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与秦文化研究评述_田静

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与秦文化研究评述_田静
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与秦文化研究评述_田静

第22卷第1期2009年1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 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 nomics

Vol.22 No.1

Jan.2009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与秦文化研究评述

田 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西安 710600)

摘 要:1998年以来,秦始皇陵K9801陪葬坑、K9901陪葬坑、K0006陪葬坑、K0007陪葬坑陆续发掘,相关研究文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秦俑秦陵研究,从微观的名物考释到宏观的史学探索,出版了很多专著和论文,丰富了秦文化研究,使秦文化成为文化学研究中的热门学科,并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秦俑学”。本文就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秦始皇陵;秦文化;秦俑学;秦陵考古;秦陵秦俑研究

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09)01-0093-04

一、秦兵马俑引发秦文化研究热潮

1974年秦兵马俑出土以来,考古工作者及时发表了秦俑一、二、三号坑的发掘简报。再次启动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勘察,陆续发现了许多重要遗址,如上焦村陪葬墓、马厩坑、珍禽坑、官遗址、铜车马坑、石甲胄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水禽乐舞俑坑、修陵人墓地等,也及时发布了报告、简报、报导。主要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1]、《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2]和《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3]、《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4]和《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5]等。这些著作为学界提供了权威的资讯,秦史研究与秦文化研究,都由此而展开了新的篇章。

秦陵秦俑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马非百先生的《秦集史》[6],林剑鸣先生的《秦国发展史》《秦史稿》《秦史》,黄留珠先生《秦汉历史文化论稿》[7],王云度和张文立先生的《秦帝国史》[8]等,都充分利用秦陵、秦俑的出土资料,对秦的历史或专题史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研究,丰富和深化了秦文化研究。

袁仲一先生从事秦俑考古工作多年,他的著作《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9]和《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10],对秦陵兵马俑与秦陵各遗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王学理先生的系列著作《秦始皇陵研究》[11]、《秦俑专题研究》[12]和《轻车锐骑带甲兵———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现与研究》[13]359,以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对秦陵与秦俑的学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武伯纶和张文立先生的《秦始皇帝陵》[14]对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秦兵马俑、秦铜车马等,做了全面梳理,并对一些重要问题如秦陵文物的定名和价值等进行研究,提出了极有见地的观点。

1993年,秦俑博物馆组织策划的《秦俑秦文化丛书》,先后出版了袁仲一先生的《秦文字类编》《秦文字通假集释》张文立先生的《秦史人物论》《咏秦诗》《秦始皇帝评传》、郭淑珍和王关成先生的《秦学术史探颐》《秦刑法概述》、王宝玲先生的《秦陵传说轶事》、张仲立先生的《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徐卫民和呼林贵先生的《秦建筑文化》、徐卫民和贺润坤先生的《秦政治思想述略》、朱思红和朱君孝先生的《秦成语典故》、王云度和张文立的《秦帝国史》、张志军先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研究》、田静先生的《秦宫廷文化》和《秦史研究论著目录》、徐卫民先生的《秦都城研究》、王关成和郭淑珍先生的《秦军事史》,共计19部专著。这些著作利用秦陵秦俑考古资料,从不同角度对秦的历史、政治、经济、思

93

收稿日期:2008-01-16

作者简介:田静,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史、秦兵马俑考古及秦文化。

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拓宽了秦史的研究领域。

为了持续开展秦文化的专题研究,秦俑博物馆于1993年组织编辑了秦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年刊《秦文化论丛》。第一辑收录1993年前已发表的有关秦文化研究的论文39篇。第二辑收录1993年学界关于秦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收有书评文章和研究论著目录。1994年至今,《秦文化论丛》每年出版一辑,现已连续出版14辑。《秦文化论丛》融学术研究、学术评论和学术资讯于一体,是目前国内惟一的关于秦文化研究的学术辑刊。

二、秦俑研究促成“秦俑学”的诞生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导致了一门新学问的诞生,这就是独具魅力的“秦俑学”。秦俑学研究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艺术、科技、经济等学科历史的内容,改变了以往秦史研究的冷落局面。

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伊始,便提出了“必须深入研究秦俑”的主张。1984年,秦俑博物馆组织了“秦俑研究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秦俑军阵所反映的军事内容、艺术特征以及秦俑科技、陶文、服饰等方面的有关问题。1986年,在“秦俑研究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提出建立“秦俑学”的概念。秦俑学是关于探索、研究秦俑及秦陵的学科。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成立了秦俑学研究会。同年,秦俑学研究会会刊《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创刊。该刊是秦陵、秦俑及秦文化研究的动态性学术内刊。到2007年5月,该刊已连续出版78期,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

