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_1994_2006_王锦慧

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_1994_2006_王锦慧
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_1994_2006_王锦慧

2008年第4期N o .4 200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 i chuan U niversity (So cia l Science Ed iti on)

总第157期

Su m N o .157

收稿日期:2008 02 04

作者简介:王锦慧(197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与金融理论。蓝发钦(1968-),男,福建上杭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资本市场。

金融研究

基于DEA 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

王锦慧1

,蓝发钦

2

(1.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北京100024;2.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200062)摘 要:提高效率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之前进行的改革虽然也提高了银行效率,但仅是外延规模效率的提高,成本、配置和纯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股份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银行成本、配置与技术效率;我国商业银行对投入要素的事后有效利用的能力较强,但对投入要素成本事前的控制及对投入要素优化组合的事前规划能力较弱。

关键词:商业银行;

DE A (数据包络分析法);成本效率;配置效率;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6 0766(2008)04 0094 08

银行效率是衡量银行业经营情况及其功能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能充分体现银行业的投入产出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随着金融业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要适应新条件下的竞争,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效率来提高竞争力。四大国有银行在股改的推动下,整体银行效率有没有变化,怎样进一步提高效率?这些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银行效率实证方法的相关综述关于银行效率研究的方法,最早用财务指标来计量,银行财务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其经营效果的好坏,例如:资本收益率,托宾的q 值(市场价格减重置成本)等。但是,q 值并不能阐释效率变化的原因,所以,现在银行效率主要采用的实证方法是前沿效率法。所谓前沿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概念,效率前沿面由样本中最佳机构或其组合构成。Bergber 和H umph frey [1]

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将前沿效率分析分为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参数估计法有三种方法:随机前沿法(SFA )、自由分布法(DFA )和厚前沿法(TFA )。非参数估计法无

需估计前沿生产函数的参数及函数具体形式,一般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 )和无界分析(FDH )。DE A 方法首先由Farrell [2]

提出,他将微观层面上的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价格效率和综合效率(即成本效率)。Berger 和H umphrey 的研究表明:在用前沿效率分析方法研究存款金融机构的122个案例中,有69项研究用的是非参数估计法,其中62项采用的是DEA;60项应用了参数估计法(有的研究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法),其中24项用的是SFA,20项用的是DFA,16项用的是TFA 。可见没有一种为各方普遍认可的方法。但在样本容量小、多投入产出变量的情况下,DEA 的方法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研究中国银行业的效率问题采用DE A 的方法更适合。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对我国银行业的效率问题,用DE A 方法进行银行效率评价起步较晚,研究的内容大多数集中体现在用DEA 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测算。杨宝臣等

[3]

较早利用DEA 方法选取绝对评价指标,对我国某市农业银行进行了绩效评价,建立了有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吻合。秦宛

94

王锦慧,蓝发钦: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2008年第4期

顺、欧阳俊[4]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1997-1999年间的效率进行测度后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低下,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情况尤为严重。但总体上,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在不断提高。赵旭等[5]用DEA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1993-1998年间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证明,以前的效率测度指标 资产收益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的效率,应该采用多输入、输出的模型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其结果才更为准确。适当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有利于我国国有银行效率的提高。我国国有银行相对外国银行来讲,绝对规模并不算大,但就在现有规模、服务与管理技术条件下,其有效经济规模比现存规模小。赵旭、凌亢[6]用DEA测量我国商业银行1993-1998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结果证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银行的效率。汪新艳、夏德根[7]的DE A分析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朱南等[8]引入DE A超效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进程。从国内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用不同的计量银行业效率的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作了初步的研究。就DE A的方法而言,大多学者只是定量分析了中国不同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而对成本效率及配置效率则少有研究。一家银行只有同时达到技术效率前沿和配置效率前沿,我们才认为这家银行运行是有效率的,所以国内现阶段只偏重研究技术效率,不免有些片面。因此,本文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五方面,对我国银行效率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变量的选取

(一)DE A模型

DE A方法由Farrell[2]首先提出,后由Cha m es、Cooper和Rodes[9]发展为CC R模型; Banker[10]等放宽固定规模回报(CRS)假设,建立可变规模报酬(VRS)情况下的效率估计模型(BCC模型)。

1.规模报酬不变的C RS模型

假设有n家银行(决策单元),每家银行都有m个投入变量和s个产出变量,

其中,X j=(X1j,X2j,X3j, ,X m j)T 0,j=1, n

Y j=(Y1j,Y2j,Y3j, ,Y sj)T 0,j=1, n

即其分量非负且至少有一个是正的。

m in - ( T s-+e T s+)

s.t. j X j+s-= X0

j Y j-s+=Y0

j 0,s- 0,s+ 0,

=(1,1,1 ,1)T R m,

e=(1,1,1 ,1)T R s

为阿基米德无穷小

CRS模型是最基本的DEA评价模型,该模型用于评价DMU的纯技术和规模的综合效率,即为总技术效率TE(Techn ica l effic iency),反映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企业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或给定产出情况下企业投入最小的能力。 为该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指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X0表示第j0个D MU0投入向量, Y0表示第j0个D MU0产出向量, j为相对于D MU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0个决策单元D MU j的组合比例,s-,s+为松弛变量。

