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0-06-1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5A071,2008BAJ10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162)

作者简介:刘颂(1968-),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技术方法。E-mail:liusong5@https://www.360docs.net/doc/6114086950.html, 刘颂1,2,郭菲菲1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2.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要:运用GIS 和RS 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 ,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

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乡村居民点;广饶县;景观格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Q945.78;S64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69(2010)11-0042-05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pattern/LIU Song 1,2,GUO Feifei 1(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ergy-saving Study of Dense Habitat,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RS and GIS,as well as Fragstats,this paper analyzed rural settlements

landscape pattern in Guangrao county,Shandong Province.Selected patch density,largest patch index,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other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rural settlements,landscape pattern and evolution of Guangrao county more directly.A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driving factors,landscape pattern index system and the internal law of rural settlements planning,a new method for supporting decision-making was set up.

Key words:landscape pattern index;rural settlement;Guangrao county;optimization

乡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建设缺乏规划、布局

分散、节约集约化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缺乏

集聚效应等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

村的建设,如何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前提下更

集约节约地利用土地,如何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

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环节。

景观生态学在村镇规划中的应用较早见于乡

村区域土地整治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研究[1]。近年

来,一些学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直接

应用于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规划中[2-7]。但目前

的大多数研究偏重于通过景观格局的演变定性地分析其驱动力,景观格局指数与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之间缺乏直接联系。本文通过比较乡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相关指数来分析山东省广饶县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景观格局特征-驱动力因素-优化对策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对乡村居民点整理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第41卷第11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41(11):42~462010年11月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ov.2010

1研究区域概况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北部,东营市的南部,小清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118°57'11″,北纬36°56'09″~37°21'23″。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km。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km,南北最大距离46.2km,县域总面积1138km2。

广饶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地势平坦,微微由西南倾向东北,属微地貌类型。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至2007年底,广饶县下辖广饶、大王、稻庄、石村、丁庄、李鹊6个镇和花官、陈官、大码头、西刘桥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县城位于广饶镇。2007年,广饶全县户籍人口为486602人,农业人口为429831人。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数据来源和技术流程

本研究选取广饶县1995年9月8日LAN-DSAT TM影像(分辨率30m)和2008年10月10日SPOT影像(分辨率10m)作为获取两个时段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信息主要数据源,其他诸如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指标等均来源于广饶县土地规划局和县建设局,统计数据以2007年为基础。经过影像纠正配准、实地踏勘、影像目视解译,将土地利用斑块如农田、道路、水系、滩涂湿地、盐田、林地、居民点等识别出来,在AUTOCAD成图。然后转入Arcview GIS中进行叠加分析,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获得两个时段广饶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图(见彩版Ⅰ、Ⅱ)。再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各项景观指数,进而对广饶县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对比。

2.2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景观异质性在空间上的综合表现,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

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景观格局指数可分为斑块水平指数、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8]。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9],本文选取了表征乡村居民点(斑块)规模、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与城市化趋势等10余个景观指数,来反映1995年和2008年两个不同时期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基本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3广饶县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

3.1面积变化分析

面积是斑块最直观的特征指数,直接受乡村居民点内部人口、经济发展程度等影响,是判断研究区乡村居民点发展程度及潜力的重要指标。这组指数包括斑块面积(CA)、斑块所占比例(PLAND)、扩展指数(SI),其中斑块面积(CA)是最基本的,斑块所占比例(PLAND)和扩展指数(SI)则分别可以从空间和时间层面上来对乡村居民点面积的发展进行比较。

1995年至2008年这13年来,县域居民点斑块面积指数和斑块面积比例指数只是略有上升,表明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总用地面积保持在一定数量,没有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土地管理的力度,保护耕地政策的实施,尤其是1999年修改了《土地管理法》后,宅基地面积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从而较为有效地从总体上限制了居民点用地的增长。

从斑块所占比例(PLAND)来看,大王镇、广饶镇、稻庄镇指数值始终较高,表明这三个乡镇的居民点在总体面积中的比例较大,推测与其他乡镇相比居民点斑块面积占绝对优势,人口密度较大。而丁庄镇的指数值始终较低,说明该镇内居民点不占优势,以非居住用地为主。

3.2破碎度分析

破碎度分析反映了斑块的布局状况,破碎化程度过高,不利于乡村居民点的资源集约利用,也对生态的集聚兼有离析的空间分布造成破坏,是判断研究区乡村居民点撤并潜力的重要指标。这组指数选取斑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MPS)、破碎度指数(FRAG),其中斑块密度(PD)反映了乡村居民点的数量,平均斑块面积(MPS)反映了乡村居民点的平均面积,这两个指数是破碎度指数(FRAG)

