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桥梁抗震未完成

(整理)桥梁抗震未完成
(整理)桥梁抗震未完成

1.2桥梁的震害现象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现象,系统地揭示出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缺陷,甚至是最微小的缺陷。因此,调查研究过去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中幸存的类似结构的破坏情况,对于改进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都极具价值[1]。

桥梁的震害现象结合最近发生的汶川地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上部结构坠毁:上部结构自身因直接的地震动力效应而损坏的现象极为少见,但因支承连接件失效或下部结构失效等引起的落梁现象,在早期的破坏性地震中常有发生。从梁体下落的形势看,有顺桥向的、也有横桥梁的扭转滑移,但统计数字表明,顺桥向的落梁占绝大多数。梁在顺桥向发生坠落时,梁端撞击桥墩侧墩,给下部结构带来很大的破坏。如图1-1。

图1-1 都汶高速庙子坪岷江特大桥第10跨引桥落梁

Fig.1-1 DuWen high Miaoziping Minjiang Bridge No.10 drop-beam cross-bridge

②支座连接件破坏:桥梁伸缩缝等连接件历来被认为是桥梁结构体系中抗震性能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早期的历次破坏中,支撑连接件的震害现象都比较普遍。如图1-2。

图1-2 百花大桥第六联梁体纵移70cm,与桥台之间的伸缩缝破坏

Fig.1-2 flowers Bridge sixth joint body vertical beam shift 70cm,

and the joints between the abutment damage

③桥台、桥墩破坏:严重的破坏现象包括墩台的倒塌、断裂和严重倾斜;对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桥墩,破坏现象还包括桥墩剪切破坏、墩底压溃、墩轻微开裂、保护层混凝土剥落和纵向钢筋屈服等。如图1-3,图1-4。

图1-3 百花大桥 7#桥墩墩底压溃图1-4 K26+773顺河桥墩柱剪切破坏

Fig.1-3 flowers Bridge Fig.1-4 K26+773Shun River

7 # Bridge Pier at the end crushing Pillar shear failure

④基础破坏: 扩大基础自身的震害现象极少发现,然而有时因不良的地质条件,也会出现沉降、滑移等;桩基础的承台由于体积、强度和刚度都很大,因此也极少发生破坏,但桩基的破坏现象则时有发现,尤其是对深桩基础。桩基的破坏可能出现在桩身任意位置,而且往往位于地下或水中,不利于震后迅速发现,而且修复的难度相当大。

从实际地震震害中我们观察到得结构反应性能来看,强度不足不一定总是导致结构倒塌,甚至不一定严重破坏;实际上,只要结构的初始强度能基本维持,不出现因非弹性变形的加剧而导致强度过渡下降,那么结构就能在地震中幸存,而且震后常只需要花少量的费用即可修复。但是如果非弹性变形导致强度急剧降低,则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坍现象则是通常可见的,这种情况还经常与混凝土或砌体构件的剪切破坏同时出现,因此,传统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桥梁抗震设计的需求,必然要过渡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设防标准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桥梁的抗震规范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抗震桥梁的使用功能分类与重要性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的标准,为中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是指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预期功能的桥梁工程的预防措施。桥梁按照设定的可靠性要求以及抗震技术要求,一般是由设计地震动参数和建筑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决定的,这就是桥梁抗震设防的标准。当前,我国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直接以基本烈度作为设防烈度,而且考虑到结构重要性系数,实际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公路桥梁的结构抗震设防标准。而抗震设防标准是对结构抗震设防要求高低尺度的衡量,它直接关系到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度与工程造价的多少,是在抗震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公路桥梁抗震的三水准设防与二阶段设计 多级抗震设防是被国内外的建筑物抗震规范中广泛运用的手段,其三水准设防设想,是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的。 1.1三水准设防 若桥梁结构其设计的基准期是y,那么公路桥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中,小震、中震、大震则分别约为y年63%、y年10%、y年3%。 在地震的作用下,桥梁的结构性能目标可分为三类,即桥梁构件没有任何损坏,结构保持在弹性范围内;桥梁构件出现可以修复的损坏,修复后可以正常使用;桥梁构件损坏严重,但整个结构其非弹性变形依然受到控制,同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还有一定的距离,震后能够修复,震时紧急救援车还可以通过。为实现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三水准的方法进行抗震设防。设防水准以及相应的性能目标如下表: 1.2二阶段设计 公路桥梁的抗震规范征求意见的稿拟中,所采用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是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一目标的,认为“中震可修”是自动满足的。所以,我国当前实际上应用的同公路桥梁抗震规范拟稿中的提议是一致的,即:在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中,均采用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的方法,但是二者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所采取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实际上满足了“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标,而“小震不坏”这一目标会自动满足。 2.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功能分类 2.1建筑抗震设防重要性的分类 根据建筑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程度,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性划分为以下几类。甲类: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大型桥梁,危险品等;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当0.05g≤a≤0.3g时,应该按照0.1g≤a≤0.4g的要求;当a=0.4g时,应该按照a>0.4g的要求。乙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医院,发电厂等;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当0.05g≤a≤0.3g时,应该按照0.1g≤a≤0.4g的要求。丙类:一般的建筑,如:一般的民用或工业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丁类: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仓库;抗震设防标准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减半,但最小值不得小于0.05g。 依据建筑物重要性来确定的抗震设防类别,决定了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地震带来的损坏的大小以及应该采取的抗震措施的等级,而且地震的作用随着抗震设防类别的差异,可以

