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现代_寓言_营构

莫言小说中的现代_寓言_营构
莫言小说中的现代_寓言_营构

收稿日期:2010-09-01

作者简介:张 灵(1965-),男,陕西洋县人,5中国政法大学学报6编辑部副编审,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文学和编

辑出版学方面的研究。

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0营构

张 灵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88)

摘 要: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以近似童话的方式给以鼓舞、赞美、激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关键词:莫言小说;寓言;童话;艺术手法;艺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714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莫言作品的普遍肌理和整体形式结构或体裁性特点中最突出的两点)))主体生命精神的喷涌在作品中到处留下了/旋涡0式特征;/对话0和隐蔽的/复调0如同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作品中)))更多地像是一种凭着艺术灵感而无意识或半自觉状态下形成的文体面貌特征的话,他在组织结构上常常采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0布局则是一种更自觉的艺术选择和艺术创造的体现。除此之外,莫言作品的另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这种运用中甚至包含了某种童话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具有明显的童话式寓言或寓言式童话的色彩,而它们和作品叙述的现实性内容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与现实叙事之间形成的隐蔽的对话效应,又强烈地告诫我们,童话只是表面的、甚至只是艺术策略的一部分,而寓言才是更根本的意图所在。因此,就莫言作品的实际来说,莫言作品中的这一层话语构成,我们更应该视之为一种现代寓言的思维与应用。莫言常常在作品的写实性基础构造上以寓言的手法进行着富于形而色彩的话语营构。

一、现代/寓言0的艺术意义

如果说体验的宣泄、感情的恣肆易于与主体个人的经验相一致,易于导致表达的/独白化0的话,莫言不光是能平等地潜入每一个人物的生命主体世界的内部并将其生命体验和盘托出的话,他还善于、长于、乐于使用寓言的构思方法,善于把主体遭遇的问题、困境等以寓言的方式呈示出来,而并不以/独白式0的、语义明确的语言直白地点示什么。因此,莫言不是一个狭隘的独白主义者,不是目光唯我的经验主义者,他一方面尽力展示每个人物,每个主体自己的存在和观点,另一方面又能立于超越的视界而将它们平等地观照、并列在一个文本的时空之中,把这些主体的处境、问题以寓言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寓言呈现的话语因为与写实呈现的话语在同一文本的缘故,这两种话语之间将出现碰撞、形成对话,形成互相的解构或解魅的艺术效果。而这种/碰撞0、/对话0、/解构0、/解魅0的文本内话语行为,无疑将改变任何一种单一的话语行为方式所可能的生成的/独白0、/偏狭0、/单薄0,从而使作品的意义和蕴涵获得急剧增加、无限繁殖、超越开放的可能。因此,周英雄认为:/莫言的小说写作因此也

#

31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不妨视之为一种语言的治疗。0[1]但又何止是一种/治疗0!莫言这种将一个或数个写实的故事与形而上的思考话语交织就在一个文本中的行为,隐含了非同寻常的艺术策略,而绝不仅仅是手法二字所可概括。与传统寓言不同,莫言并不在/寓言式0叙述中/独白0任何/真理0,因此,莫言的寓言显示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莫言是有很强的超越独白的、/对话0的意识的;二是,莫言使用寓言,不是为了传达说明某个具体/道理0或道德训诫,而是为了呈现生命存在的某种状态或遭遇的问题。寓言本身是一种双重文体,说此而言彼,语义指称与形式暗示并行。另外,与传统寓言相比,莫言对寓言手法的使用,主要在于以叙述的形式语言来显示,从而避免单纯的叙说可能陷入的/本质化0、/独白化0效果,使传统叙说难以表现的生命主体所遭遇的存在问题被提示、暗示出来。因此,寓言在莫言这里也意味着开放的多重文本与多重主体之间的多重交叉与对话。它不是通过叙述的、语义指称的方式来表达真理、训戒,它以展现、表现、呈现的方式摆出、暗示出/问题0,没有答案,只有感叹。从这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现代的、成人的、更隐蔽的寓言、更具对话性的寓言,而与传统的以训诫为目的,旨在通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手法讲述和传播某种道德或智慧信条的寓言大异其趣。

周英雄就对莫言的这种现代寓言在5酒国6中的运用做了分析:/,,肖尔斯(Scholes)曾经提出这么一个小说写作的二分法:一种比较传统的写法侧重写实;而另一种比较新的写法采用寓言(fabula-tion)。而詹明信(Ja m eson)也认为,第三世界的现代文学写的往往不是个人的经验,而是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如果我们根据他们两人的看法,莫言的归类可能就比较麻烦,因为,他的手法既非写实又非寓言,他描述的对象既非纯属个人,也非全写国家民族。我们只需仔细阅读5酒国6的种种脉络,即可发现莫言所处心积虑经营的正是这种虚实互补的写作模式。,,企图说故事中的故事,透过写实与寓言相互为用,强迫我们面对生活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欲望。,,纯寓言的东西比较不容易领悟,因为作者使用的语码,读者不一定能化解,而作者如果使用多种语码,那问题可能就更大了。5酒国6既写实又寓言,难度因此大大增加。,,莫言将两种笔法二极化:实则极实,虚则极虚,,莫言用千变万化的手法,将二者合并,并以崭新的编织方式推出,令读者阅读之际不得不打足精神,注目于章节之间的魔术。0[2]这里,周英雄点到了5酒国6一篇艺术用意的核心。正是一方面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示了/酒国0官场的腐败、官员的指鹿为马、玩弄权力和在冠冕堂皇的外表和话语的掩盖下私欲泛滥的丑恶情状与无耻之尤的真面目,又通过寓言完成了单纯的写实难以达到的艺术目的:通过/肉孩0的寓言设置,将现实中一些人面兽心之徒为满足一己的私欲而在手段、范围、对象上丧尽天良和人类道德底线,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丑态做了透彻有力的演示,这种艺术效果是用一般的写实手法所难以达到的;另一方面,通过/肉孩0的寓言设置,小说就从形而上的、政治话语运行逻辑的层面展示了私欲泛滥、权力滥用和政治道德问责与政治权力监督制衡之间的矛盾关系、不匹配状态以及解决矛盾与寻求制衡所面临的深层困境:官僚主义、腐败分子的话语谎言的冠冕堂皇、有恃无恐的表演,装模作样、/理直气壮0的肆行,使腐败分子、无耻之徒对国家、集体、他人利益与权利的侵夺和僭越变得/合法化0和/正当化0,而对其的指认、监督和惩处可能变成了一桩难以完成的工作,就像卡夫卡小说5城堡6中的丈量员一样,他根本无法接近自己的目标,遑论进入甚或使自己超乎其上而将其置于自己的/测量0、监督之下。因而,小说通过这个设置就不仅有力地展示了现实的某些现状之可怕,更从深刻的层面展示出我们面临的困境,而且由于整部作品是建立在侦查员去查实/肉孩0事件真伪问题的基础上,整部作品的结构采取的是一种侦探小说的模式,这就使整个作品更具有了一种哲学的意味:不仅有人可能指鹿为马,而且令人感到困惑与无奈的是,我们甚至从逻辑上,而不仅是现实上,难以确认一些问题或事物存在的真假,包括道德问题的自律与他律、自证与他正)))袁教授的以酒代性与其妻面临的生命困境、侦查员对欲望泛滥下的道德法律事件的追查和其自身陷于欲望的不能自拔,酒博士面临的道德与欲望拷问,,,等等,在这个寻求真相的叙述设计下,通过/肉孩0这个寓言之物的中介桥梁,使小说的迷思、意味指向了无限开阔的境地,甚至与5西游记6中的宗教哲学产生一种深远的呼应。作为生命主体的个体,他与其他个体、众多个体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之间的私欲、道德、政治法律诉求与真假逻辑、是非标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到了深刻简洁、生动有力的呈现。寓言的运用解决了莫言艺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与对生命群体的关注和对人类整体的关注所可能遇到的艺术难题。

