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2坐标曲线类试题.doc

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2坐标曲线类试题.doc
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2坐标曲线类试题.doc

题型二坐标曲线类试题

1.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将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杀死。如图表示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

B.无论是甲曲线还是乙曲线,都表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作物或杂草的作用不同

D.如果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过高,也会将作物杀死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类似物之所以能杀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是因为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强,在较低浓度下,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作物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性更高,所以甲表示的是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反应,A正确。无论哪条曲线,都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因此两条曲线都能表示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B正确。从甲或乙两条曲线都可以看出,一种促进作用总对应着两个浓度,C错误。如果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过高(超过G点),则会对作物产生抑制作用,甚至杀死作物,D正确。

2.如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若不考虑该系统内

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则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图中ab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中的c、d点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曲线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受种群自身密度的制约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C

解析环境条件变化,K值会受到影响,A项正确。ab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段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点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d点同理,B项正确。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受种群自身密度的制约,C项错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种群数量常处于波动之中,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

3.某密闭温室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B、C 两点的温度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增加

B.经一昼夜后大棚内O2浓度增加

C.B、C两点时温室大棚中的光照强度相同

D.B、C两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一昼夜后大棚内CO2浓度下降,减少的CO2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将增加,A项正确。CO2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总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因此大棚内O2浓度增加,B项正确。B、C两点时温度相同,说明细胞呼吸强度相同,同时由于B、C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说明B、C两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也相同。但C点时的CO2浓度更低,说明C点时的光照强度必然要大于B点时的光照强度,C项错误,D项正确。

4.如下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精巢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处于CD段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加倍

B.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相同

C.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 段

D.处于AB段所对应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

答案 B

解析CD段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FG段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同一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含有等位基因,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处于AB段所对应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

5.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光作为物理信息,能影响莴苣种子的萌发率

B.图乙中若c为生产者,则b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C.图丙中该地区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黑化蛾和地衣的进化方向发生了改变

D.图丁中若A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则B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答案 B

解析由图甲可知,当光的波长在520~700 nm之间时,光对

莴苣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光的波长在700~850 nm之间时,光对莴苣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A项正确。据图乙可知,若c为生产者,则a、b、c之间可构成一条食物链c→a→b,即b是次级消费者,B项错误。由图丙可知,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该地区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由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黑化蛾和地衣的进化方向发生了改变,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的种类数最多,森林阶段草本植物的种类数减少,而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加,D项正确。

6.寒冬中,某健康人在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盐水后休息10分钟,再进入-5 ℃的环境中工作。如下图曲线表示其体内某些物质或理化性质的相对变化趋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可以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该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 点增加

C.该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 点减少

D.该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小于Q点

答案 A

解析饭后血糖含量升高,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人体体温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变化不大,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减少;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

减少;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增加,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多于Q点。

7.科学家将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发现胚芽鞘生长的弯曲程度与IAA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块必须置于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

B.该实验需要有单侧光的照射

C.胚芽鞘生长的弯曲程度随I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出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 D

解析若将琼脂块臵于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胚芽鞘将直立生长,故琼脂块应臵于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该实验不需要单侧光照射;在IAA浓度小于0.25 mg/L时,胚芽鞘生长的弯曲程度随I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IAA浓度大于0.25 mg/L时,胚芽鞘生长的弯曲程度随IA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该图不能反映出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8.下列图文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乙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C.图丙表示一片小树林的空气中,C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图丁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从第6 d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答案 D

解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耗氧量不会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有氧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不会出现图乙所示曲线;图丙表示植物一天中吸收CO2量的曲线,而环境中的CO2浓度与这个图的趋势正好相反;图丁中从第6 d开始,干重增加,表明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9.福寿螺会啃食水稻造成减产。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

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卵块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B.6月中旬至7月中旬放养中华鳖的一组中福寿螺卵块密度下降最明显

C.8~9月份放养中华鳖的一组中福寿螺卵块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福寿螺卵的死亡率非常高

D.该生物防治方法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类获益更多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8~9月份放养中华鳖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福寿螺数量下降,从而使其产生的卵减少。