1990年召开的“秦俑研究第三届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秦俑与秦文化”。《文博》1990年第5期出版《秦俑秦文化研究特刊》,收录本届学术研讨会的论文51篇。1994年、1999年和2004年,秦俑博物馆和秦俑学研究会联合组织了秦俑学第四、五、六届学术讨论会,邀请海内外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秦俑、秦陵、秦史及秦文化方面的学术问题,丰富了秦俑学研究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秦俑学。

1996年,秦俑博物馆组织学者编辑出版了160万字的《秦俑学研究》[15]。该书收集从秦俑出土到20世纪末关于秦俑及秦陵文物研究的论文190余篇。1999年,张文立先生的专著《秦俑学》[16]出版。这部著作从理论上对“秦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王学理先生认为该书“从理论高度阐述了`秦俑学'的概念、社会功能,并对秦俑学现状作了客观的评价,不失为一本客观、全面的研究著作”[13]。进入新世纪,秦始皇陵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研究成果日益增多。2004年,在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台湾嘉义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傅荣珂教授通报了已经在该校开辟“秦俑学”专业选修课的信息。2005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黄留珠教授和徐卫民教授在该校开设了“秦俑学”专业选修课。迄今大陆和台湾已培养“秦俑学”方向的研究生近十人,有近百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秦俑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和从事秦俑秦文化研究的学者多次在海内外的学术会议上以“秦俑学”为题演讲,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三、秦始皇陵新发现与秦文化研究

1987年,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秦陵考古新发现接连不断,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和《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以及相关发掘简报、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系列文章,全面公布了秦始皇陵近年的考古新资料。

1.K9801陪葬坑

1998年8-12月,在秦陵东侧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一座大型陪葬坑,编号为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经局部试掘,出土了一大批石质甲胄等珍贵文物。关于这座陪葬坑的发现、发掘经过及试掘方出土遗迹、遗物情况,《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2]48-104《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第一次试掘简报》[19]《秦陵铠甲坑发现记》[17]《秦始皇陵青石铠甲坑考古试掘》[18]等著作和论文中已经公布。报告撰写者认为该坑是作为放置随葬品的陪葬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虽然该坑目前发现的是以石甲胄为主要内涵的随葬品,但由于其位置仅限于坑的西南部,加之发掘面积较小,其他地方的内涵尚不可知,因此该坑的性质还不能完全确定,待大面积发掘后,才能定性、定名[3]48-104。

石铠甲坑出土的石甲、石胄制作精致,其规格、形制和编缀方法都与实用的甲、胄完全相同。尤其是大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分布密集、种类繁多、保存比较完好的石质甲胄的发现,填补了秦代考古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秦始皇陵的布局、陵寝制度和设计思想等均有重大价值。

94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K9901陪葬坑

1999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组建的始皇陵考古队在对K9801陪葬坑复探时发现了一座陪葬坑遗址,随即进行普探。经钻探确认其为一处陪葬坑,编号为秦始皇陵园K9901陪葬坑。K9901陪葬坑是乐舞百戏场所,暂名百戏俑坑。陶俑均为半裸,着短裤,并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和谐的各种动作,与秦汉时代的角抵百戏相似;在棚木上面还出土有一件大型青铜鼎。[2]166-199[20]

3.K0006陪葬坑

秦始皇陵K0006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封土的西南角[21-23]。该坑最引人注目的是12件与真人同大的陶俑和一匹马骨,由此引发了对该坑性质的讨论。袁仲一先生和刘占成先生认为该坑是马厩坑[24]134[25]。段清波先生认为,秦陵的每一个陪葬坑可能对应着一个中央机构,秦始皇其实是想把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也带入地下,以实现权力的延续[26]。张仲立先生认为,六号坑应该是关于秦始皇帝近身侍臣的一组陪葬,具体应该属于秦始皇时期侍奉皇帝左右的侍御史、谒者或侍中一类近官,也许比较接近事实。因为该坑位于殿外,主题或就是近官值守的场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编写者认为,六号坑反映的是秦帝国的一个官府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由文官组成,而且这个机构是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的官府之一,很可能是九卿中主管监狱与司法的廷尉[3]260-265。

4.K0007陪葬坑

2000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北角之外900余米处发现了K0007陪葬坑。该坑平面呈“F”形,总面积约为978平方米,主体坑面积约298平方米[27]。段清波先生提出该坑“是秦始皇陵园外藏系统中兼具园囿和乐府性质的机构,是为秦始皇提供娱乐的官署”[3]260-265。焦南峰等先生提出“秦始皇陵园东北侧的`动物府藏坑'、七号坑和鱼池等遗迹和遗物,则应是以`上林'为代表的秦园林苑囿在陵区的具体体现”[24][29]。刘瑞先生指出,K0007陪葬坑很可能就是秦位于上林苑中的属少府管辖的“外乐”[30]。张敏、张文立先生认为是苑囿中的池沼,其功能是以乐舞祈福求仙[31-32]。袁仲一先生认为,七号坑内目前未见家禽类的鹅、鸭,所出仙鹤、天鹅、鸿雁均为观赏性、祥瑞性的珍禽,这说明饲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食用,而是为观赏。因此,将该坑定名为禽牢或禽圈、禽园均符合秦代的称谓。今人对“禽园”一名比较通俗易懂,故暂名之为禽园类陪葬坑,或简称铜禽坑[33]。刘占成、刘钊等先生也先后发表论文[34-35],陈四海先生对该坑出土义甲进行了专门研究[36-37]。这些研究成果,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深化了秦始皇陵的研究。

