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与分析重点

变形监测与分析重点
变形监测与分析重点

1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2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①全球性变形研究②区域性变形研究③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

3变形监测工作意义重点: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4变形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变形物理解释和变形预报的各个方面,通常可将其分为变形的几何分析和变形的物理分析两部分。

5变形物理解释方法可分为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和混合模型法。

6常用地面监测方法主要有:两方向(或三方向)前方交会法、双边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及几何水准测量法,以及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等。

7测量机器人(测地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像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工程建筑物的自动化变形监测,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种方式①固定式全自动持续监测②移动式半自动变形监测

8GPS 变形监测特点①测站间无须通视②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③全天候检测④监测精度高⑤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监测自动化⑥GPS 大地高用于垂直位移测量

9变形监测方案制定主要内容①监测内容的确定②监测方法、仪器和监测精度的确定③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④监测周期(频率)的确定

10控制网4类质量指标①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②可靠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③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④经济,建网费用

11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的可靠性,主要用于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始实测值),一般进行两种分析:①一致性分析。这应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变化趋势上推测他是否具有一致性,即分析任一测点本次原始实测值与前一次(或前几次)原始实测值的变化关系。另外还要分析该效应量(本次实测值)与某相应原因量之间的关系和以前测次的情况是否一致。一致性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绘制时间—效应量的过程线图和原因—效应量的相关图。②相关性分析。这是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有内在物理联系的效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即将某点本测次某一效应量的原始实测值与邻近部位(条件基本一致)各测点的本测次同类效应量或有关效应量的相应原始实测值进行比较,视其是否符合它们之间应有的力学关系。

12对于任何一个监测系统,其观测数据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奇异值,在变形分析的开始有必要将该奇异值剔除。考虑到系统的连续、实时和自动化,最简便的方法是用“3σ准则”来剔除奇异值。其中,观测数据的中误差σ既可以用观测值序列本身直接进行估计,也可根据长期观测的统计结果确定,或取经验数值

13监测资料插补:①按内在物理联系插补②按数学方法插补 14超限误差检验步骤:①对变形监测网各周期观测值分别进行经典平差,求得未知数向量X 及其协因数阵XX Q ,由此计算l Pl A AQ V T XX -=得到PV V T ,利用

),(~2020∞∧r F σσ在置信水平α下进行超限误差的整体检验。当检验结果存在超限误差时,则计算T XX ll T T XX ll T XX VV A AQ Q I P A AQ Q I P A AQ Q -=--=)()(②利用向量V 中元素与矩阵

VV Q 主对角线上相应元素计算i i v v i q v ,并取()

i i v v i q v max 相应的观测值(设为k l )作为可能伴随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③利用B 检查法或τ检验法、t 检验法对原假设进行统计检验。当原假设被接受,则认为监测网观测值中未包含有超限误差。否则,观测值k l 被认为受到超限误差的影响,应予以剔除④在原假设被拒绝时,剔除观测值k l ,重复步骤①~③,直至没有超限误差存在的可能(即接受原假设)

15监测资料管理系统一般分为①人工管理处理②计算机辅助人工处理③数据库管理系统

16绝对网:有部分点布设在变形体外的监测网,有固定基准,又叫参考网;相对网:网的全部点都在变形体上的监

测网,无绝对固定基准,又叫自由网

17灰色系统:信息不完全的系统为灰色系统。信息不完全一般指:①系统因素不完全明确②因素关系不完全清除③系统结构不完全知道④系统作用原理不完全明了

18灰数、灰元、灰关系是灰色现象的特征,是灰色系统的标志。灰数是指信息不完全的数,即只知大概范围而不知其确切值的数,灰数是一个数集,记为 ;灰元是指信息不完全的元素;灰关系是指信息不完全的关系。 19灰数的白化值指令a 为区间,i a 为a 中的数,若 在a 中取值,则称i a 为 的一个可能的白化值。