10.夏季的晴天,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某种乔木的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相对值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0时上层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

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B.在这个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C.造成中、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低于上层叶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合作用强度

D.如果该森林中某种灌木的表观光合速率与图中下层叶片的相同,那么在一个夏季里,这种灌木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答案 B

解析细胞质基质不属于细胞器,A项错误。树冠层的植物属于该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影响最大,B项正确。表观光合速率就是净光合速率,造成中、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低于上层叶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光合作用强度,C项错误。图中下层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一天中总体为负值,表明生物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减少,由此可推知,在一个夏季里,这种灌木的生物量减少,D项错误。

11.给实验狗喂食后每隔一小时实际测得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bc时间段内,实际值比预期值低得多。由此分析,bc时间段内实验狗的哪项数值的实际值比预期值少()

A.胰岛素的分泌量

B.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C.葡萄糖的利用量

D.肝糖原的合成量

答案 B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是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非糖物质的转化,加快肝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12.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的速率最高约为主动运输的3倍

B.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C.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在同时进行

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总葡萄糖转运速率

答案 D

解析图中,协助扩散的速率最高约为30 μmol/(min·g),主动运输的速率最高约为10 μmol/(min·g),故协助扩散的速率最高约为主动运输的3倍,A项正确。由图中SGLT1转运速率曲线和GLUT2转运速率曲线分析可知,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项正确。从图中总葡萄糖转运速率看,可知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在同时进行,C项正确。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总葡萄糖的转运速率,D项错误。

13.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热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答案 C

解析甲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运动初期,血糖被大量利用,浓度暂时下降,A正确;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细胞接受血糖浓度下降的信息,分别增加对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胰岛素正常分泌,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不是缺乏胰岛素,C错误;甲正常,尿液不含葡萄糖,乙不产生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升高,会出现尿糖,甲尿液与斐林试剂反应不出现砖红色,乙出现,D正确。

14.如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

及作物产生的价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Ⅱ代表防治成本,曲线Ⅰ代表作物价值

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能获得最大收益

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

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

答案 A

解析实际生活中,作物的价值高于防治成本才有收益,因此推测曲线Ⅰ表示防治成本,曲线Ⅱ表示作物价值。

15.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A和图B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B.图C中的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

C.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则会呈现“J”型增长

D.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稳定后,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

答案 C

解析图A中S1的竞争力大于S2,但图B中S1竞争力小于S2,所以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受温度的影响,A正确。由于温度交替改变,所以图C中的S1换成S2,其数量变化也会发生波动,B正确。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也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因为其数量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C错误。由于S2和S1具有竞争关系,所以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稳定后,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D正确。

16.经由静脉给碘缺乏大鼠补充碘,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有机化碘总量可以反映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碘量)。

(1)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血碘浓度升高后甲状腺对碘的________下降,但血碘浓度适度升高可促进________的合成,当升高到一定浓度后,其合成量将下降。

(3)研究发现甲状腺可以根据食物中碘量的差异,对摄碘量进行适应性调整。当血碘浓度降低,甲状腺摄碘量将________,从而可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4)某人的浆细胞可以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会阻断促甲状腺激素的效应,最终将导致该人的甲状腺________,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该病属于________。

答案(1)C、H、O、N(2)摄取速率甲状腺激素

(3)增大(4)萎缩降低自身免疫病

解析(1)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其组成的大量元素为C、H、O、N。(2)由图知血碘浓度升高,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速率下降,但血碘浓度适当升高,可以促进有机化碘总量的升高,即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3)当血碘浓度降低,甲状腺摄碘量将增大。(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会阻断促甲状腺激素的效应,导致甲状腺不能发育,即出现萎缩,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由于该病是自身的抗体对自

身的器官起作用,故该病为自身免疫病。

17.人们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可以在种群、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1960~1962年,L.B.Slobodkin用一种单细胞藻喂养水蚤,通过不同的添加单细胞藻的速率来控制食物供应量(添加的单细胞藻通常全部被水蚤吃掉),并以不同速率移走水蚤,同时统计出移走不同年龄的个体对转化效率(移走水蚤的量/添加的单细胞藻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属于________层次上的能量流动的研究。

