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数学论文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数学论文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在几何证明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义十分常用,但这个定义的得出原因值得探讨。

我们可以随意作一个三角形,为△ABC

方法一:可以添加一条平行线,得到相等的同位角和内错角,然后进行等量代换。

证明:如图①,延长BC到D,再过点C作A B∥CD

A

E

B C D

图①

∵A B∥CD(已知)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B+∠ECD+∠ACE=180°(平角为180°)

∴∠ACB+∠B+∠A=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

证明:如图②,过点A作AD∥BC

A

B

C

D

E

∵AD ∥BC ∴∠DAC =∠ACB ∠EAB =∠ABC

∵∠EAB +∠BAC +∠DAC =180°(平角为180°) ∴∠ABC +∠BAC +∠ACB =180°(等量代换)

方法三:

证明:如图③,过点A 作AD ∥BC

图③

A

B

C

D

∵AD ∥BC

∴∠C=∠D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B=∠DAC+∠CAB ∴∠DAC+∠CAB+∠B=180° ∵∠C=∠DAC

∴∠C+∠CAB+∠B=180°

方法四:如图④,过A 点作DE ∥BC ,延长BA 、CA 交DE 于A 点

F G

A

B

C

E

D

图④

∵DE ∥BC ∴∠C=∠FAD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F+∠FAG+∠GAE ∴∠DAF+∠FAG+∠GAE=180°

∵∠GAF=∠BAC(对顶角相等)

∴∠BAC+∠C+∠B=180°

方法五:如图⑤,作直线DE∥AC,FE∥AB交BC于E

∵DE∥AC

∴∠AFE+∠D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FE∥AB

∴∠AFE+∠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FE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EF

∵B,C,E三点共线

∴∠BEC=180°

∵∠BEC=∠DEB+∠DEF+∠FEC ∴∠DEB+∠DEF+∠FEC =180° ∴∠A+∠C+∠B=180° 方法六:

证明:如图⑥,作DE ∥AC ,FG ∥AB ,MN ∥BC ,都交于点O

D A

B

C

F M

O N

G

E

图⑥

∵DE ∥AC

∴∠AFO+∠FO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FG ∥AB

∴∠AFO+∠A=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FOD ∵MN ∥BC

∴∠C=∠FN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E∥AC

∴∠FNO=∠DOM(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OM

∵MN∥BC

∴∠B=∠DM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FG∥AB

∴∠DMO=∠FON(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FNO

∵M,O,N三点共线

∴∠MON=180°

∵∠MON=∠DOM+∠DOF+∠FON

∴∠DOF+∠DOM+∠FON=180°

∴∠A+∠B+∠C=180°

方法七:

证明:如图⑦,作DE∥AC,FG∥AB,MN∥BC,都交于点O

延长AC交FG于点K,延长AB到点L,延长BC 交FG于点P

A

B

C

F L

K

N

H

G

P O

M

D

E

∵ MN ∥BC

∴∠ABC=∠AHN

∠ACB=∠ANM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 ∥FG ∴∠AHN=∠FON

∠BAC=∠AKO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FON

∵DE∥AC

∴∠ANM=∠DOM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OKA=∠DO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B=∠DOM

∵FG∥AB

∴∠BAC=∠OK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AC=∠DOF

∵M,O,N三点共线

∴∠MON=180°

∵∠MON=∠DOM+∠DOF+∠FON

∴∠DOM+∠DOF+∠FON=180°

∴∠BAC+∠CBA+∠ACB=180°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第六章证明(一)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优良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 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烂熟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7种方法

三角形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DE ∥BC ∴∠B=∠DAB ,∠C=∠EAC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 +∠CAE ∴∠DAB+∠BAC +∠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 点作CD ∥AB ,延长BC 交CD 于C ∵CD ∥AB ∴∠A=∠ACD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B=∠DC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E 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 点作AD ∥BC ∵AD ∥BC ∴∠C=∠ADC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7种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点作DE∥BC ∵DE∥BC ∴∠B=∠DAB,∠C=∠E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E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CAE ∴∠DAB+∠BAC+∠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点作CD∥AB,延长BC交CD于C ∵CD∥AB ∴∠A=∠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C,E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点作AD∥BC ∵AD∥BC ∴∠C=∠A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B D B C D E A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BAC+∠C+∠B=180° 5.如图,证明:∠A+∠C+∠B=180° 证明:作直线DE ∥AC ,FE ∥AB 交BC 于E ∵DE ∥AC ∴∠AFE+∠D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DE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FE ∥AB ∴∠AFE+∠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FE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EF B C B C F G B A C E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教案

