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1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目前本地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基本情况的调研分析,了解和掌握社区与青少年基本状况、社区青少年需求、社区青少年道德实践水平等情况,并对开展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等弱势青年群体的工作实践方向进行理性思考。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针对这部分青年群体工作要求,初步提出了相关工作运行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低学历青年下岗青工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下岗青工绝大部分表现为低学历,而低学历青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就业压力大。这两个青年群体之间联系紧密,特征明显,同属于宝山团区委一直以来关注的弱势青年群体范畴。根据上海市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从1998—2000年,本市25岁以下失业人员增加了2.48万人,在全市失业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上升了3.5个百分点。到20XX年,青年失业人员已占到全市登记人员总数的近5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10%的抽样调查,宝山区城镇户籍失业人口为4.7万人,失业率为9.6%,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人口占全区失业人口总量的26.3%,低龄失业人员中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作为“优、弱势青年群体互动效应的研究”这一调研课题的具体和深入,我们对宝山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开展了为期两个半月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通过结构式问卷的形式搜集资料,并结合基层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有重点地深入了解情况。先组成由副书记挂帅的课题调研组,制定“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现状研究”调研方案,依托“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的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个别走访与座谈会等形式完成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根据区劳动部门登记的全区14个乡镇、街道因失业失学闲赋在家的,且出生年月介于1977年8月1日至1986年7月31日之间的青年人数,组织青年干事近300人,对586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筛选和定量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次调研有效样本总数为5864个,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4.2%,45.8%。中专、职校、技校学历人员居多,共占样本总数的59%,初中占20.8%,高中、大专分别占9%,8.6%,没上过学、小学、

青年员工扎根一线成长成才的研究

青年员工扎根一线成长成才的研究 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面对企业改革,作为石油企业的油气开采主营单位,做好青年员工扎根一线成长成才的工作是企业所需,也是青年所求。要发挥好青年员工的青春活力和创新潜力更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几年来作业区深入开展青年成才助推工程,注重做好对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工作,充分激发了广大青年的青春活力和创新潜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利用有效载体,为青年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一、现实背景和立项原因 (一)现实背景。 青年员工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特点。一是从技术水平来看,中高级职称以及中高级工人数所占比例较小,培养“高、精、尖”青年人才并鼓励他们扎根一线成为提升一线队伍素质的重心;二是从知识结构来看,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管理干部。结合青年员工队伍现状,我们认识到高效优质的技术人才和骨干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保障,而我们的生产一线缺乏这种青年人才。青年员工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是作业区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发展的希望。随着老职工的逐年退休,如何教育、管理、引导好这支青年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利用好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把他们培养造就一支真正拥

有“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接续队伍,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 (二)立项原因。 针对青年扎根一线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及原因总结如下。 一是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存在偏颇。有小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很优秀,人愿望与现实岗位有差距时,就产生失落感,直接表现就是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或不安心本职工作,如工作不求有功、只求无过,领导推一推、自己走一走等;二是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差。虽然作业区在员工培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专门针对青年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培养方面还不够,尤其是新入职员工表现出操作不熟练;三是和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有部分新入职员工在岗位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存在从众、侥幸和麻痹大意的心理,责任意识淡化、执行力不强,致使工作劲头不足、工作作风不硬;四是创新能力和创效潜力明显不足。还有一部分年龄偏大或技术技能偏低的操作岗位青工认为自己在“竞争”中已无优势可言,自己端的是“铁饭碗”,“正式工”的身份使他们没有更多的顾虑和担忧,工作敷衍了事,安于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 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本文通过对4位城市社区失业居民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失业现状、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实行工资补助政策、优化失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与就业培训服务、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鼓励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城市居民居民失业失业状况 一、概况 1、调查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情况,为城市社区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合理参考依据。 2、调查时间 2013年x月x日至2013年x月x日。 3、调查地点 湖南娄底xxxx社区。 4、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状况”问题,调查了4名群众。调查对象均为随机抽取,皆符合本次调查需求。

