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笔记完整版

JAVA笔记完整版
JAVA笔记完整版

1.Basic

Linux操作

1)Linux是模仿UNIX的操作系统,是山寨版的Unix

2)Linux命令

pwd打印当前工作目录

cd改变工作目录

ls显示目录的内容,默认显示当前目录内容

mkdir创建目录

rm

cp

cat

mv源文件目标文件改名或者移动文件、文件夹

1)目标文件如果是新文件/文件夹就进行改名操作

2)如果目标是已经存在的文件夹,就发送移动操作

3)源文件必须存在,否则有错误!

more分屏显示结果

grep根据条件(正则表达式)在结果中过滤

telnet远程登录命令

telnet192.168.0.20

user:openlab

pwd:open123

bash切换Shell为ba Shell

exit离开命令

/sbin/ifconfig查看当前电脑的IP地址

ssh username@ip

ssh soft01@192.168.23.124登录到另外一台电脑192.168.23.124 echo

|管道符合,作用:将第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第二个命令的输入如:ls/etc|more

ls/etc|grep pass

在第一个命令结果中匹配,包含pass的行留下来

Java应用开发

1)编写Java源文件(文本文件)(记事本,Eclipse)

2)编译为.class字节码文件

3)使用Java虚拟机执行.class字节码文件

计算机只能处理2进制的数据和指令

java源文件是人能够看懂的程序脚本

经过变编译器编译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2进制数据和指令

在进一步有计算机执行和处理!

计算机只能处理数据!任何软件的功能最终都要转换为数据计算!

JDK(文件夹/opt/jdk也可能是/opt/jdk1.6.0_01)

|--bin(java javac jar rmic jps native2ascii等命令)

|开发工具命令

|--lib(tools.jar)是开发工具命令的实际实现

|--jre java运行环境

|--bin java_vm java的虚拟机

|--lib

|--rt.jar是Java系统API库、系统类库

|--java.util.Scanner

echo命令:回显

如:echo abc就会在屏幕上显示abc

PATH是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

$PATH是读取变量的值

echo$PATH命令就是将$PATH取回的变量值显示到屏幕简单说就是看看PATH变量的值

PATH变量的作用:操作系统可执行命令的搜索路径,操作系统

在执行命令时候,逐一搜索PATH指定的路径,找到命令执行

如果找不到就报错误:command not found

export导出命令,可以用来修改环境变量

export PATH=/bin

在终端窗口中的环境变量设置,只在当前窗口中生效。关闭就取消了

安装JDK以后要配置环境变量

1)配置PATH,目的是将Java开发工具命令,扩展为系统命令

PATH=/opt/jdk/bin:$PA TH

export PATH

2)JAV A_HOME环境变量是Java的环境变量,作用是指示java应用软件找到Java的安装目录(/opt/jdk)

JAV A_HOME=/opt/jdk

exoprt JAV A_HOME

3)CLASSPA TH环境变量是Java的环境变量,作用是指示Java在

运行期间Java class文件的搜索位置

CLASSPATH=.

exoprt CLASSPATH

Linux系统的配置在:/etc/profile文件中配置好了

/etc/profile是系统初始化脚本,在系统开机时候会自动执行

2进制计数规律

二进制补码!成本考虑,为省钱!

以4位补码为例

1)将高位为1的大数,作为负数使用!最高位称为符号位.

2)计算时候如果超过4位数,多出数位自动溢出舍弃.

3)在不超过范围情况下,补码运算满足数学规则

4)缺点数字有范围,不能进行超范围计算

补码的取反对称现象:-n=~n+1

符号位扩展现象:低位数补码扩展为高位数补码:正数补0负数补1

-5的补码:

-5=~5+1

2.Oop

Day01

对象:就是一件东西,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对象,一切皆对象。

对象在业务逻辑上是一个事物个体

对象在本质上是结构化数据

对象的每个数据成员称为对象属性(实例变量)

类:对象的类型,是名词概念,

本质上是对象的数据结构定义

类中声明的对象的属性

对象属性在类中声明,运行期间在堆内存中分配对象(对象属性)(不运行,Java中不分配内存)

引用:引用变量,业务逻辑上引用对象的代词,本质上存储的值是对象的首地址,通过首地址间接引用了对象

引用类型变量的值,不是直接的对象,是通过地址间接访问对象。

应用本身不是对象。

方法:对象的行为(功能)

如:方块的移动。

方法的行为(功能)的实现是利用算法操作对象数据实现的

重载的方法调用规则

java根据参数类型,尽可能简单转换的原则调用重载方法(就近原则)

5先是int long float double

Day02

对象:“存在“的事物,本质是结构化”数据“

如:一个窗口框(位置,宽高等),一个面板(大小),一个T型方块(4个格子),一个小格子(行,列,颜色)

对象的属性(对象的数据),也称为:实例变量

类:用类创建对象,需要先声明类,类是对象的抽象结构定义,对象的属性是定义在类中的对象的属性是定义在类中的。

使用new运算调用构造在堆中分配内存创建对象。

对象都在堆(内存)中创建。

构造器:创建并且初始化属性的过程。

名称与类名一致,不能声明返回值。可以有参数,参数是创建对象的前提条件。

方法:对象的行为:moveDown()