7.2.1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一系列的推理归纳过程,培养数学推理归纳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 (四)情感态度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教学辅助 多媒体、投影仪,量角器,不同的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想的过程。因此,本次课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先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再设疑让学生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通过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存在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试验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1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1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DE ∥BC ∴∠B=∠DAB ,∠C=∠E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 +∠CAE ∴∠DAB+∠BAC +∠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 点作CD ∥AB ,延长BC 交CD 于C ∵CD ∥AB ∴∠A=∠A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C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E 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 点作AD ∥BC ∵AD ∥BC ∴∠C=∠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C B A D E A D A B C A B C D E F G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三角形 2、介绍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师:真聪明!!板书“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几类 师分别出示卡片贴于黑板。 3、激发学生探知心里 师:大家会不会画三角形啊? 生:会 师:下面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我有个要求: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试一试吧! 生:试着画 师:画出来没有? 生:没有 师:画不出来了,是吗? 生:是 师: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为什么画不出来呢?这就是三角形中角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

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看看这三个字,说说看,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啊? 生:3个。 师:那么为了研究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把这三个内角标上角1角2角3,请同学们也拿出桌子上三角形标出(教师标出)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吗?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加起来的度数。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分别拿出一个直角三角板,请同学们看看这属于什么三角形,说出每个角的度数,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算一算:90°+60°+30°=180° 90°+45°+45°=180° 师:180°也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角? 生:平角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 4、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要求: (1)每4人为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较快的完成任务? (3)验证的方法不只一种,同学们要多动动脑子。 师:好,开始活动!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准备的其中一张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张纸,高高举起)我们

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张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剪拼等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能利用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类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大家还记得吗?师:如果让你画出这些三角形,你会画吗?学生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 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也有一定的奥秘,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你们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测量的方法探究 学生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出现的答案大于或小于180度的情况,不能得到完全一致的答案。引出第二种剪拼的方法。 (2)剪拼方法验证 学生把画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看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再用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3)折拼方法验证 除了刚才两种方法验证以外,还有方法吗?刚才是通过剪拼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成180度,现在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成180度吗? 学生思索后教师课件展示,生动手操作。 3、通过刚才三种方法的验证,我们现在很肯定的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板书) 三、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习题。 (1)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2)指导学生完成书的做一做。 2、游戏巩固新知。 3、拓展练习:课件出现教学场景: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成两块,一块有一个角,一块有两个角,怎样赔一块一样大小的玻璃。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7种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 1. 如图,证明/ B+Z C+Z BAC=180 证明:过A点作 DE// BC ??? DE// BC ???Z B=Z DAB Z C=Z E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D,A,E三点共线 ?Z DAE=180 vZ DAE Z DAB Z BAC+Z CAE ?Z DAB Z BAC+Z CAE=180 ?Z B+Z C+Z BAC=180 2. 如图,证明:Z B+Z A+Z ACB=180 证明:过C点作CD// AB,延长BC交CD于 C v CD// AB ?Z A=Z 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Z B=Z 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v B,C,E三点共线 ?Z BCE=180 vZ BCE Z ACB Z ACD Z DCE ?Z ACB Z ACD Z DCE=180 ?Z A+Z B+Z ACB=180 3. 如图,证明:Z C+Z BAC Z B=180° 证明:过A点作AD// BC v AD// BC ?Z C=Z A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Z DAC Z 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vZ DAC Z DAC Z CAB ? Z DAC Z CAB Z B=180° vZ C=Z ADC ?Z C+Z CAB Z B=180° 4. 如图,证明:Z BAC Z C+Z B=180° 证明:过A点作DE// BC,延长AC BC交DE于A点 v DE// BC ?Z C=Z FDA Z B=Z 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v D,A,E三点共线 ?Z DAE=180 vZ DAE Z DFA Z FAG Z GAE ?Z DFA+Z FAG Z GAE=180 v?Z GAE Z BAC(对顶角相 等) ?Z BAC Z C+Z B=180° 5. 如图,证明:Z A+Z C+Z B=180° E E A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 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 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课件) 2、猜三角形(课件)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课件) 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2)三角形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预设1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4学生汇报。 (1)教师: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展示学生作品。 D、师展示。 (3)折拼 师:还没有别的验证方法? 师:教师引出撕拼 5、巩固知识。 (1)师: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疑问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解决课前问题,为什么画不出1个含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 1个三角形中有没有2个钝角? (3)师: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 出示2个三角形,生分别说出内角和。 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三、解决相关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邹积荣喀左县中三家中心小学 一、概述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它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图形性质。教材在编写上强调通过直观操作探索三角形的性质,重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先产生猜想,再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探索和交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实践中,感受到理性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能对三角形进行正确分类。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或预习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小组活动,对动手操作的活动感兴趣。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寻求组内或组间的帮助,在克服困难的同时得到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情境激趣策略:通过大小三角形的争吵引入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各类三角形、彩笔、剪刀等。

