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史讲座笔记

蒙元史讲座笔记
蒙元史讲座笔记

蒙元史讲座笔记(李治安讲授)

蒙元史(绪论)

蒙元的历史特点:

1)首次由少数民族完成的大一统王朝。在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前,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族政权南北对峙,甚至疆域远超南方,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等等,但都未能统一中国。元帝国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

2)疆域广、民族杂、国祚短,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对西藏首次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西伯利亚也进入了元帝国的版图。西域少数民族大量迁徙进入中原,汉族与各民族更加融合,契丹、女真消失,而回族产生。蒙元虽然号称世界帝国,但持续时间很短,如果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算起(1206——1368年)有162年历史,如果从忽必烈灭南宋算起,不到90年。

3)形成了世界帝国及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征服,空前绝后,波及到欧洲中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涵盖了当时所有的文明区域,是一个前全球化的雏形。

4)唐宋历史变革后的特殊过渡。唐末宋初,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城市功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明中叶到清,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元朝是两次社会变革的过渡时期。元朝是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课堂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会不到百年而亡?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2、近代元史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1)清代时期,元史是一门显学。因为满清要学习蒙元的统治经验,治理边疆。钱大昕、赵翼等都有很多建树。

2)民国时期,王国维、陈寅恪、陈垣都对元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抗战期间,元史研究开始衰落,主要是汉族对异族的排斥心里。抗战后,北大历史语言所派出四位青年学者与伯希和学习蒙元史,把考据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很快。这些学者的再传弟子,又通过努力,使得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成为蒙元历史研究的中心之一。

4)二十世纪后期,元史研究又有所发展和革新,主要是考据法与社会科学法的融汇。

3、基本史料和参考书: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时期的历史;《圣武亲征录》:记录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历史;《元典章》:元朝官府公文汇编;《通制条格》:元朝律令的选编条文;《元史》,明朝修编,评价不高,但本纪、志很真实,近乎实录。《新元史》只能作为参考书。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波斯和元朝的历史,它的前两卷基本写蒙古历史,参考价值很高

《史集》

《多桑蒙古史》:信息量很大,内容丰富,有助于快速了解蒙古历史

《蒙古史略》:

《蒙古社会制度史》:提出了游牧封建制的说法,见解独到

《元朝史》:中国人韩儒林花费10年时间写作而成,是国人

《中国通史简编》《元史三论》:“三论”是探马赤军、色目人回回人、马可波罗来华问题的论文集。这是世界蒙元史的前沿问题。

二、成吉思汗与大蒙古国的诞生:

1、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

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的蒙古室韦部落,13世纪初,从呼伦贝尔西迁到斡难河、秃兀剌河、怯绿连河的三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并在此崛起。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之子,幼年坎坷。20岁左右,决意逐步复兴孛儿只斤氏。先向克烈部的王罕和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借兵三万,打败蔑儿乞惕部的脱脱,重新聚拢部族,1189年被推选为乞颜部的可汗。后与札木合不合,发生十三翼之战,没取得胜利。1201年与金合作,击溃了札木合部落联军,1202年,攻灭塔塔尔部,报父仇,成为漠北蒙古的首领。1203年,攻灭克烈部王罕。1204年,攻灭乃蛮部的太阳汗。蒙古各部被统一在成吉思汗的旗下。

1206年,在斡难河源头举行忽里台会议,铁木真被拥戴为成吉思汗,意为海洋或天,立国号也客蒙古兀鲁思。其政治制度建设主要有:

1)设置九十五千户(有说一百多),千户是军事、行政、生产单位,千户长是那颜长(长官),主动降服的用原来的。千户长之上设两个万户;

2)组建万人怯薛护卫军,即禁卫军,伺卫、出征、掌管宫廷事务。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世代为怯薛长官,其下还有执事;

3)创建蒙古文字,从塔塔统阿得知畏兀儿字刻于印章之上,开始用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蒙古体共同形成的文化标志;

4)任命大断事官札鲁忽赤,分管户口和司法,相当于汉地的国相,为最高行政司法首长;

5)制定扎撒,即法律、训令,早在1203年就制定了一些扎撒,后编成大扎撒;

6)分封子弟,封其四个兄弟在大兴安岭一带,称东道诸王兀鲁思(封地);封四个儿子阿尔泰山一带,术赤为、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称为西道诸子兀鲁思;东西之间为大汗所直辖。大汗统领六十左右千户,其余三十多千户有诸子和诸弟统领。分封在

第四课:南攻金、夏与发动西征

(1)千户制度、怯薛制、分封制度的完成,成吉思汗的战争机器也就形成了。蒙古的对外政府,1205年,成吉思汗所限率军超略西夏遍地,而后,对西夏的军事征服有四、五次,规模也越来越大,目标改为称臣、内属、征调等。知道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前,仍亲临围攻西夏过度的前线,并部署实施屠城和灭亡西夏的战略。

(1)对金朝的进攻大体上有四次,野狐岭和居庸关大战是成吉思汗以少胜多的主要战役,迫使金朝迁都汴梁。

(3)成吉思汗军事征服业绩最辉煌和最残酷的,是在西面的中亚、西亚和东欧。这就是有名的“西征”。成吉思汗的商队被花剌子模被杀掉了成为了导火线,成吉思汗断然决定报仇,花剌子模的一些重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成吉思汗发动的西征是游牧民族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军事征服。

(1)成吉思汗的评价和探讨:成吉思汗对汉地和西夏多是空前的抄略和对文明的破坏。成吉思汗征服各国的过程中,杀戮无数,抵抗者多屠城,对文明破坏严重。对蒙古族、蒙古国家、蒙古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无愧为杰出的草原帝王和新兴的蒙古族领袖。对汉地和其他地区来说,成吉思汗又不可避免地充当了先进文明的破坏者和毁灭者。成吉思汗堪称世界级一流的军事家,他的骑兵闪电袭击、迂回包抄等战术,在世界军事学上有重要的贡献。对中西交通来说,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是东西方版图、文化连成一片,东西穿行的道路畅行无阻。野蛮的征服杀掠背后,隐藏着蒙古草原游牧文化与汉地农耕文化的对立、隔阂、冲突们,以及蒙古父权制军事封建国家对外扩张掠夺属性。总体之说,是毁多誉少。但是,对东西方的交融贡献很大。没有成吉思汗就没有蒙古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军事上建树更大,闪电战、迂回包抄等战术非常先进。起辇谷,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埋葬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都埋葬在漠北起辇谷,不

