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

1前言

1.1项目来源及要求

水资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为了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平武县水务农机局委托绵阳龙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对平武县境内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编制《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报告》的要求:全面调查涪江上游平武县境内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地貌及土壤、土地利用、水能、水产、供用水及耗水情况资料;统计降水、径流、蒸发、泥沙等水文要素和供水、用水、耗水的基本资料;计算各水文要素参数特征值;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势;并对“5.12汶川地震”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进行修正。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及《补充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四川水文手册》。

1.3 评价范围及方法

1.3.1 评价范围

涪江干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江油市武都灯笼桥以上为涪江上游段,涪江上游段主要流经平武县境,并于椒园子出境进入江油市,本次评价范围为椒园子以上的涪江上游区域。

1.3.2 评价方法

在全面调查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各水文要素参数特征值,分区计算、分析、评价各主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状况。

1.4 水平年

根据论证范围内的资料,及论证范围内可提供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资料,将现状水平年确定为水利年2009年。根据平武县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因素,将规划水平年确定为2020年。

1.5 组织及过程

绵阳龙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6月接受任务以来,积极组织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勘测和调查,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水能、水产等方面的资料,历时近5个月编制完成《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报告》。

2.概况

2.1水文气象

涪江流域内气象、雨量站分布较多,流域内所属水文雨量站86处,以及各县级气象站,一般观测年限在30以上,其中平武站在40年以上。各站资料较为可靠,能反映该流域气候特征。

涪江上游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由于地形起伏变化大,高差悬殊,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根据平武气象站1952~2009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4.7℃,极端最高气温37.0℃,极端最低气温-6.6℃,多年平均蒸发量1074.3mm,多年平均降水量840.8mm,最大一日降水量15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2%,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15.7m/s(风向NNW),其他气象要素见表2-1。

涪江上游水资源水环境调查评价第二章平武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

2.2区域地质

2.2.1 地形地貌

涪江上游,地形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北高、南东低。区内山峦绵延,层岭屏障。摩天岭呈东西向横亘在北部,龙门山呈北东向斜贯东南,岷山的南延余尾部分则呈南北向蜿蜒曲伸于西部地区,属深切的高山~中低山区。山顶高程一般大于2000m,最大切割深度大于1000m,地形崎岖,常见陡崖峭壁。

2.2.2 地质条件

涪江上游地区地质结构主要由三叠纪以前的千枚岩、板岩、石灰岩、石英岩等构成,褶皱、断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岩石破碎,裂隙特多。龙门山脉碳酸盐类广泛分布,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发育,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易于潜入地下,变成地下径流,枯季再补充给地表径流。

在区域构造上,涪江上游河段围限于北部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和西部的岷江——雪山——虎牙断裂带之间并穿越东南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与其关系密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涪江干流铁笼堡~南坝段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5g。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1月又进行了地震安全性复核,龙门山断裂带中的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均为晚

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8级左右地震的潜在能力;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主要表现为走滑—挤压冲断性质,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具有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潜在地震能力。

2.2.3 水文地质

涪江上游地下水类型为: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据地表调查,崩坡积堆积层中基本无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雨季时有微量的地下水,向河床排泄。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河床砂卵砾石中,主要接受地表水(河水)的补给,向下游河床排泄。基岩裂隙水: 赋存、运移于岩体裂隙中,主要由大气降水的补给,向河床排泄。

涪江上游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良好,农垦面积较小。

2.3 河流水系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坡,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等市、县境,于合川汇入嘉陵江。

涪江流域位于东经103?44'~106?16',北纬29?58′~32?58',流域面积36400km2。涪江流域形状狭长,干流河长670km,流域平均宽度约54km,支流较为发育,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左岸有火溪河与梓江,右岸有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妻江、琼江(安居河)、小安溪等。涪江右岸支流不但多,而且流域面

积大,水量丰富,使涪江水系成为不对称羽状水系。涪江多年平均径流量180.4亿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430MW,多年平均输沙量1860万t。

