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桥实验

透明桥实验
透明桥实验

实验二部署方式——网桥模式

【实验名称】

部署方式——网桥模式

【实验目的】

1.理解UTM在整个安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2.理解UTM在网桥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3.配置UTM的网桥模式功能,验证网桥模式下配置的有效性。

【实验原理】

在架设UTM的时候,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UTM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从而确定UTM的工作模式。常用的模式有网桥模式,路由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熟悉网桥模式的架设。

在网桥模式(透明模式)下,UTM通信上相当于一个网桥,其两端在同一网段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无需改动原有网络结构,将UTM透明加入网络。该模式适用于内网、外网和DMZ区域等同在一个网段的情况。

网桥模式的好处自然是架设较简单,不需要对原有的网络结构做出改变。而不足就在于DMZ和内网区域化分到同一网段,不能很好的防御来自外部的攻击。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本实验具体的原理。这里首先需要了解网桥模式的特点。网桥模式就是通过UTM将交换机和路由器直接连接起来,不另外划分网段。需要将两个网口接入网桥从网桥那里将两个口桥接起来。

【实验背景】

假设你是公司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决定在UTM上启用网桥模式,直接与外网路由器相连,现在需要在UTM上进行适当配置。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

BD-UTM 1

交换机 1

路由器 1

PC 若干

实验拓扑:

原拓扑如:

添加设备后拓扑如:

【实验步骤】

1将UTM接入当前网络

1.1将UTM按照拓扑所示接入当前网络,由路由器引入的外线接WAN口,

由交换机引出的内部网线接LAN口。

1.2检验加入后网络状况

从内部网络中的任一台PC无法再ping通路由器的对内网口IP:

10.0.0.254。

1.3通过管理PC登录蓝盾UTM系统,【系统】→【系统信息】→【设备状

态】,查看网络接口信息可以看到当前的线路连接,WAN口上由于没

有配置IP,无流量进出,故仍显示。

2配置桥接

2.1网口设置:由于桥接要求网口不能是内网口,并且在该网口上没有配

置外线连接,因此我们需要对LAN口进行一些设置:

进入桥接设定界面,【网络设置】→【网口配置】→【网口】:

将LAN口的【内部网口】勾选取消,可以看到下面的设置变为灰色,代表不可编辑,然后点击保存,最后选择重启,这样就将LAN口设置为外网口。

2.2启用桥接

进入桥接设定界面,【网络设置】→【网口配置】→【桥接设定】:

定义一条桥接规则:

参数定义:

名称:为桥定义一个名称

MAC地址:为桥定义一个MAC地址

IP地址:为桥定义一个IP地址,也可以为其定义IP地址

子网掩码:IP地址的子网掩码

左框:可用于添加到桥的网口,必须是外部网口

右框(Select DEV):已经添加到桥内的网口

启用:勾选则点击添加时同时启用

添加一条桥接规则:

添加成功,在现有规则中会出现一条之前定义的规则,同时系统检测到网口设定的更改要求重启网络。

3测试桥接

3.1检查LAN内主机是否能ping通路由地址

从内网任一台主机发起ping到路由器,可以连通:

注意: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作为UTM的初始规则,是默认阻挡所有流量的,而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同学们做实验,所以设备预设是全部允许,在接下来的NAT部署模式中也是预设全部允许通过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实验中,都是默认全部拒绝,再将有需要通道打开的。

UTM网桥模式(透明模式)部署成功。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介绍了如何配置UTM在网桥模式下工作,对内外网口的配置及如何添加桥接规则,最后通过从内网ping通路由来验证桥接正确部署。网桥模式的优点在于直接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对原有网络结构无影响。通过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网桥模式(透明模式)的定义,并熟练掌握UTM在网桥模式下的配置。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a) 丝式应变片 (b) 箔式应变片 应变片结构图 (a)单臂(b)半桥(c)全桥 应变片测量电路 在差动放大器增益相同的情况下:半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两倍,全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四倍。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 单臂: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为固定电阻,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为固定电阻,R3、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R3与RX符号相反。 全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RX全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实验时图中四个电阻均为金属箔式应变片,接线时两相邻的应变片的位置符号相反,对应位置的应变片符号相同。