20数据生成:将原始数据列x 中的数据()k x ,},2,1)({n k k x x ==,按某种要求作数据处理称为数据生成。如建模生成与关联生成。

21平均间隙法基本思想:先进行两周期图形一致性检验(或称“整体检验”),如果检验通过,则认为所有参考点是稳定的;否则,就要找出不稳定的点。寻找不稳定的点的方法是“尝试法”,依次去掉每一点,计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的程度,使得图形不一致性减少最大的那一个点是不稳定的点。排除不稳定点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形一致性(指去掉不稳定点后的图形)通过检验为止

22逐步回归计算过程:①由定性分析得到对因变量y 的影响因子有t 个,分别由每一因子建立一个回归方程,求相应的残差平方和剩S ,选其最小的剩S 对应的因子作为第一个因子入选回归方程。对该因子进行F 检验,当其影响显著时,接纳该因子进入回归方程②对余下的t-1个因子,在依次分别选一个,建立二元线性方程共t-1个,计算它们

的残差平方和及各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选择与???

? ??jj j c 2^max β对应的因子作为预选因子,作F 检验,若影响显著,则接纳该因子进入回归方程③选第三个因子,方法同②,则可建立t-2个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它们的残差平方和

及各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同样,选择???

? ??jj j c 2^max β的因子作为预选因子,作F 检验,若影响显著,则接纳该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在选入第三个因子后对原先已入选的回归方程的因子应重新进行显著性检验,在检验出不显著因子后,应将它剔除出回归方程,然后继续检验已入选的回归方程因子的显著性④在确认选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均为显著因子后,则继续开始从未选入方程的因子中挑选显著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其方法与③同。反复运用F 检验进行因子的剔除与接纳,直至得到所需的回归方程。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于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与变形预报中主要包括:【t tp p t t t x x x y εββββ+++++= 22110 t=1,2,...,n ()2,0~σεN t 】①变形的成因分析,当【】式中的自变量tp t t x x x ,,,21 为因变量的各个不同影响因子时,则方程【】可用来分析与解释变形与变形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变形的预测预报,当式【】中的自变量tp t t x x x ,,,21 在t 时刻的值为已知值或可观测值时,则方程εβ+=x y 可预测变形体在同一时刻的变形大小

24ARMA 建模步骤:①A 为建模的准备阶段。初始数据的获取要求数据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建模系统的行为状态,对数据首先要进行分析和检验,这主要包括粗差(奇异点)剔除和数据补损,对Box 算法还需进行正态性、平稳性和零均值性的检验,对不符合平稳化要求的序列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差分处理和提取趋势项两种;而采用DDS 法对数据的平稳化处理则可灵活进行②B 是模型的结构、类别的初步确定。确定模型的结构。、类别需要选择建模方法,Box 法运用自相关分析法来判定模型的类别、阶次,DDS 法则先用统一的模型结构ARMA(2n,2n-1)来进行处理③D 、E 是建模的关键。模型结构确定后,就要对其参数选取适当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估计,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时序模型。但所建模型是否就是最佳模型呢?这就需要进行模型的适用性检验,以便最终确定序列的合适模型。对不适合的模型则需返回C ,作模型结构的调整,经C 、D 、E 的反复过程,最终得到适用模型。

精密测量与变形监测题目及答案

1、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高程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应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其主要精度 指标是什么? 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_:线路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第二级为CPIII高程控制网—:CP川控制点水准测量可按本规范附录 F.2.1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 或附录F.2.2的往返测水准网构网观测,精度: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 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 4个CP川点所构成的水 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川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 1mm,区段之间衔接时, 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3mm,相邻CPII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第三级为轨道基准网(_GRN ):电子水准仪中视法,相邻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平面精度w 0.2mm 高程精度w 0.1mm 2、轨道基准网之平面网的直接观测值是什么?如何得到轨道基准点在线路独立坐标系下 的坐标? 直接观测值:CPIII和GRP的站心坐标系的坐标,相邻自由测站之间搭接一定的GRP点, 联系CPIII点进行坐标转换从而转换为和CPIII点统一的坐标系统 3、客运专线无渣轨道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各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密度是一般是怎 么规定的? 第一级为框架控制网(CP0 ):沿线路每50km布置一个CPO点,为GPS三维控制网第二级为基础控制网(_CP I:)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 )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 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和轨道控制 网CP川起闭的基准。CPI网点间距为4km 第三级为线路控制网(_CPH):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 I )上沿线路附近布设,CPII网点间距为400~800m,为GPS 三等二维网