梁自强,男,24岁,大专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大学实习就业期间曾到一家私人企业实习工作,实习期结束之后另寻工作,但都因工资低而放弃上岗就业,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陈天成,男,49岁,高中毕业,后攻读夜校本科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5人。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供职于某印刷厂工作,担任业务部经理一职。在本次调查前几个月因印刷厂几位老板决定发展其他生意,故关闭近年经营不佳的印刷厂。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罗英,女,25岁,本科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大学实习期间与毕业后一直在某电子科技公司工作,后因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被迫失业。后想借此机会转行,先后尝试麦当劳见习经理、服装连锁店营业员、私人企业行政助理工作,均以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自主离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曾如海,男,52岁,高中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人。曾先后在多家工厂从事普工工作,失业前在某工厂当车间主管,因工厂竞争激烈加上工厂引进高科技先进设备,被淘汰主管一职沦为领班,因此心情消极出现玩忽职守状况,后被开除。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5、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个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内容 (一)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状况 1、失业的含义与界定

考研人群分类

考研人群分类 很多同学们此时看到周围有人,又重新拿起课本,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他们要继续深造,继续学习。他们中大多数是有相似的情况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逃避目前就业的压力。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第二种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几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第三种是对学术上的追求。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有的对所学的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有的学生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而其实自己是对别的专业有兴趣的,期待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第四种是迫于生活现实的无奈之举。为了留在大城市工作、安家,留恋于大城市繁华热闹;不想再回到自己那安逸,并不发达的家乡去。 第五种为自己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占大多数,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就普遍的现象,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第六种想回归校园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几年来的职场打拼,已经感觉身心疲惫,对未来的目标越来越不明确;想暂时躲回到校园里,让身心都得到休整,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七种是学历情结。很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压力上,认为学历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对学历存在着迷思;就不断的追求这高学历高文凭。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问题的成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

青年成长成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青苗计划”以“高校实习基地”来选苗;以“导师带徒”、“新员工下班组”、“轮岗计划”等来育苗;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千人研究生计划”和“发展共享计划”等来壮苗。该活动通过10余个“信和学堂分部”,500多个“信和夜校”建立起针对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为贯彻落实全行员工素质提升计划,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通辽市分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引导青年的角度出发,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制定实施青年成才计划,助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取得了积极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以才兴行,实施青年成才计划 人才是立行之本,兴行之基。通辽市分行全辖员工243人,平均年龄45岁,霍林河、扎旗、后旗支行员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全日制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不足30人。面对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骨干力量匮乏、干部培养断层和岗位青黄不接等现实问题,市分行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建设已成为影响全行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青年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青年人才培养步伐,已成为现实、客观、紧迫的任务。市分行党委深入研究,把全面实施青年成才计划,作为关系通辽农发行稳健发展的重大根基工程和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2011年9月1日,市分行召开全辖视频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全市青年成才计划,动员各级党组织、各部门热情关心青年、真诚爱护青年、用心引导青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任和使命。市分行机关及所辖支行的11名青年代表在会上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充分表达了踊跃参与成才计划的志向、心声和感想。成才计划把35周岁以下的正式员工全部列入计划范围,并鼓励40周岁以下的同志自愿加入,组织上对列入青年成才计划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努力方向,制定个人成才计划,通过个人努力、组织助推、单独考核,使其尽快从新入行员工成长为岗位能手、从岗位能手成长为业务骨干,从业务骨干成长为工作精英,并明确成才标准及时限。目前,全辖有76名青年员工加入了青年成才计划。 二、系统推进,全面提升青年素质 为确保青年成才计划的实现,市分行全面推行“量身制定成才计划、自加压力学习提高、深化岗位实践锻炼、用心开展学习辅导、组织集中学习交流、创造学习机会平台”六项措施,推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一)量身制定成才计划。每个青年自身情况不同,成长成才要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制”,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为使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面员工能够认清自身差距,定准成才目标,找准成才路径,市分行统一制定了年度成才计划表,要求各支行(市分行部门)在与青年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发展阶段,结合个人实际、潜力和特长,设计促其成才的具体路径、标准以及时间表和工作要求,对其一年内的知识结构、能力提升和发展方向作出具体规划。成才计划的确定,因为与青年个人成才紧密相关,切合青年自身实际,成为青年员工自觉学习和行动的指南,并作为年底考核评价依据,为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主题: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而我们,作为两年后即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全面提升自己,从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失业中国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正文: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比如,职员甲由于不满薪资辞去了他在A公司的工作,但是他又未能找到一个与他完全匹配的工作,所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摩擦性失业。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举例说,地处A地的甲高校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通讯业不甚发达的A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大多处于失业状态;但是通讯业发达的B地急需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苦于没有人才市场,这就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类型。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反思