刘颂等: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第11期·43·

的计算基础。

计算表明,县域破碎度指数显著减小,可见在我国近年来乡村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广饶县的乡镇和中心村快速扩张和发展,在显著发展的同时,大量过于零散的居民点被撤销或合并,从而改善了破碎分裂的状况,而居民点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则显著扩大,更显示了乡村居民点有从极度分散到适度聚集的趋势,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效果明显。

广饶镇和稻庄镇破碎度始终较高,说明这两个镇的行政村的破碎度较高,乡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较大。推测由于其城镇化程度较高,导致在城乡交界地带有大量散落的居民点。

3.3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分析反映了斑块的空间形态,空间形态与斑块的外部自然条件和内部活动都息息相关,是判断乡村居民点人工化发展程度和聚集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平均斑块分维度指数(MPFD)、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其中平均斑块分维度指数(MPFD)反映了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的复杂度和人工度,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与平均斑块分维度有相似之处,但反映了乡村居民点的团聚和延展信息。

13年来广饶县域居民点的平均分维数MPFD差别不大,且接近于1,这是因为乡村居民点属人工斑块,受人为影响大,形状较规则,近似方形。而斑块形状指数2008年较1995年显著减小,斑块形状指数反映乡村居民点矢量斑块的复杂程度,形状指数越大,即乡村居民点形状越不规则,边界曲折度越大。斑块形状指数减小,说明2008年的居民点比1995年时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居民点由带状发展至近圆形又至复杂,是其发展的趋势,同与其相依的自然或人工廊道的发展也是相互关联的。相较而言,形状较复杂的通常更具有未来发展的潜力。

3.4距离分析

距离分析反映了斑块与斑块,斑块与廊道之间的空间孤立性,人工流和生态流一般选择最小的能耗路径运行。距离是判断乡村居民点发展扩张或转移方向的重要指标。这组指数选取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斑块与廊道的邻近距离。其中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在斑块类型层面上可以反映分散

度,斑块与廊道的邻近距离可借助GIS分析。

县域平均最近邻体距离的减小,再次说明了在乡村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趋势,大王镇在1995~2008年间最近邻体距离急剧减小,说明该乡镇在此期间快速的集聚发展。而最近邻体距离较小的居民点,具有集聚发展的优势。

3.5城镇化分析和复杂化分析

最大斑块指数(LPI)显示了城镇化的程度,13年来广饶县的城镇化进程是迅速的,广饶镇和大王镇的指数都有显著增加,说明它们在这13年内都有较大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镇化速率较快。

但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有所下降,说明在县域内居民点聚集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生态和景观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只有石村镇和大王镇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反映出13年来该乡镇发展迅速,城镇边界出现了复杂的交错带。

景观多样性指数始终较高的有两类,一是以自然条件变化不大,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丁庄镇,遥感影像显示盐田、滩涂、旱地等多种地貌;另一类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广饶镇、稻庄镇、大王镇,由于城镇化水平较高,村镇、农田、水系、道路等形成了联系紧密、复杂但人工化很强的景观环境。

4广饶县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优化

4.1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及乡镇发展类型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通常是驱动乡村景观空间变化的两大方面。自然环境驱动因素一般指气候、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及政策因素等几类,乡村景观空间布局往往是社会经济生活在物质上的“投影”。一般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其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经济政策因素。

综合分析表明,在基本的自然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产业因素和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生态因素是影响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演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广饶县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景观格局特征和驱动力,研究将广饶县的乡镇发展模式划分成四类,即传统城镇化型、新兴

·44·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1卷

表2

基本优化措施与景观指数相关性Table 2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correl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表1

乡镇发展类型与景观指数相关性Table 1Types of township and correl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快速城镇化型、保持或衰退型以及生态敏感型。研

究发现,不同的发展类型下某些景观格局指数的变

化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见表1),而这些特征实际上

是由于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也是特定政策、建设理

念引导下的客观反映。

4.2乡村居民点格局优化措施

针对广饶县不同的乡镇发展类型,对广饶县乡

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集聚发展、撤并发展、控制发展三项基本优化措施(见表1)。当然,每个乡镇并不是只单纯地遵守一种优化模式,在主要的优化措施外,还要结合具体乡村居民点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等,进一步细化优化措施。而这则是由村庄的发展潜力和主要驱动力综合决定(见表2)。乡镇发展类型