方法是业务功能的体现,本质是利用算法操作数据(对象)实现。

继承:被继承的类型是父类型(Super Class)继承类型是子类型(Sub Class)

1)子类继承父类中所有可继承资源

属性如:cells

方法(私有除外)如:moveDown()

所有子类共享了父类的方法

2)私有方法不继承,构造器不可继承

3)父类可以定义引用子类型实例,向上造型

Tetromino t=new I();

Tetromono t=new T();

注意:Java按照"变量类型"检查是否调用方法。

4)子类型可以利用重写(覆盖)修改父类型的方法。

如:paint()方法,修改了系统默认的绘图功能。

重写的方法,动态调用的是子类型对象的方法(动态绑定)。

5)属性是根据变量类型进行访问的。

6)默认构造器现象。

implicit含蓄的,暗示的,盲从的

duplicate复制,使加倍

重载与重写的区别

重写:是子类型定义与父类型”一样的方法“,用于子类型修改父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修改“!修改以后,在运行期间执行的是子类对象的方法

父类型的方法就别替换掉(修改)了。

语法:1)子类方法名与父类一样,参数与父类相同,

2)修饰词可以放大,异常可以具体化(小类型)

3)父类的私有方法,不能继承,就不能别重写!

4)运行期间动态调用对象类型的方法

重载:是类中(含父子类型)方法名一样,功能类似,参数不同的方法。

1)方法名一样,参数列表不同的方法

2)目的是使API的设计更加优雅

3)根据方法名和参数的类型调用对应的方法

println(int)println(65);

piritln(double)println(char(65));

println(char)println(65.25);

Day03

访问控制(访问修饰):控制属性,方法,类的可见范围

public修饰类,属性,方法,构造器,内部类等,在任何地方都可见

protected只能修饰类的成员,在类体中使用,在当前package中可见(很少使用package 作为访问范围),保护的成员主要留给子类使用的资源

默认的在当前package中可见,很少使用

private只能修饰类的成员,在类体中使用,是彻底封装,仅在类内部可见。

使用原则:尽可能私有,留给子类使用保护。减少使用公有,默认的几乎不使用

常见方式:私有属性,公有使用方法(get set方法)

Java源文规格

package{0,1}

import{0,n}

public class{0,1}只能有一个共有类,而且文件名与共有类一致

class{0,n}一个文件中的多个类都是默认的

如果没有共有类,那么文件名和任意类名一致

只有共有类才能在其它包中访问,默认类只能在当前包中访问

一般情况下,一个文件一个共有类!

Day04

static静态的,可以修饰类的成员,在类体中使用

可以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

静态的资源都是属于类的

静态属性:是属于类的属性,在类加载期间初始化,并且只有一份,通过类调用如:图片素材只加载一次就够了

静态方法:是属于类方法,使用类名调用,经常作为工具方法/工厂方法,静态方法没有隐含参数

this,与当前对象无关,不能访问当前对象(this)的方法,属性

静态代码块:在类中声明,在类加载期间执行,只执行一次

用于加载一次的静态资源,如:图片素材

final

final class不能被继承

final方法不能被重写

final变量用的多,"final变量"只能初始化,不能再修改了

final int a=5;//变量a的值不能再次修改

//ary是引用变量,值是地址值,通过地址间接引用了数组

final int[]ary={5,6};//变量ary的值不能被修改了

ary=new int[3];//错误变量的值不能再修改了ary里面存放的数组的地址不能修改了

ary[0]+=4;//可以修改

static final常量

定义软件中,不变化的常数:CELL_SIZE

命名:使用全大写命名,多个单词使用下划线隔开

区别:常量与字面量

对象数组元素是对象的数组,实际上元素是引用类型变量

Cell[]cells=new Cell[4];//创建数组,但元素是空

Cell[]line=new Cell[10];

cells=new Cell[]{new Cell(0,4),new Cell(0,3),new Cell(0,5),new Cell(1,4)}

二维数组本质上是一维数组

抽象类

业务方面:表达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相反

抽象概念包括抽象行为,如:饮料一定可以打开,由具体饮料类型决定语法方面:

1)使用abstract关键字定义抽象类

2)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抽象方法

3)抽象类可以定义变量,引用子类型对象

4)抽象类不能直接创建对象

5)抽象类只能被继承

6)继承抽象类,必须事项全部的抽象方法

Tetromino,就应用的是抽象类

如果直接创建4格方块,移动的方法是不能够执行的

改热键

这个方法可以给eclipse恢复出场设置

删除/home/tarena/works/.metadata/**源数据文件夹*/

cd/home/tarena/works/.metadata

ls-a

rm-rf.metadata

要启动eclipse导入

Day05

尽量封装

抽象类

1)使用abstract关键字声明的类。

2)表示逻辑上的抽象概念,如:4格方块

3)抽象类不能直接实例

4)抽象类只能被继承

5)抽象类可以定义变量,引用具体类的实例

抽象类的实例是多种多样的--多态现象

如:4格方块的具体实例是多种多样的

6)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抽象方法,代表必须由子类实现的抽象的功能,抽象方法规范了子类的方法。