应变片测量原理图 实验步骤: 一、调零: 1、按图接线 差动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轾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调1圈,再调RW4使电压表在200mv时显示为零。 二、单臂实验: 1、按图接线后用RW1调零。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 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桥梁作为结构的一大主要应用,简洁地展现了力学之美。制作纸桥可以为今后桥梁施工技术提供思路。所以纸桥的制作、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纸桥桥梁结构的特点以及影响桥梁的简单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字:纸桥、桥梁结构、受力分析。 引言: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过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建筑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现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黄埔的跨海大桥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桥梁的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重设计桥梁的结构,要设计出更加稳定的构造,解决桥梁中间垮塌和部分桥面出现断裂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纸桥,参考着经典大桥桥的优秀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现代生活的特点,设计出简约、稳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大桥。

试验方法: 一、桥的整体结构设计:我们小组一共想出了三种桥梁的结构。一是三层的向两边分担压力的构型;二是拱形结构;三是中间穿插着连接起来的平桥。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小组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是在地面两侧建两个大型桥墩,在中间也同样建一个大型桥墩。然后通行部分是由长细纸筒做成。 二、前期实验:分别用一张打印纸从不同形式折成不同形状的单个桥体结构部分,然后在桥面上放砝码,记录数据。一次用不同形状折的单体进行实验,做成表格,比较各个的承重数据。最后得出最好的承重结构为由纸的对角叠成的圆柱套着三棱柱的单体,此单体结构承重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经测试最好,并由此开始制作桥体。 三、制作步骤:首先制作长细纸筒: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接着做短圆纸筒:以A4 纸的窄边为“母线”卷成。最后做底面:每张纸先用胶水加固(全部涂过后风干),再涂一次卷成纸卷再相互错开用胶水黏结。最后将底面与纸筒固定好,再将底面与桥面固定,分别固定在桥俩端及中间部分。大概步骤即是这样:先固定主要框架,然后是支架,其次是桥身上的各处桥梁,最后铺好桥面。

纸桥的设计与制造方案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天津市科技活动方案样张之一) 一、题目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二、适用对象D段(七、八年级) 三、适用主体学校 四、活动目标 1.态度目标: ⑴采取分组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有序的工作能力;通过成品展示、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既合作又竞争意识; ⑵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循旧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2.科学方法、能力目标: ⑴学习科技制作、理解桥的主要结构的作用,通过纸桥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材料的强度与它的几何形状有关。 ⑵在纸的多种承重实验研究、纸桥设计等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⑴通过对桥的造型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环境美意识,提高创作模型的技能、技巧及可观赏性。 ⑵学习简单的技术设计。 五、活动方式: 活动以班为单位,分为若干活动小组(四名学生为一组),开展分组竞赛,作品在课上评定。 六、所需活动时间4——5学时 七、背景材料 1.知识背景: ⑴压力与压强 知道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理解压强的的概念,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固体的压强跟受力面积有关,截面积对压力有直接影响,截面积越大,压力越小