Types of rural

development

传统城镇化型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广饶镇、稻庄镇+/0以集聚发展为主要策略

代表乡镇

Representative township

扩展指数SI 基本优化措施

Optimization measures -破碎化指数FRAG 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

-最大斑块指数LPI +人工廊道密度ACD +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 -新兴城镇化型Emerging urbanization 石村镇、大王镇+++++-+生态敏感型E cologically sensitive 丁庄镇---+00+以控制发展为主要策略保持或衰退型Maintain on recession 花官乡、陈官乡、大码头乡、西刘桥乡、李鹤镇-/0--+00-以撤并发展为主要策略景观格局指数特征

F e a t u r e o f l a n d s c a p e p a t t e r n i n d e x 注:+表示在以往的演变中处于显著增加状态,-在以往的演变中处于减少状态,0在以往的演变中基本不变。

Note:+represents it hav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evious evolution,-represents it is reduction in previous evolution,0represents basically unchanged.

控制发展Control development

斑块形状指数↑最近邻体距离↑

斑块与廊道的距离↑撤并发展Revoke development 斑块面积和扩展指数↓最近邻体距离↓斑块与最大斑块的距离↓集聚发展

Merge development 斑块面积和扩展指数↑

最近邻体距离↓

斑块与最大斑块的距离↑

斑块与廊道的距离

↓注:↑代表原有居民点景观指数较大或在显著增加,↓代表原有居民点景观指数较小或显著减小。

Note:↑represents the original settlement is larger or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andscape index,↓represents the original settlement is smaller or has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landscape index.

4.2.1集聚发展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条件好、限制条件少的村庄、或多个行政村已经自然聚集成更大规模、或人口规模不大,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

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村庄,应鼓励并引导其他村庄的迁入,增强人口在此类村庄的集聚。

此类村庄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斑块面积或扩展指数

较大,最近邻体距离较小,斑块形状指数较复杂,刘颂等: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第11期·45·

且与廊道距离较近但要受城镇引力较小。

4.2.2撤并发展

对于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可逐步引导人口向其他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齐全、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他村庄转移;对位于矿产品储藏区或者采空区等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

此类村庄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斑块面积或扩展指数较小,与廊道距离较远,位于限制建设区内,或属于城镇扩张范围。

4.2.3控制发展

对于村庄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需求对其发展进行限制的村庄;或村庄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或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迁入到其他村庄中去的村庄,进行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为主的整治工作。

此类村庄需结合具体乡村居民点经济、文化、历史进行确定,空间格局上通常斑块形状指数较复杂,最近邻体距离较大,与廊道距离较远。5结论我国乡村的住宅大多布置较为分散,多为一户一宅式。每户居民点占地面积大,闲置土地多,利用率低。由于乡村居民点镶嵌在耕地中,造成耕地不能集中连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

受限,至使耕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低。开展乡村居民点整理,加强乡村居民点的用地集中,复垦整理后的宅基地,可以恢复耕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乡村土地的集约经营。乡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又可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发现在自然条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因素是驱动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呈现出四种发展模式并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优化对策。[参考文献][1]刘颂,郭菲菲,李倩.我国景观格局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6):144-152.[2]周在知.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6):599-605.[3]包志毅,陈波.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1):57-62.[4]彭建,蒋一军,张清春,等.城市近郊乡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J].资源·产业,2004,6(5):17-20.[5]陈湄.青县景观格局优化和分析[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9.

[6]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村庄整治研究—以唯宁县为例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7]于淼,李建东.基于RS 和GIS 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

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5):50-54.

[8]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46·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1卷科技动态比利时培育出西红柿新品种

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地球和生命学院15日宣布,其研究人员贾内姆领导的小组通过改造基因,培育出一种西红柿新品种,不仅能在旱地、盐碱地等土壤条件差的环境中生长,而且产量比普通品种高30%,果实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贾内姆介绍说,这种西红柿之所以拥有这些优点,是因为研究人员只改造了其植株根部细胞的基因,整棵植株的染色体并未改变。因此,西红柿的果实不受影响,整个植株也不会合成危害自然环境的物质。

贾内姆说,研究小组在研究植物根部向茎叶发送生长素信息时,锁定了一种基因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这种物质能延缓植物死亡。贾内姆解释说,当植物缺水或面临不利的土壤条件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现象--植物根部细胞会向茎叶发送信息物质,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例如减少水分消耗,结果造成养分输送减少,影响果实产量。