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教学反思 一、教材与学生现实情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从“数量关系”来揭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这个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以后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之一。在解决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都将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解决。其中辅助线的作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熟悉,但在小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要向学生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今后在几何里,常常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而定理的证明需要添辅助线,让学生明白添辅助线是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同代数中设末知数是同一思想。 3、学生在小学里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前面又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平角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而且也渗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它的证明借助了平角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用辅助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巧妙地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为定理的证明提供了必备条件。尽管前面学生接触过推理论证的知识,但并末真正去论证过,特别是在论证的格式上,没有经过很好的锻炼。因此定理的证明应是本节引导和探索的重点。辅助线的作法是学生在几何证明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只要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再由实验操作、观察、抽象出几何图形,用自主探索的方式是可发完成的,并且这样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验能力。 从本节开始训练学生将命题翻译为几何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学会分析命题的证明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思考 1、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七年级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指出:这只是实验得出的命题,不能当做定理,只有经过严格的几何证明,证明命题的正确性,才能作为几何定理,今后,在几何里,常采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能否用学过的旧知识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呢? 我们在七年级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指出:这只是实验得出的命题,不能当做定理,只有经过严格的几何证明,证明命题的正确性,才能作为几何定理,今后,在几何里,常采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 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能否用学过的旧知识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呢?” 从学过的知识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小学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教师引导: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学生思考与180°有关的角后回答,可拼

数学论文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在几何证明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义十分常用,但这个定义的得出原因值得探讨。 我们可以随意作一个三角形,为△ABC 方法一:可以添加一条平行线,得到相等的同位角和内错角,然后进行等量代换。 证明:如图①,延长BC到D,再过点C作A B∥CD

A E B C D 图① ∵A B∥CD(已知)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B+∠ECD+∠ACE=180°(平角为180°) ∴∠ACB+∠B+∠A=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 证明:如图②,过点A作AD∥BC

A B C D E ∵AD ∥BC ∴∠DAC =∠ACB ∠EAB =∠ABC ∵∠EAB +∠BAC +∠DAC =180°(平角为180°) ∴∠ABC +∠BAC +∠ACB =180°(等量代换) 方法三: 证明:如图③,过点A 作AD ∥BC

图③ A B C D ∵AD ∥BC ∴∠C=∠D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B=∠DAC+∠CAB ∴∠DAC+∠CAB+∠B=180° ∵∠C=∠DAC ∴∠C+∠CAB+∠B=180° 方法四:如图④,过A 点作DE ∥BC ,延长BA 、CA 交DE 于A 点

