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计量基本概念

第一课:计量基本概念
第一课:计量基本概念

计量

Part One 基本概念

一、术语

1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不确定度μ由μ1和μ2组成:μ= μ1+μ2

μ1:A类,用统计方法评定而来(随机+系统不确定度)。

μ2:B类,基于实验或实践评定而来。

不确定度来源:仪器,人为,方法,环境,标准。

2检定: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征,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检定必须按照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规程规定了对计量器具检定的要求、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理等。

计量检定的特点:

对象是计量器具(当然包括标准物质);

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确保量值的溯源性;

结论是要确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即新制的可否出厂,使用中的可否使用;

作为计量工作的专门术语,具有法制性。

3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

4计量确认:为保证计划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包括:标准、调试、修理、再校准、封印和标记等。

5 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任何量值都必须由同一个基准(国家或国际基准)传递而来,国内叫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强调从上而下传递,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量值溯源:强调从下而上可溯,有一致基准。

量值传递表

6点检:是一种对现场计量器具的保养方法,着重于基本功能的检查。点检的四大要素:

A. 通过确认的标准件,一般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B. 点检实施频率,如:1次/日、2次/日。

C. 操作规范(步骤及判别方法)。

D. 合适的记录。

7比对:对于单个量值,直接将准确度高的计量器具的示值转移到被校准物件上的方法。如:测量剥线长度的量测量治具。

8测量:将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值的过程。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误差。

9量值:带有计量单位的数据表示。

10测量器具: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总称。

11分度值:测量器具小刻线间距所代表的量值。

12测量范围: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范围。

13灵敏度: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14量规仪器:凡直接或间接从事量测、分析、校正、检验、测试等作业的设备的统称。

二、测量理论

1测量的基本要求: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以保证测量准确度。

1 M: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内所进行的路程。

我国以:使用碘吸收稳定的0.633μm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的定义,不确定度达:±1?10-9mm

2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被测量的值,直接从测量器具上获得。包括: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从仪器读数装置上读出被测量参数的整个量值,如:游标卡测直径。

相对测量:从读数装置只能读出被测参数相对于某一标准量的偏差。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如盐水浓度。3真值:被测量实际的真实值。

4测量误差:被测值与真值相差的程度,分为绝对误差和极限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X-Xo

△:绝对误差X:测量结果Xo=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真值之比的绝对值

ε= ∣X-Xo∣

ε:相对误差Xo

5 极限误差:绝对误差的变化范围.

6 修正值:绝对误差的负数。

7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8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均不定。

9粗大误差:由于测量不正确引起大大超出规定条件下之预计之误差。

10误差处理:对系统误差应设法消除或减小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随机误差经计算确定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于粗大误差应剔除。

11准确度:表示系统误差的影响,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其平均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12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影响, 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显示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13精确度:表示系统误差与随计误差的综合影响。

14算术平均值: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个量多次重复测量之平均值。

**** 如果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对某一量进行无数次等精度测量,所有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就

等于真值。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辅助单位

四、计量的意义

保证产品质量。(计量是客观评价产品优劣的最终技术手段;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有利于改造,促进技术进步。

增产节约、降低成本。(计量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医疗检测。

避免买卖双方的纠纷(交易证明用)。

Part Two 计量器具的管理

一、分类与管制范围

与质量保证有直接关系的计量器具必须管制,如:品质检验、样品确认、设计评审、试验、特殊过程等方面使用之。

二、计量分析

1对各测量点之要求公差与使用仪器的不确定度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可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2 ISO 10012.1/4.3指南中,由校准引起的误差尽可能小,在大多数测量领域,校准误差不大于被确认的设备在使用时,允许误差的1/3,最好是1/10 。

3 影响量测精度的因素

?量测时的环境影响: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及光线等的影响;

?量测时量器本身的影响:如刻度分割不匀,灵敏度发生故障,精度面损伤,内部生录机件松动

或装置不良,受使用次数(时间)受磨损衰化等;

?量测人员技术的影响:如保养不良,事后检校不确实,量测压力不当,被量测件夹时方式不对,

观察姿态不正确,使用方法不对,及读数错误等;

?选用不当量器的影响:检校不同的量器,应用不同精度的量器,一般依被检校者的精度选用适

当量器,量测器的精度必须是被量测器精度的十倍以上。同精度的量器不可作校正之用,亦应避免作相互核对之用。

?被量测件本身的影响:量测面有污杂质、受热受压的变性,精度面受损等;

?其他偶然性的影响:如突然日光射入量器,或发生极大振动,或有风吹入量测室,或由人体辐

射热或静电等的影响。

三、编号

A计量器具的编号

如果同一种别仪器分类较复杂,可以在流水号上分辨,例如:线纹类仪器有卡尺、千分尺、百分表、

当然,如果企业内计量器上不多,也可自行决定编号方法,唯一目的是让计量器具易于识别和管理。

常见的有:固定资产编号、以部门分别编号、以内校、外校分别编号。

九、量规的使用与保养

1.使用前注意事项:

工作物表面不得有毛头、油污及渣屑等杂物。

量规应擦拭干净,量面无腐蚀与碰击等痕迹。

要有定期校验记录,必要时在使用前校验一次。

量规应整齐分别排列于适当地方,不可重复放置,并应作适当保养,保持清洁。

2.使用时注意事项

量规与工作物件均宜放正,不可偏斜,并避免手触及量面。

量测压力适当,使用一般量具时,仅需半磅至二磅压力,即相当于铅笔写字时的压力。 工作夹持方式要适当。

切不可在机器开动时应用量规量测。

不可将量规强行推入工作中或夹于虎钳及类似工具上使用。

不可任意敲击或乱丢放。

特定量规的使用有一定方式及步骤,应遵照使用。

3.使用后注意事项

使用后应擦拭干净,注意量面有无碰伤痕迹。

量规如需每日使用,或短时存放,应擦拭清洁,涂以轻防腐油分别存于柜内。

如不需经常使用或较长期储存,应先清洁再涂以防腐油膏,缴库储存。

保管人员应定期检视保养收存储情况。

实施定期校验及记录。

4.一般注意事项

不可将量规当作敲击工具,并防止跌落,以免损伤。

不可用粗布或硬纸擦拭量规的量面,以面损其精度。

量规的量面及刻度须保持良好。

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切忌粗心大意,或动作鲁莽,而招致量规的损耗。

如发现量规精度受损或跌落情形,立即通知管理单位检验并校正之。

量规的装配、拆卸、调整及修改等工作,不可擅自施行,应请量规管理单位办理。

量规的保养极为重要,应照规定实施。

量规的存放须有适当容器,放置前先作检查及保养包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目录。

二、本目录所列的各类计量器具为依法管理的范围,项目名称为:

(一)计量基准:项目名称另行公布。

(二)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1.长度计量器具(英文略)

比长仪、干涉仪、稳频激光器、测长机、测长仪、工具显微镜、读数显微镜、光学计、测量用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球径仪、球径仪样板、圆度仪、锥度测量仪、孔径测量仪、比较仪、测微仪、光学仪器检具、量块、尺、基线尺、线纹尺、光栅尺、光栅测量装置、磁尺、容栅尺、水准标尺、感应同步器、测绳、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测微计、小孔内径表、平晶、刀口尺、棱尺、平尺、测量平板、木直尺检定器、千分尺检具、百分表检定器、千分表检定仪、测微仪检定器、多面棱体、度盘、测角仪、分度台、分度头、准直仪、角度块、角度规、直角尺、正弦尺、方箱、水平仪、象限仪、直角尺检定仪、水平仪检定器、塞规、卡规、环规、圆锥套规、塞尺、半径样板、螺纹量规、螺纹样板、三针、粗糙度样板、粗糙度测量显微镜、表面轮廓仪、齿轮渐开线检查仪、齿轮周节检查仪、齿轮基节检查仪、齿轮啮合检查仪、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齿轮螺旋线检查仪、齿轮公法线检查仪、正规齿厚规、万能测齿仪、齿轮参数综合测量仪、齿轮渐开线样板、齿轮螺施线样板、丝杠检查仪、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测高仪、高度表、测距仪、测厚仪、刀具检查仪、轴承检查仪、面积计、皮革面积板。

2.热学计量器具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灯、温度计、高温计、辐射感温器、体温计、温度计检定装置、电子电位差计、电子平衡电桥、高温毫伏计、比率计、温度指示调节仪、温度变送器、温度自动控制仪、温度巡回检测仪、测温电桥、热量计、比热装置、热物性测定装置、热流计、热象仪。

3.力学计量器具

砝码、天平、秤、定量包装机、称重传感器、轨道衡、检衡车、台秤检定器、量器、量提、注射器、计量罐、计量罐车、加油机、售油器、容重器、密度计、酒精计、乳汁计、糖量计、盐量计、压力计、压力真空计、气压计、微压计、眼压计、血压计、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微压表、压力变送器、压力传感器、压力表校验仪、血压计检定器、真空计、流量计、水表、煤气表、明渠流量测量仪、流速计、流量二次仪表、流量变送器、流量检定装置、标准体积管、水表检定装置、硬度块、压头、硬度计、测力机、测力计、扭矩机、扭矩计、拉力表、力传感器、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拉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弯曲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抗折试验机、无损检测仪、杯突试验机、扭转试验机、高温蠕变试验机、木材试验机、强力计、应变仪、应变仪检定装置、引伸计、应变计参数测量装置、应变模拟仪、振动检定装置,振动台、冲击检定装置、冲击试验台、加速度计、测振仪、振动冲击测量

仪、振动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力仪、转速表检定装置、速度表、测速仪、转速表、里程表、里程计价表、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