相反,如果植物根部有充足的细胞分裂素,它就能更积极地应对恶劣土壤条件,向茎叶发送比较“积极乐观”的信息物质,改善植株的适应性。

摘自:科技日报

----------------------------------------------------------------------------------------------------------

------------------●●

乡村景观标识的设计思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政策的大力扶持,各个地区乡村景区建设开始兴起,针对乡村景观标识设计基本分为以下几项: 一、功能布局 1、生产区域:通常情况下,生产区域是美丽乡村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2、居住区域:美丽乡村村民居住点一般以院落形式为主,除了对村屋的外立面改造之外,户前和屋后的改造也是提升景观效果的一个重大方面,其标识的主题元素也可以从房屋的形状,颜色来提取素材; 3、集会区域:设计上可以增设村民活动广场、大戏台等供人们休憩、集会、交流; 4、交通区域:再保证行车行人的安全情况下,重点打造道路两旁的景观氛围,以营造植物意境为主。

二、空间营造 1、“点”型空间: 2、“线”型空间; 3、“面”型空间; 三、形态组织 1、静态空间:静态空间形态是指在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视点固定时观赏景物的审美感受。以天空和大地作为北京,创造心旷神怡的旷达美;以茂密的树林和农田构成的空间展现荫浓景深之美;山水环保,瀑布叠水围合的空间给人清凉之美;高山低谷环绕给人的深奥幽静之美; 2、动态空间: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视点移动进行景观的空间称为动态空间。动态景观空间展示有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按照乡村景观的空间序列展开,如按传统村落建筑、农田种植区、花卉苗圃、蔬菜瓜果园等划分、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