封不树。

第五课:从窝阔台到蒙哥汗

从窝阔台到蒙哥汗:

1、窝阔台的业绩: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术赤老大,管狩猎,是金帐汗国的创始人;察合台管法律,是察合台汗国的创始人;拖雷是幼子,协助成吉思汗管理中央兀鲁思的事务,按照蒙古人的习俗,他有权继承家产;察合台负责整个汗国军事和政务,为人宽厚。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监国三年,在察合台的支持下,窝阔台继承了汗位,在位十三年,主要功绩有:

1)1235年,建都哈拉和林,又利于统治大蒙古汗国;

2)设置站赤,即驿站,以便于政令传递和交通联络,共设37站,便于政令传递;

3)初定赋税科敛,百者取一;打井养畜,仓廪救灾;

4)布置探马赤军,从各个千户,百户挑选出精锐,组织一支军队,刺探军情,镇守各地;

5)实施“长子出征”和南下灭金;

1235年,命拔都(术赤长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率军西征钦察和俄罗斯;1232年,窝阔台和拖雷攻占金朝南京汴梁,决战三峰山,灭亡金朝。

2、窝阔台对汉地的政策的改变

1)听从耶律楚材建议,保留农耕文明,设十路课税所,征收税赋;

2)设置汉地万户侯,实现间接统治管辖;

3)改列地分封为五户丝食邑制,五户出一斤丝给郡王等,其余还得上交中央;

3、负面影响:晚年重用回回人奥都剌合蛮在汉地扑买课税,即包税,造成民怨沸腾,此人还排挤耶律楚材,使其不得志,抑郁而终;窝阔台嗜酒如命,赏赐无度。

2、贵由汗的短暂统治:

贵由是窝阔台的长子,窝阔台曾制定皇孙失列门继承汗位,但其死后,六皇后脱列哥那监国称制五年,将汗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贵由。贵由主要做了四件事:1)惩办脱列哥那监国时期的宠臣法提娜、奥都剌合蛮;2)追究斡赤斤.铁木哥(窝阔台的小叔叔)阴谋篡位事件;3)重用父亲的老臣,如镇海;4)秘密亲征钦察汗国的兀鲁思君主拔都,不幸在征讨途中病死;

3、刚明雄毅蒙哥汗:

大汗即位

1.大汗指定

2.势力大的得

在窝阔台即位之初,召开忽里台会议,商定汗位在窝阔台系子孙内传递,但是贵由汗突然去世,使得汗位的继承又出了变数,拖雷系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拖雷虽已去世,但其家族势力最强,又有术赤长子拔都支持,拖雷的长子蒙哥被拥戴为第四位大汗。蒙哥汗在位期间,主要做了几件事:

1)追究拒绝忽里台会议和阴谋篡位的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王公官僚,黄金家族内部争斗更剧烈了。

2)强化汗权,驭下甚严;

3)将窝阔台系宗亲西迁到原封地以西;

4)完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继续扩张。固定行断事官一职,类似于丞相。派忽必烈征南(江南),旭烈兀征西(波斯)。

蒙哥固守蒙古旧俗,喜好占卜之术

第七课: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

三、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

1、自请唯掌军事:忽必烈是蒙哥的兄弟,在第二次忽里台会议上负责会议秩序,为蒙哥登上汗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蒙哥下旨,漠南军事民政由忽必烈总管,姚枢建议其唯掌军事,忽必烈上奏蒙哥被准。同时接受木华黎国王的后代巴度鲁的建议,将军事据点从甘陕一带迁到北京一带,俯视中原,可控天下。于是,忽必烈命刘秉忠修建开平城(元上都)。

2、金莲川开府:忽必烈在开平城招募了大量的汉族精英出谋划策,学习中原文化。这些人才大体可分为邢州术数家群,刘秉忠为首、理学家群、金源文学群和经帮理财群,还有一些宗教僧侣、王府侍卫等等,组成了一个商讨治理汉地的幕僚集团。以汉法治汉地获适当变通蒙古旧俗。这对忽必烈今后的政策方略、社会支持和官员准备有重要的影响。

3、远征大理:大理国(南诏国)在唐宋时期是与中原并立的王朝。出征前姚枢建议忽必烈不要乱杀人,1253年忽必烈经临洮分三路直逼大理,12月包围大理,派使者劝降不得,下令攻城,当晚就攻下大理。忽必烈特免杀掠,没有屠城。后复活大理国王段兴智,安抚其觐见蒙哥,并以其影响招降大理各部,其后大理仍由段氏治理。

4、以汉法治邢州、京兆的试验:

搭剌罕是蒙古人封给有功的低级贵族的爵位,享有一定的特权和豁免权。邢州的搭剌罕是启昔礼和八答,曾救过成吉思汗,所用官吏只知索取,民众流离失所,税赋收不上来。这两人只好请求忽必烈整顿吏治,忽必烈任用自己人兴办铁业、印制纸钞、整顿驿站、惩办不法官吏,效果非常明显。京兆是1253年蒙哥给忽必烈的封地,其下属想在京兆修建府邸,被忽必烈阻止。同时设立官府衙门,官吏关中川陕等地,设立宣抚司:总理民政,总管陕西汉中;从宜所:军需转运;行部:财政。兴办学校,劝农薄赋。深得汉地贵族士大夫的认可和拥戴。

5、阿兰答儿钩考:忽必烈的改革受到蒙古旧贵族的反对,也引起蒙哥汗的猜忌。指责忽必烈的罪证有两条:中土诸侯民庶翕然归心;王府诸臣多擅权为奸利事。1257年,蒙哥汗派阿兰答尔、刘太平钩考京兆、河南财赋,实际上是对忽必烈的一次大整肃。编列了120条罪证,对忽必烈手下大肆拷问.姚枢劝忽必烈带上家属子弟觐见蒙哥汗,主动言和,二人和好,蒙哥汗下令停止钩考,但也削夺了了忽必烈的军权

笔记

姚枢(1201~1278)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金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霸都鲁,元世祖忽必烈任为元帅,屡立战功,元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武靖”

四、兄弟阋墙与忽必烈建元朝:

1、蒙哥汗征宋:

1)三路征宋:1259年,蒙哥汗命阿里不哥和皇子玉龙答失留守和林,东路军由诸王塔察儿统帅,主攻襄樊,西路军由蒙哥亲率进攻川蜀,南路军由兀良哈台率领,经广西贵州进攻潭州(长沙),计划于1260年会师潭州(长沙)。

2)蒙哥猝亡:1259年阴历二月,蒙哥汗在重庆钓鱼城遭到殊死抵抗,到七月,瘟疫大起,兵力大减,蒙哥汗也在攻城中中弹猝死。

3)忽必烈统兵攻鄂州:塔察儿围攻襄樊七日不得而撤兵,蒙哥汗大怒,撤掉其兵权,启用忽必烈统兵。1259年秋季,突破淮西,准备渡江,此时蒙哥猝死的消息传来。全军举丧,继续南下,包围鄂州(武汉),战斗激烈,相持不下。兀良哈台已到潭州,忽必烈决定2议和北归。

2、议和北归:南宋宰相贾似道遣宋金见到忽必烈称愿意称臣纳贡,忽必烈权衡利弊,为腾出时间与阿里不

哥争夺汗位,同意议和,回兵北上。

3、开平称汗:1260年3月,忽必烈撤兵江北,带少数亲信返回开平。当时,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蒙哥的旧部和皇子玉龙答失、长子阿速台均拥立阿里不哥继承汗位。忽必烈到达开平后,迅速召开忽里台会议,与会的有西道诸王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察合台孙)、只必帖木儿(窝端子,窝阔台孙);东道诸王有塔察儿(斡赤斤子)、也孙哥(哈撒儿子)、忽剌忽儿(哈赤温孙)、爪都(别勒古台孙)、纳邻合丹(哈赤温孙);此外还有一些成吉思汗功臣的后代,忽林池、纳陈驸马等,拥戴忽必烈称汗。但缺少漠北拖雷系的支持。

五、兄弟操戈与平定李璮之乱

1、兵戎相见:1260年四月阿里不哥在和林安坦河也召开忽里台会议,与会的有诸王代表性更广泛,地位更显赫,尤其是拖雷系和西道诸王。如蒙哥长子阿速台、幼子玉龙答失,察合台孙阿鲁忽,塔察儿子乃蛮台、只必帖木儿弟也速等等。阿里不哥的优势,1.驻守和林、2.忽里台会议支持人数多而且身份重要。忽必烈的优势,1.排行第二、2.军功显赫、3.漠南势力强大。这样出现了两个并立的大汗,秋冬之交,忽必烈派兵击败阿里不哥部队,封锁了和林粮道,都城大乱,阿里不哥弃城西逃。后来,阿里不哥派人假意谈和认错,忽必烈放松警惕。阿里不哥趁机占领和林,并威逼开平,忽必烈亲自上阵,与阿里不哥在和林南部昔木土交战,大败之。同时在秦陇战场也击败了阿里不哥的拥趸浑都海和阿兰达尔。1264年7月,穷途末路的阿里不哥南下归附忽必烈。这一年,改年号至元。

2、平定李璮之乱:山东东南部益都军阀李全的养子,反复无常。1262年,趁忽必烈亲征阿里不哥的时候,起兵反叛,联络各地汉世侯响应其号召。忽必烈调动蒙古军和汉世侯合围李璮于济南,几月后,李璮弹尽粮绝,被全军歼灭。

六、忽必烈附会汉法与朝廷之争

1、建年号、国号、定都、朝议:从成吉思汗到蒙哥采用十二生肖纪念,从忽必烈开始采用汉人的年号纪年,1260年5月1日,忽必烈采用中统为年号。十年后,建国号元。1263年,定都开平,即为元上都,1264年8月,定燕京为中都,后改为大都,和林被废弃,改由宣慰司管理,使政治中心移至漠南。1269年,命刘秉忠、许恒定朝议。

2、劝农桑,办学校:1)兴办农桑水利:1261年设立劝农司,多用汉人;至元七年1270年设立大司农司,张文谦为司农卿(中书省左丞),并以劝农的成绩评定官员的政绩,为升迁任用的考评指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篇 第一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对读书的方法,培根说得比较抽象,没有说出那些书应该如何?他只是提醒人们,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 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 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细嚼烂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我的精神之中。初次的阅读经典,可能给你的感觉 就像一盏很小的路灯,照亮你的脚下,光圈也不见得范围很大,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又 会迎来第二盏路灯……一盏盏路灯延续到未来的路上。 等到走过漫长的道路,远离你熟悉的环境时,你若是回头遥望,尽管是山重水复,烟 雾迷茫,但你会从心底里发现第一盏路灯的意义。 培根进一步的提醒很有必要,“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 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他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 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不过,这里原则的话说了 一大堆不行,对实际的操作没有意义,按照我的观点,只能选择简洁、便捷。 要我的做法便是选读古诗词,浏览的可能是小说,精读的,就是那些有一定思想意蕴 的著作,如《蒙田随笔录》、《培根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理想国》、《叔本 华随笔》、《尼采随笔》、《西方哲学史》等;还有《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幽梦影》、《菜根谈》等等。 读书的问题,有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问题在书中 无法解决,只能在书外化解。培根的阅历,使他谈读书有了更厚的底子,更广阔的视野, 谈吐就变得非常精妙,“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第二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就像一本字典,当你有什么烦事和闹心事时,就可以向它请教,它不仅 会帮你解忧,还会教你走正确的方向,以摆脱困难的纠缠感受《培根随笔》(读书心得)。 这本书主要谈论了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种生活琐事和一些政治问题,点出了这些事的特 点和问题所在,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错误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 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书上面说的去做(除个别小错误以外),那么人间也就变成世外桃 源了。这本书适合各种人群阅读,而且都会受的启发。启发我的文章很多,因此我在这 里只略举一二,以简略的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感《谈报复》这篇文章说得对,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进行报复,还情有可原。如果用卑鄙狡猾的手段报复,则——用原文的话说——不得好死。但是在全文中,有这么 一句话我不认同:如果一个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凶恶而作恶,那又如何?充其量仅像荆棘刺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注会讲座”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3月28号 7点到9点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化楼1205会议室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报告人姓名:叶陈刚 职称:教授 部门:好会计教育注册会计辅导《审计》主讲教师 三、学术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注册会计师备考攻略中央民族大学讲座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1、会计师的选择。 会计师需要能静得下来,并且喜欢会计,喜欢做帐计算。 2、会计师职业待遇 会计就业方向-进退自如,空间广阔。 主要有国企外企、会计事务所,公务员,高校教师, 内外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好,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证比较认可, 公司财经助理:审计经理,招聘更加注重拥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人士。 会计事务所:英语水平较高,有机会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或者税务所等工作, 金融理财:薪酬丰厚的金领职业。 国家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良好的职业(财税) 认证服务:发展潜力远大的职业。 高级财会人员:财务总监。 3、会计的职业规划 会计的专业学习:在学校学习阶段。 会计经验积累:毕业后1到3年阶段。 会计职业发展:3到5年职位升迁,工作相对稳定。 会计职业稳定:收入较高。变动谨慎。 职业创新生涯:高级管理职能,控制智能,协调职能。 4、注册会计(CPA)的内容 《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并且介绍了相关知识。 5、其他一些报考相关事情 五、报告体会 2012年3月,我们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回头看看,我们已经从去年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三年级的毕业生。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一年中,我们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

