体接触时,存在着电荷流动以抵消电压,这个高速电量的传送,将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这就是静电放电。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操作者是最活跃的静电源,可能积累一定数量的电荷,当人体接触与地相连的元件、装置的时候就会产生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一般用ESD表示。

ESD会导致电子设备严重地损坏或操作失常。

大多数半导体器件都很容易受静电放电而损坏,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更为脆弱。

静电对器件造成的损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隐性损坏在当时看不出来,但器件变得更脆弱,在过压、高温等条件下极易损坏。

ESD两种主要的破坏机制是:由于ESD电流产生热量导致设备的热失效;由于ESD感应出高的电压导致绝缘击穿。

除容易造成电路损害外,ESD也会对电子电路造成干扰。ESD电路的干扰有二种方式。

一种是传导方式,若电路的某个部分构成了放电路径,即ESD接侵入设备内的电路,ESD电流流过集成片的输入端,造成干扰。

ESD干扰的另一种方式是辐射干扰。即静电放电时伴随火花产生了尖峰电流,这种电流中包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从而产生辐射磁场和电场,磁场能够在附近电路的各个信号环路中感应出干扰电动势。该干扰电动势很可能超过逻辑电路的阀值电平,引起误触发。辐射干扰的大小还取决于电路与静电放电点的距离。ESD产生的磁场随距离的平方衰减。。ESD产生的电场随距离立方衰减。当距离较近时,无论是电场还是磁场都是很强的。ESD发生时,在附近位置的电路一般会受到影响。

ESD在近场,辐射耦合的基本方式可以是电容或电感方式,取决于ESD源和接受器的阻抗。在远场,则存在电磁场耦合。

与ESD相关的电磁干扰(EMI)能量上限频率可以超过1GHz。在这个频率上,典型的设备电缆甚至印制板上的走线会变成非常有效的接收天线。因而,对于典型的模拟或数字电子设备,ESD会感应出高电平的噪声。

一般来说,造成损坏,ESD电火花必须直接接触电路线,而辐射耦合通常只导致失常。

在ESD作用下,电路中的器件在通电条件下比不通电条件下更易损坏。

4.2.2 电子产品的静电放电测试及相关要求

对不同使用环境、不同用途、不同ESD敏感度的电子产品标准对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这些标准关于ESD抗扰度试验大多都直接或间接引用GB/T17626.2-1998 (idt IEC 61000-4-2:19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这一国家电磁兼容基础标准,并按其中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该标准的内容、试验方法及相关要求。

4.2.2.1 试验对象:

该标准所涉及的是处于静电放电环境中和安装条件下的装置、系统、子系统和外部设备。

4.2.2.2 试验内容:

静电放电的起因有多种,但该标准主要描述在低湿度情况下,通过摩擦等因素,使操作者积累了静

电。电子和电气设备遭受直接来自操作者的静电放电和对临近物体的静电放电时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4.2.2.3 试验目的:

试验单个设备或系统的抗静电干扰的能力。它模拟:(1)操作人员或物体在接触设备时的放电。(2)人或物体对邻近物体的放电。

4.2.2.4 ESD 的模拟:

图11和图12分别给出了ESD 发生器的基本线路和放电电流的波形。

放电线路中的储能电容C S 代表人体电

容,现公认150pF 比较合适。放电电阻R d 为

330?,用以代表手握钥匙或其他金属工具的

人体电阻。现已证明,用这种放电状态来体

现人体放电的模型是足够严酷的。

4.2.2.5 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有两种:接触放电法和空气放电法。

接触放电法:试验发生器的电极保持与

受试设备的接触并由发生器内的放电开关

激励放电的一种试验方法。

空气放电法:将试验发生器的充电电极

靠近受试设备并由火花对受试设备激励放

电的一种试验方法。

接触放电是优先选择的试验方法,空气

放电则用在不能使用接触放电的场合中。

4.2.2.6 试验等级及其选择:

试验电平以最切合实际的安装环境和条件来选择,表1提供了一个指导原则。表1同时也给出了静电放电试验等级的优先选

择范围,试验应满足该表所列的较低等级。 表1:试验等级选择

接触放电 空气放电 安装条件 环境条件

等级 电压kV 等级 电压kV 抗静电材料 合成材料 相对湿度

%RH 1 2 1 2 √

/ 35 2 4 2 4 √ / 10 3 6 3 8 / √ 50

4 8 4 1

5 / √ 10

X* 特殊 X* 特殊

/ / / 注:*“X ”是一个开放等级,必须在专用设备的规范中加以规定。

等级的选择取决于环境等因素,对具体的产品来说,往往已在相应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中加以规定。

4.2.2.7 试验环境

对空气放电该标准规定了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30%~60%RH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对接触放电该标准未规定特定的环境条件。

4.2.2.8 试验布置

标准对试验布置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图13所示为台式设备的试验布置示意图。

4.2.2.9 试验实施

实施部位:直接放电施加于操作人员在正常使用受试设备时可能接触到的点或面上;间接放电施加于水平耦合板和垂直耦合板。

直接放电模拟了操作人员对受试设备直接接触时发生的静电放电情况。

间接放电则是对水平耦合板和垂直耦合板进行放电,模拟了操作人员对放置于或安装在受试设备附近的物体放电时的情况。

直接放电时,接触放电为首选形式;只有在不能用接触放电的地方(如表面涂有绝缘层,计算机键盘缝隙等情况)才改用气隙(空气)放电。

图11:静电放电发生器

图12:静电放电的电流波形

间接放电:选用接触放电方式。

试验电压要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到规定值。

不同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对试验的实施可能根据产品的特点有特定的规定。

图13:台式设备静电放电布置示意图

4.2.2.10 试验结果

若静电放电测试通不过,可能产生如下后果:

(1)直接通过能量交换引起半导体器件的损坏。

(2)放电所引起的电场与磁场变化,造成设备的误动作。

4.2.3 电子产品的静电放电对策及改进要点

有很多办法减小ESD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影响电子产品或设备:完全阻止ESD产生,阻止EMI (本文中专指因ESD产生的EMI)耦合到电路或设备以及通过设计工艺增加设备固有的ESD抗扰性。

ESD通常发生在产品自身暴露在外的导电物体,或者发生在邻近的导电物体上。对设备而言,容易产生静电放电的部位是:电缆、键盘及暴露在外的金属框架以及设备外壳上的孔、洞、缝隙等。

常用的改进方法是在产品ESD发生或侵入危险点,例如输入点和地之间设置瞬态保护电路,这些电路仅仅在ESD感应电压超过极限时发挥作用。保护电路可以包括多个电流分流单元。

有多种电路可以达到ESD保护的目的,但选用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并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加以权衡:速度要快,这是ESD干扰的特点决定的;能应付大的电流通过;考虑瞬态电压会在正、负极性两个方向发生;对信号增加的电容效应和电阻效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考虑体积因素;考虑产品成本因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抑制ESD干扰的方法中选择适用的对策:

4.2.3.1 外壳设计:

外壳在人手和内部电路间建立隔离层,阻止ESD的发生,金属外壳同时也是阻止ESD间接放电形成的辐射及传导耦合的关键。

一个完整的封闭金属壳能在辐射噪声中屏蔽电路,但由于从电路到屏蔽壳体的ESD副级电弧可能产生传导耦合,因而一些外壳设计使用绝缘体,在绝缘壳中,放置一个金属的屏蔽体。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既可以防止因操作者对金属外壳的直接接触放电造成干扰,又可以防止操作者对周围物体放电时形成的EMI耦合到内部形成干扰,同时在操作者对外壳的孔、洞、缝隙放电时给放电电流一个泄放通道,防止对内部电路直接放电。这种做法的简化是在设备金属外壳上涂绝缘漆或贴一层绝缘物质,使绝缘能力大于20kV。