其经济含义为:(1)当 =1且s-=s+=0时,则称DMU0为确定性DEA有效,即在这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0已达到最优;(2)当 =1且s- 0或s+ 0时则称DMU0为确定性弱DE A有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对于投入X

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

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3)当 <1时,DMU为非确定性DEA有效。

2.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

m in - ( T s-+e T s+)

s.t. j X j+s-= X0

j Y j-s+=Y0, j=1,j=1,2, ,n

j 0,s- 0,s+ 0,

=(1,1,1 ,1)T Rm,

e=(1,1,1 ,1)T R s

为阿基米德无穷小

VRS模型用来测度的是当规模报酬可变时,被考察企业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规模效率

9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57期

衡量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即纯技术效率PTE (pure techn ica l efficiency )。其经济含义为(1)当 =1,称D MU0为弱DEA 有效。(2) =1

且s -=s +

=0时,称DMU 0为确定性DEA 有效。

3.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SE (Sca l e effic i e ncy )反映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收益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银行的规模效率等于该银行的总技术

效率与其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即 *= */ *

4.成本效率

成本效率CE (cost efficiency )是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投入要素价格因素总投入最小的情况,即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它是一个能综合反映银行经营能力的指标。求解成本效率的基本模型为:

M i n m

i=1

p ij 0x 0

i

s .

.t m

j=1

x ij j =x 0

i ,i=1,....m,

m

j=1y rj y rj0,r=1,...,s ,

j 0,j=1,...,n s 0

i 0,

i=1,...,m

上述模型中有n 个决策单元DMU j ,

y i 为决

策单位L 的产出向量,x i 为投入向量,Y 为所有决策单位的产出矩阵,X 为所有决策单位的投入矩阵, 为待估计的由投入量及产出量权重组成的n 维参数向量。p ij0表示决策单元D MU j0中输入向量i 的价格;x 0i

表示在决策单元D MU j0中现有技术约束条件下以及产出水平和投入价格下使成本最小的投入量。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产出Y i 及投入价格p ij0一定时,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求出使总投入最小的投入向量x,i 成本效率(CE )的值为最小总投入与实际总投入的比。

5.配置效率

配置效率AE (A ll o cative effi c iency)反映给定投入价格时企业以适当比例使用各项投入的能力。其值等于成本效率与技术效率的比值,即AE=CE /TE 。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选取1.变量选取

用DE A 方法评价银行效率的关键在于选择输入、输出指标。对银行投入及产出进行定义的常用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生产法(PA )、中介法(I A)和资产法(AA )。本文对DEA 模型中投入产出项目的确定采用了资产法与中介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力(银行的员工人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和存款(短期存款、短期储蓄存款、长期存款与长期储蓄存款之和);产出包括:贷款(各项贷款合计)、证券投资与利润(税前利润总额)。此外,考虑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接近国有银行,模型选择投入导向,即评价在给定现有产出水平下的投入最小化。

如前模型显示,计算银行成本效率时必须知道投入变量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是对职工的平均工资支出和其他福利支出。但由于数据限制,本文以经营费用总额代替职工工资和其他福利支出总额(因为就现有数据看,职工工资和其他福利支出占经营费用的大部分)计算人均经营费用来表示劳动力价格。固定资产的价格是以一

年花在固定资产上的费用除以固定资产额来表示,本文以每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与固定资产原值之比表示固定资产费用。至于存款价格,

由于中国银行存款的主要支出是利息,所以本文以利息支出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表示存款价格。

2.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研究样本期间为1994-2006年共13年。研究的样本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共计14家。其他股份制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这些大银行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整个银行业的状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 中国金融年鉴 、 中国统计年鉴 等。

三、中国银行效率实证结果分析本文运用Lindo6.0软件求解所涉及的DE A 线性规划问题,分别计算中国14家大银行1994-2006年的总平均、四大国有银行平均以及股份银行平均成本、配置、技术、纯技术与规模效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先分析1994-2006年13年间中国银行业总体效率状况与特征,然后将银行总体效率分解为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两部分进行分析。通过对国有银行与股份银

96

王锦慧,蓝发钦:基于DEA 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2008年第4期

行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中国银行效率的具体性状,并试图在分析中发现中国银行在成本、配

置、技术、纯技术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业总体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表 1994-2006年中国14家银行总平均效率表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CE 0.424190.451850.575160.569240.605770.578800.616270.595650.658830.521990.549230.660490.68653AE 0.433860.452480.583380.593450.629720.591160.648260.619810.705020.544460.585090.694930.

70739TE 0.977690.998610.985910.959210

.961980.979090.950650.961010.934490.958730.938720.950450.97051P TE 0.985640.998640.993090.978610.971600.994650.987150.992590.987960.997890.988860.999761.00000SE 0.991930.999980.992770.980170.990100.984360.963020.968190.945880.960750.949290.950680.97051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6年各期;中国统计年鉴1994-2006年各期。

1.从上表可看出,在整个样本期间我国银行业总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均高于成本与配置效率水平。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银行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有效利用投入要素的能力要高于成本控制能力,也高于投入要素优化组合的能力。另外,我国整个银行业成本与配置效率的波动要大于技术、纯技术及规模效率的波动,说明我国银行在成本控制及投入要素优化组合方面的稳定性弱于对已投入要素有效利用的稳定性。由此可知,我国银行普遍强于投入要素的事后管理,而对投入要素的事前控制和优化则是管理方面的短板。另外,相对低的配置和成本效率也是我国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的一种反映。