5.绿面俑

对秦俑二号坑中出土的绿面俑,袁仲一先生认为浅绿色是人面的一种近似色,是性格剽悍、刚毅型人物的面孔[38]。钱

先生认为“绿脸俑”是秦军中的“傩人”[39]。朱思红等认为“绿面俑”,应称为“青面俑”,是创作者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反映[40]。

张铭洽先生认为,秦陵兵马俑、铜车马、石铠甲坑、文吏俑、水禽坑从另一个侧面使人领略到秦代社会意识中将“地下世界”、鬼神观念等放在重要位置上。分析秦代“巫”的社会群体及社会功能、秦代巫术的种种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全面认识秦文化有着很大的意义[41]。

秦兵马俑出土30年来,秦俑研究成绩卓著,今后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今后,对秦俑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宏观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化整合的规律,并充分论证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及其对社会教育作用。

近年来,随着秦陵考古资料陆续公布,秦文化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包括秦陵考古在内的秦代考古资料,与秦史、秦文化的结合还存在一些待解的问题,诸如秦陵诸遗址的性质、出土文物的史学命名等。此外,秦陵秦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将会出现更多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

发掘报告(1974—1984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9.

[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

考古报告(1999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

考古报告(2000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4]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

车马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6] 马非百.秦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 黄留珠.秦汉历史文化论稿[M].西安:三秦出版社,

95

田静: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与秦文化研究评述

2002.

[8] 王云度,张文立.秦帝国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

版,1997.

[9]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

[10]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2.

[11]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12]秦俑专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13]王学理.轻车锐骑带甲兵———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现

与研究[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14]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0.

[15]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6.

[16]张文立.秦俑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7]张占民.秦陵铠甲坑发现记[J].文博,1999(5).

[18]王望生.秦始皇陵青石铠甲坑考古试掘[J].文博,1999

(6).

[19]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第一次试掘

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1(1).

[20]秦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J].考古,

2001(1).

[21]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0006陪葬坑第一次发掘

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2(3).

[22]始皇陵考古队.对秦始皇陵园K0006号陪葬坑出土马

骨的几点认识[N].中国文物报,2001-09-21. [23]始皇陵考古队.文官俑亮相秦始皇陵园[N].中国文物

报,2001-10-12.

[24]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

民出版社,2002.

[25]刘占成.秦陵新发现陪葬坑性质刍议[J].文博,2001(4).[26]段清波.秦始皇陵园K0006陪葬坑性质刍议[J].中国

文物世界,2002(2).

[2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

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J].文物,2005(6).

[28]焦南峰.也谈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的性质[J].中

国文物报,2005.

[29]焦南峰.左弋外池———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性质

蠡测[J].文物,2005(12).

[30]刘瑞.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性质新议[G]//秦文化

论丛(十四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31]张敏,张文立.秦始皇帝陵[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3.

[32]张文立.秦始皇陵7号坑蠡测[J].考古与文物,2004年

增刊.

[33]袁仲一.关于秦始皇陵铜禽坑出土遗迹、遗物的初步认

识[G]//秦文化论丛(十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5.

[34]刘占成.秦陵“七号坑”性质和意义刍议[J].文博,2002

(2).

[35]刘钊.论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的性质[J].中国文

物报,2005.

[36]陈四海.秦始皇陵出土银质义甲考[J].中国音乐学,

2005(2).

[37]陈四海.秦始皇陵出土银质义甲考———兼论秦声中的

特色乐器“筝”与“缶”[G]//秦文化论丛(十二辑).西

安:三秦出版社,2005.

[38]袁仲一.秦俑二号坑出土的绿面俑[J].秦陵秦俑研究

动态,2000(3).

[39]

钱.“绿脸俑”应为秦军中“傩人”[J]秦陵秦俑研究动

态,2002(3).

[40]朱思红,张亚娜.“绿面(脸)俑”应称“青面俑”[G]//秦

文化论丛(十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41]张铭洽.浅谈秦代的“巫”[G]//秦文化论丛(十二辑).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Review of Archeological Discovery on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and the Study of Qin Culture in the Last Ten years

TIAN Jing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Xi'an710600,China)

A bstract:M any study have show n the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by K9801, K9901,K0006and K0007since1998.The study about the m ausolo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 r and the Terra -Co tta Warrior have provided many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Qin culture being on the rise in the cutural study.This essay review s the study about archeological discovery on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and the study ing of Qin culture in the last10years.