因为静电会穿过孔洞、缝隙放电,所以绝缘外壳的孔洞、缝隙与内部电路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2cm 左右的空气隙可以阻止静电放电的发生。对外壳上的孔、洞、排气口等,用几个小孔代替一个大孔,从EMI抑制的角度来说更好。为减小EMI噪声,缝隙边沿每隔一定距离处使用电连接。

对金属外壳而言,外壳各部分之间的搭接非常重要,若机箱两部分之间的搭接阻抗较高,当静电放电电流流过搭接点时,会产生电压降,这可能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1)尽量使外壳保持导电连续,减少搭接阻抗。2)在电路与机箱之间增加一层屏蔽,减小电路与机箱之间的电容耦合。内层屏蔽要与外壳连接起来。

如果是塑料外壳,则要求对电路的接地进行仔细布置,以防止放电电流感应到电路上去。塑料外壳的优点是不会产生直接放电现象。如果塑料外壳上没有大的开孔,则塑料外壳能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但塑料外壳对防止操作者对周围物体放电时耦合到内部形成干扰无抑制能力。

4.2.3.2 接地设计:

一旦发生了静电放电,应该让其尽快旁路人地,不要直接侵入内部电路。例如内部电路如用金属机箱屏蔽,则机箱应良好接地,接地电阻要尽量小,这样放电电流可以由机箱外层流入大地,同时也可以将对周围物体放电时形成的骚扰导入大地,不会影响内部电路。

对金属机箱,通常机箱内的电路会通过I/O电缆、电源线等接地,当机箱上发生静电放电时,机箱的电位上升,而内部电路由于接地,电位保持在地电位附近。这时,机箱与电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电位差。这会在机箱与电路之间引起二次电弧。使电路造成损坏。通过增加电路与外壳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二次电弧的发生。当电路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不能增加时,可以在外壳与电路之间加一层接地的金属挡板,挡住电弧。

如果电路与机箱连在一起,则只应通过一点连接。防止电流流过电路。线路板与机箱连接的点应在电缆入口处。

对塑料机箱,则不存在机箱接地的问题。

4.2.3.3 电缆设计:

一个正确设计的电缆保护系统可能是提高系统ESD非易感性的关键。作为大多数系统中的最大的“天线”— I/O电缆特别易于被ESD干扰感应出大的电压或电流。从另一方面,电缆也对ESD干扰提供低阻抗通道,如果电缆屏蔽同机壳地连接的话。通过该通道ESD干扰能量可从系统接地回路中释放,因而可间接地避免传导耦合。为减少ESD干扰辐射耦合到电缆,线长和回路面积要减小,应抑制共模耦合并且使用金属屏蔽。对于输入/输出电缆可采用使用屏蔽电缆、共模扼流圈、过压箝位电路及电缆旁路滤波器措施。在电缆的两端,电缆屏蔽必须与壳体屏蔽连接。在互联电缆上安装一个共模扼流圈可以使静电放电造成的共模电压降在扼流圈上,而不是另一端的电路上。

两个机箱之间用屏蔽电缆连接时,通过电缆的屏蔽层将两个机箱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使两个机箱之间的电位差尽量小。这里,机箱与电缆屏蔽层之间的搭接方式很重要。强烈建议在电缆两端的机箱与电缆屏蔽层之间360°搭接。

4.2.3.4 键盘和面板:

键盘和控制面板的设计必须保证放电电流能够直接流到地,而不会经过敏感电路。

对于绝缘键盘,在键与电路之间要安装一个放电防护器(如金属支架),为放电电流提供一条放电路径。放电防护器要直接连接到机箱或机架上,而不能连接到电路地上。当然,用较大的旅钮(增加操作者到内部线路的距离)能够直接防止静电放电。键盘和控制面板的设计应能使放电电流不经过敏感电路而直接到地。采用绝缘轴和大旋钮可以防止向控制键或电位器放电。

现在,较多的电子产品面板采用薄膜按键和薄膜显示窗,由于该薄膜由耐高压的绝缘材料构成,可有效防止ESD通过按键和显示窗进入内部电路形成干扰。另外,现在大多数键盘的按键内部均有由耐高压的绝缘薄膜构成的衬垫,可有效防止ESD的干扰。

4.2.3.5 电路设计:

设备中不用的输入端不允许处于不连接或悬浮状态,而应当直接或通过适当电阻与地线或电源端相连通。

一般来说,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电路都需要加保护电路,其中也包括电源线,这一点往往被硬件设计所忽视。以微机为例来讲,应该考虑安排保护电路的环节有: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键盘接口、显示接口等。

滤波器(分流电容或一系列电感或两者的结合)必须用在电路中以阻止EMI耦合到设备。如果输入为高阻抗,一个分流电容滤波器最有效,因为它的低阻抗将有效地旁路高的输入阻抗,分流电容越接近输入端越好。如果输入阻抗低,使用一系列铁氧体可以提供最好的滤波器,这些铁氧体也应尽可能接近输入端。

在内部电路上加强防护措施。对于可能遭受直接传导的静电放电干扰的端口,可以在I/O接口处串接电阻或并联二极管至正负电源端。MOS管的输入端串接100kΩ电阻,输出端串接1kΩ电阻,以限制放电电流量。TTL管输人端串接22~100Ω电阻,输出端串接22~47Ω电阻。模拟管输入端串接100Ω~

100kΩ,并且加并联二极管,分流放电电流至电源正或负极,模拟管输出端串接100Ω的电阻。

在I/O信号线上安装一个对地的电容能够将接口电缆上感应的静电放电电流分流到机箱,避免流到电路上。但这个电容也会将机壳上的电流分流到信号线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旁路电容与线路板之间安装一只铁氧体磁珠,增加流向线路板的路径的阻抗。需要注意的是,电容的耐压一定要满足要求。静电放电的电压可以高达数千伏。

用一个瞬态防护二极管也能够对静电放电起到有效的保护,但需要注意,用二极管虽然将瞬态干扰的电压限制住了,但高频干扰成分并没有减少,该电路中一般应有与瞬态防护二极管并联的高频旁路电容抑制高频干扰。

在电路设计及电路板布线方面,应采用门电路和选通脉冲。这种输入方式只有在静电放电和选通同时发生时才能造成损坏。而脉冲边沿触发输入方式对静电放电引起的瞬变很敏感,不宜采用。

4.2.3.6 PCB设计:

良好的PCB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ESD干扰对产品造成的影响,这也是电磁兼容设计中ESD设计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大家可以从那部分课程中得到详细的指引。对一个成品进行电磁兼容对策时,很难再对PCB进行重新设计(改进成本太高),此处不再加以介绍。

4.2.3.7 软件:

除了硬件措施外,软件抑制方案也是减少系统锁定等严重失常的有力方法。

软件ESD抑制措施分为两种常用的类别:刷新、检查并且恢复。刷新涉及到周期性地复位到休止状态,并且刷新显示器和指示器状态。只需进行一次刷新然后假设状态是正确的,其它的事就不用做了。检查/恢复过程用于决定程序是否正确执行,它们在一定间隔时间被激活,以确认程序是否在完成某个功能。如果这些功能没有实现,一个恢复程序被激活。

4.2.4 一般ESD对策准则:

(1)在易感CMOS、MOS器件中加入保护二极管;

(2)在易感传输线上(地线在内)串几十欧姆的电阻或铁氧体磁珠;

(3)使用静电保护表面涂敷技术,使ESD难以机芯放电,经证明十分有效;

(4)尽量使用屏蔽电缆;

(5)在易感接口处安装滤波器;并将无法安装滤波器的敏感接口加以隔离;

(6)选择低脉冲频率的逻辑电路;