2.从整个样本期间看,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呈上升趋势。在1997年前配置效率与成本效率基本重合,但在1997年后配置效率要高于成本效率。根据上文对配置效率与成本效率的定义可以得出,1997年以后我国银行在投入价格一定、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各种投入要素优化组合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与国有银行逐渐减员,更多依靠先进的银行设备办理日常业务等措施使总投入成本不断下降有关;成本的控制能力提高方面相对较慢,这部分与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人工工资刚性上涨、硬件设备投入加大致使固定资产价格上升有关。但也不能否认这种状况与我国银行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弱有关,因为控制自身成本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要比从总量上调整资源配置大得多,所以成本效率1997年后在配置效率之下。这说明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效率的提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国有银行今后应该在成本控制方面下硬工夫,才能真正与国际一流银行竞争。

3.我国银行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

规模效率在样本期间基本稳定,只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缓慢下降趋势。

(二)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1.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图1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成本效率比较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4-2006年各期,中国统计年鉴1994-2006年各期。

图2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配置效率比较

从以上两图可看出国有银行及股份银行平均的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曲线整体性状大体相似,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效率都是衡量在给定投入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条件下最小投入与实际投入

9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57期

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配置效率更偏重于计量不同要素之间的合理组合,使总投入最小);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在样本期间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银行配置效率与成本效率都对银行有显著的影响,且配置效率高于成本效率。因此我们将这两种效率一起分析。

(1)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银行配置效率均比成本效率高,说明样本中各家银行的配置效率在各投入要素优化组合方面的能力强于成本控制能力,这与整个银行业的成本与配置效率的关系相符。

(2)股份银行的成本与配置效率在样本期间均比国有银行高,这再一次印证了我国股份银行在成本控制以及各投入要素优化组合方面的能力比国有银行强。这与大多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国有银行在成本控制及各投入要素优化配置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银行的成本与配置效率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自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银行,1995年颁布 商业银行法 开始的一系列银行改革与金融开放政策提高了我国国有银行及股份银行的效率。

(4)从国有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的曲线来看,国有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的增速在1997年到1999年有所放缓,这与1997年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无关系。缓慢的国企改革导致国有银行在1999年形成了占其总产20%的不良贷款,这严重影响了国有银行的成本与配置效率。而股份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在1997年到1998年后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说明股份银行资产风险管理较好,与国有企业关系涉入不深,贷款受政府影响较小,所以受到国企改革滞后及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深。但股份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在1998到1999年急剧下降,这与国内出现的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宏观经济状况和政府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关。另外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银行的成本与配置效率在2002-2003年间都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而后逐渐呈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自2002年起中国各银行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使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核算与国际标准一致,这使许多以前没有在账面上反映的不良贷款浮出水面,从而使各家银行的成本与配置效率显著下降。随着2002年以后对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的加强,各家银行逐步将以前遗留的不良贷款通过各种手段消化吸收,又使银行整体的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稳步提高。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贷款质量是影响我国银行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是提高银行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

2.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图3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技术效率比较

(1)股份银行的技术效率在1994-2006年间总体来说高于国有银行,股份银行中技术效率最高的是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历年技术效率值均为1;国有银行中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历年技术效率值平均为0.9971。股份银行历年效率的均值为0.9722,国有银行历年的均值为0.9415,说明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股份银行技术效率的波动性比四大国有银行小,说明股份银行的管理水平比较稳定,不太受外界经济状况及管理人员变动的影响。国有银行效率在1995年到1996年间与2001年到2002年间出现明显的下降。1995年 商业银行法 出台,正式标志着我国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人民银行原有的商业银行业务完全剥离给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能。这一重大的银行改革措施对中国银行业的震动很大,特别是对国有银行的影响更大,改革效果显现在1996年到1997年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迅速提高到股份银行的水平。其后由于上面提及的国企改革滞后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持续下降,2002年到2003年间达到最低点。与其对成本及配置效率的影响相比较,显然国企改革问题和亚洲金融危机对国有银

98

王锦慧,蓝发钦:基于DEA 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2008年第4期

行技术效率的影响要比对其成本与配置效率的影响要深远得多,说明我国银行技术效率受外界的影响更深。

(3)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纯技术效率的比

较分析

图4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纯技术效率的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仅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像其他效率指标一样出现股份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的情况,而是交替出现一者高于另一者的情况。从纯技术效率的定义来看,这表明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股份银行效率并不一定高于国有银行效率。具体变化可分三段:其一,自1994年到1997年国有银行纯技术效率低于股份银行,而且1995年后两者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1995年商业银行改革虽然从总体上提高了技术效率,但主要是通过提高银行的规模效率而达到的(这一点在下面对规模效率的分析中可得知),而不是通过提高纯技术效率达到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1995年商业银行的改革主要是外延式的改革,而并非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内涵效率,即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这说明1995年的改革是不彻底的,这也从客观上要求日后我国银行的更深一层的股份制改革应切实从提高各银行自身效率出发,彻底解决我国银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股份银行效率的下降趋势出现得比国有银行相对较晚,从1996年开始到1998年结束,结束的时间也相对较晚,而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下降的原因也和1995年银行体制改革有关,只不过是股份银行对于政府相对独立,而且1995年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有银行,所以对其影响相对缓慢,是先影响国有银行,然后再通过国有银行对其产生影响,而且股份银行的产权明晰,管理相对完善,所以对其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其二,从1997年到1999年国有银行的纯技

