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定稿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定稿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定稿

小学体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曹浴清

摘要: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以往只抓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还要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将德育有效渗透于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是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教育工作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笔者结合

体育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不能空谈理论和坚守教条主义,必须要认清当前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此,不得不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积极的态度、进步的思想和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特点,挖掘德育教育渗透的因素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渗透。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笔者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三、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模仿力特别强,因此教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为学生所

效从。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英雄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进取心,好胜心特别强。他们对道德的认知会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平时校评和各种比赛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目的和要求,端正比赛态度,激发学生荣誉感,培养学生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和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对手的优良品质。

小学生对是非分辨能力较弱。根据这一特殊性,教师对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要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从而使学生认清是非,形成良好思想。教师进行表扬和批评时要注意,表扬要在”正面”进行,让其他学生进行效仿,批评时应该在背后进行,先“夸”后“批”以防患于未然。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甚至出现多余动作。例如进行改列游戏,奔跑游戏,球类游戏。游戏一般是集体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因此,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较大,有同学喜欢这项活动,有的同学喜欢那项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在体育课中育体又育心的目的。

四、抓好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五、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

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张彦利.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2]曹彤.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年02期。

[3]赵晓丽.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第91期

[4] 赵建刚.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13

[5] 涂寅翼.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1年01期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在如今信息化时代里,人们的身体素质日趋渐低,学生们都开始沉浸于手机电脑的世界里,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不愿意去锻炼,甚至在小小的年纪有些学生便早早的戴上了眼镜,并且根据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往往伴随着肥胖症,营养过剩之类的疾病。因此,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重要性 正处于身心发育中的孩子们对于游戏充满了无限好奇,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吸引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课,而我们需要创造出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游戏,贴近小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总结得出,并且在这些游戏里也显得格外的丰富多彩,充满了娱乐性和不少的趣味。 一、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情境教学 体育作为教育里的一门课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著名的教育学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说想要强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任何的体育游戏都会对应着一种目的,有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有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体能和发展思

维想象力;有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无论是那种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茁壮的成长。因为实在游戏中获得锻炼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体育游戏是一种孩子们自觉参与的一种活动,不存在着任何的外来压力,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自己,在轻松、快乐、平等,自由的环境之下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以便于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当孩子们将注意力全都投入到游戏当中时,孩子们便会成为游戏的主角。 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员邓中夏曾说过:“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体育游戏也是一种考验团队合作团结的一种方法,在游戏中为了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凝聚力,每位体育老师必须要有目的的进入到孩子们的小组当中,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加入,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加入当中,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以便于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更可以一块探讨在游戏当中出现的各种冋题。孩子们可以在讨论当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可以将优点继续发扬,将自身的缺点进行改正,在不断地改正和发扬当中提高自身。并且在游戏当中每位学生都会去关注自己小组的荣耀,不想为自己的小组拖后腿,为小组尽最大的努力。 (二)在快乐中进行体育锻炼 根据长期对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喜爱程度的调查,大多 数学生是喜欢体育课堂的,对于体育课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体育课可以为自己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放松自己,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⑴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⑵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学生的年龄段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这一阶段以称为小学儿童期。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解剖、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体育教学。故小学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特点谈一谈: 我在担任体育教学工作中,在保证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每一节课都领学生进行一项体育游戏(有些游戏涵盖教学任务),不仅起到寓教娱乐的作用,而且也增进了师生的友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小学设置体育游戏教学项目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还应有培养基本活动能力的任务,为他们日后掌握生活技能、生产劳动技能以及学习体育动作技术、战术奠定基础。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以走、跑、跳、投、攀登、爬越、追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为主。在小学高年级的游戏中,可适当采用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作为游戏的素材。例如,田径的起跑;篮球的传接球、运球;简单的体操动作等。 二、教学形式 儿童的体育游戏形式变化多样、趣味性较强。儿童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点易转移,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儿童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游戏的形式如果变化多样、趣味性强,才能引导儿童的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使游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的游戏中,还可适当的采用一些具有表演情节的游戏,中高年级可采用一些具有情节的分队竞赛游戏。因而这些情节对于此阶段年龄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还特别喜欢那些能表现他们的体力、敏捷、机智与主动精神的球类游戏及对抗竞赛游戏;女孩除喜欢对抗竞赛游戏之外,还特别喜欢一些优美协调的、韵律感强的或者平衡一类动作的游戏。 三、教学方法 (一)多采用直观的方法: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水平还较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在使儿童了解游戏的路线时,多采用示范的方法,或采用图解;在讲解的语言上,多采用形象的语言,并要配合一定的手势等。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能持久与集中。因此,在儿童的游戏教学中,讲解应简短,只要能使儿童明白游戏的做法就行了。讲解的方法也要适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教”与“玩”相结合 摘要:体育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和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它受教学环境、体育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差别。本文对“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该方法的实效性,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查阅资料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可取的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方法的理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