Key words: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 peror;Qin culture;Terra Warrio r-ology;archeological discovery on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the study of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 peror and Terra-cotta War-rior(责任编辑:客西)

96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科书上安排了4页的版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课本上最大的图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的局部,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感受兵阵庞大的气势。第43、44页的图片还展示=了身份不同、姿态各异的军俑形象:“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跪射俑”身穿战袍,夕「披铠甲,左腿蹲曲,右膝着地,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枣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器、铜马车的图片更是让学生对秦兵为俑阵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教科书上的图片是非常有限的,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更多的图片和兵马俑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

小学语文课文《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学语文课文《秦始皇陵兵马俑》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曾在显着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充满激情的消息:"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原来,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正在欧洲巡回展出。这一距今2000多年的文物珍品,从1980年开始,在欧美和日本各地展出,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而前来中国访问的各国元首政要以及旅游者,几乎全都要去西安,亲眼目睹气势宏伟的兵马俑阵容,盛赞兵马俑的报道和文章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范围里掀起了"中国热";。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临潼县西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就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一个陶制的人头塑像。恰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他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察发掘,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个,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各种青铜兵器上万件。三个坑呈"品";字形,每个坑中的陶俑兵种和阵容各不相同: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东边3列步兵俑,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南北两侧和西边各有1列横队,则是军阵的侧卫和后卫。陶俑有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四种。手持各种兵器的步兵俑列成纵队和横队。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车兵俑手握兵器跟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整个军阵规模庞大,布局严密。二号坑与一号坑不同,它由四个方阵构成,东边是由跪式和立式弩兵组成的弩兵方阵,南部是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中部是由车、步、骑兵俑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则是骑兵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阵形,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三号坑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有驷马战车1辆,除了与战车配套的4尊车兵俑外,其余64尊卫士佣手中年拿的不是实战兵器,而是体现仪仗威严的物品。看样子,它是这支军队的统帅指挥部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之所以震惊世界,是因为它出土的不是像埃及、希腊、意大利出土的那种单个的艺术精品,而是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让世人震撼的艺术精品群体。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们仿佛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统一全国的伟

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2019年文档

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 编者按】段清波教授曾长期主持过秦始皇帝陵园的考 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所撰《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入选2011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本刊将分三期陆续推出的长文 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是作者十余年来通过对秦始 皇陵考古、秦文化考古、秦始皇帝制度改革等方面文化因素的考察而形成的新成果。作者认为秦文化中的大型陶塑艺术、石刻石雕艺术、高台建筑、小型条砖、铜车马和青铜水禽制造技术、茧形壶、槽型板瓦等具有明显的波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特征,明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开始,东西方文化就有了深入的交流;作者还将统一后秦始皇帝所采取的所有改革措施,与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以及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改革措施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秦始皇帝关于帝国政体、管理国家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措施等的认识,可能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并据此认为文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交流在制度层面和理念层面。 本刊希望通过有益的学术争鸣,共同推进文明交流的理论与研究的进展。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ki.xdxbsk.2015-01-002 、引言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小麦、冶铁技术、金银器等制作工艺是由西亚、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渊源于西亚的青

铜技术、马车等也通过草原、沙漠、绿洲或茶马古道等线路对中国产生过深刻影响,当然,在更早的时期还发生过其他文化因素交流的现象,这一切发生的时间均早于张骞的凿空之举。 在秦始皇陵考古中,我们也发现诸如兵马俑、百戏俑、铜车马、条形砖、封土内台阶式建筑、青铜水禽的部分制作工艺的文化因素宛如横空出世般出现,而又在其后的时代难觅踪迹。这些现象值得我们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综合思考。 一)兵马俑 最使秦始皇陵闻名于世而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美誉的莫过于数千件原大的兵马俑,宛如横空出世般的兵马俑集群在赢得人们感叹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原本从未出现的以人和动物为主题来表达艺术目标的这一理念会突然出现在秦帝国时期? 秦代之前,尤其是商周以来,传统艺术特别是青铜器的制作艺术,基本上都是艺术家以极具想象力的图形来制作各类能通达上天的祭器,此时的人物和动物都是作为所表达主题的配角,附着在器物的底部或装饰在耳部。虽然也有学者讨论过秦帝国时期能出现兵马俑陶塑艺术的技术性支撑因素,但却没有思考过这类大型陶塑会出现在此时的逻辑性问题。二十多年前,有学者曾认 为,兵马俑艺术“来源于西方的交往,来源于亚历山大的智慧和 光彩耀人的希腊艺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卢卡斯(Lukas Nickel )也提出了相近的认识。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他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另外,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在二号坑中出