4.电磁学计量器具

标准电池、标准电压源、标准电流源、标准电功率源、标准电阻、电阻箱、标准电容、测量用可变电容器、电容箱、标准电感、标准互感线圈、电感箱、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比较仪、电桥、电阻测量仪、欧姆表、毫欧计、兆欧表、高阻计、电表检定装置、电流表、毫安表、微安表、电压表、毫伏表、微伏表、电功率表、频率表、功率因数表、相位表、检流计、万用表、电度表、电度表检定装置、互感器校验仪、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测量互感器、感应分压器、直流分压箱、分流计、磁性材料磁特性测量装置、标准磁性材料、标准磁带、磁通量具;磁通测量线圈、磁通计、磁强计。5.无线电计量器具

高频电压标准、同轴热电转换器、微电位计、高频电压表、高频毫伏表、高频微伏表、低频电压标准源、低频电压表、高频电流表、校准接收机、标准信号发生器、调幅度仪、频偏仪、调制度仪、失真度仪检定装置、失真度仪、低失真信号发生器、音频分析仪、脉冲发生器、时标发生器、标准脉冲幅度发生器、脉冲电压表、高频阻抗分析仪、高频标准电阻、高频标准电感、高频标准电容、Q表、高频Q值标准线圈、高频介质标准样片、高频电容损耗标准、高频零示电桥、谐振式阻抗仪、矢量阻抗表、矢量阻抗分析仪、高频电容损耗仪、高频介质损耗仪、高频微波功卒座、高频微波功率计、高频微波功率指示器、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衰减器校准装置、衰减器、相位标准、相位计、移相器、相位发生器、微波阻抗标准装置、微波阻抗标准负载、测量线、反射计、阻抗图示仪、网络分析仪、高频微波噪声发生器、高频微波噪声测量仪、标准场强发生器、高频近区标准场装置、微波标准天线、高频场强计、微波漏能仪、测量接收机、干扰测量仪、脉冲响应校准器、晶体管图示仪、晶体管图示仪校准装置、晶体管参数测试仪、电子管参数测试仪、频谱分析仪、波形分析仪、电视综合测试仪,电视参数测试仪、示波器、示波器校准仪、抖晃仪、雷达综合测试仪、心电图仪检定装置、脑电图仪检定装置、心脑电图仪、半导体材料工艺参数测量标准、半导体材料工艺参数测量仪、集成电路参数测量标准、集成电路参数测量仪。

6.时间频率计量器具

原子频率标准、石英晶体频率标准、频率合成器、频标比对器、相位噪声测量装置、比相仪、彩色电视副载频校频仪、频率计、频率表、频率计数器、时间间隔计数器、时间合成器、原子钟、标准石英钟、精密钟检定仪、精密钟、航海钟、校表仪、时钟检定仪、秒表检定仪、秒表、电子毫秒表、电子计时器。

7.声学计量器具

测量用传声器、标准传声器、声级校准器、声级计、杂音计、声学标准噪声源、倍频程与1/3倍频程滤波器、仿真耳、水听器、听力计、耳机测量标准耦合腔、助听器测量仪、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

8.光学计量器具

光学标准灯、微弱光标准、积分球、脉冲光测量仪、光探测器、照度计、亮度计、色温计、标准黑体、标准色板、色差计、白度计、测色光谱光度计、标准滤色片、感光度标准、感光仪、光密度计、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标准鉴别率板、折射计、焦距仪、光学传递函数仪、屈光度计、验光镜片、验光机、光泽度计。

9.电离辐射计量器具

标准辐射源、活度标准装置、活度计、4πγ电离室、医用活度测量装置、γ谱仪、X谱仪、电离辐射计数器、比释动能测量仪、剂量标准装置、剂量计、剂量率标准装置、剂量率测量仪、剂量当量仪、中子雷姆计、剂量当量率仪、照射量标准装置、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照射量率标准装置、注量标准装置、注量测量仪、注量率标准装置、注量率测量仪、活化探测器、电子束能量测量仪、电离辐射防护仪。

10.物理化学计量器具

电导仪、酸度计、离子计、电位滴定仪、库仑计、极谱仪、伏安分析仪、比色计、分光光度计、光度计、光谱仪、旋光仪、折射率仪、浊度计、色谱仪、电泳仪、烟尘粉尘测量仪、粒度测量仪、水质监测仪、测氡仪、气体分析仪、瓦斯计、测汞仪、测爆仪、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熔点测定仪、水分测定仪、湿度计、标准湿度发生器、露点仪、粘度计、测量用电子显微镜、X光衍射仪、能谱仪、电子探针、离子探针、质谱仪、波谱仪、血球计数器、验血板。

11.标准物质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有色金属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12.专用计量器具

(三)属于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新产品。

三、专用计量器具的具体项目名称,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机构拟定,报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核后另行发布。

四、本目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五、本目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

1. 测距仪:光电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2. 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3. 全站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4. 水准仪:水准仪;

5. 测地型GPS接收机:测地型GPS接收机;

6. 液位计:液位计;

7. 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X射线测厚仪、电涡流式测厚仪、磁阻法测厚仪、γ射线厚度计;

8. 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红外耳温计、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9. 辐射温度计:工作用全辐射感温器、工作用辐射温度计、500℃以下工作用辐射温度计;