术效率稳步提升,在1998年甚至超过股份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这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了比较严厉的管制,对银行、证券实行分业管理,剥离了银行从事的大量非银行业务,大大降低了国有银行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国有银行自身的管理效率。其三,1999年以后,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纯技术效率波动相对平稳,而且国有银行纯技术效率2002年以后居于股份银行之上,说明我国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切实提高了国有银行自身的效率。

(4)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规模效率的比较

分析

图5 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纯技术效率的比较

从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规模效率比较图中可以看出,股份银行的规模效率在样本期间基本上都比国有银行高。从绝对规模来说,国有银行的规模远远大于股份银行,但从实证的结果得出,国有银行并没有出现规模效应,反而有时出现规模递减效应,即规模扩大效率反而下降。而股份银行虽然规模小,但呈现规模递增效应,说明只要股份银行规模增大,其综合效率就会提高。这与Berger 和H um pher 对美国银行效率的银行规模与效率两者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他们研究发现规模最大和规模最小的银行效率最低,而中等规模银行的效率高。国有银行规模巨大,并没有出现人们通常认为的规模递增效应,反而出现规模递减效应。这说明对于相对垄断的银行业来说,也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规模大的银行更需要良好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其规模优势。

另外,从规模效率的波动性上看,国有银行规模效率的波动性大于股份银行,说明国有银行的管理水平不稳定,有的年度如1996年到1998

9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57期

年、2002年到2006年能够发挥其规模优势,提高效率;有的年度如1995年到1996年、1998年到2002年规模效率就呈递减的趋势,这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系,而且规模效率受到危机的影响与技术效率相近,受影响的时间较长,一旦发生危机,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恢复(如不良贷款的消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规模越大,不良贷款规模越大,恢复的时间越长。从近期来看,2005年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显著提高,这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成果的体现。

四、结 论

1.在整个样本期间,我国银行业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水平均高于成本与配置效率水平,且我国整个银行业成本与配置效率的波动要大于技术、纯技术及规模效率的波动。这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银行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有效利用投入的能力要高于成本控制能力,也要高于投入要素优化组合的能力;而且前者的稳定性也要低于后者。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银行普遍强于投入要素的事后管理,而对投入要素的事前控制和优化则是管理方面的弱项。

2.我国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在样本期间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对稳定,略有下降。

3.除纯技术效率外,我国股份银行的效率在样本期间均高于国有银行,这与大多数国内学者研究结果相同,说明产权是影响我国银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可以提高国有银行效率。

4.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配置效率高于成本效率,这说明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优化投入要素组合方面的能力要强于成本控制的能力,部分原因是改变投入要素的比例比控制投入要素的成本更容易进行,这说明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效率的提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国有银行今后应该在成本控制方面下硬工夫,才能真正与国际一流银行竞争。

5.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1995年商业银行改革虽然从总体上提高了技术效率,但主要是通过提高银行的规模效率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提高纯技术效率达到的。这说明,商业银行的改革主要是外延式的改革,而并非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内涵效率,即纯技术效率的提高。这说明1995年的改革是不彻底的,这也从客观上要求日后我国银行的更深一步的股份制改革,从提高各银行自身效率出发,彻底解决我国银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2005年后我国国有银行各效率的普遍提高则说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找到了效率低下的原因,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总体上讲,股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比国有银行强,而且受外界影响较小。所以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曲线波动相对较小。这也说明股份银行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应对风险和变化的水平比国有银行强。

参考文献:

[1]BERG ER A N,HUM P HR E Y D B.E fficiency of fi nanc ial i nstituti ons:Interna ti ona l survey and directi ons f o r f uture re

sea rch[J].European Journa l of O pera ti ona l R esearch,1997,98:175 212.

[2]F arrellM J.T he m easure m ent o f producti ve effic i ency[J].Journa l of the R oya lS tatistical Soc i ety,Ser i e A.1957,120:

253 81.

[3]杨宝臣,刘铮,高春阳.商业银行有效性评价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1999,(1).

[4]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

[5]赵旭,周军民,蒋振声.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华南金融研究,2001,(2).

[6]赵旭,凌亢.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J].决策借鉴,2001,(4).

[7]汪新艳,夏德根.DEA方法在四大国有银行经营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2003,(12).

[8]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2).

[9]C HAM ES A,COO PER WW,RODES E.M earing the e fficiency o f dec i sion m 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 l o fO pera

tiona l R esearch1978,(2):429 44.

[10]BANKER R D,C HARNES A,COO PER W W.Som e m ode ls for esti m ati ng techn ical and sca l e i neffi c ienc i es i n data en

ve l op m en t ana l ysis[J].M anage m en t Sc i ence,1984,30(9):1074 92.