大学生毕业旅游策划书

大学生毕业旅游策划书 大学生毕业季就要到来了,为了放松心情,组织一场毕业季旅游吧!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几篇大学生毕业旅游策划书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首先感谢班上所有同学对这次毕业旅行活动的大力支持,经过一个多礼拜的筹划,毕业旅行整个活动已初现端倪,以下是活动的详细策划: 目的地:xx 具体时间和行程安排: 定于5月11日(周五)晚8点左右,由xx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xx。 第一天(5月12日):早9点左右抵达xx。之后前往预定的酒店,放置行李,休息片刻,随即大家集体用餐。下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傍晚在xx广场观看音乐喷泉(xx广场的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然后直奔回民街,各种饕餮大餐在等待我们(陕西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隆重推荐贾三包子!!!排队人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口服了)。一切活动结束后,在回民街集合,返回宾馆。晚上在宾馆,相关负责同学联系当地旅行团,为第二天的游玩做准备。 第二天(5月13日):在当地旅行团(简称:地团)的带领下,游玩秦始皇线路:兵马俑、秦始皇陵地宫和华清池。小贴士:由于第二天的游玩是整个白天,线路较为紧凑,对体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大家前一天晚上要好好休息。同时出行前,相关负责同学会为大家准备好

饮用水。相信第二天的旅行会震撼大家的心灵。大约傍晚结束行程,返回xx市区用餐,之后自由活动,精力允许的话可以逛逛夜景。结束后返回宾馆。当然,如果有同学觉得一天玩下来有点吃力,晚上不想再继续逛的话,可以回宾馆休息。 第三天(5月14日):主要是xx市里景点的旅行,包括xx、小雁塔、xx芙蓉园、钟楼、鼓楼、xx古城墙、东大街等景点。下午大概5点左右集合用餐,6点左右到达火车站,返程回xx。 (具体旅行路线,可以到达xx后,晚间在宾馆大家讨论,预定景点可以更改,主要看大家的意愿。) 活动注意事项 本次旅行是大学最后一次集体活动,是整个大学四年生活的总结,是人生难得经历和难忘的旅程,所以希望大家尽可能参加,原则上允许不参加,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保持积极的态度,为我们的大学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活动期间,全部采取集体活动制。出发前、结束后,都有相关负责同学记录参与人员详细名单,不允许中途擅自离队。每次集体购票,用餐,都有相关同学负责收集经费,统一付款。晚间自由活动时间,各自行程可自行安排,但是不允许单独行动。外出至少两个同学组队,并且外出前要和相关负责同学说明情况。如果旅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如身体不适,有相关同学负责协调处理。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导学案(含答案)

专题四地下军阵地上巨龙 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分析比较、知识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专题探究】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于1987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的人类历史文化宝藏,它以磅礴的气势和惟妙惟肖的形态震撼了世界。兵马俑反映了秦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和民俗基本状况。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调节民族关系和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历史作用;长城蕴涵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呈现磅礴的巨龙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学法点津】 1.收集和利用有关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增强感性认识,领略长城的雄伟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 2.注意了解和运用物理、化学、建筑、雕塑、美术等学科知识,理解本专题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文学艺术、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内涵等方面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一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思维激活】 最近发生的一件颇具戏剧色彩的事情: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 入坑内扮秦俑被抓。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 人能不远千里奔到中国西安,还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 它的魅力所在!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怎样建造的?又是怎样被发现的?有何历史价值?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1.政绩 (1)秦始皇,名嬴政,l3岁继承秦王之位,22岁亲政,于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自称“始皇帝”。 (2)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①政治上,变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乡、亭、里。②军事上,集中军权于

