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剪纸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剪纸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剪纸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

力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的发展必须进行研究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文化途径。为此,我以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为原则,开展特色教育,大力开发剪纸活动课程。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它以大胆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表现技法,如:撕、拼、染、勾等。在物象的表现上它所追求的是理想美,也可以自由地去夸张、变形。它不受年龄的限制,入门简单,表现灵活自由。

剪纸就是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源流长,历久弥新。而现代剪纸更以其含蓄、精致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同时,剪纸活动过程是一个用脑、动手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协调运动过程。因此我提出“剪纸活中提高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既可以使手指灵活,又能使大脑机能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发展,意志力得到提高。并使其在剪纸艺术的熏陶下,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剪纸的魅力,健全人格,促进审美情趣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题中的剪纸活动,主要是指常规课堂教学和课外剪纸

活动两方面内容。常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课程中渗透剪纸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剪纸意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技艺。课外剪纸活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在调查、参观、搜集、制作、创作剪纸的过程中其身心得到的相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三、研究过程的回顾

(一)、理论部分的研究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实施,首先应从教师抓起。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当前教改新动向。特别是要借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开展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实验的实践性、研究性,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综合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自身的研究能力。

2、加强宣传,做到学科间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普及剪纸艺术。

通过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我们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布置上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小广播、闭路电视等现代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小剪纸教学网站,在学校开展为学

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

3、成立剪纸研究小团体,建成专题知识网站,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的深度。

剪纸作品中多蕴含着象征、比拟等手法,往往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朴实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能得到某种启示,领悟生活的真谛。并在考察、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对材料的搜集整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发展。

4、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做到生活与剪纸艺术的多方面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具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良好的生活环境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生活素材。日常生活中的水乡民风、传统节日……学生都感兴趣并乐于参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来开展探究活动,正是学生展示自身才能,提高能力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使其情感得以升华,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技能部分的研究

1、基本技能的练习研究

(1)由简单的剪纸习作启发学生找联系。

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剪纸知识和基本技巧,让他们对单独纹样和简单对称纹样的花鸟虫鱼等做以基本尝试。在平时的练习中,我有意将他们的剪纸习作挑选出来,摆在一桌面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习作中哪些作品之间有何自然联系?比如:同一季节、同一环境中的动植物、风景有哪些?哪些物景组合能表现一种什么意义?哪些该组成一幅内涵丰富的纹样?哪些可组合成一幅寓意深刻的作品?哪些作品还可以配以文字更突出主题等等。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作了下列归类:

①鸟雀、树木、房子和家禽--组合成农家小景;

②花卉、蝴蝶--可组成蝶恋花小品;

③荷、莲、鱼、水等可组成表现民间传统的象征寓意--"鱼戏莲"或"连(莲)年有余(鱼)";

④喜鹊、梅花可与" 喜嘉" 结合表现出喜庆情调。……

(2)、进一步启发学生将每一类分别拼合、巧妙构成。这一阶段,首先要考虑整体构成样式--是作单独纹样还是作对称纹样(二方、多方还是圆对称);其次,要考虑拼合时对构成新纹样的简单纹样进行定位修整,以使新的构成更具艺术性(如有些枝节适当增删,变形,夸张,整改,巧妙处理连接等)。再次,要考虑是否配以文字装饰。

(3)、如何确定画稿。可用铅笔把拼合的新构成画在正

搞(色纸)的背面(如果有字的作品,看是对称体还是不对称体)如果多方对称剪纸,看是几方对称,只需按几方对折后画一方的内容就可以了。总之,定稿要精心琢磨,反复策划。这也是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剪刻。剪刻时,除一般剪刻方法和步骤要使学生掌握外,有些较复杂的构成既有单独纹样特点,又具有对装饰表现手法,或还兼以配置文字。这样的剪纸作品,需让学生理清剪刻程序。哪些部分可直接单独下剪?哪些部分是对称形,需将纸折好后下剪?哪里先下剪好?哪里后下剪好?哪里该用剪刀剪?哪里需要刻刀刻?这些问题都需反复周密斟酌,既要保证剪刻效果,又要把握好剪刻工序得以顺利适手。总之,要做到下剪之前胸有成竹;下剪之时繁而有序;剪成之后刀纸味浓厚,令人赏心悦目。

2、创作阶段的研究:

学生在上一阶段的练习中他们无论是在技发上,还是在画面的粘贴上,都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只要在构思上、创意上下点公夫即可。

创作是绘画的一大难点,更是剪纸的最大困难。它不仅要考虑到画面的构图、画面的内容,更要考虑到每一部分、每一点需用哪一种技法。他们先构思一些比较简单的风景图,逐渐步入高难度的人物组合,如:《八仙过海》等。人物连环画创作,比如:《木兰从军》等,都制作的非常完美,

完成的质量也非常高。

3、综合训练的研究:

(1)、“提高欣赏价值”的研究:

我们在练习中多采用单色剪纸,分别选用黑、红、蓝、绿等色纸进行剪纸,多以白纸作衬纸,形成黑白、红白,蓝白等对比,较为单一。我们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废物利用来获得多种材料。如:或利用旧挂历,构成许多山山水水美丽的景色。有时为了更好地表现物体可指导学生用彩笔进行添色,如剪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在吃竹子,可将竹叶涂成绿色。有一位学生剪《翠鸟荷叶图》时将荷叶涂成绿色,翠鸟的嘴巴涂成红色,画面非常生动,学生的兴致也很浓。

(2)、“剪纸作品应用”的研究:

把单纯剪纸,纸浮团雕等纯艺术性的动手动力的锻炼,转化为对自己设计应用能力的锻炼。可指导学生将剪纸作品应用到设计中去,如制作贺卡,挂历,壁挂……,如果剪纸课上单纯地让学生制作剪纸,作品剪完以后,学生随手一扔,这节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时应指导学生将剪完以后就成为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些装饰品,让学生享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创造中将到很大发展。

四、研究的效果

实验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品位

实践证明: 艺术化的教育成果,提升了学校的艺术品位。特色教育以成为我校全体师生的一种乐趣,又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语言,更是全体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它不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了思维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多年的实验与积淀,迄今为止,学生作品在国家级获奖近二十余幅,获省级奖三幅,市级获奖四幅,区级小学生大赛剪纸一等奖一幅,在校级刊物刊登数几十幅。作为实验者的我在08年5月的区讲课比赛中,我讲的剪纸《吉祥图案》获区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6月在市文化局组织的临沂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精展中荣获金奖,9月所撰写的剪纸论文《如何上好美术剪纸课外活动》获市二等奖,9月,在区科研成果评比中,我的另一剪纸课题获成果一等奖。

(二)、提高了师生的剪纸创作技能

“心灵”和“手巧”是密不可分的,“心灵”之人才能“手巧”;反之“手巧”之人也必然是“心灵”之人。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实施,学生除了掌握了基本技法外,今年还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出乡土特色的剪纸作品。如今,学生的剪纸作品,真正具有:简、意、纯的特征。所谓“简”,是材料和工具简便,作品简练明晰、线条规整、形象概括,如《红楼仕女》、《古代八翁》、《木兰从军》等作品,以极简的构图

和流畅的线条塑造了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所谓“意”,即作品十分讲究“神似”,追求美意、新意、巧意,通过形象的变异、造型的夸张,让观赏者在再造想象中获得审美愉悦。所谓“纯”,首先是形式纯,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给人一种流动感。其次是表现纯,在创作过程中超越了题材和具体形象的限制,创作者完全沉浸在“燕尾巧剪春”的艺术快感之中。最后是情趣纯,学生们追求着稚朴和单纯,反映出他们对童心和原始幻想的眷恋,流露出他们的一片纯洁之情。

五、研究的体会

作为美术学科其中一个门类——剪纸艺术,因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已历经了几千年,又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所以在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剪纸艺术很有发展前途,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必须发扬,为继承这一优秀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我们学校将剪纸艺术作为拓展课内容引入课堂,努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操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研究,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剪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剪纸教学: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培养学生兴趣,从易到

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训练。从对称图形开始,剪刻的内容选择的是儿童感兴趣的各种动物和花卉(对称的物体)。如:蝴蝶、蜻蜓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剪刻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指导教师要多鼓励,让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千万不要让学生总是默默地剪刻,成为“剪纸机器”。还可以利用剪纸的特点,注意不要一次只剪刻一张,可以一次多剪刻几张不同颜色的作品,采用多样化的粘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剪刻结合,完成了“金鱼”的剪纸作品,发给学生的底版纸上教师可以预先印上一个金鱼缸,让学生将各种颜色的金鱼错落有致地粘贴上去,再随兴剪刻一些水草,这次的剪纸主题就是“一缸金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剪刻这副作品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取个比较贴切的作品名称。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使学生互相促进,不断提高。