相反,我们的文学史写作由于受到一种历史写作语境的宏大叙事无意识的潜在干扰吧,总是喜欢

# 32 #

张灵: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0营构

把作者纳入某个集体话语代言人的位置、角色来判断和解读其作品,而这与莫言的艺术用心常常是相悖的。群体)))政治色彩浓厚的集体主义解读思维在文学评论特别是文学史的写作中经常可见。有的论者就把莫言看作一种乡村集体情绪话语的代言人,认为莫言/所生活之中的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构成着自然优势并形成着压迫0,因而他的作品表现出/自爱、自卑、自恋的文化情绪是难免的0。而莫言通过对于乡村/种的退化0的批判/表现出他对故乡的-仇恨.和不满,又不影响他对故乡爱的情感。同时,借这个梦他还希望能在城市文明面前挺起自己的胸膛。,,5天堂蒜薹之歌6的问世,进一步证明了莫言作为乡村之子对乡村的割舍不了的真挚情感和乡村立场,同时,也预示着乡村文化的局限使他难以找到希望,只能在一步步的失望中迷失自己。0[3])))实际上,这里涉及的不是莫言个人的、也不是某个群体的/迷失自己0,这里涉及的毋宁是莫言为人类、为每个生命主体的存在境遇所感到的迷惘。这种用宏大主题、宏大叙事式的思维方式所作的观照往往总是带有外在性的,因此,虽然因为作品本身的内在力量的作用,论者也能感受到作品的一些实质性东西,如认为5红高粱6/建立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0,但由于外在的、整体的集体、群体主义式的思维,就使论者总是对作品最终做出一种群体性的评价,如认为5红高粱6/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也会使描写其中粗鄙丑恶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由5红高粱6开拓的这种对民间粗鄙形态不加选择的表现方式,愈加显出低俗趣味的性质,,0[4]显然,一方面,由于莫言文本的立体性,从一定的层面或向度来说,论者的这种解读也是可以成立的,但当把这一层面或向度的解读当成全部或主要的,显然就把莫言的作品看成了某一特定人群的代言,从而框定、遮蔽了莫言文学更广大的指意,甚至造成以对他的作品的局部解读来观照整个作品从而使它的一部分/意谓0成为特点、长处的同时又转化为他的作品的某种局限或缺点,造成作品内部意义单元价值之间内讧的假象。而他的包括寓言在内的多重叙述手段、策略的运用,正是为了克服作者自己或为了某个群体代言而具有的偏狭视角、观点和评价,以力图全方位地呈现存在的多方面立体面相,以与不同的读者发生多元对话。

二、/写实0与/寓言0的双重书写

如果说莫言早期在5红高粱6等作品中,在叙述人的故事的同时非常突出地伴之以动物故事的叙述,隐隐约约地包含了用动物故事与人类故事相照应,以产生某种寓言效果和对话效应的话,随着创作经历的增加,他的寓言意识越来越明确,寓言在创作中的运用也越来越纯熟、自觉和出神入化。

5爆炸6甚至可以改名5狐狸6,它似乎在寓意生命主体的对自由永远葆有的意欲和现实中难以自由的困境;5金发婴儿6中的塑像同样具有寓言的功能,他时时刻刻提示着那个军人对肉体与精神、尊严与羞辱问题的困惑和难以摆脱的内心煎熬。5球状闪电6中作者将主人公的故事与扎翅老人的寓言编织一体,使文本同时发挥着/中国版0的代达勒斯父子寓言故事的功能,隐约接续了乔伊斯的5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6从古老的希腊那里传递来的人类遥远的也是永恒的对自由的渴望与忧虑的接力棒。

在莫言的作品中,如果说5透明的红萝卜6、5红高梁家族6、5牛6、5欢乐65檀香刑6、5天堂蒜薹之歌6等是传统的/写实型0为主要特征的叙事作品, 5丰乳肥臀6、5生死疲劳6、5四十一炮6是以传统写实为主但包含有寓言元素的叙事作品,5怀抱鲜花的女人6、5藏宝图6、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5拇指铐6是以/写实叙事0为外表的现代式/寓言0作品的话,5神嫖6、5铁孩6、5翱翔6、5师傅越来越幽默6、5红蝗6、5酒国6和5十三步6(又名5笼中叙事6)、5飞鸟6,则是极典型的此二者的结合式作品。

5师傅越来越幽默6如果仅仅是为写实小说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故事里/师傅0的下岗遭遇在若干年来的中国现实中可能比比皆是,但解决师傅困境的方法和那种具体机会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几近于无,难以想像,因此,当师傅以为一对人到中年恨男怨女在情人小屋死去、自己的营生即将败露、自己和警察来到小屋现场等待处置时,这对情人却不翼而飞,他们的存在是一种幻觉、鬼影还是实有其人其事而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不翼而飞)))甚至只是在丁师傅失魂落魄地离开之时悄然离去?这个完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结尾其实正提示了这部作品整体故事的虚拟性)))当然这不等于像丁师傅那样的下岗职工的问题和处境没有现实的真实性,)))这个头头是道的故事以其诡异的问题解决方式的终结拆穿了整个故事存在的真实性,表明作家在故事中对丁师傅面临的生存问题的解决也只是如5皇帝的新装6中的骗子们一样,兢兢业业地在纺车上编织的所谓金线银线并不存在,作家在故事中所出的/下策0也只是画饼充饥式的应景之笔,毫无现实的可能性,这除了以这种寓言的手段极端地表达出对现实问题的无奈之外,还以貌似写实的故事,将现实中个人的现

#

33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实与终极的依托以及生命意义的砝码放置在何处的问题、当下的现实中个人与/单位0、政府、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寓言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5师傅越来越幽默6看作一个有关底层的问题、写实小说,我们更应该看到作者的寓言笔法、反讽意味和形上寓意。

如果说5飞鸟6的大部分以写实为主,而在结尾部分急转直下将笔触伸向寓言,解构了人们心目中的某些心理禁忌、图腾的话,5神嫖6则以煞有介事般的不动声色、一丝不苟的写实姿态,以引申法、极致化的手段完成了对生命的肉体欲望与心理想像、身体占有与精神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的独特探讨与演示,因此,它是莫言对生命存在本身的一种形而上的哲思的寓言式表达。

莫言的意识中一直似乎存在着一种诚心使坏的恶作剧心理,他似乎一直想要戳穿点什么,好像总有些什么事物或什么人在他看来有些故作神秘或被别人看得神乎其神,而他偏要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态度去把其真相弄到光天化日之下一样。5祖母的门牙6这样的作品也只有写实吗?其实我们看看作品中奶奶、母亲和孙子三代人之间的年龄匹配情况,我们就不难窥探到,莫言的叙述是有一种寓言式的动机和相应逻辑托底或支配的,因而,现实性的年龄匹配等就不是他考虑的中心问题,这如同5红楼梦6中的贾宝玉的年龄与其他人的实际匹配问题也是在严格的现实真实的逻辑考虑之外的。

