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日本是亚洲最早引进电影的国家,其电影的影响力也一直都走在亚洲的前列。在日本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同样是受益于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开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在艺术创造和文化输出方面,日本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他们不但积极借鉴吸收了欧美电影的优秀成果,并且在电影中努力表现出了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如果说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个性,那么发达的国内经济和技术革新始让日本获得了经久不衰的文化创新能力。在黑泽明、大岛渚以及小津安二郎等老一辈导演确立日本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之后,虽然日本电影在今天并没有像异军突起的韩国电影一样惹人瞩目,但是早期的日本电影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还是得到了较为多元化的延续。日本电影有其强大的国力和政策的支撑,更有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影像中所浸润的文化传统得到了富有现代意味的转化和延续,自然还有日本电影人执著于本土文化内蕴的深入开掘和多元化的表达。

一、罗生门——日本电影对生存的执著拷问

或许是特定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身处岛国的日本民族对生存有着更为切身的危机体验,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军国主义束缚的日本电影获得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之后,日本电影人一直都坚守着以影像来探悉深层的人性,也正是凭借富有民族风味的影像叙事和跨文化的主题表达使得日本影片逐步确立了其在国际电影舞台的影响力。

作为有着日本的莎士比亚之称的黑泽明就是凭借一部探索人性的影片《罗生门》首次将日本电影推向了世界,这部影片是改编自芥川龙之芥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罗生门》,原本是一个来自禅经的故事。改编后的电影《罗生门》讲述的是平安京发生的一件杀人案,影片以多元的视点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对习惯性认识中的“真实”进行了大胆地解剖,对所谓的客观真理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质疑。其新颖别致的结构和深邃的主题探索,以及创新色彩的叙事策略和拍摄技法,使得《罗生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不但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

《罗生门》中带有哲学色彩的对于生存问题的追问在日本电影叙事中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和新藤兼人的《裸岛》同样是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楢山节考》以农村的陋习拷问了人类生存本身的意义,以面对死亡的坦然洞悉了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如日本文化中所赞颂的樱花,如火般地绽放就是为了在瞬间释放生命的意义。作为人类恒久无法超越的死亡主题,日本文化以本土的思考方式给予了独特的地域观照,呈现了悲悯中生命取舍的从容,为死亡这个让人心生恐惧的词汇注入了积极的解读因子。同样是以新异的叙事方式对生存本身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拷问,对习惯的生活进行了一次重新审视。《裸岛》所指向的自然是日本二战后需要重建的民众生活,虽然展示的是孤

岛上一家人的生活,却是日本社会现实的浓缩。影片通过千太一家循环往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这个民族的“忍”的精神,但是又透露出了一股无奈与苍凉。千太和登代夫妇就是这样重复着单调、琐碎而乏味的生活,不断地把船摇向淡水丰富的陆地。影片以无声的影像透视了人直面生活本质的路标,生存现实是人类无法逃脱的面对,“裸岛”意象呈现了生存本身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呈现了面对孤独的种种挣扎与憧憬、无奈与从容,跨文化的人性挖掘同样获得了超越地域的主题认知。

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生存遭遇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有来自自然资源先天性的匮乏,有来自战后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自然还有来自现代人自身所凸显的精神危机。电影人们意图通过电影叙事来展示生存的困境,洞悉生存困扰的深层成因,以生存理念重新确立和寻找日本民族未来的文化身份。从黑泽明到今村昌平,从《罗生门》、《七武士》再到《楢山节考》和《裸岛》等诸多影片,日本电影人以影像向世界传达了这个亚洲民族的审美个性,以特异的生命观照方式向世界呈现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命形态和价值追求。这种生命价值的探寻既具有自身的本土色彩,同时又兼具着跨界消费的可能,因为“生死”的价值定位是人类恒久的哲学追问,生存的母题是人类永远无法逃脱的宿命。生死问题所潜在的价值抉择既关涉着个体的价值伦理抉择,同时也投射着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品性的定位。

二、青春残酷物语——日本电影中个人情感的放逐与社会

问题的凸显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现象,青年的诞生与发展、青年作为代际现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时代的公共性质。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层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构着一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定位。在日本这个特定的文化圈里,青年亚文化同样受到了日本电影人的积极关注,日本教育从小所灌注的危机意识让日本的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特定的岛国文化给予了这个特定的精神群体有限的生存空间。在传统和未来之间,青年群体处于价值抉择和观念碰撞最为激烈的层面,对这个群体的积极关照,映射着时代交错中青年人深层精神心理中的迷失、守候与憧憬。

日本电影人常常以青春的陷落呈现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青年人生命的焦虑与迷惘。在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之后,大岛渚成为日本电影界的新锐力量,作为“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旗手,大岛渚以大胆的艺术创新对青年的生存景观和精神心理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青春残酷物语》即是探索青春主题的代表作品,影片通过两代人青春的并置凸显了上一代青年的无奈与沉沦,直观呈现了下一代青年无目的的发泄,间接表达了创作者对这个沉沦的现代都市的忧虑和愤怒。作为日本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的梦想遭遇了现实的放逐,边缘化的社会定位使他们对一切事物似乎都充满着敌意和愤怒,由于意义和价值的缺失

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青春成为他们唯一的赌注。大岛渚以青春的记忆为叙事元素,彰