水工监测工变形观测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变形观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表示2个以上监测量的测值和测点位置之间关系的图形是()。( ) A.相关图 B.过程线图 C.分布图 D.散点图 2、对某项目进行仪器监测的频次,通常情况下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施工期、初蓄期、运行期 B.施工期、运行期、初蓄期 C.初蓄期、运行期、施工期 D.初蓄期、施工期、运行期 3、下列水平位移监测技术中,不是采用基准线的是()。( ) A.垂线法 B.视准线法 C.导线法 D.引张线法 4、下列关于视准线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测墩上应设置强制对中底盘 B.一条视准线只能监测一个测点 C.对于重力坝,视准线的长度不宜超过300m D.受大气折光的影响,精度一般较低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激光准直法是用于监测()。() A.纵向水平位移 B.横向水平位移 C.垂直位移 D.深层水平位移 6、()可为其他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提供基准点变形值。() A.引张线 B.倒垂线 C.激光准直 D.正垂线 7、下列关于水准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准点分为水准基点、起测基点和位移标点 B.对特大型混凝土坝,常需建立精密水准网系统,并力求构成闭合环线 C.工作基点一般采用国家水准点 D.一般在每个坝段都布置一个测点 8、()适用于坝基、边坡等部位岩体不同深度的变形监测。() A.沉降仪 B.几何水准 C.静力水准 D.多点位移计 9、测缝计是用于监测裂缝()。() A.长度 B.深度 C.走向 D.开合度 10、正常的沉陷过程线是()。() A.初期斜率较小,后期逐渐增大 B.初期斜率较大,后期逐渐平缓 C.以上两种都是 D.以上两种都不是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变形测量试题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所观测的环境要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铝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当其长度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量测专业考试试卷 70分

量测专业考试试卷70分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洞室收敛变形监测可以采用的仪器有() 渗压计 收敛计 应变计 应力计 (2)GPS网在设计和测量时,网中最小异步环的边数应不大于( )条 6 5 4 3 (3)GPS平面控制网采用2个及以上已知点坐标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后,所获坐标是( )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坐标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 独立坐标系的坐标 与已知点坐标系统一致的坐标

(4)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可以减弱水准仪( )对所测高差的影响 照准误差 估读误差 i角误差 偶然误差 (5)工程外部变形监测中,离变形区较近但相对稳定的点被称为( ) 标志点 变形点 工作基点 基准点 (6)用水准仪的望远镜瞄准标尺时,发现有视差,则其产生的原因是( ) 观测员视力差 外界光线弱 望远镜视准轴不水平 目标影像与十字平面不重合

(7)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法中的经纬仪测图法采用的主要原理是( )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8)在导线测量中,导线全长闭合差fD的产生原因为( ) 水平角测量误差 边长测量误差 水平角与边长测量均有误差 坐标增量计算误差 (9)GPS网的平差处理规定:基线概算中,起算点坐标的误差应保证在( )m以内 10 15 20 25 (10)坝基渗流监测横断面的个数一般不少于( )个,并宜顺流线方

向布置 4 3 2 1 (11)正垂线下端悬挂重锤是为了( ) 使线体长度不变 使线体平面位置不变 使线体始终处于铅垂状态 使线体靠近变形体 (12)采用单向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 ) 测量距离 量取仪器高 量取目标高 确定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13)导线网的最弱边是指( )