抽象方法:使用abstract关键字定义,有方法名,没有方法体,必须有子类实现的方法。

抽象类:TimerTask规范了子类必须实现run()方法。

实现API与使用者的约定。

接口

1)是纯抽象类,接口(interface)中只能定义抽象方法,和常量

2)子类可以实现(implements)多个接口,就是Java中的多继承现象

3)接口可以定义变量,引用子类型实例

4)接口也用于定义软件的规约

内部类

1)在类内部,或者方法中定义的类

2)使用目的,是为了封装类的定义范围,在类内部使用

软件中类:

1)共有类任何地方都可见

2)默认类当前包中可见

3)内部类类内部

4)匿名内部类当前方法中

匿名内部类--匿名类

1)语法简洁:new Xoo(){};

2)在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作用域是当前方法。

3)内部类包括匿名内部类,都会编译为一个独立的.class文件(只要是类)

4)常用匿名内部类在方法中简洁的实现接口或者抽象类

5)匿名类中的方法经常被回调执行

如下代码:run()方法被定时器timer,在适当的时间,执行,实际上是将run方法交给了Timer,

由Timer在适当的时候,被Timer回调执行

Timer timer=new Timer();

timer.schedule(new TimerTask(){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HI");

}

},0,1000);

3.Se

Day01

Object类

java中所有的类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继承自Object。所以java有一句话是一切接对象

当我们定义的类没有显示的继承任何类的时候

jvm在编译时会自动默认将该类继承自Object

这个是一个强制性的。所以,通常我们不需要显示的继承Object

Object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在Object中该方法返回的字符串为该对象的“句柄”。格式为"类名@hashcode"。

java定义Object的toString方法,希望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重写。

该方法的真是意图是返回能够描述该对象的一个字符串。

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比较两个对象内容是否相等。

Object对该方法的实现就是使用"=="实现的。所以毫无意义。

若要判断两个对象内容是否相同,应重写该方法。定义对象内容的比较规则。

对于引用类型来讲:

"==":判断是否为同一个对象

"equals":判断两个对象是否"长得像"

clone方法:

public Object clone()

该方法返回当前对象的一个副本。渐层复制实现。

hashcode方法

public int hashcode()

返回一个int值。该方法在具有哈希算法的地方非常有用。后面会讲。

字符串

String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0581742.html,ng.String类的实例用于封装一个字符序列。

一个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都对应的是一个unicode编码,换句话说,一个字符对应两个字节保存在内存中。

字符串内部维护着一个char数组。用于保存这个字符串。

char占2字节,每个字符用unicode编码保存

字符串对象为不变对象,一经创建不可改变。

一旦对字符串进行修改操作,会创建新的对象

java对字符串操作的优化

java中允许我们将一个字符串字面量赋值给字符串引用类型变量。

例如:

引用类型变量字面量

String str="Hello";

String str2="Hello";

在语法上看来更像是对基本类型变量赋值。

处于性能的考虑,java对字面量产生的字符串进行了缓存。将他们缓存在字符串的常量池中。对于重复出现的字面量赋值,jvm会先查找常量池中是否有过这个字符串,若有则直接引用,减少字符串对象的创建。节省内存资源。

字符串常用方法:

String toLowerCase():将英文转换为小写

String toUpperCase():将英文转换为大写

String trim():去掉字符串两边的空白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

查看当前字符串是否以给定字符串开头。

boolean endsWith(String prefix)

查看当前字符串是否以给定字符串结尾。

int length()

返回当前字符串的字符总数

int indexOf(String str)

返回给定字符串在当前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这个位置是给定字符串首字符在当前字符串中的位置。

若给定字符串在当前字符串中不包含返回-1

int indexOf(String str,int fromIndex)

从fromIndex指定的位置开始查找给定字符串

是否在当前字符串中存在。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

返回给定字符串在当前字符串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

char charAt(int index)

返回当前字符串中指定位置的字符

Day02

字符串方法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截取当前字符串,从startIndex开始截取到endIndex,并将截取的字符串返回。该方法截取的字符串不包含结束索引对应的字符。

JDK中提供的方法,通常用两个int描述一个范围的时候,都是"含头不含尾"的

重载方法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

截取当前字符串,从startIndex开始截取到字符串末尾,并返回。

byte[]getBytes(String charsetName)

将当前字符串按照给定的字符集进行编码,并返回编码后的字节数组

编码:将特定的数据按照某种方式转换为2进制的过程称为编码数据--->2进制

解码:将2进制的内容按照某种方式转化为特定数据的过程称为解码2进制--->数据

字符集编码:

gbk:国标编码简体中文编码集

gb2312:繁体中文编码集

iso8859-1:欧洲常用的一种编码集

UTF-8:世界最通用的编码集。也是最常用的

字符串中支持正则表达式的方法

正则表达式:

以一个特殊的字符串来描述一个格式。让程序

按照这个格式去验证字符串。

那么用于描述格式的这个字符串就是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的语法

[]:方括号中可以列举出现的内容,任选其一

方括号代表一个字符。

[abc]:可以出现一个字符,只能是a或b或c

[^abc]:可以出现一个字符,但不能是abc

[a-z]:只能出现一个小写英文字母

a-z表示一项,只不过是一个范围

[a-zA-Z0-9]:描述一个字符,可以是任意数字或字母

[a-z&&[^bc]]:a-z但不能是b或c

.:"."用来描述任意一个字符

\d:描述任意一个数字等同于[0-9]

\D:描述任意一个非数字字符等同[^0-9]

\s:任意一个空白字符

\S:描述任意一个非空白字符

\w:任意一个单词字符等同[a-zA-Z_0-9]

\W:任意一个非单词字符等同[^\w]

正则表达式中的量词

?:表示前面的内容出现0-1次

[\w]?要么有要么没有一个单词字符

*:表示前面的内容出现0-任意次

[\d]*任意个数字

[0-9]*

+:表示前面的内容出现1-任意次

[\d]+1个以上数字

{n}:表示前面的内容出现n次

[\d]{11}出现11位数字

{n,m}:表示出现最少n次最多m-1次

{n,}:表示出现n次以上

():圆括号用于将其内部内容看做一个整体

例如:

[abc]+:a ababa

(abc)+:abc abcabc

[\w]+@[a-zA-Z0-9]+(.com|.cn|.net)+

String[]split(String rex)

拆分字符串

根据给定的正则表达式,按照满足的部分进行拆分,将拆后的每部分存入数组并返回

拆分时要注意,若根据拆分的正则表达式后面没有任何内容,则后续的拆分全部抛弃不要。String replaceAll(String rex,String replcement)

将当前字符串中满足正则表达式的部分替换为给定的字符串,并将结果返回。commons-lang.jar

Apache的一个子项目

该包对https://www.360docs.net/doc/6310581742.html,ng下的类做了一些功能上的补充。

该包下有一个类叫做StringUtils

该类提供了若干静态方法。这些方法是对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0581742.html,ng.String类的功能的补充。

Day03

StringBuilder

和String不同,该类的实例封装了一个可变字符序列。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字符串进行频繁修改的时候,应首先选取该类来完成。

常用构造方法:

StringBuilder():

创建一个不含有任何字符的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String str)

创建一个包含str字符串的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提供了用于修改字符串内容的方法:

append():向当前字符串末尾追加新内容

delete():删除字符串中的部分内容

insert():向字符串的指定位置插入新内容

replace():替换字符串中部分内容为新内容

StringBuffer

用法和功能与StringBuilder一模一样。

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

Date类

Date类的实例用于描述一个日期和时间

在以后的开发中,我们仅仅使用该类的实例去描述一个时间。对于时间的操作,我们不要再使用该类来完成。

Date的设计存在千年虫问题。

构造方法

Date():创建一个用于描述当前系统时间的Date对象

Date重写了toString方法,该方法返回的字符串是用来描述它所描述的时间的。

常用方法:

long getTime():获取当前对象描述的时间的毫秒值

所谓时间的毫秒值指的是从1970年的1月1日的0点0分0秒到这个时间点的毫秒值。SimpleDateFormat

该类可以在Date与String之间相互转换。

可以根据我们希望的格式将日期转换为字符串,反之也可以。

DateFormat

DateFormat是SimpleDateFormat的父类

创建实例不需要使用new,而是使用该类提供的一个工厂方法

也是用于将Date转换为字符串但是功能没有SimpleDateFormat强大。

可以根据给定的地区返回这个地区使用的日期格式

Calendar类日历类

可以方便的计算日期或者获取日期的信息

Calendar是一个抽象类,所以本身不能实例化

它有很多子类,最常用的为GregorianCalendar(格里高利历)

Calendar calendar=Calendar.getInstance()

Calendar的set方法。用于设置时间信息

set(int field,int value)

field:对应Calendar的常量,设置的时间单位

value:对应的是这个时间单位的值

get方法

int get(int field)

field:对应Calendar常量,设置时间的单位

该方法获取对应时间单位上的值

Calendar计算时间的方法add()

add(int field,int value)

对给定的时间单位“加”上给定的值

Day04

String Date Calendar之间的相互转换

String与Date之间的转换需要SimpleDateFormat,后面简称sdf

String---sdf.parse()--->Date

Date---sdf.format()--->String

Date与Calendar之间的转换

Date to Calendar

Calendar的setTime(Date date)

Calendar to Date

Calendar的Date getTime()

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但是java中支持的8个基本类型不是面向对象的。他们是以值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对象的形式。在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及其不方便。

为了将基本类型变成以对象形式存在,java对8个基本类型提供了引用类型。

这8个引用类型称为基本类型的“包装类”

基本类型包装类

int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0581742.html,ng.Integer

char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0581742.html,ng.Character

byte Byte

short Short

long Long

float Float

double Double

boolean Boolean

包装类带来的好处,除了可以以对象的形式存在参与面向对象开发外,因为对象还可以含有方法,所以包装类提供了一些对基本类型数据操作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将字符串转换为基本类型数据。

例如:

"123123"如何转换为数字?