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0766186.html, 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 作者:林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6期 【摘要】在道路工程中,桥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点,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道路桥梁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震;桥梁;抗震设计 一、地震作用下道路桥梁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 在地震作用的影响下,大体可将桥梁结构的破坏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桥梁上部结构破坏 通过对大量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桥梁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被破坏的情况非常少见,但由于支撑表面积过小、支撑连接件失效而引起的落梁现象在地震中比较常见,其中顺桥向的落梁现象居多,当梁体顺桥向坠落时,梁端会对桥梁下部结构产生出一定的撞击力,这样容易引起墩台破坏,从而丧失对上部结构的支撑力,由此会造成上部结构坍塌。 (二)桥梁下部结构破坏 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的下部结构多数都是由于水平地震力产生的振动效应而损坏的,破坏程度比较轻微时,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墩身开裂、纵筋屈曲,程度严重时,则会造成墩台倾斜甚至倒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公路桥梁采用的都是钢混柱式墩,这种墩台形式在地震中的破坏均发生在柱身与基础的连接部位。 (三)桥梁支座破坏 在桥梁结构中,支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支座破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桥墩和梁体。地震发生时,强度较大的地震力会造成支座连接件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桥梁的上部与下部结构失联,进而引起落梁。通过对一些地震中的桥梁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桥梁支座在地震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可见,支座是整个桥梁结构中作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四)桥梁基础破坏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桥梁抗震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对简支梁,连续梁等梁式体系,必须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阻止梁的横向位移。 ??? 2.对悬臂梁和T型刚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阻止上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出现横向相对位移的构造措施。 ??? 3.对活动支座,均应采取限制其位移、防止其歪斜的措施。 ??? 4.对简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震中落梁,如采用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以及将基础置于可液化层一定深度等措施。 ??? 5.对于桩式墩和柱式墩,桩(柱)与盖梁,承台联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桩或柱身的最大配筋。 ??? 6.对于砖石混凝土墩台,应考虑提高墩台帽与墩台本身以及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的抗剪强度。 ??? 7.桥台胸墙应予加强。在胸墙与梁端部之间,宜填充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毛毡等。 ??? 8.砖石、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级使用。 ??? 9.不论为梁式桥、拱桥尽量避免在不稳定的河岸修建,并应合理布置桥孔,避免将墩台布设于在地震时可能滑动的岸坡上的突变处。 ??? 10.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主拱圈采用组合断面时,应加强组合截面的连接 强度,对双曲拱桥应加强肋波间的连接。 ??? 11.大跨径拱桥不宜采用二铰和三铰拱。当小跨径拱桥采用二铰板拱时,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措施。 ??? 12.砖石、混凝土腹拱的拱上建筑,除靠近墩台的腹拱采用三铰或二铰外,其余铰拱宜采用连续结构。 ??? 13.拱桥宜尽量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 ??? 14.刚性地基烈度为9度时,或非刚性地基烈度为7度时的单孔及连拱桥与端腹孔,均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包括加长拱座斜面,设置防落牛腿以 及将主拱钢筋伸入墩台帽内。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提要:措施,抗震,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对结构构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强处理,通常称为抗震措施。各国的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桥梁结构,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对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在构造上予以加强;②对结构各部加强整体联结;③对梁式桥,要在墩台上设置防止落梁的纵、横向挡块,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件;④加强桥梁支座的锚固;⑤加强墩台及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配筋,提高结构的延性;⑥对桥位处的不良土质应采取必要的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论文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王世雄 摘要: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汶川、玉树地震表明强烈地震将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所以公路桥梁是生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抵抗震害的能力是桥梁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分析桥梁结构震害及其原因,探讨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目标,提出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措施。 关键字:桥梁;公路;设计;抗震 Abstract:China is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arthquake zone -- the central Pacific seismic belt and the Eurasian seismic belt, is a strong earthquake country, Wenchuan, the Yushu earthquake shows that the strong earthquake will cause social politics, long term economic problems, and brings to the comfort of emotional trauma. In earthquake relief,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rescue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and to resume production, rebuild their homes as soon as possible, reduce the secondary disasters, so the highway bri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in the system engineering, road and bridge damage resistance ability is one of the focus in bridge design problem. The seismic damage analysis and reasons of bridge structure, bridg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the highway bridge 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Keywords:highway bridge; earthquake; design;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这些年来地震一直不断,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抗震抢险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尽快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重要环节。遍布的道路交通犹如全身的血管,由此可知道路交通的重要性,而公路桥梁作为道路交通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

