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化学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化学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解读 化学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

考试说明

——化学部分解读

重庆市南开中学陈俊宏张伟

纵观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其特点基本上可体现在“变”与“不变”之中

一、2013年与2012年高考理综《考试说明》比较

对照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2013年的《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共有5项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和并调整了15个例题。

1、内容调整

⑴在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内容中删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部分。

⑵在第二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删去了“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的部分。

⑶在第二部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删除了以下有关“糖类和蛋白质”的内容:“①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②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但在第一部分“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中,仍然提出了“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的考试要求。

⑷在第一部分“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中增加了“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内容。

例、甲醛是被国际卫生组织公认为头号致畸的毒性物质,但甲醛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

料,其反应机理可以简单表示为:,试判断下列常见有机高分子合成中没有甲醛参与是

A.由合成

B. 由合成

C. 由合成

D. 由合成

⑸在第二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增加了3项考试内容:

①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②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与π键),能用共价键的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③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健。

2、题型示例的调整

2011、2012两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所提供的题型示例都是40例,其中32例是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山东、浙江、宁夏、江苏、海南及安徽的高考化学试题,占80%。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在2012年的题型示例的基础上,更换了15道例题。

《考试说明》中例题分布及新更换的例题说明

1、考点分析

2012年重庆理综化学卷中学科知识点分布

2、

⑴2013年考试说明较原老大纲新增加了的内容

2013年重庆《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范围方面有15项新的增加: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常见金属元素增加了Cu;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甲烷、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加聚反应;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能级分布,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的常见元素为1~36号;了解电离能的意义及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核外电子的跃迁及简单应用等。

⑵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新增考点的考查

2013年安徽理综化学卷涉及的新增考点及分值

一是非选择题结构有一定的变化。

二是创设真实情境,彰显学科价值。

三是模块知识融合,突出综合应用。

4、对比分析

20013年高考试题题型设计、命题思路及设问方法与2012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的对比分析如下。

第7题与题型示例1

第8题与题型示例26

第9题与题型示例12

第10题与题型示题15

第11题与题型示例17

第12题与题型示例25

第13题与题型示例7

第25题与题型示例27

第26题与题型示例34

第27题与题型示例39

第28题与题型示例30

三、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命题热点题型预测

命题热点题型之一、物质(或元素)推断题

例、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相邻,A、C同主族相邻,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D元素与A、B、C三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但D 单质与A、B、C单质均可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C、D的元素符号:C D ,电负性相比:C D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⑵A、C分别与D反应生成的D2A和D2C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填σ键或π键),D2A与D2C分子稳定性相比,更强(填化学式),说明理由。

⑶B、D可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x可作致冷剂的原因。

⑷A、C形成的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A、B、D可组成离子化合物y,化学式为__________,y的水溶液显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y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D还可组成共价化合物z, pH=a的y和z的水溶液中c(H+)水之比为。

命题热点题型之二、化学反应原理

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前工业上有采用CO2与H2在CuO-ZnO/ZrO催化下反应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工艺:CO2(g)+3H2=CH3OH(g)+H2O(g)ΔH。为探究其反应

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2L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n(CO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该反应的ΔH=。

⑵从开始反应到平衡时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是,CO2的转化率是。

⑶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v(H2)=3v(C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CO2)=v正(CH3OH)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产物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CO2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

⑸上述方法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而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燃料电池不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以KOH为反应介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放电时只生成碳酸盐和水,既能较好的实现能量转化,又可以减少CO2的排放。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

命题热点题型之三、有机知识综合应用

关于有机化学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有机化学综合试题,其命制方式仍然是给出新发现或新合成的有机的结构信息(模型、键线式等),要求回答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同时围绕题给信息对有机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和有机的性质等进行考查。

例、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引发化工企业的发展形势严峻,某省某化工厂专业生产的某产品M由于性能稳定而备受青睐。已知M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⑴该产品的结构简为_______________。

⑵与M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⑶M的某种同分异构体A,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写出下列两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反应类型:

①A→B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②E→F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⑷在一定条件下,该产品M跟乙二醇反应可得到分子式为C6H10O3的物质,从而可以得到用来制作隐形眼镜的高分子材料(C6H10O3)n,这种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命题热点题型之四、工艺流程

例、沸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NaAlSiO4·n H2O),其中有许多笼状孔穴和通