涪江干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武都灯笼桥以上为上游段,控制流域面积5814km2,占涪江流域面积的16%,河段长238km,落差3230m,平均比降13.6‰,属侵蚀型高山峡谷地貌。河谷形态以“U”型为主,“V”型相间,谷宽100~300m。两岸谷坡阶地较发育,普遍发育四级阶地,均为现代河床冲积相,一般呈带状、长条状、舌状。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10m左右;Ⅱ、Ⅲ、Ⅳ级阶地为基座~侵蚀类型,其中Ⅱ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45m左右、Ⅲ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75m左右、Ⅳ级阶地高出当地河水面约155m左右。江油武都镇至遂宁为涪江中游,河道蜿蜒曲折,河谷逐渐开阔,河面宽400~800m,河道比降为1‰左右。遂宁以下为涪江下游,河道比降为0.6‰。

两岸冲沟发育,间距约1~3km,沟长一般为1~5km,与河流近于直交,沟谷两岸较对称,横断面呈“V”型,其地形坡度一般大于50°,局部近于直立。支沟地质条件较好,松散破碎现象不明显。

据调查,河流两岸见Ⅰ~Ⅳ级阶地(见表2-2),Ⅰ、Ⅱ级阶地较发育,Ⅲ、Ⅳ级阶地零星发育,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Ⅱ~Ⅳ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同级阶地自上游向下游渐次降低且级差平缓。

2.4 社会经济

平武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东邻青川,南邻北川,西界松潘,北连甘肃文县,东南与江油市相邻,西北与九寨沟县相接。县域南北长120km,东西宽104km,幅员面积5974km2,辖25个乡镇,24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8.8万人,其中羌、藏、回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4.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2.9%。全县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初步探明铁、锰、锌等11种金属矿产,花岗石、石英石等12种非金属矿,其中黑色金属矿为优势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kW,约占绵阳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的55%,其中可开发量142万kW,开发潜力巨大;县境内高山峡谷雄奇险峻、林深树密鸟兽盘桓,王朗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林、龙池坪森林公园、龙门洞溶洞群、涪江二郎峡等自然景观和龙州故城江油关、深山宫殿报恩寺及白马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是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并构成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黄龙寺的门户,其旅游资源为平武县自然资源中突出的优势资源。

平武县2005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表2-3。

平武县2005年社会经济状况表

表2-3

2.5 水利工程

涪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是四川省规划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也是涪江中下游综合用水的水源之一,因此,结合涪江上游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性,确定涪江上游河段开发任务为发电和满足涪江中下游综合用水。

平武县水电开发现在处于积极的开发状态,四川华能公司在涪江支流火溪河建成一库四级梯级电站,库首水牛家电站库容143000万m3,是现在平武最大水库,浙江等企业在涪江干流修建了宝灵寺电站

和仙女堡等电站。正在建设中的电站有涪江干流四川华能一库四级的铁笼堡、古城、高坪铺、小坪子电站;启明星等企业筹建的虎牙河三级电站以及土城河上七级电站;灾后重建的南坝电站即将开工,随着这些电站的建成,平武县将成为水电强县,为绵阳及四川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涪江上游电站基本情况表

表2-4

平武县乡镇生活用水均依靠支沟解决,平武县城生活用水来自于上游火溪河支流蜈蚣沟,古城镇生活用水来自支流古城沟,南坝镇生活用水来自上游团结沟。各主要城镇用水,基本不依靠涪江干流。

3.主要水文要素时空分布

3.1降水

由于地形地势的差异,形成涪江上、下游气候的明显差异。上游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温差较大。中、下游丘陵平坝区,气温高,温差小。以多年平均气温为例,上游平武14.7℃,绵阳16.3℃,三台16.6℃,射洪17.3℃,遂宁17.4℃。由于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在面上分布不均匀,上游支流高山区降水丰沛,干流以江油、麦地湾、椒园子一带雨量较丰沛,中、下游丘陵平坝区降水量明显减小。

涪江上游平武县降水分布主要受龙门山影响,龙门山以西背风坡如平武县城及山地降水因东南季风迅速减弱变形,加之受高原干燥气流的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840.8mm,处于龙门山迎风坡的平武县南坝镇等地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平武气象站统计,7~8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46.2%,12~2月仅占1.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降水分布见附图(绵阳市多年平均雨量分布图)。