桥梁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浅析 杨立国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地震是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现象,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的范围比较大,地震具有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公路桥梁往往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我国汶川地震等近年来地震的情况,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加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对我国公路桥梁抗震加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公路桥梁提高到足够的抗震强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设计;加固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交通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1 桥梁与抗震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汶川、玉树地震表明强烈地震将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所以公路桥梁是生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抵抗震害的能力是桥梁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震害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推动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动力,1971年美国san fernand地震(6.6级)、1989年美国北加州的lonm pfieta地震(7.1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7.2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等影响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和广泛探讨。随着建筑物与地震反应关系的研究深入,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提高与拓展,2008年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由《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替代原来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一大进步,根据历次大地震的调查研究,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主要形式总结归纳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受水平力作用滑落(汶川百花大桥落梁);(2)桥墩塑性铰的抗弯、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日本阪神大量墩柱破坏);(3)桥墩、桩基础钢筋的连接及锚固性能不足,导致桥墩破坏(最为常见); (4)桥梁支座等连接部位破坏(最为常见)。常规桥梁抗震设计首先应是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汶川地震相关调查表明干线公路桥梁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结构安全富裕较多,震后其破坏远小于地方道路桥梁。抗震构造措施是总结桥梁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设计原则,事实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起到有效减轻震害作用,而所耗费的工程代价往往较低。 2 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 2.1 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L 单位为m,a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例如: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岷江大桥第10跨(跨径50m、墩高70m)。虽然盖梁宽度高达3.0m(根据《桥梁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图文详解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 本章内容那个包括:桩基施工、基坑施工、墩柱、支架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施工、挂篮悬臂施工、跨线桥通道安全防护。 一、桩基施工 知识点: 1、桩机作业区域应平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立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2、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每台钻机都应在显著位置悬挂操作规程牌,牌上标明机械名称、型号种类、操作方法、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 3、护筒埋设高度宜高出地面或水位一定高度。 4、泥浆池、水中施工平台周围应设立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 5、挖孔桩施工时孔口不得堆集土渣、机具及杂物,附近不得有重车通过。孔口四周必须搭设防护围栏,围栏采用钢筋牢固焊制。 6、挖孔桩井孔内必须搭设应急时使用的安全绳和软爬梯,并随桩孔深放长至作业面,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作业人员和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 7、跨大河施工时,在进入水上施工作业现场入口处设置值班室;水上作业平台必须配备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器材。 8、在通航或禁航河道施工时,按照河道管理部门要求设置通航、警示标志。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配备夜间警示灯。 桩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