四、景观细部 1、村标设计:一般位于村庄主入口,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村尾设置村标进行前后呼应,村标的形式主要有牌坊、精神堡垒、大型标识牌、立柱等。村标必须融合当地特色文化,特别是选材和颜色上; 2、建筑外立面改造:基于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增添极具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的装饰元素,从材料和元素着手,本着尊重场地文化的原则进行建筑外立面的“轻改造”; 3、文化节点打造:合理的布置休憩设施、宣传栏、建设器械、文化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符合当地文化,以突显地域特色为主,布局需合理,风格与当地特色要相互统一,材料选择体现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 以上就是今天带给大家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即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统称为乡村,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但这一地域范围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缩小的趋势。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自然景观就是乡村最好的遗产,合理利用自然,减少人工干扰,将自然特色所保留,使自然景观与乡村景观相互结合;保留每家每户的经济作物种植,保留最原始的乡村生态;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走绿色生态建设道路,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和谐共存、相互补充,让人们最大限度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1.2 文化性原则 每一个乡村文化都是独立特殊的,是每一时期的乡村风貌,从客家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分析和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使其文化得到延续,并通过对民居、祠堂等主题建筑而统一改造和丰富当地特色地形景观,使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客家的文化内涵。 1.3 功能性原则 提高乡村景观的效应,最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功能,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是功能区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同时景观应满足自然生态功能、休闲活动功能、交通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等,最大程度满足人们休息娱乐功能,并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大众。 1.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景观规划资源合理利用,不造成二次浪费,铺装材料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既能体现当地特色,也能减少运输成本;植物方面选择经济适用树与乡土树种,合理种植,使植物最大性的发挥其经济效应,既节约济源又有特色,景观设置考虑简洁、实用、避免铺张浪费。 2 乡村景观的基本特点 2.1 地域特点 乡村景观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居民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表达。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是当地居民在不断的生活、生产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乡村景观是在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可以使乡村地区的环境可以保持其特有的特色。 2.2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较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乡村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大气、水、自然面等无机物质比较丰富,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可以保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在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乡村地区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现状,将各类景观要素综合到一起,然后将这些要素建构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Naveh和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科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和内容 (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 (3)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研究的重点: (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 (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 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是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Grain)和幅度(Extent)来表达。空间粒度之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 或时间间隔。幅度指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空间梯度(Gradient)的综合反映。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而梯度则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12T10:26:44.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张雨新[导读]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许多产业迅速崛起,带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许多产业迅速崛起,带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基于乡村建设展开,对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乡村建设活动进行分析,对此方面的现状做具体分析,针对此现状提出此方面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史无前例,各种标志性建筑的接连诞生,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在针对乡村此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不合理的地方,对乡村原本的文化和气息造成巨大冲击,严重违背了建设乡村的初衷,对此现象,相关部门要深刻反省。 一、建设现状(一)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我国的城市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带动周围乡村的建设活动也渐渐展开,而乡村的建设存在众多弊端,例如,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考虑欠佳,一味地追求外观,忽视环境问题,最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这种伤害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弥补。现阶段,很多乡村的建设都将道路作为首要建设目标,因为其可以打开乡村的致富之门,还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而这些人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环保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一味地去支持这种所谓的利己建设,道路规划设计欠佳,破坏了许多稀有的绿色植被,对原本稳定多样的乡村环境产生巨大冲击。此外,许多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城市环境,将一些污染工厂迁移至偏远的农村,这就是掩耳盗铃,由于乡村这方面管理欠缺,这些工厂排放可能会排放大量的违规物质,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伤害[1]。再者,农民的种植活动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二)干扰人民日常行为活动由于我国专业的设计人员稀缺,在乡村建设期间,许多设计脱离实际,出现大量的模仿式设计,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许多偏远地区依然采用古老的生产作业方式,许多情况下依然是以人力作为主要方式进行生产作业,而这些地区的生产作业迈向机械化仍需要走一段路,如果不能很好地对此进行规划,势必会出现许多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晒麦子,农民伯伯会将麦子铺设在公共道路上,对车辆通行造成威胁。此外,部分乡村在农作物的处理方面进行优化,建设一些小型加工坊,但由于专业设备的缺失,使其得不到有效应用,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农民失去了传统加工作农作物的农具和场地,对这种加工设备产生依赖心理,而这些加工设备又不能及时被引进,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2]。此外,乡村的快速建设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三)盲目模仿建设数据表明,大多乡村园林景观建设都以城市为参考标准进行,一味地追求别的地域的建设风格和标准,忽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从而出现很多建设矛盾,建筑风格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长久以来,大部分乡村要是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会遗失一些古老的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建筑,这在先前的建设中屡见不鲜,那些有特色风格的景观园林、建筑,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埋没,直至消失,这是一种损失。此外,我国民族众多,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一致化的建设必定使得观赏性大大降低,看似发展,实则倒退,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二、发展趋势(一)基于环保理念进行建设上述谈到,此方面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对当地稳定多样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冲击,乡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低下、环保意识淡薄、大量工厂的迁入、农民种植活动对化肥的过度依赖等等,这些都对当地稳定多样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冲击。