剪纸教学还要让学生在各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在用刀的技法技巧上、粘裱的技术上都要熟练,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师出示的只是动植物的简笔画,学生临摹下来以后,将单线改成双线,再选用合适的剪纸艺术语言画出内部结构,然后装订剪刻。等熟练掌握后,可以只画单线,直接用刀刻成双线条的剪纸作品。进行计时比快的剪纸练习,提高学生剪纸的速度。这一阶段的剪纸开始进行细微处的强化训练,如:人物的眉毛、头发丝、衣饰的花边等。

但是不能让学生误以为精雕细琢才是学好剪纸的关键,不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大半的学生就会坐不住,从而失去学剪纸的兴趣。

(二)、积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对儿童“脑”的锻炼。黑格尔就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剪纸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创新性。剪纸——其本意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那么在剪纸教学中如何去帮助儿童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呢?很多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画的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别的同学不一样”。需要个性空间的要求常常使孩子束手无策,我们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提倡了各自创新的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左变右等。如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刻鱼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剪刻看到的鱼,海里的河里的鱼,还可剪刻想象中的鱼,可以剪刻改变鱼的各种形状,用夸张的手法剪刻出各种形态的心中想象的鱼,添加不同的花纹,然后添上各种装饰物,例水草、青蛙等等组成一幅幅的生态图,或组成百鱼图。每次教学结束时,教师把所有的作品都进行展示,引导儿童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的作品,也要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的事物是多么美好,由此

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儿童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三)、善于欣赏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创作是剪纸教学的难点,因为它牵涉到美学、透视以及剪纸艺术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大面积的普遍训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毕竟只是少数,这时指导教师切不可苛求,只要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能体现刀功刀趣,具有剪纸的韵味就可以了。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这是开掘学生奇迹的有效手段。

(四)、剪纸欣赏的方法也要体现创新:

现代剪纸艺术的欣赏方法多种多样,在现代科技的国度里,充分挖掘艺术产生时诗、乐、舞相伴的原始过程,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剪纸艺术的欣赏,我相信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欣赏方法的。

五、剪纸的教法更要创新:

创新是敢于打破常规,是对标新立异的追求。但同时创新也需要向别人学习,需要不断交流。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会妨碍儿童大胆独特的表现。为推动儿童剪纸的创新,我们设计一个让儿童广泛接受多元化的熏陶,不断学习交流的空间,提倡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师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倡向各种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学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新的创意。以不

断改变原来的构想。这样,他们才能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思想的剪纸作品。因此,就剪纸创作对学生来说就是趣味的提炼、灵性的流溢,这种创造性活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剪纸的过程应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认识自身创造潜力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他人的个性和表达方式。强求一律让学生机械摹仿他人的作品的教学方法,是对儿童创造潜能的抑制和扼杀。因此,面对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学生们,教师的教法要创新。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剪纸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不断改进创造美的机会和条件。

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物、植物和人物等的外形特点,有所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关注报刊、杂志上的剪纸作品,剪下来贴在专门的本子上,搜集起来,研究别人是如何设计、剪刻、取名的,自己要试着剪一剪、于其比一比成败在哪里。在牢固剪纸的基础上,了解剪纸的艺术语言,并善于用剪纸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写真的训练,使学生以后在进行命题创作时胸有成竹。所以要多看、多想、多动手,平时多积累,剪纸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剪纸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主题奇妙的剪纸;一、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2、通过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刻刀、纸、垫板、橡皮、铅笔、三角;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活动1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学生深入浅出、 --------------------------------------------------------------------------------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主题奇妙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等基本技法,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剪出对称图案、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创造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刻刀、纸、垫板、橡皮、铅笔、三角尺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活动1 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完成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剪纸的学习过程。 2、通过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折法和连续折剪法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折剪法中折、剪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纸、铅笔、橡皮等。 老师准备: 多教学课件,剪纸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漂亮的蝴蝶剪纸,学生欣赏,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又快又好的剪一只蝴蝶,你怎么做呢? 2、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什么是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动手尝试,自主探究 1、剪单独对称图形 大展幕上出现兔子、金鱼等几种动物图案。学生任意选一个来剪,在动手实践中总结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折、画、剪、展,学会对折的剪纸方法。 2、剪二方连续对称图形 大展幕上打出二方连续对称图形:两只漂亮的大蝴蝶。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从而了解此图需要对折几镒,折、画好后应从哪边来剪。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初步学会连续折剪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剪4只连续的小老鼠,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效果。 (三)、掌握技能,创新设计 1、在学习了对折法和连续折剪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创作,利用手中的剪刀和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花草、树木等图形,每个小组组成一幅大的剪纸作品。 2、教师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动手创作,并把自己剪好的作品贴到前面的展板上,比一比哪个组创作的作品又多又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4-07-16T15:49:40.82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武文娟 [导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河北省沙河市第五中学武文娟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1.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2.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山西剪纸——剪窗花》优秀教学设计