移走成年个体比移走幼年个体后的转化效率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蚤的收获量(即移走的水蚤量)总是远小于取食量(即添加的单细胞藻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体现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转化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这项研究对渔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种群移走成年个体,会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增长型

(2)水蚤存在呼吸消耗逐级递减

(3)移走比率、移走不同年龄的水蚤科学地确定捕鱼量或确定休渔期的时间,及时捕捞成鱼(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此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水蚤,因而是基于种群层次的研究;种群中成长最快的是幼年个体,移走成年个体,可使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增长型,使转化效率增高;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消费者会通过呼吸消耗掉部分能量,并且尽管所有藻类均被水蚤吃掉,但仍有部分会随食物残渣排出即并未被利用,因此水蚤的收获量总是小于取食量。结果显示,转化效率与移走比率及移走不同年龄的个体有关,利用此原理可合理确定渔业捕捞量等,对提高渔业产量有利。

18.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 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种群进化,_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

线为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答案(1)N0λt基因频率不一定(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竞争(3)K2Ⅰ信息传递

解析(1)种群在“J”型增长过程中,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图示阴影部分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部分生物个体数量,淘汰部分生物个体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即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野生扬子鳄为国家珍稀动物,a点后出现曲线Ⅲ的变化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各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扬子鳄数量减少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同营养级内物种间的关系为竞争。(3)东亚飞蝗是农作物的害虫,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种群数量不能为0也不能过多,应控制在K2水平;若a 点变化为干旱,据题意干旱有利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则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完整版)生物高考遗传学试题汇编

1.(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 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 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2.(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 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①BbRR BbRr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③80%

200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新陈代谢是指 A.生物体内的同化作用B.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 C.生物体内的异化作用D.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 B.CO2、NADPH、ATP C.H2O、CO2、ATP D.NADPH、H2O、ADP 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4.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5.栽培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利用固氮酶把A.N2转变为NH3B.HNO3转变为NH3 C.N2转变为NO3 D.NH3转变为NO3 6.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 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 A.施用有机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7.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8.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向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2017年高考生物海南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 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 、H 、O 、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2O 的能力下降 C.和ATP 一样,24KH PO 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 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 离子的吸收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2O 也不放出2CO ,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2O 与释放2CO 的摩尔数不同 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2H 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2H 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 提供能量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16高考生物试题汇编3:遗传专题

【2016新课标n卷】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T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专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2016新课标n卷】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 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寸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 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 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 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新课标川卷】6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i全部表现 为红花。若F i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 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2016天津卷】5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社草初炭為鎰人V掘杠申的存活单(%) too 注P: Mi箴釀;K:林认就;R-祸氯昵 F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201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切记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进行独立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生物膜透性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

2016学年高考海南卷生物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2016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案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全国-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遗传的物质基础(2018海南卷. 13题,2分)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2018海南卷. 15题,2分)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答案】D (2018天津卷6,6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 【答案】D (2018年江苏卷3,2分))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2018年4月浙江卷,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江苏卷 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切记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进行独立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生物膜透性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同时理解分泌蛋白的常见种类以及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加工、修饰与分泌。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2017年海南卷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省高考生物试卷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关于哺乳动物体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固醇在动物体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5.关于生物体能量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2016-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课标Ⅰ)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 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 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

201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拉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透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 的是 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历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

历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5.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8.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 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右 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 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海南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和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和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 (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具有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选择性,对物质的吸收和否及吸收的多少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因此不能将生物膜看作单纯的半透膜。 (2)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3)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和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答案】D 【分析】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存在载体蛋白,A项正确;液泡膜和类囊体膜功能不同,其上的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体的反应过程,及反应发生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光反应能产生ATP,而呼吸作用过程中,ATP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形成,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

流方向一致。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免疫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感染机体后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同学误认为HIV侵入机体后立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而出错,HIV感染初期,HIV含量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进行消灭,但不能全部消灭,继而HIV增殖,破坏人体T细胞。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