泥浆池防护 周边防护立面

1-1 剖面图(单位:mm) 警示牌说明:

1、泥浆池四周设置高出地面0.5m高、1.0m宽的土埂。 2、四周设防护栏杆,栏杆高1.2m、750px两道,立柱间隔2m,外挂安全网和彩旗,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黄底红字。 泥浆池防护 桩基施工 桩基施工场地

护筒防护 护筒钢筋网盖

警示牌80㎝×60㎝ 说明: 1 、钻机醒目位置悬挂操作规程牌 (1500px×2250px),规程牌上标明机械名称、型号种类、操作方法、责任人、安全注意事项等。 2、施工场地一定范围内设置安全警戒线,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3、孔口护筒采用钢板制作,顶端高出施工水位1m~2m,当处于旱地时应高出地面0.3m,底端埋深依据情况而定;护筒加设钢筋网盖或木板进行防护。 水中施工平台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及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桥梁抗震设计要点及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桥梁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生命线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作为生命线工程,其抗震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桥梁抗震设计、减隔震技术是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了以往地震中橋梁震害,提出了桥梁抗震设计要点,阐明了减隔震原理、分类及适用情况,为桥梁工程师提供一个有利的依据。 标签:桥梁震害;抗震设计;减隔震 引言 目前中国新建和在建的桥梁工程,大都没有经历过强震的考验,震害资料缺乏,其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存在不足,我国现阶段的抗震思想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抗震思想要求结构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后主体结构不应有大的破坏并可以修复,遭遇罕遇地震后允许结构有大的破坏,但不能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结构有可能遭受比设防烈度更大的地震作用,这样会使结构构件严重受损。综上,在地震来临时,如何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震后修复工作,给桥梁建造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桥梁抗震设计显得尤为突出,桥梁的减震措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 一、桥梁震害及分析 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1-2]。桥梁主要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及附属结构组成,纵观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由地震引起的损害也多集中正在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支座,主要有以下现象: 1)上部结构的震害 上部结构的震害分为自身震害、位移震害和碰撞震害。在历次的地震中,混凝土梁体自身在地震中的破坏并不多,主要是钢结构的局部屈曲破坏。桥梁上部结构的移位震害在主要表现为桥梁上部结构的纵向移位、横向移位以及扭转移位,如伸缩缝的移位震害,落梁震害。上部结构的碰撞震害多为相邻梁体粱端之间的碰撞、梁端部与桥台胸墙之间的碰撞。地震中,如果相邻结构之间的间距过小,可能会发生碰撞,产生极大的撞击力,从而使结构受到破坏。 2)支座的震害 桥梁支座是连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分,是桥梁结构体系中抗震性能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强地震作用下,支座非常容易发生破坏。支座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支座移位、锚固螺栓被剪断、拔出,支座脱空等。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桥梁基础抗震设计日本规范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探讨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探讨 摘要:道路桥梁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 进程推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整 体品位和经济发展状况,其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更加关系到地区 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桥梁;设计;问题及对策 1 我国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现状 1.1 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的安全性道路桥梁的安全性是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工作过程中,应 当重点考虑并严格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安全不仅体现在道路桥梁投入使用以后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的便于施工性,能够以最合理,最适宜施工的方式投入建设中。而在我 国许多地方,道路桥梁设计师在工程设计初期并没有就安全性原则进行过多的考虑,而是过 多的把精力放在道路桥梁的美观性上,过于追求工程建设的外在华丽,从而使其安全属性得 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过于追求建筑外在华丽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势必会使得工程设计受到 不同程度的限制,许多工程建设科学理论得不到严格的贯彻,数据精确上也存在性能为外观 让步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为我国道路桥梁坍塌事故的频繁出现,埋下了较为严重的安 全隐患。 