显和放大了日本的社会问题,对日本社会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如

果说大岛渚以青春的陷落呈现的是价值的迷失,那么被大岛渚挖

掘的电影新人北野武更倾向于以暴力抵抗迷茫与困惑。《坏孩

子的天空》是一部北野武自编、自导的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在

这部青春电影中,我们似乎很难感知到更多的青春年代应有的明

快气息,影片呈现给我们的叙事基调是灰暗的,带着青年人的忧

伤与无奈。影片中通过聚焦两个边缘少年从学校到社会的成长历

程,呈现了年少的迷惘和不羁,美好梦想总是遭遇残酷现实的无

情撞击。影片以两个生命个体的遭遇反映了少年时代理想的迷茫

与价值的迷失,在浸润着感伤的基调里融入了北野武深沉的现实

关怀。北野武凭借此片获得了当年日本电影专业大奖的最佳导演

奖。其感性的叙事手法和特异的影像风格也逐步获得了国际电影

人普遍性的认同。此外,像《柠檬时期》、《爱与爱丽丝》、

《四月物语》和《喜欢你》等片,均灌注了青春的陷落主题,影

像以唯美的格调弥散着淡淡的伤感,以时光的流逝见证着那一段

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三、感官世界——爱欲与死亡作为日本电影的叙事元素的

文化表现力

在日本电影中,爱欲与死亡常常成为其重要的叙事元素,

作为人类情感最基本的表达策略和终极无法逃脱的死亡宿命,日

本电影人以独特的文化视角探析了两个关键词的重要内涵。透过

感官世界所呈现的爱欲表达,日本电影所沉淀的是摆脱宿命的挣

扎与渴望,是对乏味与琐碎的对抗,以颓废和放纵摆脱宿命的困

扰。他们也常常以暴力的形式来对抗平庸的生命,暴力是一种宣

泄,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呈现,他们总是以极端化的生命体验充

实个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感知。

从《感官世界》、《键》、《失乐园》到《柏拉图式的性

爱》,日本电影叙事中性与死亡常常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作为

艺术叙事中最为敏感的元素,日本电影里虐恋、欲望的放纵与迷

失却反射了日本民族文化,在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暴力虐恋方面有

着完美的和谐。以“色”作为叙事表象,日本电影人对“情”进

行了较为深入和独到的挖掘,以身体欲望的放纵挑战传统伦理对

心性的规约,透过感官世界的呈现所沉淀的是对生、死、爱等终

极问题的思考、追问和审视,挑战常规的“不伦的”的价值抉择

渗透着创作者自身的价值抉择理念和人生态度。在他们看来,即

便感官中的放纵有违于强大的道德戒令,但似乎这种表象上的自

我放纵更贴近生命本身对灵魂的尊重。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平

庸逃避自己生命中感性的抉择似乎成为一种犯罪,应该收藏和守

候的是如樱花般璀璨的绽放,瞬息之间从容地凋零。死亡的选择

多少让影片浸润了一点悲凉和无奈,但是灌注了丰满的爱情血肉

的生命更让人的内心升腾起崇高的敬意,影片常常以污浊的现实

赤裸地呈现富丽堂皇的日本社会表象下鲜为人知的黑暗。

太宰治、川端康成、夏木漱石、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大

岛渚、森田芳光,从文学到电影,爱欲与死亡这对似乎是风马牛

不相及的叙事元素在日本电影中所得了较多的表现空间,诚如他

们对樱花的赞美、美的绝望,但是也有美的灿烂,死亡成为他们

对生命之爱的最高表达形式。内在的生命的信仰与超脱被日本电

影人赋予了艺术化的形象,以情色作为媒介日本影像实现了对生

命与爱欲更为深入的认知,以并不为世人见容的略显极端的表现

手法见证着日本文化深层的审美情结。

四、东京物语——宗教信仰赋予了日本的电影人

独特的审美情怀

除了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奠定了日本富于本土特征的

美学底蕴之外,宗教信仰作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抉择支撑同

样造就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情怀。从印度经中国传入的佛教从生活

渗透到艺术创作,在顺从和超脱的矛盾抉择中契合了这个大和民

族精神上的孤岛文化心理。受孤岛文化的原始拜物教的影响,从

传统走向现代的日本民族一直秉承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尽管高

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让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尽管在日本文化

中有着强势的尚武情结,但是弱势的生存境况还是成就了日本民

族传统审美意识中崇尚“幽玄”和“阴柔”的审美心理定势,在

这种特定的审美心理的主导之下逐渐形成和积淀了日本民族独特

的生命关照方式,富有宿命色彩的人生实践方式带给观者人生的

感叹之余,也凸显了无常思想在日本民族深层精神结构中的重要

地位,宗教理念中的虚无主义也使得感伤和忧郁成为日本电影挥

之不去的情感表达诉求。

首先,生命的认知在琐碎的家居生活中获得直接的呈现。

就艺术创作本身而言,史诗题材自然能够为观者揭开一段宏大的

历史画卷,以波澜壮阔的生活思考历史与人生的变迁,但琐碎的

生活同样可以奏响电影艺术的华彩乐章,平凡和琐碎的日子本身

同样可以抽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普通的时光同样可以在充满

感伤、忧郁和执著的凝视中释放出感人的力量。在日本,《东

京物语》人文诉求和深层哲学意味表达的影片并没有在商业化的

浪潮中销声匿迹,深氲着宗教情怀的审美关照在光影世界里依然

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作为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人物,小津安二郎

的作品总是透着宁静柔和的个性化叙事特征,从《早春》、《晚

春》、《晚秋》、《东京物语》到《小早川家的秋天》等,缺少

悬念和冲突的影像并没有影响到其影片的艺术生命力,正是其特

异的熔铸了日本独特宗教情怀和美学关照视角的影像风格确立了

小津安二郎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东京物语》写的是

一对夫妇离开乡村到东京看望子女,小住一段时间后又返乡的故

事,没有太多的悬念,也没有实实在在的戏剧冲突,情节在时间

的流逝过程中自然的推进,影像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家居中再寻常

不过的场景:有温馨的团聚、有无奈的分离、有语重心长的倾

诉、有感伤无奈的告别,但就是在如此不经意的观视之中潜藏着

导演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知。从庭院到居室,从天空到石

柱和屋檐,影片在这种静照和凝视中浸润着富有宗教色彩的幽玄

之美。影片既有着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又兼具着对岁

月和生命的从容,正是因为温情与宽容才让生活在简单和平凡之

中沉淀出隽永的回味。“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一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上所唱的和歌,小津以朴拙

