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及举措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及举措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及举措

奥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督抽检,抽检产品477个,抽检合格率为99.2%。二是实施获证奶产品质量安全跟踪检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牛奶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下发通知,组织实施对所有获证无公害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检查。经现场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27个省(区、市)的299个获证奶产品合格率为100%。三是强化标志推广。在各省级工作机构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将22个省(区、市)的27个工作机构列入2008年标志推广与监管补贴计划,128个县纳入示范县创建范围。截至2008年11月底,共有3243个获证产品使用了31704.5万枚标志,与上年同期相比,用标产品数增加49.5%。四是完善监管制度。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组织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与标志监督管理规范》。明确了各级工作机构的职责任务、监管重点、工作要求等内容,建立了产地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抽检、标志使用检查、认证工作督导、举报投诉受理、证书撤消公告等6项制度,形成了监管长效机制。

(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检测机构管理。修订《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选择委托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验委托协议书》,完善检测机构选定和委托程序,严格检测行为规范,切实加强检测机构在认证过程对产品质量把关的作用。截至目前共委托定点检测机构176家。二是完善认证标准和目录。针对目前标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起草了《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改革方案》,明确了无公害食品标准调整改革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2008年组织专家修订无公害食品标准21项,审定19项。此外,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新发布的标准,拓展了认证产品目录,将认证的产品数目从815个增加到841个,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范围。三是强化检查员培训和管理。依据调查结果制定了2008年度培训计划。全年会同地方工作机构举办检查员、内检员和检测机构人员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4256人;举办师资班培训1期,培训教员120人。修订《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注册准则》,启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注册工作,首批注册检查员3803人,强化了检查员管理。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及时掌握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并实施信息交流制度和检测机构月报制度。信息交流制度要求各级工作机构与检测机构之间要及时通报交流相关信息,月报制度要求检测机构每月定期向质量安全中心汇总报告本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无公害农产品委托检验等情况。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专门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规范》,对风险因子的信息搜集、风险评价、处置应对、防范管理以及责任界定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又好又快

发展的举措

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按照“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总体安排,坚持科学发展核心目标,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发挥单位职能作用两项基本要求,加强制度规范、体系队伍和单位自身能力3个方面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协调联动、增强合力,扎实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00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3000个、畜牧业产品1500个、渔业产品1500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00个,其中种植业产地3000个、畜牧业产地1000个、渔业产地1000个;做好到期产地和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力争到期产品复查换证率达到80%;力争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0个。

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是:

(一)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是从严从紧把好认证认定审核关。严格审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申报主体资质、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投入品使用情况,建立申报单位内检员制度,督促获证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制度,加强对高风险产品的审核把关;加大现场检查和核查力度,提高认证初审、复审和专家评审工作质量。二是加强认定认证工作跟踪指导。及时指导督促产地认定工作,加强产地认定工作经验交

流;完善工作制度,指导并规范产品认证逐级审核工作;加强分类指导,挖掘认证潜力,围绕优势产区,加快“米袋子”、“菜篮子”等主导产品认证进程,促进地区、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三是全力做好到期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按照保证质量、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以现场确认检查为重点,简化复查换证申报材料,进一步完善复查换证模式,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产品,采取灵活科学的换证方式,进一步细化便捷式复查换证工作规范。

(二)全面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进程一是深化优势产品挖掘。结合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组织申报和审查评审工作,优先将知名度高、历史悠久、品质特征明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农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积极推动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财政补贴机制,努力实现登记保护与农业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投入挂钩配套,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与优势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根据登记工作需要,修订完善现有的制度规范。重点完善申报材料形式审查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确保审查评审工作的科学规范。严格现场核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核查工作质量。

