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广西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广西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层次不高,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而且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问题。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广西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总结了广西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了广西现阶段产业结构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了提高与优化。但是,作为沿海沿边省区,广西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产业层次还存在较大问题,广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广西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题,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加快北部湾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泛珠与东盟的合作、大西南与东盟的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接点,是摆在广西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研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赵金彦,赵凯分析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及演进机理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分阶段对其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廖文龙龚三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广西工业产业结构演化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起着一种阻碍作用。运用AHP方法,就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2[。唐艳萍、甘益凤、谢贤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来分析广西产业结构的30年来的演进过程,从而得出广西产业结构在这30年的演进过程中,并未发生显著的质的变化]3[。顾剑华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认为广西产业结构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4[。陈军义,韦晓英综合过去30年的数

据,认为与发达省份广东相比,广西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5[。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分析法、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广西的产业结构特征,确定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为实现广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础理论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的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产业结构是由国家(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制度、科学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区域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济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关键环节。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总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受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产业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在我国经常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就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其目的是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包括:(1)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2)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及现状

(一)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在1978—2008年间,广西产业结构逐渐经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后来居上,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在1978年,广西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0.88∶34.03∶25.10,这是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到了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变成了20.27∶42.36∶37.37,以工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广西现在正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转型期,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而其产业结构特殊性在于:从1978—2008年,产业结构转变较快,各产业比重起伏波动,产业结构由1988年的“一二三”转变为1992

年的“一三二”,又调整为1993年的“二三一”及1999年的“三二一”,直至2008年的“二三一”结构。由于广西工业化进程较慢,工业化程度较低,在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广西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长期稳定在“二三一”这个结构相比,出现了严重偏移,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扭曲,工业发展严重不足,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发育不足的情况下虚增,而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支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产业结构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二)广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问题分析

广西属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八成以上,农业人口多而农业不强,而且交通不便、农产品生产批量小、标准化水平低、商品率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内部结构方面,种植业比重偏大,虽然经过30年的调整,但种植业仍占全区农业的50%以上,比耕地面积类似的辽宁省(38.8%)高10个百分点多,比国外农业先进国家更高。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偏低,各业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

2.第二产业问题分析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全国来看,2006年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1.7%、48.9%和39.4%,其中工业为43.3%。工业内部的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由于广西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有色金属储存量大,在工业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销率有所下滑。据初步测算,2007年这两部分增加值分别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和18%,说明广西工业结构以资源型为主。

3.第三产业问题分析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应该远远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虽然广西第三产业比重占到整个产业的四成,但与广东省相比比重仍然低8.1个百分点。广西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需要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大力加强。

三、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都验证了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一规律。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1839年三次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6%、25.8%、31.6%。到19世纪末,大致经历了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二产业已经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工业进行新技术改造及现代产业的发展,并且以后者为主,体现了后工业化阶段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趋势来看:产业结构由低级的一、二、三模式,经过大约100—200年左右的时间的长期的渐近式的变革,经历二、一、三模式和二、三、一模式逐步演变为高级的三、二、一模式。

(一)广西三次产业结构间的调整

由于广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发展不足,在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上应该采取倾斜突进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资源以及经济水平较低时,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重点倾斜发展,以此在短期带动整个经济飞跃和产业结构升级。广西完全可以打破本区域内对产业结构完整性、独立性以及对再生产过程比例性的追求,打破区域内对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对应和总量平衡,将比例性和平衡性建立在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之内,使某些产业高速增长,某些产业减速增长甚至退出,以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间非均衡增长,达到高效率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量变,从而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具体的途径可以概括为:资源倾斜配置——经济不平衡增长——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

广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固现阶段的二、三、一模式并逐步演变为更高级的三、二、一模式。广西应注重培育和扶持高科技产品和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竞争力,加强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长期与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脱节,未来第三产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第一、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各产业内部的调整与优化

1.对第一产业的优化

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 必须首先调整资源导向型思路,确立“市场导向、产业开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实行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发挥产业协同和组织协同的作用,延长产业链,形成产品经营的聚合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广西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引导、鼓励农民种植苗木,使苗木生产成为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

2.对第二产业的优化

工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第二产业是我区与东盟各成员国经济互补性最强、拓展经济合作项目最具前景的产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我区应确定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与建材业、制糖产业以及生物制药业为主导产业,并逐步建立主导产业群。

另外从广西的客观实际出发,加快建立现代企业步伐的同时,必须走一条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扎实推进之路。首先,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大企业集团。第二,坚定不移地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对广西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对广西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布局调整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的重要举措。第三,强化市场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名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实施名牌战略。第四,着力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使之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大力提高人的素质。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科技、懂经济、懂外语、懂管理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

3.对第三产业的优化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拓展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干线网络,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批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结算和支付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形成和完善综合服务网络。积极发展金融、咨询、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和层次]6[。尤其是要利用好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宣传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一批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四、结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西的经济增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十一五”期间广西GDP年均增长13%以上,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广西经济在快速增长,其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同时,诸如本论文所反映的一样,广西产业结构间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空洞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各产业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政策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第二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提高第一次产业生产效率,重点发展广西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以信息、科技、资本等发展高层次的新兴第三产业,解决广西产业结构“虚高”的不合理性;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广西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金彦、赵凯.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偏离份额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3期.

[2] 廖文龙、龚三乐.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演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3] 唐艳萍、甘益凤、谢贤.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产业结构演变分析[J].区域经济,2010年3月.

[4] 顾剑华.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2期.

[5] 陈军义,韦晓英.广西区产业结构调整[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第4期.