山西剪纸——剪窗花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几次我们对山西剪纸的历史、文化、特点、种类的研究学习活动,大家都知道了,山西剪纸的种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窗花、墙画、顶棚花,门笺、礼花和刺绣底样。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窗花放在山西剪纸的第一位吗?因为:(1.它是山西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习俗。每逢春季,各家各户都换上新窗花,红红的窗花剪纸,装点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也预示着来年会红红火火。2.它的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风景、花鸟虫鱼、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等等,大多蕴含着吉祥幸福,对来年好生活的向往。3. 在山西许多传统节日都会用到剪纸,不同节日、不同时刻会剪不同题材的窗花,春节的窗花是最为丰富多样,最有特色的。)这几位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可见他们课下很用心,下了不少功夫!是呀!窗花以他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丰富的题材内容而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1、孩子们,你们课下收集到了哪些窗花,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孩子边举图片边介绍)老师今天也剪了一些窗花今 天给大家带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吧! 2、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一些窗花,其实窗花的种类远比这些多多了,你们想看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剪纸之乡吕梁中阳的剪纸展示节去一饱眼福

吧!(播放剪纸视频) 3、刚才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说一说(各式各样的窗花,有人物的,植物的、动物的、景物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种类繁多,栩栩如生)你们有什么感受?(真精致、真漂亮,剪纸艺人技术真高呀!)大家知道么,其实在我们山西的很多地方什么时候剪什么窗花是有讲究的!有说法的:(老师给讲剪窗花的民俗:剪贴窗花是小年(腊月23)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寓意喜庆吉祥,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4、同学们,这么美丽的窗花离不开剪窗花的人,你们了解过哪些民间剪纸艺人呢? 在山西民间剪纸艺人众多,高手如云:(1、山西侯马的李传源老人,剪纸作品在国内享有盛名!2、山西静乐的吕慧在奥运会期间代表山西在北京进行了剪纸表演。3、山西临汾的梁春兰自小出自剪纸世家,是第五代传人了。早在90年代初,她在一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引荐下,去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教授剪纸……)、是呀,在山西这样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剪纸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她们酷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剪纸》

《剪纸》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北各地,以陕西最为著名,许多人家的窗户上都贴有窗花。通过介绍使学生知道我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国际上颇负盛名,从而增强民间自豪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儿歌:“人体有两宝,双手和大脑,勤动手常用脑,各种困难都吓跑。”说的就是要多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手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课下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尤其是女生,喜欢把纸剪成不同的花样,聊起剪纸,大家劲头十足,兴致盎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剪纸的剪法,剪出好看的花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爱美意识和创造美的精神。进而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创造,培养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适用年级:五年级 活动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剪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剪纸的剪法,剪出好看的花样。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爱美意识和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观察与实践能力。 活动重难点:

学会剪纸的剪法,剪出好看的花样。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纸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剪纸艺术的广告片ppt1--2)。 师:同学们看,美吗?知道这剪纸艺术吗?欣赏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目的:这样开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的经验基础之上,有话可说;开放的问题导入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交流欲望,能启发学生对剪纸的思索。 2、师:听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大家知道这个片子介绍的是我国的传统的剪纸艺术。(讲解:窗花是我国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窗花”是用色纸剪成的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窗花是我国群众创造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也很有名。)(出示 图片ppt3) 这些图片多美呀!你们想剪出不同的、好看的图案吗?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课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站在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以学生为 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顾忌,使学生敢想、敢说,闪现灵动的智慧。 好的环境,能直接沟通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心愉快,在活动中轻松接受知识,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情境中。创造环境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通过播放音乐,利用挂图、实物、投影仪等,还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根据内容布置教室,将桌椅根据需要进行摆放,效果会很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一分耐心去发现和培养学生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对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火花,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