变形监测考试资料

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几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4)研究正常的变形监测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环境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的多。 周期: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2)完整性3)先进性4)可靠性5)经济性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 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以少于3个,应进行定期观测。2)工作点:埋设再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的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监测。3)变形观测点:埋设再建筑物内部,0 变形呢监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不宜少于15天。 变行监测技术在哪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①自动化监测技术②光纤传感检测技术③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④GPS在变形监中的应用⑤激光技术的应用⑥测量机器人技术⑦渗流热监测技术⑧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什么是垂直位移和沉降?建筑物沉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词面来说,垂直位移能同时表示建筑物的下沉或上升,而沉降只能表示建筑物的下沉,对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特别是施工阶段,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沉降变化,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沉降一词。 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有:(1)建筑物基础的设计(2)建筑的上部结构(3)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弱i角误差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影响? 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水准仪i角误差;水准尺长与名义尺长不符2)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等强磁场的影响;温度和大气折光影响3)人为引起的误差 方法:减小i角误差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又由于i角误差会受温度等影响,减弱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是减少仪器受辐射热的影响;若i角误差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则可以采用改变观测程序(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方法减小i角误差影响。 精密水准测量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监测时,从工作基点开始经过若干监测点,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或附合路线,其中以闭合路线为佳,特别困难的监测点可以采用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量。 要求: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测点布设原则与方法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水平位移监测常用的观测方法有 1)大地测量法2)基准线法3)专用测量法4)GPS测量法 交会观测方法有几种及什么情况用哪种方法 1)测角交会法: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2)侧边交会法:r角通常应保持60°~120°,测距仔细,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一般不大于600m;3)后方交会法 精密导线测量方法 1)边角导线法 2)弦矢导线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内容 1)粗差检查及处理2)点温度条件检查3)数据可靠性检查。 挠度及挠度观测及方法 定义: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

变形测量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形: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几何形状 2、变形监测:从基准点出发,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情况。 3、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响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4、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5、挠度:在建筑物的垂直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水平位移。 6、变形体: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7、岩层垮落:矿层采出后,4采空区周边附近上方岩层便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 8、冒落带: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直接顶板的破坏范围。 9、断裂带:冒落带以上到弯曲带之间。 10、弯曲带:断裂带以上直到地表都属于这一带。 11、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煤层采出后,使煤层底板压力重新分布,并使底板和,向采空区移动,导致底板岩体在采空区边界附近出现破坏。 12、底板岩层隆起:底板岩层较软时,矿层采出后,矿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而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13、充分采动:地下开采后,地表出现的下沉值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 14、非充分采动:当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小于开采深度的1.4倍时,地表不出现应有的最大下沉值,则地表移动盆地呈碗形。 15、移动角:主断面上,采空区边界和地表危险移动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所夹之锐角 16、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 17、超前影响角: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18、开采影响传播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采动的情况下,计算采边界与下沉曲线拐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下山方向所夹的角 19、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情况下,下沉值最大的地表点从移动开始到移动稳定时持续的时间 20、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当地表达到充分采动后,在地表下沉速度曲线上,最大下沉速度总是滞后于回采工作面一个固定距离。 21、连续变形:当地表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渐变的性质,且不出现台阶状大裂缝,漏斗塌陷坑等突变现象 22、边界角:在主断面上,地表盆地边界点和采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所夹的锐角 23、下沉系数:反映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与采厚关系的一个量度 24、主要影响角正切:连续主要影响范围边界点与开采边界的直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25、水平移动系数:充分采动时最大水平移动值与最大下沉值之比 26、拐点移动距:拐点不在回采段边界的上方,而向采空区或煤柱方向偏移一定距离 27、采动系数:衡量在走向和倾向上地表能否达到充分采动程度的系数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变形: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2、倾斜观测:测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倾斜度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3、挠度: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 方向的线位移 4、水平位移: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是指建筑物整体平面移动 5、液体静力水准:利用相互连通的且静力平衡时的液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测量方法 6、测量机器人:由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TPS系统结合激光,通信及CCD技术组 合而成的 7、奇异值:与前面变形规律不同,但不一定是错误的观测值,所以接受 8、回归分析:从数理统计的理论出发,对建筑物的变形量与各种作用因素的关系,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测后,仍然有可能寻找出它们之间的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处理变形监测资料的方法即叫回归分析 七、简答题(6分×6=36分) 1、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由于工程地质,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及其设备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按变形速度分类:长周期,短周期,瞬时形变。按变形特点分类: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 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 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2、水平位移监测有哪些主要方法? 大地测量法,基准线法,专用测量法,GPS测量法 3、变形监测方案编制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1变形监测内容的确定2监测方法,仪器和精度的确定3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4 监测频率的确定 监测方案编制的步骤(1)收集监测工作所需的基础技术资料;(2)现场踏勘,了解掌握周围环境;(3)编制监测方案初稿;(4)会同有关部门(包括甲方、施工方、监理方