到极致的镜头深入地刻画了微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而这种生命

的凝视和对自然的冷眼静观在岩井俊二、山田洋次等新锐导演的

身上得到了延续和积极的承继。

其次,委婉含蓄的爱情在静谧的凝视中获得细腻的表达。

外在的情感冲突在爱情电影叙事中相对而言是容易驾驭的,恰恰

是不曾外露的情感在以影像为叙事载体的电影是难以拿捏的。日

本电影的文化根性浸润着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和委婉的个性,叙事

策略上自然也承袭了这种特异的审美情结。从《伊豆的舞女》、

《喜欢你》、《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情书》等一系列影片

中,均灌注着日本文化中对爱情表达委婉含蓄的叙事策略。“浪

漫主义的恋爱也是日本人培养的另一种‘人情’,在日本已成为

习惯,尽管它和日本人的婚姻方式、家庭义务完全相反。”以纯

美爱情为叙事主线的日本影片,大多都是以干净明朗的画面风格

和舒缓的节奏来切入人物的心理,以清新和感伤的影像基调来表

达唯美爱情的诉求,张扬着创作者难舍的怀旧情感:“其一,是

把深深的丧失意识铭刻在‘现时’,在建构‘缺失’某种本质性

□ 彭砚淼(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价值的‘现实’的同时,有面向着超越‘现时’的憧憬中的境界,这是具有超越作用的怀旧。其二,是一味地导向自恋中感伤的自我满足、自我抚慰的怀旧”。岩井俊二的《情书》和行定勋的《在世界中心呼喊爱》均是爱情叙事的代表作品。《情书》也成为日本新生代导演的新异之作,影片通过追溯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故事,让朦胧的爱意获得了唯美的诠释,在似水年华的光影中涌动的是对纯真的感情最为真诚的渴求。《在世界中心呼喊爱》同样以青春的消逝作为爱情叙事的底色,以感伤的回忆见证了爱情的纯美。则由此看来,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年青一代纯真梦想常常遭遇朋友、家庭和社会的放逐,影片以个体的境遇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忧患,个体精神的孤独、焦虑与困惑获得了形象化的表达。在亚洲,日本电影的新锐导演们这种对情感细微之处的出色把握和唯美的呈现透视着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关照。带有抒情意味的感伤和怀旧基调当中,巧妙地融入了创作者对当下人文处境的忧虑。很显然,在诸如此类的日本爱情影片中,这种相异于西方的爱情叙事策略,具备了满足差异化的消费的文化品质,植根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审美理念赋予了日本电影人细腻的个性,有效的观视距离让原本抽象而朦胧的情感获得了形象化的表达。

日本电影人以柔和淡雅的笔调描绘了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又以极端张扬的暴力与爱欲彰显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定审美文化心理决定了日本电影委婉含蓄的抒情特征,特定的地域及历

史文化传统积淀了日本电影人文化表达策略上的“纯粹”与“极端”。无论是“罗生门”式的生存拷问,还是“感官世界”式的爱欲呈现,抑或是“青春残酷物语”般的颓废与对抗,抑或是“东京物语”一样的娴静与淡雅,在日本文化特定的审美价值观照之下,深受东方色彩浓郁美学熏陶的日本电影人对人物的塑造常常由表及里,更善于人物的心理刻画,更善于以影像来建构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日本电影在其民族传统和宗教情操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充满东方神韵的光影世界。日本电影在特定的文化传统给养之下,凭借特有的本土文化情结,借助于日本发达的经济与科技形象走向国际电影舞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日本电影较好地延续了日本电影的文化传统,保留了日本电影本土化叙事的风味,同时又不断地从西方现代文化中借鉴创新的叙事策略和文化元素,借此不断丰富日本电影的文化表现力。[参考文献]

[1] 岩崎昶.日本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 虞吉,叶宇,段运冬.日本电影经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明华(1971— ),内蒙古人,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肇庆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研究。

1927年《爵士歌王》的诞生,有声片开始渐渐取代无声片。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亚历山大洛夫联名发表了一篇《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为电影技术史上的这一突破而欢欣。十年之间,好莱坞出品影片只有不到一成还是无声状态。1936年,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宣告着无声电影时代的终结。而在有声电影出现的初期,很多电影理论家、批评家撰文反对声音作为电影元素的介入。其中最著名就是爱因汉姆于1938年发表的《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爱因汉姆通过对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研究,认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完全复制现实生活,在根本上是反美学的。人类利用创造艺术来缩短艺术本身与现实的差距的过程,实质上则体现了人类对于现实的潜在的控制欲望。人并不需要自然主义般完全地抄袭现实,而只需要把现实最具有本质特征的方面表现出来,这才是纯美的体验。与将电影本质视为照相术的巴赞不同,爱因汉姆极端厌恶镜子理论者机械性的表达,而在电影本体论的基础上认为电影之所以是艺术的一种正是在于技术上的缺失,即不能完整地复制自然。爱因汉姆的理论以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电影的声音特性,论证了不完善的技术是产生完善的艺术的必要条件这一论题,逻辑清晰而严饬。他的理论正准确地预言了在有声电影产生之后,电影叙事本身除了排除即兴表演外,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由于大量对白成为可能,戏剧将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力入侵电影。电影的戏剧性和影像本身的重要性一直互相牵制;二是源于和大量取材于百老汇的歌舞片将涌上银幕。然而,爱因汉姆所没有认识到的是: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声音作为表意元素的地位渐渐上升到与画面同样重要的地位。声音元素也更新了原本的蒙太奇手法系列,音响蒙太奇的产生与运用,声音与声音、声音与画面间的多种组合方式产生了直接作用于受众心理的认知效果。如果没有声音的加入,对于今日电影的发展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对于观众这个群体来说也是同样的状况——电影完全沉默的日子其实并不长。即使在蜡盘录音、片上发音以至后日的同期录音、后期录音等技术产生之前,影院已使用交响乐队来为默片配上音效,增加情绪感染力。《爵士歌王》只能说是第一部有演员道白的电影,在此之前华纳公司由约翰·巴里摩尔主演的《唐璜》中已间配有歌曲。在亚洲的日本,辩士的存在则使其早期电影从无一日真正的默片时光。早期辩士存在的痕迹甚至一直影响到日本有声电影全面占领银幕之后,即片中时常出现的画卷式长音响蒙太奇与声音的参与表意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 导演:黑泽明 原作:芥川龙之介 编剧:黑泽明桥本忍 摄影:宫川一夫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町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金泽武弘) 志村乔(饰樵夫) 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1990年,这位“黑泽天王”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黑泽明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英格玛·伯格曼之于瑞典,阿巴斯之于伊朗,萨泰耶特·雷之于印度一样。在日本电影界,黑泽明的风格近乎家喻户晓。他不仅以其强烈之风一改日本电影的柔弱寒酸,更是将日本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影坛的不朽地位至今仍无人可企及。 1998年,这位世界级导演巨匠病逝于日本,享年88岁。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的传统电影正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向现代化电影观念靠拢,从此

20世纪世界经典电影100部

20世纪世界经典电影100部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8.9 分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8.9 分 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8.8 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8.8 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8.7 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8.7 《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8.7 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8.7 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8.6 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8.6 米洛斯·福尔曼和杰克·尼克尔森两人共同的颠峰,一堂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11、《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8.6 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2000年8.6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14、《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8.6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二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侯光明.论中国微电影大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路径[J].当代电影.2013(11)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 [16]王玥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2009 [20]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电影 记忆碎片叙事结构分析