包装类都提供了一个静态方法parseXXX(),用于将字符串转换为对应的基本类型数据int a=Integer.parseInt("123123");

double d=Double.parseDouble("1.2");

java1.5后支持了一个新的特性

自动拆装箱

自动装箱:可以自动的将一个基本类型数据变成其包装类实例

自动装箱的语法现象:

Integer a=1;

int i=1;

Integer a=i;

自动拆箱:可以自动将一个包装类实例转变为一个基本类型数据

Integer i=Integer.valueOf(1);

int a=i;//自动拆箱

BigDecimal

java中的double/float在计算时会有舍入误差。要想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可以使用该类。java.math.BigDecimal

该类定义了运算方法+-*/

add()用当前浮点数加上另一个浮点数

subtract()减法

multiply()乘法

divide()除法

使用一个BigDecimal实例来表示一个精确的小数,构造方法通常传入一个可以描述该小数的字符串。

BigInteger

描述更长位数的整数。

java.math.BigInteger

也支持加减乘数,用法和BigDecimal一样

BigInteger的存储范围理论上只受内存容量限制。

java的集合框架

Collection接口

java中所有集合的顶级父接口

集合分为两类

List:是一个接口

List规定了子类实现的特征为有序且元素可重复集

Set:是一个接口

Set规定了子类实现的特征为无序且不重复集

Collection接口定义的方法

在该接口中定义的方法是每个集合都具备的!

boolean add(Object o):

向集合中添加新元素

返回值:true添加元素成功。

boolean remove(Object o)

将给定元素从集合中删除

返回值:true删除成功

返回当前集合的元素总数

boolean isEmpty()

判断集合中是否含有元素。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bj)

判断集合是否包含给定的元素

void clear()

清空集合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将给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当前集合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删除当前集合中与给定集合相同的元素

Iterator iterator()

返回当前集合的迭代器

List集合

有序且可重复集

两个常用的实现类

ArrayList和LinkedList

用法完全一样,只是因为实现方式不同,各有千秋ArrayList使用数组实现,所以更适合读取存储的数据LinkedList使用链表实现,所以更适合插入和删除元素。List接口中定义的独有方法

Object get(int index):

获取给定索引出的元素

Object set(int index,Object obj)

将给定的元素存入集合指定位置

add(int index,Object obj)

向集合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remove(int index)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Day05

Collection中提供了一个方法

Iterator iterator()

该方法用于返回当前集合的迭代器

迭代器是用于遍历集合的。

由于每种集合的内部实现不同,迭代器遍历集合元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需要记住每一种迭代器的名字。我们就统一把他们看成迭代器去使用就可以了。

Iterator接口

定义了三个方法

boolean hashNext():

询问迭代器迭代的集合是否还有元素。

Object next():

获取下一个元素

void remove:

删除刚刚迭代出来的元素。

使用迭代器的流程

问拿删。可以不删除元素。

但一定要注意,问一次拿一次!

泛型

java1.5之后支持的一个新特性

可以在我们使用某个类的时候,动态的给该类的属性或方法的参数,返回值指定类型。

public class ArrayList{

public boolean add(E e){...}

public E get(int index){...}

}

Listlist=new ArrayList();

list.add("123");

String s=list.get(0);

当支持泛型的类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不指定泛型类型时,那么泛型类型默认就是Object

java1.5后的有一个新特性

增强for循环又叫新循环

新循环的作用是遍历集合和数组的。不能用新循环代替传统循环。

for(TYPE ele:array){

....

}

TYPE:集合或数组的元素类型

ele:元素的引用变量

array:要遍历的集合或数组的实例

新循环的循环次数有遍历的集合或数组的长度决定。每次循环时,会将集合或数组中的元素依次赋值给ele,然后进入循环体。

subList取子集

List集合的方法subList可以获取当前集合的部分内容。

ListsubList(int from,int to)

数据结构

队列Queue

队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据结构,存取数据本着先进先出原则。

java中提供了Queue接口来描述队列

常用的实现类为LinkedList

boolean offer(E e)

向队列末尾追加元素,追加成功返回true

E poll():

从队首获取元素。

注意:获取后,队首元素就从队列中删除了。

E peek()

获取队首元素,但该元素不会从队列中删除。

栈结构

Deque接口

栈也可以保存一组数据,在存取方式上也有要求,本着先进后出原则。

LinkedList也是其一个实现类

push(E e):向栈顶压入新元素

E pop():返回栈顶元素,并从栈中删除。

当栈中没有元素时,调用该方法会引发异常

E peek():获取栈顶元素,但不删除

集合的排序

若要进行排序,就要确定元素的大小。

对象与对象间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java提供了一个接口Comparable

Comparable接口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

compareTo()