(三)依法加强证后监管和专项整治一是继续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抽检。改进抽检方法,增强抽检工作的科学性。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覆盖面。二是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对全国抽取10个省份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督促各地提高认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获证企业的生产规程、生产记录、标志使用、投入品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督促获证单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三是依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示范县范围。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验收管理规范,对符合验收条件的示范项目组织验收。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规范性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组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检查。完善农产品地理标识使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对标识规范使用进行执法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使用全国统一防伪标志,规范印刷标志使用。组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为,维护获证单位、标识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四)进一步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积极开展检查员、内检员、检测机构技术骨干培训,集中力量加大内检员培训力度。二是做好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及时修订和补充《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做好无公害食品标准技术归口管理,编制无公害食品标准年度制定计划并组织申报和评审。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标准研究工作。三是强化检测机构管理。对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规范抽样和检测行为,落实检测信息月报和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制度,搭建中心与检测机构的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农业系统区域性(地市级)和专业性检测机构的委托,建立检测机构定期考核制度。对农产品地理标志检测机构,加强资质委托和业务管理,适当将检测布局向专业性检测机构延伸,进一步发挥检测机构在品质鉴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五)积极增强事业发展后劲一是继续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组织实施2009年国家外专局出国培训项目和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合作研究,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模式和经验,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三是加强体系队伍建设。对各级工作机构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工作机构向地县全面延伸,积极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工作机构规范化管理,构建工作机构绩效评价机制。四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培养和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创新和调研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三品”质量安全

专项整治

按照农业部《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以保障认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为主线,以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较大的产品为重点,加大检查指导和依法查处力度,强化全程监控,完善认证及监管制度,实现“三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促进“三品”持续健康发展。

(一)整治目标“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防范和杜绝突发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标准化

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实现获证单位生产过程有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以及与其对应的生产管理记录档案,执行率达到95%以上;增强获证单位使用标志的积极性和规范性,确保90%以上的用标单位规范用标;全面提升认证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健全“三品”监管长效机制。

(二)整治重点(1)重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为蔬菜、水果、禽肉、禽蛋、鱼类、贝类;绿色食品为蔬菜、茶叶、稻米、禽蛋及蛋制品、鱼类、贝类、调味品、液体乳及乳制品、果脯蜜饯、小麦粉及制品、大豆加工品;有机农产品为蔬菜、水果、稻米、禽肉、禽蛋、鱼类。以上产品中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2)重点单位:涉及上述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由农技推广和管理部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的上述重点产品生产基地。(3)重点区域: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辽宁、湖南、北京、内蒙古。

(三)整治任务(1)完善工作制度,提高认证管理有效性。一要督促各级“三品”工作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梳理文件档案,切实做到认证管理“事前有制度、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文档、证后有监管”;二要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指导各地完善产地动态监管、产品质量监测、包装标识管理、全程可追溯管理、应急预案等监管制度,逐步实现“三品”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要强化认证检查员职责,确保检查员在材料受理、材料报送、文件审核以及现场检查过程中行为规范。(2)突出关键环节,强化生产经营规范性。积极推行全程监管理念,全面监控“三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突出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证书标志使用等整治要点,坚持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积极打造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链条,促使获证单位普遍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3)开展产品监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性。深入开展“三品”质量监测,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认证农产品进行抽检,在抽检产品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各占一定的比例,与产品认证形成对应的协调关系。通过开展产品监测,及时发现产品质量突出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切入点,建立健全以监测、分析、预警、防范、控制为主线的“三品”风险管理机制。(4)规范标志使用,维护包装标识合法性。积极开展“三品”包装标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促使法律法规规定转变成“三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觉行动。深入开展认证标志检查,通过落实企业年检和标志市场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及公众举报的违法违规用标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切实维护“三品”市场秩序。