韩国蒙元史研究概述

韩国蒙元史研究概述作者:〔韩〕崔允精 蒙元时代可以说是最具世界性及种族文化多元性的时代。由于蒙元时代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关,蒙元史研究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所以,目前许多国家学者都从事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研究。 对韩国学者来说,蒙元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韩国先人留下来的有形或无形的遗产中保存了不少有关这一代的史籍,例如,《高丽史》、《高丽史节要》、《朝鲜王朝实录》等官撰史书。另外还有,《益斋乱藁》、《拙藁千百》、《圆鉴录》等高丽末年一些官僚文人僧侣的文集,以及《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龙飞御天歌》、《东文选》、《东国兵鉴》等典籍和族谱、碑文、文书等。在这些史料中保存了不少不见于其他记载的重要历史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些史籍的价值,至今尚未有人作出全面检讨。 韩国史学界对有关蒙元史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以蒙古入侵和在蒙元支配下的高丽以及丽元关系为中心进行的从韩国史视角出发的研究。长期以来,在研究蒙古入侵时期高丽社会以及朝鲜社会方面,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韩国历史过程中所出现的蒙元史研究的成果,由于基本上继承了传统时代的记述,相对集中在出于民族主义观点的对蒙抗争史、朱子学接受问题为中心的非蒙古的汉族文化课题上,只是附属于韩国史研究中的一部分。因此,对于研究大蒙古国以及研究元朝历史贡献不是很大。 第二,真正的蒙元史视角的研究。在第一代韩国蒙元史研究者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高柄翊先生。他在二次大战以前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受到日本蒙古史研究的影响。他的《伊斯兰教徒与元代社会》一文,可以说是韩国这个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该文和其后发表的《元代的法制》、《丽代征东行省的研究》等,迄今为止,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奠定韩国东洋史学基础的金庠基,以及在研究北方民族史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的李龙范先生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有代表性的学者。丽元交流史成为20世纪60年代研究的一个主流,这与当时的民族主义觉醒有关。1965年11月拥有约30名会员的东洋史学会正式成立,对韩国蒙元史研究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0年代,最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出现了第二代学者。如金贵达、金种圆,还有专门研究丽蒙交流史的周采赫、研究蒙元时期军事制度的南相亘。另外还有吴贞爱、郑仁在等。 80年代的研究者同前辈相比,比较容易吸收海外的研究成果及材料。这个时期重要的学者,有从研究蒙古幼子继承制度而获得硕士学位的孙贤淑,研究元代汉人士大夫追求新问题新意识的李玠奭,专门研究蒙元制度史的柳在成,另外,有金九镇、高昌锡等。这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周采赫以研究洪福源一家而开始,80年代以后在蒙元史的领域发表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元朝官人层研究》(1986)一书,可以说是韩国史学界研究蒙元史以来的最大成果之一。 90年代以前,韩国从事蒙元史研究者除了汉文材料以外,大多不能直接阅读域外史料的原文,因此在史料利用及翻译方面都有种种问题,导致其研究颇有局限。这种情况在90年代前后大有改善。一些留学欧美并掌握了研究蒙元史所必需的语言知识的学者,从事教学活动并培养了一些学生。比如,专门研究中亚史的学者金浩东除了培养学生以外,还翻译有关古代蒙古史的重要史籍,为韩国蒙元史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学习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柳元秀以翻译《蒙古秘史》等著作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朴元吉掌握了古代蒙古语,这使他因对成吉思汗帝国的研究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最近,宋京根在埃及以《蒙古对东部伊斯兰世界的侵略(1206-1258)》一文而获得博士学位。从此有了利用阿拉伯文史料进行研究的人才。这说明韩国蒙元史学界对于蒙元时代的各种文献史料已具备了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 1990年12月,周采赫、南相亘、朴元吉等首倡成立蒙古秘史学会,他们定期举行研讨会或者到蒙古进行实地考察。后来,这个学会发展成了韩国蒙古学会。他们创办《蒙古学》、《韩国蒙古学术研究》等杂志。与此同时,韩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也使韩国蒙元史研究的环境大大改善。韩国檀国大学开设了专门的蒙古学科也有特别的意义。另外,蒙元史相关的研究者,或者研究高丽时代的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有增加的趋势。 下面,分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人物、对外交流史等几个专题对韩国蒙元史研究作一简述。

中国经典杂文随笔集

中国经典杂文随笔集 人生路上总有坎坎坷坷,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来就是迎接挑战的,苦难只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调味剂,也是必经的过程,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优美杂文尽在这里。 中国经典杂文随笔集1 创业有些日子了,一路走来,有喜悦,有不安,有泪水,有心酸,但是回忆很美。创业开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我告诉自己“如果我的人生注定坎坷……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李晓杰把酒倒满歌词)”因为有梦。 从小就励志,我要离开我们的山区再也不要回来,不是它不好,而是这里都是语言暴力,它实现不了我的梦。我的人生不能因碌碌无为而痛苦和悔恨。我的梦想就是到贫困山区,让那些有梦的孩子不因没钱而受限,还有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我,唯有创业,才能实现梦想。而创业需要的也许太多太多。但是我想只要坚持做下去,终究会成功。 首先,正确的认识自己。我见过成功的人,但是见过失败的人更多,其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是我们很多人成功的路上一堵墙。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高估自己,也不要看轻自