该方法用于定义对象间的比较规则。

当我们定义的一个类若实现了该接口,那么就说明这个类的实例是可比较的。

当类中的比较规则不能满足我们对排序的要求时,可以使用Collections的重载sort方法。给定一个比较规则,按照我们的规则比较后进行自然排序。

Collections.sort(Collection c,Comparator cc)

Comparator接口

该接口用于定义一种比较规则。

通常Comparator不需要定义额外的子类实现,都是使用匿名类的方式创建实例。Day06

Set集合

Set集有别于List集最大的特点的是不存放相同的元素

Set集合不能通过索引的形式获取元素。

常见的实现类

HashSet:使用散列算法实现的Set集合

TreeSet:使用二叉树算法实现的Set集合

遍历Set集合的元素只有一种方式。

迭代器。Set集合不支持索引,也不具备List集合的get方法。

hashcode方法与HashSet之间的关系

HashSet在存放某个元素时,会先获取该元素的hashcode值,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运算,之后确定将元素存放在什么位置。

这里通过的算法确定位置,算法就是“散列算法”。

可以看出,一个元素要想存入HashSet需要依赖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

hashcode()方法时Object定义的方法

所有类都具有该方法。

我们应该妥善的重写hashcode()方法。

javaAPI中对重写该方法有说明:

若我们重写了equals()方法,就应该重写hashcode()方法。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概论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小组【了解】 小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明确的分工,不要超过10人,彼此分享,互相信任,积极热情,活力奔放,思维创新,良好的沟通,理解,宽容,接纳,听从组长指挥 交流,互动,有归属感,共同成长,有责任的,可以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解决问题,自由自在的,坦诚,尊重,充分挖潜组员的潜能 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互相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二人或以上的结合体。 二、什么是小组工作【掌握】 1、小组工作的定义: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 小组工作将小组及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他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节气实际应付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小组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2、小组工作的特征: 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关系体系(专业关系VS人际关系) 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动力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 影响小组发展的所有可能因素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方法和手段 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小组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功能 1、克莱恩【了解】 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行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2、本教材的观点【掌握】 对组员: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发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功能) 对小组: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对社会:有助于改变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按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按成员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按小组的结构:正是小组/非正式小组 暗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小组工作笔记(周军版)

第一讲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一、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案例讨论:一节火车车厢的乘客是小组吗? 二、小组的特征 1.包括两个以上的人 2.形成关系 3.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4.成员间相互影响 5.有成员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6.成员有归属感 7.小组有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8.有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9.有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三、小组工作的定义 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协助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进行分享、分担及相互支持,从而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适应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思考问题:小组活动就是游戏吗? 四、小组工作的特征 1.小组工作是由工作者和组员组成的关系体系。 包含两种关系:一是工作者和组员的关系,二是组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 注意:小组工作不是“个案工作的集合” 2.小组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的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五、小组的效益 1.经济效益: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原则 2.小组具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及多元的观点,为问题的了解、讨论与解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 3.小组成员可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 4.小组能产生共同感受或经验。 5.回馈功能:小组提供给成员接受回馈的机会,小组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很有价值。 6.小组可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 7.小组是真实生活的实验室。 六、小组的负面影响。

1.由于小组人多,容易产生冲突和竞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成员造成伤害。 2.组员在小组中过度袒露自己,造成伤害。 3.有些组员会在小组的压力下,做出不愿做的事或顺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4.有些组员会对小组产生过度依赖。 5.有时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比由个人来解决花费更长的时间。 6.小组成员彼此影响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 一、康复: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二、能力建立:指组员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为组员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矫正: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学习并巩 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 例如:在矫治机构中“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四、社会化: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例如:青少年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五、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到可能会发生的困 难的解决方法。 例如:大学新任入学适应小组退休职工生活适应小组外地来京打工人员成长小组 六、社会行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调动组员 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变,甚至社会政策的改变。 例如:香港自闭症儿童家长小组争取患者的权益 七、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和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例如:“空椅子”小组活动 八、社会价值:鼓励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体现组员的社会价 值。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类型(不同类型小组的概念解释请见书) 一、按小组的形成 1.组成小组: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 例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 2.自然小组: 例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 二、按照组员参与 1.自愿小组:组员主动、自愿参加小组 例如:志愿者小组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小组 2.非自愿小组: 例如:矫治机构中用于成员转变个人行为的治疗性小组如戒毒小组 三、按成员间的关系 1.基本小组 例如:家庭小型的成长小组 2.次层小组 例如:同事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少 四、按小组的结构 1.正式小组 具有正式的结构,组员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例如: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 2.非正式小组 例如:街头或者社区玩伴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助人方法进行专业的助人活动,其本质是科学的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工作对象,服务的提供者,目标,手段,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3、学科性质: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 4、社会工作的特点:服务性、客观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批判性和建设性。(本质上是服务性) 5、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领域:基本对象(弱势群体) 领域:(1)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广泛的一项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的福利等)。 (3)医疗社会工作(各个医院诊所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公共卫生设施,心理卫生机构和精神病防治所提供的社会服务)(4)司法矫正社会工作(对违法犯罪失足者以及家属提供的社会服务,主要通过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来实施)。 (5)城市社区服务(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福利和服务)。 (6)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救济、福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7)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正常的成长,改善学习环境,完善教育功能)。 (8)军事社会工作(是指在军人、军人家属、部队所在社区中为搞好社区建设和军人退役后的安置所开展的工作)。 6、社会工作的种类: (1)按社工的任务分: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两大类。 (2)按服务对象年龄分:儿童、青少年、老年社会工作。 (3)按社工所面对的问题:解决贫困、失业、残疾、犯罪、吸毒、家庭纠纷等进行的工作。 (4)按社工所要达到的目标:治疗性、预防性、发展性社会工作。(5)按照运用的方法: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工作。 直接的社会工作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而进行的工作(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 间接的社会工作是通过中介手段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的工作(包括社会工作研究、行政)。 7、社会工作的功能:对社会对象的功能(治疗功能、促进人的发展) 对社会的功能(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章 8、结合济贫法案的内容分析其对待社工的影响 9、慈善组织会社(确立了服务到个人的思想,进一步推进了济贫工