F G A B C E D 图④ ∵DE ∥BC ∴∠C=∠FAD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F+∠FAG+∠GAE ∴∠DAF+∠FAG+∠GAE=180°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张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张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张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教案背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教学。 教学课题: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有了一定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以往对这个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以严格的步骤演绎证明,旨在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转移到理性思维上来,使学生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证明素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数量角度揭示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既是今后几何推理的重要依据,又是计算角度的重要方法。教材从学生实践操作到证明过程的呈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辅助线的作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它集中了条件、构造了新图形、形了成新关系,实现了未知与已知的转化,起到了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课本议一议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体现运动变化的观点,读一读为学生认识定理的发现过程另劈蹊径,渗透极限的思想,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探求新知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而且对今后学习和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本节课的难点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从拼图过程中发现并正确引入辅助线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定是个真命题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由哪些公理、定理、定义可以得到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和为180°?渗透公理化的思想,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索解法: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几种验证方法的思考[精品文档]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几种验证方法的思考 一、几种常见方法的比较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1.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看是不是180度(下文简称“测量求和法”); 2.将三角形三个角剪下来,再将它们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组成平角(下文简称“剪拼法”); 3.将三个角折起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组成平角(下文简称“折拼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中,“测量求和法”的优点是:接近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想到,也很容易理解;缺点是:“测量”存在着误差,因此测得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往往都不是180度。这使得测量结果非但不能验证结论,相反却易给人造成“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的错误印象。 对于“剪拼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看起来一目了然;缺点是:破坏了原图形,不能很好地体现了原图形与撕下来后图形间的联系与变化。 而“折拼法”则有效地避免了“量”、“撕”的缺陷;可惜的是,操作起来困难,想起来费劲——它要求学生首先沿着“中位线”来折,而“中位线”对学生来说则是个陌生的事物——因此,我们对教材中的“折拼法”方案(如图1)稍作改进:首先让学生折“高”找到对应的“垂足”;然后将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对准“垂足”进行折叠就行了(见图2), 经改进操作起来简捷多了。 图1 图2 二、几种常见方法的导出 其实对于三角形内角和三种常见的验证方法“量”也好,“撕”也好,“折”也罢,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误差。用单个任何一种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不足以让人信服。因此,让尽量多的验证方法出现的课堂上,“让各种方法相互解释、互相佐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然而事实并不随你我所愿。正常情况下,学生上课时只能想到“量”这一种方法,其他方法的出现,充其量仅仅是一两个“优等生闻道预先”。 如何通过教师艺术的启发,引导出多样的验证方法呢? 我们从最坏处考虑,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了预设: 新课伊始,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将猜想板书在黑板上追问:三角形内角和真的是180度吗?说说你的依据。 1.“测量求和法”的引出:采用“一点突破”,紧扣“内角和”逐步逼近。 先用红笔圈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中的“内角和”(停顿,看看老师的暗示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课堂实录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课堂实录 一、设疑,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你能说出这些都是什么三角形吗?(课件出示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说得对。三角形王国里的这三兄弟好像并不结合,它们正在争论不休,争论什么呢?(课件演示,学生看)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想知道谁说得对,就得解决什么问题?生: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解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是180度。 师:是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 生1:用半圈量一量就行了。 生2:把这几个角往一块拼一拼。 …… 师:下面就让我们分组先交流:你想用什么方法找到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再演示给其他同学看。 二、动手验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先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例外种类的三角形,演示给其他同学看。 老师在班级当中逐一查看,进行指导。 在班中演示自己小组的验证过程。 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老师有意识地选取例外方法结合课件组织交流。

1)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验证 把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再用课件演示、总结来加深印象。 2)折一折的方法验证 除了拼一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测量的方法探究 师:还有的同学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只不过,得到的答案并不完全一致,或大于180度,或小于180度,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来释疑解惑)师通过课件小结:刚才大家通过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发现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180度。 师: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还会发现更多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根据刚才咱们得到的知识,你看一看哪组数据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90°、50°、40°()生:能,因为和是180度。 100°、32°、19°()生:不能。因为和不是180度。 50°、50°、50°()生:不能。因为和不是180度。 60°、60°、60°()生:能,因为和是180度。 120°、30°、30°()生:能,因为和是180度。 98°、35°、47°()生:能,因为和是180度。 2、师:你能求出下列各三角形中的未知角的度数吗?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7种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DE ∥BC ∴∠B=∠DAB ,∠C=∠E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 +∠CAE ∴∠DAB+∠BAC +∠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 点作CD ∥AB ,延长BC 交CD 于C ∵CD ∥AB ∴∠A=∠A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C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 ,E 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 点作AD ∥BC ∵AD ∥BC ∴∠C=∠A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BAC+∠C+∠B=180° 5。如图,证明:∠A+∠C+∠B=180° 证明:作直线DE ∥AC,FE ∥AB 交BC 于E A

三角形的内角和证明

课题: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授课时间:2013年6月13星期四第二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由对三角内角和定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推理证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历探索撕纸过程对比,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运用,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逻辑推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种方法的推理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推理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逻辑推理的数学价值。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 (1)它为以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奠定基础。 (2)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3)是求角度的有力工具(有时非它不可)。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为学生建立数学思想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提供一个发展提高平台,其论证过程总体体现为化归思想。学过之后,这种思想方法可以类比运用到其它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之中,其说理过程将成为“普通语言向符号语言转化”的可能,这一可能将随时间的推移与知识的积攒成为现实。 在证明过程中,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及数学逻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对问题的好奇心和互相评价,学习方式的选择等等方面都将大有收获,说明了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小学和七年级的时候接触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且进行了猜想与验证及口头说理过程。这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提供了认知基础。 (2)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上看,他们有探究新事物的欲望和好奇心,这为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策略及方法提供了情感保障。 (3)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其认知顺序可能是建构型的。平行线是其原有知识储备的主要图式,他们利用原有图式完全可以同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障碍预测: 辅助线的作法是学生在几何证明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并且辅助线的添法没有统一的规律,要根据需要而定,另外本节课开始将训练学生把几何命题翻译为几何符号语言,这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接受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为载体,学习几何证明思想,以及辅助线的有关知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难点:辅助线添加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1)为什么要添加;(2)在哪里添加;(3)如何添加;(4)哪种添加方法最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