钢结构变形检测模拟试卷A

第四分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技术 第二篇钢结构工程检测 10、钢结构变形检测模拟试卷(A) 一、填空题 1.钢吊车梁的垂直度或弯曲矢高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且不应少于3件。 2.钢屋(托)架、桁架、梁及受压杆件跨中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3.当H≤10m时,单层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当H>10m时,单层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单层钢柱弯曲矢高允许偏差为。 4.网架结构整体交工验收时,杆件轴线平直度允许偏差为。 5.网架结构整体交工验收时,支座最大高差允许偏差为;多点支承网架相邻支座高差差允许偏差为(L1为相邻支座间距)。 6.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主体结构(梁)的锚固长度支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端部锚固件连接应可靠,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 7.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的检查点(值)符合GB50205-2001中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倍。 8. GB/T50344-2004第6.8.8条规定钢网架的挠度,可用或水准仪检,每半跨范围内测点数不宜小于,且跨中应有1个测点,端部测点距端支座不应大于。 9.GB50205-2001中规定钢网架结构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倍。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消除使用阶段的挠度使人们在视觉或心理上对网架具有下垂的感觉,可对网架起拱。需要起拱时,起拱高度可取不大于()。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200 B、L2/300 C、L2/500 D、L2/600 2、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66第12.3.4条规定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 )的1.15倍。 A、设计值 B、标准值 C、容许挠度 D、起拱值 3、用作屋盖时,网架结构的容许挠度为()。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200 B、L2/250 C、L2/300 D、L2/350 4、用作楼盖时,网架结构的容许挠度为()。L2为网架的短向跨度。 A、L2/1000 B、L2/500 C、L2/300 D、L2/250 5、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检查,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中间柱。 A、一列 B、二列 C、三列 D、四列 6、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检查,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中间柱。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第一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班级 测绘工程 0841-08420-1021 科目变形监测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4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熟悉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进程 第一讲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2学时) 第二讲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2学时) 课后总结各种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三个方面的目的及三个方面的意义。 熟悉常见的几种变形监测技术,了解变形监测分析的内涵。 作业无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 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 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 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试题资料

1、冲击矿压大多数发生在巷道,采场则很少。 2、齐梁式支护是指悬梁端与工作面相齐,支柱排成直线状。 3、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它随采随冒,一般为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4、随着煤层倾角增加,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 5、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6、两帮移近量是指巷道沿腰线水平的减少值。 7、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在煤柱中央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弹性核的宽度应不小于煤柱高度的2倍。 8、当围岩表面和深部的相对变形量超过锚固剂的极限变形量以后,工作锚固力丧失。但由于已破坏的锚固剂仍具有残存粘结强度,钻孔围岩、破坏的锚固剂、锚杆杆体之间存在摩擦力,称为残余锚固力。 9、放顶煤开采的实质是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同时采出,依靠矿山压力作用,使其自行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10、冲击矿压大多数发生在巷道,采场则很少。 1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12、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定后,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 13、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它随采随冒,一般为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14、随着煤层倾角增加,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 15、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定后,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 16、两帮移近量是指巷道沿腰线水平的减少值。 17、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在煤柱中央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弹性核的宽度应不小于煤柱高度的2倍。 18、当围岩表面和深部的相对变形量超过锚固剂的极限变形量以后,工作锚固力丧失。但由于已破坏的锚固剂仍具有残存粘结强度,钻孔围岩、破坏的锚固剂、锚杆杆体之间存在摩擦力,称为残余锚固力。 19、放顶煤开采的实质是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同时采出,依靠矿山压力作用,使其自行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20、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21、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22、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 23、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24、工作面的围岩,一般指(直接顶、老顶机直接底)的岩层。 25、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底板)。 26、(齐梁式支护)是指悬梁端与工作面相齐,支柱排成直线状。 27、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 28、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29、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如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已经采完且采动影响已稳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期末试题

