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九龙甸水源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_王杰

土地利用变化对九龙甸水源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_王杰
土地利用变化对九龙甸水源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_王杰

土地利用变化对九龙甸水源区

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王杰,黄英,吴灏,张雷

(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

[关键词]SWAT模型;径流模拟;土地利用;土壤侵蚀;九龙甸水源区

[摘要]以楚雄市九龙甸水源区为研究对象,用楚雄市(1953—2009年)和凤屯站(建站到2009年)的日气象和月径流资料,结合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壤特性、90mDEM数据等,构建九龙甸水源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SCS径流曲线数(CN2)、土壤蒸发补偿系数(ESCO)、浅层地下水回归流阈值深度(GWQMN)、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SOL_K)、平均坡度(SLOPE)、最大叶面积指数(BLAI)、最大叶冠指数(CANMX)和土壤水植被可利用量(SOL_AWC)等参数对径流影响最为敏感。在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与实测径流量相对误差均小于10%,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87和0.83,说明构建的SWAT水文模型在九龙甸水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1986—2009年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均以轻、微度侵蚀为主,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尤其是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使得2009年比1986、2000年中度和强烈土壤侵蚀面积明显增加。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14)05-0048-03

水源区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不仅会降低其保水能力,而且会造成下游水库的泥沙淤积和水环境恶化,降低防洪、灌溉等功能,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源区土壤侵蚀变化显得十分必要。SWAT模型是一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很强的物理机制[1],可用于不同土壤属性、土地利用类型、气候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干扰下的产流模拟分析和土壤侵蚀分析,应用效果良好[2-5]。本研究以楚雄市九龙甸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以期能为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九龙甸水库兴建于1958年,位于楚雄市吕合镇境内、龙川江上游紫甸河的上游,距楚雄市城区40km,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最大的水库,也是楚雄市人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九龙甸水源区位于楚雄市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高程2170m,土地总面积257.6km2,河长47.3km,河道平均比降9.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高水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夏短春秋长,气温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1058)14.8 21.9?,年均日照时数2450h,多年平均降水量943.5mm;土壤类型以红壤、棕壤、黄棕壤为主,植被多为茂密灌木丛林,并以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滇橄榄、杜鹃等为主。

2数据及方法

2.1水文和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采用楚雄市1953—2009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其中SWAT模型所需的辐射数据由日照时数推算得到[6],露点温度由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7]。水文资料选用九龙甸水源区凤屯站1977—2009年和新房站1978—2009年日降水资料。用凤屯水文站1978—2009年月流量资料对构建的SWAT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

2.2地理信息数据

DEM选用90m分辨率SRTM数字高程模型,原数据为地理坐标,为满足模型输入要求,将其转化为Albers投影。土地利用类型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2009年土地利用信息由遥感影像解译得到。土壤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1?100万土壤数据集,土壤粒径分级采用国际制。应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三次样条插值计算得到以美制标准

·

84

·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4年第5期

为基础的土壤粒径百分含量,并应用SPAW模型估算土壤可利用有效水量、饱和水力传导系数等参数。2.3SWAT模型模拟

基于SWAT模型,根据研究区DEM将九龙甸水源区划分为65个子流域,根据土地利用、土壤属性及坡度信息将每个子流域划分为若干个水文响应单元(HRU),最后结合九龙甸水源区的日气温、降水、辐射、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构建研究区SWAT水文模型。模型构建后,采用Daily rain/CN/Daily算法计算地表径流产汇流,P-M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Variable Storage法进行河道演算,USLE方法计算土壤侵蚀量,并对每一个子流域推求净雨,再进行汇流演算,并模拟计算凤屯水文站流量。根据模拟得到的凤屯水文站流量,用SWAT模型自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器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并用凤屯水文站的实测月径流资料对比较敏感的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参数率定和验证的效果用相对误差(Re)、相关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Ens)来评价[8]。最后用率定好的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九龙甸水源区1986、2000和2009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