5怀抱鲜花的女人6以十分逼真的写实笔法展开叙述,可是读着读着,就没有谁会再把它当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故事了,尽管人们被上尉王四和那个怀抱鲜花的女人的艳遇紧紧地吸引着,如女人对王四同形影不离一样被小说吸引。理智恢复的上尉想用钱了结自己一时冲动的/冒犯0,但/他发现把钱递到女人面前如同把钱递到牛面前一样,牛盼望着有人递给他一把鲜嫩的青草,她盼望什么呢?0怀抱鲜花的女人似乎不要别的,她要的就是一个令他动心的人,令她可以一直面对他微笑的人)))而不管他会对她怎样、以及与他有关的人会对她怎样,这就像现代聊斋一样,这个神秘的女人、这个神秘的艳遇、这个神秘的永远对着他微笑而绝不离开的女人,终于以她的柔软的、矢志不渝的、亦步亦趋的跟随,唤起他的心动,使他克服了摆在面前的所有的阻碍甚至威胁或利诱,他终于/很急地走上前去,搂抱了她赤裸的身体。女人的舌头冷冰冰地伸进了上尉的嘴中。上尉感到血液冻结了。他疲倦地随着女人倒下去,在最后那一刻、他模模糊糊地听到一条狗在黑暗中悲鸣不止。第二天,村人发现上尉和女人紧紧搂在一起死了。0原本从部队赶回家来与商店钟表柜台的燕萍结婚的上尉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随着桥下避雨时的一次艳遇而在20来小时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弄得家破人亡。上尉的命运是谁造成的?那个女人是谁?她为什么哑口不言?为什么当上尉最终搂抱起她时,她的舌头冰凉而上尉感到血液冻结?种种迹象似乎想要表明这个怀抱鲜花的神秘女人是一个类似聊斋中常有的女鬼?莫言想要用这个小说再次演示一个人被鬼迷心窍的故事吗?上尉虽然经历种种道德的、利益的矛盾,经受了家庭的、社会的各方面的阻挠,特别是,放弃了和燕萍的婚事,而最终和怀抱鲜花的女人拥抱在一起,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总是要经历种种的诱惑,我们总是要在各种利害权衡的网络中放弃我们内心的真正自由的诉求、包括爱情?因此,那个怀抱鲜花的女人,她像幽灵一样,但她不是别的幽灵,她正是我们内心的不受外在利害、权威、规范限制或干涉的个人诉求的象征?但为什么在上尉/最后那一刻、他模模糊糊地听到一条狗在黑暗中悲鸣不止0?为什么上尉本来已经走出了桥洞,但神秘女人身边的黑狗没有来由地跑出来咬了上尉的小腿,上尉这才重新回到桥洞,然后一步步走向轻薄之举的发生,,那么显然,这条黑狗显示着什么?它是否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个平常连我们自己也并不明确的欲望与诉求?因此,换句话说,不是神秘姑娘最终对上尉如影随形、穷追不舍,而是上尉,包括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神秘欲望在躲躲闪闪地主宰着、牵引着我们的行动?这个黑狗只是我们那个神秘欲求的一个化身,不是女人带着狗,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神秘欲求像狗一样缠着女人,外在的现实的、道德的、利益的各种诉求在一再地阻拦我们随心所欲,我们也犹犹豫豫不断地妥协、不断地试图按照现实的、家庭的、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来经营自己的生活,但我们在虚情假意般的推推脱脱之后,最终半推半就地服从了内心的神秘欲求的指引,而怀抱鲜花的女人只是我们自己内心诉求的一个完美诱人的/崇高客体0或/理想对象0的符号。那么到底可否如此理解,我们又无从严格断言,)))比如陈思和就认为5怀抱鲜花的女人6写的是/那个理想女人与男主人公的关系0[5]。因为5怀抱鲜花的女人6是现代寓言,它允许我们给出多样的答案。

三、寓言的/解构0力量

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无疑是一个寓言作品。它的寓意是什么呢?一样,不同的读者会给出

# 34 #

张灵: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0营构

不同的答案。比如何向阳认为:/5初恋6、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写于不同时期,写的更是不同时期,一个在童年的初恋,一个成人进入中年后的对美的莫名的追寻,场景变换也可谓大,一个乡村乡委院外,一个京城长安街上,然而,心境却也莫名地一致。再不是那个牵一头羊终日逡巡于乡委院外以至羊啃光了大门外可怜有限的草皮的时代了,可是,眼见一对男女骑士般尊严又圣洁的仪态从容漫步于玉泉路至建国门的十里长街时,那渴求亲近的心仍然会怦然一动,不只是好奇,或者简单的吸引,,时隔30年,两个故事里的这一个人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结局)))相失。是追寻者与追寻对象两者间的隔断,没有接通的交流,心上关山万千,莫言字里行间的幽默自嘲里仍然有一层灰色,它时时如云翳般进来,将灿烂换作阴霾。但是,仍然还有阳光,那个叫张若兰的,那个骑黑驴上款款而行的美人)))你可以把她视作一种对美的爱情,更可以视作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的象征,那个骑驴而行的女子,她点燃的火绝非只是情事,那火引我们走过了一长段路,虽然最后那结局你我始料不及,无从把握,却毕竟那是一节长如生命的长路。毕竟,两部作品呼应着,不得而知的相失之境也因之会有另一种温润的吧。0[6]也有论者这样看待:/从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这样的作品来看,我觉得莫言对以乡间的奇人奇事来征服观众、普通人近乎病态的好奇心做了双重的恶作剧般的打趣和调笑。一男一女骑着一驴一马来到长安大道,-侯七.们一路跟踪,但跟踪、围观的结果是白马黑驴分别翘起尾巴拉出十几个粪蛋子,然后像电一样往前跑去。莫言为何要写这样不太可能发生的奇观呢?他是否在调侃自己过去就像长安大道的骑驴美人一样,在城市的大街上骑着高头大马、红衣盛装游行而受到了-侯七.们的围观,我们不得而知。0[7]显然,现代寓言的策略意味着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作品可能给出不同的解读,产生不同的对话,真是杂语喧哗。那么可否有新的解读?我们的新的解读是否站得住呢?

读罢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对它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不免要掩卷细思。仔细想来,作品开头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四月一日下午,侯七从西单地铁站钻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太阳,,0)))当然意味深长的不是侯七看见太阳,而是小说为什么选择/四月一日0这一天的下午呢?这是随便给出的一个日期呢还是别有深意?回味作品,或者说作品的隐约意图提示我们注意这个开头、这个日期。

如果说5怀抱鲜花的女人6是在以寓言显示我们内心的神秘诉求的存在的话,也许我们可以说, 5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6则是一个与之逆向言说的寓言文本,它在解构着某种外在于我们、给我们巨大的神秘吸引的/完美0对象。装神弄鬼的骑驴美人和骑马武士一中一西的中西合璧、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的模样,他们优雅高贵的形象、仪态,他们非同流俗的衣着打扮,他们尊贵超然的气度,煞是引人瞩目,尤其是他们如此骑驴骑马宛如仪仗队般出现在当下的长安大街上的时候,其产生的观赏效果、其蕴含的神秘信息、其拥有的非凡身份、其透出的可能背景、其惊世骇俗的举动等等,都不免产生奇特的效应,因此,侯七们看见,不免要跟踪,窥探,靠近,围观。其实就连警察也对眼前的景象弄得不敢造次,狼狈不堪)))就像驴子初来到贵州(柳宗元5黔之驴6)。但是最终,在夜幕降临,在没有人的地方,围观者几近散尽的时刻:

当驴马后边只剩下侯七一个人时,白马停住脚步,黑驴也停住了脚步。侯七的心一阵狂跳,期待已久的结局也许就要出现了,让他怎能不心跳!