(7)外壳屏蔽加良好的接地。

4.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4.3.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形成的机理及其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是由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断开时,由于开关触点间隙的绝缘击穿或触点弹跳等原因,在断开处产生的暂态骚扰。当电感性负载多次重复开关,则脉冲群又会以相应的时间间隙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暂态骚扰能量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但由于其频谱分布较宽,所以会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可靠工作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之所以会造成设备的误动作,是因为脉冲群对线路中半导体结电容充电,当结电容上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线路乃至设备的误动作。

4.3.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及相关要求

不同的电子、电气产品标准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这些标准关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大多都直接或间接引用GB/T17626.4-1998 (idt IEC 61000-4-4:19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这一国家电磁兼容基础标准,并按其中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该标准的内容、试验方法及相关要求。

4.3.2.1 试验对象:

适用于在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使用的在运行条件下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性能测试。

4.3.2.2 试验内容:

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在受到重复性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性能进行评定。

4.3.2.3 试验目的:

重复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将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

信号和控制端口的试验。试验的要点是瞬变的短上升时间、重复率和低能量。

电快速速变脉冲群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电子、电气设备在遭受这类暂态骚扰影响时的性能。

4.3.2.4 试验发生器

试验发生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单个脉冲波形、脉冲的重复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值。

GB/T 17626.4 要求试验发生器输出波形应如图14,15所示。

图14:快速瞬变脉冲群概略图

图15:接50?负载时单个脉冲的波形

4.3.2.5 试验方法

对交/直流电源端子的选择耦合/去耦网络来施加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信号。

对I/O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选择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专用的容性耦合夹来施加快速瞬变脉冲群干

扰信号。

4.3.2.6 试验等级及其选择:

表2:试验等级

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I/O、数据和控制端口

等级

电压峰值 kV 重复频率 kHz 电压峰值 kV 重复频率 kHz

1 0.5 5 0.25 5

2 1 5 0.5 5

3 2 5 1 5

4 4 2.

5 2 5

x 特定特定特定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开路输出试验电压精度±10%;和脉冲的重复频率精度±20%

试验等级应根据下列情况来选择:

----电磁环境; ----骚扰源与关心的设备的邻近情况; ----兼容性裕度。

对具体的产品来说,试验等级选择往往已在相应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中加以规定。

4.3.2.7 试验环境

该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RH、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3.2.8 试验布置

标准对试验布置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图16所示为用于实验室型式试验的一般试验配置示意图。

L=耦合夹与EUT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m;(A)=电源线耦合位置;(B)=信号线耦合位置

图16:用于实验室型式试验的一般试验配置

4.3.2.9 试验实施

电源、信号和其他功能电量应在其额定的范围内使用,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根据要进行试验的EUT的端口类型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和耦合方式。

使受试设备处于典型工作条件下,根据受试设备端口及其组合,依次对各端口施加试验电压。

每种组合应针对不同脉冲极性进行测试,每种状态的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

不同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对试验的实施可能根据产品的特点有特定的规定。

4.3.2.10 试验结果

若电快速速变脉冲群测试通不过,可能产生如下后果:造成设备的误动作。

4.3.3 导致电快速脉冲试验失败的原因

从脉冲群试验主要是进行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的传导差/共模干扰试验,只是干扰脉冲的波形前沿非常陡峭,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含有极其丰富的高频成分,这就导致在干扰波形的传输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干扰从传输的线缆中逸出,这样设备最终受到的是传导和辐射的复合干扰。

电快速脉冲试验波形的上升沿很陡,包含了很丰富的高频成分。另外,由于试验脉冲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脉冲串,因此它对电路的干扰有一个累积效应,大多数电路为了抗瞬态干扰,在输入端安装了积分电路,这种电路对单个脉冲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一串脉冲则不能有效地抑制。

电快速脉冲对设备影响的原因有三种,包括:

a)通过电源线直接传导进设备的电源,导致电路的电源线上有过大的噪声电压。当单独对火线或零线注入时,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存在着差模干扰,这种差模电压会出现在电源的直流输出端。当同时对火线和零线注入时,仅存在着共模电压,由于大部分电源的输入都是平衡的(无论是变压器输入,还是整流桥输入),因此实际共模干扰转变成差模电压的成分很少,对电源的输出影响并不大。

b)干扰能量在电流线上传导的过程中,向空间辐射,这些辐射能量感应到邻近的信号电缆上,对信号电缆连接的电路形成干扰(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往往会在直接向信号电缆注入试验脉冲时,导致试验失败)。

c)干扰脉冲信号在电缆(包括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上传输时产生的二次辐射能量感应进电路,对电路形成干扰。

4.3.4 通过电快速脉冲试验的整改措施

针对脉冲群干扰,主要采用滤波(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滤波)及吸收(用铁氧体磁芯来吸收)。采用铁氧体磁芯吸收的方案非常便宜也非常有效,但要注意做试验时铁氧体磁芯的摆放位置,就是今后要使用铁氧体磁芯的位置,千万不要随意更改,因为脉冲群干扰不仅仅是一个传导干扰,更麻烦的是它还含有辐射的成分,不同的安装位置,辐射干扰的逸出情况各不相同,难以捉摸。一般将铁氧体磁芯用在干

扰的源头和设备的入口处最为有效。下面根据端口的不同分别进行探讨。

4.3.4.1 针对电源线试验的措施

解决电源线干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电源线入口处安装电源线滤波器,阻止干扰进入设备。

快速脉冲通过电源线注入时,可以是差模方式注入,也可以是共模方式注入。

对差模方式注入的一般可以通过差模电容(X电容)和电感滤波器加以吸收。

若注入到电源线上的电压是共模电压,滤波器必须能对这种共模电压起到抑制作用才能使受试设备顺利通过试验。

下面是用滤波器抑制电源线上的电快速脉冲的方法。

a)设备的机箱是金属的:

这种情况是最容易的。因为机箱是金属的,它与地线面之间有较大的杂散电容,能够为共模电流提供比较固定的通路。这时,只要在电源线的入口处安装一只含有共模滤波电容的电源线滤波器,共模滤波电容就能将干扰旁路掉,使其回到干扰源。由于电源线滤波器中的共模滤波电容受到漏电流的限制,容量较小,因此对于干扰中较低的频率成分主要依靠共模电感抑制。另外,由于设备与地线面之间的接地线具有较大的电感,对于高频干扰成分阻抗较大,因此设备接地与否对试验的结果一般没有什么影响。除了选择高频性能良好的滤波器以外,在安装滤波器时,注意滤波器应靠近金属机箱上的电源入口处,防止电源线二次辐射造成的干扰。

b)设备机箱是非金属的

如果设备的机箱是非金属的,必须在机箱底部加一块金属板,供滤波器中的共模滤波电容接地。这时的共模干扰电流通路通过金属板与地线面之间的杂散电容形成通路。如果设备的尺寸较小,意味着金属板尺寸也较小,这时金属板与地线面之间的电容量较小,不能起到较好的旁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靠电感发挥作用。此时,需要采用各种措施提高电感高频特性,必要时可用多个电感串联。

4.3.4.2 针对信号线试验应采取的措施

快速脉冲通过信号/控制线注入时,由于是采用容性耦合夹注入,属共模注入方式。

a)信号电缆屏蔽:

从试验方法可知,干扰脉冲耦合进信号电缆的方式为电容性耦合。消除电容性耦合的方法是将电缆屏蔽起来,并且接地。因此,用电缆屏蔽的方法解决电快速脉冲干扰的条件是电缆屏蔽层能够与试验中的参考地线面可靠连接。如果设备的外壳是金属的并是接地的设备,这个条件容易满足。当设备的外壳是金属的,但是不接地时,屏蔽电缆只能对电快速脉冲中的高频成分起到抑制作用,这是通过金属机壳与地之间的杂散电容来接地的。如果机箱是非金属机箱,则电缆屏蔽的方法就没有什么效果。

b)信号电缆上安装共模扼流圈:

共模扼流圈实际是一种低通滤波器,只有当电感量足够大时,才能对电快速脉冲群有效果。但是当扼流圈的电感量较大时(往往匝数较多),杂散电容也较大,扼流圈的高频抑制效果降低。而电快速脉冲波形中包含了大量的高频成分。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注意调整扼流圈的匝数,必要时用两个不同匝数扼流圈串联起来,兼顾高频和低频的要求。

c)信号电缆上安装共模滤波电容。这种滤波方法比扼流圈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需要金属机箱作为滤波电容的地。另外,这种方法会对差模信号有一定的衰减,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d)对敏感电路局部屏蔽。当设备的机箱为非金属机箱,或者电缆的屏蔽和滤波措施不易实施时,干扰会直接耦合进电路。这时只能对敏感电路进行局部屏蔽。屏蔽体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六面体。

4.4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

4.4.1 浪涌冲击形成的机理

电磁兼容领域所指的浪涌冲击一般来源于开关瞬态和雷击瞬态。

4.4.1.1 开关瞬态

系统开关瞬态与以下内容有关:

a)主电源系统切换骚扰,例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b)配电系统内在仪器附近的轻微开关动作或者负荷变化;

c)与开关装置有关的谐振电路,如晶闸管;

d)各种系统故障,例如对设备组接地系统的短路和电弧故障。

4.4.1.2 雷击瞬态

雷电产生浪涌(冲击)电压的主要原理如下:

a)直接雷击于外部电路(户外),注入的大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或外部电路阻抗而产生电压;

b)在建筑物内、外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的间接雷击(即云层之间或云层中的雷击或击于附近物体的雷击,这种雷击产生的磁场);

c)附近直接对地放电地雷电入地电流耦合到设备组接地系统的公共接地路径。

当保护装置动作时,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迅速变化,并可能耦合到内部电路。

4.4.2浪涌冲击测试及相关要求

不同的电子、电气产品标准对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这些标准关于浪涌(冲

击)抗扰度试验大多都直接或间接引用GB/T17626.5-1999 (idt IEC 61000-4-5:19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

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这一国家电磁兼容基础标准,并按其中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下面

就简要介绍一下该标准的内容、试验方法及相关要求。

4.4.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在规定的工作状态下工作时,对由开关或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有一定危害电平

的浪涌(冲击)电压的反应。

该标准不对绝缘物耐高压的能力进行试验。该标准不考虑直击雷。

4.4.2.2 试验内容:

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在受到浪涌(冲击)干扰时的性能进行评定。

4.4.2.3 试验目的:

评定设备在遭受到来自电力线和互连线上高能量浪涌(冲击)骚扰时产品的性能。

4.4.2.4 试验发生器

a)信号发生器的特性应尽可能地模拟开关瞬态和雷击瞬态现象;

b)如果干扰源与受试设备的端口在同一线路中,例如在电源网络中(直接耦合),那么信号发生器

在受试设备的端口能够模拟一个低阻抗源;

c)如果干扰源与受试设备的端口不在同一线路中(间接耦合),那么信号发生器能够模拟一个高阻抗源。

对于不同场合使用的产品及产品的不同端口,由于相应的浪涌(冲击)瞬态波形,各不相同,因此

对应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参数也各不相同。

图17:浪涌(冲击)信号电压及电流波形

例如:对交流电源端口,通常采用的是1.2/50μs (8/20μs)组合波信号发生器;对电信端口,通常采用

的是10/700μs的符合CCITT要求的试验信号发生器。浪涌(冲击)波形见图17所示。

4.4.2.5 试验方法

浪涌(冲击)测试一般应在线进行。

测试时,应根据不同的端口选择对应的波形发生器和相应的耦合/去耦单元,同时也应注意不同状

态下的信号源内阻选择。

4.4.2.6 试验等级及其选择:

表3:试验等级

等级开路试验电压(±10%),kV

1 0.5

2 1.0

3 2.0

4 4.0

X 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可以在产品要求中加以规定。

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来选择。

对较高等级测试时,试验应满足该表所列的较低等级。

对具体的产品来说,试验等级选择往往已在相应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中加以规定。

4.4.2.7 试验环境

该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10%~75%RH、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4.2.8 试验布置

图18、图19是交/直流电源端浪涌(冲击)差模和共模试验配置示意图。

图18:用于电源端浪涌(冲击)试验配置(差模方式)

图19:用于电源端浪涌(冲击)试验配置(共模方式)

4.4.2.9 试验实施

电源、信号和其他功能电量应在其额定的范围内使用,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根据要进行试验的EUT的端口类型选择相应的试验试验波形发生器和耦合单元及相应的信号源内阻。

使受试设备处于典型工作条件下,根据受试设备端口及其组合,依次对各端口施加冲击电压,。

每种组合应针对不同脉冲极性进行测试,两次脉冲间隔时间不少于1min。

对电源端子进行浪涌测试时,应在交流电压波形的正、负峰值和过零点分别施加试验电压。

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别在不同组合的共模和差模状态下施加脉冲冲击。

每种组合状态至少进行5次脉冲冲击。

若需满足较高等级的测试要求,也应同时进行较低等级的测试,只有两者同时满足,我们才认为测试通过。

不同的产品或产品族标准对试验的实施可能根据产品的特点有特定的规定。

4.4.2.10 试验结果

若电快速速变脉冲群测试通不过,可能产生如下后果:

(1)引起接口电路器件的击穿损坏。

(2)造成设备的误动作。

4.4.3 导致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失败的原因

浪涌脉冲的上升时间较长,脉宽较宽,不含有较高的频率成分,因此对电路的干扰以传导为主。主要体现在过高的差模电压幅度导致输入器件击穿损坏,或者过高的共模电压导致线路与地之间的绝缘层击穿。由于器件击穿后阻抗很低,浪涌发生器产生的很大的电流随之使器件过热发生损坏。

对于有较大平滑电容的整流电路,过电流使器件损坏也可能是首先发生的。例如,对开关电源的高压整流滤波电路而言,浪涌到来时,整流电路和平滑电容提供了很低的阻抗,浪涌发生器输出的很大的电流流过整流二极管,当整流二极管不能承受这个电流时,就发生过热而烧毁。随着电容的充电,电容上的电压也会达到很高,有可能导致电容击穿损坏。

4.4.4 通过浪涌抗扰度试验应采取的措施

雷击浪涌试验有共模和差模两种,因此浪涌吸收器件的使用要考虑到与试验的对应情况。为保证使用效果,浪涌吸收器件要用在进线入口处。由于浪涌吸收过程中的di/dt特别大,在器件附近不能有信号线和电源线经过,以防止因电磁耦合将干扰引入信号和电源线路。此外,浪涌吸收器件的引脚要短;吸收器件的吸收容量要与浪涌电压和电流的试验等级相匹配。

雷击浪涌试验的最大特点是能量特别大,所以采用普通滤波器和铁氧体磁芯来滤波、吸收的方案基本无效,必须使用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等专门的浪涌抑制器件才行。

浪涌抑制器件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阻抗在有浪涌电压与没浪涌电压时不同。正常电压下,它的阻抗很高,对电路的工作没有影响,当有很高的浪涌电压加在它上面时,它的阻抗变得很低,将浪涌能量旁路掉这类器件的使用方法是并联在线路与参考地之间,当浪涌电压出现时,迅速导通,以将电压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值上。