1.2 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的使用寿命道路桥梁和机械设备一样,都拥有自己独有的使用寿命。如果在道路桥梁的通车运行中,对其维护不当的话,它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严重时,将会引发桥梁坍塌事故的发生,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在进行道路桥梁的设计时,一定 要根据之前的道路桥梁的成功案例,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代表的桥梁的设计经验,充分参 考它们在设计之初的数据计算方式,以及桥梁构造,设计出一个遵循科学性原则的道路桥梁,并对道路桥梁的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查,使其更为完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避免埋下事故隐患。在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的使用寿命原则中,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尽可能延长 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工程设计师不仅需要从成功案例中总结结构 及参数设计的经验并多方审查,同时还应当确保道路有利于后期的维护。维护工作同样也是 影响道路桥梁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过程中考虑后期维护工作的方便性同样十分 重要。 1.3 市政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落后参考借鉴成功案例是做好市政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确 保工程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得到切实保障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许多道路桥梁 设计师却错误的把借鉴、参考理解成了照搬、硬套。许多市政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节 约资金,往往采取整套照搬成功设计的做法,把他人成功的设计作品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然而,过去成功的道路桥梁范例往往都是基于当时的特定条件和特定需求下所设计的, 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道路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变化,过去成功的案例已经无法再适应 现代的需求,同时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代审美观点的标准了。另一方面,道路桥梁设计的 难度、美观度、工艺复杂程度是决定工程工期及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因此,道路桥梁设计 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当时的实际需求、科学技术状况、道路桥梁建设发展 现状,同时还需要结合国际先进理念。通过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摈弃传统落后的方案的不 良影响,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工程标准,又能满足现实需求的优质工程。 2 有效应对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2.1 延长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道路桥梁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施工工期,因此,设计出使用寿命尽可能长,同时又能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市政道路桥梁十分重要。但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才能够在满足安全特性的同时,最大 限度的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道路桥梁使用寿命的延长一方面能够降低资金成本的不断 投入,另一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沉重的交通压力带来的交通堵塞现象。我国多数城市 道路桥梁的设计使用寿命在五十年左右,高规格的道路桥梁设计使用寿命在一百年到一百五 十年左右,因此,设计时在充分考虑道路桥梁构造结构及形式,寻找最理想的构造形态,并 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做好工程养护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实现道路桥梁使用寿 命延长的目的。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布置示意图---草稿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布置示意图 一、桥梁基础 1.1桥梁四周围挡 桥梁四周应设围挡,高度为1.8米,围挡线形应顺直。1.2钻孔桩 1、泥浆池 (1)泥浆池地面标高应比护筒低0.5~1m,以利泥浆回流畅顺; (2)泥浆池的位置要合理布局,应统一规划,不得设置在桥台处,不得妨碍吊机和钻机行走; (3)泥浆池开挖后,泥浆池四周采用钢管和防护网进行防护; (4)安装的防护钢管露出地面1.2米,安装牢固整齐; (5)钢管安装牢固后四周用防护网进行围挡,防护网要求安装牢固平整。 (6)悬挂“泥浆池,注意安全”等警示牌。 (7)泥浆池废弃后应及时回填处理,恢复地表原样。 2、钻机 (1)钻机摆放位置应统一规划,做到各桩钻机摆放一致。 (2)钻机侧面立桩基础标识牌。 一部分装入盒内,一部分装入自封袋内,自封袋内应有信息条,反映渣样信息。 每钻进2m(接近设计终孔标高时,应每0.5m)或地层变化处,应在出碴口捞取钻碴样品,洗净后收进专用袋内保存,标明土类和标高,以供确定终孔标高。