针对这些现象,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整治和改善[3]。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环节,要切合实际,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将当地的特色植被进行合理种植,建设项目尽可能少地破坏绿色植被,对当地的绿色植被进行考察,对其大致进行划分,将其应用于建设项目的装饰,不仅保护当地环境,还提高建设项目的可观赏性,坚决避免以破坏当地环境为代价进行相关建设活动。(二)相关建设切合实际现阶段,我们的许多领域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其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考虑人,设计要人性化,服务于人。乡村园林的规划设计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设计不再盲目追求城市建设,以符合当地发展条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将环保深入人心,并得以实施,使其在设计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并且相关设施、设备要得到及时应用,避免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乡村居民设计的公共设施要科学合理,贴近民意,供他们日常生活所使用,让他们有一个充分的活动区域,这就是乡村景观未来的一个趋势。(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并定要进行乡村建设,这也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关部门在此方面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材料进行建设,负责此方面设计工作的人员应该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例如,当地如果盛产竹子,有大面积的竹林,就可以设计一些以竹子作为基础材料的设施,减少部分建筑材料的消耗,还能体现当地特色,两全其美[4]。此外,建筑风格应当别具一格,不能盲目跟随城市建设标准,设计要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主进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既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又提高当地的整体水准,从而在乡村建设期间发扬当地文化,更具有发展意义。 三、结束语总之,在乡村园林景观的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威胁自然环境;其次,干扰当地居民日常行为活动;最后,遗失当地文化特色。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此方面建设的初衷,对此,我们分析此方面的建设必定朝着改善这几个问题的方向发展,将环保作为重点,以当地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建设活动,使得此方面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从而促进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参考文献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冶民生 作者单位:闫艳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吴斌,张宇清,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5条) 1.Turner 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1998 2.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1985(01) 3.Forman R T 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86 4.Countryside Agenc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opic Paper 1: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2002 5.陈明杰乡村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研究-以德国为例 1994(02) 6.Smardon R C.李丽雪视觉景观评估与分析(Foundations of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1996 7.金其铭.董昕.张小林乡村地理学 1990 8.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3) 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 10.H.Pala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a Globalising Environment 2004 11.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期刊论文]-当代韩国 2006(01) 12.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 1996(08) 13.Lisec A.Pintar M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by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2005(01) 14.Overbeek G.Terluin I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case studies o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s across Europe 2006 15.王鑫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特质调查 2002(08) 16.Campbell D.Hutchinson W G.Scarpa R Using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rural landscape improvements:implications of lexicographic decision-making rules on individual benefit estimates 2006 17.蔡秋虎.荘素珠借鉴德国经验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2000(12) 18.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1995(02) 19.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20.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1.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05) 22.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2(05) 23.丁维.李正方.王长永江苏省海门县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994(02) 24.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1998(02) 25.卢兵友典型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效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乡村景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最早的景观类型,东西方对乡村景观的理解和设计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规划营建方面也有所不同。相比于国内,国外的设计理念可能更为先进,但我们在设计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我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水体景观。 标签:乡村;水体景观;乡土特色 一、国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理念 在现代乡村水体景观的营建方面,欧美一些国家乡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很大,由于它的乡村基础设施综合水平较高,并且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和生态美学设计,如此就形成了我们如今常见于电影中的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夕阳西斜,麦田沿着蜿蜒的高速公路消失在天际线里。这就形成了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观光农业模式,总的来说,他们对于乡村水体景观的建设是倡导生态保护与自然美相结合,以农业生产模式引导景观建设,将地区历史文化融入自然景观。在西方很多国家对以农业为主的水体景观设计都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各地农业水体景观设计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早期的欧洲国家主要是研究从经济角度探讨农业生产形态与景观构成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科学的土地利用;近现代则着重从生态化的可持续角度探讨景观建设在时空维度的衔接与方向。 目前研究得到的国外地区的案例较少,而且国外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所以本文将重点结合国内不同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建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二、国内乡村水体景观现状及案例 (一)我国乡村水环境现状 与欧美国家的乡村生态理念相比,我国处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之下,原有的景观自然板块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的过度扩张使传统优美的自然乡村风貌正日渐消亡,于此产生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都在不断恶化,所以现如今我国乡村水体景观营建所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基于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生态水岸景观。 中国村镇生态水体景观拥有背山面水,山水合一的传统自然形态,它特有的生态景观优势和淳朴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人们日益追捧的理想生存环境。在传统村镇的景观框架中,水环境因素则是占有很大比例的环节,它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有着调节生态气候等大环境的功能,它担任了一个地区温度及湿度的调节功能、增加乡村景观的活力,形成特色水体景观。传统乡村水系有着灌溉、