1监测网的平差基准包括(固定基准,重心基准,拟稳基准) 2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全球性,区域性,工程和局部性)3变形分析的研究内容通常可分为(几何分析,物理解释) 4变形监测的概念,意义,什么是变形监测的几何分析,物理解释 5变形监测方案的内容 6变形监测网设计的质量准则 7平均间隙法的基本思想 8.变形的频率取决于p45 9.P25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10对于监测网平差的参考系问题,经典平差采用固定基准,自由网平差采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采用拟稳基准 11要搞清变形的规律,必须分析引起变形的因素,对于大坝而言,引起变形的原因主要包括静水压力,坝体的温度变化,时效变化 12测量机器人P31 13常用的变形监测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14变形监测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到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分析与解释、变形预报 15 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模式可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两种 16 简述变形监测技术中,地面监测方法的优点 17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零类设计(基准设计)、一类设计(结构图形设计)、二类设计(观测值权的分配)、三类设计(网的改造或加密方案设计)。 18若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存在大的偏差, 则有两种可能现象: 误差引起(大误差或粗差);真实变形(突变)。 19变形监测网可分为两类:有固定基准的绝对网(参考网);没有绝对固定基准的相对网(自由网)。 20什么是变形监测的相对网、绝对网,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绝对网中,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对位移的参考点,这种监测网平差采用经典平差方法便可实现。 相对网中,由于全部网点均位于变形体上,没有必要的起算基准,是一种自由网,平差时存在参考系秩亏,为了分析变形,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变形参考系。 21下表为某坝2个坝段半年的水平位移观测资料,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相互检核的可能性试利用相关系数检验他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取置信水平α=0.0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第一章引论 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就其基础而言,主要观测内容是建筑物的均匀沉陷与不均匀沉陷。对于建筑物本身来说,则主要是观测倾斜与裂缝。对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对其动态变形(主要为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扭转)进行观测。对于工业企业、科学试验设施与军事设施中的各种工艺设备、导轨等,其主要观测内容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主要为垂直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基础与坝体的转动)、水平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坝体的扭曲)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此外,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 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这种沉降现象严重的城市地区,暴雨以后将发生大面积的积水,影响仓库的使用与居民的生活。有时甚至造成地下管线的破坏,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定期地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以便采取防护措施。对于这些地区主要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到这样三个方面: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分析与解释;以及变形预报。 对于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意义重点表现在:确保安全、验证设计、灾害防治。

最新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变形监测的意义、内容与目的 基本概念: 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变形体的范畴:全球性变形研究(空间大地测量)、区域性变形研究(GPS)、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 外部变形观测: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主要为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 内部观测: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包括在同一高程面上不同点位在垂直于建筑物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不同高程面上的水平位移,及任意点在任意方向上水平位移。 1)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 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2)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2.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变形信息获取方法的选择决定因素 变形体的特征、变形监测的目的、变形大小和变形速度等因素。 2)地表变形监测方法 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测量机器人)、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光机电的组合(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GNSS 3)Gps周期性变形监测和连续性变形监测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两种模式 周期性变形监测与传统的变形监测网没多大区别,以静态相对定位为主,一般采用事后处理模式 连续性变形监测指的是采用固定监测仪器进行长时间的数据采集,获得变形数据序列。可采用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变形: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 空域中的变化 2 变形监测:从基准点出发,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 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情况。 3 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 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响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4 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 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5 连续变形:当地表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渐变的性质,且 不出现台阶状大裂缝,漏斗塌陷坑等突变现象 6 边界角:在主断面上,地表盆地边界点和采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 煤柱一侧所夹的锐角 7 下沉系数:反映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与采厚关系的一个量 度 8 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9 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10 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11 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12 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 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13 水平位移:变形体在水平面上的位移,是不同时间内平面方向与距离 方向,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是指建筑物的整体平面移动。产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础受到水平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地基的水平移动 14.基点观测:工作基点相对于基点的变形观测。3.基准点:通常埋设 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 15.挠度: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 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 16.变形观测周期: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 周期的测量工作 17、液体静力水准:利用相互连通的且静力平衡时的液面进行高程传递 的测量方法 18、奇异值:与前面变形规律不同,但不一定是错误的观测值,所以接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