记忆碎片叙事结构分析 碎片化与空间化的叙事结构 何峻峰 2012210722 《记忆碎片》(Memento)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在2000年时导演的一部非常经典的悬疑片。他采用彩色和黑白画面交替,顺序和倒叙的还有插叙各种叙事手法使影片获得了非常精致的效果。相对于很多悬疑电影的情节跌宕,该片剧情平铺起来甚至可谓简单,甚至片头可以说是毫无亮点,但几分钟之后,主人公莱尼的自白的出现开始紧紧的抓住观众的心。诺兰就是用自己的才华和大胆造就了这样一部举世无双的电影。从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等影片的叙述特点方面来考察,可以发现,这部片子充满了空间化的叙述倾向。电影以主人公莱尼作为叙述视角,莱尼是整部影片的主要焦点,他目前唯一的记忆就是自己家里惨遭强盗闯入,妻子被杀死,自己也因为头部受到严重撞击而失去了短期记忆的能力,他生存下来的唯一记忆就是要替自己的妻子报仇。而现在,既然他已经失去了短期记忆能力,也就是说,在他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一切发生在眼前的都是陌生的,时间在他的生活当中已经不存在,他只能以惯性或者趁自己在仅有的几分钟记忆内把发生的事件用笔记录在物件上来代替头脑的记忆。那也就是说,如果要用顺叙的手法将这个故事讲下去,这个故事将毫无新意,而诺兰就是利用了主人公这个特殊的病例,采用了新颖的片段式叙事和倒叙的并在其中加入插叙的叙事方法,也就是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将这个故事讲述得精彩无比。 片段一(正常画面):画面采用回放的方式,地上的血迹开始回流,子弹开始回到手枪内部,手枪回到莱尼手内,然后倒放着莱尼对着泰迪的脸开了一枪,泰迪大叫一声。 片段一(黑白画面):黑白画面莱尼从旅馆中醒来,开始讲诉电影的另一条线。 片段二:(正常画面):莱尼在旅馆门口拿着泰迪的照片向旅馆老板询问此人,这时候泰迪从宾馆外面走进来叫莱尼的名字,莱尼说我叫莱纳,然后跟随泰迪来到停车场准备开车,并拿出照片指出泰迪准备开门的车不是自己的,旁边的车才是莱尼自己的。然后泰迪说自己开玩笑,然后和莱尼一起上了旁边的车。车子行驶过程中泰迪指出这辆车的窗户坏了,自己可以帮他把车修好,然后又对莱尼要去的目的地表示不赞同与不乐意。他说:“你去那鬼地方干什么?”,但是他们还是来到了莱尼照片上那间破房子。短暂的交谈过后,他们走进屋子,莱尼摸出泰迪的照片,泰迪的照片后面写着“这人不可信,是这个人,杀了他”。然后莱尼一拳将泰迪击倒在地,并无视泰迪叫他下地下室的解释开了枪。 片段二(黑白画面):莱尼继续在旅馆里面,他提到了自己靠字条生活,并摆放安排地井井有条,这一部分也提到了杰克斯·萨米这一人物,似乎萨米也是一个失去了短时间记忆的病人。 片段三(正常画面):旅馆内的莱尼在泰迪的照片上写上“杀了他”然后来到旅馆门口询问老板有没有看见过这个人,并说明自己患有疾病,失去了短期记忆。这时候,泰迪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113 2010年最热门的事件毫无疑问是微博在大陆地区的全面落 地开花。微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介入了我们生活,成为老百姓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微简历”、“微小说”等等昔日对时空有着 严格限制的文字体系与艺术形式,也纷纷加入了“微”的行列, 其中也包括让人耳目一新的微电影。这之中的佼佼者有《老男 孩》、《赢家》、《指甲刀人魔》、《天堂午餐》、《一触即发》等等, 这些优秀作品短小精悍,叙事较为完整,在网络上均有千万次 的点击量,在传播效果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介。根据新华社的 报道,今年五月,微电影节也已经在北京成功举办,有百余部 微电影参与了角逐,并且评选出了最佳微电影《小心,我爱 你》……这一切都在向我们预示着微电影的光明前景。 一、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时期的特点是从大叙事到小叙事的转变,这一转变在媒体研究中的回应就是从“广播”(broadcasting)到“窄播”(narrowcasting)的转变,就是精品销售而不是杂货拍卖的时尚,就是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审视边缘性成长的视角[1]。以一种没有道德意向的说教形式来表达文化差异,这是有目共睹的现代滥调[2]。当后现代遇到了同样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络,人类的艺术文化必然会激起巨大的回响。在麦克卢汉成功预言“媒介即信息”与人类“地球村”之后,我们也看到,主流文化(主旋律),精英文化(艺术)和大众文化(娱乐)被杂糅在了一起,文化生态日益多元,权威和指示性话语被日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只言片语。 中国的电影发展也是一样,从家庭伦理到国族情怀,直到第五代的黄土寓言之后,已经再没有一个统一发声的群体,而是以不同导演为代表,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电影不再是严格的90-120分钟的、制片厂体制下在电影院播出的完整产品,而可以是时长不固定的、极其个人化的、在网络上随意点击就可收看到的片段。 后现代文化的标志是文化工业的出现,消费意识深深植入了人们心里,多元价值取向让艺术生活化,艺术大众化,同时生活也艺术化了。快速复制是这一时代的关键词,这也便是微博中的“转发”功能。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如英格玛的《MEACULPA》,音乐混杂,画面梦幻,用暗示、对比、隐喻、象征、镜头的抽格升格等蒙太奇式的手段以及虚构、快节奏的剪接,手持摄影、纪实等等方式,营造出了别样的艺术氛围,而且这些电影的速度都要比传统电影快,极其重视视觉快感,因此让人目不暇接,血脉贲张[3]。  陈凤军曾经撰文说: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 秒-3000 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 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4]。而网易微电影节对微电影的限定则是:微电影不同于草根拍客作品,它有一定的创作门槛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并要求以创意取胜,而且更便于随时下载和观看。 因此可以说,微电影是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网络与电影(电视)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形式。这种电影的时长、投资、制作规模都比传统电影短小,但又制作精良,不同于普通的DV短片。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 法国文学理论家布雷蒙在重新审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普罗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文/张高伟 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微电影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微电影不是简单的“DV作品”,它也不同于商业化的广告与音乐电视(MV),可以说,微电影开创了一种网络影视叙事的新模式。尽管微电 影在当前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依然有自身的一些缺陷。时间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在电影院的院线生存。 微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要与广告联姻,但是假如整部电影都成为广告的附庸,那么微电影也将失 去思考的力量与社会关注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微电影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投 入到新媒体的竞争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广大电影工作者与电影理论家的指导,使其健康、有 序地发展。 《天堂午餐》剧照《老男孩》剧照 文学与传播