(四)整治要求(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业部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部门相应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省级“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要根据要求,迅速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三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整合现有监管力量,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切实将专项整治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3)掌握动态,及时总结。各省(区、市)农业行政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专项整治联系工作,于每月15日和30日前向农业部“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通报工作动态,并在各阶段工作完成10日后递交阶段工作总结,及时总结进展和成效,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作为监管制度固定下来,逐步完善“三品”监管长效机制。(4)分工合作,加强沟通。“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下设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绿色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和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分别设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认证中心,分别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整治工作。3个工作小组要加强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第二作者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10008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 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 第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时,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第三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下列农药使用原则。 1、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 2、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严格按照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使用农药。 5、使用农药应符合国家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要求。 6、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避免重复使用。 第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禁止使用下列化学农药及其混剂。 1、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氯丹、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三氯杀螨、杀螟威 2、有机磷类: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纽瓦克)、磷铵、甲基异硫磷、甲拌磷(3911)、乙拌磷、治螟磷(硫特普、苏化203)、蝇毒磷、水胺硫磷、灭线磷、氧化乐果、高渗氧乐果

3、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铁灭威、速灭威、速扑杀 4、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二溴氯丙烷 5、其他:杀虫脒(克死螨)、西力生、赛力散、氰化物、敌枯双、普特丹、培福朗 第五农产品生产者必须及时、准确、认真填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记录。 开封县隆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安全使用承诺书 为了确保我基地种植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质量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均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 关要求,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2、按照农业部无公害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使用农药,严禁甲胺 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它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 3、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工具等无毒无害,符合有关卫 生要求,对农产品无污染。 4、本基地如不按照上述承诺操作而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严重 后果由本基地承担一切经济与法律责任。 承诺人:杨振兴 2014年5月20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方便、营 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入WTO的中国农业及农产品面临新的挑战与选择。为此,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进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进展,一定要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业。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join WTO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choice.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in 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our coun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e sure to develop th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ituation trend 1 前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要紧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不断增大,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原料来源;随着农村集体经济逐步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理事长黄运洪为首,由技术负责人罗延江、质量检验员黄运洪、黄金强、田间档案记录员罗延江、保管员罗大银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黄运洪负责对场内职工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罗延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场内生产情况对场内职工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防治病虫害,以利秧苗健壮生长;冬季利用工厂化或大棚进行育苗、夏天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复盖进行育苗;在区预测预报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生化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作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推广大棚内蔬菜间插种技术;完善菜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罗大银为种子仓库的保管人员。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设罗大银为农药仓库的保管人员;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核对,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蔬菜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林厅公告(第9号) 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是指农产品(除渔产品外的食用农产品,下同)产地环境及质量控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定合格,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农产品生产产地。 第三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工作由省农林厅负责。省农林厅成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管理工作;设立粮油、园艺、畜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现场检查和评审推荐等工作。县(市、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申请受理、初审、推荐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积极鼓励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经认定的产地产品在放心肉菜市场准入过程中免予检测。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第二章产地条件与质量控制 第五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灌溉水(畜禽饮用、加工用水)、土壤、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要求,产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蔬菜、茶叶、果品等产地应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集中连片、产品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粮油作物达2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含西甜瓜)500亩以上,设施蔬菜200亩以上,茶、果300亩以上,食用菌1万平方米以上;蛋用家禽栏存5000羽以上,肉用禽年出栏2万羽以上,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奶牛栏存100头以上,羊栏存500只以上。 第七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能确保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并有相对稳定的产销组织形式。 第八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配备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或依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负责病虫测报、动物疫病防治、生产技术指导及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第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应具备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按照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操作规范并组织生产。 (二)建立严格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物制剂等投入品使用登记制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 研报告 关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4月以来,农业部、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 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11个省区就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和民生产业,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现将《关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今年4月以来,由我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 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而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 业大45.5万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 2.63万亿增加 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 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 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 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灿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经验教训;启示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实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战略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我省的GNP具有双重功效。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WTO,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片大市场,寻找着机会。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庞大、管理水平高,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外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以制定适宜的战略与策略对抗国外企业的竞争。 本文就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及教训,以对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一般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 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见表1: 表1 各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 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中国 比值1:1.8 1:2.4 1:3 1:4 1:4 1:0.3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