乡村景观园林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

乡村景观园林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7T15:16:20.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刘建伟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过上了物质条件富足的生活,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镇江建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过上了物质条件富足的生活,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这对于乡村景观园林的建设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乡村景观;生态环境;重视; 1、乡村景观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乡村景观园林涉及的范围较广,现阶段乡村景观园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理解,乡村景观园林主要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乡村与农村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农村通常指的是与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区域。而现如今,一些农民已经不再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农村的概念也不再清晰。 景观园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一个是景观,一个是园林,景观主要指的是自然、人类的聚居环境,其与社会、文化和习俗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园林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然山水和建筑之间的配合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乡村景观园林主要是指非城市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主要借助大自然当中的山水和自然风景组成审美价值较高的自然环境。在国际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对这一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此外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水平也得到显著较高,同时对乡村景观园林系统研究也非常关注,因此在乡村景观园林的建设和规划方面,也拥有了更加完备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乡村景观研究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提升乡村景观园林建设的意识 乡村景观园林虽然发展较早,但是人们对乡村景观园林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因此也不重视乡村景观园林的建设活动,而且人们缺乏对乡村园林景观的系统研究,所以,正确理解乡村景观的概念,可更好地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景观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来,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发展。 2.2有利于保护传统乡村园林景观 我国现存的很多私家园林都是明清时期的园林,乡村园林与城市园林相比不会受到过多的外界干扰,所以一些乡村园林中还留存着很多宋代的风格,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 2.3有利于创造现代化的乡村景观园林 对乡村园林进行全面的研究可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乡村园林保留了自然界独特的美感,同时其也充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所以,在乡村园林研究中,可结合乡村的日常功能要求、景观的要求以及经济条件来创造更为雅致和完善的园林景观艺术形象,这对推动我国乡村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乡村景观园林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协调分析 3.1乡村景观园林建设应兼顾生态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乡村景观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但在发展中,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依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其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故而具有十分显著的非系统性。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限制,我国在景观园林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当做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看待,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在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不断在理论环节上寻求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当前对于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论证。之后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发展角度选择多个不同时期的真实例子,对乡村景观主要的构成展开分析,同时还可采取有效措施对多个元素进行量化处理,对其演变和发展展开更为科学有效的分析。而且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和园林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更加重视生态观念和自然景观思想的融合,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以现代宏观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分析多个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理论和相关实践。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中,充分明确乡村景观园林也是构建乡村体系的关键要素,但是其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应用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乡村景观园林的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民俗、社会结构和环境艺术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从而能够对乡村景观园林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提高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深度,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主要地位和实际作用、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间的关系等等。 3.2在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对未来乡村景观园林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园林建设规划工作也需要不断改变和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优化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水平。若要充分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的构成,我们可借助文献资料去查阅相关信息,这些文献资料记录了村落的选址,布置以及发展等等。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规划和研究。 3.3结合自然规律规划乡村景观园林 为更为全面和细致地对乡村景观园林建设展开研究,我们需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基础工作,如在应用实证材料的过程中,结合多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建设规律,这样才能够为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现如今,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各种相对较为完善的理论,对乡村景观园林实行更为科学和细致的研究。 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结合自然所固有的规律完成布局设置。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掌握乡村园林景观应用的具体条件,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民意调查,统计分析居民的居住方式和价值取向,以此便能更好地促进现阶段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工作的发展。 此外,借助对乡村园林景观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概括乡村景观园林中常见的类型,科学分析园林的主要特色,进而更为全面细致地掌握乡村园林景观的基本特点。在这里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过程需要应用多个学科,其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故此在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 内容摘要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 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 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 乡村有园林吗? 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 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 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 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 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 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 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 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 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 故而, 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 , 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 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 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 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 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 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 其中, 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 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 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 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 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 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摘要:指出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生态景观的内涵、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究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途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植被生态景观及道路生态景观的建设原则和模式,总结归纳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 生态景观的内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综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夜景。在15世纪中西欧艺术家们的风景油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文艺复兴后,景观逐渐被引申为包含着“土地”的地理空间概念。尤其在18、19世纪,这个空间概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含义,即景观是总体环境的空间整体或地面可见景象的综合。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在总结前人关于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论述之后,将景观定义为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先党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一致性的区域。1995年Forman进一步定义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内,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特征是可辨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兼具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 生态景观建设是将生态环境学科融入空间规划等的综合学科,创造了一个可持续、自然的设计和建设实践的创新方法。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唯一的,并提供不同的微环境。生态景观建设的目标是设计出与土地和谐的方案,创造一个环境健康、可持续生产与生活的景观。生态景观建设致力于利用现有的设施和区域,加入生态元素和绿色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2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相关理论 2.1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的生命支撑体系,是自然环境和位于村镇内外,由绿色、蓝色空间所构成的网络。它提供了多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公园、河流、行道树、农田、森林、广场和湿地等构成的网络,能够调节空气、改善水土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投资环境,促使人们身心舒畅。 2.2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益处,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和水、净化环境、有害生物的控制等许多方面。乡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赋予了乡村对城市的多功能性。其包括了景观的价值,但引入景观概念强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特性,提高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景观层次上的建设,如拆旧建新、农村土地整治,其需要研究林渠和农田项目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在项目实践中,应从生产性土地尺度提升到乡村景观镶嵌体尺度,不仅要搞好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通过合理的物种循环和能量转换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还应重视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山水林田路形成的景观格局以及水土与生物等生态过程的恢复及重建,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景观价值。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园林与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方向) 安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居民开始关注乡村生活,感悟乡村风趣。为了了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期刊的梳理,提出了乡村景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继承发扬的成功经验,并做了简单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1.前言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旅游规划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和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来完成相关理论研究的整理,促进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 2.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上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2]。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乡村景观的多重性特征为基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观赏和体验的环境,乡村旅游为乡村景观提供新的发展格局[3]。乡村旅游的特点包括:活动对象上的独特性、时空结构上的可变分散性、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和文化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1)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 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 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 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 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 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 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 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 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 2.1.1研究区域概况 (4) 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 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 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 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 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 2.2.1研究区域概况 (7) 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 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 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 2.3.1研究区域概况 (11) 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 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 2.3.4结果与分析 (12) 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分析