10. 天平:非自动天平;

11. 非自动衡器:非自动秤、非自行指示轨道衡、数字指示轨道衡;

12. 自动衡器: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动态称量轨道衡、核子皮带秤;

13. 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

14. 称重显示器:数字称重显示器;

15. 加油机:燃油加油机;

16. 加气机:液化石油气加气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

17. 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液体容积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靶式流量变送器、临界流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气体层流流量传感器、气体腰轮流量计、明渠堰槽流量计;

18. 水表:冷水表、热水表;

19. 燃气表:膜式煤气表;

20. 热能表:热能表;

21. 风速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轻便磁感风向风速表、电接风向风速仪;

22. 血压计和血压表:血压计、血压表;

23. 眼压计:压陷式眼压计;

24. 压力仪表: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膜盒压力表、记录式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轮胎压力表、压力控制器、数字压力计;

25. 压力变送器和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压力传感器;

26. 氧气吸入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

27. 材料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悬臂梁式冲击试验机、轴向加荷疲劳试验机、旋转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旋转纯弯曲疲劳试验机、电子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木材万能试验机、抗折试验机、杯突试验机、扭转试验机、高温蠕变、持久强度试验机;

28. 振动冲击测量仪:工作测振仪、公害噪声振动计、冲击测量仪、基桩动态测量仪;

29. 测速仪:机动车雷达测速仪、定角式雷达测速仪;

30. 出租汽车计价器:出租汽车计价器;

31. 接地电阻测量仪器:接地电阻表、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

32. 绝缘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表(兆欧表)、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

33. 泄漏电流测量仪:泄漏电流测量仪(表);

34. 耐电压测试仪:耐电压测试仪;

35. 电能表:交流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最大需量电能表、直流电能表;

36. 测量互感器: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测量用电压互感器;

37. 电阻应变仪:电阻应变仪;

38. 场强测量仪:干扰场强测量仪、近区电场测量仪;

39. 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40. 心脑电测量仪器: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电地形图仪、心电监护仪;

41. 电话计时计费器:单机型和集中管理分散计费型电话计时计费器、IC卡公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42. 噪声测量分析仪器:声级计、噪声剂量计、噪声统计分析仪、个人声暴露计、倍频程和1/3倍频程滤波器;

43. 听力计:纯音听力计、阻抗听力计;

44. 医用超声源: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超声源、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医用超声治疗机超声源、超声多普勒胎心仪超声源;

45. 焦度计:焦度计;

46. 验光机:验光机;

47. 照度计:紫外辐射照度计、光照度计;

48. 医用激光源:医用激光源;

49. 活度计:放射性活度计、用152Eu点状γ标准源校准锗γ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α、β和γ表面污染仪、γ放射免疫计数器;

50. 环境与防护剂量(率)计: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辐射防护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直读式验电器型个人剂量计、个人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X、γ辐射个人报警仪、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

51. 剂量计: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γ射线水吸收剂量标准剂量计(辐射加工级)、γ射线辐射加工工作剂量计、电子束辐射加工工作剂量计;

52. 医用辐射源:外照射治疗辐射源、医用诊断X辐射源、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γ射线辐射源(辐射加工用);

53. 测氡仪:测氡仪;

54. 热量计:氧弹热量计、水流型气体热量计、示差扫描热量计;

55. 糖量计:手持糖量计、手持折射仪;

56. 电导仪:电导仪;

57. pH计:实验室pH(酸度)计、船用pH计;

58. 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全差示分光光度计;

59. 光谱仪:发射光谱仪、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60. 旋光仪:旋光仪、旋光糖量计;

61. 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凝胶色谱仪;

62. 浊度计:浊度计;

63. 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试仪、粉尘采样器、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

64.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65. 大气采样器:大气采样器;

66. 水质分析仪:覆膜电极溶解氧测定仪、水中油份浓度分析仪、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氨自动分析仪、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测量仪、硝酸根自动监测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离子计;

67.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二氧化硫气体检测仪、硫化氢气体分析仪、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烟气分析仪、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

68.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仪: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催化燃烧型氢气检测仪;

69.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

70. 烟度计:滤纸式烟度计、透射式烟度计;

71. 测汞仪:测汞仪;

72. 水分测定仪:烘干法谷物水分测定仪、电容法和电阻法谷物水分测定仪、原棉水分测定仪;

73. 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74. 光度计:火焰光度计、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

75. 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 (最新教案)

