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节能减排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开发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区域发展要以环境的可容量为基础。因此,根据区域实际,探索具有区域特色于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模式的本质要求

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中,区域行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结构、资源禀赋、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各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也显示出域层面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至关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污染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结构,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低碳经能源结构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的扶持。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不理想。区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碳排放强度重化工业比重偏高,

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电力、热力、金属、化工、采掘以及非金最高的行业。

从区域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该地区的煤炭、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也是其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中部地区工业化是为了适应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带的资源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东中部两块地区,沿海地区在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能源利用效率低。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表现为“富煤、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难以改变。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由于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碳排放的差异较大。降低单位GDP 能源消耗即能源强度,

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能源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能源消费强度来看,我国不同省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能源强度排在前三位的均处于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贵州和青海;能源强度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则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省均处于东部地区。

3.技术创新步伐缓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东部地区基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人才资源较有优势,而其他三个地区与东部相比创新能力较弱。重点是能源开发利用,第二产业等领域技术更新缓慢,产能落后,使得整个产业体系薄弱,加上传统落后工艺在重点行业领域比重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

使得未来几十年内,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将维持高排放的特点,这也加大了减排压力,增加了低碳模式的实现成本,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

更明确的要求。4.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煤炭法》《电力法》

《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姚良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

路径选择

经济论坛/JING JI LUN

T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