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反思 【摘要】网络新媒体、青年亚文化的迅猛发展,影响着现在青年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文化以特殊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的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当代青年亚文化有着娱乐性和批判性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也体现了青年群体对事物有多元化的诉求和自身复杂的心态,青年群体的外在表现是在狂欢中放逐自己,它的内在精神确是在批判中构建,这种形式不利于青年群体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建立多元的引导方法和分级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网络空间;青年亚文化;主流文化 一、在狂欢中放逐是网络空间青年亚文化的外在气质 (一)青年在娱乐狂欢中逃离主流文化的规律。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渗入到文化结构中,以它独特的风格形成了文化形式。青年亚文化真实反映了这些群体对文化的诉求和态度,使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关系,青年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流文化。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的压力有很多,学习、工作、生活等现实压力无处不在,这些压力让他们变得焦虑不安。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就不同了,青年都罩着一层面具,没人会摘下他们的面具,在网络世界里,青年是自由的,他们隐藏在面具后,毫无顾忌的在论坛、贴吧等平台发表这自己的言论,利用图片,影

像等工具进行着网络文本的传播,他们制造网络热点和跟着网络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集体狂欢的效果。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的翱翔,成为现实生活中自己不敢成为的人。用文字释放自己的不满,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也发泄了自己的情感。他们在自娱娱人的过程里放纵自己,躲避着社会的规则,逃离现实社会的压力。 (二)青年在娱乐狂欢中不断强化自我身份认同。青年群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乐于尝试新事物,有强大的探索欲。但是在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是否正确的迷茫感,他们需要别人的肯定,而其他人认可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们产生积极效应,强化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有一种说法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青年亚文化和这个类似,是一群兴趣或其他方面有共鸣的青年自发聚集,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青年将自己的趣味来界定自己的文化空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们不断寻找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和他们交流情感,最终所有人形成一个相互认同的情感共同体。 二、在批判中建构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内在精神 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批判建构精神从未陨落。这种批判精神只是变换了风格,隐藏在青年亚文化狂欢的现象之下,让人们发现不了。青年亚文化隐藏着青年群体的多元化价值诉求,青年亚文化从来不是年轻人的游戏,是一种独具一格的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从边缘到被主流所接受的时尚风格 从“朋克教母”到大英帝国的女爵士,从“sex”时装店店到巴黎的时尚T台。薇薇安、伊斯特伍德俨然已经是时尚界一位呼风唤雨的人物。她的那种大胆狂放,离经叛道的设计风格引领了时尚界的一股风潮。