7条形统计图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指导】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条形统计图......................................2课时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 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 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例如一重为W 的箱子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a 所示),人用力水平推箱子,当推力F 为零时,箱子静止,只受重力W 和地面支撑力BN AN F F ,的作用。当推力由小逐步增大时,箱子可能还保持静止状态,但地面作用在箱子上的力就不仅仅是支撑力,还要有摩擦力Bf Af F F ,的作用(如图1-1b )。随着推力的逐步增大,箱子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箱子可 能平行移动,也可能绕A 点转动,或既有移动又有转动。 静力学就是要研究物体在若干个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为此,需要描述作用于物体上力的类型和有关物理量的定义等。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若干个力组成的集合,记为},,,{21n F F F 。 BN F AN F W A B Af F Bf F BN F BN F W A B F (a ) (b) 图1-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八章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主要讲述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及一些基本功能:并介绍了网络通信协 议和网络编址,使读者对网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8.1 网络的基本概念 8.1.1 网络的定义 “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但是网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个 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认同的答案。这是因为网络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应用层 次会有如下不同的作用: ●它是一个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海洋。 ●它是一个能够进行科研、办公、商业贸易等活动的地方。 ●它可以使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全球领域中直接进行学术研讨。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它是能使人们与位于全球各地的朋友和家人进行通话的场所。 为了让读者先对网络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先给出网络的基本定义:“网络是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将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在·…起。网络可由LAN(局域网)、MAN(城域网)和W AN(广域网)的任意组合而构成。”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个网络可由两台计算机或终端设备组成,它们之间用电缆连接,以便进行通信;在最复杂的情况下,一个网络(如Internet)则是全球的多学科技术和多操作系统的综合结晶,是全球1亿台电脑连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的信息高速公路。 8.1.2 网络的发展历史 1.ARPAnet的诞生及发展 在今天,读者可以悠闲地坐在显示屏前面,通过点击鼠标,在瞬息间与世界的另一端通信。无数的节点和服务器默默而迅速地帮您将触角伸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可能达到的角落。

196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电脑都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家伙,“连接”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 远程连接相当罕见,通常只有那些教育和研究机关的用户才能与一些由政府提供资金的项目连接。电脑间的连接受限于一条特殊数据电缆的最大长度。1957年美国国防部(DOD)颇有先见之明地设想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叫作“包交换”。他们的主要想法是制定一套方法,能够将国与国之间的电脑连接起来,而且使最终建立起来的干线结构尽可能稳定,同时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即便其中的一部分由于灾难性的事件甚至战乱而被破坏,其他部分仍然能够正 常通信。由此诞生了一个示范性的网络,叫作ARPAnet,其中ARPA是DOD的一个部门“高级研究工程管理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缩写。这个示范性的网络便是今I 天Web的前身,在当时,只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一条50bitls的环路连接在——起。 从这些连接在…—起的少数机构中,人们认识到了协同工作的价值和便利条件,因而越 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地将各自的机构连接起来。为科研任务提供设备、-计算机和软件的制造商也陆续加入了这种连接。在20多年的发展中,网络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随着早期连接的较大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向较小机构的转移和扩散,网络每年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70年代中期,最早的协议Telnet、FTP(文件传输协议) 和“网络控制协议”(NCP) 的最初版本被正式制定出来。但那时只提供了极少的客户机/服务器功能。通过Telnet,机器可从一个远程位置登录,并执行命令行操作。利用FTP,可以在不同机器间传输文件。NCP 提供了基本的数据传输控制和网间定址代码。{ 1972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1CCC)为公众演示了——个示范性网络,普通人可以用它跨越国界运行程序。同时会议还建立了“国际信息处理联盟”(1EIP),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国际化连接基础。 2.网络实施方案的新发展 以太网的概念最开始是在1973年由Xerox(施乐公司)的Palo Alto(帕拉图)研究中心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将随机访问无线系统的方法应用到一个同轴电缆里的想法。今天的 以太网是世界-卜最流行的网络媒介。在开始开发的时候,以太网就将自己的设计目标定在填补长距离、低速率网络连接所造成的真空地带,专门建立高速率、专门化、短距离的电脑间的连接。 那时出现的另—‘个流行标准是令牌环,令牌环网络最开始时是由IBM公司在开发以太网的同——个时期里设计出来的。即使到现在令牌环仍然是IBM的主要局域网技术,它的流行程度仅次于以太网。 互联网络正在持续得以扩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需要访问计算系统,那时主要是为了发电子邮件。远程连接服务也开始得到开发。跨越众多的公共数据网络(PDN),需要通过

工程测量测量基本概念总结

一、测量学及其基本内容 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是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基准线和基准面 1.基准线:某点的基准线是该点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合力方向线, 即重力方向线。 2.基准面:大地水准面就是基准面。 3.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4.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5.水准面:假想静止的海水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的一个闭合曲面。 (二)地球形状和大小 大地球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球体 测量学中使用一个和大地水准面总体形状非常接近的数学形体即参考椭球体代表地球形体。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我国采取:a=6378.140km,α=(a-b)/a=1/298.257 由于扁率很小,普通测量学近似的把地球作为半径R=(2a+b)/3=6371km的圆球来看待。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高程 1.地面上任一点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就是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绝对高程。目前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验 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水面。 2.绝对高程有困难的局部地区,可以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 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二)坐标 1.地理坐标系 以精度和纬度表示点在旋转椭球体面上投影的球面位置,又称为绝对位置。用 经度和纬度表示 经度λ:通过该点的子午面与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首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纬度φ:通过该点的法线同赤道平面的夹角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6.带: 经差6。为一带,将地球自西向东分为60带,位于各边缘的子午线称为分带子午线,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第N带中央子午线的经 度λ=6。N-3。。 赤道为y轴,中央子午线为x轴,为了避免出现负值,y轴西移500km,并在横坐标前带以带好,就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3。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n。 3.独立直角坐标系 规定南北为x,东西为y,东北为正,西南为负。 4.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球体的形状、大小和定位都已经能够确定的椭球叫参考椭球。