3.1.1资料的搜集、选用与审查

涪江流域上游水文站、雨量站较多,干流上有平武、椒园子、麦地湾、江油等水文站,支流有火溪河上的王坝楚水文站;雨量站有施

家堡、小河营、虎牙、水晶堡、阔达、大桥、木座、祚盆河、南坝、平驿铺等站。

涪江流域干流上中游各水文站观测资料情况见表3-1,各雨量站观察资料情况见表3-2。

表3-1 涪江流域上游各水文站资料情况一览表

表3-2 涪江流域上游各雨量站资料情况一览表

本次计算所用降水资料经过四川省水文局整编、审查,为较完整的长系列,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较好,可用于计算。

3.1.2分析依据与方法

本次调查评价行政区划仅涉及平武县,流域水系也仅涉及涪江干流,因此,在综合考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兼顾水系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满足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资源估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等要求基础上,确定降水计算全评价区为一个完整区,不再细分。

计算方法:统计逐年年降水量,采用矩法公式初步计算统计参数。 均值:

X=Σxi/n

式中:X 为样本均值;xi 为第i 个样本值。 经验频率采用数学期望公式:

P m =

l

n m

×100% 式中:p 为经验频率;n 为样本容量;m 为样本按大小排序的序数。 理论频率曲线用P-Ⅲ型曲线分布。

3.1.3降水地区分布

涪江上游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平武县城以上降水在800~900mm 之间,平武县城以下至椒园子降水在900~1300mm 之间,降水地区分布见附图(绵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3.1.4降水年际变化

涪江上游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从资料系列分析,最大、最小年降水量的差值之比为2.4,其中50年代末~60年代中为多雨期,60年代中~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进一步减少,90年代至今维持在平均水平上下。

3.1.5降水年内分配

涪江上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特点为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副热带海洋气团给大陆带来暖湿气流,为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分资源;冬半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大气干冷,降水十分稀少,故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3.2 径流

3.2.1径流资料的选用、审查

分析范围内测站布设合理,基本能控制本地区的水文情势变化。涪江流域干流上中游各水文站观测资料情况见表3-2。

根据涪江上游水文测站的分布及各站资料情况,确定平武水文站、椒园子水文站为本次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平武水文站于1958年6月由四川省水文总站设立于平武县城,位于现基本断面以上120m处,当年9月下迁4km到东皋湾(集水面积4330km2),后因高水漫滩严重,测验困难,于1960年3月15日又迁回原址。1962年5月,该站改为水位站,同年7月1日恢复为水文站。1966年2月,基本断面下迁120m,测站控制集水面积4310km2。该站具有1959年至今的水位、1960年至今流量资料。经对平武水文站测站沿革、测验河段控制、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浮标系数、资料整编等情况综合分析后认为,平武水文站为涪江上游基本控制站,测站控制良好,基本水尺引用水准点无变动,自建站以来,水位观测正

规,水位资料连续完整,无缺测漏测现象,实测流量水位变幅占年水位变幅的98%以上,浮标系数取值合理。各年浮标法与流速仪测点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相互吻合较好,无系统偏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主要依据流速仪测点,定线合理,水文资料均由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整编刊布。该水文站的资料可作为本次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

椒园子水文站于1954 年4 月28 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设立,为涪江上游基本站。1962年改为水位站,1963年又恢复为水文站。1966年将基本断面下迁250m,1967年4月调整断面又上迁50m,同年改为水位站。1975年5 月14日撤销。椒园子站测验河段顺直长度约600m,基本断面左岸下游约70m处有龙洞,左岸上游80m 处有许家沟汇入,山洪时洪水自沟流出直冲河心,影响水流。两岸乱石林立,在中水位以上灌木及芭茅丛生。基本断面下游约500m处,有椒园子滩,再下游有河湾及卡口。河床系沙砾卵石组成,有冲淤影响。