3结果与分析

3.1参数敏感性试验

SWAT模型参数较多,在特定研究区寻找敏感性高的模型参数并对其加以率定,可以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本研究采用LH-OAT方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知,模型参数中因子值最大的为CN2;其次是ESCO、GWQMN、SOL_K、SLOPE、BLAI、CANMX和SOL_AWC,敏感性较高;最后是GW_REVAP 和CH_K2,敏感性较低。因此,选择CN2、ESCO、GWQMN、SOL_K、SLOPE、BLAI、CANMX和SOL_AWC8个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

表1九龙甸水源区参数敏感性分析

参数名称参数意义因子值敏感度CN2SCS径流系数1.21很高

ESCO土壤蒸发补偿系数0.42高

GWQMN浅层地下水回归流阈值深度0.25高

SOL_K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0.17中

SLOPE平均坡度0.16中

BLAI最大叶面积指数0.15中

CANMX最大叶冠指数0.12中

SOL_AWC土壤水植被可利用量0.09中

GW_REVAP地下水再蒸发系数0.03低

CH_K2主河道河床有效水力传导度0.02低

注:各参数敏感性按照因子值分为4类,即>1.0为敏感性很高、0.2 1.0为高,0.05 0.2为中,<0.05为低。3.2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

用凤屯水文站月实测径流量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其中率定期为1978年1月—1993年12月、验证期为1994年1月—2009年12月,结果见图1和表2。从这些图表可以看出,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变化过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并且与降水的变化过程相一致。总体来看,率定期模拟流量大于实测流量,模拟年平均流量比实测流量大5.2%,Ens 为0.87,R2为0.91,汛期径流模拟效果好于枯水期;验证期模拟流量大于实测流量,Re为6.3%,Ens为0.83,R2为0.87,汛期径流模拟效果好于枯水期。根据Ens评价标准,SWAT水文模型在九龙甸水源区模拟达到乙等级标准,说明SWAT水文模型在九龙甸水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图1九龙甸水源区率定期与验证期的实测和模拟月径流量表2九龙甸水源区月径流模拟结果

时期模拟长度(月)R2EnsRe

率定期(1978—1993)1920.910.875.2%

验证期(1994—2009)1920.870.836.3%

3.3土壤侵蚀变化

1986—2009年九龙甸水源区土地利用状况见图2。图2显示了1986、2000、2009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比例,其中耕地所占比例分别为11.68%、11.38%、30.87%,林地分别为69.8%、70.16%、68.56%,草地分别为18.42%、18.36%、0。由于凤屯水文站以上水体、居民用地所占比例很小,且在各期土地利用图上图斑较为分散破碎难于统计,因此本研究不予考虑。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9年耕地面积明显大于1986年和2000年,并且增加的耕地面

·

94

·

王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九龙甸水源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积大多来自草地,导致草地面积几近消失,而3期土地利用状况中林地面积变化不大

图2

1986、2000、2009年九龙甸水源区土地利用类

图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九龙甸水源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依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9]

,九龙甸水源区在1986、

2000和2009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子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见图3。1986年九龙甸水源区平

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69t /(hm 2

·a ),其中微度侵蚀面积为127.96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56.57%;轻度侵蚀为76.76km 2,占33.90%;中度侵蚀17.54km 2,占

7.75%;强烈侵蚀4.0km 2,占1.78%。2000年九龙甸

水源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87t /(hm 2

·a ),大于

1986年,其中微度和轻度侵蚀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中度侵蚀面积增加了2.17km 2

、强烈侵蚀面积减少了3.961km 2

、极强烈侵蚀面积增加了1.79km 2

。2009年九龙甸水源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60t /(hm 2

·a ),其中微度侵蚀面积84.28km 2

,占土地总面积的37.26%;轻度侵蚀98.18km 2,占43.40%;中度侵蚀

38.76km 2,占17.14%;强烈侵蚀4.97km 2,占2.2%。

1986、2000、2009年3期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侵蚀类型均以轻、

微度侵蚀为主,但相比1986和2000年,

2009年中度和强烈土壤侵蚀所占比例有明显增加,可见在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水土流失的风险也在加大。4