网络技术笔记

1.计算机网络是由负责传输数据的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使用网络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 2.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缆、光钎、微波、同轴电缆。 网络交换设备:以太网交换机。atm交换机。帧中继网的帧中交换机、令牌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hub//网络集线器 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转发数据报,不仅提供同类网络之间的互相链接,还提供不同网络之间的通讯。 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调制成频率带宽更窄的信号,以便适用于广域网的频率带宽。 中继器:延长网络电缆和光缆的设备,对衰减了的信号起再生作用。 网桥:被淘汰的网络产品。用来改善网络带宽拥挤。交换机完成网桥的功能现在。 3.网络终端和服务器网络终端:网络工作站,是使用网络的计算机,打印机等。 网络服务器是指被网络终端访问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代理服务器。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网络终端和服务器上的软件,完成数据发送和接受所需的数据分组,报文封装,建立链接,流量控制,出错重发等工作,现在网络操作系统是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一同开发的。 4.计算机分类: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根据链路传输控制技术分类:典型的网络链路传输控制技术:总线争用技术、令牌技术、FDDI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帧中继技术和ISDN技术。分别对应:以太网,令牌网/FDDI 网.ATM网.帧中继网和ISDN 网。 //atm asynchronous transt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ATM采用光钎传输,传输以53个字节为单位的超小数据单元,称为信元。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灵活,用户只要用过atm交换机建立交换虚电路,就可以提供突发性、宽频带传输的支持,适应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到达622mbps。 //我过的chinaframe 是使用帧中继技术的公共广域网,是有帧中继交换机组成的。使用虚电路模式的网络。 //虚电路:在通讯之前,在通讯所途径的各个交换机中根据通讯地址都建立起来数据输入端口到转发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当带有报头的数据帧到达帧中继网的交换机时,交换机按照报文中的地址依靠虚电路转发数据帧,提供高达数的传输速度,由于其可靠的带宽保证和相对网络的安全性,为大多数银行。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局域网互联的主要网络。 //ISDN是综合业务数据网,宗旨是在传统的电话线路上传输数字数据信号,通过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在一条电话线上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传输带宽:144kbps-30mbps。 依靠网络拓扑结构分类: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物理拓扑描述网络中由网络终端设备和接电组成的几何关系,=分为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星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 网络传输介质 一电缆传输介质:信号和电缆的频率特征。1,有三种电信号:模拟信号,正选波信号。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正弦波信号实际上还是模拟信号。但是是特殊的,模拟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是0,1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数据即可用模拟信号表示,也可以用数字信号 2,不管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是由大量频率不同的正弦波信号合成的。信号理论:任何一个信号都是由武术个谐波组成的,//谐波(正弦波)数学解释:人呢和一个函数窦娥可以用付里埃级数展开为一个常数和无穷正玄函数。 3,一个信号有效谐波所占的频带宽度,带宽。 4,模拟量的电信号频率非常低。数字信号的高频成分非常丰富。

小组工作 笔记

小组工作刘梦主编 一、小组工作的含义与特征(大纲内容) 1、含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 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和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2、特征:有一个人以上;形成某种社会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小组有文化气氛。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1)当人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各种问题或心理行为有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恢复人的原有能力,达到社会化 2)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成为家庭和社会中负责任的积极角色 3)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可以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改善人际关系 4)可以使其成员发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适应危机情景,促进个人成长 2、社会控制 使其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4、再社会化:小组工作通过帮助其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价值观、新知识、新技巧,来改变小组成员的 行为,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 此外,对组员而言,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对整个小组而言,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1、以小组成员的关系划分: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2、以小组的组成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3、以小组工作结构划分: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4、以成员的参与程度划分: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5、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划分: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6、以小组工作的目标划分: 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自助或互助小组 四、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1、互助互惠的原则:1)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惠的2)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的关系也是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尊重组员选择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 4、赋权的原则 5、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五、小组工作的理论(大纲内容) AA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 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1)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 B 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D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 C_ ;传输层提供(4) A_ 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服务的是(5) B_ 。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C )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B )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A )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 )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B )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C )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A )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第6章应用层 6.1复习笔记 一、域名系统DNS (一)域名系统概述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因特网的域名系统DNS被设计成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NS使大多数名字都可以在本地进行解析(Resolve),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DNS系统的效率很高。 (二)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也不区分大小写字母。标号中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左边,而级别最高的顶级域名则写在最右边。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字符。如图6-1所示列举了一些域名作为例子。 图6-1因特网的域名空间 (三)域名服务器