。 (4)钻孔记录应放在钻机上,记录应及时真实。 3、桩基钢筋笼加工与安装 (1)钢筋加工应有胎模,有条件的应用钢筋笼自动滚焊机加工(2)钢筋骨架宜采用扁担梁辅助起吊 (3)每吊放一节钢筋骨架应拍照存档,作为资料保存,拍照时现场旁站监理应举牌站在钢筋骨架旁,拍照范围应包括钢筋骨架、旁站监理和合格牌。合格牌尺寸宜为500*500mm。 (4)在桩基主筋上绑扎箍筋时,可采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或使用制作好的卡具)。钢筋骨架尺寸自检应制作卡具检查。 (5)钢筋原材与半成品分类存放并应垫高30cm,挂牌标识。 1.3挖孔桩 1、桩孔内应有足够照明、通风、排气设施,同时备有逃生安全爬梯。 2、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同时孔口应用C25混凝土浇筑一个宽度不小于60cm的环形护圈,护圈高度应高于地表30cm 以上。孔口三向应采用钢管和防护网进行防护。现场未安排施工时,孔口应用钢筋网覆盖。 3、人员上下采用安全笼。 4、挖孔机械摆放位置应统一规划,做到各桩的卷扬机组或电动葫 芦摆放方向一致。 5、挖孔临近至设计终孔标高以上50cm 处应采用风镐开挖,严禁 爆破。 6、孔内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工人头顶上方约1m 高度处应放置 半圆形钢筋网罩,工人挖孔时应站在有罩盖的一边。 7、砼护壁厚度10~15cm。 二、基坑开挖与桩头凿除 1、基坑四周应做好排水设施,距离开挖线边缘1m以外搭设高度不小于1.2m的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深度不小于50cm,防护栏埋设距基础边缘不小于50cm,立柱间距不大于3m,栏杆上挂设明显的防坠落、防触电等安全警戒标记。 2 、对于基坑深度超过2m以上时,坑内应设置供人员上下的爬梯。 3、基坑开挖出的废碴及时清理运走,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4、基础底作业面要用厚度不小于10cm的水泥混凝土硬化,硬化面边缘较承台、系梁设计断面至少宽50cm。如基坑内有渗水,基坑四周应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集中抽水排出。开挖完成后,对于墩台采用扩大基础应按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对基底进行承载力测试。 5、破除桩头时,应保护好钢筋,在与立柱钢筋连接前,应将桩头钢筋调直。 7、机械开挖基础时,预留至少20cm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底 以下至少10cm(硬质基岩地基开挖至设计标高)。 8、建议采用环切法凿除钻孔灌注桩桩头 在整个工程中,钻孔桩基础是制约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关键;常规的凿除桩头是人工结合空压机和风镐直接进行桩头破碎作业,作业范围局限,作业效率低,采用环切法施工凿除钻孔桩桩头成功的解决凿除桩头时

公路桥梁抗震设防要求 -工程.

公路桥梁抗震设防要求 -工程 2019-01-01 1 将公路工程划分为五个档次: 第一档次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系指特大桥、大桥、隧道和破坏后修复或抢修困难的路基、中桥和挡土墙等工程), 。此类工程地震破坏后会引起严重后果,上造成重大损失,国防上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其抗震等级定为一级,设计基准期为80年。 第二档次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一般工程(系指非重点的路基、中小桥和挡土墙等工程)和二级公路的抗震重点工程以及二三级公路路工程抗震设防目标 公路工程对政治、经济、国防和抗震救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震时一旦发生破坏,将造成交通中断,后果非常严重。进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等级公路的重要性程度,考虑重要性系数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重要性系数的取值与工程类别有关,《公路抗震规范》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修复(抢修)难易程度上桥梁的支座。此类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其抗震等级定为二级,设计基准期为60年。 第三档次为二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和三级工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以及四级公路上的梁端支座、梁端连接、支挡措施。此类工程具有比较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其抗震等级定为三级,设计基准期为40年。 第四档次为三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和四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此类工程的抗震等级定为四级,设计基准期为20年。 第五档次为四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此类工程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在200辆以下,一般可以不进行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我国根据地震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国家的经济条件及公路工程的特点和用途,在考虑国家经济力量可以承受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公路工程设施基本完好的前提下,提出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总目标: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公路工程在发生与之相当的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位于一般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经一般整修即可正常使用;位于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及位于软弱粘性土层或液化土层上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三四级公路工程和位于地震危险地段(指发震断层及其邻近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岸坡滑移等地段)、软弱粘土层或液化土层上的二级公路以及位于抗震危险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保证桥梁、隧道及重要的构造物不发生严重破坏。