本研究选用SWAT 水文模型对九龙甸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文过程进行模拟,选择LH -OAT 方法对构建的水源区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

1978—1993年为率定期,1994—2009年为验证期),并模拟分析了九龙甸水源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变化。得出以下结论: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九龙甸水源区CN 2、ESCO 、GWQMN 、SOL _K 、SLOPE 、BLAI 、CANMX 和SOL _AWC 8个参数对径流影

响最为敏感。②率定期R2

为0.91、Ens 为0.87,验证

期R2

为0.87,

Ens 为0.83。SWAT 水文模型在九龙甸水源区模拟达到乙等级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③1986—2009年,九龙甸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均以轻、微度侵蚀为主,但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使得2009年中度和强烈土壤侵蚀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夏军,谈戈.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J ]

.资源科学,

2002,24(3):1-7.[2]Arnel N W.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water resource [J ].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999,9(supplement 1):31-49.

[3]王中根,刘昌明,黄友波.SWAT 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

究[

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1):79-86.[4]穆婧,史明昌,郭宏忠,等.基于SWAT 模型的小流域面源

污染负荷时空分异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沟小流域为例[

J ].中国水土保持,2013(9):49-52.[5]刘孝利,陈求稳,曾昭霞,等.典型黑土区非点源污染控制

途径研究[

J ].中国水土保持,2009(5):31-33.[6]Arnold J G ,Srinivasan R,Muttiah RS ,et al.Large area hydro-logic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part Ⅰ:Model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1998,34(1):73-89.

[7]Liersch S.The programs dew.exe and dew02.exe user's manu-al [

EB /OL ].http ://www.brc.tamus.edu /swat /manual_dew.pdf ,2006-09.

[8]庞靖鹏,徐宗学,刘昌明.SWAT 模型中天气发生器与数据

库构建及其验证[

J ].水文,2007,27(5):25-30.[9]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 ].[作者简介]王杰(1979—),男,甘肃静宁县人,高级工程师,博

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遥感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3-11-30

(责任编辑李杨杨)

·05·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4年第5期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No.5(386)2014

Abstracts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Bag toRocky Slope Landscape CHEN Ji-chuan,GU Bin

……………………………………………………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32)Ecological bag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s,especially on the aspects of rocky slope repair,soil and water lo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lopes and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effect and reality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bag,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on the key points i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greening and relate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for providing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bag application and building up a standard,broade-ning the idea of rocky slope gree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ecological bag;rocky slope;landscap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ce Elements of Artificial Soil byRainfall Erosion

ZHAO Ben-shu,SONG Yuan-yuan,QIU Li-ping,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44)The paper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event,slope and initial nutrient conten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erosion of three trace elements of iron,zinc and manganese in artificial soil by using the testing method of artificial rainfall.The outcomes show that a)the concen-tration and erosion of iron,zinc and manganese in runoff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rainfall event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all greater than0.80by using power function fitting;b)rainfall runoff and slope show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and the loss of iron,zinc and manganese and slope also show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0.90and;c)the erosion of iron,zinc and manganese and the initial nutrient content shows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0.90.

Key words:artificial soil;trace element;rainfall event;slope;initial nutrient content

Influence of Variations of Land Use to Soil Erosion of Jiulongdian Water SourceRegion

WANG Jie,HUANG Ying,WU Hao,et al.………………………………………………………………………………………………

(Yunnan HydraulicResearch Institute,Kunming,Yunnan650021,China)(48)The paper built SWAT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 by taking Jiulongdian water source region in Chuxio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using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monthly runoff data of Chuxiong Station(1953-2009)and Fengtun Station(from beginning to2009)and combining with the land use,soil characteristics and90m DEM data.The outcome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s of CN2,ESCO,GWQMN,SOL_K,SLOPE,BLAI,CANMX and SOL_AWC of the studied area a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runoff.In the period of mode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the relative errors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runoff are all smaller than10%and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is0.87and 0.83respectively,showing good suitability of the SWAT model in the water source region.The soil erosion of the studied are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land uses in the period of1986-2009is mainly light and slight erosion.The changes of land use,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arable land and decrease of grasslan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human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in the remarkable increas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soil erosion in2009comparing with that of in1986and2000.