秦始皇陵背后的历史人文

秦始皇陵背后的历史人文 在1974年之前,也就是在秦始皇陵被发现之前,我们对秦朝知之甚少,因为现存的史料十分有限,难以去探讨秦朝的文化与秦朝的发展程度,所能依据的史料仅是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史记》,然而《史记》是在大秦帝国灭亡一百年后的一本著作。在这100年间,许多史实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偏离最初的真实。而且,我们都知道,文献资料仅能作为二手资料来进行调查研究,因为其或多或少会带有著作者的某些情感,而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对《史记》都是采取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但是秦始皇陵的发现为我们填补了秦朝一手资料的空缺,秦始皇陵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反映秦朝的历史文化,反映那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可以验证《史记》中关于秦朝的历史记载是否正确,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史记》中记载的夏商周王朝的看法,是真实还是虚构。 秦始皇陵是世界目前发现的最大陵墓,其占地面积和今天的曼哈顿相差不大。据仪器探测显示,秦始皇陵深37米,呈倒金字塔状。在秦始皇墓葬上方,工人通过堆积泥土修建了一个小山丘。而且,伴随着秦始皇陵的发现,是8000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真人大小、全副武装的兵马俑。但是始皇在位时间(尤指公元前221——公元前210)也才仅仅11年,在这短短十年内,工匠是如何修建工程量如此浩大的秦始皇陵呢?那8000个兵马俑又是如何被能工巧匠制作的呢?秦始皇陵又能够反映秦朝的历史人文呢? 暴虐统治 史书都说始皇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天下豪杰纷纷揭竿起义,以陈胜吴广为先。司马迁也在《史记》中提到,“秦王少恩而虎狼心,杀人如不能举”。但是这些资料都是文书,没有人能够担保其没有错误。 最近,在始皇陵墓发现了很多具年轻的男子头骨,这些男子有许多在二十周岁左右,据记载,有些男子因为拖欠国家资金无以偿还,便帮助国家修建陵墓。从头骨和记载可以验证,这些应该就是当年修建陵墓的工人,因为犯错,或者因为难以承受长期高压工作,死于工作途中。据《史记》记载,大概有75万人在完成这一庞大工程,包括修建陵墓和制作兵马俑。而且,当时的工人并不像现今的工人那般自由,他们大多是身带枷锁,忍着巨大痛苦艰难修建,如果稍有懈怠,便会有大刑伺候。这一点也可以从始皇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得知。 考古学家们在陵墓中发现了许多刑具,包括颈部枷锁和镣铐,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工人所面临的严峻环境,从此处也可以看出秦王朝刑法的严苛和始皇的残暴统治。始皇为修建自己的陵墓,为满足一己之私,为把生前所享都带入自己陵墓,不惜以人命为代价,为自己修建耗时耗钱耗人力的陵墓。 他不仅对工人如此,对自己的妃嫔也是如此,不仅要兵马俑相伴,还要与自己共枕眠的妻子殉葬。在秦始皇陵墓中,发现了几具年轻的女性头骨,伴着名贵的珍珠与黄金——在当代也可作为精品,这显示着她们的身份与地位——皇帝的妃子。她们的头骨与身体部位的骨头错乱堆积,揭露着她们生前遭遇的不幸。而且,随后考古学家们采用先进技术还发现了98座墓葬,每座里面都有一位女性的遗骸。 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也就是“见微知著”。从始皇陵墓发现的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 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瑰宝《秦陵兵马俑》P20 师问:1.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2.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陵兵马俑 (二):初探秦陵兵马俑 视频介绍(内容:时代背景、历史意义、考古知识了解、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师:(1)通过视频的介绍,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巧的塑造工艺、高超的写实能力。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一欣赏图片来分析(分组讨论) 1:看两千年前的陶土战士对视,从他的五官去发现(眼神、眉毛、胡须、神态……) PPT图片(与陕北老人对比观察) 2:看秦军的铠甲、发饰有什么特点?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PPT图片

秦陵地宫未解之谜

武则天的无字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武则天;了解无字碑反映出来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 根据资料,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发现、体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武则天并体会无字碑的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无字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体会武皇帝的历史影响力;通过探索历史真相,解释历史现象,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武则天的功过。 2、难点:探寻无字碑体现出来的历史真相。 三、教学内容 概况简介: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 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她从一 个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直到最后建立大周朝。 登上帝位之后,武则天一方面消灭异己,一方面励精 图治。在她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上承贞观 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而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很 多。武则天死后,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 们纷纷猜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武则天的 遗书。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武 武则天 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在其中,武则 天宣布了三点“遗愿”:第一,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第二,“祔庙”,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第三,“归陵”,即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很快就将武则天的灵柩葬入了唐高宗的乾陵。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秦始皇陵墓简介

秦始皇陵墓简介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骊山皇陵复原图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区内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 秦始皇陵建造图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

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周长2000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帝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陕西秦始皇遗址

陕西秦始皇遗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下面整理了陕西秦始皇遗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共出土了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象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一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

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它与兵马俑交相辉映,为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陕西秦始皇遗址的评价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导游词介绍5篇

秦始皇陵导游词介绍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秦始皇陵导游词介绍(1)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秦始皇陵,让我们一起游览秦始皇嬴政的安息之地吧。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它位于美丽的骊山脚下,距离西安35公里。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内两城,封土是四方锥形。 我们首先看看它的外部结构。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看完了秦始皇陵的外部结构,再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 讲完了结构,我再讲两个小故事:一、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棺木以铜铸成,始皇陵地宫里布满了宫殿及楼台亭阁的模型,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为了防止陵墓被盗,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工匠们还用水银制作出能够流动的江河湖海,如黄河、长江等以象征大地;用鲸鱼膏点的灯可以长明不灭。 二、秦二世下令凡是他父亲的没有生儿育女的妃子应该全部随他

