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CA与PDCA

SDCA与PDCA
SDCA与PDCA

SDCA的标准化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1、技术储备——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好方法,否则,企业或组织就没有技术、技巧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技巧和经验随人转移。

2、提高效率——便利性和兼容性,减少变化,降低成本。

3、防止再发——防止问题发生及变异最小化的方法。不以人的变化而变化。

4、教育训练——是企业培训的基础和根本。

(二)、良好标准的6个制定要求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

SDCA的活动步骤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第一步:寻找与标准有差距的问题召集有关员工把要改善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步:研究现时方法收集现时方法的数据,并做整理。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找出每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

实行(Do)

第四步:标准化及制定解决方法依据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安排流程后,立即实行。

检查成效(check the result)

第五步:检查效果收集、分析、检查其解决方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制定方法(Action)

第六步:把有效方法制度化当方法证明有效后,标准化为工作守则,各员工必须遵守。

第七步:检讨成效并发展新目标。当以上问题解决后,总结其成效,并制定解决其它问题方案。

PDCA循环运用与流程图

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中存在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结合PDCA循环在制造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按照“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创新过程中PDCA循环的运用可以参考图1所示来完成。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1.P阶段

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步骤一:选择课题

新产品设计开发所选择的课题范围应是与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企业获利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来确定开发方向。

课题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切人点,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有可能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后造成设计开发的失败。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对市场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在另一个企业已经是普通产品,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课题可以减少研发的失败率,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选择课题时可以使用调查表、排列图、水平对比等方法,使头脑风暴能够结构化呈现较直观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步骤二:设定目标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

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2.D阶段

即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步骤五:实施对策

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3.C检查效果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步骤六:效果检查。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步骤七:标准化。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步骤八:问题总结。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例如:设计一个新型红外滤光膜,完成一轮循环后,进行效果检查时发现其中一项的光学性能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总结经验后进人第二轮PDCA循环,按计划重新实施后达到了目标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