Key words:SWAT model;runoff simulation;land use;soil erosion;Jiulongdian water source reg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Agriculture and Pasturage Interlaced Zone in Northern Liaoning

JIA Shu-hai,WANG Xiao-xue,YANG Liang ……………………………………………………………………………………………

(Land and Environment Colleg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866,China)(51)The paper analyze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agriculture and pasturage interlaced zone of northern Liaoning in11years by taking 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1999and2010as the basic data and with the help of GIS technology and Fragstats3.3analysis software for landscape pattern.The outcomes show that a)in the period of1999-2010,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has decreased18114.93hm2,of which,the decrease of light land desertific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reduction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and;b)the number of patches has been obviously increased,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creased and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increased.The light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 is always the dominant landscape in the studied area.The moderate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 becomes more regular and has the trend of joining.The severe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 has been reduced.

Key words:land desertification;landscape pattern;agriculture and pasturage interlaced zone of northern Liaoning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措施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通过做水土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度】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准备】 课件、土壤、小铲子、塑料水槽、洒水壶、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土壤的贡献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土壤。 (1)学生当模拟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土壤。 要求:先说自己介绍的是土壤哪一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具体介绍。 2.师:有人说过“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小组讨论,举例说一说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2)全班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土壤的贡献:1.植物:提高营养和水份。 2.动物:提供栖息地,间接提供食物。 3.人类: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作物 4.材料:制作陶器,砖瓦等)

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

土壤污染修复 第一章土壤及其基本性质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2.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 3.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金属元素;污水灌溉;酸沉降;固体废物;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5土壤污染的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 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④难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7.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至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单位环境中,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为土壤环境容量) 9.土壤污染的量度指标 ①土壤背景值;②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③生物指标 10.土壤环境污染物分类: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污染途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第二章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题 1.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五毒元素)

2.影响生物迁移的因素 a.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总量和赋存形态 b.土壤环境状况 c.不同植物种类 d.伴随离子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形态多变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样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8.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9.生物对重金属摄取具有累积性 10.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具有积累性 4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因素: ①土壤Eh: 当水田灌满水时,Eh下降,导致土壤环境中的S以S2-形式存在,从而与水溶性Cd生成CdS沉淀,降低土壤溶液中水溶性镉的含量。当水稻田排水晒田(烤田)时,Eh 升高,非水溶性CdS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被氧化成单质硫,从而CdS的溶解度增加,可给态Cd2+浓度增加。 Eh升高会促使土壤可溶性Pb与高价Fe、Mn氧化物结合,降低Pb的可溶性迁移。 ②土壤ph 土壤酸度增大不仅可增加CdCO3的溶解度,也可增加CdS的溶解度,使水溶态的Cd含量增加。 对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也很大,一般随pH降低,土壤环境中可溶性铅的含量增加,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毒性增大。 随着pH值的升高和Eh值的下降,可显着提高土壤中砷的溶解性。因为pH值的升高,土壤胶体上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量降低,可溶解性砷的含量增加。同时,随着Eh值的下降,砷酸还原为亚砷酸 锌的迁移性取决于土壤的pH值和Eh值 5.影响Cr对植物毒性的因素: (1)Cr的化学形态;(2)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4)土壤pH值;(5)植物种类。 6.防治土壤铜害的主要措施: ①向土壤大量施用绿肥或有机肥;②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 ③施用铁剂(如Fe-EDTA),或叶面喷施铁剂。 7.锌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在范围内,使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使土壤呈还原态,形成ZnS沉淀;③施用磷肥 8.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原则拟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对策。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王洋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班级: 2012级土地资源管理五班 学号: 033120512 姓名:王洋 指导教师:霍习良王殿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5年8月1日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2.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 3.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4.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5.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二.实习准备 1.工作底图、调查工具、交通、经费的筹备 2.实习动员会:安排各项工作 3.资料及业务准备 三.实习地区概况 1 白洋淀: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2.易县 2.1气候条件: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平原区年均温11.4~1 3.5℃,≥10℃的积温4065℃,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564mm;山区平均气温9.4~9.7℃,≥10℃的积温3880.7℃,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668mm。