网络基本概念(一)

网络基本概念(一)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组建一个星形网络通常比组建一个总线型网络昂贵,是因为________。 (分数:1.00) A.星形集线器非常昂贵 B.星形网络在每一根电缆的末端需要昂贵的连接头 C.星形网络接口卡比总线型接口卡昂贵 D.星形网络较之总线型需要更多的电缆√ 解析: 2.网络协议精确地规定了交换数据的________。 (分数:1.00) A.格式和结果 B.格式和时序√ C.结果和时序 D.格式、结果和时序 解析: 3.在下列传输介质中,________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分数:1.00)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无线介质 解析: 4.关于因特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用户利用HTTP协议使用WEB服务 B.用户利用NNTP协议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C.用户利用FTP协议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D.用户利用DNS协议使用域名解析服务 解析: 5.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间的分布形式 B.目前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C.树形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D.树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较高 解析: 6.在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除了可以访问本地机器上本地存储之外,还可以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些外存,这种配备大容量的海量存储器的服务器是________。 (分数:1.00) A.文件服务器 B.终端服务器 C.磁盘服务器√ D.打印服务器 解析: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是忠义镇龙马小学的张赑鑫,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条形统计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西南师范大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1格代表1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讲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认真研读教材结构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4年级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我确立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用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二、说教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踢毽子这一生活情景展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教法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4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2、注重预设生成问题,关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谈论。4、注重人文关怀,渗透互动评价思想。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并掌握的过程。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古人以其精辟的语言解释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上我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形式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由五大板块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课 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1课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演示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言 网络是一种信息的来源途径,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网络中如何获得信息,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网络,看网络究竟是什么?网络有何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开始讲这节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若干台计算机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二是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三是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以上我们简单定义了一下计算机网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一般可分为两大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2、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简称:MAN)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局域网,顾名思义,局,小,指在同一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比如:一个校园网就是一个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共享系统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而城域网和广域网

的覆盖面积辽阔,通常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大型主机系统组成的。当前大多数全国性网络都是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是以覆盖范围的大小来分的,如将两者相互连接就形成网际网络,简称网际网(network of network)。网际网使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扩展,目前最大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一个网际网,现在国内的中国银行国内骨干网、民航售票网等等都是网际网。好,网络的分类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讲: 3、网络的结构形式 网络的结构形式是指网络中各节点(又叫站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网络结构。网络的拓扑结主要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几种:(1).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早的通用网络拓扑结构形式。其中每个站点都通过连线(例如电缆)与主控机相连,相邻站点之间的通信都通过主控机进行,所以,要求主控机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是一种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处理也较为简便,增加工作站点容易;缺点是一旦主控机出现故障,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可靠性较差。星型结构如图所示。 (2).环型结构 网络中各工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信息沿环形线路单向(或双向)传输,由目的站点接收。环型网适合那些数据不需要在中心主控机上集中处理而主要在各自站点进行处理的情况。环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环中任意一点的故障都会引起网络瘫痪,可靠性低。环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3).总线型结构 网络中各个工作站均经—根总线相连,信息可沿两个不同的方向由—个站点传向另一站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工作站连入或从网络中卸下都非常方便,系统中某工作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站点之间的通信,系统可靠性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这种结构是目前局部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总线型结构如图所示。 以上3种网络结构是最基本的网络结构形式,实际应用中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四)使用校园网 校园网是种最常见的局域网,它是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资源库和学习园地。下面我们学习使用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以及如何把自己计算机中有用的、好玩的资