白马翘起尾巴,拉出了十几个粪蛋子。

黑驴翘起尾巴,拉出了十几个粪蛋子。

然后马和驴像电一样往前跑去。

)))显然,侯七期待的惊鸿一瞥、蓦然回首的尊容一现和莫名期待的神秘、高贵或崇高、优雅的结局没有出现,而且驴和马的举动暴露了此驴和此马的、与其他马驴一样的凡俗平庸的一面,而它们泄露的/信息符号0)))这些粪蛋子,无疑正好是对这一对男女的象征。在无人之境,他们终于放下装神弄鬼的架子、撒丫子开溜!至此,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当代版的5皇帝的新装6和5黔之驴6的混合版本,甚至是掺入了堂吉诃德的梦想和5钦差大臣6的讽刺)))试想,他们以如此非同一般的形象、做派大摇大摆、煞有介事地在长安大道上招摇而过,连不明旧例、见多识广的警察也不敢对他们贸然采取任何的、哪怕是城管对小贩都可能随意采取的任何举动!当然这也可能是一场故意神神秘秘的行为艺术。但不管怎样,通过这个特殊的盛装游行,莫言解构了某些外在之物的故弄玄虚、自我装神弄鬼、自我魅化的可笑诡计和真相的同时,随着这一游行过程,小说以虚带实,还写出了现实生活的一幅幅真实画面和种种情状,具有记录历史风俗的意义。

四、/寓言0:成就表达手法的/合金0效应

5十三步6(后改名5笼中叙事6)也是一部对寓言有独特运用的作品,它在一部作品中高度浓缩了莫言文学话语的多方面的重要特征和表达策略,是

#

35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一块强度很大的/合金0。它将表现与叙事、写实与寓言、叙述的语义指称与结构形式的非语义暗示、单个主体的独白与差异的多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强力地熔铸、构筑在一起,它是莫言的感情表现、现实记忆、生活观察、社会发现、艺术冲动、表达策略的一次极其自觉甚至刻意的浓缩体现。他在5笼中叙事6的自序中,颇有深意地比喻说:

关在笼子里的人与其说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毋宁说是故事本身。故事的形态和故事的各个侧面,笼外的观众可一览无余,故事的精神就像叙事人的声音一样穿越笼子飞进听众耳鼓,,但故事无法冲破牢笼。,,你们的实体,必须老老实实地呆在里面。只有如此,你们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密度,能够保持可以观赏、不至于涣散的形态。有一个伟大的人说过,/小说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0,这话说得何等的好啊,这是我读到过的关于小说的最精彩的定义。十三年过去了,当我重读旧作时,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当年围绕着5红蝗6的批评对我的创作发生的积极意义,有意识地缩小宣泻的闸门、有意识的降低歌唱的调门,这看似简单的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就像要把一只生猛的老虎关进笼子一样不容易,但我毕竟把它关了进去,尽管我跟它同样痛苦。[8]

我们从莫言的表白中也可以看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莫言有意识地把感觉、感性化为特征的写实叙述与理性的、反思的、自觉的/形式0构造凝聚在一起,将/自由的老虎0关进了形式设置的牢笼。故事的形态和故事的各个侧面得到更明确的呈示与凸现。这在这部作品中,具体说来就是,寓言的使用、多元主体的对话式结构安排被莫言彻头彻尾、大刀阔斧地结合在了一起。如小说原名5十三步6而整篇作品也由/十三部分0组成,而十三步又与关于/麻雀行走十三步0的黑色恶运寓言中的倒霉说法一致。整部作品设置了一个/吃粉笔而不吃野果0的/笼中叙事人0,这个叙事人不是隐藏在书外,而是书中的一个人,这样叙述就变成了双重主体的叙事话语,再加上叙事人叙述的故事中不同人物各自记忆、观察与叙述角度的差异,整部作品就这样把原本由传统叙事方式以某种/自然0的/时空0形式为参照可能会讲述得非常生动的故事宰割成了不同的片断、单元,不同的片断、单元因为主体的不同而互有重叠与不同。因此,整部小说在阅读上就形成了局部具体细节生动传神,但局部与整体又关系错综、表意艰涩的局面;小说的容量、强度、密度高度浓缩,加之小说中心人物方富贵、张赤球、屠小英、李玉蝉两家之间舞台戏剧般的关系设置,使小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生动逼真狂放的/野兽派0在5笼中叙事6中转化成了外表奇特费解的/立体派0。因此,5笼中叙事6实际上是以极端的方式高度集中地体现了莫言文学话语的总体追求与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把这部作品作为一个代表放入/走向诺贝尔0丛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寓言0:也是一种引申、一种童话

莫言创作中还有一些奇特的寓言运用,如5翱翔6、5铁孩6。5翱翔6中的燕燕为了家中哥哥能够娶上媳妇,在父母的主张下与人换亲。当新娘燕燕看到将要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丈夫的麻脸的时候,她哀嚎着逃出了婆家,存在的体验冲飞了道德理性。当追踪的人们快包围上她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只见那燕燕挥舞着双臂,并拢着双腿,像一只美丽的大蝴蝶,袅袅娜娜地飞出了包围圈。0最后她累了,也是不得已,飞到了墓地树林的松树顶梢上,,。而在5铁孩6中,孤独、饥饿的孩子竟然出人意料地发现,炼钢工地上到处乱扔的铁筋可以像麻花一样吃,他们/果真把那铁筋伸到嘴里,咯嘣咯嘣地咬着吃起来0,他们甚至讲究实际地想到,不要把铁能吃的秘密告诉别人,以免大家知道了都吃,将让他们无铁可吃。有论者运用卡尔维诺关于/轻逸0的理论说法解读5铁孩6说:/铁孩们的轻逸则表现在他们对于饥饿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在严酷的生存环境里,孩子们被大人们淡漠地爱着,强烈地憎恶着,不自觉地遗忘着。,,吃铁决不是对全国人民饥饿问题的解决,它至多是让个人在可怕的饥饿里抽身,是个人对于自我命运的轻逸一跃。0[9]的确,这/轻逸一跃0让铁孩们从饥饿的现实中腾空一跃进入了温暖的世界。显然,铁孩和燕燕一样,通过自己的不可遏止的愿望解决了拦阻生命的障碍,解决了现实的问题。但不用仔细想,我们也知道,他们的这种解决、这种梦中解决,无疑是一种画饼充饥式的解决,连望梅止渴都算不上。因此,这里的所谓解决其实只是虚拟的解决,或者说,与其说他们解决了什么,不如说,通过这种看似荒诞的想像解决,主体的愿望、主体的遭遇其实得到了一次极限化的表现。它的确是一种荒诞又神圣的解决,一方面它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对我们内心渴望的鲜明而强有力的表达。同时,无疑它也是对燕燕、铁孩们的主体诉求、主体愿望的一种肯定、一种鼓舞、一种哀叹、一种/怂恿0。

/阿义借助莫言书写的神力终于扑进了母亲的怀抱0[10]、燕燕/以愿为翼0飞翔而起、铁孩的欲望

# 36 #

张灵: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0营构

将废铁转化成了美味,,,就像备受歧视、心灵磨难的丑小鸭长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显然,莫言的这类寓言具有童话的性质,或者说他的这些小说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童话式寓言或寓言式童话。这种生命主体精神的引申寓言化、童话化手法也表现在看似描写当下的纯现实生活的小说5师傅越来越幽默6中。因此,它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主体精神与生命主体哲学的渗透、传递。是有一种艰难中、磨难中、绝望中不失希望的哲学在里面的,而5生死疲劳6中的/蓝脸0则完全是以写实姿态出现的一个理想化的寓言人物,是燕燕、铁孩们的最突出的代表。

因此,莫言的这类寓言,某些方面似乎是在做着某种夸张,如夸张个体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力量,真似乎如常言所说/心诚则灵0。但这里的夸张又的确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或维度。如果说/燕山雪花大如席0只是一种局部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话,莫言在5酒国6、5翱翔6、5铁孩6、5丰乳肥臀6中的/肉孩0事件设置、燕燕飞翔设计、铁孩吃铁奇迹想像、上官金童的恋乳情结安排就不仅是局部的夸张手法的运用,莫言跨过了一个度,跨过了一个极限、一个极致的临界而进入了另一个维度、时空,这就是一种现代寓言,它有点像引申、有点像归谬、有点像放大、有点像扭曲变形、有点像似曾相识但绝然新奇的陌生化,它对我们的意识、认识、理性、情感、判断、道德逻辑、哲学根底一些警示、一些棒喝、一些亵渎、一些揶揄,一些找补、一些幽默,当然也可能给我们小小的欲望、道德失误、行为过错某种宽容、谅解、宽心,解构与建构,对话与复调,立体构筑于一体。因此,寓言在这里,作为小说艺术策略、艺术手法之为用,可谓非同寻常,意义巨大,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给以鼓舞、赞美、弘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参考文献:

[1][2]周英雄1酒国的虚实)))试看莫言叙述的策略[J]1当代作家评论,1993,(2):33-361481

[3]杨扬1莫言研究资料[M]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80-4811

[4]陈思和1中国当代文学史[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18-3191

[5]杨扬1莫言研究资料[M]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821

[6][10]何向阳1一个叫/我0的孩子[EB/O L]1http://www1ch i na w r iter1co m1cn,2010-01-041

[7]王爱松1杂语写作:莫言小说创作的新趋势[J]1当代文坛,2003,(1):64-651

[8]莫言1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莫言卷[M]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21

[9]罗小茗1轻逸)))论莫言的短篇小说[A]1杨扬1莫言研究资料[G]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151

The Construction ofM odern A llegory inM o Yan.s Novels

ZHANG Ling

(The Ed it o ria lD epa rt m en t of Journa l of CU PL,China U niversity of Po litica l Sc i ence and L a w,Be iji ng100088,Ch i na) Ab stract:O ne o f the a rt techniques t hatM o Y an m ostly and i ntenti ona ll y uses is modern all egory,and,i t is a f unda m entalw ay for hi m t o fabricate his nove ls.In M o Y an.s nove ls,t he f unc ti on o f allegor ies i s very i m po rtant,som eti m es,the a llegories br i ng e ffect o f dialogue bet ween sub j ects of life,so m eti m es,they for m i ronies and deconstruction of som e m yste ri ous objects i n soc ial life,o r g i ve t he sub j ec ts o f life t hat a re su ffer i ng tri bulati ons some encourages and ad m irati ons w ith a sty le bei ng si m ilar to fa iry tale.Therefore,M o Y an s'all egor i es a l w ays concern t he con fi r m a tion and expressi ng of t he life-sub j ect spir it,t hey are special discourse acts o f the life-sub j ec t sp i r it.

K ey w ords:M o Y an.s nove l s;a ll egory;fairy ta le;art techn i que;strategy o f art;life-sub ject sp i r it

#

37

#

古代精彩寓言故事三篇

古代精彩寓言故事三篇 【猎鹰擒鹏】 楚文王年轻的时候,特别喜爱打猎。他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超 凡脱俗、勇猛无比的猎鹰跟随左右,在打猎时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 他命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悬赏重奖献上优秀猎鹰的人。 果然有一天,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拜见他,献给他一只猎鹰。这 只猎鹰体态矫健,浑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缎子,没有一 丝杂色,足爪锐利得闪出道道寒光,样子威武神骏,果然不同于一般 的猎鹰。楚文王很是快乐,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猎鹰一试身手,于是就 带着它到云梦泽去打猎。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许多陷阱,里面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来 捕捉动物的夹子和罗网,然后下令放火烧荒。一时间,浓烟滚滚,火 光冲天,大小飞禽走兽争相奔逃。这样没头没脑的一阵乱穿,被火烧 伤的、被烟熏倒的、掉进陷阱的、被夹子夹住的、被网罩住的动物不 计其数。趁着这有利的时机,猎鹰们纷纷竖起了颈上的羽毛,拍打着 双翅,竞相冲出去捕捉猎物,到主人面前邀功请赏。但不知为什么, 这只刚被献上的猎鹰却伸着颈项,瞪着眼睛呆滞而漠然地瞧着眼前这 一切,一点也没有预备去搏击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将献鹰的人叫到跟前说:“我的那些鹰已经为 我捕获到了许多猎物了,只有你献的这只鹰连动也没动过,寸功未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这种下等的蠢物来欺骗我,真是太不像话了!” 献鹰的人辩解说:“我献的这只鹰假如也只和普通猎鹰一样,只 有捕捉野兔山鸡之类猎物的能耐,那我怎么敢把它献给大王呢?请您 耐心地等待显示它才能的机会吧。”

楚文王的怒气还未消,突然看见云雾中有一只巨大的飞禽在滑翔,全身雪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状,闪了几闪就不见了。这时候, 那只猎鹰双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闪电般冲向天空,一刹间也消灭 在人们的视线以外。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们定睛细看,才发觉是一 片片雪白的羽毛。然后,一股殷红的鲜血像雨一般倾注下来,大家都 被这奇观惊呆了。最后,一只硕大无朋的鸟掉落下来,两翅盖住了大 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几里宽。 大家一时都不认识它毕竟是什么鸟,有一位博学多识的人终于认 了出来,就告诉了楚文王说:“这就是大鹏啊!”楚文王大喜,于是 重重赏赐了那个献鹰的人。 在一般的猎鹰都能做的事情面前,这只不平常的猎鹰却显得连平 庸的猎鹰也不如,而遇到了大鹏后,它才显出了本色。人也是一样, 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出作用,我们要有眼光,做 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越人造车】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越人很希望 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漂亮,他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突然,不远处 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 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 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 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 想方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447414122200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

莫言写作风格

论莫言的写作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颁发了一座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魔幻般的故事,莫言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绚丽多姿的高密东北乡。 他和他的笔在高密东北乡上空游荡着,探索着人性的欲望,演绎出一曲曲英雄悲歌。他是一个地道的寻根文学者,在他自己的高密东北乡上为我们讲述着各种引人入胜的故事。总的来说,莫言的写作风格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用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众多的人物故事描绘的多姿多彩。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赏析莫言写作风格中的部分特色:独特的视角、大胆的叙事、性和对人性的探索。 首先要研究莫言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高密东北乡,他将他的老家和每位作家心中都有的理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就成为了高密东北乡,成为了他许多作品故事当中的地点。他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上众多人物的爱恨情仇,如《红高粱家族》当中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当然还有高密东北乡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 就《红高粱》来说,这是最能体现莫言写作风格的小说之一,莫言用独特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交错纷纭的故事,能够让读者亲临现场目睹发生在东北乡的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不断改变叙述视角,用父亲的孩童眼光将场景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父亲看到孙五的刀子在大爷的耳朵上像锯木头一样锯着。罗汉大爷狂呼不止,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窜一窜地呲出来。父亲的腿瑟瑟颤抖。”通过莫言细腻的描写,孙五活剥罗汉大爷的场景就通过父亲的眼展现出来,这比通过第三人的叙述更加生动和有画面感,好像读者就站在父亲身旁一起目睹这场悲剧的发生一样。莫言也用无处不在的第三人的视角完完全全地展现出爷爷和奶奶发生在高粱地里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他们为了维护爱情去杀人,为了追求生存的权利,获得生命的自由英勇抗日。这种出于对生命本能的热爱,使他们具有一种熊熊燃烧、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笔者认为这就是莫言对人性的诠释。 这里又不得不讲到莫言小说中的性,《红高粱》中爷爷和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龙凤和谐是他们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和追求自由的结果。这在莫言小说中很常见,他想要突出的是“两颗蔑视人间法则的不羁心灵”,他对性的描写很多样,有赞美的,色情的和最原始的欲望的描述。性是人类最本能的欲望,莫言写性,是他身为一个作家对人性欲望和本性的探索。在他的早期作品里有对性的赞美,歌颂了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男女性爱,《红高粱》中余占鳌和我奶奶的性就是典型。作者毫不吝啬自己对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所有性爱的的赞美之词,间接批判了旧有贞洁观。莫言后来在他另一片代表作《生死疲劳》中描写庞春苗和蓝解放的性爱是“她的嘴唇在我嘴里膨胀着,她的嘴巴张开了,一股犹如新鲜扇贝的鲜味儿不满我的口腔。我无师自通地把我的舌头探进她的嘴里,去逗引她的舌头,他的舌头与我的舌头勾搭在一起,纠缠在一起。”这样的描写带有很强的浪漫情调,莫言用他奇特巧妙的比喻成功描写了人与人之间压抑的欲望的释放。庞春苗为人善良而柔弱,性情浪漫而纯美,但她却喜欢上了蓝解放,印证了爱情的高洁和奋不顾身。也肯定了女性对自我幸福的追求、敢作敢为和妇女的平等。