如图6-2所示可看出,因特网上的DNS域名服务器也是按照层次安排的。 图6-2树状结构的DNS域名服务器 1.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查询(Recursive Query)方式。所谓递归查询就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IP地址; 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Iterative Query)。迭代查询的特点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如图6-3所示用例子说明了这两种查询的区别。

自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互联网的兴起) 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4.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 三大网络介绍 1.电信业务网: 由三个主要部件构成: 1 本地网络:使用双绞线进入家庭和业务部门,承载的是模拟信号。 2 干线:通过光纤将交换局连接起来,承载的是数字信号。 3 交换局:使电话呼叫从一条干线接入到另一条干线。 2 广播电视网 3 计算机网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1.宽带网络 分为宽带骨干网:光纤,2G以上 宽带接入网: 2.全光网络: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 3.多媒体网络: 4.移动网络: 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不需要 基站);无线应用协议W AP。 5.下一代网络:基于分组的核心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端节点)。 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中间节点) 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局域网采用广播传输方式,局域网中网络节点都简化为安装于主机或工作站中的网卡。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OA。 2.远程教育 3.电子银行 4.证券及期货交易 5.校园网 6.企业网:集散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7.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两类: 1.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有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形。 2.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总线形,树形,环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按拓扑类型分类: 1.星形拓扑:中央结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结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中央结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相当复杂,而各个站点 的通信处理负担很小。 优点:1控制简单。 2 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 方便服务。 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2 中央结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 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总线拓扑: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 到这一公共传输介质上,该公共传输介质即称为总线。 优点:1. 电缆数量少 2 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1 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性,降低了网络速度。 站点必须是智能的,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 件开销。 2环形拓扑: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 优点:1 电缆长度短 2 可使用光纤 3 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他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缺点:1 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2 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为复杂 3 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比较低。 3树形拓扑:树根接收各站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再用广播发送到全网。 优点:1 易于扩展。2 故障隔离较容易 缺点:各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超强笔记

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 第1章结论 一、识记 1、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的典型安全威胁 答:窃听、重传、伪造、篡改、非授权访问、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旁路控制、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疏忽。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 答:①性;②完整性;③可用性;④不可否认性;⑤可控性。 4、P2DR模型的结构 答:PPD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模型,包含四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 (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 5、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答:①物理安全措施;②数据传输安全技术;③外网隔离技术;④入侵检测技术;⑤访问控制技术;⑥审计技术;⑦安全性检测技术;⑧防病毒技术;⑨备份技术。 二、领会 1、OSI安全体系结构P.28

答:OSI安全体系结构不是能实现的标准,而是关于如何设计标准的标准。 (1)安全服务。OSI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了五大类安全服务,也称为安全防护措施。 ①鉴别服务;②访问控制服务;③数据性服务;④数据完整性服务;⑤抗抵赖性服务。 (2)安全机制。其基本的机制有: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和公证机制。 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容P.26 答:①网络安全体系结构;②网络攻击手段与防措施;③网络安全设计;④网络安全标准、安全评测及认证;⑤网络安全检测技术;⑥网络安全设备;⑦网络安全管理,安全审计;⑧网络犯罪侦查; ⑨网络安全理论与政策;⑽网络安全教育;⑾网络安全法律。 概括起来,网络安全包括以下三个重要部分: ①先进的技术;②严格的管理;③威严的法律。 3、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P.35 答: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1)与Internet更加紧密地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进行传播。 (2)所有的病毒都具有混合型特征,集文件传染、蠕虫、木马和黑客程序的特点于一身,破坏性大大增强。 (3)其扩散极快,而更加注重欺骗性。 (4)利用系统漏洞将成为病毒有力的传播方式。 (5)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网络攻击的可能性加大。 (6)各种境外情报、谍报人员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信息网络渠道收集情报和窃取资料。 (7)各种病毒、蠕虫和后门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并出现整合趋势,形成混合性威胁。 (8)各种攻击技术的隐秘性增强,常规防手段难以识别。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1)资料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 整理(1)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 B 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D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 是(3) C_ ;传输层提供(4) A_ 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服务的是(5) B_ 。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C )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B ) 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 A. II、 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A ) 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制 A. I 、II、 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 )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B ) 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C )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

计算机网络原理超强笔记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 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2.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3.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4.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5.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 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7.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 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10.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11.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12.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13.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1.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2.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3.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4.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5.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6.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 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 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7.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8.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9.ORI/RM与TCP/IP的比较: 10.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 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11.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 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1.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 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2.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3.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4.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5.电气特性分三种:1,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接收器+1导线+1地线),2,采用差 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1导线+2地线),3,平衡方式(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2导线+2地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