100

王锦慧,蓝发钦: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2008年第4期

An Efficiency St udy of Chi nese

Co mm ercial Banks fro m1994 2006Based on DEA

WANG Ji n hu i1,L AN Fa qin2

(1.So ft w are M anagem ent College,Co mmunicati on U n i ve rsity o f Ch i na,Be iji ng100024;

2.Co ll ege o f F inance and Statisti cs,East Ch i na N or m al U 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 t:To i m prove effic iency is the core issue o f t h e bank i n g refor m i n Ch i n a.Th is paper is engaged on an e m p irica l effic iency study concern i n g the cos,t allocati o n,technique,pure technique and scale of14Chi nese co mm ercial banks over the peri o d fro m1994to2006by m eans of DE A(Data D evelopm entAnalysis)for t h e first ti m e.It dra w s a conclusion that t h e renovation of Ch i n ese co mm ercial banks before the shareholding syste m refor m has i m pr oved greatl y the ex tensive sca le efficiency o f these banks,yet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cost,allocation,and techn ique have no t been ra ised re m arkab l y;then the shareho ldi n g syste m refor m ca m e to enhance the cos,t allocation,and techn i q ue effic ienc ies of China s'state-o w ned co mm erc i a l banks.Further m ore,the capab ilities of Ch i n ese co mm erc i a l banks are very str ong when m aking ex post effic ient use of i n pu t facto rs but rather w eak w hile concern i n g the ex ante contro l of these factors and pr ogra m o f t h e ir opti m um co m b i n ation.

K ey w ords:Co mm erc ial bank;DE A;Cost effic iency;A llocation efficiency;Techn i q ue effic iency

(责任编辑:慧 宇)

(上接第81页)

The Foiled Civilian Nuclear Coope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 he I ndo US Nexus

Z HANG L i

(Institute o f Sout h A sian Stud i es,S i chuan U niversity,Chengdu,S i chuan610064,Ch i na) Abstrac t:W ith t h e escalati o n o f I ndo U S strateg ic relations,the burgeon i n g c i v ili a n nuclear cooperation bet w een the m has beco m e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 and fi e rce debates concerning the ir o w n nati o na l i n terests have been aroused i n both countries.Faili n g to reach nati o na l consensus,N e w De l h i dec l a red a unilatera l freeze o f the deal i n October2007,m arki n g a v isi b l e se t b ack i n its interaction w ithW ash i n g ton as w ell as the co m p l e x ity of the I ndo US nexus.Desp ite the transient d ifficu lties i n th is m a j o r issue,to boost the bilatera l strateg ic partnership re m a i n s the centerpiece o f the ir respective d i p l o m atic and security agendas in the foresee able future.

K ey w ords:India;The Un ited S tates;C iv ilian nuclear cooperati o n;N ational consensus;Indo US relati o ns

(责任编辑:慧 宇)

101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一)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一)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四)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信息不对称,且存在向审计机关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 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优势,审计人员处于信息不完全占有的劣势,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的矛盾。因此,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将给审计人员的判断、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如,近年审计发现的商业银行为完成业绩掩盖不良贷款,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真实的问题,审计人员只能对这一问题定性分析,而很难掌握商业银行全部不良资产的真实数字。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营销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营销策略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可以肯定,竞争的结果将是对客户市场的重新分割。因为,对21世纪的银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资产概念,而是客户概念,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掌握了市场和未来,谁就掌握了财富的源泉。鉴于外资银行在加入WTO两年后即可为公司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如何加强公司客户的营销,巩固并拓展公司客户市场份额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实行差异化服务,牢牢抓住现有优质客户 当前,银行业普遍认同一个“二八定律”,即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而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之一就表现在如何寻找这20%的客户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上。国外银行普遍投入了较大的人力。财力,模拟和预测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贡献度。客户忠诚度,并且大都建立了数据仓库,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很容易地找出这20%的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相比,我们对客户

的评判还只停留在静止的、片面的、主观的水平上,还不能对客户作出动态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和准确、高效的选择,这样就导致我们对客户的服务只能是大众化的,而非个性化的。例如,当一个客户向银行提出贷款利率下浮的要求时,银行可能在这单笔贷款上亏本,但却可能在其他业务上赚钱,但是由于银行对该客户使用金融产品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优质客户,因而不敢轻易作出决定,这样就影响了服务效率。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将导致“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可能会投向服务更好的外资银行,加上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客户基础薄弱,资金实力有限,基于对市场和竞争的分析,他们肯定会考虑走“精品”路线,通过电子化手段。产品创新和技术含量高的金融品种千方百计地来挖掘我们的优良客户,能够创造80%利润的客户流失了,剩下来的是一些劣质客户,我们的盈利能力就会被削弱,因此,新形势下的公司客户发展策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细分客户,对优质客户实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导方向,各省将经营情况良好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日趋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无论从产权、公司治理和竞争对象都与前身农村信用社完全不同,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应对区域内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进行有效的体制建设和机制转换,如何克服自身弱势,在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各家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为何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身已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乐观: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其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一级法人,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小于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和效率影响较大。二是银行业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在陆续进驻,使其所在城市的金融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有一个飞跃,同时各家金融企业都在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将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方式产生影响。三是农村商业银行都是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从经典的营销学理论而言,SWOT分析是一个普遍运用且科学性较强的分析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情况: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以矩阵的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分析与定位,并制定相应战略。因此,从金融市场形势与营销学定位分析理论,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既有科学性,也有必要性。综合二者,进行SWOT分析,可以说实际操作意义较强,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对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金融资产和负债 B、一般商品 C、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 答案:D 2、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股份制银行 B、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高利贷性质银行 D、封建主义银行 答案:C 3、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答案:C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A、借款 B、发行债券 C、各项存款 D、资本 答案:C 5、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资产 B、负债品 C、所有者权益 D、资本 答案:B 6、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有()。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款项 C、存放同业款项 D、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答案:A 7、商业银行获取短期资金最简单的办法是()。 A、同业拆借 B、向央行再贴现 C、证券回购 D、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答案:B 8、对银行选择盈利资产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成本概念是()。 A、利息成本 B、资金成本 C、其他成本 D、可用资金成本 答案:A 9、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盈利性 D、效益性 答案:B 10、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存款业务的变化 B、存贷款业务的变化 C、租赁业务的变化 D、代理业务的变化 答案:A 1、下列英文缩写错误的是(、)。 A、银行一揽子保险(BBC) B、错误与遗漏保险(E&O) C、经理与高级职员责任险(D&O)