⑵拱形桥:拱起了腰的纸条可以驮起一盒火柴,这说明,向上拱起的物体最能承受外来的压力,它的强度要比没有拱起时大。火柴盒压在纸拱桥上,给予纸拱的是一种静态外力,它和作用在装甲车上的子弹冲击力不同。纸拱桥这种抵抗静态外力的本领,就叫静强度。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拱形物体的这种性质,并且把它运用到建筑上去。各地发掘出的东汉古墓,多数有“拱”式结构,可见一千几百年前我国的筑拱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了。 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是我国的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监造的,自公元616年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石桥横跨在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有着一个弧形的桥洞,犹如跨在河上的长虹。在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受了地震的摇撼,洪水的冲击,车马的压轧,仍然屹立在洨河上。(图一)赵州桥不但有个弧形的大拱,而且在桥肩还有4个小拱。当山洪暴发时,小拱可以把洪水泄走。赵州桥坚固的秘密正在拱上。 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继承并发展了拱桥建筑的传统,运用现代强度理论以及工程学,创造了双曲拱桥。双曲拱桥的外形同一般的空腹式拱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如果走到桥下一看,就会发现它的肚皮是凹的,好像由几条自行车的挡泥板拼起来的,真是拱中有拱。这种桥的优点是造价低,载重负荷大,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引桥便是这种双曲拱桥。 双曲拱比单曲拱能承受更大的载荷,主要是因为双曲拱不仅在一个方向上呈拱形,而且在与其垂直的另一方向也呈拱形。自行车的挡泥板就是这种双曲拱形的。当它受力时,力使沿着两个拱的方向更均匀地传递;某一局部受力过大时,双曲拱能迅速自行调整平衡,使整个双拱曲不会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 拱形结构除了能用于建造桥梁外,另一个重大的用处就是建造水坝。特别是双曲拱形坝,由于拱形顶所受的水压力能通过拱体均匀地传递给河岸,依靠坚固的两岸来维持的稳定,它与完全靠自身重量来维持平衡的重力坝相比,不仅可以减少体积,节约材料,而且还有一定的弹性,对地基的局部变形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我们的脚上就长着“双曲拱桥”,它就是人的足弓正常的脚都可以区分出三个足弓:两个纵向的纵弓和一个横断面上的横弓。 ⑶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古代桥梁多用木、石、藤、竹及至皮革之类的天然材料,锻铁出现以后有了简单的铁链桥。它们的强度都很低。木、藤、竹,皮革类易腐烂,能够保留至今的古代桥梁多为石桥。中国古代著名石桥有:1河北赵州安济桥、2北京泸沟桥、3泉州安平桥。 1900-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由中国自行建设的桥梁工程更是寥寥无几。其中代表桥梁是1943年由我国老一辈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老先生主持设计并建设的杭州钱塘江大桥。(图二)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闸口六和塔附近,是由我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并监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全桥长1453米,正桥长1072米,两岸引桥长381米。于1931年11月11日举行开工典礼,1935年通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桥梁作为结构的一大主要应用,简洁地展现了力学之美。制作纸桥可以为今后桥梁施工技术提供思路。所以纸桥的制作、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纸桥桥梁结构的特点以及影响桥梁的简单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字:纸桥、桥梁结构、受力分析。 引言: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过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建筑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现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黄埔的跨海大桥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桥梁的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重设计桥梁的结构,要设计出更加稳定的构造,解决桥梁中间垮塌和部分桥面出现断裂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纸桥,参考着经典大桥桥的优秀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现代生活的特点,设计出简约、稳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大桥。 试验方法: 一、桥的整体结构设计:我们小组一共想出了三种桥梁的结构。一是三层的向两边分担压力的构型;二是拱形结构;三是中间穿插着连接起来的平桥。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小组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是在地面两侧建两个大型桥墩,在中间也同样建一个大型桥墩。然后通行部分是由长细纸筒做成。 二、前期实验:分别用一张打印纸从不同形式折成不同形状的单个桥体结构部分,然后在桥面上放砝码,记录数据。一次用不同形状折的单体进行实验,做成表格,比较各个的承重数据。最后得出最好的承重结构为由纸的对角叠成的圆柱套着三棱柱的单体,此单体结构承重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经测试最好,并由此开始制作桥体。 三、制作步骤:首先制作长细纸筒: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接着做短圆纸筒:以A4 纸的窄边为“母线”卷成。最后做底面:每张纸先用胶水加固(全部涂过后风干),再涂一次卷成纸卷再相互错开用胶水黏结。最后将底面与纸筒固定好,再将底面与桥面固定,分别固定在桥俩端及中间部分。大概步骤即是这样:先固定主要框架,然后是支架,其次是桥身上的各处桥梁,最后铺好桥面。 结果与讨论: 我小组所造之桥以线条简单为主要特点,整个设计以圆柱型纸杆为主,进行粘贴制作纸桥。由于所学专业限制,我小组所制作桥梁只能简单承受重量,承重量较小,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对力学及压强的分析不够透彻,我小组选用的圆柱形纸杆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作为受弯结构的梁,梁的抗弯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梁高,圆柱直径越大,抗弯强度越大。但我小组所作纸桥有一个明显缺点就是缺少斜拉的索链,如果两侧分别增加斜拉,那么所承重效果会更好。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把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更好的制造出一个承重力较大的纸桥。 结论: 经实验及制作纸桥可得,简单的梁式桥虽制作方法简单但承重能力并不是最好的,需要在桥面上加入斜拉链以分散桥面所受压力。我们通过实验明白了:一张平面的纸很薄,小受力厚度导致小承受力。而把纸折叠成瓦楞形或卷成圆柱体后,受力厚度大大增加,承受力也就大得多。在桥梁和建筑等受力构造中,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 能比较实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应变片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a) 丝式应变片 (b) 箔式应变片 应变片结构图 (a)单臂(b)半桥(c)全桥 应变片测量电路 在差动放大器增益相同的情况下:半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两倍,全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四倍。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 单臂: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为固定电阻,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 半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为固定电阻,R3、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R3与RX符号相反。