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叶圣陶老人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在陶艺课中,教师首先出示各种精美、独特的作品,并告 诉学生将有一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作品参加展览,直观性、竞争性的现场气氛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三、鼓励求异探索,诱导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如教学《制作笔筒》时,教师先演示笔筒的制作过程,而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模仿制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异想天开,设计新异、独特的笔筒,并大胆地去实践,把自己创新的构思变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

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语文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且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为基地,引导他们向语文方面迁移。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考试分数对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工艺》精品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工艺》精品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 学生通过《剪纸》研究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享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2、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心。 在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动手剪纸,培养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学生收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剪纸工艺的资料,包括: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剪纸的文明、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方法以及自己喜欢的剪纸图案。 2、填写好资料调查表(剪纸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3、学会一种剪纸的方法。(有能力的学生) 一、问题与思考: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手法简洁,造型别致,一般用于装饰,表示喜庆或美化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在手工课上正好学习了简单的剪纸,学生对剪纸艺术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可使他们加深对剪纸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实践与活动: (一)活动准备:蜡光纸、彩色纸、剪纸的工具:剪刀、刻刀等。 (二)活动过程: 学生尝试剪纸,教师可提供一些图案示意图(学生可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模拟剪纸。在剪纸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困难,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育学生剪纸要有恒心,要经常练,才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三、讨论和研究活动 (一)活动准备:调查表、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二)活动过程 1、学生共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1)学生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附资料) (2)介绍剪纸的种类:新年剪纸、工艺剪纸等学生分别把收集到的剪纸图样进行展示,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 2、学生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收集剪纸资料,分析和处理资料,并以不同的形式 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养成合作、 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 2、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将剪纸的研究结果反馈个大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学生自我展示综合活动等。 四、安排:共1课时 五、教具准备: 1、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 2、准备制作角(纸、剪刀、图纸、小刀等等)。六、教学过程:

《剪纸》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剪纸是在纸上通过剪刻镂空成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主要为花、鸟、鱼虫、禽兽、瓜果,另外还有神庆、神话,民间故事,传奇人物、戏剧人物等。剪纸材料易得,一把剪刀,一张纸即可制作出为生活增彩,添喜,受欢迎的作品。它是一项具有创造力的活动,可根据自己头脑中了解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 来表现或想象创造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能促进学生美感的形成。 二、活动主题的产生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它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应当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门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从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了解。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让学生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 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意识,而是被传统的观念或教学模式所束缚,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启迪创新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观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呢? 一、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创新认识的误区,创设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机制;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思维碰撞;③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你讲我呼,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教学情景,听录音、欣赏漫画等,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②由完全讲授转变为不完全讲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补充;③巧妙“设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④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试卷讲评课的普遍方法是逐题讲解,教师问,学生答,然后纠正错误。笔者让学生自己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快乐剪纸》教案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快乐剪纸》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山东科技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寓意深长,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快乐剪纸》是山东科技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三个主题,本主题安排了“可爱的动物”“美丽的窗花”“创意剪纸”3个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连续折剪法剪出可爱的动物,运用三角、五角折剪法剪出美丽的窗花,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剪纸作品来美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本主题设计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活动环节。环节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了解剪纸艺术,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加深对中华传统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剪纸技巧,可以掌握剪纸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动脑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以前很少接触剪纸,对剪纸只有初步的认识,基本不懂剪纸方法和技巧。但大部分同学对剪纸非常有兴趣,也有少数