罗生门 电影鉴赏

《罗生门》是日本大师级导演黑泽明由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作的,情节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仅有八个。故事就是樵夫与和尚向同在破庙躲雨的穷人讲述一件离奇的案件:一个强盗在山路上拦截欺骗了一个武士,并占有了武士的妻子,最后武士死了,尸体被樵夫发现。看起来并不奇怪,离奇的是三个当事人讲述的案情与身为旁观者的樵夫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电影在樵夫喃喃自语“不懂”中开始。 这部电影使黑泽明的光芒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同时也使电影业比较发达的西方电影人大为惊艳,黑泽明的这部成名作可以说突破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代沟,将东方文化带进了西方电影圈,并使西方人能以西方思维读懂。 贯穿电影始终的都是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日本民乐,而音乐中尤为出彩的是鼓声,鼓声几乎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是把握影片节奏的关键,例如樵夫开始向穷人讲述故事开始时,从他上山时鼓声便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沉闷而响亮,仿佛敲在了观众的心上,观众自然的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樵夫身上,并因为预感前方有事发生而产生好奇。鼓声到樵夫发现帽子时戛然而止,静止中出现樵夫的面部特写,而后就出现了挂在枝上的仕女帽,稍后鼓声才继续响起,并且敲击加速,以此步步推进展开整个案情。黑泽明巧妙的运用鼓声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声来调节电影节奏,是影片中糅杂东西方文化手法的一个代表。鼓声和情节相映成趣相互暗示,是人更易深入浅出的了解两者。其他还有类似以人物对白表现日本当时社会现状,以及巫婆替死人说话的风俗、日本妇女妆容、武士文化等本身就完美的嵌入在电影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了解。 电影的出彩之处当是其拍摄剪辑技巧,电影开篇十多个镜头剪接勾勒出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的独特手法,强盗制服武士后狂奔下山那组流畅剪辑等都是值得载入教科书的经典。 抛开以上两点,我想着重分析的是樵夫上山那段。先是一组客观镜头,采取远景镜头,横向跟随樵夫移动,构造出一幅完整的山林图,而后镜头转换,纵向自上而下特写拍摄一棵树,并由此描绘樵夫全身的全景镜头,此处的拍摄角度也极为巧妙,以仰拍的角度近写樵夫。紧接着是一个空镜头,以此表示樵夫过了桥又顺势过渡到樵夫的上山路程。稍后是樵夫的背部特写,镜头不断跟随前进。突然樵夫止步,镜头切换至樵夫的脸部特写,音乐随之停止,由此客观镜头滑至主观镜头,借樵夫之眼发现帽子,随后迅速转化为客观全景纵深镜头,观众不只看到了帽子还看到了樵夫惊诧的脸。整组镜头综合运用了各种拍摄手法,各镜头转换平滑,观众时时能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却感觉是自己托着摄像机跟随樵夫拍摄纪录片一般,跟随他的脚步目睹一切,自然而然的切入电影中而不自觉。可以说这组镜头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黑泽明特色性流速镜头的代表,而另外一个镜头运用特色就是长镜头,例如一个镜头拍完武士与妻子由路的这头走到那头,以及跟随樵夫上山等,都是一个镜头,单靠摇镜头与移动镜头完成,在当时可以说相当具有难度,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使整个镜头报废。而在差人讲述抓住强盗的过程时,镜头始终对着差人,慢慢拉近之特写并由此进入差人的回忆,这个手法至今仍是广为运用。 而本片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掩在精彩的镜头剪辑之下,但是其运用也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虽然黑泽明的影片多突出日本文化的粗犷阳刚,但这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凸显了日本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细腻。 强盗对武士的妻子起意后,一野兽捕猎的姿势目送他们离开,而后又若有所思的木然的将长刀拖到手中暗示了其已其攻击之心;而强盗欺骗武士时左脸由于光线作用显得阴暗,强烈的色差造成的阴阳脸暗示了其内心的阴暗计划;女子的仕女帽在奔跑中掉落,仕女帽原本是女子用来遮挡面容的,象征贞洁,此处掉落暗示稍后女子将失去贞洁;包括强盗发动攻击时隐于阴处的身体以及武士见妻子被侮辱时阴暗的面部都运用了隐于蒙太奇手法,内蕴深厚。最精彩的当时一组由平行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综合运用的镜头:强盗将武士骗入丛林后,那边强盗和武士上山途中荆棘丛生,道路明暗交错越走越深,音乐紧张;而等待的妻子这边

100部经典怀旧动画片,绝对有你看过的!