全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RX全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实验时图中四个电阻均为金属箔式应变片,接线时两相邻的应变片的位置符号相反,对应位置的应变片符号相同。 应变片测量原理图 实验步骤: 一、调零: 1、按图接线 差动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轾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调1圈,再调RW4使电压表在 200mv时显示为零。 二、单臂实验: 1、按图接线后用RW1调零。 2、把10个20克的法码放到托盘上调增益RW3使电压表显示为50mv。 3、把法码全取下再依放上读取数据填于表中。 4、关闭电源,取下法码。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数据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接线示意图 三、半桥实验: 1、按图接线。 应变片半桥实验接线示意图 2、用RW1调零(增益RW3和放大器调零RW4保持在单臂实验壮态不变) 。

应变片性能实验

实验一 应变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 验证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桥的输出关系,比较不同桥路的功能。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并实现应变传感器的测试桥路; 2. 测量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桥的输出,记录数据、绘制关系曲线,并分析。 四、实验原理 1.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ΔR1/R1、ΔR2/R2、ΔR3/ R3、Δ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R R R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 2R R R ?= ∑;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 R2 = R3 = R4 = R ,4R R R ?= ∑。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2.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的 R ∑分别为ΔR/R 、2ΔR/R 、4ΔR/ R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 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 ??∑,电桥灵敏度//Ku V R R =?,于是对应 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五、实验要求 1. 熟悉CSY 系统传感器实验系统; 2. 能自行设计实现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桥路; 3.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各种测量电路的性能。 六、实验仪器设备 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纸质桥梁设计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 题目:纸质桥梁模型制作年级专业:2011级水利水电工程班级:一班 学生:* * *(组长) * * * * * * * * * * * * * * * 指导教师:* * * 日期:2013年7月11日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11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班科技创新活动任务书——之纸质桥梁模型制作 1、桥梁模型要求: (1)桥梁模型总长度1000mm,制作误差不得超过10mm总宽度250mm,制作误差不得超过5mm,可采用多种桥梁型式。 (2)桥面须是水平的。 (3)桥的制造必须保证假设小车的正常通过。假设小车的尺寸是长30cm宽21cm高19cm的平板小车。 2、材料要求:A0绘图纸及白乳胶 3、加载方法:在桥梁跨中逐渐加载直至模型失效。失效标准为:(1)模型无法按照现场条件正确安装就位; (2)因模型的部件障碍或变形过大或模型发生破坏等原因,使得小车不能顺利到达彼岸。 (3)桥梁在加载的过程中最大挠度超过2.5cm。 (4)超出正常允许情形的其它失效情况。 4、分组要求:全班57人分成10组,其中7组6人,3组5人。 5、模型加载时间:星期四下午2点开始。 6、评分标准:本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结协作为目的,评