麦地湾站:1967年6月由上游椒园子站下迁改名,为武都引水灌溉工程专用站。1968年5 月1日改为水位站,1969 年6月1日恢复为水文站。1989年底因受武都引水工程影响而下迁到江油市新桥(二号桥)上游130m重新设站,更名为江油水文站。麦地湾站测验河段顺直长度约700m,测流段上游是右向弯道和急滩,中高水位时主流摆动。下游200m至400m是滩,对低水起控制作用,中、高水受下游约700m 一段峡谷控制。两岸为岩石,有小块沙地,河底为卵石沙砾组成,有冲淤变化。基本断面下游约500m右岸有一灯笼沟,局部暴雨时略有顶托影响。

江油水文站于1990年1月1日新设,因麦地湾水文站受武都引水工程影响失去设站目的,下迁建站,集水面积5915km2。观测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单沙、输沙、颗分。测验河道顺直段长约1500m,基上800m有一弯道,基下130m是江油涪江二桥,为中高水控制,低水为基下500m处滩口控制。流速仪测流断面与基本断面重合,浮标中断面设在基下300m处。断面形状呈“W”形,两岸为人工护堤,断面有轻微冲淤变化。

江油水文站上游武都引水工程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干渠位于涪江左岸,江油水文站的流量直接受武都引水工程的调水影响。部分调水量又通过江油水文站上游10km左右的石龙嘴电站发电后流入涪江。

3.2.2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和代表性分析

平武水文站资料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较好,资料系列较长,平武和有1954年5月~2009年4月共55 年完整的水文年和枯水期径流系列资料。能满足计算要求,可以直接使用。

经过对椒园子、麦地湾和江油站资料复核,认为资料精度整体良好,可供本次计算使用。将三站资料经合并、还原,延长后的椒园子资料系列截至2009年。该系列具有两个丰水期与三个枯水期。两个丰水期出现在1961~1964年,1975~1978年。其平均流量分别为181m3/s与167m3/s。三个枯水期出现在1969~1972年,1985~1988年与1993~2004年。其平均流量分别为134m3/s、118m3/s与108m3/s。其余年份丰、枯交替出现。

椒园子站1954~2009年的径流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2.3径流计算

方案一:

将平武水文站1960~2009年径流系列按水利年平均流量、时段平均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用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确定各计算时段的统计参数及设计值,见表3-3,平武站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见附图。

椒园子集水面积5691km2,平武水文站集水面积4310 km2,面积相差24%。直接以平武站的流量成果,按面积和雨量修正至椒园子处,椒园子径流成果见表3-4。

表3-4 椒园子多年径流均值成果表

方案二:

径流计算时段划分为:水利年(5月~翌年4月)、1~3月等时

段进行统计计算。根据椒园子站1954~2009年的径流系列,用数学m×100%计算系列各项的经验频率,以矩法计算统计参期望公式P=

n

1

数的初值,采用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确定出统计参数及设计值。椒园子站设计年径流采用成果见表3-5。椒园子站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见附图。

表3-5 椒园子多年径流均值成果表

两种方案成果有一定差别,但差异不大,方案二采用本地区的实测径流资料,因此,采用方案二的计算成果。

3.2.4年径流的地区分布

涪江上游水资源相对较丰沛,经上、下游各水文站径流统计分析,年平均流量从上至下逐渐增加,径流深从上至下逐渐增加,这符合该流域降雨特性和径流量随着流域面积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规律。

3.2.5年径流的年际、年内分布

涪江上游的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其次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每年4月起河川径流随着降雨增加而增大,7、8、9三个月水量最丰,10月份相对较小,11月以后降水大为减少,径流开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稳定退水至翌

年3月。根据平武水文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19 m 3/s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7.5亿m 3,年径流深为870mm ,丰水期(5~10 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85 m 3/s ,占年径流量的77%,枯水期(11~翌年4月)多年平均流量为56 m 3/s ,占年径流量的23%。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181 m 3/s (1964~1965 年)为最小年平均流量81.3 m 3/s (2002~2003年)的2.23倍。