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和气体放电管具有不同的伏安特性,因此浪涌通过它们时发生的变化不同,图20对浪涌通过这三种器件时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图20:浪涌冲击通过不同的抑制器件时的电压波形示意图

4.4.4.1 压敏电阻

当压敏电阻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电阻的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浪涌能量泄放掉。在浪涌电压作用下,导通后的压敏电阻上的电压(一般称为钳位电压),等于流过压敏电阻的电流乘以压敏电阻的阻值,因此在浪涌电流的峰值处钳位电压达到最高。

(1)优点:峰值电流承受能力较大,价格低。

(2)缺点:钳位电压较高(取决于最大浪涌电流),一般可以达到工作电压的2~3倍,因此电路必须能承受这么高的浪涌电压。另外,压敏电阻随着受到浪涌冲击次数的增加,漏电流增加。如果在交流电源线上应用会导致漏电流超过安全规定的现象,严重时,压敏电阻会因过热而爆炸。压敏电阻的其他缺点还有:响应时间较长,寄生电容较大。

(3)适用场合:直流电源线、低频信号线,或者与气体放电管串联起来用在交流电源线上。

4.4.4.2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当TVS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器件迅速导通,从而将浪涌能量泄放掉。由于这类器件导通后阻抗很小,因此它的钳位电压很平坦,并且很接近工作电压。

(1)优点:响应时间短,钳位电压低(相对于工作电压)。

(2)缺点:由于所有功率都耗散在二极管的PN结上,因此它所承受的功率值较小,允许流过的电流较小。一般的TVS器件的寄生电容较大,如在高速数据线上使用,要用特制的低电容器件,但是低电容器件的额定功率往往较小。

(3)适用场合:浪涌能量较小的场合。如果浪涌能量较大,要与其他大功率浪涌抑制器件一同使用,TVS作为后级防护。

4.4.4.3 气体放电管

当气体放电管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器件变为短路状态,阻抗几乎为零。这种导通原理与控制电感性负载的开关触点被击穿的原理相同,只是这里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和气体环境是控制好的,可使击穿电压为一个确定值。气体放电管一旦导通后,它上面的电压会很低。

(1)优点:承受电流大,寄生电容小。

(2)缺点:响应时间长。另外,由于维持它导通所需要的电压很低,因此当浪涌电压过后,只要加在气体放电管上的电压高于维持电压,它就会保持导通,在交流场合应用时,只有当交流电过零点时,它才会断开,因此会有一定的惯用电流。由于跟随电流的时间较长,会导致放电管触点迅速烧毁,从而缩短放电管的寿命。

(3)适用场合:信号线或工作电压低于导通维持电压的直流电源线上(一般低于10V);与压敏电

阻组合起来用在交流电源线上。

4.4.4.3 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组合应用

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都不适合单独在交流电源线上使用。气体放电管的问题是它的电流效应。压敏电阻的问题是随着受浪涌作用的次数增加交流漏电流增加。一个实用的方案是将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串联起来使用。如果同时敏电阻上并联一个电容,浪涌电压到来时,可以更快地将电压加到气体放电管上,缩短导通时间。

这种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的组合除了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限幅电压值。在这里可以使用导通电压较低(低于工作电压)的压敏电阻。从而可以降低限幅电压值。

该连接方式对浪涌电压的抑制作用如图21所示。

图21: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串联使用的效果

采用组合式保护方案能发挥不同保护器件的各自特点,从而取得最好的保护效果。

浪涌经过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后,会残留一个较窄的脉冲,这是由于气体放电管导通点较高所致。由于这个脉冲较窄,因此很容易用低通滤波器滤除。实用的浪涌防护电路是在浪涌抑制器的后面加低通滤波器。

4.4.4.4 地线反弹的抑制

当并联型的浪涌抑制器发挥作用时,它将浪涌能量旁路到地线上。由于地线都是有一定阻的,因此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地线上会有电压。这种现象一般称为地线反弹。

地线反弹对设备的影响如下:

(1)浪涌抑制器的地与设备的地不在同一点,设备的线路实际上没有受到保护,较高的浪源电压仍然加到了设备的电源线与地之间。解决办法是在线路与设备的外壳(地)之间再并联一只浪涌抑制器。

(2)浪涌抑制器的地与设备的地在同一点,这时,该台设备的线路与地之间没有浪涌电压,受到了保护,但是如果这个设备与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另一台设备就要承受共模电压。这个共模电压会出现在所有连接设备1与设备2的电缆上。解决的方法是在互连电缆的设备2一端安装浪涌抑制器。

4.4.4.5 浪涌抑制器件的正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浪涌抑制器件的寿命不是永久的,总会失效。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应该便于更换浪涌抑制器件。并且,当浪涌抑制器件失效时,应该有明显的显示,提醒维护人员进行更换。浪涌抑制器件的失效模式一般为短路,这可以称为安全模式。因为当浪涌抑制器短路时,线路会出现故障,从而提醒维修人员更换浪涌抑制器。但是,也有开路失效模式的可能性,这时往往会给设备带来潜在危险,因为设备会直接处于没有保护的状态下。

参考文献:

[1] 杨继深电磁兼容技术之产品研法与认证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6

[2] 中国赛宝实验室电子产品的安全要求、试验与设计 [M]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2

[3] 白同云如何实现电磁兼容 [M]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产品战略研究分会 2000.4

[4] 沙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M]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5

[5] 陈穷等电磁兼容性工程设计手册 [C]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3.10

[6] 国家标准 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6

[7] 国家标准 GB/T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9

[8] 国家标准 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6

电磁兼容原理和抑制技术(一)

???!????????? 2/2!????????? 当代以半导体工业为基础和支柱的微电子技术,它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信领域近期发展之快和变化之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最为明显的几个特征是从全球移动卫星系统到无线局域网的出现,无线技术正向通信的各个方面渗透,Internet和www网络继续保持指数的增长势头,并产生对高速公众数据网的强烈需求。但是广泛应用上述微电子技术的设备,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实在令人担忧,因为上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公众数据网络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对人为或自然的过电压或过电流的冲击更加敏感到几乎成指数增长的趋势,可以说是目前人类享受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效益,是同人类百年来为之奋斗的电磁兼容事业密不可分。因此,联合国确定电磁污染是继环境中的空气、水质、噪声等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 本章所指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应为“电磁兼容性”。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应为“电磁兼容”。 它的确切定义按国家军用标准GJB——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所以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谱资源等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下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意。 1)电磁环境应是给定的或预期的。 2)设备、分系统或系统不应产生超过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电磁骚扰发射(EMI)限值的要求电磁骚扰发射就是从骚扰源向外发出电磁骚扰能量的现象,它是引起电磁骚扰的原因。 3)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应满足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电磁敏感性(EMS)限值或抗扰度(immu-nity);其中电磁敏感性为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所呈现不希望有的响应程度;抗扰度为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抗电磁骚扰的能力。 2/2/2?????? 由电磁骚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敏感设备,这个过程称为电磁干扰效应。因此形成电磁干扰后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电磁骚扰源:任何形式的自然或电能装置所发射的电磁能量,能使共享同一环境的人或其它生物受到伤害,或使其它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即称为电磁骚扰源。 2)耦合途径:即传输骚扰的通路或媒介。 3)敏感设备(Victim):是指当受到电磁骚扰源所发出的电磁能量的作用时,会受到伤害的人或其它生物,以及会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许多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既是电磁骚扰源又是敏感设备。 为了实现电磁兼容,必须从上面三个基本要素出发, 电磁兼容原理和抑制技术(一) 区健昌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解析)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方式及应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反应原理; 3、认识常见的几种化学电源和开发利用新型电池的意义。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定义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是,该过程虽然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但是过程繁琐、复杂且能耗较大。在此过程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原电池就是这样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1、如下图,把一锌片和一铜片插入稀H2SO4中。 现象:Zn片上有气泡出现。 反应:Zn+H2SO4=ZnSO4+H2↑。Zn失电子生成Zn2+,H+得电子生成H2。 实验2、把上图中的Zn、Cu用一导线连接起来,中间接一电流计G。 现象: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出现,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Zn反应生成Zn2+而溶解,Cu片上有H2产生,有电流产生。 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就构成了原电池。 要点诠释: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当于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通过用电器转移,产生电能,因此原电池的作用为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要点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提供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分别作负极和正极。 要点诠释: a、负极:活泼性强的金属,该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活泼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常用碳棒、石墨),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得失电子的反应为电极反应,上述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总反应:Zn+H2SO4=ZnSO4+H2↑ (2)两个电极必须直接和电解质溶液接触,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成内电路。 要点诠释:电源内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动的方向即是电流的方向,所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必须有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通路。