学生是胆子小不敢动手,担心自己剪不好等.所以,教学中我从最基本的对折开始尝试,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剪起,简单易学,再学习连续折剪的方法,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为学习剪纸技能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三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等基本技法,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剪出对称图案、连续图案,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剪纸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引---学---做---评---赏”一系列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剪纸制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在探究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剪纸历史、起源,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亲身参与实 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 2、学生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收集剪纸资料,分析和处理资料,并以不同的形式 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养成合作、 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 2、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将剪纸的研究结果反馈个大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学生自我展示综合活动等。 四、安排:共 1 课时 五、教具准备: 1、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 2、准备制作角(纸、剪刀、图纸、小刀等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1、组织教学: 同学们, 中国剪纸是民间美术 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张 普通的纸,在民间艺人的刀剪之 下,几经盘转,倾刻间就可以创造 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 几千年 来,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 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民族艺 术史上,谱写着无声的乐章。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倾听老师的简单介 绍。 在这里教师 出示课件的片头部 分主要以剪纸的幻 灯片为主,配以民 乐伴奏。 备注
学生找出剪纸作品,并 这里让学生 2、导入:今天老师就要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参观每个 初步的了解什么剪 带着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剪 纸这门艺术,我给大家准备了 人的礼物,仔细阅读作品附 纸,激起学生探究 的兴趣。 好多剪纸礼物,都藏在你们的 带的剪纸知识介绍 课桌里,你们赶快一起看看 吧!(教师放古典音乐) 3、建立学习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1)师:看了老师给你们的 礼物, 你们都了解到了剪纸的哪些 知识?你们对什么方面最感兴趣 呢? (2)师:请你们研究一下,我
(1)生:剪纸分为 不同的图案,有:字、花 草、鸟、动物等等。(2) 生:剪纸的历史、种类、 材料、制作方法、款式等 等。 (3)学生自由组合,
1
这里学生基 本上自主地制定学 习的计划,按照个 人的意愿,进行研 究。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的特点文/林祖荣《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试验本)于1996年审查通过,1997年开始在江西省、山西省、天津市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力量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并于2000年春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同时,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秋季开始,试验范围由原来的两省一市扩展到九省一市(黑龙江、辽宁、天津、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青海)。此次修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大纲修订本从多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大纲修订本在“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如在课程目的中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要“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进一步强调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要“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要“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能运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这些表述都是试验本中没有或者是不够明确的。大纲修订本在知识要求方面,还将试验本要求“知道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改为“了解并关注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这里尽管只改了几个字,但体现了观念上的区别。“知道”只是对已有的知晓,“了解并关注”则不仅是知晓,还要形成一种习惯,带有发展性的要求。[!--empirenews.page--] 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是学科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大纲修订本的这些要求,既统领大纲,也为教材的编写以及学科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和要求。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大纲修订本在必修和选修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课题”,这是试验本中没有的,也是以往任何版本的大纲所没有的。大纲明确指出,“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需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要求“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纲修订本安排的研究性课题在必修本中有:“调查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在班级内交流”等5项。在选修中有:“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查,对一个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等4项。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empirenews.page--] 在教学内容中,大纲还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内容,如必修本中的“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这些内容的增加,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反映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方面的内容,如选修本中的“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免疫学的应用”“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在这些成就中,可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中寨小学:马燕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和解题策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鼓励“猜测”和“探索”,可以说是“新课标”中的灵魂”。“新课标” 虽然仅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中提到“重视学生检验的习惯”,但我认为,作为数学检验习惯和数学检验能力的培养,理应贯穿数学教学内容的全部,理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如果把探索、猜测和检验有机结合起来,将构成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这种解题策略可公式化为: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这种解题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解题策略中的“猜测”当然不是毫无依据的瞎猜,而是在探索(至少是初步探索)基础上有一定根据的猜测。既然是猜测,就不一定正确,就有必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又必然出现两种可能:猜测正确和猜测有误。如果猜测正确(经得起检验),则问题获得解决;倘若猜测有误,就应分析探索猜错的原因,探索改善的途径,并进一步作出新的较为合理的猜测。对新的猜测当然又必须进行新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求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是“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的解题策略。 试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笼子里有鸡兔两物,数一数有28个头,有100个足,问鸡兔各几只?这种“鸡兔同笼”的问题,一般都是用“假设法”求解的,但“假设法”的思路(逻辑思维)难以被一般的小学生理解,如果我们运用“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这一解题策略。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的下列解答。 探索:因为100÷4=25,所以0<兔的只数<25。 猜测:取0~25的中间数13作为兔的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13=15(只) 检验1:总足数=4×13+2×15=82 探索:因为82<100,所以13<兔只数<25。 猜测2:取13~25的中间数19作为兔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19=9(只) 检验2:总足数=4×19+2×9=94。 探索:因为94<100,所以19<兔只数<25。 猜测3:取19~25的中间数22作为兔的只数,则鸡的只数为28-22=6(只) 检验3:总足数=4×22+2×6=100,正好符合题意。 所以笼中有兔22只,有鸡6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