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

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 地震破坏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措施 引言 桥梁工程又是中的重中之重,桥梁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为今后桥梁设计起到借鉴作用。桥梁是交通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区桥梁的破坏不仅直接阻碍了及时救灾行动,使得次生灾害加重,导致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在近30年的国内外大地震中,桥梁破坏均十分严重,桥梁震害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均给桥梁抗震设计以深刻的启示。在以往地震中城市高架桥或公路上梁桥的墩柱的屈曲、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剪断、钢筋裸露断裂等震害,桥梁防震越来越受到各国工程师的重视。 地震形成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 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对简支梁,连续梁等梁式体系,必须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阻止梁的横向位移。 2.对悬臂梁和T型刚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阻止上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出现横向相对位移的构造措施。 3.对活动支座,均应采取限制其位移、防止其歪斜的措施。 4.对简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震中落梁,如采用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以及将基础置于可液化层一定深度等措施。 5.对于桩式墩和柱式墩,桩(柱)与盖梁,承台联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桩或柱身的最大配筋。 6.对于砖石混凝土墩台,应考虑提高墩台帽与墩台本身以及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的抗剪强度。 7.桥台胸墙应予加强。在胸墙与梁端部之间,宜填充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毛毡等。 8.砖石、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级使用。 9.不论为梁式桥、拱桥尽量避免在不稳定的河岸修建,并应合理布置桥孔,避免将墩台布设于在地震时可能滑动的岸坡上的突变处。 10.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主拱圈采用组合断面时,应加强组合截面的连接强度,对双曲拱桥应加强肋波间的连接。 11.大跨径拱桥不宜采用二铰和三铰拱。当小跨径拱桥采用二铰板拱时,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措施。 12.砖石、混凝土腹拱的拱上建筑,除靠近墩台的腹拱采用三铰或二铰外,其余铰拱宜采用连续结构。 13.拱桥宜尽量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 14.刚性地基烈度为9度时,或非刚性地基烈度为7度时的单孔及连拱桥与端腹孔,均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包括加长拱座斜面,设置防落牛腿以及将主拱钢筋伸入墩台帽内。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提要:措施,抗震,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对结构构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强处理,通常称为抗震措施。各国的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桥梁结构,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对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在构造上予以加强;②对结构各部加强整体联结;③对梁式桥,要在墩台上设置防止落梁的纵、横向挡块,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件;④加强桥梁支座的锚固;⑤加强墩台及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配筋,提高结构的延性;⑥对桥位处的不良土质应采取必要的土层加固措施;⑦须特别重视施工质量,如施工接缝处的强度保证等;⑧在重要的大桥上,必要时需采用减震消能装置,如橡胶垫块,特制的消能支座等。

桥梁抗震复习题汇总

复习题 1.地震动的三要素? 答:地震动强度(振幅、峰值),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 2. 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和E1地震E2地震是什么关系? 答:基本地震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 3.地震按照成因、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的远近等的分类;一些有关地震的术语含义。 答:按照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 按照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照震中距的远近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 4. 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各种波的速度对比? 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波速较快,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较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100-800m/s。 面波 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沿波前进方向做椭圆反时针方向运动。 振幅大,在地表以竖向运动为主。 乐浦波:传播时,类似蛇形运动,质点在地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

5. 地震动、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动:也称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震动。 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 就称为地震波。 6.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 的关系。 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用Ml表示),定义为: 在离震中100Km处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 动位移(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值,即 Ml=lgA 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 联系与区别:对于一次地震而言,震级只有一个,烈度则随着地点的变化而有若干个。一般来说,震中的烈度最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 越低。 关系:Ml=1.5+0.58I0(震中烈度) 7.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答:包括震源、传播介质与途径、局部场地条件这三类。 8.地震烈度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区分的? 答:按地震烈度表的标准进行区分 主要依据是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器物的反 应等。 9.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有哪些现象? 答:地裂缝、滑坡、砂土液化软土震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