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 。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 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 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主题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

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生体育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有效教学需要良好的氛围来助阵,多样化的情境创设对于体育教学至关重要,给体育课堂注入活力让 其灵动起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体育课堂“灵动”的鲜活剂。 一是要形象导入,激趣话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用话 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呈现出最佳状态。二是利用游戏,引人入胜。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 作用,游戏能让青少年学到知识、明白诸多道理,同时也能引导他 们提高辨别能力,而游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合作交流,主宰课堂。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交 流关系,促进相互的进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在交流中成长。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肢 体运动,而是丰富青少年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人生课堂,因此要合 理利用体育教学课堂,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助力青少年成为建设社会 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合作交流无疑是培养综合素质过硬人才的有 效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宰课堂。 最后,联系生活,弥补课堂。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也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味地开展各项身体锻炼活动。在这个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体育教学也需要联系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畅游在学习的海洋里,而不是被狭小的课堂所束缚。因此, 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将课本上复杂、抽象、虚拟 的知识简单化,让体育课堂灵活起来。 学生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要符合实际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讲述体育与其它学科的辩证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把明确而又具体的目 的告诉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强调“因材施教”每一堂对学生提 出任务和要求,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和达到的。通过多方 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和健康观,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实际,具体应该以下面要求为前提: 1、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 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年龄特点,妥善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新颖多样的教法和 学法,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 目的。 2、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技术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就越好,而强壮的体质是提高技术和技能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 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把一 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渗入到整个体育教学中。 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和味,因而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充分利用场地。活动方式现代化对培养 学生体育兴趣至关重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及调整运动负荷的 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手法,手段要灵活多变,讲解示范,帮助,预防和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适用,更要采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诱导法,讲解法用情 境教学法等活跃得课堂气氛增强凝聚力。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新 问题,并积极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互相交流,创造解决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超越自我。通过语言、图像、音响了解体育知识,各 种比赛规则,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方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 育学习的热情。 4、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镇平县贾宋镇小集校赵雪荣 2006.6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改革趋势:从竞技到游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小学体育课中,游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后,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教育淡化了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着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个人身体练习”为主要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在新课程中,体育游戏的位置就更为突出了。在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游戏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游戏能帮助少年儿童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因为少年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可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的能力),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少年儿童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少年儿童集体生活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 其次,少年儿童通过体育游戏使自己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系统的肌肉得到必要的活动,从而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据报道,以往由竞技体育“唱主角”的上海中小学体育课,如今已经悄悄“变脸”,引入了“滚铁圈”、“斗鸡”等各种弄堂游戏,而