如果我们剥离她的设计作品的表象发现这些作品所隐含的内核和英国的青年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她所做的是把这种亚文化投射到她自己所理解的时尚当中。英国历来是亚文化研究的重镇,《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则是亚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在本书中作者赫伯迪格通过对亚文化中个案的研究从亚文化如何抵抗主文化(主流文化、主体文化、主导文化),在抵抗中所体现的风格(亚文化对主文化的抵抗并不是直接由亚文化产生的,它是间接地表现在风格之中。)以及主文化如何收编亚文化这一角度对青年亚文化进行文化解读。 在本书中“风格”是一个中心词,它把亚文化所属群体——无赖青年、摩登族、摇滚派、光头仔、朋克等用来表现自己的形式,所着迷的物品提升为充满意义和价值的象征。描述这些形式和物品被赋予意义的过程,以及这些形式和物品作为亚文化风格被再次赋予意义的过程也就成为了本书的主旨。本书所遵循的是从个案入手再到文化解读的这样一条路线。在个案的选取上则选择了朋克、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无赖青年、摩登族、摇滚派、光头仔、这几个典型个案然后用音乐这条线索把这几个个案串联起来。 首先提到的是朋克,因为朋克风格包含了所有战后亚文化的扭曲反映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出发点。在音乐上朋克混合了多种音乐风格,但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起源于西印度群岛的“雷鬼乐”。不仅在音乐风格上雷鬼乐和朋克渊源颇深而且在视觉图像上也深受西印度群岛黑人街头风格的影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在深层结构上,朋克和形形色色的与雷鬼乐有着不解之缘的英国黑人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在视觉层面朋克也展现出了彻底的反叛和抵抗的姿态。西装革履,温文尔雅的绅士淑女形象向来是英国时尚的标签但朋克的出现把这一切都进行了颠覆。朋克抛弃了一切稳重感和贵族气,把各个时期的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符码创造了自己的时尚风格并把它们转化成匕首刺向主流时尚的胸膛。男性头上色彩鲜艳的鸡冠头(来源于古罗马战士头盔上的装饰),女性则剃掉头发露出青色的头皮,哥特色彩的黑色眼影和指甲,造型夸张的耳钉、鼻环、戒指,紧身的皮夹克,瘦腿裤,色彩鲜艳的袜子,笨重的皮靴(来源于工人工作中的工作鞋)。他们把这一切东西全部“拼贴”在自己身上。朋克的这种形象不仅使自己和传统主流时尚格格不入,而且他们的出现足以引起当时世人的瞩目和社会支配力量的愤慨、恐慌。无论是在朋克、还是在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无赖青年这些青年亚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中,音乐都是一个表达风格的重要符号。音乐之于青年亚文化的群体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呐喊还是通过这种符号来建立群体的认同。在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中爵士乐充当了他们的号角。爵士乐这种来源于黑人的音乐形式在它自身的历史中就保留了一分种族融合的传统(不少白人乐手曾和黑人乐手同台即兴演奏,而其他白人则借用了黑人的音乐,将之转化并转换到一个不同的语境中去。)因此在以白人青年为主的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中白人青年亚文化和黑人都市工人阶级之间出现某种契合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围绕不太容易妥协的爵士乐形式,开始即兴创作诠释自己的独特风格:一种“纯粹抽象”的、“化繁为简”的爵士乐。 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到了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中开始慢慢的发展出嬉皮士这种亚文化形式,两者都认同黑人文化但事实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垮掉的一代在政治上较为冷漠他们更为关注个人的感受。他们向往东方的神秘宗教,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兴趣。垮掉的一代喜欢昏暗的色调和深色服饰,留山羊胡须。故