己,不自我设限,也不做别人口中的自己。也不要被别人表面的华丽所迷惑,每个人牛逼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也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也许别人的明天你高攀不起。要耐得住孤独,经得起外界的诱惑。 第二,目标+行动。确定目标,然后脚踏实地。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水中帆的船随风飘摇。你要去何方,梦想在哪里,什么时候要实现,目标必须细划,并且要做出相应的计划,然后脚踏实地去做。 第三,学习+改变。停止不前是因为停止了学习,然后陷入迷茫不能自拔。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形像,改变内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如果我们的形象不好是没法吸引相应的人的,只有把自己变优秀才能遇到更好的人。不学习就没法改变,时常反思知得失。学习也是抗压的过程,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学会沉淀自己。 其次,坚持。失败总有原因,但成功只需一个理由就够了。曾听别人演讲:“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任何一个行业,做下来都不容易,宁可五年做一件事,也不要一年做五件事。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一生做一事,不成为行家也会成为庄家,不要在成功的路上迷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竹子用4了年。仅仅长了3cm,而第五年开始疯狂生长……所以,前期都是在扎根。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福楼拜曾说:“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 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 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

学术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思路、提高创新能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每年学校都邀请很多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在研一研二两年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老师的学术报告或讲座,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专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所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指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学术活动为我呈现了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同时也为我在学术、生活上的困惑提供了解决思路,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报告包括:Qi Tian教授关于图像检索和分类的报告、David Suter 教授在图像、视频和三维数据的匹配、分割和配准领域的介绍、顾乃杰教授关于软件脆弱性检测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算法优化的学术分享等。这些学术报告与我本人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十分相关,通过听取他们的学术综述、聆听他们的学术心得,我对这些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了宏观上的了解,包括目前图像检索领域的经典算法、所使用的鲁棒的特征、三维数据配准的基本流程、三维数据分割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等,这使得我在阅读文献时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总体发展和各分支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此外,我也从他们分享的实验过程中的小故事里得到了启发,知道了科研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所有的数据、实验、创新性都并非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在我后来的科研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做到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投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学者们带给我的正面影响。 李硕彦教授的“数学与工程的对话”系列讲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教授享有“网络编码之父”的美誉,是代数交换理论创立者,也是martingales of patterns的发明人,同时在随机过程领域也卓有建树。我至今仍记得李教授报告的时候对自己学术领域的热爱和充分理解,他对自己领域的知识点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那些平时看起来晦涩又高深的定理和公式也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在我后来阅读文献和专著的时候,每当遇到难懂的公式推导或定理证明,总会想起李教授的系列讲座。他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尝试着去热爱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这样的学习态度将让我建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定会让我受益终生。 此外,辅导员韩海雄老师关于简历制作培训的讲座、心理咨询中心赖丹凤老师关于恋爱心理的分享、钱晓伟医师关于女性健康知识的讲座等,也带给我许多收获。几位老师从学生

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蒙古史及元史研究方向) 达力扎布 一、专业简介 1986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第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了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7年开始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国民族史改称为专门史。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民族史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置以来,先后设立族别史、民族关系史、中华民族形成史等研究方向,为国家,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及教学的高级人才,成为各地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此外,还招收了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的外国留学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培养国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业务目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三年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研究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果,成为合格的专业研究工作者。此外,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民族知识,接触和适应社会,具备较强的文字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就业目标:毕业后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蒙古史、元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亦可从事编辑、出版或民族工作。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博士 四、研究方向:蒙古史及元史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首先,通过有关部门的教育及导师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其次,学好学位课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第三,重视实践,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专业基础扎实,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工作从内容上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进行,一、介绍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状况、史料和研究方法,为从事研究工作做准备。二、围绕相关专题阅读史籍及论著,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以达到借鉴和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目的,为论文选题做准备。 三、指导学生阅读与学位论文选题有关的史籍,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四、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或直接参加导师的科研任务,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七、论文撰写 第一、二学年末分别提交1篇学年论文;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不少于10万字。 八、课程设置

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 (经典读书计划)

摘要: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在此贴上自己最喜欢的读书计划,提醒自己趁有时间多读点书。试想如果此生错过了这些传世经典,那岂不是一旷世遗憾,可不想以后空悲切啊。 60本书涵盖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成功学、文学、美学等各个领域,每部作品都是本领域的集大成者,许多都是举世公认的学习其领域的最佳读本,同时在选择书目时注重其内在联系,使得60本书组合构成一份理想的一生读书计划。实施此计划,能使一个人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60本书目录 1、西方寓言的始祖 《伊索寓言》伊索 2、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孔子3、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孔武 4、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 5、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老子 6、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经典 《圣经》希伯来人 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司马迁 8、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 9、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 《神曲》但丁 10、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 《西厢记》王实甫《水浒传》施耐庵 12、包含处世权谋与智慧的杰作 《三国演义》罗贯中 13、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 《君主论》马基雅维里 14、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人 15、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 《西游记》吴承恩 16、成就事业的大学问 《菜根谭》洪应明 17、探索心灵与世界的距离 《蒙田随笔全集》蒙田 18、世界文学最辉煌的殿堂19、骑士风尚的飘逝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0、便览古文发展的最佳范本

《古文观止》吴楚才,吴调侯 21、不会做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孙洙,徐兰英 22、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3、徜徉在幻想的天空 《格林童话》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 24、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 《吉檀迦利》泰戈尔 25、精神在现实与梦境中的徘徊 《变形记》卡夫卡《红与黑》司汤达 27、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28、梦回美好的童年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29、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30、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昆虫记》法布尔 31、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茶花女》小仲马 32、文学大师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 33、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 《物种起源》达尔文《悲惨世界》雨果 35、生命的攀锢与放逐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36、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 《悲剧的诞生》尼采 37、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 《曾国潘家书》曾国藩 38、心理描写的完美巨著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39、人类心灵的旅途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40、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 《鲁迅全集》鲁迅 4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43、清新与华美的交响曲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 44、随心轻扬的爱与才华 《志摩的省》徐志摩 45、一代文学的辉煌体现