[6] 薛焕生.调整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方面和核心内容。下面我将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认识,来分析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产比重持续降低,三产比重明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就业结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变化。 2.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呈现出内部结构升级特征。。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意味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 3.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例偏低,而且近几年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的水平上出现了比重增幅趋缓,甚至近两年出现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3.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位置。在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和升级战略措施。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 1.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针对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独立成篇,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次。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具体战略:(1)把服务业当作产业对待。(2)优先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期间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这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动力。 2.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任务。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广西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析

广西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良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广西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一、广西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从2003到2006年不断下降,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说明这个广西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就广西而言,在未来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下降,随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第二产业则是不断的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长则与广西工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广西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往,积极招商引资,不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使得广西第二产业迅猛增长。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略有下降,又有增长。第三产业04年下降1.9个百分点并不代表第三产业贸易发展,而是其他的产业快速发展,相对来说第三贸易那么迅速而已。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发生很大的变动。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61.2%下降到了55.11%,下降了6.09%从绝对数上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的比重由10.8%上升到了12.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28%上升到了32.79%,绝对量上夜也有很大的提升。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转移到了第三从业,这主要是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 2006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15.9%,说明第一产业对GDO的贡献率的比重不是很大,相对于以前呈下降趋势,说明了广西对第一产业的依赖有所下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广西全州县产业结构调整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广西全州县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枯竭正在危机着全县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性矛盾给资源型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是全州县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试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思考。 关键词: 资源转型思考 Abstract: Along with resources excessive mining,resources depletion crisis whole city economy development.The economical constitutive property contradictory brings the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position for the resources city,speeds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realizes economical reforming,will be quanzhou city next development strategic choice.This article tries from following several principal aspects to bring the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position to the resources city,speeds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will realize the economical reforming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o propose the following ponder. Keywords: Resources Reforming Ponder 正文: 全州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枯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1建设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的产业,同时也关系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绿化,对绿化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景观绿化的效果,要使用具有一定规格的大苗,逐渐地绿化城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和建筑的发展成比例、相协调。这要充分的利用林区的天然林地,构建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树种的大苗繁育基地,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颖的、适销的且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经过精心的组织技术力量,注意大苗的培育方法,建立培育的标准体系,逐渐地培育出具有发达紧凑根系、完美树形以及健壮的生长势和较大的树体,这也为绿化用苗提供出适应的栽植条件,而且还能够顺利地存活和生长的树种来。 2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主要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作为最终依据的,这也是现阶段林区发展所倡导的具体要求。由于当下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加大林业资产的收益,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要真正能够突出树种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保证带动本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等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优势的树种与材料。对当地的林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对林业经济机构进行有效调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满足当地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首先需要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规划。现阶段,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的森林资源都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要想使得林业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点,需要建立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能够为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再让森林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发展的平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价值观,促进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 在林业资源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从事造林、采伐或者是培育行业等,为了促使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都要充分遵循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借助这种自然力的优势,真正地提升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等的一些不良的林业生产行为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制止,严厉打击,要真正地促进人和自然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视角出发,做好林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发展林区经济以及维持生态建设的一条必经渠道。为促使生态文明向着更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5加大林业产业投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对于森林资源收益较好的区域可以实行以林养林的制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建立完善的资金,大力支持林业产业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人才建设投入,一类主要是用于对实际林地的保护。其中,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林业的建设、保护、包括林业砍伐实际上都是一些人为造成的,因此,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产业劳动素质过硬的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对林地进行合理的修剪、利用以及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才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6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市场发展的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开放程度等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有经济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以库茨涅兹(1989)为代表的收入决定论和以罗斯托(1988)为代表结构决定论。学术界支持罗斯托结构论的文献如David B. Audretsch等(2002)对欧盟国家19931997年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度关系的研究;Peneder.Michael(2003)通过对28个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总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相关变量建立的增长模型等。与之相对应,Masakazu Katsumoto (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对100个国家近20年来的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证明了库茨涅兹收

入决定理论的有效性。B.Sharma(2003)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对R&D投入策略依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Josef C. Brada 对美国制药业发展与东西部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功能开发与同化能力良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与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杨治(1985)将西方产业经济学引入国内以后,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的产业结构研究文献才逐渐增多起来。 李国璋和武玉洁(2008)对于个别省份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赵春艳(2008)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具体有促进劳动分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需求结构以及优胜劣汰;隋广军等(2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术。盛昭瀚和高洁(2007)与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分别应用演化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国宏和邵?S(2001)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给予量化后对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可以说是区域内资源向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中的强优企业聚集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据统计,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04%,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骨干重点企业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带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发展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在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运用现金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2)国有强优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柳州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的逐年上升,有力的带动了相关零配件业的发展,提高了协作生产能力。(3)国有强优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他们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微观基础,而要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要继续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要支持和发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的必要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总体上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的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WT()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收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一方面可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资源一方面相对短缺,过度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就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由于各地的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 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不仅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还要研究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10月15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三高两低”(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四是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经济总量偏小,高载能产业比重较高,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高两低”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2002581.html,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者:祁让坤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低素质的现状,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针对河南三次产业不合理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主要是推进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构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并重点阐述了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 继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河南承载着重要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任务,认真剖析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确切了解和把握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如此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和策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转变,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62.0:22.8:15.2到1986年的35.6:40.2:24.2,到1992年的27.7:42.6:29.7,再到2004年进一步发展为18.7:51.2:30.1。截至到2013年底,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5.4:32.0。从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全省三次产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二)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来看,河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