分根据学生的作品及在活动中的参与表现综合评分。. 科技创新活动报告 ——纸质桥梁模型设计 一、模型结构分析 (一)、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纸作为模型材料,其力学性能特点是受拉性能良好,抗撕裂能力差,抗弯压能力近似为零。将纸折成圆筒并用乳胶粘结后,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但受长细比的限制,多为压杆失稳状态的受力破坏。可承受少许弯矩。 乳胶的粘接性能:纸带对接时强度降低,纸带侧接时,强度较高,认为与母材强度相同。 (二)、构件力学性能 经过分析,纸卷成圆筒后,承拉能力远大于承压能力。在此构件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一致认为:方案应多选择为拉杆,压杆短而受力小,尽量不使其受弯矩。 二、设计方案分析 在模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以下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1.简支梁。简支梁受部分均布荷载。由于构件受弯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果选用简支梁的形式,梁纵截面应选用鱼腹梁的形式。但制作难度大。如果梁为几片相同形状的纸粘接加厚而成,则侧面易失稳。因此不便采用。 2.拱形结构。拱桥最适于承受均布荷载,但在制作上较费材料。由于

全桥实验报告

《EDA技术应用》大作 业 --全桥开关电源设计与测试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13应用电子技术2班 指导老师:严添明 姓名:王浩 学号:1305220147 日期:2015-01-10

目录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 1.1作业内容 (1) 1.2芯片工作原理 (1)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1)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1) 1.2.3TOP246Y芯片管脚功能 (2) 1.2.4TOP246Y芯片内部构图 (2) 1.2.5TL494芯片管脚功能 (3) 1.2.6TL494芯片内部构图 (4) 1.3电路工作原理 (5) 1.3.1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 (5) 1.3.2软开关技术 (5) 1.3.3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 (5) 1.3.4低电压大电流技术 (5) 1.3.5整理滤波 (5) 1.3.6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 (5) 1.3.7辅助电源模块设计 (6) 1.3.8PWM脉冲产生模块设计 (7) 1.3.9驱动模块设计 (8) 1.4原理图 (1) 1.5印制板 (3)

1.6元件清单 (3) 1.7调试过程 (5) 1.7.1前级辅助电源调试 (5) 1.7.2TL494 PWM产生调试 (5) 1.7.3死区电压比较电路 (6) 1.7.4输出控制电路 (7) 1.7.5驱动电路和功率变换调试 (8) 1.8总结 (10)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1作业内容 (1)使用DXP2004软件,画出TOP246Y PCB板及元件封装。 (2)熟悉掌握制作PCB板的流程,成功制作出TOP246Y PCB板。 (3)调试TOP246Y电路板。 (4)了解TOP246Y电路的工作原理。 1.2芯片工作原理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图1.1 VIPER22A芯片管脚图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图1.2 VIPER22A 芯片内部构图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一、实验目的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1)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式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则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三、主要实验设备 1.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 2.托盘 3.砝码

4.±15V 、±4V 电源 5.直流电压表 6. 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 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R5=R6=R7=R 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 R R R R E U ?? +??= 211/4 0 (2) 其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调节放大倍数的Rw4调到适当位置(注意:不能置于逆时针最小位置!),调节电位器Rw3使电压表显示为0V 。关闭主控台电源(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 3.按图2连线,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电阻(如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臂直流电桥。 图2 单臂电桥面板接线图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

实验三__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掌握测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R/R)E=Kε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 图3—1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接线示意图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四、实验步骤: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作出实验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位移(mm)0 -0.5 -1.0 -1.5 -2.0 -2.5 -3.0 电压(mv)0 -0.03 -0.07 -0.10 -0.14 -0.17 -0.20 位移(mm)-3.5 -4.0 -4.5 -5.0 -5.5 电压(mv)-0.23 -0.27 -0.30 -0.34 -0.37 位移(mm)0 0.5 1.0 1.5 2.0 2.5 3.0 电压(mv)0.01 0.05 0.09 0.13 0.18 0.23 0.27

位移(mm) 3.5 4.0 4.5 5.0 5.5 电压(mv)0.32 0.36 0.41 0.46 0.51 最小二乘法拟合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灵敏度为0.07935,经计算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039mv,线性度为7.69%。 六、实验心得 实验中应变梁的自由端产生负位移后,重新回到位移原点时,其电压值并不为零,这体现了传感器的迟滞。迟滞误差在本次拟合中修正了。