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3T11:40:37.80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作者:江益凡 [导读]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凭借着乡村景观独特的景观魅力在进行城乡景观建设融合发展中,充分的应用乡村景观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园林设计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大。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中对于城乡景观建设的协调性开展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同时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凭借着乡村景观独特的景观魅力在进行城乡景观建设融合发展中,充分的应用乡村景观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园林设计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大。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特点;城乡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中对于环境建设规划发展中,景观美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并且环境发展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相应的就会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环境发展建设的水平,在城乡发展规划中对于景观的规划设计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环境的审美。并且随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景观的统筹规划设计中对乡村景观特点的应用发展程度也提高了重视。 一、乡村景观的特点 1.景观地域性方面的特点 在乡村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的特色的影响,导致在乡村特色景观呈现中有很强的低于景观特色,同时乡村景观在景观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在景观建筑中往往会通过一些历史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来进一步的展现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在乡村环境发展建设中,人们群众为了更好的营造生活的环境,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中,往往会对地域性的景观特色建筑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同时在乡村景观的设计方面会针对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氛围进一步的提高景观建设的内涵。 2.乡村景观的生产性特点 乡村景观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观主要突出表现在乡村景观的生产性上,一般来说,乡村景观在进行营造和构建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乡村人群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进行景观建设和营造的针对化发展,并且在景观建设中往往会与劳动中相应的劳动生产具备很强的关联性关系。乡村景观在建设开展中为了使景观的建设更好的为乡村生产和经济发展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会对乡村景观中特定的景观环境进行适应化的改造。 3.乡村景观的自发性特点 在景观建造中由于景观建造的特点应该和地域性的生产和生活进行紧密的关联,于是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景观的开发建设水平,往往会与当地的区域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关联,并且乡村生活开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环境的美化和改善的动力比较强,因此在进行景观改造和建设中会进一步的体现出景观建设和改造方面人们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乡村建设中积极性较高的生产影响因素带动下,使乡村景观在建设中无意识的创造出具备鲜明特色的景观环境。 4.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特点 在乡村景观特点分析中不同于城市景观的园林化规划建设特点,在乡村景观建设和发展中往往会具备很强的自然生态属性,并且在景观构成方面会与自然生态进行自然的融合,并且乡村景观的典型性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在乡村景观发展理念的指导和带动影响下,景观方面的建设发展理念也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生态化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发展建设中受到景观发展生态化理念等到影响,在景观的发展中不会对自然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的美化产生的作用巨大。从而在乡村景观的构景中更加的能够体现出景观建设方面的生态属性。以此,在开展城乡景观发展规划中应该在城市景观发展设计中将乡村景观建设的灵活性和生态性进行全面的借鉴,并且在城乡景观构景建设规划中,应该通过相应的景观建设特点的融合发展,进一步的提高城乡景观环境的统一发展和鲜明景观特色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景观发展建设的质量。 二、乡村景观特点在城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1.景观设计的开放性 在城乡景观发展统一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将景观设计方面的艺术性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在景观设计开展中应该对设计理念方面的指导原则进行统一开放性的灵活应用。在城乡景观发展规划中统一性的景观开放设计原则能够促使景观设计中不同种类的景观设计类型和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进行设计方面的规划协调发展,同时使整体的景观设计规划原则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审美特点,和人们对于景观建设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使城乡景观建设中景观的发展建设能够与自然法则进行有效的适应,使整体的城乡景观发展规划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鲜明特点,同时使景观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因此,在城乡景观发展设计规划中,应该将乡村景观发展建设的一些鲜明特点有效的融合到城乡景观建设的发展规划中,在城乡园林景观发展规划中,应该对乡村景观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发展应用,同时在城乡景观统筹开发规划中,应该对景观设计的开发程度进行标准化的限制。 2.城乡景观设计中规划与保护结合 在城乡景观发展设计中,对于园林景观构造中充分的应用乡村景观发展的鲜明特点,对于进一步的提高城乡景观建设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景观发展建设中应该只针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建设方面存在的特点,对景观的开发遵循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开发原则,在乡村景观中由于景观建设中普遍会存在经济方面的欠缺,导致在景观建设中相应的设施配套不是很完善,但是在乡村景观发展中对不同类型的景观资源方面具备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例如在乡村景观发展规划中具备很强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乡村景观中土地的生态结构多样性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发展属性,因此在进行城乡景观发展规划中,应该借助景观建设的统筹发展和乡村景观特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一步对乡村的自然资源开展有效的恢复和保护活动。 3.提高城乡景观发展规划中的设计合理性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不断扩展和提高,在城市发展规模方面来看尽管在发展中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城市经济增长带来了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