成吉思汗的陵墓之谜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 大汗陵寝今安在?!宁夏退休地质工作者王景武通过四十年的蒙元历史研究和实地考察,近日大胆而自信地对外宣布:成吉思汗陵寝就在宁夏贺兰山插旗口。 今年63岁的王景武是一个执着的蒙元历史迷,曾当过特种兵、干过地质工作,四十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成吉思汗陵的探寻。大量地通读蒙元史书史料,探访走遍了与成陵有关的中外地区,终于发现了成吉思汗埋葬地点的秘密。 据记者了解,按照习俗蒙古“汗”都是密葬,地面无迹可寻。这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蒙古民族埋葬习俗是在人将死时把依托人灵魂的最后离开人体的一口气吸附到驼毛上。据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灵魂的驼毛,现供奉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陵。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均已发现,唯独成吉思汗和元皇陵成迷。分析史书有关记载发现,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回避。而此后的文献,记载或是简单、或是错误、或是撰史者有意遮掩,多是语焉不详,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假象丛生。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扑朔迷离。 由于成吉思汗和蒙古军队曾征掠亚欧40多个国家,所以传说中埋藏着无数宝藏的成吉思汗陵墓一直为世人所苦苦寻觅,目前仍是一无所获。就是最近20多年间,这种探寻活动不但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国家、有些机构甚至不惜投入、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掘地三尺进行大规模搜寻。 记者搜索查询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3年,蒙古国、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1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没有找到一座皇陵。从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也没有结果。 2000年台湾民间探险队,在蒙古国进行长达82天、1769公里的探寻,没有新的发现。随后,他们与新疆的科研人员会合,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山谷中发现了高23米、底部直径达92米的巨型石堆,一些专家认为它可能是蒙古贵由汗的陵墓。同年7月,美国“考古探险特别小组”来到蒙古国,按照自己根据《蒙古秘史》绘制的“历史地图”进行挖掘,发现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但没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

大学生听讲座心得

讲座心得 二级学院: 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讲座心得 大学四年过去了。每周五都会有讲座,在讲座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我们有机会和来自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人接触,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在校园中接触不到的事情;在学术科研讲座上,我们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学术人生的平凡与伟大;听了某位成功人士的演讲我们可能会热血沸腾,激发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回忆起第一次听讲座的确实是很痛苦的,还记得是在一教208,天气热,人又多,从头到尾我都是站着听完那次讲座,那时的感觉真的不是那么好受。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时间没有去听讲座。当我在次听讲座时,我发现其实有一些讲座对我很有帮助,我确实能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现在,在学校里,获得信息的来源有很多种,如上网,看书,参加活动,听讲座等。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获得一些信息的来源很大部分都来源网上,虽然能够上网获得很多的资料,但网上的东西其真伪还得有一定的阅历才能辨别出来,而且,在网上看的东西多,忘记的也快。 让我最有印象是赵玲玲老师的《仪态与形象训练》, 那次听讲座也是让我受益匪浅。礼仪是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关系到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形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太关心礼仪方面的知识,经常是只有在接见客人,会议等方面才会更加注重我们的礼仪方面的知识。其实,礼仪应该是一种行为习惯,不应该只是为了应对某种特殊的情况,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解相关的礼仪

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他人的眼中,自己的形象也会有所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处理事情来会更顺心,生活会更加舒服。那种临时抱佛脚,为了应对某种特殊情况而“装”出来的礼仪,往往会觉得很不日然。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礼仪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了解自己所在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礼仪知识,当然其他方面的也要有所了解。而求职面试礼仪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更是非常实用的技巧。赵老师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给我们分析各种面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赵老师更用视频的模式真实地再现面试现场,从面部表情到手部动作到肢体语言,深入清晰地解释当中的含义。最后赵老师进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现场模拟招聘,随机抽取几个同学进行一次简单的面试。 这次讲座,我归纳一下:一,提出男女正确的着装方式。套装、配饰选择与色彩搭配均以简单、大方、稳重为主,衣服的面料要选择质感好的;二,简述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时要挺胸收腹,行走时优雅稳健;三,从肢体语言方面提出建议;四,简述应聘面试时的礼仪,包括进出门礼仪、交谈礼仪、肢体礼仪。讲座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老师对男女生的穿衣礼仪、穿衣色彩的搭配以及站姿、坐姿、行姿进行讲解,还现场找了两位同学手把手的教。第二环节是进行如何化好面试妆的介绍,达到了讲座的高潮。 对于如何从讲座中获益最多,我是这样认为的:听讲座时专心听、勤做笔记其实听讲座的过程跟课堂听课大同小异,就是专心听,兼做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许守泯 (成功大学 历史学系;台湾 台南) 一、经历简介 萧启庆教授是当今海内外蒙元史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萧教授生于1937年,祖籍江苏泰兴。1955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深受姚从吾先生(1894─1970)启发。姚先生早年毕业于北大,师事柯绍忞、张相文,亦为胡适入室弟子,后来负笈德国,受到史学大师兰克(Leopold von Ranke)和班汉姆(E. Bernheim)影响,回国后结合兰克史学和干嘉考证学,研究北亚史及辽金元史。 萧教授在姚先生的教导熏陶之下,选择以蒙元史为研究领域。1959年完成学士论文《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并考进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仍跟随姚先生研习蒙元史。1963年提交硕士论文《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同年并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在哈佛大学,萧教授主要师承柯立夫(Francis W. Cleaves, 1911─1995)与杨联升两位先生。杨联升先生以博学多闻知名,其治学能以社会科学的观念设定题目和组织材料,却立足于严谨的训诂与考证上。柯立夫先生则师承二十世纪前半西方最伟大的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精通汉、蒙、满、波斯及多种欧洲古今语文,其著作以译述与考证见长。萧教授在两位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并由哈佛大学于1978年刊行,自此中外学界对元朝的军事制度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萧教授于1969年自哈佛大学毕业,先是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圣云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1974年转任新加坡学历史系。1994年应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邀约,返台任教,讲授“辽金史专题研究”、“元史专题研究”及“汉学述评”等课程。2000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2002年退休,荣聘为清华大学历史所梅贻琦荣誉讲座教授至今。 二、研究取径与重心 萧启庆教授认为元史研究有两条主轴,一为探讨元朝在中国史上的独特性,一为考察其在中国史上的延续性。前者着重横向探讨草原传统及外来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元朝制度与文化上的特色。后者着重纵向分析元朝与前后各代之异同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而萧教授的研究重心,早年较重视第一条主轴,近年来也重视第二条,但萧教授也体认到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想结合两条主轴而勾勒出蒙元时代在中国历史及北亚历史中的地位。 三、出版著作 截至目前,萧教授已经出版专书两册,联合编着三种,论文集五册,分别是:专书《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1966)、《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联合编着方面,与罗意果(Igor de Rachewiltz)、陈学霖两位教授合着《蒙元前期名人传论》(In the Service of the Khan:

蒙元时期蒙古族衣着左右衽与尊右卑左习俗

【摘要】蒙古族在室韦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一样皆着左衽式服饰,后来到大蒙国时期和元朝时期,大多服用右衽式服饰,只有少数妇女和侍女等服用左衽式服饰。文章对此衣衽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此衣衽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盛行的尊右卑左习俗密切相关。 【关键词】蒙元时期;蒙古族;衣饰;习俗 【作者简介】董晓荣: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与蒙元史 蒙古族从室韦时期始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但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蒙古族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至今犹存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风貌。其服饰虽吸收了突厥、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适合于牧猎的服饰文化,但他们根据自己世代繁衍生息的广袤草原地理、气候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文化。 一、蒙古族先民室韦人的衣衽关系 蒙古族的族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心和讨论的重大课题,并曾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孙进已先生认为,蒙古族的族源虽然有许多个,但其中的主源应该是室韦系各族,蒙古族是以室韦系各部为主体吸收其他各族的成分融合而成,蒙古之名就是从室韦中的蒙兀室韦音转而来。蒙古族的语言属蒙古语族,而古代居住在室韦以西的各族则大都属突厥语族[1][P112]。这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看法。在公元7-9世纪,蒙兀室韦还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居住,《北史·室韦传》载:“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丈夫索发,用角弓,其箭尤长。女妇束发作叉手髻。”[2][P3129]《旧唐书·室韦传》载:“畜宜犬豕,豢养而噉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被发左衽,其家富者项著五色杂珠。”[3][P5357]从上述记载得知,此时期的室韦人主要从事牲畜饲养和渔猎业等,经济活动具有游动性和不稳定性,其服饰也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以皮服为主。此时期室韦人的服饰是左衽式的,当时居住在室韦周边的突厥、契丹等族大多着圆领窄袖长袍、束腰、穿短靴等适合于游放狩猎生活的服装,衣衽皆左衽式。突厥奴隶主政权控制大漠南北后,鞑靼、室韦等部役属突厥部,居住在突厥东北,与突厥比邻。《北史·突厥传》载:“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逐水草迁徏,以畜牧射猎为事,食肉饮酪,身衣裘褐。”[2][P3287]《隋书·突厥传》载:“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恒厥处。穹庐毡帐,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4][P1864]从上述记载得知,突厥人住穹庐毡帐,随逐水草迁徏,所着裘褐皆左衽式。室韦部长期以来与契丹比邻,关系密切。《旧唐书·契丹传》载:“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城东北五千三百里,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3][P5349]后来室韦又成为辽朝的番国,受契丹文化影响颇深,在语言和风俗上有明显的共同性。《契丹国志》卷26载:“(室韦)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夏则城居,冬逐水草,有南室韦、北室韦。其俗,丈夫皆盘发,衣服与契丹同……”[5]契丹建国以后,到太宗时期,统一规定了国制与汉制的衣冠制度,与政治上实行的“胡汉分制”的制度一致。北面官与契丹人穿契丹国服。一般契丹男人的服装为“髡

代价读后感

代价读后感 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留给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每每回味起,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是拉尔夫。深爱梅吉的拉尔夫。从一开始就爱,爱到生命的完结时刻。我恨自己是一名教士,在我去天堂的那一刻,在梅吉的臂弯中,我是多么虔诚地希望一切能够从头再来,我宁愿放弃现有的一切权势与名望。不为别的,只为与梅吉长相厮守。我想起了我们最快乐的那段时光,在德罗海达,梅吉只是个孩子。在那年基兰博娱乐会和野餐赛马会上,我和梅吉来到了一个宽阔的水坑前,我转向一直紧紧地和我拉着手的孩子,弯下腰对她

说:“我没有穿披风来,亲爱的梅吉,因此我不能当你的沃尔特·雷利爵士……”。我说:“我不能让我最喜爱的姑娘弄上满鞋泥浆,对吗?”我抱起梅吉,毫不费力地把她夹在后腰上,趟过了水坑。梅吉长大后我跟她的对话再也没有这种别样的感觉。尽管我一如既往地爱着她,甚至更深。我很怀念那段时光。梅吉就像是个极需要我保护的柔弱的小生命,让我怜惜不已。从我成为教士的那天起,我就不断地为别人做弥撒,一直到最后一次为我亲爱的儿子。直到我死之前才明白,原来最需要忏悔的人是我自己。我不忠不义。不忠于教会,不义于梅吉。拉尔夫啊,知道什么叫报应了吗?我不想离开梅吉,可我必须去天堂了,或许我更应该去地狱。梅吉,宽恕我吧。我是梅吉。深爱拉尔夫的梅吉。我第一次看见拉尔夫向我走来的时候,“他那件长法衣使他显得像个古时候的人物,仿佛他不是像常人那样用脚走路,而是像梦幻中的人,飘然而来。扬起的尘土在他的周围翻滚着,在落日的最后余晖中显得红艳艳的。他似乎没注意到自己的哔叽长袍拖在尘土之中,迈步越过了我的兄弟,蹲下身来,用双手搂住我,那双手坚定、柔和,充满了友爱。‘啊!你是准啊?’他微笑着,问我。”我觉得自己的胸口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异样的感觉,那是一种……喜爱吧。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无法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一个像拉尔夫这样的花样男子。戴恩死后我告诉拉尔夫戴恩是他儿子,他哭的时候

蒙田随笔哪个译本好_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哪个译本好_蒙田随笔读后 感 【--经典手机短信】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谈起问题来,娓娓道来,显得那么亲切,好像蒙田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在你的面前,像一个知己一样,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谈。那些充满睿智的见解,如春风一般,拂过你的心田,使你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拿《蒙田随笔》中卷第十六章《谈荣誉》来说吧。我们知道一个事物在人的观念里存在着物的名称和物本身,名称是人们用来指示物的词汇。因此,蒙田指出,名称既不是物的一个部分,也不是物实体的一个部分,而只