父亲而去。这些妃子被殉葬后,一个大臣建议那些布置陵墓暗道机关的工匠太多,于是当秦始皇在墓室被安葬好,那些奇珍异宝刚刚被封好后,墓门立即被关闭,里面的工匠一个也没逃出。然后在陵墓封土上种植草木,以使它看起来像一座自然形成的小山。 故事讲完了,我们就能感受到:秦始皇陵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为了保护它,请游客们除了美丽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轻轻的脚步和由衷的赞叹什么也别留下,谢谢! 至此,我们的秦始皇陵之旅结束了,再见! 秦始皇陵导游词介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西安,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历史悠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可称作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环境优美,地势险峻。在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因此,1978年1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兵马俑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啊,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进去看看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总面积14260平方米,兵马俑数最多,有六千多个。 快看!站在最前面的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班级:08级装潢环艺班 学号:200821130443 姓名:周桓屹 自评分:85 俑,也即人偶,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通的一种随葬明器。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销往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造型形象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仆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鸡、鸭等动物,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俑,在产生和使用它的时代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极其珍贵,而且具有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俑,即是古代人物雕塑,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民族的人的造像,是古代工匠根据随葬要求,依照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那个行当的人物创造的。这一特征也使古人中“下人”的形象以随葬俑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各个俑的造型形象,雕塑手法,也体现了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俑的形成、发展、衰败史中,秦汉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葬俑在秦代空前发展,其中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随葬了陶制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同的兵马俑7000余件,还有驷马战车,排列成雄伟壮观的军阵,其磅礴气势和宏大规模,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迹。而汉代俑的随葬益加普通,进入其第一个发展高峰。庞大的军阵依然存在,但俑的形体大大缩小,形象则较秦俑更为生动。大量服务于墓主人生活的家内奴仆俑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随葬俑的突出特点。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的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中国民间故事-秦始皇陵 建造之谜

中国民间故事-秦始皇陵建造之谜 秦始皇13岁即位时,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但是,直到他死时,修了近40年,陵墓还未修好,可以想见秦始皇陵墓的规模及豪华程度。 关于秦始皇陵的建造,还有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如秦始皇陵的建筑有没有设计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设计蓝图 从史书记载的“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是按设计图修的,绝非任意建造,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建造史上也是一个规律。 又《吕氏春秋》云:“世之为丘垅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即秦始皇陵的建造是仿照都城的形制设计的,这一点符合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即生前所有死后也要有。把自己生前用过的、看过的都随葬在陵墓中。 目前,在秦始皇陵园中发现的四百多个陪葬坑、陪葬墓都是按其生前的要求建造的,既有表现生前军队的兵马俑,表现其车驾巡行的车马坑,生前狩猎的珍禽异兽坑,又有供应其膳食的食宫,供祭祀用的寝、便殿,用来养马的马厩坑等。其地宫中更是豪华无比,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真是生前所有、所看的东西都跟随他进入冥国。 吕不韦和李斯先后主持营陵 据《汉旧仪》云:“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说明当时是丞相李斯主持督建这个浩大工程的。由丞相主管皇陵工程,但具体操作者应为少府。少府为秦的九卿之一,据《汉书·进官公卿表》云:“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汉承秦制,负责宫室陵墓工程。 《通典·凶礼》云:汉代“每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王陵墓的营建当由他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是丞相。只是丞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

智慧树知到《秦陵帝国与梦想》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秦陵帝国与梦想》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秦始皇所用的军事家是? A:李斯 B:尉缭 C:郑国 D:蒙恬 答案: 尉缭 2、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口号? A:以“伐无道,诛暴秦”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答案: 以“伐无道,诛暴秦” 3、秦始皇先后派遣谁去寻找仙药? A:王方平 B:徐福 C:阴长生 D:卢生 答案: 徐福,卢生 4、徐福走后几年毫无音信?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答案: 9年 5、在秦经历的三次大的政治升华中,最终经历了由什么到帝国的转变?A:附庸 B:方国 C:王国 D:部族 答案: 王国 6、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颁布“燔诗书”令? A:对 B:错 答案: 错 7、衡石量书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A:对 B:错 答案: 对 8、末代帝王现象是偶然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9、秦始皇对自我得称呼,经历了从始皇到真人得转变。A:对 B:错 答案: 对 10、六合这一观念表现了秦始皇对天下的想法。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秦始皇陵平面形状? A:南北向长方形 B:东西向长方形 C:正方形 D:圆形 答案: 南北向长方形 2、每个探方一般以哪个角控制自身和探方群的位置关系?A:东北角 B:东南角 C:西南角 D:西北角 答案: 西南角 3、陵区目前发现几口秦代水眼?

B:5口 C:6口 D:7口 答案: 4口 4、《史记》中第三次提到秦始皇陵的修建应当是在?A:二世元年二月 B:二世元年三月 C:二世元年四月 D:二世元年五月 答案: 二世元年四月 5、谁奏请二世将帝陵的建设者们武装起来? A:赵高 B:冯去疾 C:李斯 D:邯奏 答案: 邯奏 6、秦始皇陵的构成要素同样被汉代所继承? A:对 B:错 答案: 对 7、在考古发掘布方中基点所引出的基线都是正方向的?