D、商业综合责任保险(CGL) 答案:A 2、中国人民银行于(、)公布了我国第一份《反洗钱报告》。 A、2003年1月 B、2005年7月 C、2006年3月 D、2007年8月 答案:B 13、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个月。 A、1 B、2 C、3 D、6 答案:D 14、保证人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15、出口保理融资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应收账款到期日后()。 A、70天 B、80天 C、90天 D、100天 答案:C 6、不属于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特点的是()。 A、呈高发态势 B、作案手段明显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4,2012 (CumulativetyNO.47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信贷市场营销理念将受到巨大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掌握顾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意见,从而为农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王 霆 (山东邹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邹平 256200) 【摘要】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信贷市场开拓难度大,资本监管手段不足等发展现状。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更新服务观念,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强化市场营销理念,进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提高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农村 商业银行 信贷 营销 Times Finance 173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1.银行风险的界定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

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升服务水平成为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基础。尽管各家银行对服务已经给予高度重视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服务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其服务水平的提升仅仅依靠硬件的完善远远不够的。各银行在服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改善 一、背景 服务是商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高质量的服务能给银行带来高附加值。客观地说,目前银行的服务与十几二十年前的状态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已经通过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等各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提升银行业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在银行产品、功能同质化状况下,服务成为各家银行获得比较优势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体制、发展战略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不多,而且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没什么竞争可言,所以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声誉。 最让我心寒的是近期在我家乡高州所发生的一件事:老人叫邓某芳,高州市新垌 镇新德村人,今年69岁,事发前中风,“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邓家为了给老人治病,打算将老人存折里的3万元钱取出来。开始,邓某芳的儿子邓汉林带着邓某芳的户口本、两张身份证(一代证姓名为“邓某方”,二代证姓名为“邓某芳”)。由于办理存折所用的是一代证,与二代证有一字之差,于是,信用社工作人员让邓汉林去村里开证明,证明

二者为同一人。 然而,当邓汉林将村里开具的证明拿来时,信用社又以当地派出所没有盖章为由拒绝了邓的取款要求。无奈,邓汉林又到当地派出所盖章。从派出所回来后,信用社工作人员问邓要取多少钱,邓告知3万,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邓汉林,“邓某芳要亲自来信用社。”最终,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僵持之下,老人当场死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折射出来的却是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已经到了不能不改进的时间点了。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 1在服务文化方面。(1)服务意识不够强,对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员工对客户服务的自觉性不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偏低。(2)缺乏内部营销的意识。在拓展业务和日常运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不能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能形成合力。 2、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三声服务”、“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形式,但总体看层次比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对优质客户、存款大户的服 务特别优先,但对普通客户态度冷淡。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服务手段创新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没体现自己的特色,力度还不够。 3、在服务质量方面。(1)往往将服务质量改进作为一种规划,一项运动,一项权宜之计,过后又打回原形。(2)过分强调技术质量而忽视功能质量。服务质量是由顾客感知的质量。它包括技术/结果质量和功能/过程质量。前者是顾客在服务过程结束后的 “所得”。后者是顾客接受服务的方式及其在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体验。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取决于顾客所预期的质量和所体验到的质量之间的差距,而不仅仅是服务结果。(3)服务流程烦琐、服务效率不高。员工业务不熟练,执行制度不严,侵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业务办理烦琐;以规章制度为保护牌。而不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4)对服务投诉的认识与处理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对由于机器故障、程序升级、规章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客户投诉,处理不及时,损害了银行形象。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例子,正是这