EMC经典整改经典对策

EMC整改对策实例 标题:EMI快速诊断与对策 2008-01-06 12:30:35 EMI快速诊断与对策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 NTERMEASURE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邓志新李思雄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EMI快速诊断与对策,指出EMI改进的关键是EMI问题诊断,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EMI设计核心是紧紧围绕降低骚扰源频率f和减小高频电流环面积两大措施。文章倡导人性化工作态度,作者认为,只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EMC是逐渐“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是有规可循的。关键词认证EMI 规律诊断对策设计Abstract I n this article, 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ntermeasure is introduced. EMI diagnosis is the key of EMI improvement, EMC design is the fundamentals of solving EMC problem. Th e core of EMC design is to take two measures-to reduce EMI source frequency and to reduce the acreage of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 Author sparkplug humanistic attitude to EMC,and author think that EMC will come into view and can be found out,a rule s hall be there to be useable. Keywords certification, EMI, rule, diagnosis, countermeasur e, design 电磁辐射骚扰的远场测量是指在半电波暗室或者EMC开阔场进行的测量,测量天线与被测物的距离一般为3米或3米以上,给出的结果是一张频谱图,即各个频率点的电磁辐射骚扰强度。标准GB13837-1997(CISPR13)和GB4343-1995(CISPR14)规定,应分别测试EUT 外接连线,如电源线、AV线、耳机线、话筒线等线缆的骚扰功率。传导骚扰是测试EUT运行过程中端口骚扰电压,包括电源端口、射频端口、天线端口、电信端口等。如果被测设备有一个或者几个频率点的电磁骚扰超过了标准的限值,被测设备就不符合EMC标准要求。如果设备没有通过EMC测试,我们从测量结果中,只能知道哪些频率点“超标”了,而这些频率的电磁骚扰是从哪里出来的,往往是工程师门最不容易发现、最难解决的问题。EMI快速诊断方法就是针对EU T的原理,先推断引起EMI的原因和内部骚扰源可能是什么,再根据EMI产生的途径和机理,透过测试图,分析超差原因;必要时,辅以高频示波器或频谱仪,从频域到时域,寻找产生EMI问题 的对应电路和器件;从而制定EMI對策。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通过解读测试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EMI变得直观易懂,供大家参考。关于电磁辐射骚扰场强或功率测试分析案例:辐射骚扰图1如右:样品为CRT显示器频率点35.4 MHz 附近, 30~45MHz之间大部分隆起超出限值,通常只有两个原因-开关电源电路或地线处置不良引起。对策- 显示器使用带磁环类型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 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电源地线

电磁兼容原理有关问题

1、什么是电磁干扰?什么是电磁干扰效应?什么是电磁干扰形成的三要素?答:(1)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者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有这种电磁现象引起设备、传输通道或者系统性能的下降称为电磁干扰。 (2)由干扰源发出的电磁能,经某种传播途径传输至敏感设备,敏感设备又对此表现某种形式的“响应”,并产生干扰的“效果”,这种作用过程和结果称为电磁干扰效应。 (3)电磁干扰形成的三要素:电磁干扰源,对该干扰敏感的设备,将电磁干扰源传输到敏感设备的媒介(传输通道或者耦合途径)。 2、什么是电磁兼容性?它和抗干扰有何区别? 答:(1)电磁兼容性: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抗干扰是指设备或者系统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发射控制设备和系统发射的电磁能量的控制。 3、什么是实施电磁兼容性的“问题解决法”?什么是“规范法”?什么是“系统法”? 答:(1)“问题解决法”:先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出现了电磁干扰问题再逐一解决。 (2)“规范法”:按照电磁兼容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系统或者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3)“系统法”:先对系统或者设备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的分析和预测,并贯穿于设计、试制和制造的全过程,并不断地解决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 4、实施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通常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1)首先根据设备或者系统明确实施电磁兼容的技术措施:问题解决法、规范法和系统法; (2)确定该系统或设备所面临的电磁环境,例如欲屏蔽的电磁干扰源是什么,它属于哪种类型,是高阻抗电场、低阻抗磁场还是平面波等等; (3)确定最易接受干扰的电路敏感度,以明确对这个系统所采取电磁兼容措施的要求; (4)进行该设备的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 5、电磁兼容性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特点是什么? 答:电磁兼容标准可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1)基础标注:表述了EMC现象、规定了EMC测试方法、设备,定义了等级和性能判据,该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 (2)通用标准:按照设备使用环境划分的,当产品没有特定的产品类标准可以遵循是,使用通用标准来进行EMC测试。 (3)产品类标准:针对某种产品系列的EMC测试标准,往往引用基础标准,但是根据产品的特殊性提出更详尽的规定。 (4)专用产品标准:通常不单独形成电磁兼容标准,而是已专门条款包含在产品的通用技术条件中。 6、传导干扰在低频和高频传输时有何特点?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答:传导干扰在低频传输时干扰主要是以差模形式存在,在高频传输时主要是以共模形式存在。因此处理方法也不同,对于低频时的差模形式减少干扰的方法是:信号线和电源线上串联差模扼流圈、并联电容或者用电容或电感组成低通滤波器,对于减小高频时的共模干扰方法是在信号线或者电源线中串联共模扼流圈,

(完整版)必修二原电池经典例题汇总

4-1原电池典例汇编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3.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 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A 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 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 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5.关于Cu、Zn、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质量减少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 SO42-向正极移动 6.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做电极与硝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 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7.有a、b、c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把a放在c 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a>c B a>b>c C c>b>a D c>a>b 8.如图所示,a的金属活泼性在氢之前,b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 酸。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碳棒上有气体逸出 C 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从a到b D 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 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C 不使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回收其中的 石墨电极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1. 区别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两个术语的不同。(10分) 答:电磁噪声(骚扰):(强调原因和过程)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性能下降的包磁现象——强调任何可能的电磁危害现象原因。 电磁干扰:(强调的是结果)。 2. EMI 、EMS 和EMC 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5分) 答: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 ,电磁敏感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电磁兼容。 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往外发射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 对电磁干扰进行分析、设计和验证测试的学科领域就是电磁兼容。 电磁敏感性是指设备、器件或系统因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工作性能下降的特性。 3.电磁干扰三要素是什么?(5分) 答:电磁干扰三要素是干扰源、耦合通道、敏感设备。 4.功率信号发生器XG26,最小输出功率10-8mW ,请换算成dB (mW )。(5分) 5. 已知V=1mV ,求:dBmV V 、V dB V 。(5分) 答:(1mV )dBmV=20lg (1mV/1V*10-3 )=20(lg1+3)=20*0+60=60 dBmV (1mV )dBuV=20lg(1mV/1V*10-6)= 20(lg1+6)= 20*0+120=120 dBuV 6. 术语解释:静电放电(5分) 答:静电放电是指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靠近或直接接触是发出的电荷转移 7. 什么是传导耦合?(5分) 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8.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0分) 答:电磁屏蔽是指同时抑制或削弱电场和磁场。 电磁屏蔽一般也是指高频交变电磁屏蔽(10kHz ~ 40GHz)。 在频率较低(近场区,近场随着骚扰源的性质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高电压小电流骚扰源以电场为主(电准稳态场-忽略了感应电压),磁场骚扰较小(有时可忽略)。