是在物之外同物连在一起的某个东西。物本身通常保持稳定,所以它的本质不能拔高和充实,但它的名称却可以通过我们的颂扬来加以提高和充实。人类热衷于名利,而蒙田对于名利有相当冷静的认识。他感叹道:我们的内部十分贫乏,我们的本质很不完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这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做的事情。我们全都十分空虚,但我们不应该用空气和词语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们需要更加实在的东西。他说,我们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可以等我们得到最主要的东西之后再去考虑。他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欧根尼的话说,在所有的快乐中,最危险、最应该避免的莫过于别人的赞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这些哲学家更加确切地说,即使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荣誉,有头脑的人也不值得向它伸出一个手指。他相当赞同伊壁鸠鲁“过隐蔽的生活”的主张。他痛斥极端追求荣誉的哲学家卡捏阿德斯说,我感到难受的是,这种看法竟会在被荣幸地称为哲学家的头脑中产生。他说,有人为人正派只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让别人知道后更器重他,他只有在别人可能知道的情况下采取做好事,对这样的人不能期望过高。他说,正直的人做了好事会感到心满意足。表现勇敢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且这样的好处,就是培养十分坚强的内心,可以抗拒命运的任何打击……同荣誉相比,这种好处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值得我们起期望和追求,因为荣誉只是别

学术讲座心得

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 名师神采飞扬, 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我特别喜欢“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因为他内容丰富而广,为我们增加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扩宽我们的视野和涉猎。 第427讲是由肖蕾博士主讲的,他是我们学院的副教授,主讲内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自身科创能力”,分别阐述了一下内容:1.介绍我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科研平台;2.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及相关技术介绍;3.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介绍。增加了我对学院的了解,也为我的大学生活规划有了一定的帮助。 而“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429讲,由黄谷甘副教授主讲的“MIDI环境下按声调谱曲唱古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古典诗词是中国璀璨的文化精品,“诗乐合一”是传统的至道鸿教。为继承和创新往圣传统的吟诵,演讲人基于全国95%以上的方言点平声都分阴平、阳平,大多数方言区保留有中古入声的共性,借鉴、集取名家及各地吟诵调之所长,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为古诗词谱上数字简谱,再应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介、计算机技术合成数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出《基于MIDI唱诗词》的wmv视频文件,创新可视(谱)、可听(曲)、可歌诗(唱辞)、可学格律多位一体

教学新环境。能开启天聪,激活右脑,启迪智慧。概括为:唐诗宋词声律精,吟诵应觉仄与平。1235唱唐诗,平仄仄平歌中知。汉字古来平声多,阴阳分唱5(so)与1(do)。5(so)高平第一声,1(do)第二声自明。2(lai)只唱入声字,剩余上去唱3(mi)。谱成曲调配MIDI,诗如歌唱最好记。我不是个懂音乐的人,但是在黄谷甘副教授的感染下,感受到了音乐与科技碰撞出来的火花是那么的有魅力。 其实听讲座的过程跟课堂听课大同小异,就是专心听,兼做笔记。讲座笔记是讲座内容的记录,因此是具有指导作用或学术价值的,准备好一本专用的笔记本用于记录讲座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听的过程中需要与演讲者同步思维,这样才不会遗漏讲座的重点。关于讲座的笔记,与课堂讲课的专业课笔记稍有不同,最好能在页首注明讲座的时间、地点、讲座主题、主讲者个人基本信息等,其次是简明扼要地记录讲座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观点,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间,以及自己在听讲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这些学术思考的火花稍纵即逝,不管成熟与否,一定要先记录下来。

胡思庸先生教我读书之道

胡思庸先生教我读书之道 2014-05-19 082749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作者:郭双林 核心提示30年前,我曾有幸聆听胡思庸先生给我们年级的本科生授课。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又考入先生名下,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先生天分极好,能诗善文,掌教席之初曾经讲授先秦诸子,旧学底子极为深厚。其为人治学,崇尚“有所不为,文不虚发”,近代史家刘大年先生曾称赞其“纯正严谨”。我随侍先生七年,得到了很多。今日,谨将当年跟随先生读书学习的点滴记录下来,以怀念先生。 30年前,我曾有幸聆听胡思庸先生给我们年级的本科生授课。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又考入先生名下,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先生天分极好,能诗善文,掌教席之初曾经讲授先秦诸子,旧学底子极为深厚。其为人治学,崇尚“有所不为,文不虚发”,近代史家刘大年先生曾称赞其“纯正严谨”。我随侍先生七年,得到了很多。今日,谨将当年跟随先生读书学习的点滴记录下来,以怀念先生。 围绕学术研究读书 我是1980年9月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的。入学以后,虽然有时也听到任课老师们提及先生,但直到1981年秋我才对先生有所了解。当时学校学报每期出版后,都要给学生宿舍送一本,同学们往往会传着看。《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4期刊有先生的《龚自珍思想略论》一文,当时我们宿舍的同学传看后,都认为先生的文字非常漂亮。这期杂志我至今依然保留着。 大学三年级时,中国近代思想史选修课是先生和郑永福老师给我们讲的。先生先后讲了“序言”、“鸦片战争前思想界的概况”、“林则徐、魏源的维新先驱思想”、“清代经学的发展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四讲。翻看当年的听课笔记,情景历历在目,在我日后的知识构成、讲课方式和治学风格中,都深深地烙着先生的印记。 随先生读研究生期间,先生大都在家里给我们上课。当年听课笔记记录,第一次讲课时间是1984年10月2日晚上。讲授的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史料与研究著作、争论的问题三方面。对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和研究著作,先生从实用的原则出发,系统介绍了有关这一问题的主要史料和代表性著作,其中《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因是研究近代史的最基本史料,要求我们通读,起码读到1943年。中国史学会所编《鸦片战争》六册要求通读,起码将宾汉的《英军在华作战记》和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抚记》通读,阅读时要先读书后解题。对日本佐佐木正哉的《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鸦片战争研究》、《鸦片战争后中英抗争》三本资料集,强调了特点和重要性。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和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为必读书。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读第一卷,格林堡的《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可读可不读。 第二次上课的时间是同年10月30日晚上。先生要求我们汇报读书情况,并解答问题。听课笔记记录了“读书要点”和“指导要点”两项内容。前者写道:“同时看几本书,没有做卡片,数量太少”;后者写道:“读书千万要记笔记、卡片,否则过后即忘”,“读书固然要重具体事件,但不能局限于具体事件,而应该注意全面,要看得远一点,看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看来当时先生对我们的读书情况并不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