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_20120207082348203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_20120207082348203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_20120207082348203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

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2) 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因素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特点: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

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

教学反思

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习题(1)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选题 读某城市2016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1-2题。 1.该城市2016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 B.105.6万 C.97.3万 D.85.4万 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读下图,完成下列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 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2030年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约束性较强的若干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这些资源环境条件在未来的可能开发利用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得出单项因素制约下的适度人口目标值,寻求未来不同年份我国的适度人口目标:可能-满意度达到0.99最高值时的人口叫做最优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0.9作为理想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0.8的叫做满意的适度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等于0.6的人口叫做最大人口。据此完成下列5-6题。

5.制约我国2030年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是 A.水资源 B.林地 C.粮食 D.能源 6.如果2030年我国实际环境人口容量超过预测数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A.西部大开发 B.科技水平提高 C.消费水平降低 D.全面二胎政策实施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广州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C.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是一个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市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D.扩大区域开放,承接污染工业转移 读下面“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9-10题。 9.由图可知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该地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D.该地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10.该地应该 A.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田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 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 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 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 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 措施 自然 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 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

人口分布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③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

普通高中地理 1.2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1.2 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爆炸地事实. (2)了解地球地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地概念以及人口容量地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地能力以及思维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地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地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地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地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地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地方式理解事物地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地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地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地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地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地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地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地主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地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地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地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地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地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地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地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3.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2.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口众多地文字材料、照片、录像 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学案导学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 先学后教 1.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数量:已超过___________ (2)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增长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___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___。 2.增长速度: (1)表示方法: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表示方法: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

1.综合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地理共同点? 当堂达标 (2014.厦门)读图1,完成1~3题。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013.潍坊)读 甲、乙两个国家 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5、6小题。 5.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2和229.9人/千米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目标要求: 1.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能力要求 ⑴培养自我探究能力; ⑵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⑶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难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 第一:人口问题是我国较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每个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容易理解。于是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此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然后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较好的小组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论点和论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再者给学生在课堂上作展示的话,既表扬积极分子,又使同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呆板模式。

第二,在讲正课前让学生玩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 关于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没能把握好时间,以致在进行小结的时候,有点匆忙的感觉。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主备人:肇庆市实验中学地理科组程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 (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探究法,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永兴岛案例培养学生的现代海洋观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本节内容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列表分析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航拍中国海南节选)(2分钟左右) 师:视频当中提到的永兴岛同学们都听说过吗, 学生:回答 师:但是可能大家对永兴岛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政府驻地所在处,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展示图片),那在这仅有的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最多鞥养活多少人又最适宜居住多少人带着这两个问题,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永兴岛的历史和今天。(展示课题PPT) 新课讲授: 一、环境承载力---解读概念2分钟 师: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就是环境承载力,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环境承载力对的定义(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环境和资源、最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说明环境承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比较稳定,环境承载力可以估算,具有相对确定性,其衡量标准是用环境人口容量 师:这里提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不是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学生:回答 教师:对,不是,而指的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消费水平,这种生存层面上的最大(PPT翻页)是一个警戒值 师: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就有渔民在永兴岛从事捕捞活动,但是历史上该岛却少有常住人口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展示PPT) 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小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前后同学一个组,结合教材学案中所给材料一,并将最终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探究活动一为何永兴岛历史上少有常住人口(走下去进入学生的讨论)(3分钟+7分钟(学生展示和教师总结)) 材料一 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土壤的生产力差,岛上地势平坦,中间较低,是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岛上林木深密,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的代表来给大家分 享你的观点, 生:因为、、、、、、,土地。淡水,,,,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易)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 (第1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易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A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低死亡率、低出生 率,(均小于1%),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布 【难易程度】易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③接近2%,最高,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解析】选B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依据图示,故选B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4.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严重老龄化 B .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答案解析】选D 。目前中国人口状况刚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答案解析】选A 。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 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 01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2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1)影响因素??? 资源(主要因素) □03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观点:乐观、□ 04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的观点。 [自我探究] 所有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呈现正相关性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大部分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但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为负相关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 01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 02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03适宜的人口数量。 2.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影响□ 04人口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3)影响区域的□05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06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07环境问题。 4.控制人口在合理规模之内的措施 [自我探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是依靠什么条件提高本国人口合理容量的? [提示]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工业产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 『自我反馈』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A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存在较大差别;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2.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 01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2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1)影响因素??? 资源(主要因素) □03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观点:乐观、□ 04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的观点。 [自我探究] 所有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呈现正相关性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大部分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但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为负相关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 01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 02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03适宜的人口数量。 2.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影响□ 04人口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3)影响区域的□ 05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 06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

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07环境问题。 4.控制人口在合理规模之内的措施 [自我探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是依靠什么条件提高本国人口合理容量的? [提示]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工业产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 『自我反馈』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A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存在较大差别;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2.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其通常依据的资源类型是(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教案 课题《人口合理容量》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11级1班 姓名吴重阳 学号2010154107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分析说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分析讨论国际,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国际和地区承担的不同责任,倡导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互制约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数据、对世界人口的不同观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程】 [设问导入]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迁移,那同学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70亿)没错。2011年10月31日凌晨前2分钟,作为全球第70亿名人口象征性成员的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那么我们地球上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

讨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变化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板书) 【新课学习】 [讲解] 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目前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地球上得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同学们知道200年前地球上有多少人吗?10亿。那100年前呢?20亿。那么如今呢?70亿。同学们,短短100年的时间,地球上的人口剧增了50亿,这个数目不容小视啊。那么我们就会想到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是不是? 学生答:是 在回答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之前,我们要怎么去衡量呢?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表明,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呢?同学们请看到教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估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同学们,何为环境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那么,是什么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呢?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等。 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此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过渡]地球上有众多的资源种类,我们怎么衡量到底取决于哪个资源呢?请大家看图1.11 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影响 有哪位同学起来分享一下你所理解的图1.11“木桶效应”的思考题呢?同学回答“……” [讲解]刚刚的***同学回答得很好,希望大家也像她一样多多的思考。其实各种资源都是相互依靠的,任何一种资源都是对整体的巨大伤害。不难得出,人口容量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数量。 在人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肯定是在不断变化的。当资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了,那么环境人口容量自然会减小。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的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估计结果。请同学们看图1.12。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 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2.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 读右边“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6.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7.(2010年南京二调)右图为不同人口 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8.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9.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读下列材料,回答10~11题。 材料1:我国北京及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评价图。 材料2: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0.从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载力除资源外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有( ) ①科技水平②文化教育水平 A.①②B.②③ ③消费水平④对外开放程度 C.③④D.①④ 1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 A.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区 B.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耕地资源丰富 C.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 D.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土地承载力大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一般以作为衡量指标。 2.读课本活动部分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及等。其 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其特点是、 、、 、最显著的特点是:。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 。属警戒值。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 2.对比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含义复述: 环境人口容量指 。 人口合理容量指 。 (2)对比:属人口数量警戒值的是,全球环境人口数量警戒值约为110亿人,我国人口数量的警戒值约为人。属人口数量合理值的是,根据我国耕地、草原、水资源利用状况,预测我国人口数量的合理值是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人之内;按美国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人之内。 3.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4.我国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实施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相协调。 课堂检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北纬40—60度B.北纬20—40度C.赤道—北纬20度D.赤道—南纬20度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 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 4.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C.漠河—大理D.黑河—大理 5.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 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7.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8.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模式在不断转变 B.人口总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9.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承载力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B.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 C.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度的 D.环境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10.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