汽车电磁兼容(EMC)系列标准.整理DOCX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1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类 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现国际上制定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化组织有: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英国标准协会(BSI)。上述标准协会的作用是与国际标准协调,并且制定各国家自己的标准。 3.地区标准主要是欧洲ECE法规和EEC指令。 4.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宝马等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这些企业标准比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要严格很多,例如通常国际标准对于汽车抗扰度的要求通常为24V/m,而一些汽车公司则规定为100V/m—200V/m。 1.1汽车电磁兼容国际性标准ISO 1.1.1ISO11451(整车) ISO11451《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整车测试法》(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vehicle test methods)。 该标准为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整车测试方法。ISO11451包括 4部分。分别为: ISO11451-1《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 ISO11451-2《第2部分车外辐射源》自由场 ISO11451-3《第3部分车内内部发射机仿真》模拟车载发射机 ISO11451-4《第4部分:大量电流注入(BCI)》BCI 1.1.2ISO11452(零部件) ISO11452《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零部件测试法》(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Component test methods) 该标准为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零部件测试方法。ISO11452包括11部分。分别为: ISO11452-1《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 ISO11452-2《第2部分:自由场法》 ISO11452-3《第3部分:TEM小室法》

原电池和电解池经典测试题

原电池与电解池测试题 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①有氧化还原反应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负极:较活泼的电极(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还原反应, 电子流入) ③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④形成闭合回路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得到电子的电极, ' 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失去电子的电极, 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 1.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e == H2↑++2e == Fe +O2+4e == 4OH-++e == Fe2+ 2.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 3.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 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B>C >C>A >A>B >A>C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电磁兼容(EMC)设计原理和整改流程

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流程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深入,产品认证成了生产厂家产品推向市场的瓶颈,其中尤其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认证成为整个产品认证的拦路虎,往往在认证的最后阶段才发现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不得不对原设计的电路和结构重新修改,临时的修改还往往使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电磁兼容的测试只是评估产品电磁兼容设计的水平,测试本身并不能改变产品的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只有生产厂家的产品电磁兼容设计水平提高了,产品电磁兼容的质量才能提高,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才能有保障。本文详细剖析产品设计和电磁兼容整改的过程,并详细说明每个设计和整改过程中怎样运用电磁兼容的测试手段发现问题、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控制所运用的方法和程序在产品研制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方案、设计、开发/样机、生产、测试/认证和运行,各阶段均为实施电磁兼容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实施电磁兼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如右图所示在研制开发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时,应在尽可能早的阶段上注意保证它们的电磁兼容性。随着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研制开发工作的完成,可以利用的抑制干扰和抗干扰措施的数目减少,而其成本反而增加。方案阶段是提供最佳费效比的机会,而生产阶段提供的可能性通常最少,据国外资料介绍,在产品的研制开发阶段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80~90)%的与干扰影响有联系的、潜在可能的困难。相反,在较晚的阶段上采用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将更加复杂,需要追加工作量和增加原材料的消耗,增加研制周期,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解决。有效的电磁兼容控制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电磁干扰方位与耦合途径的大量可能组合涉及到许多变量,敏感电路的抗扰度与电路参数的设计有关,电路参数必须保证的灵敏度往往使提高抗扰度受到一定限制。由于电磁兼容情况的固有复杂性,若要及时地、有效地和高费效比的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有条理的方法和程序就是相当的重要了。 针对电磁兼容设计的这种特点,我们提出了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开始分步的进行电磁兼容的设计和整改,把最终的设计目标大事化小,如下图所示,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适时进行电磁兼容性能的评估和改进,不断地把电磁兼容的整改措施溶入到产品的电路和结构设计中,这样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不会有太大的非预期时间延迟,产品的设计不会有太多的非预期成本增加,生产工艺不会有临时的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也不会受到损害。 产品开发一般分为设计概念阶段,设计阶段,样机制作阶段,设计评审阶段和委托检验阶段,分阶段地控制把各阶段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溶入到整机的设计方案之中,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可以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如下: 1) 电磁兼容认证要求咨询 首先要明确产品电磁兼容设计的目标,针对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了解目标市场对该产品电磁兼容要求的执行标准,相应需要测试的内容,做出一个电磁兼容性能指标一览表,每个指标都对产品各部分电路和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此也就清楚了解了产品应该具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和设计要求。 2) 产品设计布局评估 在考虑各部分电路的总体布局时,尤其注意电源线出口的位置,如果客户没有特殊的位置要求,就主要考虑电路输出的顺序和尽量使电源滤波电路和机内高频发射部分电路或器件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经过电源滤波电路之后留在机内的电源线最短。其次在电源公共地和其它功能模块电路之间布置一条较宽的公共地线。电路板排版时应该使各种功能集成块与其输入输出负载的路径最短,特别是传输脉冲数据信号的导线。脉冲信号的高频成分很丰富,这些高频成分可以借助导线辐射,使线路板的辐射超标。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的生产企业由于开发周期越来越短的压力,都把这个阶段的时间压缩的很短,无法做比较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审工作,导致到了产品认证的最后阶段才发现元件布局和排版的缺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整改,造成欲速而不达的局面。如果要避免这种被动的局面发生,开发方可以在产品设计定型之前委托专业的电磁兼容技术服务机构做一个设计评估,一般来说专业的电磁兼容技术服务机构能够根据开发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分析原理框图、电路图、现有的外观结构要求,提出符合电磁兼容原理的内部电路结构布局、电路板布局、外壳接地等要求。通过了解各单元电路的工作流程,关键元器件的电磁兼容特性,分析预测各单元电路的电

CQC12-045670-2015信息技术设备及其附件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规则

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规则 CQC12-045670-2015 信息技术设备及其附件 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规则 Safety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Certification Rul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2015年5月5日发布2015年5月5日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前言 本规则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版权归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所有,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 本规则代替CQC12-045670-2009,主要变化如下: 1)增加认证模式1,对应的证书有效期为1年;增加认证模式3,无初始工厂检查环节; 2)修改复审要求,仅适用于认证模式1; 3)增加两种认证模式标志使用要求。 制定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主要起草人:冯晓川潘薇 本规则的历年修订情况如下: 1. 本规则代替CQC/RY154-2003,主要变化为:标准GB9254-1998换版为 GB9254-2008,GB19483-2004 代替YD/T1103-2001;调整证书有效期为4年,增加了复审要求。 2. 本规则2011年5月30日第一次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适用范围及相关章节中删除了不间断电源设备的相关内容。 3. 本规则2012年3月5日二次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1)标准GB4943-2001换版为 GB4943.1-2011,修改了标准换版中涉及本认证规则的相关内容; 2)对本认证规则的格式进行了调整修改; 3)对本认证规则的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整机和附件,删除适用于零部件部分内容。 4. 本规则2014年12月8日第三次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1)修改了本认证规则采用的认证模式及其涉及的相关内容。 2)证书有效期改为长期有效,并删除复审的要求。 本规则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CQC/RY154-2003; —CQC12-045670-2009,发布日期2009-9-21,实施日期2009-9-25。