且把保龄球、高尔夫球一类休闲活动项目也列入了新体育课的备选内容。上海体育教师们发现,弄堂游戏走进体育课后,学生玩一次“滚铁圈”、“斗鸡”,出出汗、练练筋骨,运动量并不比投铅球或跑步少。我认为,从竞技走向游戏,这已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趋势。 二、体育游戏的类型、特点 根据游戏的功能,我认为体育游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趣味型。这类游戏形式活泼、内容生动有趣,正好迎合学生求动、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我国民间流传的打陀螺、抖空竹、放风筝、捉迷藏、荡秋千等,均属这一种类。, 2、情节型。即将游戏以一定的情节或主题贯穿起来,让学生担任情节或主题中的角色,并随着游戏的情节积极活动、主动思考。如“地道战”、“兔子与乌龟赛跑”、“深山探险”等游戏。 3、竞争型。竞争性是体育游戏的鲜明特点。例如:“迎面接力”、“夺球仗”等游戏,在激烈对抗中,引导学生努力去克服困难,勇敢拼搏,积极去争取胜利,从中得到乐趣。群众中广泛开展的踢毽子、跳绳、拔河也属于竞争型游戏。 4、教育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中,如通过游戏“美化校园”或“植树小能手”进行环保教育。 5、益智型。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建设儿童乐园”、“拼图接力”等等。 当然,严格说,体育游戏是很难从功能上划分其类型的。因为不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德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渗透,主要从教学的德育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注重德育内容的挖掘,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XX)05-0060-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德育也是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体育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形成高素质的身体,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就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教育,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德育不仅仅在所有的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体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示范是体育教师把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性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烈的崇拜心理,教师就是学生的权威。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感。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动作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运用好示范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习惯穿运动服,或者上体育课的那一天忘记了穿运动服,而老师在体育课上一定不要忘记,要在体育课上时刻提醒学生,进行教育。再比如,在教学跳山羊动作时,有的学生不敢跳,老师一定要示范,而且鼓励学生勇敢大胆,敢于向困难挑战。此时,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练习,做好保护工作,等学生在做动作时不小心摔倒,其他同学和老师要及时把他扶起来,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爱。这种示范中处处渗透着德育。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素材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其中就有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既有身体健康的要求,也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内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94-0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1.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了。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要多元化 如果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即使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但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此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或者把教学内容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在练习高抬腿时我们可以看作是爬山,练习慢跑就把它当作是一次野游,我们还可以把打沙包、跳绳等运动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另外,适当的教学内容还需我们精心设计一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图片具有逼真、美观等特点,它可以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多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的要求还在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广泛的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做为素质教育主阵营的体育教育,尤其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身心。那么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如何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1.学校体育观念落后,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的阶段。在农村虽然在实施课改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对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就显得不够,往往在工作的实际中体育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是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还是不能摆正。尤其是学生健康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在农村小学重在于语文、数学,轻于体、音、美的传统思想存在,极大的阻碍了体育的发展。 学校安排了体育课近乎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工作量也不能与主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玩玩而已,只要是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在操场里随便玩,玩得高兴也是属于创新教学。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2.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大部分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等良好的体育设施,在农村运动场地都是沙土地和煤渣跑道,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一个乒乓台,有的甚至连一张像样的乒乓球台都很难找。由于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式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式与方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形式 1.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方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可以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与智力,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内容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无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学生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4.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保护场地器材,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5.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是非判别的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6.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大方,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教育是有针对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问题,讨论了如何促进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教学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一)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兴趣广泛,好奇心极强。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走、跳、投、体操、列队等。情境如神龙飞舞、猎人打猎、小青蛙跳荷叶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

其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根据其心理认知规律,先易后难,由表及里,采用丰富的情感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善于提问,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办法。 (二)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化。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消防战士、环境使者、祖国卫士、梦中奥运等。教学中设置情境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发掘小骨干,可以集体练习或者分组练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品质。组织一定的有意义的竞赛,使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挑战性、竞赛性,明白相应的思维过程及如何以智取胜。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应该将课堂安排得太满,而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或者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活泼生动的场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娱乐活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如学生轮流领操、师生一同参与游戏等,讨论问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其回答及时鼓励,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教育 [摘要]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学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 ,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 ,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2004年雅典澳运会上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国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中国女排们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最终已3比2赢得了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9-11-13T16:23:34.67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作者:罗峰 [导读]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扩大,一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罗峰(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五小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扩大,一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体育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本文将概述小学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10-136-01 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开端――集合队形的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笔者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早早地排好队在等待教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教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教学分组的变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 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 互帮互学的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 分层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新颖的模式――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大胆的尝试――教材内涵的延伸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操和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可把准备部分的徒手操让学生自编自练,并要求编的操最好不要雷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每一节请一个同学来带操。 五、个体的兼顾――分层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笔者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器材的改革――寻找身边的可利用物 体育课对体育器材的要求比较高,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学校器材的配置上不是尽人意,这样一来就限制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另外,既使有体育器材,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对体育器材失去新鲜感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这样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我们不妨从身边去找,我们发现,身边的世界真丰富,报纸、可乐瓶、绳子、酒瓶、玩具、旧自行车胎等等,只要把这些用于体育课,体育课给学生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有一段时期,学生中流行四驱车,在前一节课中笔者提议学生把装好的四驱车带来,在课堂中,笔者提出了人与车比赛,于是,在操场上车,人你追我赶煞是热闹,学生兴趣盎然。报纸可以一物多用,整张可以顶风跑,可以折飞机进行投掷,团起来可以作垒球用,另外还可以作道具等等。通过身边可利用物的渗透,体育课中学生的身体活动大大提高,兴趣也长久不衰了。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