道能让直径比孔穴小的分子通过而将大的分子留在外面,故又称“分子筛”。“分子筛”在表面化学中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7·2H2O)、石灰石、海水为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⑴高岭土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则分子筛的化学式也可表示为;

⑵写出0.1mol/L副产品A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三个等式:

、、

⑶气体M和滤液发生反应的任意一个离子方程式为:

⑷若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一段时间,当阳极产生56L(标准状况下)气体,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L时,所得溶液在常温时的pH值为。

命题热点题型之五、科学探究

例、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主要是“铵态氮肥”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铵态氮肥”进行了专项探究:

⑴预测

根据已有信息初步预测该“铵态氮肥”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⑵探究

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阴离子的探究: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初步结论:“铵态氮肥”是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⑶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 浓溶液,充分微热,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m'g。

方案㈡: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 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VL(标况)。

方案㈡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写出计算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

方案㈠:

方案㈡:

四、2013年高考冲刺阶段备考复习建议

从10个方面,对冲刺阶段的高考化学复习做出如下建议。

1、回归基础内容,巩固主干知识

2、重温平常试卷,吸取失分教训

3、研究考试说明,熟悉高考题型

4、强化化学用语,提升学科素养

5、科学安排训练,提高答题效率

6、研究实验命题,准确有效复习

7、研究主观题型,了解命题内容

8、开展专门训练,严格答题规范

9、熟悉典型试题,挖掘潜在价值

10、注重心理调整,满怀信心高考

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化学》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本地区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为基准。 (二)命题原则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应: 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能力立意; 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 3.关注能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 4.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 5.关注实验规则,保障实验安全; 6.关注初高衔接,促进学生发展; 7.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二、考查内容及标准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适当增加《课程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相关内容以及初高中衔接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标准具体说明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⑴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⑵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⑷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⑸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⑹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⑺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2.初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生实验 ⑴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⑵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⑷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⑸燃烧的条件。 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⑻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 / 5

北京中考化学课本知识

序言、第一单元 3、物质的变化、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 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容器。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可以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③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俯视实际值会偏小,仰视实际值会偏大。量筒的精确度为0.1毫升。在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使用前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酒精灯在燃烧时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盖灭。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

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原则,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①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并得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015年高考试题化学(北京卷)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市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 化学反应的是: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 2SO 4>H 3PO 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 Na 2CO 3 >NaHCO 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 示意图如下: C 表示O 状态Ⅰ状态Ⅱ状态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 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人工固氮

I I n + nCH 2=CH --CH =CH 催化剂 CH I CH -H 2n + (2n -1)HI PPV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CH 2=CH - -CH =CH 2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 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 Cl 2 + 2OH - == Cl - +ClO - +H 2O 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 + H 2O -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 Cl 2: 2H + + Cl - +ClO - == Cl 2↑+ H 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 CH 3COOH + ClO - == HClO + CH 3COO -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2NO 2 B.Ⅱ中的现象说明 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 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 HNO 3 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 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 Fe 是否被氧化 25. (17分) “张一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 R -C ≡C -C O -CH 2HC =C H 2C -R 〞 O R ˊ 铑催化剂C -CH R -CH C =CH R ˊR 〞 C CH 2 O O (R 、Rˊ、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含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理综

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卷1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9(11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30(10分)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及答案 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 的是 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 .在酸性条件下,18 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 3CH CO OH 和25C H OH D .用甘氨酸( )和丙氨酸( )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 =Fe 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4e —=4OH —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 :Hg 2+ +S 2- =HgS ↓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NO ??? →催化剂 C+NO 2 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4y x +O 2???→催化剂 高温 xCO 2+2 y H 2O 10.25℃、101kPa 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C 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 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 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 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 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 CH 3COCH 2COH (CH 3)2(l )。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和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

2012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点金教育牛银生27056888)

2012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 目标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知道层次(★) 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 (3)理解、应用层次(★★★)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 2.过程与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考试中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能力上。能力要求是以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问题。 (2)能用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3)认识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营养、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在探究活动中,善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二)考试内容 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最新整理)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 考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 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 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 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理综 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 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 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 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 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 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 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I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 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 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 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 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_纯word版_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 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 C .碱性:NaOH >Mg(OH)2 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过程 状态Ⅰ 状态Ⅱ 状态Ⅲ 表示C 表示O 表示催化剂