高学历的女生择偶难

高学历的女生择偶难 在当下的社会中存在这样的一些现状。在一些高学历人士的征婚活动中,报名的女性远多于男性。网络调查显示:只有7.6%的男性可以接受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作为配偶。而最近网上更是上传言“本科女生是小龙女,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但从以上的现象和戏谑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的中国,高学历的女生择偶的确很困难。下面我方将从两个角度解释其原因。 第一,从男性的角度来看,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时代,但在择偶时,人们依旧倾向固守“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标准。(1)很多男性认为如果妻子学历比自己高,那么自己不仅在家中没有地位,出去后在亲友面前也会觉得没面子。(2)高学历的女孩一般对事业追求都比较高,投放在家庭中的精力比较少,而男人在外面辛苦了一天,都希望回到家有妻子做好饭菜等着自己,不用自己在家务事上费心。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优秀的男性对高学历的女生望而却步。 第二,从女性的角度来看。(1)读到这样的高学历,必然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花在谈恋爱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同时接触到的社会人群也相对较少,选择范围的缩小将使她们择偶更加困难(2)而且随着学历的增高,年龄也在攀升,据上海市妇联妇女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男大女小”择偶标准使85%以上男性和3/4以上女性都希望男方年龄大3岁以上。这使得高学历女生在年龄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3)此外高学历优势正在慢慢变小,自从高校扩招后,硕士、博士的人数急剧增加,就像求职一样,这些高学历女性也不再是香饽饽,但她们自己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还对另一半保持着过高的要求,这也直接阻碍了她们觅得良缘。(4)至于高学历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择偶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偏爱于美好的童话主义,而是更加注重物质的稳定,男人的稳重;所以高学历女生对另一半的要求会比一般的女生高,但恰逢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男生们的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相比之下,高学历女生择偶自然就困难了。 二 一,调查结果概述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为主,兼以访谈的形式,对上海五所高校的在校女研究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代表性,我们调查时尽量照顾到不同性质的大学,问卷发放对象上也遍及了文理工等各学科。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62份,其中,同济大学130份,华东师范大学223份,华东理工大学105份,华东政法学院84份,上海师范大学120份。问卷回收完毕之后,我们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参阅了许多期刊以及网上的同类研究成果,并且采访了许多女研究生,力求对他们的情感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据统计,在662名被调查者中,硕士生614人,占接受调查者总人数的92.7%,博士生48人,占7.3%。从年龄结构来看,有94.1%的女研究生集中在20-30岁,30-40岁和40岁以上者分别占5.6%和0.3%。在婚姻状况方面,以未婚者居多,占被调查对象的87.2%,已婚者占12.2%,另有4人离异。 (一) 爱情 1.理想国度的恋人 调查显示:在"真心爱自己"、"品德"、"性格"、"发展潜力"、"工作能力"、"气质"六项中大部分人选择了"要求高"。在"教育程度相近"、"收入"和"身高"三项中,选择"要求高"和"无所谓"的人数比较接近。在教育程度相近方面,选择要求高者略多于选择无所谓者,而在收入和身高方面,选择无所谓的人数要多于选择要求高的。女研究生对恋人的年龄、外表及家庭背景并不太在意,选择无所谓者占了绝大多数,各为61.3%、65.5%、68.6%。详细情况请参照下表: 要求高无所谓要求低 真心爱自己97.7% 2.1% 0.2%品德96% 3.7% 0.3% 性格92% 7.2% 0.8% 发展潜力90.4% 8.9% 0.8% 工作能力89.9% 9.3% 0.8% 气质80% 18.6% 1.4% 教育程度相近57.4% 40.3% 2.3% 收入43.5% 53.3% 3.2% 身高47.1% 49% 3.9% 年龄29.6% 61.3% 9.1% 外表26.2% 65.5% 8.3%

青年成长成才实施方案范文

关于实施高青县供电公司“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方案 公司各单位: 为贯彻“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科学成才观,进一步加强学习型青年团队建设,培育知识型青年员工队伍。经公司研究,决定开展以青年夜校培训班和青年创新创效攻关小组为主题的“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为导向,以岗位成才为主渠道,健全完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成才机制,以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加强学习型青年团队建设,培养知识型青年员工队伍,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广泛参与,稳妥推进。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教育引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青年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二)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青年成长成才和实现公司科学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积极适应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三)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根据公司实际,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攻关课题,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工程开展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集中培训、课题攻关和个人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实施“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加快青年成长成才 (一)开展青年夜校培训班,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和学习意识 1、培训形式: (1)以集中授课与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 (2)每季度进行学习情况测试。 2、培训时间、地点: 每周三晚6:30-8:30,公司北三楼会议室。 3、培训内容: (1)公共部分培训:以公司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培训为主。 (2)专业部分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知识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 失业状况分析 高瑞 [摘要]: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经济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将随着下岗就业问题的淡化而日益突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理应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度重视。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概述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然后探析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根源,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转型;大学生;失业 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毕业生失业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一些国家,大学毕业生失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而产生的新鲜事物,也是人们难以接受的沉重话题。但无论主观上能否接受,现实中却是无法回避的。笔者就我国目前大学生失业状况进行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使政府、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失业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概述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0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没有出现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现象;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老的/计划型分配派遣制度也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所取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也就随之而产生。关于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国内学者看法不一。 1、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况堪忧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报到就下岗已不是个别现象,困扰着就业指导部门和广大毕业生,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高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以胡鞍钢、赖德胜、张曙光等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专家认为:经济转型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将随下岗之后,凸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1]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及青年教育