我国农产品品牌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专业 :农业推广姓名:曹洪彬学 号:2013110271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缺乏规划、体制不顺畅,推广简单、建设主体薄弱,投资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宏观方面提出要改进政府引导、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整合营销策略等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标准化;整合营销等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规划、体制、推广、投资、保护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畅、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品牌保护不力等原因, 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一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 相关管理体制不顺畅。各级政府热衷品牌评比和排序,推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还有一些部门或机构的评选规划不够规范, 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 只重视品牌的评比 , 而忽视品牌教育和品牌维护的基础工作。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很多,如国家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各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出现不同理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全国性的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二品牌建设主体力量薄弱, 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进行中,龙头企业与农业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龙头企业大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1)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措施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度,做强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管理员职责: 1、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品种搭配,组织产品收获、包装等; 2、负责记录基地的生产状况、生产作业及质量控制等; 3、负责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药物除外),掌握库存情况; 4、负责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设施; 6、负责基地新品种种植(养殖)示范。 二、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职责: 1、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 2、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 3、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 4、负责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 三、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从事生产,不得造成产地污染或者致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保证基地周边无污染源。 四、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投入品统一采

购、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做好相应记载。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合法登记并与农产品品种相适应的投入品,保存相关票据,严禁采购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设立专门的投入品存放场所,配备必要的码放设施使之摆放整齐,加强管理防止变质失效。生产管理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统一领取投入品,指导并监督生产人员按照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入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高温作业和药物毒害等事件发生,生产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救治。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定点存放。剩余投入品退还仓库,废弃包装统一处理。 五、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生产管理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认真记录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单元)、品种、生长期、投入品名称、间隔日期、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器械、作业人员等。 六、建立健全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等国家标准,符合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和第194、199、274号公告等规定,符合质检总局《出境蔬菜禁用农药名录及不适用农药的指导名录》、出口肉禽《禁用药物名录》和《允许使用药物名录》等规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物,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稀释倍数,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生产中、收获前应加强抽样检测和记录,发现药物残留超标或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元应暂停收获,

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农产品摆脱长期短缺局面,实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跨跃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我部在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放在切需要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果、蔬、茶、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同时,对于到2015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初步展望。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特点有以下几个。

1.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达21070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24.6%。其中食品工业总产值8434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8%。“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百分比,2000年达到84.6%,比1995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每次加工业的大发展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2.产品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2000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9.7%,超过纺织类而居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位。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初级加工品和高级制造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原料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3.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 据调查,目前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已超万家。1文中加工业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指统计口径的五大类12个行业的范围,非本规划所指主要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的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1.总量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入世5年中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呈现净进口局面,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依然存在-9.60亿美元的逆差(见表1)。 2.产品结构的变化 入世以来,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来看,主要出口农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其次为食用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水果及其制品和畜产品(见表2);主要进口农产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上,进口量居于前3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和畜产品(见表3)。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出口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产品贸易顺差依次来自于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水、海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棉花,畜产品,糖及食糖和食品工业的残渣、废料(见表4)。而谷物贸易是先逆差,后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以来的最低谷,粮食减产效应引起国内供需失衡,从而导致了2004年对谷物进口需求的激增,引起当年谷物贸易的高额逆差。随后国家不断出台稳定并刺激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粮食大幅增产,谷物进口需求锐减,谷物贸易额恢复到净进口状态。

我国农产品加工面临的机遇、发展方向与措施

我国农产品加工面临的机遇、发展方向与措施 (1)农业的阶段性变化,加工原料的日益丰盛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盛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2)不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中央及时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基本判断,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3)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枯竭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严重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形成。 灭菌奶基本普及,巴氏奶、冷却肉、洁净菜、低温肉制品、洁净蛋等正在逐步推广。 (4)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大型化、跨国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2005年全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27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国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精炼加工业及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无公害农产品知识