测量知识基本概念

(一)概念题 1. 什么叫铅垂线?铅垂线的测设方法有几种? 答:指向地球心的直线叫铅垂线。测设方法有:(1)垂球法,(2)经纬仪,(3)光学水准仪法,(4)激光铅垂仪法。 1.什么是放线?放线有哪些方法? 答:把图纸上的建筑物通过测量仪器在地面上表示出来。方法有:(1)直接法,(2)归划法。 3.什么是抄平?抄平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就是根据一个已知水准点,将另外的点的设计高程测设导地面上。其方法有:(1)平尺法,(2)水准仪法,(3)经纬仪法,(4)全站仪法。 4.施工测量时如何进行模板的检核? 答:用钢尺量测;或用测量仪器检测其中特殊点;看与施工图纸上建筑物的设计尺寸是否一致。 5. 当测设点的点位高于视线时,如何进行抄平? 答:(1)用钢尺直接丈量;(2)悬吊钢尺;(3)倒尺法;(4)经纬仪法;(5)全站仪法。 6.如何进行大高差法高程测设? 答:(1)向下传递高程:①在基坑内做一临时水准点A;②求A点的高程,H=H A+a 1-b1+a2-b2;③以C点为已知点,在基坑内测设若干个点。 (2)向上传递高程:在仪器高范围内测设以临时点,以该点为基准用钢尺向上丈量。 7.直线测设的方法有几种?请分别叙述方法? 答:(1)内垂定线:目估定线;经纬仪定线;逐渐定线。(2)外沿定线:在A点安置仪器,瞄准B点,向上转动望远镜,定C点;在B点安置仪器,瞄准A点,测设180度,定C点;在B点安置仪器,瞄准A点,倒镜,定C点。 8.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进行轴线控制? 答:(1)在建筑物总平面图上选定方格网的主轴线;(2)确定各轴点的坐标,进行测量坐标与施工坐标的换算;(3)在地面上测设各个主点;(4)检核(各个边,各个角);(5)调整点位。 9.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如何进行高程的传递? 答:以基层的标记为基准,用大高差法传递高程,由底层向上高层传递,当楼层很高时设转换层。(1)用钢尺直接丈量;(2)悬吊钢尺:将建筑外部的±0.000引起建筑物;(3)以±0.000为基准弹底层的1.000米线;(3)以底层的—1米线为基准,测设每层的1.0米线,(先在钢筋上用红油漆标记,柱子浇灌后弹1.0的线。) 10.请叙述在工业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测量的程序? 答:计算测设数据;控制点的测设;检核;建筑物轴线测设;柱基点位和放线; 柱基施工测量。 11.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如何进行墩台中心的定位? 答:直线桥梁墩台定位:根据计算出的距离,从桥轴线的一个端点开始,用检定过的钢尺逐段测设出墩,台中心,并附合于桥轴线的另一个端点上。如在限差范围之内,则依据各段距离的长短按比例调整已设出的距离。在调整好的位置上钉一个小钉,即为测设的点位;曲线桥梁墩台定位:曲线桥墩,

1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结构计算简图

教案 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工程力学 教师:刘进朝 学期:2010-2011-1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2010年 9 月 22 日授课班级:10211-10216

教学内容: 课题1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结构计算简图一、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变形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例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2.力系的概念 定义——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根据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的分布情况可将力系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大类。 若两个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时,其效应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用一个简单的等效力系(或一个力)代替一个复杂力系的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简化是工程静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3.刚体的概念:指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4.平衡的概念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共线,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如图所示)。 (a)(b) 注意: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例如,如图所示之绳索 二力构件(二力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 例如,如图所示结构的直杆AB、曲杆AC就是二力杆。

(a)(b)(c)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也只适用于刚体,而不能用于变形体。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致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既不改变移动效应,也不改变转动效应),如图所示。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注意:(1)不能将力沿其作用线从作用刚体移到另一刚体。 (2)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例如,如图(a)所示之直杆 (a)拉伸 (b)压缩 在考虑物体变形时,力失不得离开其作用点,是固定矢量。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a)所示。 F R=F1+F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简化为三角形法则,如图(b)所示,

图表的基本概念

图表的基本概念 (1)图表类型 Excel 提供了很多图表的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其应用。 ① 柱形图:用于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柱形图把每个数据点显示为一个垂直柱体,每个柱体的高度对应于数值。值的刻度显示在垂直坐标轴上,通常位于图表的左边。 ②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变化的一组连续数据的变化情况,尤其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的数据趋势。在折线图中,类别数据沿水平轴均匀分布,所有值数据沿垂直轴均匀分布。如果分类标签是文本并且代表均匀分布的数值(如月、季度或财政年度),则应该使用折线图。 ③ 饼图:最适合反映单个数据在所有数据构成的总和中所占比例。饼图只能使用一个数据系列,数据点显示为整个饼图的百分比。通常,饼图中使用的值全为正数。 ④ 条形图:实际上是顺时针旋转了90度的柱形图,用于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或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利用工作表中列或行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条形图。通常类别数据显示在纵轴上,而数值显示于横轴上。 ⑤ 面积图:用于强调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程度,也可用于引起人们对总值趋势的注意。面积图还可以通过显示所绘制的值的总和显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⑥ 散点图:也叫XY 图,用于显示若干数据系列中各数值之间的关系,或者将两组数据绘制为xy 坐标的一个系列。散点图有两个数值轴,沿水平轴(x 轴)方向显示一组数值数据,沿垂直轴(y 轴)方向显示另一组数值数据。散点图将这些数值合并到单一数据点并以不均匀间隔或簇显示它们。通常用于显示和比较各数值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数据、统计数据和工程数据。 (2)图表的构成 一个图表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图1所示): 图1 图表的构成 ① 图表标题:描述图表的名称,默认在图表的顶端,也可去掉。 ② 坐标轴标题:坐标轴标题是X 轴与Y 轴的名称。 图表区 背景墙和基底 图表标题 绘图 区 网 格 线 图例 数据标志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总结大全