浅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情结

浅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情结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余华的小说常常呈现出一种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对鲜血、暴力和死亡的叙述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这种倾向与他的童年记忆、阅读经验以及80年代的先锋文学潮流有关。对暴力的残酷书写决非余华内心的真正向往,实是作者采取极端和隐喻的方式对人文关怀的重新提倡和对人生苦难的痛切关注。 关键词:余华;鲜血;暴力;死亡;人文关怀 在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创作中,余华通过冷漠残酷的叙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血腥、暴力与死亡的世界。90年代创作转型后,余华小说的潜在主题依然与暴力有关。这种极端而强硬的叙述方式其实隐喻了作者对人和世界本身的独特理解。令许多读者关注的是,余华为什么这样迷恋于血腥和暴力的书写?或许,只有解开了这个谜底,余华精神世界的最后一道大门才会向我们真正敞开。 <一> 余华对鲜血的钟情由来已久。在中国以往的文学作品里,血莫不与道义、气节联系在一起,而余华笔下的血已无关宏旨。“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在《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成名作里,余华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鲜红的血液稀释成了“眼泪”,第一次向读者显示了他冷酷的一面。而在那篇以《鲜血梅花》(1989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命名的小说里,他就兴趣盎然地玩味道:“一旦梅花剑沾满鲜血,只须轻轻一挥,鲜血便如梅花般飘离剑身。只留一滴永远盘踞剑上,状若一朵袖珍梅花。”到了《死亡叙述》,余华则是这样描述鲜血的:“动脉里的血“哗”地一片涌了出来,像是倒出去的洗脚水似的。”而“我”却以欣赏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鲜血在地面留下的印痕,毫无痛惜之感。余华曾经坦言:“暴力因为其形式而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①[P162]对暴力的迷恋,使余华在描写鲜血时,禁不住会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欣赏的眼光来打量,甚至以华丽的语言来不厌其烦地精描细写。如在《一九八六》里,余华这样写道:“破碎的头颅在半空中如瓦片一样纷纷落下来,鲜血如阳光般四射……溢出的鲜血如一把刷子似的,刷出了一道道鲜红的宽阔线条。”在这里,鲜血四溢的视觉冲击,给人的不再是惊心动魄的畏惧,而是豪奢的感官盛宴。与此同时,余华内心的暴力倾向、死亡情结也愈来愈清晰地展现给了读者。 “暴力”也是贯穿和理解余华小说的一个关键性词语。早期如《一九八六》、《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等作品,写的多是一种纯粹的肉体暴力,并希望用肉体暴力这个寓言转寓“精神暴力”和“思想暴力”。后期如《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了血腥和暴力的场景,但它们的潜在主题其实依然与暴力有关。 以中篇小说《现实一种》为例,尤其能够说明余华那冷酷的暴力美学。这篇小说不仅有最为阴郁、冷酷的血腥场面,更重要的是,余华让我们看到了,人是如何被暴力挟持着往前走,最终又成为暴力的制造者和牺牲者的。暴力起源于一个叫皮皮的孩子,他虐待和摔死了自己的堂弟。虽然他只是一个孩子,可是已经开始学会使用暴力来获取快乐—— “这哭声使他感到莫名的喜悦。他朝堂弟惊喜地看了一会儿,随后对准堂弟的脸打去了一个耳光。他看到父亲经常这样揍母亲。挨了一记耳光后堂弟突然窒息了起来,嘴巴无声地张了好一会儿,接着一种像是暴风将玻璃打开似的声音冲击而出。这声音嘹亮悦耳,使孩子异常激动。然而不久之后这哭声便跌落下来,因此他又给了他一个耳光。” 接着,皮皮抱着堂弟到屋外去看太阳,似乎是出于本能,当他觉得手上的孩子越来越重时,就松开了手,那一刻,他“感到轻松自在”。就这样,暴力的旋涡在孩子一次无意识的罪恶行动中形成了。山岗和山峰两兄弟及其妻子,都被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暴力的旋涡中。成人世界的暴力一旦展开,可绝不像孩童世界那样是非理性的,它是有计划、有安排、有目标的,它要求每一个人

中国寓言故事《负荆请罪》

中国寓言故事《负荆请罪》 导读: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问他们道:“你们看,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随从们齐声说:“廉颇哪能跟秦王相比!” 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将军发生冲突,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你们想,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 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吗?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那就好比

两虎相斗,结果必有一伤,赵国的力量被削弱,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我不计较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大受感动。他想到自己对蔺相如不恭的言语和行为,深感自己错了,真是又羞又愧。好一个襟怀坦白的廉颇老将军,脱光了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赶紧挽起老将军。从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将相团结,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了以后,都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和廉颇知错即改的坦诚襟怀,都在启发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全大局,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楚王的宽容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着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赶快挣脱离开,然后许姬来到庄王身边告诉庄王说:“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

莫言小说对人性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莫言小说对人性的解读 ——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学校:廊坊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贺莹 姓名:李彬 专业班级: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10141012

目录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写莫言作品的原因 第三章莫言的生平与创作 第四章莫言作品研究现状 第五章正文 第六章 1.对人性当中个性自由之我见 2.对人性之中软弱性之我见 3.对人性当中性问题之我见 4.对人性当中暴力 第五章附录

一、摘要与关键词 这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莫言的某些作品及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理解莫言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内质,通过这些人性内质来更好的了解人性,了解人,了解我们自己。并且指出我们的社会在这写人性内质影响下的社会问题,旨在希望通过这篇论文我们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完善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莫言莫言作品中的人物自由软弱性暴力 二、写关于莫言的论文的原因 2012年,莫言因为其本人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莫言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都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同时莫言的作品也达到了销售的高潮。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之前对莫言的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仅仅局限在当代文学的教材当中,对莫言的事迹也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的,对莫言的作品更是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之中。 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亦是读了莫言的一些书的。先是《生死疲劳》,再是《檀香刑》,又是《丰乳肥臀》、《红高粱》、《红蝗》等书。还记得,在首先读《生死疲劳》是的情形,当时就被莫言在这部书中奇妙的形式构思,精彩的内容以及围绕农村土地所展开的主题震惊折服了。《生死疲劳》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佛经当中的一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话得当的指出了在世间繁繁碌碌的人们受尽生死疲劳之苦的根源,那就是贪和欲。

中国现代寓言故事【三篇】

中国现代寓言故事【三篇】 从前,一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 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 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 更好一些。” 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 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尽 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由此想到人,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要注意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个误区。 不宜的批评与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 的精神造成破坏,尤其是对稚嫩的孩子们。 【大树旁边的小草】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哎,你知道吗?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 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 棵小草,后来怕有人踩,不得已才做了一棵大树。” 【中国现代寓言故事】