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浅析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 杜 峰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从现实角度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效率的主要构成因素因素,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有关规模效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的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商业银行 规模效率 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都迅速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是否经济,其经营规模是否具有经济效率,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商业银行规模效率概述 所谓规模效率,是指银行是否在最节省成本的状态下提供产出,即当银行在扩张存款、贷款或资产时,其单位成本的状况。如果产出的增长高于成本的增长,则一该银行处在规模效率状态中,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出水平,银行可以更有效率地经营;如果产出的增长低于成本的增长,或者说,成本的降低将一导致产出更快地降低,则该银行处在规模无效率状态中;如果产出的扩张所引起成本的增加没有变化,则该银行处于常数规模效率状态。 产业经济学家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效率和规模无效率。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效率;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不存在规模效率。 二、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成因分析 规模效率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3个方面。 首先,从提高收入方面而言,规模较大的银行享有更高的声誉,从而也就更容易开展业务,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实现管理分工和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也需要规模。规模较小的银行,因管理人员绝对数量少,每个人承担多项管理工作,专业化分工不强,因此效率不高。规模较大的银行则可以按照最优组织结构,设立专业化的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通过合理分工,承担专一的管理任务,从而有利于经验累积,也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其次,规模较大的银行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白动化、数字化改造和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时,可以在更大的业务规模上进行分摊,从而降低成本。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办公系统的使用,也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降低平均管理成本。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学的发展和完善,银行产品推陈出新。由于技术日益复杂,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产品开发后,只有在大规模产品上进行分摊,才可能有利可图。而且,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大银行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也更容易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从而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在“脱媒”的外在环境下,大银行依靠其完善的信息网、多样化的融资手段以及良好的信誉,在获取资金时比小银行具有更大的优势。2004年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根据内部评级结果来计提资本,而采用内部高级法所需计提的资本比低级法和外部法都少,从而可以节省资本。从资产组合而言,规模较大的银行的贷款更容易进行组合以降低风险,从而也可以少计提资本。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规模较大的银行可以节约资本成本,从而使大银行获得了更优越的竞争条件。 最后,银行规模越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所面对的债权就越多,所有债权同时提取存款的可能性也越低,银行面临挤兑的可能性也越低;另一方面,规模越大的银行面对的债务人越多,贷款的风险也就越分散,从而增强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研究 银行是否存在规模效率是银行业效率研究中最早提出的问题。1954年,Alhadeff对加州210家银行1938一1950年的经营绩效采用财务比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他最早提出银行业存在递增的产出规模效率和递减的成本规模效率。1969年,Bell和Muephy 运用边际分析技术,对不同规模银行的成本弹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银行成本规模效率的存在。1981年,Benston,Hanweck和Hum-phrey等人从单一银行制和分支机构银行制的比较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论都证明银行存在明显的规模效率,即银行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在某一点后停止下降并逐步上升。有关银行规模效率研究的大部分文献都认为,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平坦的U型,这说明中等规模的银行比大银行和小银行更具有规模效率。银行可以通过在更大规模上分摊固定资产投资和巨额的营销费用而降低单位成本;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更多的资本以降低单位资金成本;也可以通过资产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相应减少银行风险资本准备,从而实现财务上的规模经济。20世纪90年代,小型零售银行的出现以及大量银行购并事件使规模效率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Tseng(1999)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规模经济的研究表明,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在1989一1991年间存在规模无效率,而在1991一1994年间则具有规模效率,并且工资成本与贷款成本对总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1990年,Tichy对小型零售银行进行研究,他提出,购并对银行成本和收益效率的影响不同。1997年,Akhavein提出,购并提高了银行的成本效率。 总之,理论与实践都证明,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超过了一定规模则表现为规模无效率。所以,规模效率研究的另一个任务,就是确定何种规模对银行业最具有规模效率,即u型曲线中的规模效率点在何处。遗憾的是,正如Humphrey(1990)所指出的, (下转第128页) 114 Times Finance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近年来,农商行的经营绩效受到了普遍关注。杜邦分析法,作为一种利用若干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关系来综合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经典财务分析方法,也已普遍为国内外公司所使用。本文从适用于农商行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入手,选取江苏某农商行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到影响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因素是权益乘数的结论,最后为改善该农商行的经营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 鉴于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结合农商行实际,将传统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模型稍加变形,得到如下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选取及相关说明 本文以创立于2011年的江苏某农商行为例,所用数据来源于其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本文主要采取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来评价其经营绩效,即 (二)盈利指标分析 本文?⒋幼芴搴鸵蛩亓酱蠓矫娑愿门┥绦?2010至2012年度的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总体分析 根据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将净资产收益率(ROE)做如下简单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ROE)= 资产收益率(ROA)×权益乘数(EM)其中,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后净÷总资产 权益乘数(EM)=总资产÷权益资本 经计算,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初步分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呈“V”字形,其中2010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的最高值相比,该农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在2011年时下降了3.18%,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29%的小幅上升。同时,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呈倒“V”形,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相比,该农商行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在2011年时上升了0.29%。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04%的轻微下降。相比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的“V”字形,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却正好呈相反的走势。 2.因素分析 (1)税负管理效率 税负管理效率是税后净收入与税前净收入之间的比率,

某农村商业银行年度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报告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年度经营及风险状况分 析报告 ⅩⅩ年,面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我行按照宏观调控和监管要求,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根据“调控总量,优化个量”的原则,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创新支农服务手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各项业务保持持续发展,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ⅩⅩ年运行基本情况 (一)存款变化情况 截止ⅩⅩ年12月31日,全辖各项存款余额为107.35亿元,比年初上升16.3 亿元,同比多增1.2 亿元,增长17.91%,完成省联社目标任务的102%,完成我行年初任务的74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80.17 亿元,比年初净增13.67 亿元, 同比多增0.77 亿元;对公及其他存款余额为 27.18亿元,比年初上升2.19亿元,同比多增0.43亿元。影响存款的主要因素是: 个人储蓄存款增长较为稳定,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是目前股市、房市低迷老百姓的投资意识偏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城乡居民对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较为谨慎,存款仍是老百姓传统投资的首选,且农村乡镇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市场。