1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的第一代,无论制作还是剧情都是最完美的一代. 2 变形金刚--2010 变形金刚系列就是从这里开始走的下坡路,以后由日本改编的越来越不象话了. 3 变形金刚--头领战士还算不错的改编品,还能看出来变形金刚的老面孔. 4 变形金刚--隐者战士就是这里开始,日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扼杀了变形金刚... 5 变形金刚--胜利斗争合体的机甲,庞大的身躯,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高达的影子呢. 6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完全3D CG效果,时间上的设定让人模糊不清,根据我的研究,好象是一代结束后,他们进入了时间隧道,回到一代故事发展以前的地球. 7 百变雄师相当抄袭变形金刚的动画片,不过感觉还不错. 8 绝对无敌--雷神王学校里面隐藏的巨大合体机器人,同一个又一个敌人战斗,真羡慕阿仁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翘课^_^ 9 六神合体呃...主角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反正是他为了抵抗外星同胞进攻地球而战斗,本来是攻打地球的武器机器人,被他用来当作正义使者.... 10 战神金刚(百兽王) 六个野兽合体的机器人,对抗着外星侵略者,唉...地球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11 星球大战又是....外星人...机器合体.......贫......... 12 灌蓝高手问题儿的球队,夸张的灌蓝,日本人啊,只有在动画中找回自信啊!? 13 机器猫小叮当我真的羡慕死野比....喂...你把机器猫送给我好不好?? 14 魔神英雄坛ワタル这是差生扬眉吐气的动画片啊!谁说的差生就一无是处?瓦塔诺就是最好的反证啊!"我是小救星!" (看不出来啊!这个居然是广井王子的作品啊!和樱花大战差太多啊!) 15 魔神坛斗士仁,义,礼,信,智传统美德也可以这样演义啊!日本人的想象力...真是了不得!...(如果让他们拍摄三字经,会不会也出现铠甲斗士呢?) 16 赛车手SPEED 很速度的动画片啊...就是让人有一种偷工减料制作的感觉. 17 四驱小子玩具四驱车,热血少年,"冲啊!天皇巨星!!!" 18 蒙面斗士可以变成战斗形态的交通工具,还有正义的战士们,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恶的组织啊?! 19 猫怪迈克轻快搞笑的动物动画片,没有战争,没有敌人,完全是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故事啊!! 20 猫人--沃尔特猫咪变身啊!...沃尔特经常幻想着...要是猫人在的话...... 21 非凡的公主--希瑞"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22 希曼阿多拉公主的皇兄(亚当).希瑞的哥哥------希曼 23 布雷斯塔警长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随便把哪个能力给我,我都知足了.

微电影广告叙事策略探讨-广告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微电影广告叙事策略探讨-广告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广告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活动,更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广告传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态,其迅速发展日益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因此,从品牌营销的战略视角解读中国微电影广告的市场传播和营销中的价值,对于推动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品牌传播;叙事策略 1微电影广告产生

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视频网站等新型媒体,充分的利用其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传播双向性强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的广告传播形式。新媒体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也使得信息的接收具有碎片化特色。在此背景下,广告开始采用电影叙事手法与艺术表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由微视频逐步发展为微电影广告这一新型广告模式。微电影广告是伴随着新的媒介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广告形态,严格地说,它是微电影的衍生或分支。早在2010年,微电影一词开始在互联网中频繁使用,而让人们真正的意识到微电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应该是从凯迪拉克为其旗下品牌汽车拍摄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其在影片中采用了电影酷炫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受众的眼球,同时巧妙地把品牌的信息融合到故事情节中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触即发》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广告,自此以后,微电影广告的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微电影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 微电影广告在制作成本、投放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

日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近两年来“微电影广告”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规律,成为品牌传播不可或缺的手段。从制作层面来说,微电影广告采用电影的制作方法,通过听觉以及画面来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关注;从创意层面上来讲,它通过重构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感染人;从投放渠道来看,它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传播渠道广、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中互动性强。虽然微电影广告的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电影广告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微电影广告内容本身不符合受众的信息需求,题材老套,缺乏创意;二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环节没有引起广告主的足够重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不能单纯的依靠互联网平台的分享、转载等方式,广告主应该主动围绕微电影的内容,策划一系列的传播推广活动,促使微电影广告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在加上微电影广告拍摄成本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微电影广告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其实质就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将微电影广告视为一种商业活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那就不难发现,微电影的创作、传播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商业活动与文化艺术两者的利益关系对充分发挥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尤为关键。微电影广告所追求的传播效果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推广,也就是主要通过情感化、艺术化的叙事方式与视听语言,在潜移默化之间与受众形成内心的共鸣,完成隐性的渗透,而并非简单地推送品牌形象、提高标识曝光度。反观之,如果在微电影广告创作中淡化思想性、艺

影视叙事学

导论: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 宋家玲《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稚田《电影语言:理论与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北京大学出版社 (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 (美)悉徳·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世界图书出版社 “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般而言,伟大的作家都不是折衷主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使自己的作品严格地聚焦于一个观念,一个能够点燃其激情的主题,一个他毕生探求不断有精彩创新的主题。”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个术语。叙事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 什么是叙事? 叙:说、讲述、陈述。事:事件,实际存在过的或虚构的事件。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 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叙事的感知使被讲述的事件“非现实化”;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 什么是叙事学?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简而言之,叙事学是研究“叙”和“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说。 故事的存在形态: 口传时代:故事以行吟和说唱的形式存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 印刷时代:以文字为媒介讲述的故事,记录和保存在话本和小说中。 电子时代:以影像为媒介讲述的故事,保存在胶片、磁带或光盘中。 电影与叙事: 电影是时空高度自由的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凡是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是能调动一切的视听符码,来表现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说,电影是讲故事最好的载体。 电影叙事学,是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 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影像叙事元素: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流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逐渐从网络电影中显现出来并成为一个时代的事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和审美疲劳的时代,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种在时间和表现效果上融合了电视剧、电影、广告等电子媒介的微电影所拥有的令人血脉喷张的情节发展、中近景镜头的特写、悖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多种多样的叙事艺术往往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捧和追逐。 这是一个充满了新概念和新定义的时代,微电影从“微化”的时代中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微电影?微电影是以反映社会问题、追播社会热点、传递人文情感或呼吁人们行动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拍摄、剪辑技术等各种手段的时长不超过3000秒的制作成本低、无时空限制的视频短片。 第一,从叙事角度来说,微电影叙事角度往往是多种交叉的。电影的叙事角度主要有三种:全知全能叙事(第三人称叙事)、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纯客观叙事(第三人称或无人叙事叙事)。而对于微电影而言,其叙事角度是这三种交叉混合的,符合大多数年轻人后现代的艺术审美。例如:微电影《杨妮妮与李娇娇的双重生活》当中,在前2分钟左右都是旁白在极为快速讲述故事情节,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而在旁白之后就是电影的俩个主角的对话了。其实微电影实现的三种叙事角度的不断转换和结合达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既奠定了电影的一个叙事基调又能更容易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和电影的主要思想。 第二,从叙事结构来说,大部分微电影的叙事结构都是非线性的,是有悖于传统叙事结构的。一般电影的叙事结构主要有: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照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作为有悖于传统叙事结构的微电影,其叙事结构往往是非线性的,大部分运用回环式套层结构和交织式对照结构居多。仍以微电影《杨妮妮与李娇娇的双重生活》为例,电影以杨妮妮与李娇娇这对从未见过面的双胞胎为了给自己单亲家长找伴侣而开始讲两条线索交于一点,而以交换生活为原因又分化了两个线索并由此展现了两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对比。最后电影以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为结局将两条线索重叠在一起,这部微电影可以称作微电影中交织式对照结构的典型了。再如微电影《少年》,该电影以讲述一对少年情侣在广阔的芦苇荡从甜蜜到报复杀害的故事。影片中出现大量的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的对茫茫苇荡的特写和对少年的面部特写,使得故事被拆分得有些零散但是就是这种零散带来的不确定性却使人思考和紧张。所以,这样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就使得微电影的情节安排比较零散,连贯性不强,而且不够严谨。然而微电影的艺术却因为这个原因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毕竟留白或者不确定性是人们头脑中艺术意识的来源,也是调动观众意识参与的因素。 第三,从微电影的叙事内容上来讲,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传播技术是近几年才进入文化市场的,微电影的目标观众主要是更易于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所以微电影的叙事内容不管是从选题上还是从情节安排上微电影的叙事内容大部分是与年轻一代人息息相关的。 1.从近几年点击率比较高的微电影的内容上看,微电影的选题方向是比较趋于表现社会热点和呈现青年主题的。我大致将微电影的选题分为一下几个类型:表现一代人或一个群体的回忆和情感的类型(回忆型);体现少年时代的美好或种