我国现代寓言的创作,一方面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寓言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是接受了外国寓言的影响。从“五四”以来就产生了很多新的 寓言作品。这里特别要提到冯雪峰同志,他是我国创作新寓言历史较早、数量较多、成就较大的作家。他在创作上实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勇 敢的创造。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之问,因为革命斗争的需要,他 开始使用寓言这个文学形式来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他的寓言寓意深刻,充满现实主义精神,针对性和战斗性特别突出。象《蛇和兔》、《狐狸和兔园》等都是无情揭露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罪恶的。象《蛇 和音乐》、《鼓手的蛤蟆》是讽嘲那些为反动派捧场的无耻文人的。 冯雪峰是文艺理论家,又是诗人。他的寓言确实富于哲理,饱含诗意。如《大山的笑》、《朝霞》、《青年渔妇和海》等,都象诗一样美, 又包涵丰富的哲理。读后诗味无穷,给人印象深刻。冯雪峰的寓言给 予后来寓言创作很大的启发和影响,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新寓言的创作,从“五四”运动起,直到现在,虽然数量不多,也没有象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起文艺评论家的注意,但寓意 深刻、题材新鲜的寓言佳作是时有出现的。如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收 在《野草》集里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狗的驳诘》,大家认为是很好的寓言,还有最近发现鲁迅的佚文中的《螃蟹》和《古城》两篇也是很好的寓言。所以我们也把它们收入这本集子里。 老作家张天翼解放前夕在香港养病,受到革命胜利形势的鼓舞, 他满怀激情,抱病拿起笔来,使用寓言这个武器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 对的搏斗。写了好多笔力千钧、尖锐犀利的寓言,发表在香港一九四 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出版的《文艺生活》和《小说月刊》杂志上。他的 寓言,国内读者很少看过,这本集里选了他十二篇。还有严文井、艾青、韶华也都写过立意新颖、文笔锐利、非常精湛的寓言。此外如儿 童文学老作家陈伯吹、贺宜、何公超,他们在解放前就使用寓言这种 文学体裁,创作了很多教育儿童、讽刺敌人的意义深刻的故事。 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涌现了一批新的寓言作者。如刘征的寓 言诗,鲁芝(大曼)、黄瑞云写的寓言,特别引入注目。他们在卢、吕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精选版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词……………………………………………………………………………………………………………

莫言创作特色

莫言创作特色 高密东北乡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西方现代主义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

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意识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经明显体现出来,比如他发表于1985年的《枯河》,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实交融在一起,并且以儿童“小虎”的感觉描写代替叙事,令故事诗意化和梦境化。还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状闪电》里的慢镜头描写,《欢乐》里的自由联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识流艺术的体现,莫言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对于仿梦小说的追求,形成了他独特的幻觉现实主义。 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幽默与趣味》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但莫言并非单纯的借鉴,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中国传统说书艺术 莫言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样的“灼热的高炉”,逃离的结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他努力从齐鲁文化、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前言】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写作风格大胆。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本文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题】 8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伸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而且,他又立足于民间文化的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意义,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在创作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创作,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多视角的叙述方法 詹姆斯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结构,是作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作家叙述方式、叙述结构的不断调整,则是作家对叙述艺术不断探索的表现。如果对莫言的创作做一个考察,就会发现其小说的叙述是多视角的。莫言说过:“我不愿意四平八稳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致的、自然的结构。”“结构与叙述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变化,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际上制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叙述天地。”这天地就是莫言所实践的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主客体相互交织,时间、空间打乱,叙述主体打乱,形成了莫言的特殊叙述方法。 莫言1986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随后,他又连续写了相关的几个中篇,并将其结集为《红高粱家族》。成为莫言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其为“寻根派”,称莫言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骁将”[1]。李洁非认为莫言是先锋派,“在莫言哪里,小说写作超越于…讲故事?这个层面?……”[2]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模式成为以后小说写作模式,其中叙事特色达到了写作的高峰,颠覆了以往传统小说写作的规范,他不仅汲取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叙述特色,还结合了中国传统野史的写作特点,从而使《红高粱家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本,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对理解其他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独特新颖,与以前的中国小说的叙事大相径庭,并开创了小说叙事的新纪元,作者在历史叙事和事实叙事、叙事时间上既有西方的理论影响,又有中国民族特色,为以后的叙事提供了经典的仿效范本。 1.虚构叙事和历史叙事 1985年,当代文学开始了“寻根小说”的创作潮流,莫言也深受其影响,开始

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西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3级 学习地点奈曼教师进修学校 学生姓名张晓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3、1

浅论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张晓梅2013级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莫言就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得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语言方面取得得成就引人瞩目。杨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有时就是先天注定,无法更改得。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有得作家作品有自己得语言特征,而有得人却没有呢?这就是因为有得作家通过某种发现,唤起了语言中沉睡得不被人注意得东西,而这种语言就是属于作家个人得,只有她能够感受,只有她能够将这种语感得灼热得温度传达出来。一个作家只有寻找到这种语感与语言得表达方式,才算就是开始了自己得文学语[1]。”莫言正就是这样得一位作家,她作品得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关键词】莫言;艺术风格;《红高粱》;《檀香刑》 艺术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同具体话语情境所营造得相对稳定得整体话语特色,它包括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得特定融合,就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得得标志。其形成就是以作者生活实践得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倾向得创作为方向,并受到时代精神、阶级属性等众多因素得影响,并最终形成作者独特得风格特点为表现,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突破得过程。 一、雅俗共赏得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得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就是一切著作,特别就是文学作品得基本材料”,即文学得第一要素。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就是一种“莫言式”得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得主要特点为:

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特点

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特点 一、引言 “魔幻现实主义”原本的源地就是拉丁美洲,在欧洲的20世纪由于资本成为当时欧洲主要思想,加上拉丁美洲成为了大多数欧洲殖民地,垄断经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成为了压榨当地人民的普遍现象,使得当地居民民不聊生处于社会低级地位,使得当时社会呈现了金字塔形状无形的等级制度,但就是资本主义的力量不能历史进步的脚步,拉丁美洲人民的觉醒,世界各殖民地的自我意识觉醒,使得各地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20世纪爆发了独立浪潮,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要,反对垄断主要使得,在那时候各种思想萌芽也得到发展这时由于当地文化人对魔幻历史的思想影响慢慢就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在文坛这些作品运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该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表现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拉丁美洲特色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本来几乎还就是一片空白的拉丁美洲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被称之为“文学爆炸”与“文学地震”的繁荣景象,这也就是拉丁美洲在文坛上最独特的写作手法。 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传进我国,在当时由于文化差异原因我国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就是一个不温不火的热度,使该写作手法在我国作家少之又少,“魔幻现实主义”在我国发展并不快但进入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成为了当时主流思想,各种想法得到认可,包括了“魔幻现实主义”也得到大多数中

国人的认可,使不少作家也向这一方面发展,刘心武、双雪涛、贾平凹、莫言等一大批作家写出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二、莫言简介 莫言就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展现乡土文化写作的农民作家,在她 的作品里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她的好多作品都就是围绕着乡村气息,《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都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莫言的乡土文化气息就是由于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之久,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使她潜移默化接受了乡土文化的熏陶,在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使她打开了眼界,也为她的“魔幻现实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三、莫言作品的影响 莫言作品主要就是以乡土文化为主,所以在作品当中很常见的就 是乡村文化因素如民间戏剧、乡音、民间仪式,这些都突出表现中国乡村的原貌,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大一部分人重视了乡村文化的写作方式,使得现在一部分作家形成受莫言的影响下作品中加入了乡村元素与魔幻元素,造就了莫言风格小高潮;虽然莫言的作品就是以魔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就是作品主要就是现实社会的现状莫言的作品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社会的陋习、缺点,为改变社会与社会的走向增添了方法,莫言的在中国的文学地位也就是不可撼动的,她就是第一个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打破了中国无诺贝尔奖的现状,为民