无公害农产品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是哪个机构负责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办理机构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是农业部直属的正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运作模式和市场定位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申请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性质是什么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行为,认证不收费。 目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经过哪些环节 1、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包括产地环境监测),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2、省级承办机构接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附报材料后,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核实材料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生产过程是否有禁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和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3、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所属专业认证分中心对省级承办机构提交的初审情况和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复查,对生产过程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检验报告》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5、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专业认证分中心审查情况,组织召开“认证评审专家会”进行最终评审。 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认证证书、核发认证标志,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公告。 何种产品才能冠以“无公害农产品”名称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社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测员等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员工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技术负责人督促指导无公害技术的落实到位,质检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化验工作。其他人员安排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利用好育苗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科学进行肥、水、光、风,生态防治病虫,保证无菌壮苗。制订科学明了的无公害技术规程,定期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一线人员都能掌握无公害技术规程,并执行到位。结合历年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用先实用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同时,要做好先进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生产人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水源等农业投入品

来源,从源头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出现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种子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种子许可证,经营必须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政府规定的资格。合作社设立专门的种子库存场所,确定专职的库存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全格上岗。对于入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登记种子名称、数量、来源、品质等信息,对于出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种子的名称、数量、来源、品质,详细纪录领取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年度查库工作,对于过期、霉变、虫蚀的种子,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化肥的施入要执行肥料合理投入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无机复合肥。施肥的原则:1、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根本依据;2、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学肥料;3、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追肥行为。施肥行为要认真记录在生产记录中,要记录施用种类、施用人、施用方式、施用地块等情况。肥料与农药可同一库存,库管人员要做到:1、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2、入库出库查验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三证”;3、杜绝生活垃圾等肥料进入生产环节。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要求执行。在生产中要将国家禁限

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

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逼近,农产品的生产和内在品质将面临新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按需求进行生产,尽快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以有力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 现状与问题 农业生产从20世纪中其的绿色革命开始,长期以长,人们把土地产出的谷物直接食用看做是供养人口最好的惟一生产方式,历来一味追求籽粒最大产出量为主要目标,从而培育出高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但蛋白质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却大幅度降低,品质下降。根据近几年国际国内价格的跟踪比较及有关部门的研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一些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如棉花、油料、糖料、羊毛等也已接近、返老还童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竟出现“高价农业”现象,市场上“卖难”的问题仍有增无减。目前我国的普通小麦积压在库,据报载,南方有的农民竟拿小麦作肥料,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8.5%,供不应求,靠进口弥补。如做饼干、蛋糕等面筋含量低的小麦每年约需进口50亿公斤等等。究其原因是由于 农产品品质方面的缺陷和生产上一直沿袭“增产型”,而忽视了“优质高效益型”的结果所致。 我们所说的农产品品质的内涵系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

品质的总称,其中营养品质是农产品的物质基础和核心。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状况怎样呢?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主要农产品品质的含量:春小麦13%至15%,冬小麦13%至14%,粳稻8%至9%,杂交粳稻7%至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居中上等。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品位更居上游。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含量偏低。根据中国农科院一些专家分析测定的“我国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中,在稻米以上以我国出口的优质稻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我国则平均为16.70克,两者差距较大。 挑战促转变 从目前来看,随着国内拉动和扩大内需,农业结构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产品供与求、产和销的矛盾,已不是昔日单一的结构需求的失衡,而是以农产品短缺为常态到以供大于求为特点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不少劣质农产品积极滞销,而优化农产品紧俏。这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和外国农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使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内频频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没有转变到优质化生产链上来酿成的苦果。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逼近的形势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时下已是农产品“洋货”大军压境,千方百计在国内市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行扶持政策

附件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行扶持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税收支持政策,给予相关金融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扶持产地农产品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示范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推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

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涵盖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保险、科技、用地、用电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 一、财政政策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为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问题,2012年中央财政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每年安排5亿元(2014年增至6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户和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1994年起专门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产业化经营项目,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999