3.2.6水资源量变化分析

分析平武水文站1960~2005年46年径流系列分析,系列具有1960~1968年, 1975~1982年丰水段,1969~1974、1994~2002年枯水段,其余年份为丰枯交替出现的平水年。

平武水文站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7090

110

130150170

1960

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年份

流量(m 3

通过对平武水文站历年资料的分析发现地表水资源量有如下变化趋势:

①水资源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②年际变化幅度变小趋势

③年内分配不均有缩小趋势

3.3蒸发

蒸发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水文要素,评价内容包括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干旱指数。

3.3.1水面蒸发

涪江上游平武气象站具有1952~2009年的实测蒸发资料,蒸发皿型号为E601,实测资料系列较长,通过整编、审查,三性较好,本次计算采用平武气象站为依据站。平武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74.3mm。

3.3.2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即:

r=E0/P

式中r——干旱指数;

E0——年蒸发能力,常以E-601水面蒸发量代替,mm;

P——年降水量,mm。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附件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术条件:(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修订稿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 护论文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 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2021032105145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 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第■章总贝y 第一条为加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从业单位自律管理,提高水文、水 资源调查评价单位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 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文[2015]105号)和《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 量与水质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专业活动。 第三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进行水平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评审合格的申请单位颁发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持证单位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四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业单位自愿申请。 第五条协会负责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监督管理以及宣 传推介等工作。 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经协会授权,作为初评机构,负责本辖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申报材料的受理、初评、转报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 作。未成立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或不具备管理条件的地区,由协会直接受理。| 第六条资质证书由协会统一印制、统一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业务范围和基本要求 第七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设甲、乙两个等级。 第八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业务范围包括四类、十个单项: 1、水文、水资源调查: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2、水文分析与计算。 3、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4、水文测报系统设计、实施与维护: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测报设施运行维护。 第九条从业单位可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的一项或多 项业务。 第十条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下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1、全国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4、国际河流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十一条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应当具备相应等级条件。 (一)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资历和信誉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水资源在线监控

水资源在线监控 ---系统目标--- 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所以建设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迫在眉睫。 ---系统概述--- 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系统特点--- ◆专业性强:通过水资源/水文相关行业规约、产品标准检测并获得相应产品资质,包括: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ZY206-2012)、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426-2008);水文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651-2014)、水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 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获得“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实用性高:水务部门可实时掌控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合理调度使用水资源。 ◆灵活性好: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软件功能模块、测控终端、计量测量设备。 ◆稳定可靠:该系统专门为水务部门设计,在各全国各地已有大量使用案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靠性。 ◆技术先进:该系统集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IC卡技术、GPRS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量技术于一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组成--- ◆监控中心: 主要硬件:服务器、数据专线、路由器等。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DATA86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公司GPRS无线网络。 ◆终端设备:DATA86水资源测控终端、无线抄表器。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 术条件: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和技术装备。 (2)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承担编制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相应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方 案。 b、从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 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课题名称:水资源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指导教师:潘立新 系别:国土信息工程系 专业:10地专 姓名:李慧

摘要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把水称作“工业的血液、生命的乳浆”。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向太空发射宇宙探测器,其主要目的是揭开外星人是否存在之谜。宇宙探测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它星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也从侧面说明,没有水的星球,不可能存在生物。 关键词:水生命人

目录 前言 (4) 一、水资源现状 (5) 二、水环境问题 (5)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6) 四、解决缺水问题主要途径…………………………………….7.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把水称作“工业的血液、生命的乳浆”。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向太空发射宇宙探测器,其主要目的是揭开外星人是否存在之谜。宇宙探测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它星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也从侧面说明,没有水的星球,不可能存在生物。