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O 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 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 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Cl 2+2OH - =ClO - +Cl - +H 2O B .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 2+OH -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Cl 2: 2H ++Cl -+ClO - =Cl 2↑+H 2O 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 CH 3COOH +ClO - =HClO +CH 3COO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 CH 2=CH CH =CH 2n I + n CH 2=CH CH =CH 2 +(2n -1)HI I CH CH H 2n PPV 催化剂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理综试题WORD版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 甲、乙、丙、 丁为某实验 动物感染 HIV后的情 况,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 Y3+ C、Y3+Z2-D、X+Z2-

2013年化学考试说明

2013年绥化市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新课标中删除和新增的内容,今年暂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应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检查初中教学质量和普通高中录取新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我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坚决杜绝偏题、怪题。 二、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范围 初中化学的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命题依据。 通过对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查来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考查学生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整体水平。 (二)、原则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能力。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对实施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考查的内容与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和社

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北京市高级中学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化学 Ⅰ. 考试范围 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 Ⅱ.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知道层次(★) 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等。 (3)理解层次(★★★)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等。 2.过程与方法 (1)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二模理综化学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适应性 练习化学 2018.05 6. “ 厉害了,我的国! ”。下列中国制造的产品主体用料不是金属材料的是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大飞机C919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 澳大桥 A. 主体用料:钢索 B. 主体用料:钢材 C. 主体用料:铝合金 D. 主体用料:硅酸盐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X元素、Y元素、S元素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A.X2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H2X和H2S分别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C.酸性:HYO4>H2SO4 D.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 8.下列反应不能 ..用反应物所具有的类别通性解释的是 A.Zn+Fe2+=Zn2++Fe B.2Fe3++2I-=2Fe2++I2 C.NaOH+HClO4=NaClO4+H2O D.CO2+H2O+ Na2SiO3=H2SiO3↓+Na2CO3 9. 头孢拉定又名先锋霉素,是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头孢拉定的分子式是C16H19N3O4S,分子中有多种官能团 B. 头孢拉定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可以反应 C. 1mol头孢拉定最多可与6mol H2和5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 头孢拉定既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X 硫Y

石灰石高温电解 石 墨 电 极 熔融碳酸盐及石灰石 CaCO 3 CaO CaO+CO 2 石 墨 电 极 10.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给出信息,判断以下化学用语表达式正确的是 信息:① HF H ++F - K =6.6×10-4 ② FeS (S) Fe 2+(aq) +S 2-(aq) K =6×10-18 ③ CuS (S) Cu 2+(aq) +S 2-(aq) K =6.3×10-36 A .氢硫酸的电离:H 2S 2H ++S 2- B .Na 2S 投入水中发生电离:Na 2S 2Na ++S 2- C .NaF 发生水解反应:F -+H 2O HF +OH - D .FeS 与CuSO 4溶液反应:S 2- +Cu 2+=CuS ↓ 1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向2 mL 0.11 mol L -?的 3 FeCl 溶液中加 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KSCN 过少,因此溶液 颜色不变 B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变为无色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C . 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NH 3·H 2O 是弱碱 D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 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 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 生 CO 2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 12.研究人员研究出实现水泥生产时CO 2零排放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反应在温度小于900 ℃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 和CO 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发生了反应: CaCO 3 ====CaO+CO 2↑ B .阳极有O 2产生 C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O 2+4e - ===C +2O 2- D .CO 2=====电解 C +O 2↑这一反应的发生, 说明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 25.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高温 ? C B A (C 8H 9Br) 水溶液 D (C 8H 8O 2) E (C 10H 12O 2) 氧化 氧化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2015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A .A B .B C .C D .D 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 2SO 4>H 3PO 4 B .非金属性:Cl >Br C .碱性:NaOH >Mg (OH )2 D .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 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和 O 生成 CO 2 是吸热反应 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C .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 反应的过程 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 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 A .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 2 制备:Cl 2+2OH ﹣═ClO ﹣+Cl +H 2O B .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H 2O HClO +OH ﹣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 )混用,产生有毒 Cl 2:2H ++Cl ﹣+ClO ﹣═ Cl 2↑+H 2O 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 +ClO ﹣═HClO +CH 3COO ﹣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2013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 4.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