100部经典电影推荐

全球电影史上100部经典电影推荐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米洛斯·福尔曼和杰克·尼克尔森两人共同的颠峰,一堂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11、《奇爱博士》r.Strangelove 1964年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Wo hu zang long 2000年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微电影剧本的改编策略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578677.html, 微电影剧本的改编策略浅析 作者:陈亚伟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4期 摘要:微电影剧本改编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而是在忠实和深刻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过行的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再创造,是改编者根据原作品提供的生活、故事、思想按照微电影艺术的特殊要求和表现方式进行构思、整理、再创造的艺术活动。 关键词:微电影剧本;改编;原著 近年来以微电影为代表的“微”传播将传统的电影演变为一场草根文化的大众狂欢。由于微电影传播的全民性、开放性、多样性和互动性使得电影艺术开始从曲高和寡的艺术殿堂中走出来,以更加随和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中。同时,微电影的流行也改变了我国电影的潮流化进程,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人人电影”时期。只要有条件、有创意,人人都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微电影创作过程中。 微电影剧本创作大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创剧本,另一种是改编剧本。原创剧本是作者运用电影思维和电影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将自己的体验、理解和评价创作成为剧本。一直是微电影创作的主流。由于微电影的大众参与性,并不是所有的拍摄者都会自已创作剧本,大部分拍摄者在实际的拍摄计划中都会对已有剧本进行改编以适应自己的电影剧情要求。 改编剧本是以的原有的作品如小说、戏剧、散文、神话、其他影视剧、其他剧本为题材基础,按照编剧导演的改编思路,结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与技术要求进行重新编写,使其成为一部能进行微电影拍摄的剧本。 1 微电影剧本改编题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微电影所面对的观众群。观众的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决定着改编作品内容的层次。目前微电影的受众已十分大众化,从少年到老年,从农民工到白领,都可以是微电影的受众,对微电影受众群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一部故事性微电影或广告性微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受众群。(2)原作品具有可提炼的内容和主题。在进行改编时,原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应是明确的、正能量的,可提炼的,过于繁杂与晦涩的主题和内容不适合微电影表现的。因为微电影毕竟是通过网络有可能传达给全体受众的,必须要遵守我国的法律和制度。 2 微电影剧本改编的方法 微电影剧本改编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而是在忠实和深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过行的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再创造,是改编者根据原作品提供的生活、故事、思想按照微电影艺术的特殊要求和表现方式进行构思整理再创造的艺术活动。微电影剧本改编有着不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转化法。转化法是将一部作品在保持大致情节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删减或增

病理考试

1.角化过度:角质层异常增厚,常伴有颗粒层和棘层增厚。角化过度如由完全角化细胞组成,称为正角化过度。也可同时伴有角化不全,如花斑癣、鱼鳞病。 2.角化不全:角化过度的角质层内仍残留有固缩的细胞核,其长轴与皮面平行,常伴有颗粒层消失或变薄,多见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脂溢性皮炎等。 3.角化不良:个别角朊细胞在未到达角质层就出现过早或异常角化,表现为细胞核浓缩,胞浆染成红色,棘突消失。可见于良性疾病中,包括毛囊角化病中的圆体和谷细胞。也可见于恶性肿瘤中,如鳞癌和鲍文氏病。 4.疣状增生: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和颗粒层增厚,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使表皮呈山峰状突起,常见疣状痣和寻常痣。 5.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多伴有角化过度,常见于老年疣、寻常疣和黑棘皮病。 6.假上皮瘤样增生:也称假癌性增生。表现为棘层高度肥厚,表皮不规则向真皮内增生,表皮突延长、增宽。镜下似鳞癌,但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形性,多见于疣状皮肤结核、着色菌病等。 7.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常多发,镜下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分为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腺样型。 8.Munro’s微脓肿:位于角质层内,由嗜中性粒细胞集聚而成,常见于银屑病。 9.Pautrier微脓肿:位于棘细胞内,有淋巴样细胞聚集而成,其周围有透亮区,见于蕈样肉芽肿。 10.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局部有结构完全破坏,形成无定形的颗粒状,其中含有类脂质,HE 染色为嗜伊红色,多见于皮肤结核,结核性麻风。 11.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伴有喉痛、吞咽痛以及触诊时甲状腺区明显压痛,常伴有发热和不适。病变通常累及整个腺体,但常呈不对称性增大,在炎症后期,受累腺体质地坚硬,易误诊为甲状腺癌。镜下,明显的炎症区域和含有异物巨细胞的肉芽肿均可见。这些肉芽肿的特征是围绕滤泡而多核巨细胞的特征则为吞噬胶质。 12.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淋巴细胞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发生于40岁以后妇女的疾病,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有时伴气管或食管压迫症状,镜下的两种主要改变是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上皮嗜酸性变。 13.生长激素(GH)腺瘤:分泌过量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依据患者发病年龄不同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主要分为致密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和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前者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后者主要有嫌色细胞出现。主要检测生化指标为血浆IGF-I浓度。 14.副神经节系统:是无数散在于全身的神经上皮细胞群组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浆内存在无数的含有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颗粒。镜下,所有的副神经节都有一个相似的形态学特点,即主细胞排列成边界清楚的细胞群,周边由一层S-100蛋白阳性的支持细胞围绕。 15.APUD细胞: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这类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 16.神经节母细胞瘤:是介于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瘤之间分化程度的肿瘤。绝大多数见于幼儿,肿瘤大体形态各异,镜下可见不完整型和不成熟型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17.嗜铬细胞瘤:为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约为10%双侧性,10%是肾上腺外,10%发生在儿童,10%为恶性的。通常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镜下肿瘤细胞特征性的排列呈轮廓分明的巢状,由可能含有淀粉样物的纤维血管性间质包绕。 18.肾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来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男性,为肾实质内界限清楚的球形肿块。镜下可见癌细胞呈立方状或多边形,核小,胞浆丰富,嗜酸或嗜碱。 19.肾母细胞癌(wilms瘤/肾胚胎瘤):多发生在7岁以下,尤其1-4岁,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约10%为双侧或多灶性,质软,切面灰白或灰白色。镜下瘤细胞成分可分为间叶组织、上皮样细胞和胚基的幼稚细胞。 20.新月体性肾炎(CGN):成年人多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由肉眼可见“大白肾”伴点状出血,镜下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2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临床上好发于儿童,有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进展缓慢,预后较差,镜下可见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伴玻璃样变。 22.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良性肿瘤,内翻性生长,肿瘤细胞无异型,有蒂或无蒂,多位于颈部或三角区,有正常尿路上皮覆盖,呈迷宫样增生。 23.软斑(M-G包涵体):固有膜表层内嗜酸性巨噬细胞聚集,有细胞内包涵体,呈球形,具有靶心样或牛眼样形态。 24.精液肉芽肿:精液肉芽肿是因创伤或感染使精液外溢进入间质所致,一般都发生在附睾,直径一般小于1cm,早期以中性粒细