2018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传感器总复习经典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由、和测量转换电路组成。 2. 绝对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增量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是。 3.热电偶测温所产生的电动势由电势和电势组成。 4. 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若选用量程为250V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级。 5.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原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 6.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短,相同光通量的蓝光能量比红光的。 7.常用压电材料有、和。 8.目前我国电工仪表精度分为7级:0.1、0.2、、1.0、1.5、、5.0级。 9.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被测得非电量变换为线圈的量的变换。(填“自感”或“互感”) 10.当电涡流线圈靠近非磁性导体(铜)板材后,线圈的等效电感L ,调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f 。 11.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12.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技术。 13.热电阻与仪表测量式放大器接线有、和三种方式。 14.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时,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补偿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且补偿应变片。 15.有一只十码道的绝对式角编码器,其分辨率为,所能分辨最小角度位移为。 16.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 偏置状态。

17.在热电偶中,当引入第三个导体时,只要保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总的 热电动势无影响,这一结论被称为热电偶的定律。 18.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一般由、、 和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正常人的体温为37℃,则此时的华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分别约为 C 。 A.32F,100K B.99F,236K C.99F,310K D.37F,310K 2.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 C 。 A.人的体重 B.车刀的压紧力 C.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换量 D.自来水管中水的压力 3.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是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里作用的注意因素是 B 。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误差 D.精度等 级 4.电子卡尺的分辨率可达0.01mm,行程可达200mm,它的内部所采用的电容传感器型式是。 A.变极距式 B.变面积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都可以 5.数字式传感器不能用于 C 的测量。 A.机床刀具的位移 B.机械手的选择角度 C.人体步行的速度 D.机床位置控制 6.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 C 的靠近程度。 A.人体 B.液位 C.黑色金属零件 D.塑料零件 7.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B 。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C.电容保持常数,电感为变量 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8.自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用相敏检波电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A.提高灵敏度 B.将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 C.降低成本 D.使检波后的直流电压能反映检波前交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9.应变测量中,希望灵敏度高、线性好、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应选择 C 测量电路。 A.单臂半桥 B.双臂半桥 C.四臂全桥 D.都可以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招生对象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 【咨询热线】0 7 5 5 – 2 6 5 0 6 7 5 7 1 3 7 9 8 4 7 2 9 3 6 李生【报名邮箱】martin#https://www.360docs.net/doc/619317871.html, (请将#换成@) 课程内容 --------------------------------- 课程大纲: 第一章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目的与方法 1.1电子系统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EMI/EMC 1.2电子系统EMC标准与规范 1.3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实例分析 1.4电子系统有源器件的选型和电磁干扰发射的抑制 1.5共模(CM)干扰和差模(DM)干扰 第二章电子系统接地设计 2.1电子系统接地分类 2.2电子系统参考接地 2.3接地方式-实例分析 第三章电子系统屏蔽设计 3.1辐射耦合与传导耦合 3.2屏蔽效能的概念 3.3屏蔽分类 3.4静电屏蔽与电磁屏蔽 3.5磁场屏蔽 3.6实际屏蔽体的问题-实例分析 第四章电子系统滤波设计 4.1低通滤波器 4.2高通滤波器

4.3 瞬态干扰抑制器 第五章电磁兼容测试技术 5.1 测试标准 5.2 测试场地及测试环境、测试设备 5.3 电磁兼容测试举例分析 第六章主板设计及排查技术 6.1印制电路板概述 6.2 PCB布线及布局基本原则 6.3 高速电子线路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6.4 排查实例分析 讲师介绍 --------------------------------- 张老师,博士学位。通信与微波工程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人才库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华医学预防会自由基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IET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育人标兵。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通信学报等刊物特约评审专家。 从事电磁兼容、先进信息获取与处理、认知无线电、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展出电磁环境与信息安全、射频与微波工程、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主持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超宽带通信、基于嵌入式的认知无线电演示平台、电磁兼容数据库开发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得优秀期刊论文奖4项、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4项,教学成果奖2项,北邮有突出贡献指导教师奖1项,申请专利5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标准1部。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电磁兼容、先进信息获取与处理、宽带通信与网络技术; 硕士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方向:先进信息获取与处理; ************************************************** 【温馨提示】:本公司竭诚为企业提供灵活定制化的内部培训和顾问服务,培训内容可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设计,企业内部培训人数不受限制,培训时间由企业灵活制定。顾问服务由中国电子标准协会顶尖顾问服务团队组成,由专人全程跟进,签约型绩效考核顾问服务效果,

原电池.doc化学电源.doc电化学.doc经典习题及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 题组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答案 B 解析A项,电极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C项,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锌与电解质溶液不反应,无电流产生。 2.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 D 解析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题组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3.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 答案 D 解析A项,电路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B项,若是由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 成的原电池,则负极是铝;C项,若是由锌、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正 极表面析出铜,没有气泡产生。 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 B 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错,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 +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D错。 题组训练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电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铜接铝,瞎糊弄”,所以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铝接触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铝的腐蚀,易造成电路断路 2.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的强弱。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方框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电子流向。 答案Cu-2e-===Cu2+2Fe3++2e-===2Fe2+ 3.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

电磁兼容经典例题汇总

1. 求下列各物理量以dB 表示的值:①mW P 11=和W P 202=; ② mV v 101=和V v μ202=; ③mA i 21=和A i 5.02=。 解: (1) dB P = 10log(P1/P2) = -43dB (2) dB P = 10log(P1/P2) = 54dB (3)dB P = 10log(P1/P2) = -48dB 2. 计算连接电缆的功率损耗(电缆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解: 电缆的功率损耗 = dBm out dBm in P P - = L α686.8 (α为传输线损耗,L 为所选传输线的长度) 3. 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增益。如果输入功率W μ1,放大器增益60dB ,其输出功率为多少W dB μ。 解: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增益为: dB in dB dB out P P -=增益 或者dBm in dB dBm out P P -=增益 或者W dB in dB W dB out P P μμ-=增益 若输入功率为W μ1即W indB P μ= 10log(1W μ/W μ) = 0W dB μ 故W outdB P μ = 60dB - 0W dB μ= 60W dB μ 4. 为什么大量的现代EMC 测试设备具有50Ω的纯电阻输入阻抗和源阻抗,并且用50Ω同轴电缆来连接。 解:如果电缆的终端阻抗不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那么从信号源向负载方向看

过去的电缆输入阻抗也不再对所有长度的电缆都是Ω50,而是会随着频率和电缆长度的变化而变化。选择Ω50以外的其他任何阻抗都是合适的,但是Ω50已经成为工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现代化EMC 测试设备具有Ω50的纯输入阻抗和信号源阻抗,并且用Ω50的同轴电缆来连接。 5. 一台50Ω的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与输入阻抗为25Ω的信号测量 仪(EMI 接收机)相连,信号发生器指示的输出电平为-20dBm ,求信号测量仪的输入电压(以V dB μ为单位)。 解:由题意有,在负载接Ω50负载情况下,Ω50负载上的功率为: out P = 10/2010- = 0.01mW , 故Ω50负载上的电压为: out U = out P *50 = 0.707mV , 所以信号源的开路电压为: oc U = 2*out U = 1.414mV 再根据s R = Ω50和L R = Ω25分压计算得到: 'out U = OC S L L U R R R *+ = 53.47V dB μ. 6. 将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磁导率为μ的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 置于均匀磁场0B 中。假设均匀磁场0B 的取向与无限长磁性材料圆 柱腔的轴线平行,试求解此圆柱腔的磁屏蔽效能。 解:由题意有,圆柱腔壁厚度a b t -=,平均半径2b a R += 。 相对磁导率0 μμμ=r (0μ为真空的磁导率) 故由屏蔽效能定义有: ])()(1log[20)21log(200b a a b R t SE r +-+=+ =μμμ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例题分析】 例2、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65 g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极的电子1.204×1023个 D.电池正极发生MnO2得电子氧化反应 例3、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