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察

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察 中国专家近日开始采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察,以揭开缠绕人们心头上千年的秦陵地宫之谜。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伟的帝王陵园,陵园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专家估计如果使用传统的考古方法,如此大规模的考古探测至少需要200年的时间。对于地宫,除了进行发掘外,很难解开其具体位臵、大小和埋藏深度等问题。 此次探测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化学探测技术,将不会对秦始皇陵地宫产生损害。专家们使用的具体方法有:地面弹性波法、磁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重力法和测汞法。 对于充满神秘色彩的秦陵地宫,专家们将利用三维推断技术判定其存在依据(即参数依据),确定地宫的边界、形状、结构、埋藏深度、是否坍塌等信息。并将证实《史记》中记载的“穿三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等说法。 据参与这一科技课题的专家介绍,中国在以往的考古实践中一直进行着现代化、科技化的努力,航空遥感等技术逐渐运用到了考古领域。此次对秦始皇陵进行遥感等现代技术的勘测,对于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先进工作方法的运用有重要意义。 但有的专家对于这种方法仍持保守态度。文物保护专家刘云辉说:“遥感等技术虽已广泛应用其他领域,但它只能检测出‘异常’情况,在缺少基本参数的情况下,仍然要靠传统的考古方法来开展工作。” 据悉,这次勘测是秦始皇陵考古探测中资金投入最多和技术水平最高的项目。勘查工作已被列入中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勘察工作的一期工程将在2003年9月结束,届时,人们对秦陵地宫将会有一个新的认知。(完) 千百年来,对秦始皇陵地宫的猜测从未中断过,但这些都有待考古证实。经过对秦皇陵一年的无损探测,科学家和考古学家都认为,秦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之下,距离地面30米左右。一直存疑的地宫是否被项羽所破坏的推断也得到可靠证实,地宫至今没有坍塌,没有进水,秦陵地宫的秘密被微微地掀起了一个边角。 2002年,科技部首次在“863”计划中设立了《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探测首先是断定封土堆中部下方经过大范围开挖,研究人员在秦皇陵封土堆中部观测到明显重力异常,由此推断这是由地宫中的回填夯土引起的。因为地宫开挖后,回填土经过夯实,比正常土的密度大,可以引起重力异常。在推断的地宫开挖范围处,弹性波法的观测结果与外围不同。 秦始皇陵区有封土堆、内外城墙和内外城墙内外的陪葬坑、陪葬墓、地面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遗存

秦始皇陵之百家讲坛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他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分割割据,群雄争霸,战事频繁,烽火连天的战国末期,他的父亲名叫自处,是秦昭王的孙子,秦文国君的儿子,当时,在变化多端的割据形式下,各诸侯国之间处于相互制约,以及外交战略上的需要,往往把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往别过作为人质,借以谋取对方的信任。由于安国君子女很多,子楚既非嫡嗣,也不是长子,向不为重视,所以秦赵交时,子楚就被派往赵国做人质。从此客居异乡,穷困潦倒,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那时候,在赵国邯郸做生意的大商人吕不韦,是一位颇具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看清子楚这种特殊的背景和处境,觉得奇货可居,可以利用他进行一场政治投机,于是就出钱出资,多方游说,打通官气,极力策划帮助子楚返回秦国,吕不韦还把自己以为美貌动人,能歌善舞的爱妾邯郸赵姬送予子楚为妻,不久生下一子,就是嬴政。据史记记载,赵姬与子楚为妻之前,已与吕布为同居,并怀有身孕,故嬴政的生父究竟是谁,仍是千古之谜。子楚回国后继位当了秦王,是为庄襄王,立嬴政为太子。公元前246年,庄襄王病故,年幼的嬴政就被历史推上了秦王的宝座,嬴政继位时,年仅13岁。面对合纵连横,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显得难以驾驭,只好委国与太后和大臣,这就使得相撞吕不韦和嫪毐一度把持国政,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他举行了加冕礼,从此亲理朝政,他血气方刚,胸怀大志,于是诛杀嫪毐,幽禁太后,又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帮之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各个击破的策略,利用十年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先后歼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国,统一中国,从而为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割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画上了休止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统一后,嬴政下令实行帝号,让大臣们讨论国家最高统治者应该如何称呼的问题,群僚们众说纷纭,而嬴政则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取三皇和五帝的称号,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这个称号就为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了巩固政权,他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有乡、亭、里。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央和地方和中央军政官吏均由皇帝任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明法定律,重视法律,凡是皆决于法,使法律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尤其重要的是他推行三大统一,即由中央颁布度量衡标准器,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命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等整理文字,以秦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废除了六国旧有货币,以秦半两钱作为最基本的流通货币,统一全国货币。这三项伟大举措,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推动作用,而且影响久远,遗泽千秋。此外,他还下令修驰道,直道,并把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至山海关,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难怪有人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确,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创造奇迹的一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时年50岁,他死后,他的儿子胡亥谋害了自己的兄长扶苏而栖居皇位,史称秦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周长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

有关记载。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当年工匠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