论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

内容摘要:莫言是当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其作品在言说的气质上具有异质性:以民间立场消解官方话语,凸显自由意志以颠覆压抑人性的文化传统,以土匪形象解构典型英雄。为了达到言说的目的,莫言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并在感觉与语言、人称与视角、声音与色彩、文体与结构等的综合使用上具有探索性与实验性,尤其以站在民间立场的写作引人关注。如此手段的运用,虽然给莫言作品增色不少,但也产生局限性的瑕疵。本文试从叙述的异质性、多种手段的运用及二元对立的局限等方面浅析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与得失。 关键词:莫言;小说;叙述;特征 Abstract:Mo Yan is a heavyweight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his works reflects on the temperament of the heterogeneity: the official discourse digests civil position, highlight the repression of free will in order to subver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deconstruct the image of a typical hero with regard to the image of bandits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is works, Mo Yan uses of a variety of artistic means , and in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person and perspectives, sound and color, style and structure , Mo Yan is doing a revolutionary and experimental, especially the writing of folks position draws people’s attention. The use of such means, although the adds much color to the works of Mo Yan, also produc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rawbacks . I will 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accounts the heterogeneity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an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binary opposition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Mo Yan's narration and gains and losses of his works. Key words : Mo Yan ; novel ; narration ; features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二

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我都会深入思考,慢慢体会故事所要讲的道理。 其中《不龟之药》这个小故事道理令我铭记在心,使我难忘。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宋朝时期有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为生,但是他们家族却会调制一种防止手受冻而使皮肤干裂的药方,据说效果很好。这件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你传我,我传他,他传她,传着传着就传到一个有钱人的耳朵里。这个有钱人想这种药膏如果拿到街上去卖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也许皇帝要用,我给了他,如果效果好,还能做个官呢! 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钱人来到那家洗衣店,他豪迈地对一个招待顾客的人说“你们这不是有一种防止手龟的药膏吗?跟你们掌柜说我愿意用一百两黄金买下你们的药膏,我明天来问结果” 回家之后,那个招待员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随后他们连夜召开了家族会议。有人说“卖吧,我们洗一件衣服才十来个铜板,一百两黄金够我们家族用好几辈子了!” 又有人说“这药方绝对不能卖!这是咱们祖传的东西,咱们老爷说过不管别人出的钱再多,也不能卖!”最后经过一翻激烈争论还是小数服从多数,把药方卖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 [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高翠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 [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 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一、莫言早期的作品 莫言的创作始于1981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 以短篇小说为主,如5春夜雨霏霏6、5丑兵6、5为了孩子6、5售棉大路6、5民间音乐6等。莫言追仿当时的 文学潮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语言柔美清新,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带有深厚的感情,偏重明丽的色彩。作品情感细腻动人,婉约而充满诗意,从中我们可以轻松地捕捉到荷花派的影子。 莫言的早期作品如5春雨夜霏霏6、5岛上的风6等多集中于军旅题材,没有涉及他最熟悉的乡土社会,对此莫言说:/当时我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我的小说必须从对故乡的记忆里不断地汲取营养。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采取着回避故乡的态度,我写海浪、写山峦、写兵营,但实际上,我在一步步地、不自觉地走回故乡。0[1]所以在稍后的5民间音乐6、5售棉大道6等小说中,开始出现了乡村场景,在对凡人小事的描写中,体现出作家乡村生活的丰厚积淀。但这一时期由于作者写作态度的功利性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导致了该时期的作品恪守传统的文学观念,某些作品主题先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公式化、模式化痕迹。 二、莫言中期的作品 这一时期是莫言创作的高峰期,共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近30部,短篇小说及散文近百篇。 4 f f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与叙事特征

作品研读总第期 MangZhong Literature 439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与叙事特征 ◎夏艳艳 (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铜仁554300) 引言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莫言,因为其作品充满着深度的怀乡和怨乡的感情,被放置在“寻根文学”作家队伍的行列,他先后出版了《红高粱家族》《食草家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蛙》等作品,莫言自荣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其小说的相关研究呈现“井喷”趋势。作为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作家,他的乡土情结与生命情怀使其作品充满着乡村知识分子的敏感和厚重。莫言的成功,让我们想起了路遥。路遥对于乡土世界的描绘,激发起了我们的希望,然而路遥过早地去世;这种燃起的希望又落在了莫言的身上。因此,莫言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路遥等一代充满乡土忧患意识的作家的告慰。对于莫言而言,其对语言的贡献远远超过对小说技巧的贡献。换句话说,莫言对于语言的实验和创新,使其小说充满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莫言在语言上的大胆创新使其成为建国后在小说创作方面,独树一帜的作家,与高行健在小说技巧方面的贡献不同,莫言对语言的独特建构使得他成为一个有别于中国其他作家的佼佼者。莫言对语言的建构在于他大胆地打破语言的理性束缚,表现了感性化的语言体系,莫言试图改造词汇,使词汇产生一种变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莫言小说的语言变异使得他备受争议。本文试图对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做出阐释,从而探讨莫言小说语言上的叙事特征。 一、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 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就是指莫言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改造和创新使其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强烈的修辞特征。莫言所构建的语言世界以色彩缤纷为主,在莫言的小说中,修辞无处不在,可以说,莫言是一个十分会掌控语言的作家,通过他刻意的改造,使语言为他叙事所需要的。在莫言的语言修辞中,隐喻手法的运用最为常见,莫言总是把具体的人物关系摄入隐喻的表现手法,从而凸显整个乡土社会;如移就手法的运用:莫言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喜欢用语言来描述另外的事情,以此对比和暗衬,达到叙述目的;对于变用,莫言最擅长的就是对词汇的变异使用,诸如通过对熟悉词汇的改造和翻新等;此外,莫言语言的修辞手法还有诸如仿词、夸张、双关、谐音、反语、反讽、戏仿等。其中,在词汇的变异和创新方面,莫言确实是一个高手,这在他的小说中处处可见。 总体上来说,莫言对语言的革新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旧词新用、熟词生用。莫言常常对一些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成语或词语进行改造,从而产生一种新鲜感,尤其对一些旧词,通过改造后用其描绘具体的人物或场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二是断章取义,制造起义。这种断章取义是作家刻意为之,可以说,莫言最喜欢的就是刻意地断章取义,从而制造歧义,这种歧义又是为语言的修辞服务的,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三是更换语素、拆分词组;莫言喜欢拆分词汇,或拆分一些谚语,使得语言的修辞效果更加明显,有时候体现为一种对比,有时候体现为一种衬托,或反讽、或比喻等,总是让人既熟悉又新奇。四是截取语素,颠倒语序。莫言在处理一些语素的时候,或是故意截取,或是颠倒语序,导致语言呈现一种似是而非的效果,有时候对数字的处理也同样如此。 如“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见《欢乐》),作家把急急忙忙进行拆分,一方面通过拆分之后形象表达诸如此类场景,另一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拆分一些相对固定的词汇,再添加一些意思进去,改变词组的固有结果,使其前后的语序关系发生变化,语言的修辞作用得以扩展。再如“我在作品中也添了油加了醋撒了味精”(见《酒国》),莫言把添油加醋进行拆分,从而为语言的修辞功能服务。莫言喜欢用对比,尤其是词汇对比,虽然有堆积词汇之嫌,但是通过语言的对比,使得其修辞效果产生了巨大的衬托张力,如“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红高粱》),他在这个句子中,用了四对“最”对他的家乡高密进行语言描绘,以此体现高密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又如“四老爷蹲在春天的麦田里拉屎,其实并不光是拉屎,他拉出的是一些高尚的思想”(见《鲜女人》),对于这种描述来说,莫言试图把一些特定语境的词汇运用到另外的语境中去,强化语言的修辞效果。对于夸张手法的运用,莫言可谓得心应手,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使得语言的修辞效果啼笑皆非,如“只有俺老赵坐得稳,为国杀人立大功,砍头好似刀切菜,剥 0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