日本100部最佳电影

日本100部最佳电影 1、《七侠四义》(黑泽明,54) 2、《浮雪》(成濑已喜男,55) 3、《饥饿海峡》(内田吐萝,64) 3、《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53) 5、《幕末太阳传》(川岛雄三,57) 5、《罗生门》(黑泽明,50) 7、《赤色杀意》(今村昌平,64) 8、《无仁义的战争》系列(深作欣二,73-74) 8、《二十四之瞳》(木下惠介,54) 10、《雨月物语》(沟口健二,53) 11、《留芳颂》(黑泽明,52) 11、《西鹤一代女》(沟口健二,53) 13、《真空地带》(山本萨夫,52) 13、《切腹》(小林正树,62) 13、《盗日者》(长谷川和彦,79) 13、《龙猫》(宫崎峻,88) 13、《泥河》(小栗康平,81) 18、《人情纸风船》(山中贞雄,37) 19、《手车夫之恋》(稻垣浩,43) 19、《用心棒》(黑泽明,61) 21、《情义两心知》(深作欣二,82) 《少年》(大岛渚,69) 《月向那方圆》(崔洋一,93) 《麦秋》(小津安二郎,51) 《我要复仇》(今林昌平,79) 26、《家族游戏》(森田芳光,83) 《曲终魂断》(野村芳太郎,74) 《青春残酷物语》(大岛渚,60) 《人间之条件全6集》(小林正树,59-61) 《来日再相逢》(今井正,50) 31、《湿濡的情欲》(神代辰已,72) 《有熔炉的村子》(浦山桐郎,62) 《喧哗哀歌》(铃木清顺,66) 《幸福黄手绢》(山田洋次,77) 《谈谈情,跳跳舞》(周防正行,96) 《日本昆虫记》(今村昌平,63) 《夫妇善哉》(丰田四郎,55) 38、《求爱之人》(平山秀幸,98) 《红发女》(神代辰已,79)《远雷》(根岸吉太郎,80)《仁义之墓场》(深作欣二,75) 《小奏鸣曲》(北野武,93) 《天国与地狱》(黑泽明,63)

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邵康为杨军殷国玮诸瑛翟渌澜 【摘要】目的探讨骨和软组织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胫骨上端和左侧腰大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的X线、CT或MRI的影像学特征和表现。结果右胫骨上端1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肿块累及软组织,术前术后诊断相符。左侧腰大肌1例表现为膨胀性肿块,中央坏死囊变,边缘厚层强化环壁,术前诊断为脓肿或神经源性肿瘤。结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均虽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MFH因成份较复杂常导致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易,MRI辅以CT诊断优于常规X线。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影像诊断; 肿瘤 Imaging diagnosis of primarily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a report of 2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SHAO Kang-wei, YANGJun, YIN Guo-wei, ZHU Ying, ZHAI Lu-lan Department of Imaging,Changning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3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ny and soft-tissue primarily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MFH)so that elevate the recognition for it. 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ed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anifestations with X ray, CT and MRI, that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right superior extremity tibia 1 case and left psoas major muscle 1 case. Results The imging manifestations of the case that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right superior extremity tibia were: osteolysis and expandibility of bony destruc-tion; The tumor destroy cortical bone and involve soft-tissue,preoperative diagnosis consistent with postoperativ diagnosis.In left psoas major muscl were: The expandibility mass with central cystis degeneration which there were enhance thick wall so that postoperativ diagnosis were abscess or neurilemmoma.Conclusion Although there ar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manifestations with MFH on X-ray,CT and MRI.But,be-cause of the multiplicity of composition in MFH,the diagnosis is often difficulty.MRI and CT examinations surpass than X-ray among the imaging diagnosis. 【Key words】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Imaging diagnosis;Tumor 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tiocytoma,MFH)是一种主要由纤维组织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纤维组织细胞瘤,或恶性纤维黄色瘤。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恶性黄色肉芽肿和恶性组织细胞瘤也属于这一种肿瘤。发病原因不明,是源于骨和软组织的原始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的原发肿瘤之一。本病的组织成份复杂,故影像学表现也多异,虽国内外文献也屡有研究和报道[1],但系统报告罕见。本文就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FH 的临床、影像学和手术、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35岁,两膝轻微酸痛3年,右膝胀痛加剧1月来院检查,体检关节活动尚可,局部体表温度略高,无明显疼痛和压痛。进行了膝关节影像学检查。 病例2,男性,71岁,因腰部酸胀感疑肾脏疾患而做了肾脏MRI检查,发现左侧腰大肌内肿块随即进行了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 二、检查方法 病例1进行了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MRI扫描进行了FSE序列的矢状位T1WI、T2W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