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部癌

壶腹部癌

壶腹部癌

壶腹部癌指胆总管末端壶腹部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的癌肿。临床表现似胰头癌,但由于黄疸症状出现早,病人能早期就医,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黄疸出现得早,且由于肿瘤溃烂脱落,黄疸可暂时缓解,但又加重,呈现波动性。这是壶腹癌黄疸的特点。随黄疸出现有胆囊肿大、肝肿大、大便陶土色、小便色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有寒战、高热。上腹痛和饱胀不适,进食后加剧。晚期疼痛加重,向肩背部放射,并出现周围器官受累的相应症状和体征。还可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等。肿瘤浸润肠壁可以形成溃疡,引起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

壶腹部癌[1].doc

【病例】 床号 27床 姓名叶幼珠 性别女 年龄 72岁 入院诊断壶腹周围MT 【简要病史】 患者于入院三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进行性加深。病程中自觉乏力,胃纳下降,无腹痛、腹胀,伴皮肤瘙痒。外院彩超检查发现壶腹部占位。于2010.02.20收入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2010.02.23在联合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 术式)今术后第五天,病情稳定。 【辅助检查】 彩超(外院):壶腹部占位 CT:壶腹周围MT伴胆道地位梗阻 胸片:左上肺少许慢性炎症 血生化:(术前)总胆红素 266.1umol/L;结合胆红素 210.4umol/L;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 48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90U/L;碱性磷酸酶 937U/L; γ-GT 3097U/L (术后)总胆红素 67.6umol/L;结合胆红素 47.6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 79U/L;碱性磷酸酶 331U/L;γ-GT 946U/L 尿生化:尿胆原(+) 血常规:(术后)红细胞计数 2.85x1012/L;血红蛋白 86g/L ;白细胞计数 20.6x109/L 【治疗】 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抗菌--NS2100ml+罗氏芬2g/ivgtt Qd 典典苏 100ml/ivgtt Bid 营养--克林麦1000ml+克林诺250ml+辰佑100ml+诺和灵R 4U+氯化钾1g+10%葡萄糖酸钙10ml+施尼维他1支/ivgtt Qd NS100ml+倍辛2支/ivgtt Qd 白蛋白 20g/ivgtt Qd 保肝、护心肌--5%GW500ml+龙泽瑞160mg+唯嘉能2g/ivgtt Qd 化痰--NS5ml+兰苏60mg/雾化吸入 Bid 抑制腺体分泌--善宁0.1mg iH Qd 【引流管】 胃管、颈静脉留置导管、镇痛泵接硬膜外导管、胆肠吻合口引流管、胰肠吻合口前方引流管、胰肠吻合口后方负压球、导尿管 【饮食】 禁食 【护理级别】 I级护理 【排泄】 肛门未排气、排便

壶腹癌晚期能活多久

壶腹癌 壶腹癌 乏特氏壶腹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胆总管,在那里通过十二指肠壶腹乳头墙而通过最后厘米。胰管的Wirsung()和胆总管合并,由单程壶腹进入十二指肠。在这些领域的导管上皮细胞和柱状相似,下胆总管。 对壶腹部腺癌是比较少见,约占0.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会计和大约7%的壶腹周围癌。 病理生理学 在壶腹周围地区在解剖学上是复杂的,代表3种不同的上皮细胞,胰腺管,胆管交界处,和十二指肠粘膜。眼观,源自癌的壶腹部可引起上皮细胞的4种:(1)终端胆总管,(2)十二指肠粘膜,(3)胰管,或(4)壶腹部。 壶腹癌之间的真实和壶腹周围肿瘤的鉴别是至关重要的理解这些病变生物学。每个类型的粘膜产生的粘液分泌不同的模式。在一个完整的化学研究,道森和康诺利分为sulphomucins和唾液酸粘蛋白酸粘蛋白,一般,壶腹癌生产唾液酸粘蛋白,而壶腹周围肿瘤分泌硫酸粘液。这些研究表明,壶腹肿瘤分泌唾液酸粘蛋白有一个更好的预后(100%比27%5辎生存率)。其他调查证实,粘液分泌的模式预后的权力。 卡特等人建议,组织学,壶腹肿瘤可以被看作是胰或肠道,并分类,这些肿瘤的临床行为反映了这种分类,对肠壶腹部腺癌当然是类似于他们同行的十二指肠,而胰肿瘤跟进更积极的过程中,类似胰腺癌的。 对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的19-9,中Ki - 67和p53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研究,对预后的权力。在45名病人,表达的CA 19-9系列标签的强度和根尖定位两人预后不良的显着性的预测。 5年生存率显着差异表达的核证机关的肿瘤19-9和那些没有(36%和100%)。CEA的表达也可能是一个预后指标,但要弱得多。 Ki - 67和p53的表达有没有表现出对结果的影响。沿着这些途径的研究,最终可能提供的辅助治疗歧视性的管理理念。 在美国,壶腹部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肿瘤,约占0.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帐户和大约7%的壶腹周围癌。一份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季节能效比)项目的资料审查发现,1973年至2005年5625壶腹癌病例,该疾病的频率1973年以来增加。 死亡率/发病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这个过程历史上一直居高不下有关。 直到最近,手术死亡率据报大约20%。在过去几年中,几个中心报告了一个在5%的范围内手术死亡率大系列。阿过去130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