想学好理论力学局必须总结好好总结,学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

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 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例如一重为W 的箱子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a 所示),人用力水平推箱子,当推力F 为零时,箱子静止,只受重力W 和地面支撑力BN AN F F ,的作用。当推力由小逐步增大时,箱子可能还保持 静止状态,但地面作用在箱子上的力就不仅仅是支撑力,还要有摩擦力Bf Af F F ,的作用(如图1-1b )。随着推力的逐步增大,箱子的运动状 态就会发生变化,箱子可能平行移动,也可能绕A 点转动,或既有移动又有转动。

1.静力学基本概念

1.静力学基本概念 1.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发生形变。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 ?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力的单位:牛顿N、千牛KN ? 1.2等效力系 (1)力系作用在物体上力的集合,或作用在物体上若干个力的总称。 (2)等效力系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系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以(F1,F2,...,F n )~(F1’,F2’,...,F m’)表示。 1.2 刚体的概念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均将产生相对运动,使其初始位置发生改变,称之为位移,从而导致物体发生变形。忽略物体变形时,将其抽象为刚体。 在静力学中以刚体为研究对象,在材料力学中则以变形体为研究对象。 1.3其它概念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刚体静力学:研究刚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平衡: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条件: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平衡力系: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平衡的力系。 1.4刚体静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受力分析-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弄清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2)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以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2.静力学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刚化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构件: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物体。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注意:力的可传性原理不适用于变形体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所

理论力学概述

绪论1 绪论 1.理论力学的内容 在高等工业学校里,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其在一般工程中的应用。 经典力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的基本定律早巳由伽利略提出,并由牛顿最后精确地归纳为完备的形式。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经典力学的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适用性。只是到上世纪末,物理学上的一些重大新成就揭示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物体接近光速时的运动,从而在本世纪初出现了较经典力学更为精确的相对论力学。但是,在一般工程技术中宏观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因此这里所遇到的力学问题仍宜于用经典力学来研究。本书按照高等工业学校多学时理论力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系统叙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典型应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传统的体系,本书的内容包括 第一篇静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形二平衡问题; 第二篇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出发描述物体运动的进行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篇动力学,联系物理原因研究物体的运动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机械作用 理论力学的系统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也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科技新成就并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学习本课程时,务必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结合理论力学的学科特点,注意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力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的方法。最初,力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基本定律的建立是以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以及从生活、生产中的直接经验作为出发点的。以后,系统地组织实验,成为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了解事物和现象的内部联系后,就需要而且可能撇开次要的东西抽象出最主要的特征来加以研究,这种方法称为抽象化方法。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目标: 1、师生互相认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分类。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到处可以找到网络的影子,如校园网、住宅小区的网络、家庭中电脑连接到的宽带网络。网络世界,实际上是由我们身边以及全世界许许多多的计算机连接而成。因此,我们就从身边的网络来了解网络技术相关概念。 (二)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把两台或更多的计算机用信息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缆、微博、卫星信道等)和连接设备(有线网卡、无线网卡、交换机、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等)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信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提供各种服务并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Server),其它普通计算机称为工作站(Workstation)。 问题讨论: 1、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有哪些?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下面分别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覆盖范围两种标准对网络进行分分类。 1、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通常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覆盖大小: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网络简称: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它把世界各地的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连接在一起。 问题讨论: 1、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和三种基本结构形式。 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和三种基本结构形式。 3、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 4、连连看: 广域网LAN 城域网Internet 局域网WAN 因特网Workstation 服务器MAN 工作站Server 四、达标测试。 观察我们自己的微机室思考一下问题: 1、我们的微机室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分是属于哪种网络? 2、我们的微机室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分是属于哪种网络? 3、哪些是传输介质? 4、哪些是连接设备? 五、课堂总结。 六、学生上机练习。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与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课堂。目前,笔者主要是通过家长QQ群和“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反馈。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二是登录“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教师这样在平台中收集学生的困惑很方便,在课堂中教学就进行专题的讲解和组织讨论。 (二)课中知识探究 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图2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1.小组交流,梳理汇总 此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二是交流观看微课的收获;三是提出并梳理汇总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疑问;四是整理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单中任务的好的做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从而启发学生不断自主的进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一课,笔者些环节安排的是让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一,即: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数据,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表示方法。此环节,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课前前置了教材的例1,为第二环节的开展,预留了时空。 2.集中汇报,聚焦问题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与汇总,学生已对自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此环节,是通过小组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有争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的讨论或者老师的讲解,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的教学目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在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测量及控制。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以及对工业材料水份值的监测与分析都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技术条件之一,但在常规的环境参数中,湿度是最难准确测量的一个参数。这是因为测量湿度要比测量温度复杂得多,温度是个独立的被测量,而湿度却受其他因素(大气压强、温度)的影响。此外,湿度的校准也是一个难题。国外生产的湿度标定设备价格十分昂贵。 一、湿度定义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二、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①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帄衡原理,帄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②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帄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帄衡,低湿点要求更长。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帄衡6~8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