实验2: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2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 二、基本原理: 1. 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2. 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 、半径为r 、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 2 ρρπ==g L L R A r ..................(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 、截面积A 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 、dA 、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 为: 2ρρ =-+dR dL dr d R L r ..................(1-2) 式中:dL/L 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 dr/r 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由材料力学知识可得: εL = - μεr ..................(1-3) 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将式(1-3)代入式(1-2)得:()12ρμερ =++dR d R ..............(1-4),该式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 3. 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dρ?ρ。半导体材料之所以具有较大的电阻变化率,是因为它有远比金属导体显著得多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受力变形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使得它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半导体的压阻效应 。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产生的压阻效应不同,可以是正(使电阻增大)的或负(使电阻减小)的压阻效应。也就是说,同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生活动手做) 在这个实验活动中,我们要 1、采取分组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有序的工作能力;通过成品展示、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既合作又竞争意识;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自己不畏艰难,不循旧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3、学习科技制作、理解桥的主要结构的作用,通过纸桥的设计与制作在探索中理解,材料的强度与它的几何形状有关。 4、在纸的多种承重实验研究、纸桥设计等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 5、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的能力。 6、通过对桥的造型设计,提高创作模型的技能、技巧及可观赏性。 7、学习简单的技术设计。 ◇活动内容 纸桥的设计与制作 ◇背景材料 1、知识背景: ⑴压力与压强 知道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理解压强的的概念,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固体的压强跟受力面积有关,截面积对压力有直接影响,截面积越大,压力越小 ⑵拱形桥:拱起了腰的纸条可以驮起一盒火柴,这说明,向上拱起的物体最能承受外来的压力,它的强度要比没有拱起时大。火柴盒压在纸拱桥上,给予纸拱的是一种静态外力,它和作用在装甲车上的子弹冲击力不同。纸拱桥这种抵抗静态外力的本领,就叫静强度。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拱形物体的这种性质,并且把它运用到建筑上去。各地发掘出的东汉古墓,多数有“拱”式结构,可见一千几百年前我国的筑拱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了。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是我国的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监造的,自公元616年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石桥横跨在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有着一个弧形的桥洞,犹如跨在河上的长虹。在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受了地震的摇撼,洪水的冲击,车马的压轧,仍然屹立在洨河上。(图一)赵州桥不但有个弧形的大拱,而且在桥肩还有4个小拱。当山洪暴发时,小拱可以把洪水泄走。赵州桥坚固的秘密正在拱上。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继承并发展了拱桥建筑的传统,运用现代强度理论以及工程学,创造了双曲拱桥。双曲拱桥的外形同一般的空腹式拱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如果走到桥下一看,就会发现它的肚皮是凹的,好像由几条自行车的挡泥板拼起来的,真是拱中有拱。这种桥的优点是造价低,载重负荷大,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引桥便是这种双曲拱桥。(图二) 双曲拱比单曲拱能承受更大的载荷,主要是因为双曲拱不仅在一个方向上呈拱形,而且在与其垂直的另一方向也呈拱形。

电桥性能实验

直流电桥原理 在进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实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直流电桥的相关知识。电桥电路有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种。电桥电路的主要指标是桥路灵敏度、非线性和负载特性。下面具体讨论有关直流电路和与之相关的这几项指标。 一、 平衡条件 直流电桥的基本形式如图1-1所示。R 1, R 2,R 3 , R 4 为电桥的桥臂电阻,R L 为其负载(可以是测量仪表内阻或其他负载)。 当R L ∞时,电桥的输出电压V 0应为 V 0=E( 4 33 211R R R R R R +-+) 当电桥平衡时,V0=0,由上式可得到R 1R 4=R 2R 3 或 4 3 21R R R R = (1-1) 图1-1 式(1-1)秤为电桥平衡条件。平衡电桥就是桥路中相邻两桥臂阻值之比应相等,桥路相邻两臂阻值之比相等方可使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零。 二、 平衡状态 1.单臂直流电桥 所谓单臂就是电桥中一桥臂为电阻式传感器,且其电阻变化为△R ,其它桥臂为阻值固定不变,这时电桥输出电压V 0≠0(此时仍视电桥为开路状态),则不平衡电桥输出电压V 0为