《土壤的保护》知识要点

4 土壤的保护 一、土壤与生物、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答: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见课本P12)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三、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见课本P13) 答: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土地荒漠化,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适宜植物生长。 四、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见课本P13) 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下降、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造成土地干旱,水土会流失,肥力也会流失。 五、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六、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见课本P13) 答: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上没有了土壤,动植物和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这样就没有动植物了,也就没有了人类,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会随之消失,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

七、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见课本P14) 答: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的:(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3)开窑烧砖会占用并破坏大量耕地。(4)开山毁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应该这么做才对: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八、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见课本P14) 答: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如下一些事:(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方法.

二、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经人类活动进入土壤,其积累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过程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出于动态平衡状态。 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包括施入土壤的肥料、农药),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声明显变异,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壤酶活性的减小;同时,由于突然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土壤污染有三大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 它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往往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即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危害,人们往往身受其害而不知所害,不像大气、水体污染一杯人直接觉察。 ②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降解时间。 ③后果的严重性 然而土壤对污染物并非时被动的接受过程,它也有净化功能 2.土壤的自净作用

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现状进 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生态修复 土壤作为环境系统的核心介质,是沟通大气和水体的枢纽,也是生物体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载体。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终反映并集中于土壤的污染。只要土壤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永远也解决不了。 在我国,土壤污染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后倍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中,与传统的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相比,生态修复所具有的高效、无二次污染与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1] 1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学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和技术再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也就是说,生态修复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特异生物(如修复植物或专性降解微生物等)对环境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并借助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的某些措施加以强化或条件优化,使污染环境得以修复的综合性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 目前,尽管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修复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但这些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甚至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基本上难以应用。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的植物修复和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虽克服了这些缺点,但由于这些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应用条件的限制,在修复实践中也难以推广,大多只是处于试验阶段甚或是基础研究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解决污染环境特别是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一般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矿化;处理形式多样,可根据条件分别采用原位和异位修复方式;处理成本通常低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可处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3]。由此可见,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最基本的修复方式是以植物修复为主体的植物修复-化学强化或生物化学强化、植物修复-物理化学强化、植物修复-酶学强化或它们之间的联合修复和以微生物修复为主体的微生物修复-化学强化或生物化学强化、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保护土壤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导入: 1、谈话: 板书:土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 生回答 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 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

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 (出示:四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 生:这属于自然灾害 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 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 生:也可能是乱砍乱伐…… 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 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 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 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 3、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 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