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及青年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亚文化随之兴起,其形式、规模和内容呈多样化和流行化趋势,并表现出对青年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青年亚文化概念与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入手,着重探讨青年亚文化发生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时代特色,从而倡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的青少年特色文化的构建。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青少年教育 一、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1.主流文化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这里说的文化我认为应该称之为主流文化,而且我认为一个地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能有一个主流文化,其余都属于支流文化,就象一条大河干流只有一个支流却有许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一脉相承而延绵不断! 一般来说,“主流文化”是特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那些群体的利益,因此也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保守性,也就是说它倾向于维护既存的社会秩序与权力结构。主流文化并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按地域,人群,宗教,性别,乃至性倾向及其他分类方式下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承担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而任何主流文化,不论如何分类,要完成这一重任,都应当有以下特征:自信、开放、包容。[1] 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呢?纵观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研究过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的人就会找到答案。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的三皇五帝,由对鬼神的崇拜到诸神归天,接下来就是周文王作的<<周易>>(很可惜<<夏易>>,<<商易>>都已经失传)。在这本看似占卜实是哲著的经书中就最早提出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它直接开启并影响了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孔子。前者寂寞著述五千言讲出了“道”与“德”,后者言传身教说出了“仁”与“义”,这四个字涵盖的“大同和谐”的无私利他思想与文化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筛选并经过先哲们不懈的传承与发展潜移默化之下使之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髓之中。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世界的与民族的、现代的与传统的、大众的与精英的、

关于高学历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学历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较高的的学历,继而获取一个好的职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中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进行思考,高学历是否等于高就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了高学历是否就等于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关系到高中生的未来。因此,我们组进行了调查,对高学历与高就业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高三学生何老师及在校大四学生的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加上我们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调研项目 1、对现中学生与老师的调查分析 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而高考后对于大学及相关专业的选择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那么,它他们对于高学历与就业的关系到底怎样,我们对100名学生10位老师.调查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和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只有少部

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只有一位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由此可以得出,在未进入社会的在校高三学生眼中,高学历与与高就业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老师眼中,高学历与高就业有关系。 2、对现大四学生的调查 现在的大四学生已经直接面临着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对100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现大四大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直接关系,有小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因此,从整体上看大四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 3.相关资料观点及看法 很多人都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继而捧起金饭碗。然而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不仅仅是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拥有较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也正加入到失业大军中。现在揣着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屡屡碰壁者绝不稀罕。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的有关人士说,高学历失业的人群中毕业即失业的人要比就业以后再失业的多。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

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我国就业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当今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另外,我国在对劳动者权

企业青年成长成才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xxx供电公司“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方案公司各单位: 为贯彻“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科学成才观,进一步加强学习型青年团队建设,培育知识型青年员工队伍。经公司研究,决定开展以青年夜校培训班和青年创新创效攻关小组为主题的“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为导向,以岗位成才为主渠道,健全完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成才机制,以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加强学习型青年团队建设,培养知识型青年员工队伍,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广泛参与,稳妥推进。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教育引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青年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二)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青年成长成才和实现公司科学发

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积极适应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三)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根据公司实际,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攻关课题,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工程开展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集中培训、课题攻关和个人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实施“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加快青年成长成才 (一)开展青年夜校培训班,提升青年员工业务素质和学习意识1、培训形式: (1)以集中授课与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 (2)每季度进行学习情况测试。 2、培训时间、地点: 每周三晚6:30-8:30,公司北三楼会议室。 3、培训内容: (1)公共部分培训:以公司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培训为主。(2)专业部分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知识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活动。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聂金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一、引言 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二、我国失业原因解析 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2.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 (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表1 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情况 年份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增长率(%) 净增人口(万人) 劳动力人口(万人) 1978 96259 ———— 40682 1980 98705 2.54 2446 42903 1985 105851 7.24 7146 50112 1990 114333 8.01 8482 64483 1995 121121 1.06 1271 68737 2000 126743 0.76 957 88901 2005 130756 0.59 768 94197 2006 131448 0.53 692 95068 2007 132129 0.52 681 95833 2008 132802 0.51 673 9668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9年增加78万。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 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的内涵丰富得多。前者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同时包含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教育则更注重量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少年的教育时间不足,便过早地进