V 0= E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 ?????? ??341211114113 (1-2) 设桥臂比n=1 2R R ,由于△R 1《R 1,分母中11 R R ?可忽略,输出电压便为 V"0= E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3412114113 这是理想情况,式(1-2)为实际输出电压,由此可求出电桥非线性误差。实际的非线性特性曲线与理想线性曲线的偏差秤为绝对非线性误差。则其相对线性误差r 为: r=''000V V V -= ???? ??+?+???? ???-1211111R R R R R R = ??? ? ??+?+???? ???-n R R R R 11111 (1-3) 由此可见,非线性误差与电阻相对变化11R R ?有关,当11R R ?较大时,就不可忽略误差了。 下面来看电桥电压灵敏度S V 。在式(1-2)中,忽略分母中11 R R ?项,并且考虑到起始平衡条件 4 3 21R R R R = ,从式(1-2)可以得到 V 0'≈1 12)1(R R n n E ?+ (1-4) 电桥灵敏度的定义为 S V = 1 10R R V ?≈11' 0R R V ? = E n n 2 )1(+ (1-5) 当n=1时,可求得S V 最大。也就是说,在电桥电压E 确定后,当R 1=R 2,R 3=R 4 时,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此时可分别将式(1-2)、(1-3)、(1-4)、(1-5)化简为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 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受力方向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1234R R R R ===,其变化值 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KE 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 需用器件和单元: 应变单元电路、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实验箱上电压表)、±4V 电源、万用表。 四. 实验步骤:

图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

1. 保持单臂、半桥实验中的3Rw 和4Rw 的当前位置不变。 2. 根据图1接线,实验方法与半桥实验相同,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1 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3. 根据表1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五. 实验结果计算 1. 计算系统灵敏度S ,/S u W =??(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 表2 全桥测量灵敏度

2. 计算非线性误差:1 /100%f F S m y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 y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 实验时,测的最大重量为80()g ,因此,0.157()F S y ?=电压表测得、 =0.15293(LABVIEW )F S y ?测得 (1) 由电压表测得数据拟合得到的方程为:0.00170.0185y x =+ 拟合得到数据: 拟合得到图像: 01020304050607080 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为: 表3 电压表测得数据计算得到非线性误差

纸桥承重比赛规则

纸桥承重比赛说明与规则 一、比赛说明: 用白纸做成各种形状来试验其承受力。承受力最大的形状与承受力最小的形状相比,其承受的重力可以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是因为结构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我们要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纸制桥梁,使其有尽可能大的承受力。 二、制作材料 现场提供:A4打印纸8张、固体胶1瓶、试验用重物(钩码)。 可带物品:剪刀、小刀、尺子、圆规、铅笔、橡皮 三、活动要求 1、在草稿纸上画出纸制桥梁的内部结构草图(可以提前设计好)。 2、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出本小组设计的桥梁模型,具体要求如下: (1)只能用提供的A4进行制作,不可以加纸,不可以填加其他物质,否则视为犯规。 (2)粘连纸时,只能用所提供的固体胶,不可以用其他物质来代替,否则视为犯规。 (3)制作的桥梁模型的外形必须满足桥面跨度不小于28cm(A4纸长度),宽度不小于10cm,桥面中间必须有至少10cm*10cm的平面用于承重,桥面最低处应距地面不低于8cm。桥洞下能通过长16cm、宽8cm的木块。剩余的纸张制作各种结构的填充物放置其中,做成简单的桥梁模型。 3、制作时间不长于40分钟,纸桥制作完毕后,应向老师举手示意,上交纸桥模型、记录制作时间。 4、承重试验顺序按抽签序号从小到大依次开始,承重试验由学生本人亲自操作。试验时,通过往桥面上放重物的方法来试验各个纸桥的最大承受力。重物用钩码(大小不定),每次加一个,停留3秒钟后加第二个重物,依次加重,直到桥梁模型倒塌,记录倒塌前一次桥梁模型的承重数据。 四、成绩评比 ①外观分值:10分②载重以“克”计分③超时扣分:每超5分钟扣1分 ④总分:载重分+外观分-超时扣分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报告 篇一: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三__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三项目名称: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二、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K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 传感器实验箱(一)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单元,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直流电压表)、±15V电源、±5V电源。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图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一、