对公存款增长泛力。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偏紧, 结算帐户上的资金滞留的时间和金额较少,严格执行了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后派生存款很少;其次是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控制和压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性存款的下降。 分析2013年的存款形势主要增长点是个人储蓄存款,城乡居民和在外打工人员工资收入、个体私营业主的经营收入等资金相对集中回笼和逐步实现,增加了储蓄存款的来源。但由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形势无明显回暖迹象,导致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等中小企业的资金仍然较为紧张,对公存款有下降的趋势。 (二)信贷投放情况 信贷规模和结构:今年来,我们始终确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稳步推行贷款营销,序时完成贷款指标。止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774473 万元,比年初增加126239万元,增长19.48%,其中:农户贷款达27.47 亿元,比年初净增2亿元,公司类贷款余额到达39.79亿元,比年初净增10 . 3 4 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2%。 (1)涉农两个不低于指标(不低于当年贷款平均增幅、不低于上年涉农增量)。止年末贷款达到77.45 亿。年初贷款余额64 . 8 2 亿,余额增长12 . 63 亿,贷款当年增幅 1 9 . 48%。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并对上述职能履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原则,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监管评估。 第二章组织架构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八条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应根据本银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条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条监事会对本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审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高级管理层应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履行职责,确保内部审计资源充足到位;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

商业银行客户标签体系构建知识讲解

银行客户标签体系构建 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运营模式。数据在呈现出海量化、多样化、传输快速化和价值化的变化趋势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营销策略和服务模式。商业银行“通过产品与服务争夺客户”的背后是一场暗流涌动的数据战。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信息地图等词汇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视野,银行在客户营销、客户关怀、风险监管、业务运营等方面,有关数据分析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精细。 这也反映了商业银行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的转型思路,即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实现战略转型,依托客户服务渠道和大量交易数据的优势,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体验、适应新时代市场竞争的“数字银行”。 在此过程中,如何在银行内部以及所有可能记录客户信息的互联网、各类商户系统中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以ZB计的海量数据中获取并筛选有价值的关联信息,是对所有商业银行的一大挑战。而通过构建客户标签,实现快速精准营销,则是商业银行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 一、何为客户标签 给客户贴标签是大数据营销中常用的做法,诸如“商务人士”、“育婴妈妈”、“在校学生”、“奢侈品粉丝”等客户标签早已在互联网企业中建立,借助客户标签,互联网企业可实现基于网页设计的广告、营销活动的精确推送。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尝试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洞察客户行为、喜好,给客户“打”上各种类型的标签。 合理准确的客户标签的背后是银行对客户全方位信息的深入理解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可以发现哪些潜在客户对营销活动响应度高;哪些客户接受新产品困难,只钟情于传统业务;哪些客户信用度低、风险高或存在欺诈可能。准确勾勒客户轮廓需要结合银行内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外部公共数据等多维度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后获得潜在客户知识,并依据业务目标对客户进行分类细化,采用类自然语言方式对客户进行描述。如客户标签“手机消费达人”=统计周期[当年(自然年)01月01日至今]+渠道偏好特征[通过手机银行渠 道办理业务]+服务偏好特征=[缴费交易笔数≥4]+交易对手特征[支付宝商户]。一个客户标签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客户特征的集合,构成集合的特征也称为业务特征规则,是表达客户标签规则的原子组成。 二、客户标签体系的构建 对商业银行而言,基于客户特征集合形成的客户标签有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个,这些标签在构建时的业务目的和适用场景各有不同。随着应用标签的场景越来越丰富,商业银行也会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客户标签体系。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 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从2009年上市银行

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2017年12月

目录 一、风险管理概述 (5)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架构 (5) 2、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化建设 (7) 3、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职业化风险管理队伍 (7) 4、推动风险管理的定量化 (7) 5、将风险管理纳入考核体系 (8) 二、风险管理框架 (9) 1、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10) (1)风险管理委员会 (10) (2)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 (11) (3)审计委员会 (12) (4)薪酬与提名委员会 (12) (5)战略与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 (12) (6)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13) 2、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委员会 (14) (1)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 (14) (2)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15) (3)授信管理委员会 (15) (4)不良资产管理委员会 (15) (5)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16) (6)投资决策委员会 (16) (7)金融创新委员会 (17) (8)责任认定管理委员会 (17) (9)考核管理委员会 (17) (10)招标采购委员会 (18) 3、总行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主要部门 (18)

三、信用风险管理 (18) 1、授信业务风险管理 (18) (1)贷前调查 (19) ①调查环节 (19) ②人员设置 (20) ③信用评级 (20) ④抵质押物 (21) (2)贷款审批 (22) (3)贷款发放 (22) (4)贷后管理 (23) ①贷后检查 (23) ②风险预警 (23) ③贷款分类 (24) (5)不良贷款的管理 (26) (6)不良贷款的核销 (26) 2、资金业务风险管理 (27) 四、操作风险管理 (28) 1、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控制/缓释 (28) (1)操作风险的识别 (28) (2)操作风险的评估 (29) (3)操作风险资本计量 (29) (4)操作风险的监测 (30) (5)操作风险控制/缓释 (30) 2、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撑 (31) 五、市场风险管理 (32) 1、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 (32) 2、市场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撑 (33) 六、流动性风险管理 (33)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