近期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近期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近几个月来,我国CPI不断上涨,并于9月达到3.6%,创下23个月的最高增幅,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政府经济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防通胀面临重大的压力和挑战。分析最近一段时间以农产品价格变化原因及其走势,有效采取应对措施,对确保实现今年物价上涨控制在3%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农产品价格变化特点 今年以来,从粮食、“菜篮子”产品到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均出现价格普遍上涨的态势,9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达到171(以2000年为基期,下同),同比增长5.3%。不同农产品领涨不同季节,呈现价格轮番上涨的格局,其中大蒜、生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迅猛,只有大豆、油料等少数品种价格上涨相对温和。 (一)“菜篮子”产品价格整体上涨 从今年初到9月份,我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呈现V字型走势。价格指数在春节所在的2月份达到172.9的高点后,逐步走低并下降到6月的最低点155.6,进入7月以后,农产品价格指数迅速攀升,并于8月达到174.8,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分品种看,6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开始摆脱二季度低迷的状况,出现较大幅度恢复性上涨,并带动牛肉、羊肉、白条鸡、鸡蛋和鲤鱼价格整体上涨。今年9月中旬,猪肉的平均价格比4月上涨29.4%,超过2009年底阶段性高位的水平;白条鸡价格比4月上涨10.8%,鸡蛋价格也上涨29.4%,牛肉、羊肉价格涨幅超过3%。受6、8月份南方大范围洪灾的影响,6月至9月,蔬菜价格平均上涨了11%。 (二)粮食价格稳步上升,主要品种创历史新高 2004年以来,在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

最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 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深入**、**两县实地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呈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到2010年10月底止,**县共有12家省、市、县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注册资金为:**绿宝米业和国兴百丈泉公司各500万元,山村油茶1000万元,将军果业1600万元,斌杰食品2688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在6800万元-1.5亿元之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注册资金少的150万元,多的达500万元。年销售收入在1664 万元-3692 万元之间。200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79亿元,2010年预计可实现产值收入7.98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粮食、生猪、果业、山茶油、灰鹅、水产等六大领域。全县共种植水稻33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年繁育仔猪2万

头以上养殖场1个,生猪出栏今年预计可达到60万头以上;种植脐橙8.5万亩,甜橙3.5万亩,精心打造了埠头和崇贤二个万亩脐橙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35万亩;饲养灰鹅 420多万羽,饲养红鲤鱼、草鱼水面共12万亩。2009年,全县粮食加工109586 吨,脐橙加工29800吨,生猪加工1440吨,油茶加工2400吨,灰鹅加工485吨。2010年预计全县粮食加工114649吨,油茶加工2000吨,脐橙加工22800吨,生猪加工1640吨,灰鹅加工495吨。 **县现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有2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2家。200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3亿元,产值6.9亿元,利润5600万元,有固定职工2100人,涉及的农业产业有粮食、果蔬、蘑菇、茶叶、席草、生猪等。目前,产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稻谷,年种植面积92万亩,年产量;脐橙,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9000万公斤;柑桔,年种植面积2.6万亩,年生产量6500万公斤;蘑菇,年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量3500万公斤;白莲,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480万公斤;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30万公斤;席草2万亩,年产量1600万公斤;黄鸡,年出笼3600万羽,产量4320万公斤;生猪,年出栏20万头,产量2000万公斤;鱼,年产量2200万公斤。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5年)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4月以来,农业部、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11个省区就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现将《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今年4月以来,由我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并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2014年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45.5万家。2003-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增加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

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2014年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2014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2003-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2014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以上。 (四)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个点。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融合趋势明显。一是接二连三融合。据抽样调查,3.08%的农民合作社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股发展加工流通。如福建连城县13万农民合作加工10万吨地瓜干。二是前延后伸融合。企业向农户注资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如山东临沂畜禽加工、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浙江黄岩蜜橘、广西容县黑芝麻糊等产业,都是将农户、企业和客商在园区空间聚集,实现集群化、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