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二、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 = 1 K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 传感器实验箱(一)中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单元,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砝码、智能直流电压表(或虚拟直流电压表)、±15V电源、±5V电源。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图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3-1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 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六、思考题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工作原理和性能,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 EKε/4。 半桥测量电路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 o=EKε/2。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其桥路输出电压U o=KEε。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简介: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 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5 个电阻符号下面是空的,其中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图中的粗黑曲线表示连接线。 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的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 和加热器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 阻值增加,R2、R4 阻值减小,可用四位半数显万用表2K 电阻档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值为350Ω,加热丝电阻值为50Ω左右。 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用导线将实验模板上的±15V、⊥插口与主机箱电源±15V、⊥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1______组 桥梁尺寸 要求: 长:30米 缩小比例 100倍 宽:10米 高:10米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 汪柏宇 副总设计师:唐欣宜 资料收集员:李心逸 钟炜昱 记录员:罗淋丹 谭莉丽 检测员:黄子航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 怎样做桥面 2. 怎样做桥墩 3. 如何连接各个部分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__1______组 测试数据(2 )自重:510克 承重:6千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9.09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成功运用了“白胶方案” 2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作用 3 我们还发现了做很多事的窍门 不足之处: 1 桥不稳 2 连接处不牢 3 分工有些不明确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 多加支柱,并让它们都发挥到作用 2 把桥墩加粗、加硬 3 只做一层桥面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 ____2小组

__2_____组 桥梁尺寸要求: 长:30 缩小比例%100 宽:10 高:10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熊小奕副总设计师:袁千然 资料收集员:冉嘉文、陈晓轶、记录员:李媛、朱星雨检测员:杨伊可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不稳定,歪斜。 2、桥承受不住重量,桥面太软。 3、桥受力不均匀。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2小________组测试数据(2) 自重:440克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墩不能粘稳。 2.桥墩立不起来。 3.桥面一压就会弯下去,桥面太软。 需要怎样改进? 1.桥面用很多棒棒拼起来,用一根绳子固定中心。 2.利用力学原理,使力量分散在桥墩、桥面。 3.让桥面变硬。 我们查阅的资料: 1.报纸卷紧就会使报纸变硬。 2.三角形有稳定性。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3__ ______2小_____

纸桥设计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纸桥设计 姓名牟强学号20111298 专业班级地质1102班姓名聂洪波学号20111299 专业班级地质1102班姓名蒲超学号20111300 专业班级地质1102班 指导教师:廖青 报告提交时间:2014 年 4 月30 日

本课程着力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热情。学生通过科学分析纸张的受力几何形态与构架,创造性的把纸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组合搭建成桥梁模型,使脆弱的纸张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从而体验科学、创新与实践的魅力,促进学生对创新技法的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工程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桥的设计要科学才能保证其安全性。但纸桥则与生活中的桥有所不同,纸柱、纸张与水泥柱、水泥板有着较大的差别,两者性质差别较大。纸桥的设计可以类比生活中实桥的设计方法,但不能完全等同。由于性质的差异,例如纸张的抗拉、抗压强度等,纸桥需要经过重新合理设计。 二、设计理念 无论是纸桥还是生活中的桥,都必须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1、稳定性 考虑到如果仅用两根纸柱作为桥墩支撑桥梁时容易发生前后摇摆,我组利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连接三根相隔一定距离的纸柱为一个整体支 撑桥梁,使三个桥墩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大大提高了纸桥的稳定性。2、承重能力 由于通过卷纸而得的纸柱作为桥梁时抗压性能较差,易出现从中间折断的现象。我组在进行了理论分析后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降低桥墩高 度,增加桥墩直径来提高桥的承重能力。 桥身的桁架结构采用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来让桥的整体承重能力得到提升。 3、环保节约 大力提倡节约纸张的环保意识,节省桥梁用工材料。 三、科学依据 利用桥上的圆柱这承重力较好的图形,来分散或间接抵消外来压力,一定程度上提高纸桥自身稳定性。一般而言,重心的位置越低,平衡后的 稳定度越高。在众多结构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充分利用可大幅增 加纸桥的整体强度和承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