一、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也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国家已达四十多个。我国同样面临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700m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4。近年来,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甚感水资源之不足。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雨水烯少,水资源更加缺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豫北、胶东和辽河流域,人口占全国的17.6%,土地占全国的6%,工农业产值却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4%,人均仅517m3/人,为全国人均值的1/5。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的相当部分失去了使用价值。据统计,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五省94个城市1989年影响工业产值127亿元左右。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仅600mm左右,而且由于受季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悬殊,年降雨也很集中。为解决北京市用水问题,除勘探、开采地下水外,还修建了密云、官厅等水库来存蓄地表径流,对解决北京市用水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市工农业及城市环境等总用水量已经接近本市可供水源的能力,市区地下水已经严重超量开采。“南水北调”计划正是为解决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用水及农业用水而制定的,但工程投资大、难度大、周期长,而且,如不加强污染治理和节约用水,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二、水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一、工业与城市用水量激增。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化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二、农业耗水量增加。同时,水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据报道,称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区大会称:到2010年,世界城市将面临非常严重的缺水危机,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江河水污染问题。据近期的水资源评价反映,在评价的700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占评价河长的32.2%,受污染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5%。全国七大江河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

水资源监测要素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标准 SZY 201-2012 水资源监测要素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elements 2012-11发布 2012-11实施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发 布

SZY 201-2012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地表水水源地监测 (1) 3.1 监测对象 (1) 3.2 监测要素 (1) 3.3 监测要求 (2) 4 取用水监测 (3) 4.1 监测对象 (3) 4.2 监测要素 (3) 4.3 监测要求 (3) 5 地表水功能区监测 (4) 5.1 监测对象 (4) 5.2 监测要素 (4) 5.3 监测要求 (5) 6 行政区界断面监测 (5) 6.1 监测对象 (5) 6.2 监测要素 (5) 6.3 监测要求 (6) 7 地下水监测 (6) 7.1 监测对象 (6) 7.2 监测要素 (6) 7.3 监测要求 (7) 附录A (9) A.1 SL 219(《水环境监测规范》(2011年修编送审稿)) (9) A.2 GB/T 50138-2010(《水位观测标准》) (17) A.3 SL 365-2007(《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 (20) A.4 GB 50179-1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22) A.5 SL 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 (23) I

水资源调查

水资源调查 基本概念调查内容水资源调查通过区域普查、典型调查、临时测试、分析估算等途径,在短期内收集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基础资料的工作。 水资源调查它是长期定位观测、常规统计及专门试验的补充。 调查内容如下:主要对流域内已有水文站网没有观测到的水量进行调查估算,包括古水文调查。 当水文站上游有水工程时,需要对它的耗水量、引出水量、引入水量和蓄水变量进行调查估算,以便将实测径流还原成天然状况。 在平原水网区,将定位观测与巡回观测相结合,收集有关流量、水位资料,用分区水量平衡法推测当地径流量。 对于没有水文站控制的中小河流,必要时应临时设站观测,取得短期的实测资料。 通过普查,大体了解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的贮存、补给、径流和排泻条件,划分淡水、咸水的分布范围,掌握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的地区分布情况,为划分地下水计算单元及确定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在收集专门性水文地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缺测项目或缺资料地区,进行简易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工作,确定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及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渗透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未来供需水预测和实测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工作,重点调查对象为河道外用水。 按照用户性质分类,河道外用水可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而工业、生活用水要求保证率高。 由大型水利工程供水的灌区和自来水厂供水的用户,一般有供水记录作为核算用水的依据。 由小型水利工程、自备井分散供水的用户,则需根据灌溉面积、工业产值、人口等社会经济资料和典型调查获得的用水定额,对各类用水进行估算。

水文-水质监测与评价

《水质监测与评价》 任务书、指导书 石先罗编制 姓名: 周安 班级: 15水文大专班 学号: 2015910 指导教师: 石先罗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在地球表

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与总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 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第一部分概述 一、设计任务 根据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的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校园水环境检测判断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二、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结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部分校园及周边调查水环境 一、学校概况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建校五十多年来,学院紧紧抓住“水利”与“职业”教育两大特色,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向,使毕业生达到“实用、好用、管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占地面积708亩,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 二、污染环境 江西水利职业学校食堂碗到处是没有人收;没有半月进行化霜、清洗、消毒一次,消毒;饭菜没有节约;没有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没有明显标记,没有分类存放,不得混放;食堂排水口食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也就是洗涤剂)。NH3-N含量并不高,除非食堂废水与厕所废水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