浅析共青团组织如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助力企业发展教案资料

浅析共青团组织如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助力企业发展

浅析共青团组织如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助力企业发展【摘要】青年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和生力军,青年的成长成才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部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组织意识淡薄、抗压能力下降、团队意识不足等种种问题,为了继续发挥青年人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增强团组织的活力,本文将通过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紧抓团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青年培训机制等方面,教育引导青年发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青年团队,在企业生产经营主战场建功立业,实现青年成长和企业发展的一体化。 【关键词】青年人才,共青团工作,企业发展需求 一、XX公司青年员工现状 (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机械制造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制造过程为把原材料(板材、管材)分割再逐一经过车铣刨磨等工艺最后组对焊接成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及技能操作人员的流失特别是青年员工的而流失现象逐年加剧,近三年来全厂数十名青年离职,仅2012年至2013年6月就有20名青年员工选择离开XX公司。我厂现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429人约占全厂职工总数的35%,经过走访调查,这429名青年员工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有跳槽的倾向,青年职工人数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机械制造这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比较容易引起才人危机。 (二)青年人才成长缓慢 机械制造行业作为手工操作行业,部分青年员工从进厂的那刻开始就在脑海中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认为手工操作行业技术含量十分低,学不到知识,无法运用自己的所学“大展宏图”,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一种懈怠的心理。这就导致了一种局面:师傅在工作的时候,徒弟就在一旁玩手机或者在班组喝茶聊天,脱离现实操作环境,仅仅守着理论知识,而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成长速度缓慢,这就对企业发展造成一种非常严峻的局势:企业的人才链发生断裂,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这对企业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危害。 (三)青年人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体现 关注现今青年的思想动态,会发现当前青年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注企业的发展,希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只是青年人缺乏正确的引导,青年人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青年人最大的特点是敢闯、敢冲、有拼劲,刚迈出学校大门的青年人急于展现自己,建功立业,存在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产生与青年人思想的共鸣,“导师带徒”制在这个过程中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只是暂时缺乏由点到面的作用发挥。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 上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中国青年文化开始呈现撕裂状态。一方面,认同和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青年文化依然在传统媒体和校园盛行,另一方面,更多新的亚文化现象在网络媒体的助推下恣意生长,从而使青年亚文化成为中国本土网络世界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景观。但纵观十多年来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我们不无惊诧地发现,与网络世界方兴未艾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相比,学术研究的落后十分明显,现有的一些研究不同程度地染上了“狂躁虚无”的时代病,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轻浅叙述,而鲜见发人深思之作。可以说,网络青年亚文化已经盛装开演,而与之对应的研究还只是撩开了帷幕,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亟需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 一、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及研究概览 我们以期刊网为研究对象,以“青年亚文化”为关键词进行第一次搜索,以“网络”为第二关键词在结果中再次搜索,又以“网络文化”为关键词做更大范围的搜索,并从中筛选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相关的文章,有近百篇。由搜索结果得知,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始于1997年,标志性的事件有二:其一,按月出版的《网上生活》(《Internet&Intranet》)杂志,作为互联网杂志在全国率先出版,但当时因为没有刊

号,只作为《中国计算机用户》的刊中刊发行,直至2000年易名《数字世界》才正式出版发行。《网上生活》杂志象征性地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生活方式之门。其二,是年,一些早期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和出版。既有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服务的技术精英们撰文介绍西方互联网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譬如黑客亚文化、网络技术新语言等,也有学者开始对国内网络与青年问题展开研究,例如卜卫对1995年开通的“瀛海威时空”网络用户进行实证调查,其研究成果《百姓、青年与网络》一文1997发表于《青年研究》期刊,这是国内较早通过调查表明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具有实验性质。同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一批青年编撰的、一套八本的《互联网络文化丛书》出版,其中,既有介绍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和《21世纪网络生存术》,也有对网络黑客现象介绍的《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对网络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方式变化进行描述的《生活在网络中》,以及对媒介传播在网络冲击下的前景进行展望的《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流》,等等。 这些研究共同的特征是从宏观层面、从全球视野介绍网络快速发展将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总体文化结构产生的革命性变革,尤其对青年群体的影响的无远弗届。研究成果中,特别关注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是“黑客”和网络新语言,这与研究者队伍中技术精英参与,全球网络技术创新,以及黑客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