第四节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第四节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胰腺癌来自于胰腺的外分泌组织,即胰腺的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下段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但其诊治措施与胰头癌有相似之处,与胆总管下端癌一起,三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的发病率已由1977年的3.8/10万人上升到1997年的10.1/10万人。目前胰腺癌已成为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多见于中老年人,50”69岁年龄组占80%以上,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比约2:1。 (一)病因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胰腺癌的形成和发展,是肿瘤相关基因在体内或外来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失控的结果。理论上,任何使胰腺癌相关基因发生变化的因素均可能是导致胰腺癌的病因。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胰腺癌致病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危险性高2~3倍。另外,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二)病理 原发性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以胰头部最多见,约占60%;胰体部占15%;胰尾部占5%;20%可为弥漫性侵及整个胰腺。胰头部癌多源自胰腺导管上皮,胰体尾部癌常源自腺泡。肿瘤类型可为腺癌、乳头状腺癌或腺泡细胞癌。壶腹部癌以腺癌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癌、粘液腺癌。胰腺癌的转移可有多种途径。 1.直接蔓延向周围组织浸润,包括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及其系膜等。2.淋巴转移胰腺内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毛细淋巴管网形成淋巴管丛并发出集合淋巴管到达胰腺表面,然后伴血管沿不同方向进入局部淋巴结,最后汇人腹腔淋巴主干。不同部位的胰腺癌可有不同的淋巴转移途径。①胰头癌:向上: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向下: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向后: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淋巴结或直接注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另外,可直接转移至幽门上、下淋巴结。②胰体尾部癌:胰体部癌向上可转移至肝固有动脉周围淋巴结、胃左动脉周围淋巴结、脾动脉周围淋巴结--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向下可转移至胰下动脉周围淋巴结--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胰尾部癌可转移至脾门淋巴结(见图33-5)。 3.血行转移可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自肝脏又可经上、下腔静脉转移到肺、脑、骨等处。 4.沿神经鞘蔓延常因腹膜后神经丛被侵犯而致持续性腰背痛。 5.腹膜种植肿瘤细胞脱落直接种植转移到大小网膜、盆底腹膜。 胰腺腺泡癌可分泌大量脂肪酶,使皮下或骨髓内的脂肪组织发生广泛坏死。有时胰腺癌还可伴有体内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可能是肿瘤组织阻塞了胰管,致胰蛋白酶进入血液循环,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进了血液凝固。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腹痛与腹部不适:40%-70%胰腺癌患者以腹痛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壶腹部癌晚期患者多有此现象。引起腹痛的原因有:①胰胆管出口梗阻引起其强烈收缩,腹痛多呈阵发性,位于上腹部;②胆道或胰管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的内脏神经痛,表现为上腹部钝痛,饭后1-2小时加重,数小时后减轻;③胰腺的神经支配较丰富,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丛、左右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丛,其痛觉神经位于交感神经内,若肿瘤浸润及压迫这些神经纤维丛就可致腰背痛,且程度剧烈,患者常彻夜取坐位或躬背侧卧,多属晚期表现。 (2)黄疸:无痛性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约占30%左右。胰钩突部癌因距壶腹较远,出现黄疸者仅占15%~20%。胰体尾部癌到晚期时因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或肝门淋巴结