土壤修复 姓名:吴培强 学号:1117441028 摘要:论述了土壤污染的种类及对环境的危害、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内涵,还进一步描绘了生态修复技术的构成要素及不同表现形式,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它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发展等方面,展望了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与化学修复植物修复 前言:土壤是大气、水体及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滞留和沉积目标,是长期环境污染的承受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息的资源,越来越暴露出不堪重负的迹象,鉴于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及其资源的有限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国外开始研究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微生物、植物分解代谢土壤污染等生态修复方法,今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不仅较其他修复方法经济,同时也不易产生二次污染,更适于大面积土壤的修复。目前,生态修复技术已开始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处理技术,可以预见,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一) 土壤污染的种类 1、有机污染物 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化学农药。例如以及氯类,包括六六六、DDT、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磷类,包括马拉硫磷、对硫酸、敌敌畏等;氨基甲酸脂类,有的为杀虫剂,有的为除草剂;苯氧羧酸类,如2,4—D、2,4,4—T等除草剂。 工业“三废”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常见的有酚、油类、多氯联苯等有机化合物。 2、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入土壤的;由于使用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随着含重金属的粉尘落入土壤中;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制剂等。常见的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包括汞、镉、铅、铜、锌、镍、砷等。因为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且可以为生物所富集。因此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是较难予彻底消除的,可对环境形成潜在的威胁。 3、放射性元素污染 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中核爆炸降落的裂变产物和部分原子能科研机构排出的液体和固体的放射性废弃物。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弃物不可避免的随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污染土壤。土壤一旦被放射性元素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只能自行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4、化学肥料污染 为了提高产量,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但是往往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这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污染环境。 5、病源微生物污染 土壤中的病源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医院用水),当人与污染的土壤接触时可传染各种细菌及病毒,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瓜果等会威胁人体健康。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雨水冲刷,又可能污染水体。(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土壤的保护

3.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3.知道人类的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哪些。 4.意识到保护土壤及环境的重要性,愿意为保护土壤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土流失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的草皮,水、自制喷壶或烧杯、砖块、2个大的托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盆花,漂亮吗?如果我把花从土壤里拔出,请问:花还会存活吗?师:对,不能,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同样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土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已有经验进行探讨: ①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直接提供给我们人类?

1/4 ⑵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 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④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小组讨论: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选择喜欢的问题分小组讨论。 交流并汇报结果 多媒体显示插图,介绍窑洞和鼹鼠。 小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活动一:了解一些土壤荒漠化的原因 学生看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或猜测。 教师活动:补充土地荒漠化的资料: 3.活动二:实验:了解植被对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猜想假设: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没有变化/变小/变大) 制定方案:小组实验方案与器具材料准备:泥土、草皮、水壶。 温馨提示:①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草皮。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人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人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12-14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3.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师: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3.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是动物生存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在校园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水生态修复的12个方法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提出12条操作性措施。 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应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地面则栽上草坪,贴岸的树冠还可以伸向河道上空。其作用之一,可以增强生态功能,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体系。其作用之二,可以发挥景观作用,岸边的林带草坪,与河道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河坡植草坪(或灌木)传统的做法往往忽视生态,把河坡搞成直立式,或用块石和水泥板覆盖河坡并勾缝,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破坏了生物的生长环境。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出发,有条件的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护坡上的草坪和灌木所起的作用很大:一是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同样可以像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二是河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草坪和灌木与土壤的结合,改善了温度、湿度,提供了食物;三是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墙上攀绿藤城市化地区的部分河道,由于整个地区水面积的严重不足,为了确保水安全,提高河道汛期的蓄水量,不得已加高加固了防汛墙。弥补的办法是,在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有条件的地区,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 水边栽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在种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水流多样化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其作用有两条:一是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二是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建湿地河流、湖泊中的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可以称土壤生物工程,国内外有些中、小城市甚至用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河道与湖泊的治理中,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和槽蓄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另外,湿地也是水景观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一笔,它充满了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 2.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 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 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 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 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 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 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 ③调查面积大小 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图件的准备②遥感资料的准备③调查工具的准备 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A.气候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1.近代气温;光、温、水 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 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 中,干热,离石黄土 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 调研方法 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 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 3.相关分析法 B.地形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㈠大地型地貌 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 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 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 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

《 土壤的保护》教案

《土壤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深的认识。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研究土壤。(土壤的保护) 二、土壤对我们的贡献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土壤)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生: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植物…… 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 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3、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又会怎样呢? 生:没有了动物、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师总结 4、我们生活中的土壤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的寸草不生,而有的地方却草丰木茂呢? 小组讨论。 推荐代表发言。 二、对比模拟实验 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对比模拟实验。 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3、师总结:植物有保持水土,保护土壤的作用。 三、交流讨论 1、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应该有一种感激之情,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习小组交流。 3、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 6、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7、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四、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