壶腹癌

女性,55岁,无痛性皮肤,巩膜黄染3个月,曾经稍有减退,近1个月来呈进行性加重,查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全腹未触及肿块,首先考虑(B) A:肝门部的胆管癌 B:壶腹癌 C:肝癌 D:胆囊癌 E:胰体尾部癌 选壶腹癌,题中曾有减退示波动性黄疸,为壶腹癌特征 应该选择壶腹癌,如果有胆总管下段癌也可以选,解释一下,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性黄疸,首先就要考虑到恶性肿瘤,黄疸的原因有3种,溶血性、梗阻性、以及肝细胞性,血液病会产生溶血性黄疸,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会有肝细胞性黄疸,至于此题给出胆囊肿大,首先想到梗阻性黄疸,不要想的太多,职业医师考试考得不深,也不要去钻牛角尖,就此题考虑梗阻了,而且答案的5个选项都是恶性肿瘤, 只是考我们肿瘤的部位,胆囊大了,如果是胆囊管梗阻,那么不会有黄疸,既有黄疸又有胆囊增大一定是胆总管在胆囊管汇合部位以下梗阻了,此题解剖结构不给你详细解释了,自己查查图谱,胆总管下段汇入胰腺,这个地方我们称为壶腹部,此处的肿瘤我们叫壶腹部肿瘤,比如:胆总管下段癌,胰头癌,十二指肠癌,这些地方的恶性肿瘤发展到有临床症状往往属于晚期,肿瘤长得很大,胆管胰管都有梗阻,会产生进行性黄疸的症状,对于A选项没有胆囊大, C选项,有的肝癌存在肝细胞坏死可能有黄疸,但是胆囊不大, D\E选项都不存在胆汁引流梗阻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黄疸的问题。 所以这道题选B 反复性黄疸--壶腹癌 进行性黄疸--胰头癌 肝癌--疼痛 胆囊癌--胆囊不一定肿大 根据黄疸有波动,无腹痛的病史,考虑胰周壶腹癌可能性最大。故选B 注意胆管癌与胰头癌的鉴别点: 胰头癌进行性黄疸+酱油色尿(陶土色大便),可以有腹泻,胆囊肿大。尿胆红素阳性。但一般无胆道感染表现。胰头癌可扪及囊性,无压痛,光滑并可推动的胀大胆囊,称为Courvoisier征(库瓦济埃征)这是胰头癌特异性体征。 而胆管癌:进行性黄疸,黄疸不会持续数月,无腹泻。有胆道感染的症状。 壶腹癌(又名Vater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因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属于肠肿瘤疾病中的一种,发病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第二部份内侧肠壁处,

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 锁定编辑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赵平 (主任医师)审核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壶腹周围癌(VPC)是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因此患者黄疸出现早。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治疗 5预后 1病因 壶腹周围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良性肿瘤恶变。 2临床表现 1.黄疸 壶腹周围癌黄疸出现较早,进行性加重,亦可呈波动性黄疸。黄疸属阻塞性,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多伴有皮肤瘙痒。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 2.腹痛 中上腹痛常为首发症状。早期部分病人可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 3.间歇性寒战、发热 常因肿瘤破溃、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特点为短暂性高热伴畏寒、白细胞总数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 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晚期出现黑便,并继发性贫血。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 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3检查

1.粪便和尿液检查 大多数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多有轻度贫血,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2.血液检查 血清胆红素增高多在256.5~342μmol/L,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癌胚抗原CA19-9和CA125均可升高。 3.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十二指肠可引流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其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4.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 十二指肠外上方可见胆囊压迹,其第一、二段交界处有增粗的胆总管压迹,十二指肠乳头增大,黏膜呈不规则紊乱或充盈缺损。胰头癌患者可见十二指肠圈扩大,十二指肠内侧壁“僵硬”受压、变形或部分性梗阻,呈“∑”形,但典型表现者少见。 5.B型超声检查 B超可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但对壶腹周围癌本身的诊断率较低,这是由于该部位常有十二指肠及胃内积气及食物掩盖所致。 6.CT、MRI检查 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轮廓。影像上壶腹周围癌与胆总管癌表现相似。胆总管、胰管均可扩张或仅胆管扩张;胰头癌时则胰头增大、有肿块,胰管扩张,环影突然中断变形,出现双环影,表示胰头、胆总管均有侵犯。有时可见扩张的胆总管内有软组织影或异常信号。 7.ERCP 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可见乳头肿大,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质脆易出血,活检可进行病理学确诊。 8.PTC检查 比ERCP为优,因壶腹乳头高低不平,管腔狭窄、堵塞,ERCP常不易成功。PTC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呈“V”字形不规则充盈缺损或闭塞,有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9.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SCA) 对胰头癌诊断有益,从血管位置改变,可间接确定胰腺癌所在部位。 10.核素检查 可了解梗阻部位。75Se-蛋氨酸胰腺扫描,在胰腺癌肿处出现核素缺损(冷区)。 4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加之患者长期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故必须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并给予胆盐、胰酶等助消化药,给予维生素K,必要时术前输血、血浆、白蛋白以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如癌肿已侵及门静脉,腹膜后广泛转移、肝转移时,可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如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旁路手术;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可行胃空肠吻合术。 化学疗法一般不敏感,常用5-FU、丝裂霉素或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等联合用药,还可应用具有抗癌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治疗。 5预后 本病的5年治愈率可达40%~50%,预后较胰头癌为佳。

胆管癌和壶腹部癌诊疗规范

胆管癌和壶腹部癌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贫血、消瘦、进行性黄疸。 2.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发热。 3.大便浅黄或陶土色,尿色深黄。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之胆囊,肝脏肿大,皮肤巩膜黄染。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AKP、r-GT等; 2.B超和/或CT,必要时加做MRI、钡剂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3.PTC和/或ERCP。 【诊断】 1.临床有进行性迅速加重的阻塞性黄疸全身瘙痒,小便色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2.体检可见黄疸、肝脏肿大,下段胆管癌时,胆囊肿大。 3.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并有肝功能的改变,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等。 4.B超和CT可直接显示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或肝内外胆道的扩张情况及胆囊大小。 5.PTC和/或ERCP可了解胆道扩张情况、胆管癌的类型及累及胆管的范围。 【鉴别诊断】 1.各种黄疸的鉴别。 2.胰头癌。 3.胆总管结石。 4.硬化性胆管炎。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作为术前准备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 (1)全身支持治疗,补充能量及多种维生素。 (2)PTCD或于梗阻部位进行气囊扩张和/或放置支架管作为内引流。 (3)已失去手术机会者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选用化疗或放疗。 2.手术治疗: (1)无远处转移,未侵犯门静脉及腔静脉的中、上段胆管癌可行“骨骼化”切除后做近端胆管空肠吻合术。 (2)无远处转移,未侵犯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下腔静脉的下段胆管癌或壶腹部周围癌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不能切除的病例可做姑息性手术以引流胆汁。 1)内引流术: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选用胆管空肠吻合、胆管十二指肠吻合、胆囊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内支架引流术等。 2)外引流术(TCD)或内外联合引流术(U管引流)。 【疗效标准】 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姑息性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减轻;

胆管癌和壶腹部癌诊疗指南

胆管癌和壶腹部癌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贫血、消瘦、进行性黄疸。 2.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发热。 3.大便浅黄或陶土色,尿色深黄。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之胆囊,肝脏肿大,皮肤巩膜黄染。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AKP、r-GT等;2.B超和/或CT,必要时加做MRI、钡剂十二指肠低张造影;3.PTC和/或ERCP。 【诊 断】 1.临床有进行性迅速加重的阻塞性黄疸全身瘙痒,小便色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2.体检可见黄疸、肝脏肿大,下段胆管癌时,胆囊肿大。

3.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并有肝功能的改变,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等。 4.B超和CT可直接显示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或肝内外胆道的扩张情况及胆囊大小。 5.PTC和/或ERCP可了解胆道扩张情况、胆管癌的类型及累及胆管的范围。 【鉴别诊断】 1.各种黄疸的鉴别。 2.胰头癌。 3.胆总管结石。 4.硬化性胆管炎。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作为术前准备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1)全身支持治疗,补充能量及多种维生素。 (2)PTCD或于梗阻部位进行气囊扩张和/或放置支架管作为内引流。 (3)已失去手术机会者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选用化疗或放疗。

2.手术治疗: (1)无远处转移,未侵犯门静脉及腔静脉的中、上段胆管癌可行“骨骼化”切除后做近端胆 管空肠吻合术。 (2)无远处转移,未侵犯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下腔静脉的下段胆管癌或壶腹部周围癌可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不能切除的病例可做姑息性手术以引流胆汁。 1)内引流术: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选用胆管空肠吻合、胆管十二指肠吻合、胆囊十二指 肠或空肠吻合、内支架引流术等。 2)外引流术(TCD)或内外联合引流术(U管引流)。 【疗效标准】 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姑息性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减轻; 3.未愈:治疗无效或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